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与思考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与思考(共11篇)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与思考 篇1

——参加“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陈福

2010年8月30日

为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国务院参事室于2010年8月30日举办了“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研究座谈会。作为小学校的代表我感到非常幸运与高兴,下面谈谈对“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想法与实践体会。

一件事例的启示:

2009年3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的朋友(五年五班的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到了我说:“校长,我给您变个魔术。”说着从兜里掏出两个皮筋套,分别套在两手的食指和拇指上,使两皮筋套交叉在一起,在我眼前三晃两晃突然两个皮筋套就摘开了,我大吃一惊,“这不是刘谦在春晚变的魔术吗,你怎么也会?”“校长,您猜我是怎么学会的?”“莫不是刘谦教你的吧?”“是我在网上学到的。”“你真了不起„„”这件事给我以很大的启示。

启示一:对问题解决的强烈欲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启示二:学生的学习场所已不是封闭的学校,而是没有围墙、开放自由的网络与社会;

启示三:我们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信息资源?

一、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分析

1.基础教育中的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对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不同类别学校与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对基础教育中的学生而言,应包括:一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以文、图、音、像等为呈现方式的静态资源。二是以答疑解惑为主要内容的在线优秀教师资源。三是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智能交互式教育信息资源。四是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的寓教于游戏形式的信息资源。五是在教育和学习实践中师生自主生成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

2.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界定标准

科学性信息资源内容正确无误。教育性即教育信息资源在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体现教育思想内容。系统性即以学科或知识主题为内容形成网状或树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交互性即体现网络智能的特点,学习者可以参与其中。趣味性即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应用资源中得到美的启迪与享受。开放性即信息资源可以由使用者二次创新与开发。

二、吉林市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

1.吉林市信息技术教育总体情况

确定了“3个三”的目标和要求。首先是“三建”,即按实建网、按需建库、按优建队,“三建”同步,以建队为支撑点,着眼师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其次是“三多”,疏通多渠道、接通多平台、联通多时空,“三多”并举,以应用为立足点,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再次是“三新”,树立新理念、建立新机制、创设新模式,“三新”共立,以整合为着力点,作用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2.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着力解决海量资源的存在与优质资源的匮乏以及如何有效应用资源等问题。区域推进开发标准统一、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融合度高的教学资源,体现应用特色、学科特色和区域特色。一是资源开发多版本,适应不同的教材;二是资源内容勤变化,适应新课标的实施;三是资源定位多角度,利于教师的检索;四是资源使用高效率,提高适用度;五是资源范围广包容,适应不同需要;六是资源更新快频率,跟上新教学的研究;七是资源种类全开放,充分调动教师自主能动性。

3.未来的发展目标

吉林市教育局将把资源总体数量的富足性和个体用户的切实需求相结合,与教学活动相“捆绑”,努力建设区域性的同步资源。开发同步,解决资源适用度问题;应用同步,解决资源库简便易用的问题;内容同步,解决教材内容经常变化问题;共享同步,解决资源的适时更新问题。全方位整合、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应用,实现资源大共享。建成水平较高、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群和交流便捷、优质高效、规模庞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统筹规划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评审、认证和监管制度。引进开发数量充足、技术先进、门类齐全、灵活实用的教育教学辅助课件、网络课程、模拟仿真系统管理辅助软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全学科网络资源的全覆

盖。

三、我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践体会

1.理念为先,找准资源建设的落脚点

学校以“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为理念,以“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以基础牢、习惯好、能实践、会创造”为基本要求,全面实施“手指尖工程”(在网络环境下用学生的手指尖构筑世界课堂),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与创新的习惯与能力。

2.队伍为本,明确资源建设的支撑点

多年来,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掌握网络相关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与技能,自编《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多媒体光盘由吉大出版社发行,在全国推广使用。通过建立城乡教师网络研究共同体,为乡村学校在投入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将乡村教师带到学我校进行培训,派名师送课下乡,开展网上同课异构、视频案例、电子备课、网上反思等方式共研、共建、共享。提高了教师的网络教育素养和技能,使其能够自如地适应技术的升级转换。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个个有绝活,成为学校网络教育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保证校园网络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技术防范,屏蔽有害信息,为学生提供绿色的上网环境。

3.持续建设,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点

优质信息资源应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持续自主开发体现特色,学校从1984购置8台COMX微机和1台PC6601机起就开发课件,有七项通过省级鉴定,1991年参加全国展览获好评。后来率先在全国建设千兆校园网,建立学生的电子开放教室,实现了全校各班网上多媒体教学。建设了“吉林市教育信息网”“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网上学园”和“德育资源网”、“校务网”等。

学校还通过整合优秀的资源,拓展网络资源内容。我们引进高质量的“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拓思网”“三学苑”等资源。还通过链接资源,为学生绿色上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合作开发,共建共享,我校教师写脚本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发“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将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与专业制作的公司结合,出版了优质的学生学习资源。

4.课程整合,探索信息资源的结合点

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程是重要载体,实践中我们着力体现民族性,开设网络经典系列课程,筑牢学生的中国根。学校通过开发《经典积累诵读》系列教材、书法与写字课、剪纸课、围棋课、古典益智玩具课、竹笛、葫芦丝等课程使学生陶冶性情,掌握国学经典。

突出现代性,深化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将点读手段和100E英语进入网络课堂、每班每周两节主题信息技术课和英特尔求知计划课、五年级疯狂机器人游戏与“电子摆拼”校本课程整合、高年级的电脑机器人课程,现代网络科技课程几个内容相互作用,共同打造创新人才,身体力行回答钱学森老人的“中国什么时候能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的创新型杰出人才?”的临终一问。

学校注重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培养现代人的实践能力,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自然、走进军营。每次社会实践之后,学生都将自己的收获以图片、电子文本、PPT等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将优质原生态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与课外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了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校开发幼小衔接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校网络教育向幼儿前移,孩子2岁入园,幼小衔接在二实验10年奠基人生,幼儿园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国学、英语、IBM电脑项目、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感统等项目的衔接研究。办园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得到了家长的社会的认可。

5.高效应用,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点

第一,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大优质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主二合三分”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资源应用与效果评价每个班还选一个网络教学协管员协助管理,课前为老师做好准备、课后记录等。各班在课间、午休、自习等时间,通过观图片、读文字、看电影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就连下雪后孩子们的摄影展评都利用上了网络。

第二,以师生博客为载体,搭建“超时空”学习对话平台。每个班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可以发布班级信息、班主任与学生和家长进行网上交流、批阅作业、解答疑难等活动,实现了网络上超时空的学习与交流。学校以网络教育活动为内容,丰富学生的网络体验。

第三,开展丰富的网络教育活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网上“问题银行、创新超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每年一次网络科技文化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舞台大显身手,在低年级开展电脑创作画大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指尖上鼠标闪烁、创意无限。中年级开展电子小报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学生自己用镜头记

录下文明的表现与不文明的行为,通过电脑设计张贴于校园,警示学生。高年级开展flash创作,新版的“乌鸦喝水”乌鸦用吸管轻松解决问题,手持现代设备的“井底之蛙”,让你感受“小窗口大视野”的现代网络带给人的便利。“网上模拟创业网站”,让学生体会当一名“经理”管理之道。以网络为载体、学生妙手绘未来,这样的网络体验,为学生幸福成功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第四,发挥其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作用。网络在学校与师生、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电子文件的传送与批阅实行无纸化,使学校管理上更便捷,电子日志的记录,减少了开会汇报造成的时间浪费现象。用电子信箱的方式交流,校长回应了5年6班李宇泽的电子邮件,根据学生的建议在本学期建立了一个读书长廊。网络为我们搭建了无障碍的交流平台。

6.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建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保证,我校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校园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师生网络资源建设奖励办法》《网络博客建设制度》《优秀教师博客评选条件》《优秀课件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了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人人建设的机制。

我校实施了“手指尖工程”,使我校的教育搭上了时代的快车,素质教育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信息资源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会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创生特色资源、建立共享合作体、加大应用力度,使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

四、对国家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管理,建立统一领导与特色开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一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成立国家基础资源信息资源建设指导与审查组。全面指导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统筹规划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评审、认证和监管制度。

二是对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进行广泛调研,了解教育信息资源的现状、需求,进而明确建设目标与任务。

三是集中整合学校、企业、专家智力、财力和技术力量,建设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开发与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

2.加快建设,全面为教育教学和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着力解决海量资源与优质资源的匮乏以及如何有效应用资源等问题。一是资源开发多版本,适应不同的教材;二是资源内容勤变化,适应新课标的实施;

三是资源范围广包容,适应不同需要;四是资源种类全开放,充分调动教

师自主能动性。五是资源引进技术高,学科网络资源的全覆盖。

3.加大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

一是把资源总体数量的富足性和个体用户的切实需求相结合,与教学活动相“捆绑”。二是建立一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资源应用与评估体系,鼓励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并在应用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建设性的意见。三是鼓励一线教师与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原生态的体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使优质的教育资源既有统一内容,又各具特色,形成互为补充,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4.强化动力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教师的工作评价相结合、与教师的利益分配相结合、与资源应用的频率相结合、与学生的评价及效果相结合。将教师建设与应用信息资源的情况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与工作量和工作绩效挂钩,与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师应用的情况评价相衔接。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与思考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教育价值的功利取向和共享理念中的资源独占趋向, 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缺失及相应政策的滞后, 致使多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投入”, 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和有效益的回报。因此, 在区域内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教育信息资源广泛普及和应用, 已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问题。6年来慈溪市教育机构通过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共享机制的实践和探索, 初步形成了以技术体系为基础, 以组织管理机制作为协调, 并以有效的激励政策作为促进, 在实施过程中三级建设主体协调联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从而突破本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瓶颈”, 促进了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二、现状与意义

文献调研表明:2003年以来, 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非常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 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但在区域中观层面的教育信息资源研究成果还不多。对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收录在CNKI主要学术期刊 (如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 发表的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相关文章数量来看, 中小学多于高等院校, 二者比例约为8:2, 说明我国中小学十分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和取得成效远大于高校。

2003年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主办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http://www.cbern.gov.cn) 是专为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和网络化学习的平台类门户网站。网站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素材类资源、主题学习性资源、网络课程资源”, 满足中小学师生“教与学”的需要,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对教育教学资源的迫切需求, 对于广大中小学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12月开通的浙江教育资源网 (http://www.zjer.c n) 为切实加强浙江省教育资源建设, 依托网络辐射优质资源, 推进教育创新和教育均衡起到积极作用。北京市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创新采用“教师先选择, 财政后付费”的政府采购优化模式, 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提供服务。北京教育资源网 (http://www.edures.bjedu.cn/) 资源模式强调资源整合, 突出了个性化服务, 打通了供需渠道, 盘活资源工作。部分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特色鲜明, 成效显著, 出现了一批具有区域资源建设特色的优秀地区, 见表1。

从总体而言,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还较为初步, 尤其是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的系统研究更为缺乏, 因此研究与实践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 对推动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协调发展, 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慈溪市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个案研究

慈溪市自2005年自主设计开发慈溪教学资源平台 (http://www.cixiedu.cn) 并投入使用, 积极对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区域共建和共享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慈溪市教育网 (资源平台) 先后被评为宁波市首届网站评比一等奖, 浙江省十佳优秀城域网站。慈溪市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为慈溪中小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 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应用, 实现资源共享, 对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教学机会,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框架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涉及技术支撑体系、管理机制、共建共享方式、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 (如图1所示) 。如何从整体上协调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厘清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协调各要素使得相互促进以发挥最大功效, 将直接关系到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效。在实施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时, 上述机制的应用涉及三级建设主体的协调联动。

(1) 市级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引导和推动本区域内达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愿景, 建立积极的政策导向和宏观协调;

(2) 市级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实施机构:立足于区域的实际条件, 在市级教育部门引导下开展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 对自身资源特色进行良好定位和建设发展;

(3) 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区域教育资源建设管理机构的指引下, 将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相结合, 构建以实用为导向的教育信息资源应用环境, 同时积极鼓励和培育一批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骨干教师队伍, 以点带面、促进资源共建与有效应用的深入开展。

2.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定位策略

以县为中心, 集中资金建设一个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 满足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不再单独组建本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 而是直接通过“校校通”共享区域中心资源库的教育信息资源。资源库的建设考虑建在教育资源管理中心。辖区内只要是网络互通, 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完全共享该资源。所有的学生都拥有了一样的学习资源。

(1) 在内容上的四结合

第一, 选择国内著名重点中小学的同时, 亦融入了慈溪中学、慈溪实验小学等本地重点中小学的优质资源, 实现了国内重点学校优质资源与慈溪本地优质资源的有效结合。第二, 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声、图、文同步, 实现了教学文本资源与教学流媒体资源的高度结合。第三, 资源平台共设立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版本, 每一版本又分教师版块和学生版块, 做到格式上分类分轨, 内容上相互交叉, 以资源定位实现数据整合, 实现了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在版本上的有序分类和内容上的有规则结合。第四, 资源平台重在知识点上的授课计划而非教材内容的授课计划, 实现了各种教材、版本的知识点的结合。

(2) 学科网格化教学资源建设体系构建

学科的网格化教学资源网站模式建设旨在“使资源的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使用习惯, 建设一个集资源共建共享、在线课件开发、联机备课、学科信息发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各学科、多层次的教学资源的应用环境。”基于此考虑, 我市在制定区域教育资源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新教材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和可以预见的潜在需求, 以课和知识点为单元, 提供多种媒体、多种类型和多级相关的教与学的资源, 力争做到多种知识要素和多个知识单元之间有机互连, 最终形成便于检索、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动态资源库。

(3) 资源建设的优化筛选机制

在市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采用优化筛选机制, 独立建设的教育资源采取“责任学校、责任上传员, 责任审核员”三结合共同构建的模式:首先有市教研室和网管中心指定具有学科优势和资源积累较丰富的学校为“责任学校”, 承担相应学科资源的主要建设任务;“责任学校”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人兴趣爱好, 由一线教师作为“责任上传员”负责相应资料的收集与上传;“责任审核员”由学科教研员和一些学科骨干组成, 负责对“责任上传员”上传的教学资料进行审查。最终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源将以附件的形式上传给市教育网资源平台, 以供教师下载。慈溪市教育资源的建设根据教学需要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收集和整合一些素材资料, 资源的征集主要采用网络递交、审查、发布的方式进行。

(4) 资源的访问

教育资源在使用过程提倡免费使用,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虚拟货币和积分制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要形成高效率的资源建设机制, 必须将所有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结合起来。免费发放资源使用的“电子货币”, 但限定其使用的范围, 在更大的教师使用基数上, 运用激励机制促成教育资源的良性滚动发展。教师在访问资源时使用默认的帐户和密码进行资源的访问。如小学版用户访问默认帐号和密码均为xiaoxue, 但默认用户只能下载二星级以下资源。如要访问二星级以上的教育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注册, 而且必须实名注册, 输入相关的正确信息, 用户注册。成功获得1000点积分, 每下载一条资源自动减少10点积分, 上载一条资源根据资源质量可获得20到100点的积分, 这样就可以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

3.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1) 组织机制

成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机构。慈溪市教育系统信息化工作是以局长为组长的市级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下设网络管理中心, 具体实施教育网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各镇、街道层层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机构。从而实现对整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和管理。

(2) 管理机制

积极宣传教学资源平台, 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行资源建设骨干教师申报评审制度, 骨干教师栏目负责制和经市教育局统一审核后通过的教师, 将获得慈溪市教育局对其颁发“市资源建设骨干教师聘书”, 以“实名制”参与资源建设, 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及提高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实现对教师实行动态全程管理。全市66名审核员负责审核一般中小学教师前台上传的资源, 同时也肩负上传资源的职责。

(3) 评价机制

制定教育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对教育信息资源使用的便捷、价值、有效性等进行评价, 并制定了相关的量化评价表。如制定的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评价标准就从资源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 每个指标占一定的权重比例, 最后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就设计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等6个方面, 每个方面又分为优、良、中3个评价等级, 每个评价等级对应一定成绩, 最后进行总的评价和总分。

(4) 保障机制

2001年开始陆续投资1000万用于教育网建设和学校与市教育网的联网工程;以后每年拨出专项资金80万元用以教育信息资源的的建设和应用, 经过几年的建设, 至今累计投资达2000万元。制订了《慈溪市教育网主干网管理暂行规定》《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规章制度, 确保教育网中心和各级各类校园网的稳定运作。

(5) 激励机制

对资源建设骨干教师个人, 根据其每年完成资源建设任务的情况和参与网站管理的情况, 市教育局每年评出资源建设先进个人、优秀资源审核员等, 可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4. 成效反馈

经过6年多的运行, 慈溪市资源建设模式与共享机制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资源网站自开通以来到2010年10月底累计访问量超过35万人次;媒体素材、课件、案例等各年级各学科条目类教育资源达6万个, 教育资源容量为152G。另外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容量达6.3T, 开通了慈溪市龙源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 (http://cixiedu.vip.qikan.com) 和慈溪教育数字图书馆 (http://ebook.cixiedu.cn) , 所有这些资源能在慈溪市教育网内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网站日均访问量超过千人, 创建各类主题工作室348个。资源建设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使教师了解到了更多更广泛的信息资源, 增长了信息量, 解决了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 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四、结束语

研究与实践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 对推动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教学机会, 起到积极的作用, 并使得教育信息化在质量与效益均衡发展的信息资源保障下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军霞.整合资源开拓创新突出特色畅快服务—全面推进北京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服务[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7:29~32

[2]胡小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3:48~53

[3]胡小勇, 刘琳, 胡铁生.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与有效应用的机制与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3:67~71

[4]熊才平.以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3:17~20

[5]潘丽芳.网格化教学资源建设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10:78~79

[6]陈士凡.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09, 8:13~15

[7]曹晓明, 何克抗.面向应用的区域资源建设支撑环境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8:77~79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 共建共享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必然包含着教育的公平正义。而教育的公平正义,是一种高水平普及、高均衡发展、高质量办学的优质教育体系。它能使受教育者均衡的公平的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1、教育公平的意义

1、1 教育公平的内涵

1、11 教育公平从人文层面上,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人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人人都能有公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得到全面普及,所有适龄儿童都有了接受初级教育的机会,这一目标得到实现。而人人都能有公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是指在已经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前提下,人人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一目标我国还没能实现。

1、12 教育公平从社会层面上,是指教育资源的分配要公平。教育资源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有限的,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应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符合对每个需要接受教育的个体,应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这一层面的目标,受个体的地位、身份、职业、住所等的差异,而未能实现。

1、13 教育公平在法律层面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享受平等的公共教育资源;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过程。这一层面在理论上是实现了,但在现实还相距甚远。

1、2教育公平的必要

1、21 教育公平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所在。人类社会的进步,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社会成员自身发展的前提。只有坚持教育公平,赋予每个受教育者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和释放。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1、22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要求所在。和谐社会是一个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目标都能逐步它得以实现的社会。它能使社会成员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是一个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的社会。而这也正是教育公平终极目标的题中之意!

1、23 教育公平是法制社会的重要标志。法制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客观上要求教育公平,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

2、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为使受教育者均衡的公平的共享这些资源,这在科技不很发达的过去似不可能,而在网络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会变成现实。

2、1 提高共建共享意识

各级教育部门要对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媒体宣传,文件解释等,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教育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要让人们明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尤其是要让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认识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对实现教育公平必不可少。

2、2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政府应加大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健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之间的三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管理体系。政府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政策,领导协调各方凝聚共识,扎实推进。学校要积极转变观念,打破墨守陈规,主动参与其中,充分开发自身有特色的教育资源,和充分利用公共的教育资源。

2、3 开拓渠道获取资源

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应是多方面的,政府分配要公平合理,学校购买要结合实际,而学校应立足自身校通过组织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及立项建设等,推选出优秀教学课件,参加课件评比,以获取优质教学资源。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起专门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形成网络,服务有需求的各方。

解决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政府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保证教育投入,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和更多的财力办好教育事业。教育的公平需要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我们相信这一天一定能够早日到来,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优质教育,让人力资源强国梦想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曹利.教育公平的内涵及原则[J].四川教育,2011(9)

2、徐丽莉.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及应对策略[J].教育管理,2012(2)

3、刘向锋:《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毕业论文。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述论 篇4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述论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现代图书馆最有潜力的信息资源,是新时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物质条件.文章论述了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利因素、主要障碍和基本对策.

作 者:贾宏 JIA Hong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南阳,473061刊 名:图书馆论坛 PKU CSSCI英文刊名:LIBRARY TRIBUNE年,卷(期):26(1)分类号:G352关键词:图书馆 网络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 网络安全 障碍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与思考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资源;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资源的质量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然而,目前适合于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在教育中的应用,这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议题。

一、相关概念

移动学习,智慧教育,体感教育等网络教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人们把网络资源与教育应用的结合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概括起来,通常是指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物质资源。(范诗武,)。教育资源不但包括用于教学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师资和生源。丁新把国内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大致分为三种:电大—内部共享型、同类型同地区共享型和院校自主共享型。

二、当下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表述方式也逐步形成,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形成、存储的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杨改学,2009)。数字化和网络化是解决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方式和传输通道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通过文献调研和关注网络教育资源的动态,得出以下结论。

1.基础设施差异大,教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者要想获取网络资源,首先需要配备相应的终端设备。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涉及平台,终端设备,不同区域等因素。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农远工程,覆盖了一部分学校,但是有了终端设备,有了平台,利用率不容乐观。

2.教育资源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国外的网络教育资源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为其提供了大量基础教育方面的知识库。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的资源库还是比较缺乏。有的学校有资源库,内容结构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用起来不方便,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一些学校直接购买其他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建设的,但是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样,购买的教育资源发挥不了应该起到的作用。

3.教育资源种类的建设不均衡,使用不合理。中小学在教育资源方面主要是题库的建设。例如,国家花费大量的经费和人力物力来大量建设精品课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制,课程缺乏可获取性,大大降低了利用率。精品资源共享课,有的课程呈现方式单一,缺少统一的标准。课程被评上了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由于后续更新缓慢甚至停止,使精品资源课程失去了可持续性的生命周期。

三、解决影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因素的策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任友群等提出整体观和协同学是信息化促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通过综成的方法,充分认识微观资源共享效率和宏观资源共享效率的关系,从微观资源共享效率过渡到宏观资源共享效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

1.探索多元的教育投入格局。为了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地积极整合现有的经费渠道。在中央财政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各级各地统筹经费,弥补缺口。上海市和湖南省投入专项经费超过1亿。陕西省明确将“全面改薄”工程资金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多数省份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保证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信息化培训方面的需求。

2.设置教学设计环节,加强自主学习的平台的建设。开发教育资源的机构,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特征,树立教学设计的思想,增设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学活动设计的人员配置。开发出来的课程,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风格,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积极性很高。

3.基于云计算搭建平台,加强校校之间的合作。高校和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初目的逐渐迷失,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建设教育资源的根本目的。如果学校之间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集中几门甚至是重复几十门的开发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让网络教育资源运用云计算技术,开发出好的平台。例如,成都七中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实施了“一帮一”的远程班教学,借助成都七中的平台,偏远的山区同学可以同步共享优质的教师资源。

四、结语

资源共建共享行动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学校软实力均衡发展”为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调动教师运用信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建设适合新课改需求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让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交流共享与面对面师资培训的优势互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及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加大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网的应用培训力度,提高本土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把教师信息资源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队伍的培养。首先对全校一线教师开展“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使用的全员培训,使100%的教师熟练利用“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100%的教师在“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中注册有自己的帐号,平均每天至少有1小时参与共建共享。其次,加强教育学校行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同度,提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组织学校行政参加区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搜索与利用的专项培训。要求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长、教学处每天登陆“宝安教育教学资源网”检查督促本校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二)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宝安特色教学资源库”与“宝安优质视频教学资源库”等本土资源以及专题网站资源的建设。

1.组织信息科组给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培训。

2.发动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宝安特色教学资源库”以及“宝安优质视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传原创的课件、素材、课堂教学录像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少于1件。

3.要求教学处每学期至少要录制5节学校优秀课例,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严格把关,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认真审核,尊重知识产权,质量并重,有计划地上传资源。

4.鼓励教师建立专题学习站点。

(三)充分发挥我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1.加强对帮扶学校的教师信息教育技术水平的培训。

2.加强与帮扶学校教科研活动的交流。

(四)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不断地更新、充实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具体要求见学校校园网建设和维护方案)

三、组织与分工:

组长:蒋坚城负责策划、监督工作

副组长:

刘小江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余文雄负责方案的实施工作

组员:何锦冰刘佼廖俊才涂序卓各科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过程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年度推进计划,各有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进度表严格执行。建立月检查评比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定期将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研究 篇7

1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未来图书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的到来,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 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这一点, 已经逐渐形成了社会共识。

1.1 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目前, 我国已是WTO的成员国, 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重新定位, 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 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 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收藏力相对低下, 对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 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况且在各图书馆各自为政的运营理念的束缚下, 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资源严重不足, 对索取不到的现代信息资源也极为痛心。例如我馆自1997年以来购书经费严重不足, 致使大多数爱好文学阅读的读者, 没有读到自己心爱的文学作品, 多家厂商的技术员, 找不到急需解决的技术书籍, 造成我馆多种文献资源的严重缺乏。因此, 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 实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 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 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 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数字化整合,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 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 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 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试想任何一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 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2 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2.1 积极因素

第一, 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 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 (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 , 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 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 都有可能成为因特网的部分, 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互联, 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 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第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 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 由被动向主动, 由浅层向深层, 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从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批准公布《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起开始的, 但那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处在萌芽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了虚拟图书馆和跨行业通过网络协作的特征。

2.2 不利因素

首先, 管理体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 起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作用。图书馆的管理决定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能力、规模、形式和效益, 一个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规章制度、馆藏特色、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其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水准。

其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 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 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 去伪存真, 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 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但在我国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 从事图书情报及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 新的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一些领导思想认识不足, 对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积极支持等, 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展。

再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不断发展的过程, 目前的一些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计算机及其配件市场比较混杂, 升级换代频繁, 给信息技术工作者的选择带来困难;通信线路传输速率低, 尤其是在传递多媒体信息时更显能力不足。

除此之外, 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正当 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霸权主义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3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对策

3.1 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 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 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规范各方面的行为, 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 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 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2 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

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 管理松散, 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 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 负责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对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管理, 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横向上, 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的功能, 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纵向上, 各系统加强领导。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 目前实施的CALS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按学科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 并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 由此带动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3.3 加强网络建设, 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 应建立一个全国性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 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 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其次, 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 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 建立公共查询系统, 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 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 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 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 图书馆可以此来查重、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 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 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 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摘要:首先论述馆际间协作共建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其次分析了影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最后提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几点意见。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国际图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Z].

[2]刘彩虹, 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J].图书馆工作研究, 2002, (1) .

[3]李家清, 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1) .

[4]张怀涛, 黄健.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因素[J].图书馆学报, 2001, (1) .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与思考 篇8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共建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39-01

在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基层惠民文化建设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有着重要意义。由此,本文将以云南地区为例,试图就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作论述。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2013年初,文化部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指出进一步推动“十二五”时期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纲要特意指出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译制工作,建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中心,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组织协调下,开展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的征集、整合、译制及服务工作,建设一批贴近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反映少数民族特色、帮助少数民族农牧民群众生产致富的数字文化资源。逐步丰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种类。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云南是偏远的边疆省份,又是多民族聚集地区,2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涉及民族的土司宗教文化、服饰礼仪文化、歌舞戏剧文化、美术工艺文化、民俗节日文化、饮食起居文化、特色语言文化等,这是人类文明难得的瑰宝,也是民族地区取之不尽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在人类文明传播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云南特色文化资源。

(三)民族地区基层网点的覆盖面拓宽。随着云南省“数字乡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的陆续展开完成建设,民族地区网络体系建设普及度逐步的提高。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数字资源初具规模,技术平台日趋成熟。网络信息工程建设的实施为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共享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平台。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存在问题

(一)政府经济投入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相差太远。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期间,云南多数州市财力困难,州市中心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无法发挥州市支中心应有的指导和辐射作用,也加大了省级中心的工作量。某些县级图书馆舍破旧、狭小或新建,造成“安不了”的现状。

(二)民族地区文化管理人才缺乏。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深入和继续开展,大量加大了文化资源管理的工作量。而相反的是,适用于民族地区文化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云南省某欠发达的州市图书馆人员仅20人,县级图书馆平均仅6人左右。另外,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同大众文化差异较大,而且数字化资源的管理也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民族文化管理人员在数量和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均不能满足现如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共享资源缺乏。现有资源对读者缺乏吸引力,造成“用不上”的现状。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期间,虽拷入大量资源,但是资源内容缺乏针对性。适合本地区群众使用的民族语言文字资源极度缺乏。同时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采集、制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自有特色资源量明显不足。问形成专业化更强、品牌化的特色数字化资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当前,文化共享工程已从共建进入到全面共享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三个重要转变,即工作重点从侧重设施建设向侧重管理服务转变;建设方式从铺摊建点的规模化建设向专业化和品牌化转变;发展模式从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实现三个转变,本文建议从一下几点入手:

(一)争取财政持续加大投入,逐步实现服务功能转变。地方财政要按照规划任务,确保配套资金的落实,同时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投入力度。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对共享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予以奖励,调动各地做好共享工程工作的积极性。实行“黄牌警告制”,简历专业检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各级支中心、网培学校进行抽查,对管理和服务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支中心、网培学校予以“黄牌警告”。

(二)完善培训制度、健全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分级培训制度,形成梯次结构得当、层次健全完整的共享工程人员培训体系,由省分中心负责州市支中心的人员培训,州市支中心负责县级支中心的人员培训,县级支中心负责网培学校(分校)人员的培训,做到层层抓培训。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的机构建设,建立文化共享工程人力资源支持保障体系,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数字文化服务的基本理念,又能熟练运用数字文化服务技能的人才队伍。

(三)大力建设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省级分中心在资源建设上的示范作用,重点建设一批主题鲜明、体系完整、质量上乘、特色突出的数字资源库,着力打造《云南独有少数民族多媒体资源库》、《云南农业信息多媒体资源库》等精品资源。在资源建设中,要着重加强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抢救、保存与传承,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资源的比例。

总之,通过各方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人,完善培训制度,健全人才队伍,健全特色数字化资源库,实现设施、管理、服务、队伍、资源、技术方面的共享, 努力构建完善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和平.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N].中国文化报,2007(20).

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篇9

4月22 日,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发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国各地各类型图书馆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共享工程”并开始实施,如湖北省文化厅、财政厅联合实施的文化创新工程― 湖北“共享工程”,根据本省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需求,将重点补充地方特色资源,对湖北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地方文献作为我国文献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共享工程”的主要内容.

1.2 共建共享地方文献资源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出现了修志热,20世纪90年代后,各地政府又大力开发地方旅游资源,使得大量从事地方史和地方资源研究的人员涌入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达到极致,地方文献“资政、励志、存史”的重要价值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虽然我国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发展快速,编制了大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文摘、题录、手册、年鉴、图集等,建设了一大批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但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变革,传统的地方文献建设与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网络时代读者和用户的需要,因此,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实现是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1.3 共建共享是解决当前地方文献工作所存在问题的主要途经

长期以来,地方文献不仅被文化部列为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其他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服务特色,倍受社会重视.但是,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图书馆协作规划,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从而产生出各种问题,使地方文献的建设与服务工作举步维艰.具体表现为:(1)有的馆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制订专门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计划,经费不足,没有开展专门的服务,其结果是地方文献资源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2)地方文献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地方文献的“呈缴”制度上,许多地方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有关法规,但并没有认真落实,造成地方文献资源的短缺;(3)在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录入中,主题标引缺省和不规范现象相当普遍,再者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数据库各字段的定义也只限于基本的著录字段,这些都不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映地方文献信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已建设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也难以入网。影响了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

山前社区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协议书 篇10

甲方:新桥街道山前社区

乙方:好好幼儿园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实现互动共享和资源利用最大化,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体、教育需要,促进社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决定,达成以下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协议:

一、甲乙双方共建活动必须有利于幼儿园和社区的文明建设,有利于切实有效地服务社会居民,有利于提升孩子的文明素质。

二、乙方成立服务社区教师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点为基地,以志愿的方式开展多种内容的社区援助服务。

三、乙方通过平时的分散活动和节假日的集中行动相结合,深入社区开展定点服务;对特殊对象开展“一对一”结对服务。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敬老助残、文体娱乐、社区公益劳动、社会调查活动、精神文明宣传等等。

四、乙方幼儿园场地、设施向甲方定期开放。

五、甲方负责协调、支持和帮助乙方开展活动,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

六、甲方努力创造条件,为乙方志愿者更多地接触居民,提高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甲方积极配合乙方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确保周围环境的清洁与安静,抵制不良文化,维护幼儿合法权益,优化幼儿成长环境。

八、甲乙双方共建期间,采取不定期互访,及时了解对方情况,通报各自的有关信息,不断总结共建活动中的经验及问题,以利于推动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九、此协议有效期为三年,从2012年1月1日起至 2014年12月31日止。

十、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新桥街道山前社区(盖章)代表签字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与思考 篇11

关键词: 共建共享;档案;协同机制

Abstract: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rchives resources system and use system, establishing a coordination mechanism may promote regional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resource and technical collaboration,benefit collaborative and body collaborative.

Keywords: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Archives;Coordination mechanism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服务利用的重要途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搭建全国开放档案平台,并与政府公开信息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1],由于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由档案部门单独开展区域内档案共享难度较大,因此多地提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下文简称档案共建共享)的理念,浙江省在全省各地大力推进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现有档案管理体制下,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分散保管在跨行业系统各单位中,建立档案共建共享协同机制可保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节约工作成本,最终实现区域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有效的区域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

1 管理协同

1.1 建立协同法规制度。档案共建共享的法规制度是规范各单位协同开展档案信息建设和共享的基本依据,随着档案整合和共享工作的深入推进,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建设也在逐渐建立和完善,2014年7月23日,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馆室一体化、馆际一体化建设,提升档案共建共享水平”[2],海宁市两办发文《关于开展档案共建共享利用工作的通知》,档案局向各单位发出《关于整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函》对区域档案共建共享的具体工作进行规范。上述政策和规章是对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导向性及指导性文件,今后仍需档案部门努力将相关措施上升到法规制度层面,提升其强制性。同时,为确保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应进一步加强档案共建共享相关法规制度的研究,对各参与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共享交换、信息安全及个人隐私保护等做出具体规定,为档案共建共享协同开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1.2 成立协同管理机构。当前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由各行业系统单位自行管理,在推进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中,各地主要采取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模式,由于未建立协同管理机构,仅凭档案部门自身的力量开展区域各单位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存有困难,如海宁市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中,“针对部分单位档案门类多、数据库庞大,对纳入工作有畏难情绪的情况,局领导亲自上门做好协调工作”[3],而建立协同的管理机构可以更合理有效地推进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可由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牵头,会同民政、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组建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协同管理的领导机构、执行机构和咨询机构,实现区域内各单位档案信息的建设与共享传递,在具体工作中承担下述职责:制定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对区域各部门的档案信息的筛选、清洗和规范,确定共建共享的档案信息范围;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业务规范、数据目录交换体系等;建立和完善区域档案共建共享的系统平台;统筹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工作和利益;加强各单位的监督、评估、绩效考核;组织各参与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等。

2 资源协同

2.1 信息资源的协同整合机制。要实现区域档案共建共享的目标,需要将区域内跨行业系统各单位档案全面共享,但当前档案信息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日常业务系统中,由各保管主体负责开展,“信息孤岛”效应明显。部分地区档案共建共享主要是整合区域内综合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如湖州市建设“湖州市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将下辖三县两区及市本级6家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整合,实现“资源自建、信息共享、异地查档、跨馆出证”的目标[4], 因此并未充分实现区域内相关档案资源的整合,同时档案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利用效果,当前综合档案馆的馆藏内容结构也决定了现有的档案共建共享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有效利用档案的需求。因此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一方面在综合档案馆资源整合基础上,应扩大档案资源范围,加强行业系统档案数据的融合,此外,应重点将档案内容建设纳入共建共享体系,以关注民生为导向,将分散在各系统行业的涉民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起满足民众需求的区域档案共建共享资源体系。

2.2 人力资源协同建设机制。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参与单位多、档案类型多样化、技术要求高,这些都对人力资源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建立满足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各类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及不同岗位要求的专业型人才队伍,重点加强高级管理型、信息技术型、协调沟通型和具体操作型等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信息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为促使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各类业务工作培训班、不同档案部门之间的学习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档案共建共享知识的学习,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如海宁市在建设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中对不同行业系统、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业务层次的人员多次举办专题培训,对共建共享工作的重要性、平台建设和使用情况、具体业务操作进行培训讲解,培训工作提升了相关人员对档案共建共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凝聚力,为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2.3 财政资源协同配置机制。档案共建共享是跨行业系统的综合工程,区域档案共建共享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档案信息硬件设备购置、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培训、软件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等,单纯依靠档案部门的财政力量是不够的,各地政府应当成为共建工作资金投入的主体,要设立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专项财政资金,并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如湖州市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工程项目由湖州市发改委立项,核定工程总概算为712.32万元,用于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制度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互联网、政务外网和专网等应用支撑环境及数字档案资源接收、管理、保存和利用平台等[5]。同时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地合作设立共建共享的共建项目,争取共建专项资金的投入。

3 技术协同

3.1 搭建档案共建共享协同平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应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网络技术,对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平台,集成各单位不同类型的档案平台和数据、促使不同的档案部门统一平台操作、档案各项具体业务基于平台开展,最终实现跨系统行业档案的深度整合共享,档案共建共享平台应实现以下功能的协同:

(1)平台、数据及应用协同。平台应以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服务利用的档案基础业务为依据,以方便社会各方面有效利用为目标,设计包含各类档案信息平台、数据库及服务利用的一站式档案共建共享平台的整体架构。如丽水市档案共建共享平台包括四层结构: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基础平台层,馆藏档案和室藏档案2个大数据仓库,智慧管理、智慧发布、智慧监管3个智慧操作系统,云档案共享中心、物联档案超市、智囊档案、民生档案4个智慧应用体系架构[6]。

(2)管理和运行协同。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各单位的职能应分工明确,共同维护平台的运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平台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工作,如平台的软硬件构建、操作培训、业务指导和运营维护等工作;各单位负责将本部门共建共享档案的整理编目、将相关档案信息资源提交上传到平台的应用系统,利用平台智能化管理档案,根据权限从平台获取相应的各类档案资源。

(3)业务功能协同。档案共建共享平台在实现档案的收、管、用等基础业务的基础上,各单位通过平台应实现档案办公自动化、开展实时业务交流等,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平台开展档案管理文件发布、网上年检、网上移交等工作,可对基层单位进行在线监督指导和业务监管,解答基层部门提出的各类问题。

3.2 建设档案共建共享协同标准规范。统一的标准是区域内跨行业系统档案信息共享和协同的基础,区域内档案资源由条块分割的跨行业系统各单位建设和管理,数据库结构、信息标准及运行机制等差异较大,异构信息系统造成各行业系统的档案信息兼容性很低。为实现跨行业系统各类档案信息共享,首先应加大现有档案信息标准执行力度,如《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数字档案管理与技术规范》等。同时应推动档案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建设,如档案信息平台体系建设规范、档案数据标准及规范、档案数据交换与共享资源目录规范、开发信息中间件等。通过标准建设实现各部门独立的档案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档案数据、系统及网络的整合。

4 利益协同

4.1 约束与冲突协调机制。约束机制是利益协同机制的基础,是用来规范各单位行动的相关约束规范,通过约束机制对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中各单位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确保参与主体的行为有助于实现档案共建共享的目标,同时也保证了参与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其他参与主体的利益,因此约束带有强制性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约束机制的目的主要是发挥正向激励功能,而不是限制多元主体的发展。同时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参与主体复杂,涉及多个行业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在系统、技术、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发生冲突,此时需要建立冲突协调机制,通过统一思想、建立沟通渠道、合理的利益分配等方式进行协调,保证共建共享工作的稳定推进。

4.2 利益协同分配和激励机制。区域档案整合共享工作中,档案的内容构成、服务方式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可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各参与单位在共建共享工作中因投入、垄断信息共享服务等致使原有利益结构被打破,原来利益可能会出现增加、不变和减少三种情况,只有在利益增加的条件下,参与单位才有可能具有工作的积极性,其他两种情况相关单位不会有动力开展共建共享工作,这就需要将利益在各参与主体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补偿。应综合考虑各单位的投入成本、贡献度、承担的风险及绩效等因素对所得利益制订分配补偿方案。同时适当的利益激励机制也可调动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可对各参与单位和工作人员采取物质或精神奖励等方式调动各参与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协同,如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大力推进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实现含国土、民政、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公安、文物等41个省级部门和单位的251类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了全省地理空间数据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2016年1月18日,获“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7]。

5 主体协同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区域内档案工作具有指导职能,是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组织者;区域内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和企事业档案馆集中管理着丰富的档案信息,是区域档案共建共享工作重要的参与者;跨行业系统的许多单位尚未设立档案馆,档案资源由档案室等类似职能部门自行管理,他们也是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重要参与单位。此外,应将市场力量和民众纳入档案共建共享的参与主体中,建立社会各方参与的主体协同机制。

5.1 市场机制有其自身的优势,在档案共建共享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可充分利用市场中的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经验,提升档案共建共享的效率,节约投入成本,并真正体现社会共建、均等共享的内涵。可在以下领域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如档案共建共享平台的开发、运行管理及后期维护;系统运行中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网络技术的研发;特色档案数据库建设及智慧型应用系统开发;档案保管单位内纸质档案数字化项目外包;以商业购买的方式直接在信息市场上获取部分档案数据等。

5.2 民众是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应当是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在档案共建共享的内容选择、平台建设、监督评估等各方面工作中都应当注重民众作用的发挥,民众的意见不仅是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起点,同时民众能方便、及时、全面、安全获取档案服务更是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最终归宿。如嘉兴市档案局馆始终坚持“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开展了“行进中的历史记忆”“档案连着你我他”“让百姓走进档案馆”等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档案事务,提升了档案共建共享工作的效果[8]。

*本文系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智慧城市背景下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2014-X-4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EB/OL].[2014-05-02].http://www.saac.gov.cn/.

[2]抢抓新机遇 开创新局面——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J].浙江档案.2014(7).

[3]海宁市档案局三举措扎实推进档案共建共享利用工作.[EB/OL].[2015-12-20].http://news.haining.gov.cn/

bmdt/201505/t20150504_430304.htm.

[4]湖州市建成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EB/OL].[2015-10-20]. http://cs.zjol.com.cn/system

/2015/04/16/020606504.shtml.

[5] 我委已批复湖州市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工程项目.[EB/OL].[2015-12-20]. http://fgw. huzhou.gov.cn/

index.php?controller=Show&action=Index&id=7731.

[6]朱悦华,王正媛.服务至上:科技挑起智慧档案[J].中国档案.2014(9).

[7]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喜获“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EB/OL].[2016-01-18]. http://www.zjch.gov.cn

/art/2016/1/18/art_55_69615.html.

[8]浙江嘉兴:让老百姓享有更多更好的档案服务.http://www.tjdag.gov.cn/tjdag/wwwroot/root/template/main/zwxx/zhxx_article.shtml?navid=&id=14774.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档案馆

上一篇:木地板知识下一篇:教育孩子的家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