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共建信息》第二期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南师范大学《共建信息》第二期(精选7篇)

河南师范大学《共建信息》第二期 篇1

要闻聚焦

省部共建研究中心编 2016年第2期(总第2期)2016年6月1日 目 录

河南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教育资讯

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让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地方高校如何落实“国家战略”

重点关注

教育部有关司局2016年工作计划要点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高校动态

北京邮电大学积极探索和实践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 故宫学院(西安)落户西北大学 单霁翔作第一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河南中心成立

许昌学院、黄淮学院被纳入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

要闻聚焦

河南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近日,省政府对外发布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省发展的宏伟蓝图。

【总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力争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发展指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

《纲要》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4个方面27项发展指标。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重点任务】实施六大关键性举措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纲要》紧紧围绕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突出战略重点,实施六大关键性举措: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把加快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作为中心任务;着力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提升中原城市群竞争力,把中原城市群作为彰显区域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支撑;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把补齐短板作为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关键举措。

【相关链接】“十三五”规划是如何“出炉”的?

如果将河南比喻成一艘满载1亿乘客的大船,“十三五”规划就是这艘大船的航行图。一个五年规划的“出炉”过程,可以窥见河南深层的治理逻辑。我省“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并梳理规划基本思路,研究确定“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和需纳入国家规划的重要内容,确定全省“十三五”规划体系并启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重大工程项目筛选论证工作和建言献策活动,开展“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工作;第二阶段,确定“十三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并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起草形成“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框架,初步完成重大项目筛选、论证工作,组织开展重点专项规划、部门和行业规划编制工作;第三阶段,研究起草“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提交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完成重点专项规划、部门和行业规划编制和衔接。

与此同时,围绕“十三五”规划体系,我省将研究筛选重大工程项目,建立“十三五”规划项目库,完善重点任务落实机制,为实现总体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据了解,“十三五”规划《纲要》面向社会公布后,重点专项规划、部门和行业规划也将依次公布。

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6年5月18日

教育资讯

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

习近平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他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在三个方面。

习近平: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习近平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

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使用,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

习近平指出,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活跃学术空气。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央广记者 马闯)

让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所谓大学精神,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系列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从古至今,大学精神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发展,乃至一个民族的进步均至关重要。从世界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诞生起,大学就肩负起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使命,对于我国大学来说,兴起于民族危难之秋,其精神更是深受传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影响,倡导“明德济世,修齐治平”的价值理念和“兴学强国”的爱国主义担当。

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全球范围的教育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不断加剧,高等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供给侧”,其结构性改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提出,在展示了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信心和决心的同时,更是对大学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努力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在仍有一定差距的基础上加快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实现“弯道超车”?

除了坚定目标自信、路径自信、能力自信,高校还应当充分发挥三种优势:一是后发优势,通过持续引进海外杰出学术人才,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实现学术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二是文化优势,继承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积淀的智慧内涵,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凝聚力量、塑造品牌、提升形象;三是制度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越性,强化目标驱动,汇集共识合力,优化资源配置,为学校加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可持续的坚实保障。特别要意识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可能千校一面,各个学校在发挥优势的同时,必须彰显个性和特色。办学特色既要有共性的中国特色,也要体现各自独特的目标定位、办学传统和资源禀赋。就浙江大学而言,我们在办学中注重突出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科教融合、校企结合的整合育人环境,形成全链条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二是突出学科交叉会聚特色,推动学科体系的优化调整,营造学科交叉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交叉新兴学科和标志性交叉成果;三是突出办学体系和社会服务特色,开展深度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形成泛浙大产学研合作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始终坚守大学精神,让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对于浙江大学来说,“求是创新”校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共同价值观以及“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共同构成了浙大精神的最新表述体系。这是学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不断积累文化高度、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保障,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其中,“海纳江河”强调的是开放包容精神,体现以“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胸怀,表现为汲取世界名校办学育人的优质理念;“启真厚德”强调的是求真至善精神,指的是大学在追求真理的同时,更当领受德行的陶冶和人格的砥砺;“开物前民”体现的是改革创新精神,既包含知识的求新,科研的创新,又表现为改革发展,革故鼎新;“树我邦国”强调的是爱国奉献精神,讲的是大学应当始终与民族命运同荣共辱。这一系列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正是浙江大学120年办学的灵魂所在。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中国高校当进一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深刻把握高等教育事业所处的时代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同时,坚守人文关怀和独立自由,让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互相激荡,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提供不竭的动力。

(作者: 金德水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人民日报》(2016年05月19日 18版)

地方高校如何落实“国家战略”

中西部地区14所高校的书记、校长近日齐聚贵州大学,召开“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协作联盟”2016年年会,在他们眼中,过去的努力如今有了回音,他们的心愿变成了“国家战略”。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给大会发来贺信表示,这是对中西部高校“补短板”有重要意义的决策。

事实上,这14所高校书记、校长能够长期联手呼吁,源自于他们率先推动的一项“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这项工程,专项支持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地区中一所办学实力最强、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学发展,5年时间对14所高校累积投入60亿元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等工作。

从那时起,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4所高校入选该计划,并结为协作联盟。这项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执行4年来,每所学校年均大约获得1亿元资金支持。

会议认为,要把重点支持建设看成地方大学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举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系统性的思考,以更务实的态度依托自身办学特色,在创一流学科上下功夫。

会议提出,联盟高校应该制定一揽子的人才培养计划,“拿出优势专业,本科生交流

学习互认学分,研究生、老师联合培养”,让14所高校紧密融合发展。

会议至临近傍晚结束,联盟秘书长、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最后表示,“未来咱们还可以向国家继续提建议。”

《中国青年报》(节选)

重点关注

教育部有关司局2016年工作计划要点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思想政治工作司:

1、筹备召开第24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统筹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制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做好向高校学生党支部赠阅《人民日报》、向直属高校师生党支部赠阅《党建》杂志工作。

2、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指导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启动研制大学生成长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3、开展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成效评估,培育建设第二批基地,组织召开工作现场会。贯彻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支持高校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

4、培育建设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辐射推动区域和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继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高校学生工作骨干出国研修项目,支持学生工作干部参加援藏援疆干部人才计划。

社会科学司:

1、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研究宣传,组织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和项目团队,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和爱国主义实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资助一批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

2、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和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

3、充分调动高校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设立课题、召开理论研讨等多种方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

4、启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支持培养计划,面向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中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的教师,重点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启动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海外访问学者项目。

高校动态

北京邮电大学积极探索和实践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

北京邮电大学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和实践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信息通信领域科研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北戴河新区的智慧城市试点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智慧城市融合发展。同北戴河新区签订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协议,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电子政务、文化旅游、大健康产业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培植和发展新经济增长点,促进北戴河新区的国际化战略规划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交流合作,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北戴河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不断提高合作项目的可操作性,共同构建校地、校企、校校协同创新体系。作为中关村现代服务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推动建设现代服务产业研究院,由校、地、企、社团组织等多方合作进行实体公司化运作,协助政府开展科技服务业建设。

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与河北企业联合建设众创空间,免费提供5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空间,设立1亿元创新创业基金用于支持师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众创空间实行校内孵化、秦皇岛孵化两级孵化模式,满足师生及归国人员的创新创业需求。提供创新创业辅导、工商注册、企业管理、投融资及其他服务,提高创新创业和孵化成功率。在北戴河新区筹建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积极引入国际优质工程教育资源,面向京津冀地区高端产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带动秦皇岛市以及冀东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据教育部门户网站2016年5月16日

故宫学院(西安)落户西北大学 单霁翔作第一讲

5月21日,故宫博物院与西北大学联合成立故宫学院(西安),陕西省副省长庄长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共同为故宫学院揭牌。

故宫学院(西安)将致力于文博专业人才培养,先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传播和高水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成果交流。

庄长兴鼓励故宫学院(西安)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文化文物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先进技术交流等工作;不断创新

合作机制,推动资源整合,促进合作项目高效运作,切实做好资源与成果共享,不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成果,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单霁翔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发展现状及愿景,高度评价了陕西省和西北大学在文博人才培养和文物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合作。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说,故宫学院(西安)的成立,是双方构建全新合作机制的开始,将充分释放合作活力,全面提升双方的科研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为传承与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大力量。

仪式结束后,单霁翔为西北大学师生作了题为《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的学术报告。这是故宫学院(西安)“故宫讲坛”的第一讲。

此前,故宫博物院分别在苏州、景德镇合作成立了故宫学院(苏州)、故宫学院(景德镇)。

据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郝孟佳)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河南中心成立

5月29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河南中心依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河南金学苑律师事务所在郑州成立,北师大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理论研究团队正式走进河南,与中原智库、律师辩护实施强强联合。

成立仪式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河南省政府参事邸瑛琪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河南中心主任。

“企业家刑事风险的爆发,往往集中于企业发展的高峰时期,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生死存亡,还影响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国企业家对刑事犯罪有不少认识误区,且传统的事后辩护不如事前完善的预防制度。”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张远煌教授说。

张远煌认为,企业在法律风险防控上,目前涉及的只是民商事法律风险。而刑事风险防控涉及刑事风险来源的系统识别、刑事风险点的精准定位、刑事风险等级的准确评估与针对性防控方案的拟定、实施和改良等一系列高度专门化的法律服务活动。

“作为全国高校首家以企业高管的犯罪预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单位——北师大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走进河南,与中原法学界、律师界的合作将产生更大的价值。”张远煌说。邸瑛琪表示,中原法学界、律师界有大量的企业家辩护案例和丰富的辩护、防控经验,与北师大的强强合作,可以在全国层面更好地将细致全面的企业家犯罪实证研究与犯罪理论相结合,共同完善企业家犯罪防控制度,共同探寻、制订企业家犯罪防控的标准体系。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高级学术顾问、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指出,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正在由之前的超稳定性向较大的风险性转变,一些企业家以私人的行为规则代替法律的规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犯罪行为。

南京大学法学院狄小华教授特别强调,民企企业家刑事风险高发,检察机关必须依托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犯罪预防,突出平等保护,重视构建性特征,充分体现公益属性,并形成处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工作机制。

据人民网郑州 5月29日电(记者王玉兴)

许昌学院、黄淮学院被纳入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

5月14日至15日,第三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以下简称第三届论坛)在驻马店市嵖岈山温泉小镇举办。本届论坛由国家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

来自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协会商会、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教育部专家等领域的代表600余人,就“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等话题进行了研讨。论坛还启动了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即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共同策划、实施;5年内,实现100对中美应用型高校的深度合作,100对中美校企产教的深度融合。据悉,全国有12所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被列为首批试点;河南有两所,分别是许昌学院和黄淮学院。

据《大河报》2016年05月16日 A08版

发送范围:校领导、学校中层领导干部

河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研究中心

电子邮箱:gjzx@htu.cn 办公地点及联系电话:张顺利 勤政楼413室 3328893

河南师范大学《共建信息》第二期 篇2

目前, 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大致分为各院校联合管理模式、中心图书馆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三种。本文分别对这三种共享模式的优缺点进行阐述, 并对大学城模式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

1 各院校联合管理模式

联合管理模式是指各院校独立建设自己的图书馆, 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 成员由各院校图书馆主要负责人构成, 负责制定规章制度, 协调各院校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

1.1 联合管理模式的实施

1.1.1 联合采购、联合编目, 统一办理借阅证

为实现大学城区各院校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共享, 各院校需按照规定联合采购资源、使用相同的图书管理系统平台, 进行联合编目, 为师生办理统一的借阅证, 允许本校以外的师生进入图书馆查阅资料, 纸质文献通借通还, 共同服务读者。通过互通互借, 既为师生提供了便利, 又满足了师生对资源多维度的需求。

1.1.2 建立统一的文献信息检索平台

由于各院校的文献信息资源只能在校园网内使用, 校园网外用户只能亲自到他校使用资源, 或通过他校设定的漫游账号访问,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共享的便利性。通过建立统一的文献信息检索平台, 师生可以检索整个大学城区的文献信息资源, 避免了逐个登陆其他院校图书馆检索系统的繁琐。

1.1.3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由于联合管理模式, 涉及多所院校的多个部门, 规模庞大, 院校、部门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规定各方的权利和职责, 参与共建的工作人员, 才能在规定的基础上开展工作。

1.2 联合管理模式的优势

(1) 由于多数大学城各院校都拥有自己的图书馆, 一旦决定实现资源共享, 只需要制定某一协议, 即可以进行简单的资源共享, 师生立刻享受到资源共享带来的便利。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在建设的同时进行改进, 稳步实施。

(2) 联合管理模式保存了各院校已存在的图书馆资源, 基本上能够满足本校师生的一般性需求, 只有在更高层次的文献需求或本校图书馆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才使用其他院校的共享资源。所以, 联合管理共享模式既保证了读者的便利性, 又保证了文献资源的全面性。

(3) 联合管理模式需要各院校图书馆的领导者进行全方位的交流, 在交流中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优势, 学习先进经验, 学习业务知识,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同时, 在共享模式下, 各院校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存在互相监督机制, 增加了馆员的危机意识, 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1.3 联合管理模式的劣势

(1) 由于各院校的经费来源渠道不同, 数额也不尽相同, 各院校间的利益关系复杂, 导致相应的政策协调较困难。加之各院校图书馆的规模参差不齐, 规模较大的图书馆没兴趣与规模较小的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 所以需要制定相应规则来保证资源共享过程中资金分配、利益职责分配以及信息资源分配的公平。

(2) 为实现资源共享, 各院校应选用统一的图书管理软件, 选用统一的数据库检索平台, 但是由于图书馆选择系统在前, 共建共享在后, 更新为统一的系统需要解决资金、数据不兼容以及增加工作人员业务难度等问题。因此在图书馆使用之前, 应考虑资源共享的可能性, 鼓励各院校购置统一的软件, 利用规模优势, 与厂家协调, 建立地区特色。

(3) 各院校图书馆检索平台只允许校园网内用户检索, 校园网外用户无法检索其他院校文献信息资源, 为师生检索其他院校的自建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带来不便。

2 中心管理模式

中心管理模式是指各院校没有自己的图书馆, 而是由几所院校共同建设, 共用一所大学城公共图书馆, 各院校仅建立资料室或信息部门, 负责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大学城公共图书馆是在原有的公共图书馆基础上扩建而来, 面向高校师生的同时也面向社会开放, 共享方式简单、操作容易, 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大学城。

2.1 中心管理模式的优势

(1) 中心管理模式采用一馆多支结构, 各院校只需要建立阅览室或图书流通室, 节省了人力资源和空间资源。由于各院校面对的只是本校学生, 服务方式没有发生改变, 所以不需要更换成统一的图书管理软件, 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检索系统平台, 大大降低资源共享的成本。

(2) 各院校图书管理室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分支机构, 严格按照公共图书馆的制度开展工作, 因此与联合管理模式相比, 减少了各院校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协调, 管理起来更加方便, 运行更加顺畅。

(3) 由于中心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大学城, 园区方便进行网络统一规划, 各院校共用同一个校园网络, 使师生能够在本校获取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2.2 中心管理模式的劣势

(1) 在中心管理模式下, 满足各院校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任务几乎由公共图书馆一馆承担, 当规模庞大、师生数量多、学科复杂时, 仅靠一所中心馆为整个大学城读者服务负担过重。另外, 当大学城各院校距离较远、布局不集中时, 读者检索公共图书馆的隐形成本将会增加, 对图书馆功能的实现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 中心管理模式只适合于规模较小的大学城。

(2) 在中心管理模式下, 公共图书馆具有双重属性, 既服务于社会民众, 又服务于高校师生。社会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占用必然会影响到高校读者满足信息需求, 需要协调好社会读者与师生读者的需求关系。大学城区图书馆应把服务高校师生放在首位, 所以在借阅政策上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3 混合管理模式

混合管理模式是指兼具联合管理模式和中心管理模式, 各院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共同提供文献资源服务, 公共图书馆一般由政府主导建设, 所以选址基本上是在市区, 对于较偏远的乡村一般政府不会出资兴建。

3.1 混合管理模式的优势

(1) 混合管理模式是由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共同构成, 图书馆的数量较多, 在馆藏建设方面必然更加全面, 覆盖各个领域。

(2) 混合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属性, 以其为中心, 平衡各院校利益关系, 可以减少资源共享、项目建设进程中不公平决定的产生。

3.2 混合管理模式的劣势

(1) 混合管理模式一般需要较高的成本, 适用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较少采用这种类型。

(2) 公共图书馆作为中心馆, 负责协调各院校图书馆的利益关系。由于大学城各院校在层次、师生数量、馆藏、经费来源等方面不同, 协调多个图书馆是件很难的事情。另外, 公共图书馆还要做好本馆工作, 协调高校师生读者与社会读者的关系。所以, 只有利用政府的行政能力, 整体规划, 分工协作, 才能推动项目的有效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以上三种模式的体系构建、优势、劣势的分析, 三种模式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大学城。具体采用哪种模式, 应根据大学城规模、院校数量等实际情况, 对资金、文化环境、硬件、软件进行细致的分析, 邀请图书情报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 使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避免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李超.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3.

河南师范大学《共建信息》第二期 篇3

从眼下教育信息化进程来看,我国的语文学科信息化教育发展并不成熟,主要表现为硬件设施需求整体呈现的不饱和状态以及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的较低水平,与国际信息化教育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传统观点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差距是影响语文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因素,然而试问,脱离当前中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中国的语文教育信息化发展将以何为标杆?如此,建立在中学与大学交流“断层”基础之上的语文学科信息化教育只能像“空中楼阁”一般岌岌可危。

相关数据表明,现阶段大学中文师范类教师与中学语文教师的交流极度受限,特别是建立在语文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交流很少(占66.67%)甚至基本没有反馈(占33.33%)。通过与大学教师的亲身访谈,笔者了解到在大学与中学之间原本存在着某些沟联渠道,最终由于诸多因素不了了之。

一、交流“断层”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长远威胁

(一)大学中文师范生的成长与社会发展需求日渐脱节

交流“断层”直接意味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方向与中学的实际要求之间可能存在错位,大学缺乏可靠途径获取前沿的教学要求变化,那么,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大学中文师范生,由此可能造成这一群体从语文教育信息化理念到实际应用能力均迟滞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大学中文师范生对大学定期邀请中学一线教师来校传授教学经验的呼声最高。这实际上反映了中文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实际经验的匮乏,对于大学所传授的知识和中学所运用的知识产生疑问和困惑,表明大学中文师范生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在进一步苏醒。

(二)语文教育信息化与时代信息化教育差距扩大

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针对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规定,普通中学和大学都有权利作出自己的阐释和解读。当双方认知都走向偏差甚至造成对政策文件的曲解时,中学与大学之间的交流“断层”就完全阻隔了二者之间缓冲的机会,致使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用力分散而难以推行,与整个时代的信息化教育之间的差距必将进一步扩大。例如在分析比较传统老四所师范院校(包括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笔者发现四所师范院校对学生计算机能力方面的要求比较低,甚至模糊。相关课程设置只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即达到计算机一级的水平;南京师范大学提出“争取达到国家二级”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的提出缺乏坚定的立场和态度,其最终执行力度也有待考查。四所最具代表性的师范院校表征出同一问题,即大学对语文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存在程度不一的认知偏差,整体态度消极而被动。反观普通中学的教师招聘方案,其有关表述只是一笔带过,有的甚至直接表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至于国家规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自我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大。由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中学对国家教育政策规划理解上的不到位、不明晰现象。大学与中学之间的交流“断层”使双方困束在自我认知中,隔绝外界有效信息的刺激,最终使双方都陷入无为、无措的处境。

(三)多样化沟联机制的建设

只有重视并修复大学与中学间的沟联机制,使前沿的语文教学信息和教学要求变化有效传达到位,各部门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明确,我国的语文学科教育信息化才能真正朝着统一的方向推进。就目前来看,我们并不缺乏沟联途径的选择样式,早期的探索尝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大学与中学的学科带头人定期进行联合论坛、大学定期了解师范毕业生的教学情况、中学向大学主动反馈信息,提出建议和要求以及高校定期派遣一批中文师范专业的老师去中学教学一线调研考察等。不能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一定不会是成功的教育,因此,中文师范生的成长不能单纯依靠大学教育“买单”,中学语文教学同样要承担起相当的责任,为其社会化和融入整个时代保驾护航。

二、沟联机制的管理和维护

沟联机制的建设只能确保交通联络的诉诸有道,而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又会因为职责分工不明,扯皮推诿而驱使教师群体逐步脱离体制,沟联机制本身也会自动解体,这也是造成过去相关方面的尝试努力过早夭折的重要原因。由此,笔者进一步得出结论:沟联机制的建设是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沟联机制建设的关键则在于解决沟联机制由谁管理、由谁维护的问题。

针对沟联渠道的管理和维护,相关行政部门必须重视教师群体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师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性。以在语文教育信息化领域已经取得重大成绩的各所中学、大学教师为联络点,国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为保障,由点到面,全面覆盖,保证各所学校联络点的专业性和顺畅性;同时交流信息的记录、存档、传承也应当有序展开。

从沟联机制的建设到沟联渠道维护、管理工作的落实,这是语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场轰轰烈烈的夯实“地基”工程。只有明确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信息化教育的趋向,重新对人才质量规格进行定位,才能确保前期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是徒劳无益的付出,才能确保我国在语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注释:

[1]张成洪等编著.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上海市高校信息化示范案例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河南师范大学《共建信息》第二期 篇4

信息简报

(第12期)

龙华街道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6月17日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铁腕整治火灾隐患

-----龙华街道清湖社区连续4天整治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乱搭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关于做好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试点工作,龙华街道清湖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结合社区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实际情况,把位于龙华清湖社区青宁路与机荷高速公路之间、220千伏济滕甲乙线N28-N31段电力保护区下的成片废品收购站作为火灾隐患重点地区,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扎实、有序地开展了为期4天的全面整治,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收效明显。6月9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备现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

清湖社区青宁路与机荷高速公路之间的220千伏济滕甲乙线N28-N31段电力保护区,位于龙华街道与观澜街道的交界处,高压线下是一片绿化带,树高林密,一些外来人员利用该区域的特殊性、隐蔽性,违章搭建临时棚屋达16处之多,居住人员达120余人,主要从事非法废品收购和倒卖柴油交易。为方便车辆进入棚屋,经营人员甚至将绿化带内的部分树木砍伐后,铺建简易水泥路,并将收来的废旧物品、废弃气瓶、油桶等肆意堆放,严重破坏绿化设施,威胁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居住人员社会成分复杂,安全隐患、火灾隐患多,管理难度大。

针对该地区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情况,清湖社区工作站连同街道执法队、安监办、派出所、市场监管龙华所等相关部门多次对业主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他们限期搬迁,但收效甚微。

为彻底整改火灾隐患,清湖社区专门制定了整改方案,成立了隐患整改领导小组,并向街道整治办报告,协调执法队、维稳及综治办、安监办、民兵应急分队、龙华市场监督管理所、龙华供电所、清湖社区工作站、龙城派出所等多个部门,共组成100余人的联合执法队伍,聘请专业清拆工人50名、钩机3台,于5月20日至23日,对龙华清湖社区220千伏济滕甲乙线N28-N31段电力保护区内的乱搭建开展了为期4天的专项整治,共拆除乱搭建21处(面积约3600平方米),清除水泥路面28条(面积约1200平方米),疏散各类居住人员120余名。同时,对废品收购站人员擅自铺建的28条水泥路进行了彻底清除。

为防止隐患整治“回潮”情况的发生,街道执法队、清湖社区每天派出工作组,不间断地加强该区域的巡查、蹲守,督促经营废

品收购站等各类人员按期全部搬离现场,确保该电力保护区内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大运期间的供电安全提供保障。

(街道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龙华街道召开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

工作例会

6月7日下午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黄启键,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阮开江同志在街道火灾重点地区整治办会议室召开了龙华街道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周例会。

会议通报了近期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情况。三月份以来,每周二、四定为火灾隐患整治日,已开展“三小”场所、校舍、农贸市场等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办公室发挥整治办的统筹、协调作用。每周编发一份《火灾隐患整治周报》,每两周编发一份信息简报,已完善《龙华街道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方案》“1+10”方案,实行工作周例会制度,与成员单位共同分析、研讨、部署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二是从目前开展的14次整治日来看,整治成效显著。挂点领导、挂点部门都能深入社区督导工作,社区工作积极性高,“三小”场所整治效果良好;三是14条示范街已基本完成整治任务,已定点、定标准,申请配备采购;四是多措并举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宣教工作,全面提高居民安全意识。

会议中提出了当前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辖区内派出所整治及教育培训任务重,但目前专职民警少、整治思路不清、执法力度不够;二是整治办“点对点”联系人员不能有效把握整治

工作的重点、难点;三是个别责任单位工作不够主动;四是档案规范、建设工作滞后,文件管理欠缺规范化。

最后,启键书记对对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提出六点要求:要进一步健全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和“一岗双责”的周例会制度。从现在开始要以全街道的角度开会,通过周例会对面上的工作进行统筹,对问题进行督办,对信息进行更新;消防体制改革后,派出所要认真盘点工作,加强整治意识,做好统筹,做好每个人的明细工作,把工作抓得实点、抓得细点、抓得紧点;城建科规划消防建设要紧锣密鼓、抓紧实施;城中村消防整治工作中,该完善的、该整治的要加快进度;市场监督局龙华所要加快对农贸市场、电梯、清无等工作的进度,做到一边疏导一边加强;执法队要对龙华市场开展一次整治行动,对附近的乱搭建进行清拆。

(街道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龙华街道举行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

6月12日,由街道安委会办公室牵头、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2011年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在龙华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区安监局、街道领导亲临现场,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咨询服务,并号召群众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今年6月是全国第10个安全生产月,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围绕“安全责任、重在落实”这一主题,在活动现场设立咨询台,为群众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参加活动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特点,采取提供咨询服务、散发宣传品、救援技能表演、安全

挂图、安全展板展示等多种形式与公众开展面对面互动和零距离的交流。据统计,活动当日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发放安全生产读本1000余本,宣传化、挂图3000余张,现场观摩和咨询的群众近3000千人。

这次宣传活动突出了“内容丰富、参与面广、注重互动”等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内容丰富。今年的宣传展板和宣传品图文并茂,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消防、道路交通、建筑、燃气、生产、生活用电等安全问题为主,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安全防范、自救措施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二是参与面广。区安监局局长、街道有关领导亲临现场指导为群众发放宣传品,区安监局覃局长为活动致辞,全街道各有关部门、单位、社区工作站、企业积极参与活动。三是注重互动。在区、街道领导的带头下,群众纷纷在印有“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横幅上签字,表达了广大市民对安全的关注,对生命的关爱;各成员单位咨询台前你一问、他一答热闹非凡;消防武警们为群众演示各种消防设备夺得阵阵掌声。市民表示:“节目太丰富了,可以看表演、可以亲身体验简易灭火、还有安全知识读本提供,真是增长了不少见识。”

通过此次活动,大力宣传了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点普及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积极倡导了安全发展的理念,弘扬了安全文化,切实提高了全民安全生产观念和安全意识。

(龙华街道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清湖整治现场

在第十五个火灾隐患整治日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清湖社区重点整治排查了9家小商铺。这些小商铺经营商安全意识薄弱,电线乱拉乱挂、搭建木阁楼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整治日当天共整治4家小商铺,其中强行拆除木阁楼3间(约18平方),自行拆除1间(约5平方)。

华联整治现场

为进一步打击无牌无证废品收购站,华联社区在第十五个火灾隐患整治日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一连端掉7间无牌无证废品收购站,约3000平方米,扣废品约15吨。在整治中,查封无证小型加工厂1间,扣手机外壳4箱,打麿机1台。截至6月8日,华联社区共发催办通知书400份。

三联整治现场

三联社区在第十五个火灾隐患整治日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分别对弓村二区12栋4号、2栋4号、11栋1号的3间木质阁楼进行拆除,对狮头岭一区的2间木质阁楼进行拆除;在整治中清除富乱摆卖7宗,拆除乱摆放桌球台18张;拆除富泉新村周边花地占用消防通道2处约3平方米。

松和整治现场

在第十五个火灾隐患整治日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松和社区针对辖区内的“三小”场所展开排查整治。行动中,共排查三小场所

25家,拆除木质阁楼5间,约100平方米,清理木质阁楼住人5人。

油松整治现场

本周行动,油松社区共检查、复查“三小”场所30家,现场整治消防隐患26处。其中整治乱搭建行为4处,拆除乱搭建铁皮房屋4间;拆除招牌、雨棚共13处;拆除住人木质阁楼3间,共28平方米,清理阁楼住人6人; 取缔无证废品站2家,并责令其立即停业搬迁;查处黑煤气销售点两处,查扣黑煤气15瓶;查处占用消防车道的超门店、乱摆卖经营14宗,并对其进行清理、疏通,清理阻塞通道物资一批;由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所下发相关法律文书3份。

景龙整治现场

景龙社区在本周整治日行动中,拆除“三小”场所内的木质阁楼1家约10平方米,拆除违章堵塞消防通道搭建物1家约120平方米;检查废品收购站行动中,有4家电线乱拉乱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责令其整改,有3家无牌无证废品收购站,责令其限期搬迁。

龙园整治现场

龙园社区在第十五个火灾隐患整治日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排查了景乐新村北区20多家商铺,重点整治了53栋旁的铁皮棚和35栋旁的太阳棚,共拆除乱搭建约85平方米,消除了占用消防通道的隐患。在重点整治梅苑新村集市街的行动中,清除超门线摆卖20多宗、无证照乱摆卖10多家,清拆了梅苑新村小观园占用消防通道的

太阳棚和杂物一批,并对梅苑新村1、4、7栋占用消防通道的店铺责令其自行搬离。复查花园新村、公园路、美丽AAA、利金城等存在火灾隐患的店铺约30家。

火灾隐患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情况通报

一是部门单位领导重视不到位,工作部署不及时。6月9日,作为首个街道统一组织的四大类场所综合整治行动,部分派出所领导重视并不到位,出现了各相关单位到达现场无人组织,无人指挥的情况。需要继续明确,每周四的整治行动是由各派出所牵头,负责签到,整治工作安排等一切的具体事项,各参加单位要高度重视,予以积极配合。

二是整治区域存在盲点,部门衔接存在问题。6月10日上午,黄玉添专员到我街道检查指导工作,抽查了佳华商场。从现场来看,佳华商场的消防检查工作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作为区消防大队直管的单位,没有找到任何的检查文书,消防隐患也比较严重。街道整治办以及辖区派出所,都要跟区消防大队进行积极沟通,作为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点街道,希望区相关部门应予以一定的工作倾斜。

三是“三小”场所整治存在“疲惫”现象,需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本周,街道整治办督查组人员相继走访了华联、三联、油松、松和四个社区工作站。从督查情况来看,社区工作站在前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三小”场所隐患信息排查进度基本也在可控范围,各类隐患的整治力度同比往年同期都有很大的加强。但是,部分社区工作站在进行了首轮的隐患排查整治之后,出现了“疲惫”现象,“恐

回潮”现象,认为要在验收前开展整治才能杜绝“回潮”。

火灾隐患整治日行动人员到位情况通报

各个单位、社区都能高度重视街道火灾隐患整治行动,积极安排人员参加,各部门、工作站的人员到位情况良好。

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重要信息 1、6月7日,在街道火灾隐患整治办一楼会议室召开火灾隐患重点地区周例会,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黄启键,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阮开江主持本次会议。2、6月12日,由街道安委会办公室牵头、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2011年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在龙华文化广场隆重举行。

3、面对面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已开始。4、6月13日,在街道火灾隐患整治办一楼会议室召开火灾隐患重点地区周例会,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阮开江主持本次会议。

安监办每周安全执法监察工作动态

检查企业97家,A10家,AA1家,AAA79家,新企业7家,发现隐患184处,整改154处;执法检查10家,复查3家,查出隐患32

处,整改7处。

报:党政办、绩效办

抄送:区安监局,龙华街道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 编辑:叶庆坚、蔡秋丽

河南师范大学《共建信息》第二期 篇5

1.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的精神, 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五点希望,并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并努力推动团学工作取得新进展?

答: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五点希望,结合这五点希望以及工作实际,我们小组对贯彻落实并努力推动团学工作取得新进展有以下认识:

第一,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这要求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把个人奋斗同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进,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人生辉煌。

第二,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这要求我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认真学好基础知识又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既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既重视学习文化知识又努力掌握实用技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更应搞好学习,更加全面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坚决防止“职业活动家”和“学生官僚”的倾向。学习成功也是提升自我影响力与威信的一方面因素。

同时,我们要深入了解国情,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例如参加暑期三下乡,义务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在实践中、在基层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

第三,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牢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一定要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不沉湎幻想、不好高骛远,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一定要牢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迎难而上、百

折不挠,不畏惧挫折、不彷徨退缩,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明显地发现,那些时时刻刻埋头苦干、敢于吃苦、甘于奉献、不畏挫折的学生干部虽说是最劳累的,但也是收获最丰富的。它们牺牲了时间与精力而收获到的经验与成功,是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第四,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这要求我们要大力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那么一种勇立潮头的浩气,有那么一种超越前人的勇气,有那么一种与时俱进的朝气,立足岗位、立足实际,讲求科学、讲求方法,把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贡献聪明才智。

要推动团学工作取得新进展,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团学工作:

1.要有创造性的思想,创造性的思想是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基础,创造性的思想首先表现在能够并且善于解决矛盾的特殊性。有效地将团学工作的普遍性和本院系或部门的特殊性结合起来。

2.要有创造性的手段。所谓创造性地手段,就是将学院上级领导部门关于团学工作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与本院系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实施方法和艺术。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全面客观的加以总结和概括,从而作为指导在本院系或部门开展团学工作的方案、计划。

3.要有创造性地精神。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地精神,不拘泥于已有的方法,不囿于现成的模式,总能高人一筹先人一步,做到能在没有路的地方探索到路,再走不通的路上开创出通途。当然,这种探索和创新,有时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也可能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总能找到新的道路,总能取得新的成绩。创新可能失败,但固步自封、满足现状,只能平铺直叙。

4.要有创造性的目标。团学工作的管理者,要在学院上级部门总的奋斗目标和前提下,设计和制定出本院系或部门开创性的工作目标,借以激励、鼓舞和引导学生干部和广大学生为之奋斗。这样才能保证团学工作每年都有新的成绩。

第五,希望广大青年坚持高尚品行。这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要争当诚实守信的模范,奉献社会的模范,促进和谐的模范。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奉献、合作、积极、宽容是一名学生干部所应不断提升的精神品质,欣赏、科学、文化、务实是我们所应崇尚的品格。坚持高尚品行,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积极进取的团学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风气。

此外,加强各院系(部)学生会的交流工作,分别吸取其他院系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在实践中加深深厚的友谊,同时也能共同推进团学工作的发展。

2.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干部的职责及其定位?

答:大学生干部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中的骨干和灵魂,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学生干部的工作水准,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也是直接影响学校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

一、高校学生干部的特殊性

高校的学生干部本质是普通学生,但是,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尤其是与中、小学层次的学生干部相比较而言,却体现出了许多特殊性。

1、独立性:高校学生干部开展工作不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指令,而是更多立足于广大同学、了解同学们心声、独立自主开展各项工作。各项工作的筹备、策划、组织、宣传、教育倾向于独立。

2、专业性:高校学生干部必须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工作。参与不同的专业学习的学生具有鲜明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娱乐活动、专业知识学习、综合素质提升等各类工作必须有深厚的专业基础为铺垫,以专业的思路开展工作,才具备操作的现实性。

3、实践性: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前端,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既能立足校园的广大师生,代表学校的公共利益,又要敏锐捕捉社会和市场信息,成为主导大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力量。

4、成熟性:高校学生干部的生理和心理均已成熟,在参与学生工作时,能够理智地运用思维,代替了简单的情绪化、感性化,掌握了更为科学和机智的工作方法,把握了学生工作的任务,能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模型

通常所说的角色规定的是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和与人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是社会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高校学生干部”这一角色是包含着对这一群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行为模式的规范要求。从这一内涵来讲,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就是这一群体对自己在高等院校学习期间占据相对来讲不可替代的资源、承担必要的义务、采取合理行为的认知和适应过程。

从实证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就是要对以下问题的属性进行深入的反省:①我们是谁?②我们拥有何种相对不可替代的资源?③我们承担着哪些义务?④我们应当如何规范行为模式?⑤我们应当如何进行发展规划?⑥我们应当如何调整思维?

1、服务角色认知:可以这样来表述高校学生干部——“普通又不普通的学生,现实而又虚拟的干部”。他们掌握的资源在有限的系统环境中并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回报,所谓“不可替代”也只具备时空上的相对性,权力和义务关系的组合中又被人为地弱化权力的色彩,普通学生又不放弃行为上的期待。这些从客观上为高校学生干部界定了第一重角色——服务者。事实上,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工作的对象,更是学生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倡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在以集体生存和全日制学习的高校中,服务的外延被无限拓展,正是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作为“服务者”角色的进一步界定,从职能上来看,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成为学生干部发展的主流趋势。

2、模范角色认知:这里的模范并不是最优秀的代称,而是指学生干部值得学习和效仿的理念和行为。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生干部必须成为自已工作领域、专业学习、日常行为或者道德体系中的标兵。值得一提的是,从学生干部的发展角度来看,对于模范角色的认知和适应过程中,主、客观都不应当要求他们成为全面的模范,而应该是突出的模范。

3、桥梁角色认知:高校学生干部的桥梁角色即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纽带。在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熟悉学校的工作内容,掌握将任务分解的能力;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等各方面的状况,主动向相关老师形成书面或者口头的汇报,作为管理角色的依据。从这个层面上看,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大于老师。

4、学生角色认知: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在自我定位在主观上看重“干部”而轻视“学生”,造成了“学工倒置”的可怕现象,加之许多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落后,又从客观上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高校学生干部在配置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时过分关注了“干部”身份。与此同时,许多高校的学生干部对于权力的追逐和名誉的迷恋,在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中也得以强化,“干部”的工作成分压到了学习成分。

5、专家角色认知:学生干部强调扮演专家角色,而这里的专家并非一定是专业知识的行家里手,而是在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内成为该范畴内的专家。在学生干部职能细化的高等院校里,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级层的负责人既是有限范围内的学生领袖,也是该职能的设计、组织、宣传、发动、执行过程中的学生领导,学生工作同样认可因为专业所以高效。

6、管理角色认知:管理角色定位是学生干部区别于学生最大不同,是学校、社会对学生干部认可的系统性职能和首要角色,是“自我管理”实现的重要保障。一般的高校学生干部都在实践着管理者的角色,在此应当强调的是对该角色的强化和优化。因而,学生干部的管理角色使学生以及围绕学生的事物更加系统化,而不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成为学生管理中的障碍。

三、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

有德有才,是能才;有才无德,是害才”。因此,作为大学生干部,首先德要合格,即应该比一般同学要有远大的理想,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上要有强烈的上进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作斗争。

2.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学生干部是各种学生活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组织一次活动,实施一个计划,使学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3.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工作,搞好学习的物质基础。学生干部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去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4.心理素质

河南师范大学《共建信息》第二期 篇6

从政治话语体系的角度来讲,每一种政治话语实际上既是对政治生活的符号描述,又是对政治生活的内涵表达。在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政治话语体系中,人民当家作为实际上是核心语言部件,具有支柱性的支撑作用。通过这一简洁语言符号的娴熟运用,中国共产党向人们最直接最鲜明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因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把群众重新组织成为新的政治共同体——“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拥有最大群众基数并经过政治教化而启发了自觉的“人民”因而具有了参与国家建设和管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从政治话语符号的这一意义上讲,人民当家作主实际上被赋予了两个最基本的政治内涵:一是与乌合之众式的群众相比,人民由于政治上的自觉显然处于更高的政治发展段位并因而能够主动掌握符合国家建设管理需要的各种技能;二是由于人民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系统完备的组织体系教化出来的,因而具有比一般群众更高的政治认知水平和政治成熟程度,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可靠的政治依赖力量并具有了参加国家建设和管理的可能。简言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话语表述实际上用一种先进与落后、自觉与自发的二元式方法,帮助中国共产党对汪洋大海般的群众中间蕴藏的政治力量进行了快速厘清,因而具有极大的政治弹性空间。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常见最为人熟知的政治话语,人民当家作主在具有极强的政治符号表达意义的同时,实际上还发挥着对政治生活实践进行意识形态规范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从制度层面上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工具性的制度渠道——选举人民满意的代表进入各级权力机关以代表人民履行国家管理职能。这是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体现方式,但绝不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唯一方式。毕竟,相比于那些被选出来代表人民的代表们,大多数的人民还是被排斥在制度化的权力架构之外。

那么,怎样才能使绝大多数人民拥有对国家和社会的建设管理权利呢?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区别于制度化工具的思想性工具——意识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主要内涵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话语因而具有了实践层面的政治工具意义。这种政治工具性集中体现为人民有权对制度化的权力机关(包括身处其间各级官员)进行广泛的人民监督。从政治实践来看,这种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来信。通过向相关报刊媒体反应情况的方式引起上级重视,并使之采取措施对涉事机构和官员进行整顿。二是人民群众来访。尽管信访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是一个具有多面性的问题,但无论从其设立初衷还是实际作用来看,信访部门的存在及其运转,仍然为人民监督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合法渠道。

透过上述两种合法的人民监督实践可以看出,人民监督被赋予了极强的意识形态意义——人民可以通过意识形态正确性的宣扬来监督各级官员的行为。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中,人民当家作主既是一种制度性安排,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安排。恰恰也正是通过后一种安排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实际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了极具弹性的政治空间并因而具有了极强的政治活力。简言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河南师范大学《共建信息》第二期 篇7

一、科研投入与产出的数据来源与指标设计

统计数据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等三大文科学院, 选取样本区间为2007—2012年。科研投入分析指标主要选取文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即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科研产出分析指标主要选取以第一单位、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科研成果转化等。

二、科研投入与产出分析

科研投入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至2012年, 平均每年投入科研人员216人,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年平均占有率为38%。以第一单位主持各类课题724项, 拥有科研资助经费2373.5万元, 其中纵向经费1926.2万元, 横向经费447.3万元。总体而言, 在科研投入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近年来文科学院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教师博士化率逐年上升;二是科研总经费和人均科研经费呈上升趋势;三是课题立项层次不断提高, 自2008年获得第一个国家级课题以来, 现共有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0项, 有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194项;四是博士学位教师科研优势凸显, 主持69%的课题和87%的国家级课题, 科研经费占总经费的79%;五是纵向经费远远多于横向经费, 占总经费的81%, 显示横向课题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科研产出统计数据显示:六年来文科学院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共发表论文2165篇, 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159篇, 占论文总数的54%, 被CSSCI、SCI、SSCI、EI等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有599篇, 占28%, 出版著作76部 (包括专著、译著、古籍整理和教材等) , 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0项, 成果转化10项。学院的科研产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2010年为界, 近三年论文发表和著作出版总数以及人均数与前三年相比并无提升而是相对减少;二是核心和CSSCI等收录论文所占比例均有较大提升;三是省部级获奖成绩显著;四是科研成果转化极少, 仅占产出成果的0.4%。

科研投入和产出数据对比分析显示: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投入的逐年递增, 并没有带来科研产出量的递增, 近三年经费投入总额比前三年经费投入总额增长66%, 人员投入增长17%, 但近三年发表论文总数较前三年下降3%, 专著下降27%, 由此说明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的投入与科研成果的产出数量并不一定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但是近三年随着科研经费的增加和教师博士化率的提升, 核心刊论文发表率和几大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率有了明显提高, 在省部级获奖上也不断有所突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成果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说明科研经费和人才的投入与科研成果的质量存在正的相关关系。当然, 科研成果产出量不高以及成果转化率低同时也反映了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对文科科研工作现状的若干思考

虽然高校文科科研投入不断增加, 科研产出效益却不尽如人意,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科研目的不纯。部分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 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推动学科的发展, 也不是为了服务经济社会, 而是迫于学校科研考核、职称评聘或者为增加个人收入等不得已而为之, 因而缺乏对科研真正的热情和执着以及科研所必需的科学精神。所以科研经费一旦申请下来, 在不少教师看来, 考核积分有了, 职称评聘支撑有了, 收入也增加了, 其科研目标似乎已经完成了大半, 责任心强的教师也只是努力按时按量提交成果, 至于成果质量与实际效率却很少考虑和关注, 而更有一些责任意识不强的教师则关注更多的是如何能“巧妙”地把科研经费转化成个人收入, 使得科研经费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管理不力。由于科研经费常常被作为衡量一所院校或某个学科领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 所以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成为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目标。近年来文科学院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科研项目与科研管理者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分不开, 在各类项目申请过程中, 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到学院领导, 无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精心组织、尽心尽力, 以期取得显著成效。但是, 相对于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来说, 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明显不够, 除了例行公事地对项目进行中检和结题, 对课题实施的好坏以及科研经费的使用等都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 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以及精品成果的难产。

3.科研成果转化意识不强。由于文科科研成果考核评价指标主要是期刊和出版社等级, 缺乏真正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 很少要求文科科研成果转化。这种科研成果评价考核机制的不健全, 导致文科教师对科研产出的追求主要热衷于论文和专著的数量以及期刊、出版社的等级, 而忽视了科研成果对本学科发展的价值和给社会带来的实际效益。加之整个文科类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还没有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1], 文科成果的市场转化机制不健全, 使得文科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意识普遍薄弱, 直接影响精品成果的产出与有效转化。

四、加强文科科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资金管理和智力投入, 注入科研新活力。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是科研活动的两个必备条件, 但是资金与人员在量上的投入和成果产出并不成正比, 关键是一要看科研经费是否完全用在刀刃上, 二要看科研人员是否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两者只有完美结合, 才能使科学研究正常有序地进行。而当前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还存在一定弊端, 急需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做好预算和过程管理, 确保科研经费科学、合理、合法地分配和使用, 使经费投入真正成为科研的有力支撑, 成为名符其实的科研投入。“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 资金投入只是一个重要方面, 智力投入更为关键。”[2]近年来, 文科科研成果质量的提升与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高学历、高学位教师的加盟和培养对科研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智力投入, 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为科研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科学定位, 寻找新的科研增长点。要发展科研, 除了必须具备应有的人力财力外, 文科学院对自身的科学定位也很重要。省部共建高校的科研工作应该既立足于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也要尽可能地为国家对应部委服务。而作为文科教师, 也需增强这种科研意识, 给科研工作重新定位, 找准科研立足点, 依托和结合学校优势学科特色, 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 使科研不再仅仅局限于纯而又纯的单一性研究, 而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地方发展需要和对应部委事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 形成新的研究方向, 并积极为政府、部委、企业提供决策咨询, 实现成果转化。目前, 一部分文科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并在学院的鼓励和大力支持下实现科学研究的成功转型, 承担了不少重要科研课题, 也产出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方面, 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项科研成果被地方政府正式采纳实施。这是文科科研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科教师若能沿此道路坚持走下去, 必定会有新突破。

3.正确导向, 树立科研精品意识。学校的科研导向就像一个科研“指挥棒”,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科研价值取向, 教师做什么科研、如何做科研, 是更追求成果数量还是更追求成果质量, 都将会受到学校科研导向的极大影响。因此, 学校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要进行正确引导, 要鼓励教师首先在追求质量的前提下再去追求成果数量, 要帮助教师树立科研精品意识, 力求让每一个观点、每一篇论文、每一部著作、每一个研究报告都有其真正存在的价值。而这种导向可以通过完善科研成果考核评价机制、科研激励机制、舆论宣传等多种途径来建立。近年来文科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就与高校开始注重成果质量的导向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林立平, 廖雷.中外高校校长谈高校文科科研成果转化[D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8/08/content_1738768.htm.

上一篇:八宝中学创建“健康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主任护师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