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书籍、报刊、情报资料数量神速增长, 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中的检索、理解、分析、归结等能力, 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技能。

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不仅对培养青少年的良好精神生活与审美感情、道德品质与革命情操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的构成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实践证明, 语文教学必须十分重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必须着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下面, 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 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1 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扬民主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 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 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 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 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 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 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 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 因此, 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 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 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 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 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 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 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 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 请提出来, 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 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 辟一墙报, 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 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 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 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 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 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 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 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 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 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 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 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改变教学方法

2.1 立足文本, 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 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 应注意以下对话: (1) 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 (2) 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 (3) 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 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 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 向教师求教, 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 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2.2 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目前,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 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 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 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的“传话” (或“受话”) 式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 应付考试为目的的, 师生的关系是“皇上”和“臣民”的依从关系, 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 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 谁是阅读的主体, 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先是教师钻研教材, 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 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 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 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 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 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 久而久之, 学生的个性被民灭, 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那么, 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第一, 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让他们潜心读书, 促使他们主动地读, 专心地读, 兴致勃勃地读, 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 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 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 唤醒学生记忆, 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第二, 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 培养问题意识,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 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 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按新课标的要求, 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全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注重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会有力促进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求职就业适度推销自我下一篇:高中政治教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