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很认同书里的知识是陶冶情操的好方法,也是增长见闻最笨最容易的方式。而阅读能力却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而现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导致电子产品代替了纸质知识传播,甚至有些妈妈抱怨孩子爱看电子产品伤了眼睛,一问之下,却发现很多都是因为家长的不良示范导致的。
电子产品优越我不否认,但是孩子的阅读能力还是从纸质绘本开始比较合适。
而亲子阅读却需要长期消耗家长很大的精力和体力,所以家长也容易放弃,效果也不容易达到。
那么如何才能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我们要挑选合适的绘本,从孩子的兴趣开始,挑选有趣有吸引力的故事绘本。任何人接触陌生的东西都是先从“好奇”开始,无趣枯燥的内容再有意义也无法激起阅读的兴趣。
然后,我们要每晚睡前坚持把故事绘本“读”和“演”出来。无关孩子表现的有无兴趣,我们即便演独角戏也要坚持,最多半年后就会有突飞猛进的改变。
最后,言传身教。尽量在家里到处都放绘本,让孩子随手可拿。即使他在玩别的玩具时,我们实在不得已要看手机,那就把手机藏书中,假装看绘本,模仿给他看手中有书的样子…
当孩子有了阅读兴趣,我们就开始亲子阅读的下一步了。亲子阅读,不是单一的拿着书本念读,需要我们展现“小丑”的能力,尽情的演绎着故事的内容,需要变换有趣的方法。
接下来,就是你需要知道的10种玩转绘本的方法(先来个概括版的):
1. 递减读法
2. 演读法
3. 问答法
4. 手偶读法
5. 关键词法
6. 故意说错法
7. 音乐口诀法
8. 双故事联读法
9. 听众法
10. 换人读法
具体打开方式如下:
1、递减读法
一般刚拿到新书,可以选择正经的把绘本的内容大声的通过话剧喊话的方式读出来,让孩子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以后每次读的时候可以逐渐的简单化故事内容,提出关键内容突出重点的阅读。
2、演读法
绘本故事里会有很多的角色,初始给宝宝派一个被动角色,你主动角色去追他问他,带动他演一次全部或者部分的故事内容,他和你互动可以增加故事的有趣性。
3、问答法
儿童绘本大部分都是图画系列的,所以在讲故事的时候,故事中所画的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先问问孩子看到了什么,一边讲故事一边问问孩子故事里画的是什么,也可以和孩子玩找找看游戏,在绘本里找到故事的内容和主角表情有不一样的地方,还可以引导他们结合实际生活说出故事以外的相似内容,以此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和逻辑能力。
4、手偶读法
亲子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手上戴上玩具手偶,手掌张合舞动着动物的嘴巴和双手,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有趣性。
不一定非要手掌玩偶,也可以是手指小玩偶,每个手指可以穿一个角色,或者大玩偶,模仿玩偶在讲故事。让孩子参与在其中,一边玩一边听你在讲故事,一边模仿你的语言一边和你对话,可以更快速的记忆故事内容,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
5、关键词法
每本绘本是不同主题的,一本故事讲下来内容会很多,孩子不一定会马上明白个中道理。我们要提取关键词帮助他们消化,关键词语可以给孩子做个简单的“词语和故事”联想,并联想实际生活试着造句,以增强语言组织能力。
例如:《不想长大的小奥克塔夫》,我找到关键词是妈妈口袋“香香的,暖暖的,软软的,很安全。”用作妈妈怀抱的形容,也联想到即使长大,妈妈也依旧爱护着宝宝你呢!所以要更勇敢面对长大带来的烦恼。也可以让孩子查找身边什么东西是“香香的”或者是“暖暖的”,这样的就不知不觉的进行了一场词语造句训练。
6、故意说错法
绘本差不多读熟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偶尔故意把内容说成相反的,引导孩子通过听力去发现问题,然后告诉你正确的是什么。一方面训练注意力集中,另一方面开始转移绘本的阅读主场,让孩子主动展开阅读行为。
7、音乐口诀法
孩子的语言发展除了模仿家长,更多的是从音乐开始。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一定那么出众,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避免长语句的念读,因为孩子很快会遗忘故事的内容,并且也不能理解你所说的意思。
所以可以用3-5个字的口诀缩减故事内容,搭配适合的音乐增加故事的有趣性,从而通过音乐和口诀来增加新的学习内容。
特别是动物系列的绘本,有更多音乐可以搭配了,例如小青蛙的故事有《小青蛙》,老虎有《两只老虎》,狮子有《狮子嘴巴大》,还有小兔子等等……
(最好在故事讲完后再搭配音乐,否则会影响注意力)
8、双故事联读法
许多故事的主角名字或者动物角色相似或者一致的,故事内容简短的可以连接在一起讲。
例如狐狸的《狐假虎威》故事后,可以连接《狐狸与乌鸦》,增加故事主角发生的不同的经历,连接教育意义,增强逻辑能力!
9、听众读法
某一天我感冒了,嗓子疼的实在说不出话,儿子森爷竟然自己拿起绘本让我躺下,拍拍我的头给我讲故事…那时候,才发现,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突飞猛进,而且他的角度读出来的故事是完全和我看到的,和我平时给他读的都不一样的。再次发现了新世界、新角度!
10、换人读法
有时候一个人读书的习惯是固定的,想不到新方法吸引孩子,不妨试一下让爸爸出场,也可以让爷爷奶奶来读一下,不同的人念读绘本的方式对孩子的吸引力和感受力都会是不一样的启发。
有时候爸爸念读比较枯燥的时候,森爷还会纠正爸爸,给爸爸来一场小表演,既增加了父子互动时间,又增强了父子的情感交流。
亲子阅读是不是没有想象的容易?方法都还是其次,主要是要我们坚持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我们长期的、巨大的耐心和耐力。
我对儿子的阅读培养,也是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言传身教。那时候的我每晚上一个人孤独的在旁边念读着故事,演绎着绘本内容,他一眼不看的自顾自的玩耍。在我快放弃的时候,他告诉我这半年来所读的绘本故事他都记住了,自此以后,他主动阅读的习惯已经形成,甚至获得了很多我们有趣的共同时光。
别轻易放弃,绘本带来的亲子阅读是孩子成长的必备陪伴,对任何教育都有益处。这些虽然比不上电子设备带来的便捷,但却是我与孩子童年记忆里的一段有趣旅程!
所以,家长们,关掉电子设备自动播放故事模式,亲自投入到亲子阅读中吧!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制作的“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视频资料中, 有一段教研人员就英语阅读与高中学生即兴访谈的录像, 其中有位学生谈到, 学生之所以感到英语阅读文章没有兴趣, 主要存在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阅读材料长短的选择“度”把握的不好;二、阅读材料的内容选择欠恰当;三、对句子的真正含义理解不到位, 很难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点。
这位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在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毋庸置疑, 前三个问题的真正解决那是需要下功夫的, 而下这样的功夫必须建立在对文章有兴趣的基础上。看不懂就没兴趣, 没兴趣就不想看, 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无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在课堂上, 讲其它学生还可以听, 讲阅读理解就有一部分学生就不得不去睡觉, 老师也深感无奈。笔者认为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分析。
二、原因分析
阅读材料传达的信息主要分为事实信息、情感信息和思想信息。
事实信息也就是知识, 是对事件、人物或道理等的介绍。情感信息和思想信息只能够改变阅读着心理感受、影响阅读者思想境界的信息。文章中的情感信息和思想信息可归为“非是事实性蕴含信息”一般地说, 任何一篇文章所承载的事实信息都具有蕴含信息, 但有丰富与贫乏之别。据此我们可以把阅读材料分为三类:以事实信息为主、以蕴含信息为主、事实信息和蕴含信息并重。需要说明的是, 判断一篇文章是否以蕴含信息为主, 应从阅读着的角度着眼, 即看文章对曰读者的影响, 或者说看阅读这对文章的响应, 而不是看文章内容本身的类属。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选用的阅读材料绝大部分是介绍事件、人物、知识或道理的文章。对于一般学生而言, 他们的蕴含信息并不丰富, 所以都属于以事实信息为主的材料。资料方面的缺陷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很少能体验到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震撼, 这正是他们感到“无聊”的原因。
三、策略评判
目前, 我们的阅读资源充斥着以事实信息为主的材料, 这不是因为在英语文苦衷难以找到以蕴含信息为主或事实信息与蕴含信息并重的文章, 而是由于我们在选取材料时有一些片面的和盲目的追求。
1. 对“可考性”的过分追求
以事实信息为主的短篇材料之所以备受青睐, 正是因为其“可考性”较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易于获得、便预设题、不乏新作。
2. 对“实用”和“真实”的片面追求
在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 (包括教材中的阅读课文) 时, 我们总是力求围绕一些“实用”的话题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语言。须特别指出的是, 多数所谓“实用”“真实”且以事实信息为主的“话题”材料, 看似贴近学生的生活, 实则距其很遥远。
3. 阅读求量不求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教育部2003) 的六、七、八级要求中都有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在落实这些要求时, 我们往往只致力于保证“量”, 而不注意讲求“质”。以事实信息为主的材料之所以能长期充斥阅读资源而从未受到质疑, 正是因为许多人忽略了这一点。
四、方案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 现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
1. 优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教材编写者在选取和编排阅读材料时, 应按一定比例收入各种信息类型的文章。2.编写与教学进度同步的经典篇目阅读手册。经典篇目是人类文明积淀的语言精华, 应是高中英语阅读手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3不要用阅读能力检测取代阅读能力培养。日常教学中的阅读应以培养而不是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阅读本来是一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活动。教师应放弃“无题不读”的理念, 对阅读材料后的检测题可以选用或者不用。
五、反思与思考
即让学生增长知识, 有关注他们学习时态度、效率与心理体验;即让学生熟悉某些话题语言, 又致力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让学生在阅读测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又着力于培养他们终身阅读、善于阅读并受益于阅读的素质。这是我们改进阅读教学工作时应始终坚持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2007视频资料“2007年 (秋季) 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 英语, 专题三, 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第四讲”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新闻记者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3、调动孩子阅读兴趣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听家长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家长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孩子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家长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它包括物质情境、心理情境和活动情境。创设物质情境,就是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给孩子一间安静、舒适的房间,一张书桌,一个书柜,书柜里有孩子喜欢读的书,墙上还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家长不在这个学习环境里做影响孩子学习的其他事情,而是尽量造就一种很浓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一进入这一环境就引发起学习兴趣。
所谓心理情境,是通过设疑问难、组织活动等方式,让孩子耳濡目染,引起学习兴趣。让孩子经常处于趣味问题之中,引其深入钻研、探讨、思考,使孩子不仅知其然,而且欲知其所以然。这样学习,越学越有兴趣。
另外,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组织一些游戏,创设活动情境,以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把小学生带到中学、大学去游玩,到工厂、农场参观,让新鲜事物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将其迁移到学习上去。有个孩子很贪玩,家长就引他玩,教他做飞机模型。在做飞机模型时,家长有意识让他去测量、计算、画图、写制作报告,结果孩子玩出了名堂,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最后,孩子的飞机模型上天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正当的、适度的,有家长、老师引导的“玩”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发展孩子的个性都是很有必要的。
方法之二: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孩子经受失败的能力较低,多次失败,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学习。因此,给孩子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以求在成功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功越多,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孩子们就在其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
方法之三:对孩子积极地评价鼓励
孩子从小好胜、好强、好竞赛。我们做家长的就要及时用好“评价鼓励”这一手段,不断改正孩子的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评价激励,一要公正,二要及时,三要随时提高要求。永远让孩子“跳起来摘到桃子”。其实,孩子的行为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特别是父母的鼓励和理解,所以家长就更应该懂得怎么样尊重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正确恰当的评价,而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也不能一概的加以否定,或者加以指责,而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励孩子怎么克服困难,取得下一次的成功。
方法之四:扬长避短
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高明的家长和老师总会扬长避短,投其所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用以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孩子在生活中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方法之五:目标引导
问:我的孩子原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很听话,上初中之后开始不爱学习、喜欢上网玩游戏、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多说两句就发脾气,这可怎么办啊?马上就面临中考了。
答:您的问题我们咨询过相关专家,专家表示孩子从小学升到初中后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更换了,会因为环境的变化慢慢形成厌学等情况,比如,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在陌生同学面前羞于提问;教师天天批评,有时还会向家长告状,而家长得知后又是一顿臭骂。若家长没有及时发现,长此以往孩子会开始自闭、自卑、厌学甚至逃学,以至于最后对学习产生抗拒没有兴趣。这些孩子听到的都是批评指责,都没有切实的帮助到他们,所以开始变的不爱讲话,用网络游戏等等来躲避让他们厌烦的学习,心理得到一时的轻松。这些孩子的处境十分难受,需要家长的格外的关心。
孩子学习跟不上,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的,大多是没有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没有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
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我们仍会记起孩子在两、三岁时总爱每事问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情景,但为何孩子年级愈大,愈会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呢?学校文化、评核制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都是重要因素,而我们的态度行为模式及管教方法更不容忽视。可透过以下几点改善。
1、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孩子总是渴望优秀,但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优秀的人,这是孩子必须明白的道理。我们会适时地对孩子每一阶段的优点和进步进行总结,并不断地鼓励他发扬优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孩子的自信心自然会不断增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自信心,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时一件快乐的事情,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
孩子回家温习功课时,最好不要轻易打扰或者监督,因为这样延续下去只会消磨掉他们的自觉性同时也滋养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为孩子买或者借阅一些课外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学习有关的,而另一些是他自己选择的,写完作业后可以看。
3、培养学习习惯,训练独立作业。
“安静、专注”是优良新歌的一个基础,也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所以孩子在学习前,我们要提醒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找本子等。学习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学习,既不允许离开座位,也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大人也不能打扰孩子。一个学习时段结束后,可以起来活动一下,家长需提醒孩子眺望远方缓解眼睛疲劳。另外家长需要合理安排孩子学习时间,不要刻意强迫。比如星期天大人与孩子一起根据学习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有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大人只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形成了安静、专注学习的习惯。
4、养成良好的习惯。
俗语说的好:留金留银,不如留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从小就养成自立、自觉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家长有意识的培养而养成的,如可以尝试让他们干些家务活,多多体会劳动的乐趣与必要性。教育孩子天界有爱,关心他人,学会团结,不但能增强生存能力,还能减少前进的阻力。
学习本身其实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比如孩子学走路,学说话,都是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的能力。学了、不断练习、不断温习,最后成为一种能力。
读者刘女士问:我孩子上初一,个子不高,人长得也不精神,胆小、怯懦,办事、学习磨磨蹭蹭不精干,学习也不好,虽然中考、高考还十分遥远,但是我觉得注定得砸锅„„总而言之,我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一点儿优点都没有,我对他完全失去了热情和信心。有人告诫我,千万不要这么说孩子,也千万不能心里这么想,可我非常苦恼,请你们帮助我,说说找孩子优点的方法,好鼓起我对他的信心,拜托了!
编辑感言:
“我怎么横看竖看都找不着他的一点儿优点!”“她做的每件事一看就让人生气!”„„家长找不着孩子的优点,在我所接触的家长中,发出类似牢骚的不乏少数。有时我真替孩子们难过,也替这些父母悲哀,树上都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为什么非得强求我们的孩子都“成龙成凤”呢?其实孩子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非常优秀的,他们的诞生是从成千上亿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你能说你的孩子不优秀吗?何况人一生并不一定都会绚烂无比,只要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就好。父母就像魔法师,鼓励和赞扬就是你手中的魔镜,只要运用得当,你的孩子就会健康成长。
专家这么说: 优点是幸福的源泉
刘女士内心对自己孩子的看法属于人际知觉的范围。所谓人际知觉,就是对他人的外部特征、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及其对行为原因的推理、判断与解释。她的苦恼让我想起我的情
商训练团体课上的一个情景,当时,我在白板上画了一个黑点,然后问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60%的家长回答:“白板上有一个黑点。”20%的家长回答:“白板上有一个小黑点。”20%的家长回答:“一个黑点。”对于同一问题相同情境下的不同回答,可以看出人的知觉差异,进而可以投射出其人际知觉的差异。
想来刘女士内心的苦恼在于自己也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但凡是人,都会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乃至缺点。一个一点儿优点都没有的人是不存在的。那是什么因素导致刘女士目前觉得自己的孩子一点儿优点都没有,对孩子完全失去了热情和信心呢? 社会心理学认为,影响人际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第一,认知者的经验。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对相同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第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由于动机和兴趣不同,个体选择认知对象会有所不同。个体往往忽略他不感兴趣的事情,集中于他感兴趣的事情。第三,认知者的情绪。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他人赋予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眼光”知觉他人;反之则用消极的“眼光”去知觉他人。
刘女士可以对照以上几条去思考,当然痛苦地思考是要花成本、付代价的。下决心就不易,付诸行动更难,但为了自我成长,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幸福,我想,经过核算,刘女士会有自己的决定。
曾经在一个并不出名的景点门口的杉木牌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如先改变自己,对方也会改变;对方有了改变,心境也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辞也会改变;言辞一有改变,态度也会改变;态度一有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一有改变,运气就会改变;运气一有改变,人生随之改变!这块杉木牌的名字叫“八度幸福”,愿对刘女士有所帮助。观点一:放大孩子的优点
一个学习很不好的学生,请求父亲的朋友,希望自己能够到他任教的班就读。父亲的朋友问:“数学精通吗?”青年羞涩地摇摇头。“物理、化学怎么样?”青年还是摇头。“经济学?”沉默。父亲的朋友接二连三地发问,青年窘迫地垂下了头,他自己似乎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好吧,你把名字留下来吧,我会尽快把结果告诉你。”学生羞愧地写了出来,急匆匆地就要离去,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孩子,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满足只换一个班。”把自己的名字写漂亮也算一个优点?学生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哦,我能把自己名字写得叫人表扬,那我就能把所有的字写好看,我就应该写出好文章来„„受到鼓励的学生,一点点放大自己的优点,兴奋的脚步立刻轻松起来。后来,这个学生写出了名震天下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老师和家长们,请帮孩子寻找并放大他们的优点吧,这样,你不但让孩子始终感觉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3岁女孩的爸爸李毅斌)
观点二:还是顺其自然好
我想,家长望子成龙,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幸福。可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家长的附庸。孔子“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而他自己的独生子孔鲤却一生默默无闻;鲁迅非但没有逼着儿子周海婴去做文学家,反而留下遗嘱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过活,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些事例说明,教育不是万能的,因此,即使像孔子、鲁迅这样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在教育子女方面,也不得不顺其自然。所以,对于孩子,家长所抱的心态应该是:顺其自然!只要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就可以问心无愧了,至于孩子将来成龙成虫,就不是自己能管的事了。
(12岁男孩的爸爸王三立)
观点三:化反为正优点自然来
人无论大小、干何种工作、地位高与低、相貌美与丑,都是集优点与缺点于一身的统一体。
我家儿子浩浩上初一时也存在粗心、爱睡懒觉、磨磨蹭蹭的毛病。但我发现他爱较真、爱好体育运动、集体荣誉感强等优点,经过我慢慢赏识与鼓励,现在毛病基本上改了,学习成绩较稳定。建议刘女士从平常注意观察孩子有什么特点和特长,变缺点为优点,比如他磨磨蹭蹭,你可以把他看成比较稳重;他胆小,你可以把他看成是比较谨慎;学习不太好,只要不落下课程,就不能认为是差学生;再看看他有没有体育和其他方面的特长等等。只要家长观念转变了,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增强,孩子的优点自然就多了。
(15岁男孩的爸爸张玉勇)
观点四:孩子是等待发掘的金矿
孩子的潜能就像地下的金矿,需要去发掘。我建议:
第一,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的心理障碍。鼓励孩子敢闯敢干,不怕犯错、丢丑。这样,孩子才会得到锻炼,能力才会增强。
第二,给孩子发挥潜能创造舞台。人的才能是多类型的,家长要搭建舞台,为孩子展示音乐、绘画、建筑、手工、商业、空间想像力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评价孩子,不能只看外貌和智能,有爱心、性格平和、合群、乐观、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等等都是优点,甚至比美貌和高智商更重要。
(14岁女孩的妈妈常苏英)
正确对待孩子的“恶作剧”
当孩子长到5—12岁时,总有那么几年是“混沌期”的时候,也就是俗话说的:“半大小子,气死老子”。特别是男孩子,常有“恶作剧”的行为发生,他可能会把烟卷拧碎放入鱼缸,也可能在小狗的尾巴上拴上一卷报纸点燃,还可能„„
那么,家长如何解决这恼人的问题呢?
一、找一找深层原因。孩子搞“恶作剧”,多是在烦躁、孤独无聊时;也有的是对家长的一种报复行为,在他被家长误解、冷落、打骂之后所进行的。对于这种原因的恶作剧,家长就不该就事论事了,而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心理问题,以关爱为切入点。
二、可以动怒,但不可动手。无论是谁,看到孩子在“惹祸”,总要火冒三丈的,当然可以立即制止孩子的危险或破坏行为,指出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但你不必用痛打的方式,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孩子与你结下怨恨或产生报复心理。
三、从正面肯定出发。如家长发现孩子用毛笔在精美的电视墙上“涂鸦”时,可先肯定他的想像力和绘画水平,然后再引导他:“你这‘作品’如果画在纸上,说不定什么时候还可以拿去参赛、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呢!”如此等等。
四、与孩子共谋“喜剧”。把自己也扮成一个顽皮的孩子,与孩子“合谋”一件“喜剧”,比如“爸爸”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你可让孩子悄悄地往他的咖啡杯中倒些糖,让他的惊喜变成大家的快乐等等。同时告诉孩子,搞“恶作剧”并不难,难的是为他人创造一些惊喜,演出喜剧及表达一份爱人之心。
五、把“恶作剧”变为“实验剧”。“恶作剧”中往往包含着孩子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性,对于爱搞此项的孩子,你可要求他先把要搞的“恶作剧”内容用文字或口头表达出来,必须在家长的审批同意下方可“变通”执行。如孩子要往鱼缸中放烟头,那把一只小鱼单独放入一只碗中进行好了,看看鱼对烟丝的承受力究竟有多大,从而把恶作剧引导演变为“科学小实验”。
儿子的达观和智慧
所罗门曾说过:“快乐的心犹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其实,不快乐往往是人自寻烦恼,快不快乐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习惯。没想到年仅12岁的儿子在这方面却给我做了一次极好的表率。
平日,我很少买生肉,一般个把月才会买一次,一方面是因为我素来不太喜欢吃肉,另一方面当然也有经济的原因。儿子想吃肉时多半就买点火腿肠。
那天下午,在儿子的再三要求下,我买了一斤生肉,打算做顿青椒过油肉给儿子解解馋。孰料,正过油时,炒锅突然烂了个洞,锅里的油顿时被火点燃,火苗直往上蹿,差点儿酿成火灾。我只好改用另一个带柄的小炒锅来做。当我端着一锅香喷喷的青椒过油肉正要出锅时,不料炒锅把儿断了,整锅肉硬生生地倒扣在了地上!我顿时傻愣在那儿,一时无所适
从,心中懊丧地想:唉,今天咋这么倒霉啊?!没想到,这时儿子已拿来铁簸箕,边帮我收拾残局边宽慰我:“没事没事,万幸没烫着人,也没洒身上弄脏衣服。”儿子这番话令我特别感动,本来万分沮丧的我一下子轻松了许多。那顿晚饭虽然我们只能就着咸菜下饭了,但一家人的情绪却并未因此而低落,我倍感欣慰。因为儿子有一个乐观开朗的性格。平时,调皮的他就总会做出些令我啼笑皆非的出格事。
一、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 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 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比如生活中的剪纸, 实际上就包含着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知识。学习了第五章《相交线、平行线》后学生对平移有了一定认识, 教师就此在班上组织学生开展图案设计大赛, 以及“我是一名建筑设计师”活动, 设计我最喜欢的户型, 等等。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 既复习了所学知识, 又找到了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 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 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加强直观教学, 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
在教学中, 教师仅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 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 “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 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例如, 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物体, 通过分类, 找出共同点及不同点, 看一看, 比一比, 摸一摸, 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特征, 而且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告诉爸爸妈妈牙膏的包装盒是长方体。另外, 使用适当的教具辅助教学, 也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情景之中,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三、探寻充满创意的数学实践
为了让数学贴近生活, 让学生放飞心灵, 我指导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 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锻炼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原来数学这么有意思。”同学们乐此不疲, 学习数学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学习方式,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进行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 而是主动积极的参加者,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 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获取知识, 自觉地训练技能, 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真理, 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学生既增长了知识, 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联系实际, 提高学习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应用于实践, 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 使其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 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学习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等知识, 我在教材例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 这样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时要善于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继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比如, 让学生思考在商店的时候, 当遇到打八折和买100送30的情况时, 思考如何买才会更经济、更划算。又如, 校运动会将至, 请学生根据甲、乙两人的运动成绩相近的跳高运动员, 近期内的十次训练纪录, 选出一名选手参加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 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 希望被鼓励, 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 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好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抓 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加以肯定,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如教学初一新教材《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前, 根据教材中教学的需要, 我布置了预习作业:制作一个棱柱体教具 (每个小组尽可能地制作出几个不同的棱柱) 。学生经过认真观察、精心准备、设计, 互相帮忙, 互相请教, 制作了一个个精致的模型。制作过程中, 学生选纸, 折叠, 动剪……反复尝试。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地举起手中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 所有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棱柱顶点的个数、棱的条数, 各侧面的形状, 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等。同学们通过认真分析、互相协作, 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制作的顺序上有两个关键步骤可以使制作方法简便易行: (1) 先制作两个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的上、下底面; (2) 再根据上、下底面多边形的边长依次截取相应的长度作为各个侧面的边长。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 同学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作品。制作完成, 通过展开, 进而发现上下底面的位置可以随意变化。
总之,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 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对学好数学十分重要, 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新课改下, 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数学差生教育初探[J].安徽教育, 1999 (Z2) .
[2]黄传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浅谈[J].安徽教育, 2005 (04) .
[3]刘维江.搞好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J].安顺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6 (04) .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儿童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儿童画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简单地说儿童画是一种由儿童创造的特殊的绘画形式,只有儿童创作出来的才叫儿童画,成人画的就不是了。因为儿童作画的特征是自然、不规律、幼稚、发自内心的感受,画出来的东西有趣、不造作。而成人思想成熟,绘画作品反而无法达到儿童那种天真无邪的纯朴境界。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儿童画也成为广大家长关心的一个话题。
一、学习儿童画的目的
学习儿童画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其次是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前提是要对儿童画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期的儿童美术教育,多将提高审美修养、激发绘画潜能、培养绘画人才作为培训宗旨,即“为画而学”的教育观。近年来,随着国外儿童美术教育观的渗入、影响,随着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教育界、美术界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学习绘画技巧、绘画形式不应是儿童培训的主要目的,儿童画培训应将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根本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要求教学者必须改变培养小画家的教学思维,要求教学者将过去的重画面形式转变为现在的重训练过程,要求教学者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多种素材和多种方法,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特别在训练形式上,要求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力求多样性、新颖性,让孩子在培训的全过程中,充分体味到寓教于玩的乐趣。
二、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发自儿童心灵的闪光,不可因为天真幼稚、不合常理而责怪。儿童画中的想象力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儿童画中的观察生活可以想象,内容情节可以想象,物体形象可以想象,图案可以想象,色彩也可以想象。
1、生活与想象
儿童学画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特点和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这是生活与想象。
2、形象与想象
儿童画中的物体形象并不和生活中的一个样子,而是把生活中的形象根据想象,画成自己喜欢的艺术形象来表达。
3、内容与想象
儿童画是有内容、有故事情节的。这个故事是可以自由想象发挥的,而且想象得越新奇越好。
4、色彩与想象
儿童画中的色彩也可以想象,它走出写实色彩的范畴,你想怎样画就可以怎样画,这就是创造性颜色。
5、图案与想象
儿童画中要添加美丽的装饰图案,这个图案也要发挥儿童的想象。开发想象力的方法是认识生活心灵的方法。具体的方法也是运用“问号”这把金钥匙。对着儿童的心灵,进行定时、定向、定量的启发引导。教学目的是培养儿童心灵的觉醒,达到想象无限、创意无限的艺术效果,而表现儿童巨大的潜能。
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也富有情感。他们有强烈的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并以各种自发的方法作画,编故事、画画是孩子们经常采取的方法。
三、描绘形式和训练方法
按照一般绘画的规律,绘制一幅画,在明确主题后,必须考虑构图形式、造型处理、色彩配置以及表现方法(包括工具材料),上述四点构成绘画的基本要求。但当我们走进儿童画的世界,却发现在这里不需要求构图形式的变化,强调的是儿童随心所欲、大胆任意的挥笔;不需要求色彩配置的完美,强调的是儿童想象之翅自由自在地飞翔;不需担心造型处理得可笑,强调的是儿童心灵之窗毫无顾忌地敞开;不需担心表现方法的稚拙,强调的是儿童全心投入、乐在其中地玩耍。总之,在这里,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信手涂鸦,而不必按照绘画的要求来处理画面艺术形式。
儿童画的训练方式和绘画的训练方式也存在明显区别:前者重视多种能力训练,后者重视基本功训练;前者学习模式自由随意,作画过程中,多遵循个人意愿,后者学习模式规范严谨,习画过程中,多遵循教师意愿;前者教学形式多样化,可能玩中学画,画面效果强调趣味性,后者教学形式系统化,必须为画而画,画面效果强调艺术性。
信任是人际交往中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优良品质的重要组成。要是孩子对父母和他人都不信任的话,那么孩子的自信心与人际交往就会一系列的问题,并体验到不该有的痛苦。作为父母要怎样引导孩子信任自己与他人呢?
要想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例如:拥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拥有强烈的安全感,让孩子对外界产生信任,渐渐在孩子的内心中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对于婴幼儿来说,使其产生信任感的最佳方法就是:满足其的基本需求。孩子饿了就给他奶吃,尿布湿了为他换尿布,孩子无聊了就抱他走走。父母可以和孩子多说话,唱歌给他听,用眼睛进行交流,告诉宝宝“爸爸妈妈都很爱你”。父母不能够忽略孩子的需求,不然就可能使孩子对这个世界产生不该有的恐惧,让孩子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对于幼儿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最佳方法就是:关注孩子。
当一个孩子在冷漠的环境下成长,孩子是很难相信他人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同时还需要精神需求。因此,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加留意。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当父母的行为模式符合其的性格特点,那么孩子就会对父母更多一份信任。表现就是更加依赖父母。反之亦然。例如:孩子喜欢安静,但是父母却每天让他去运动,给他过多的刺激,那么孩子就会厌烦父母。父母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使孩子觉得你是了解他的,会给他最想要的,那么孩子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
孩子的发脾气,如同他的喜、怒、哀、乐一样,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孩子与成人不同,社会经验的缺乏,导致他们情绪表达方式单一,而发脾气,则是他们能够使用、而且最容易使用的一种发泄方式。偶尔的发脾气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只有持续或非常严重的发脾气才是异常的。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有很多,有由于自身的躯体不适而出现的发脾气,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吸引别人注意而有意产生的,但更多的往往是与家长的过度关注和家庭中不一致的管教方式有关。
对于孩子的发脾气,家长首先要排除孩子躯体不适的原因。如孩子发脾气时,伴有发热、呕吐、尖叫、精神萎靡等,要警惕脑炎等特殊情况,及时就医,请医生协助处理。
在排除躯体不适的原因后,对不同年龄孩子的发脾气,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小于3岁的婴幼儿,由于孩子对父母、家人还是很依赖,对是非、行为的正确与否没有分辨力,自控力与理解力还很差,因此处理时要以温和的方法,以分散注意力为主,把孩子抱离发脾气的环境,或用其他物品转移他的视线。对于学龄前(3~6岁)的孩子,处理时除了要分散其注意力外,还可采取一些小惩罚,如将其隔离,隔离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不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可把他放在墙角、床上,甚至家长可以抱着他,但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语言或眼神的交流,包括批评、责备、安慰等,每次隔离的时间大约是3~5分钟,太长会给孩子造成反作用,太短起不到效果。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大于7岁),在他们发脾气时主要是采用隔离的方法,在隔离前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这样不对,然后隔离,每次隔离时间为1岁1分钟,如孩子7岁,就隔离7分钟,如此类推,隔离后同样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为什么不对,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还可以用奖励的方法,即当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发脾气,则给予红花、星星、贴纸等,每周一次小总结,可用一定数目的红花、星星或贴纸来换取一些他喜欢的东西。这样,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会逐渐消退乃至消失。
在消除孩子发脾气行为的同时,也要逐步教会孩子一些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通过游戏掌握社会技能、学会沟通,同样游戏也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如体育运动、角色游戏等,都可以帮助孩子疏导不良的情绪。
对孩子的发脾气,平时要以预防为主。预防主要是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首先,在日常对孩子的教育和要求上,家长们要有统一的意见和标准,使孩子从小形成对与错的观念,不要一个这样说一个那样说,让孩子发现有“空子”可钻。其次是避免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在生活中要教会孩子对别人尊重、谦让,对孩子的要求可采取部分满足和有条件满足,避免孩子因要求不能满足而发脾气。最后,还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不同的年龄,承担不同的工作,从自己做自己的事到帮忙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小主人公意识。
改掉孩子发脾气的坏毛病并不难,只要家长有坚定而一致的教育态度,你会发现,你家孩子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好了。
子长高在日常饮食的方面做到:
一、膳食要平衡食品数量要充足,谷、肉、果、菜都要吃,食物多样化,粗细兼备,荤素搭配,相互取长补短。补钙要适当含钙较多的食物有牛奶、南瓜子等。此外,维生素D、维生素C、乳糖等都有助于钙的吸收利用。
二、铁、锌不可少日常食谱中,动物肝脏和其他内脏、红肉类(指牛肉、羊肉等)、蛋黄、鱼以及豆类含铁量都非常高,且生物利用率也较高;此外,锌与性腺以及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等有关,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以及智力的影响都很大;因此,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牡蛎、动物肝脏等应经常供给。
三、不饱和脂肪酸不可缺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有植物油脂,其中粟米油、豆油等含量尤为丰富,鱼油、瘦肉、鱼类亦应经常食用。蔬菜、瓜果要新鲜,水分供应要充足。
四、注意一日三餐营养均衡化、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尤其是含有中“胺基酸”的食物,如:乳酪、小麦胚芽、豆制品、海虾、及深色蔬菜、各种水果等。总之,为了使孩子获得长身体的充足营养,一定要孩子吃好、吃饱,食谱应该五花八门 多种食物混合着吃,互相补充。世界上没有一种完美的食品满足人体一切需要。因此,偏食挑食吃零食的毛病一定要纠正。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会有进步。
2、欲速不达。
常言道:“欲速不达”、“水到渠成”。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强迫孩子学习。
3、要多鼓励。
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因为称赞对孩子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表扬为主的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4、防止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连进取心都没有了,哪里还谈得上有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将孩子与别人相比较,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容易促使孩子自动放弃进取。
5、控制时间。
由于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7岁的孩子在家一次连续做功课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8-11岁的孩子不要超过50分钟。如果做功课的时间较长,中间一定要有十分钟左右的休息。
6、刺激求知。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父母应该常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和图书馆等等。
7、吸取教训。
在孩子做功课时,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的帮助来解决困难,而要让孩子自己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例如,有困难的时候,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使孩子养成依赖性,更要使孩子明白做功课是他的责任。
8、不受打扰。
在孩子做功课时,家里的人不要大声说话,更不要看电视或听收放机,让孩子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做功课。
9、做好榜样。
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它就好比存储在金库中的宝藏,没有这些宝藏你的能力就会削弱,但同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这个宝藏,它是需要你不断的去探索其中的奥秘的。
1.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经常用到的手段,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这样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讲授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依据应用题的题型设计教学情境。如遇到有关两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可请两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对这类问题解决方式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预期效果。
2.重视提问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大多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一边不停地讲授书本上的重点知识,一边要求学生打起精神。显然,在这种数学课堂中,学习效率自然是不高的,学生只会感到数学的枯燥性,于是渐渐地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而且,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是听众,还要记笔记,所以就没有独立思考和提问题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因此,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记下自己的问题;课堂开始之后,给学生互相讨论、自由思考的时间,十分钟之后,在课堂上提出课程大纲要求的和从学生那儿搜集来的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我们要给予表扬;对一些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我们要适当地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最后,我们还要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难点,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还应设置课堂练习环节,列举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例题,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让学生举手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同时掌握很多种解题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促进知识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手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各个小组合作讨论。当然,教师应注意分组的科学性,注重不同性别、不同数学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搭配,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讨论环节,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控制流程、把握课堂进度,不应过多地干涉学生,而是要给学生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讨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给其余小组讲述自己的讨论成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各组的不足之处,还应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探究,形成完整、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4.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都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板书的方式,教师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下去,数学就给人留下一种死板的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小学数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下面以一道小学应用题为例,“小熊有6颗糖,给了小兔子2颗,后来熊妈妈又给了小熊一颗,请问,现在小熊有多少颗糖?”因为这道题涉及到连环加减运算,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题中的数量关系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他们理解题意,为他们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方便。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我们以上述的几点措施作为参考,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一模式。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在利用这种模式教学时,数学学习效率还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父母读书兴趣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音乐世家、书香门第等等正是这样产生的。例如,六龄童演猴戏,他的儿子六小龄童的猴戏便登峰造极,正式家庭熏陶的结果。实际上,兴趣教育比强迫孩子去做连家长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事更容易,效果也好得多,所以,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所谓“言传”就是尽可能早的读书给孩子听并养成习惯。因为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就得把书的魅力展示给孩子,就像要让孩子吃梨,得先让其吃到尝到一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要在读完书后进行思想引导,如:“书可以给我们打开一扇窗口,发现另一个魅力的世界。”世界上谁的力量最大?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是无法战胜的。那智慧从哪里来?从书里。“将来我们都会变老,无论长的美的丑的,老了大家都差不多,不同的是什么呢?用一声积累智慧财富的人,也就是一生都在读书的人,即使老了,也是美的。”在思想引导之后,孩子自然会更喜爱读书了。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孩子平时都不曾见过家长读书的身影,家长对孩子读书兴趣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家长做个酷爱读书的人,孩子看到父母如醉如痴读书的身影,自然会以父母为榜样。
43怎样才能使孩子愿意好好学习随笔感悟 在教学中有很多困惑也常常解不开。从事教学快十年了,经常觉得学生在上课时毫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第43条提到: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他说:”我坚定地相信,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的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爸爸、妈妈)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作为老师,“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的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 读到这里,我猛然醒悟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能绝对苛求其达到同一目标。比如上课,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坚持30分钟认真听讲并不难,但对有些孩子来说,能安静倾听10分钟已经很了不起了,假如非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做到30分钟安静倾听不可,那么这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安静10分钟的孩子必然非常丧气,更谈不上学习的成就感,回家又拿什么与父母分享呢?假如老师能将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学习基础都摸清楚,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进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成就感,这样与父母分享成功就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的事,而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的事情了。
再仔细琢磨,在学校,假如老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能与学生进行一些轻松的谈话,或者拉拉学生的小手,或者开展一些给学生带来快乐的活动,这样的教师必定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受孩子喜爱,最终使孩子达到自愿好好学习该门功课的境界。曾记得某天早上,我的一个学生笑眯眯地跑过来叫我一声,我情不自禁地拉起了他的小手,与他聊起了昨天晚上在家中的一些趣事。说完,他快乐地跑开了。当时的举动是无意的,现在回想起来,在拉手的那一瞬间,在交谈的那一刹那,我与孩子的距离拉近了。
假如我是学生,我也会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我也会愿意学习我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做一位孩子喜爱的老师需要童心,需要智慧,更需要爱心!苏霍姆林斯基在该建议中还提到,为了保持孩子在学习中的乐观主义火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母亲和父亲(形象地来说)守护着儿童的知识的摇篮,直接参与对儿童的教学,跟儿童一起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关心他的成功与忧愁。”
一、狠抓教学常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抓好数学的教学常规,督促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的基础。我对学生有明确要求,如: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具,作业难度适中,数量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复习、小结等。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合作交流。学习中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终身受益,是学习进步的前提。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里素质影响占主导地位,所以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心里活动规律,爸学习特点、年龄和心里特征有机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愿学、主动学。假如老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就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新颖、寓教于乐,教法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态度端正,对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確学习数学的意义,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诱发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提出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圆形教具的直径或半径求出圆的周长。家庭作业,回到家中,如果家里有圆形的家具,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圆形的周长。学生通过自己实际操作,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就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对探究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就会去的优良的数学成绩。
三、抓基础,培优补差。
教学中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注重基础。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质,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由于注重了基础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培优补差,重点税补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不能忽视后进生的教育,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就需要教师个别指导,英才施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班的某同学数学成绩很差,就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怎么能计算混合运算呢。首先,我找他谈话了解了原因,知道了他在出生四个月就做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家长尽量不让他跟姐姐做一些活动量大的运动,逐渐就形成了怕动脑、动手的习惯,老师布置的作业姐姐都代替做,所以在学校里他做题速度很慢,一般都不能完成,思想情绪都不好,导致他对学习不感兴趣,知道这些情况,我从思想上给他关心,帮助让他感受教师给他的温暖,每节课后给他鼓励和辅导,这样坚持了两个月,他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有所提高了。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推荐阅读:
怎样才能提高睡眠质量07-13
孩子怎样吃才能长高呢06-03
怎样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06-23
怎样才能成功戒烟呢?09-09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员工07-20
怎样才能招聘到优秀员工09-23
怎样才能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05-2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0-14
怎样提高雅思阅读成绩09-30
怎样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