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 强调数学教学要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 教师需要解决知识的无限性与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这个矛盾, 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正所谓“授人以鱼, 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不尽”。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和学生交朋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当师生的距离拉得很近的时候, 教师的引导就会变得十分有效。凭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 教师积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教师再配合其他手段, 将这种求知欲强化、稳定, 这样, 学生对知识就会形成一股不懈追求的动力, 从而学会自主探索, 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课堂教学, 系统、有条理的介绍学习策略和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学习策略.新课标在课程设计中做了很大的调整, 这样使得书本更接近生活, 更实用, 而不是以前人们认识的全理论。如在每一章前都有引言, 即涉及这章要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提出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学习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比如二次函数,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列表、描点,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计算机描点, 这样以非常逼真的由函数表达式汇出函数的图形, 然后让学生们根据一系列的函数表达式结合图形来总结、归纳,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加深了认识, 达到了预期学习的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 不仅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学会思考”。“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 面对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 恐怕再努力的教师也无法把学会的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教师对学习方法的传授, 有助于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其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经常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拟订计划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 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根据每个学生的各自特点, 着眼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 充分发挥自主性, 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 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 探求新知识,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信是成功的阶梯”.心理学认为: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 能够激发潜意识, 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 帮助人们获得成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 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 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正如美国马尔腾所说:“你的成就大小, 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 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 体验成功刺激的群体, 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 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因此, 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 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有必要的.比如:学习《图形的密铺》后, 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 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 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 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过程等作出积极的评价.我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 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 如:“很好!”“太棒了!”等;在作业的错误地方下面划线, 并批注引起学生注意.单元测试采用师评与自评,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 可以申请“借分”, 但必须“双倍偿还”;也可以申请补考, 进行“延迟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 既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角色, 以学生为主体,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有目的通过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 让学生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 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 自我监控学习过程, 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 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 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 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 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 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 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数学,主动性
推荐阅读: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培养09-09
简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0-15
初中数学自主研修11-05
初中数学表达能力的问卷调查10-24
初中数学学习攻略07-25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技巧有哪些10-21
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究10-25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07-14
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