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精选1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1

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有几点想法,不妥之处,请指出,共同研究.1、做一名出色的班主任,就得注意自身学习,创新工作法。向理论学习,向优秀班主任学习。要热爱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要有爱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思考工作要耐心。要有高尚的品质,高度的责任感,要勤奋,多研究,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2、班主任工作要公平公正,不论学生家庭背景如何,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多感情投入,不要误解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批评学生也要使他切实感受到你是在关心爱护他,是为了他的进步成才,一定要讲究方式,尽量使学生心服口服。

3、增强服务意识,学生和家长就是学校的上帝,为学生服好务是我们班主任的神圣职责。当学生生病、家里有事或发生其他变故,老师一定要多关心、多慰问,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经常开展与学生谈心活动,即有小组性的谈心,更要注重个别谈话,个别指导,话要说到学生心坎上。同时积极倡导学生找老师谈心,通过谈心活动,化解压力,愉悦心情,鼓舞士气,增强斗志,使冀中每位学子始终保有一种希望和梦想。

5、班主任要掌握心理常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学生能主动心理咨询是有智慧,层次高的表现。

6、倡导孝敬父母,让学生学会仁爱孝敬。给家长写一封信、当一天家、洗一次衣服、给家长一个承诺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7、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教育,进行班风、学风和良好习惯的教育。如:各种大型考试前后,运动会前后,文艺演出前后,专家报告后还有各种节假日之后,开学后,放假前等等。

8、班主任要把班集体当做一个家来建设经营。正确的舆论导向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摒弃思想中消极悲观灰色等不良思想。树浩然正气,树团结友爱之气,树顽强拼搏之气。从最后一个抓起,一个也不放弃。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2

那么初中的语文课堂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就我们本地区来讲, 有如下特点: (1) 学生特别多。以前到大连学习的时候, 我做了一次比较, 我们初中一个班级的学生, 就等于大连初中两个班级的学生。 (2) 上课气氛沉闷。学生太多, 上课需要保证上课纪律, 所以平时老师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 学生们习惯了这种严格, 因此, 在课堂上, 他们只愿意听, 却不愿意说。 (3) 部分学生对语文没有什么兴趣, 他们宁愿花半个小时做一道数学题, 也不愿意花十分钟来看点语文的相关内容, 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特别少, 所以班级虽然人多, 但总体上来讲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成熟的过渡期, 在这一阶段的初中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十分不利。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极其不稳定。进入初中, 课程增加, 书变厚了, 作业量大了,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 显得眼花缭乱, 甚至手忙脚乱。而且初中学生容易滋生叛逆心理, 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因此, 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解决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呢?

一、激情导入,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胡适《我的母亲》时, 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导入这一部分我下了功夫, 寻找了许多资料, 最后我决定用一个视频片断来导入, 就是非常有名的《天堂午餐》我一边播放这段视频, 一边配上语言的讲解, 学生们看到最后, 都流下了眼泪, 他们这时心里所想到的, 只有自己的母亲, 想到生活当中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不仅自己真的没有为母亲做任何事情, 而且还总是在生活中对母亲抱怨, 埋怨, 甚至是仇视,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母亲爱孩子的最直白的表达。可能方法不一定恰当, 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但是她的心却是充满爱。所以此时此刻他们更想好好学习来报答自己的母亲, 这时他们一定是怀着一种兴趣, 一种感恩的心情来学习这篇课文, 他们在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 非常投入, 而且踊跃发言, 他们真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在这里我只是想说, 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 在他们的心中对父母与老师及朋友的奉献, 他们是心存感激的, 只是生活中, 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 也不知道如何去感恩。通过本课的导入, 他们知道其实感恩很简单, 只要是自己真心的付出与回报, 就可以去感恩。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老师只是一个引路者。这也是符合《新课堂标准》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呢?在处理这个问题上, 我仔细研究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 不难发现,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是听讲练习, 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 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 把老师讲的记下来。短短一节课, 往往老师讲得多, 学生说得少, 练得少。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语文教学。我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 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讨论, 最终自己解决问题。只有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才是自己主动的学习, 才会真正的学有所得。那么有人会问, 这样的课堂老师应该做什么呢?我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 我最终找到了答案,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 让他们知道提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 对于这样的问题如何去梳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其实就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讲鲁迅的《雪》一课时, 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当然有一些问题是没有价值的, 例如:有的同学提出“孩子们在塑雪罗汉的时候去偷母亲的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种行为对不对”, 还有的同学提出“江南的天气不是很冷, 下雪了, 孩子们能塑雪罗汉吗?”等等, 有很多这样的问题跟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关联不大,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 我说孩子们这些问题也提得很好, 可是与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联系不大, 所以不能算是有价值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有价值的呢?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们可以提这种类型的问题, 例如:作者写了哪几个地方的雪景?这些地方的雪景有什么特点?告诉学生要提出这种跟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联系紧密的问题, 才是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然后再让学生们自己去解决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最后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总结, 让学生知道在这节课中, 他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收获是什么。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一点点对语文课产生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

语文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什么习惯呢?首先要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加强学生朗读背诵方法的指导, 并要求初中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 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中学时代是学生记忆最佳的时期, 多读多背, 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能为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 熟读是成诵的基础, 但成诵才是关键。例如, 在讲《口技》一课时, 先让学生读熟课文, 然后再背诵, 起初学生们都不愿意背诵,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篇文章太长了, 我决定带领学生们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背诵, 这时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经过十五分钟的准备, 班级已经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可以熟练背诵, 余下的学生也很努力, 最后我们进行了小组评比。这节课我们基本完成了任务。学生也觉得背诵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 反而对语文课更有兴趣了。

其次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阶段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要学好语文, 光靠我们的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为获取更为丰富的精神养料, 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有益拓展和延伸。课外阅读, 不仅可以让初中生突破语文课堂的限制, 拓宽视野, 认识缤纷的世界, 融入多元时代, 而且对他们获取更多的信息, 进行终身学习,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不断完善自我, 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三, 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说, 要准备的工具书有《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字典》等。随着时代的发展, 除了这种纸质的工具书以外, 还出现了大量的电子类工具书, 它们体积更小、内容更丰富、携带更方便、查找也更快捷, 可以帮助同学们更方便、更快捷地解决很多疑难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勤于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让它帮助他们自主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平时语文教师可以教他们一点基本的多媒体知识和运用能力, 培养他们主动利用各种手段, 通过各种渠道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积极性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78

我国一直以来都实行应试教育,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甚至连家长对历史学习也报以可有可无的态度。在很多人眼里,初中历史就是所谓的副科,甚至只要识字,任何一个老师都可以教历史。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一直延续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历史长期以来就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学生的喜爱,所以,很多教师就本着无所谓的态度来教学,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向学生总结一些知识点、常考点,至于挖掘历史的价值、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则不在教师的教学范围内。教师的这种态度,更加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态度,学生更是对学习历史不积极、不主动,在历史课堂上甚至一些学生不是看小说,就是睡觉等等。面对此种情况,如何才能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点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适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积极性,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莫大的关联。以往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只是充当了听众被动地听,并没有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有听不懂的地方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坐着。试问,这样的教学方法怎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也难怪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多媒体教学就打破了这种沉寂,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集声音、图像、色彩于一身,直观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比如,初中历史老师在讲到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像视频,像《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就可以拿来作为教学视频,相信学生观看了视频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比教师单一地讲解日本兵是多么的残忍,杀害了多少中国人,带给学生的冲击力要大很多,学生也会更容易地代入当时的情景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也是有极大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把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来,学生就会很直观地明白哪里是重点,到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再把这些内容重新过一遍,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二、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程本来就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历史就是副科,不那么重要,所以,课堂上学习不积极,不认真听讲,也是在所难免的,也就是这种错误的学习态度和看法,导致学生学习不会不主动学习。对此,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起课堂学习气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本人认为,因材施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都能取得进步。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性别的差异,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男女生的思维习惯、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用同一的标准来要求男女生,是不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的。像有些男生就喜欢玩游戏、贪玩等,但如果教师把他们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于此,那么,这些男生也可能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这要求教师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他们的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然后再根据这些,来选择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当学生有了信心之后,相信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科学习。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充当的只是听众的角色,教师则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这种情况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教育理念了,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我们都明白,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是不受外界的支配的,一个学生如果不想学习,教师是没有办法把知识硬塞进他的脑袋里的,所以,教师要懂得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并做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课堂上,教师也要以学生的学为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把灌输知识的过程变成是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教师不要直接就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领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极大地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学生所需要的,有了成就感,学生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学生就会愿意学习,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教师要创建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放松自己,这样更利于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思考,在轻松的氛围里,学生也愿意学习。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创建这种自由的学习环境呢?首先,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统一看待,把他们看成是成长的个体,并且都能获得某种成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和关心,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这种情感关怀之后,相信他们就会以好好学习来报答老师。其次,要允许学生说出不同己见的见解。受尊师重道思想的影响,有很多人认为,在课堂上提出不同于老师的见解,就是不尊重老师,其实不然,作为教师要心胸宽广,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提出不同的见解,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当然这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最后,教师要懂得运用幽默的教学艺术。如果教师整天板着脸,不苟言笑,学生就会害怕老师,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到和蔼可亲,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用眼神和表情来鼓励学生。总之,一个自由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的。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4

作者:杨海锋

摘 要: 当前,小学生学生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成为教师经常议论的话题和讨论的热点。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数学、兴趣,积极性、情感、评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根据本人实践与思考,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归纳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对大千世界里的那些怪异现象和谜团,尤感兴趣。教师如何将数学知识传授与学生,那就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趣味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数学大多是枯燥无味,因而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运用了知识,巩固了知识。总之,教师要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时,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另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

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使知识由抽象变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复杂变为简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加课堂教学密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全身的各个器官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习、主动思考、会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课堂上首先要使他们学会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专心听讲。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我在教学中,当一个同学发言后,总是让其他同学对这个同学说的话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找到优点和不足。其次要让学生学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五、开展有益活动,树立班集体荣誉感

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能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各种班会以及班级内部、班级之间的评比活动,让学生能够为班集体的成绩、进步而高兴,为班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着急,感觉到集体的一切与自己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自己学习数学的动力。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5

王奉镇初级中学李俊青

时代的发展要求大批拥有丰富的文化、科技知识的人才。社会、家庭、学校教师都迫切希望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尽管各方面都采纳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引进了许多的先进的科技设备,而且也都投入运行使用。但是,现在的学生现状仍是很不容乐观。

学生中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低落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学生的自身的影响

1、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

很常一段时期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仍在许多学生中曼延,还有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造成了很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很明确,致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持久性、主动性的意志品质较差。

2、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影响

有些学生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作业拖拖拉拉,课堂上,思考问题不主动,回答问题不积极,这些习惯对后来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

3、学生没有坚强的意志

有的学生意志力薄弱,老是管不住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作些小动作。

4、知识基础差

农村的小学校一般管理不严格,教学情况处于散漫的状态。上课松懈,对学生要求也不到位,造成学生纪律性不强,缺少学习的自觉性。有的学生从小不好好学习,基础没打好,致使后来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缺少成功的体验,旧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第二方面、家庭方面的原因

1、有许多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忙着挣钱,对孩子不管不问,多数交给老人管,但这种情况下,老人有的是溺爱、顺从、娇惯,只要孙子吃的好玩的好,就万事打吉,只助长了孩子的懈怠,不听话,不尊敬师长的坏习性。

2、有的家庭素质水平低下,暴力、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不良的影响。致使孩子的不与人交流、不和人合作的现象较严重。这样的孩子有着扭曲的心理,很难与人和谐相处。

3、农村家庭中家长绝大多数的文化水平低下,对孩子不抱多厚的期望,对孩子也只关心他们的生活,对学习成绩听之任之。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的健康成长。

4、社会上不良习俗的影响

我们这里的农村无端的盛行开这样一种陋习:男孩子十七、八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外出

打工,甚至结婚生子,女孩子也常常是小学或是初中毕业就停学回家了。确实有的孩子经过打工、经商在经济上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收益,腰包也鼓起来了。对在校生特别是那些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

第三方面、学校的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也存在着不良因素,特别是教师的一些不良教学方法,方式;或者不适合某些学生教学方法方式,也会影响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发展。

鉴于造成学生这种现状的诸多因素,作为教师,在纷繁的大社会环境下,力量显得微乎其微,我们无法作到改变其他元素,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逐渐影响学生使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教强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养成和提升。

一方面,从课外做起。

备课,要备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决不落下一个,决不存在歧视一个,力争让每一个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课本,弄通教材知识结构,设计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同时,多读书,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用自己广阔的内涵来影响学生,唤醒学生学习的觉悟。

另一方面,从课内做起。

课堂上,讲授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设丰富动人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运用学生活动方案,力求让学生多动手动脑,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对于他们的发言多给予鼓励;激励性的赞扬的语言,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设计练习题时,因人而异,相应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难度的问题,以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练习课上,我看到那个平时不听课的学生,坐的有些不耐烦了,于是走到他面前说:“你把这个题目做一下”他说:“老师我会吗?”我说:“你肯定会,我相信你”他看到我信任的目光,顿时有了信心,动手做了起来。果然,当我再次转到他跟前时,他兴奋的说:“老师,对吗?”尽管解题步骤不算贴切,但终归完成了。趁机给他一番鼓励,并当即当着大家的面把他表扬了一通,给足了他面子。增足了他的信心。在以后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他一改往常的姿态,课上他听课专心,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也喜欢到黑板上展示自己,成绩也明显上升了。

再者,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需要,洞察学生的内心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记得有一次饭间时,有几个学生闹着玩,可能有些过火了,当时那个学生脸色由红变白,口中念念有词,眼睛斜了另一个学生一眼,扭头跑回教室,旁观学生说:“坏了,他包准要找机会揍某某。”我听了心里一紧:可别出事。正好那个学生我也教着,了解他性格内向。于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和他交谈,开导他,说服他教育他,最终

他相通了,笑了:“老师,如果不是你,我决不会和他算完的,谢谢老师,您让我少犯了一次错。”从此以后,他不再记恨同学了,和其他的学生也相处的融洽了,爱说爱笑了,学习也用心了。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6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强化和落实,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城郊的年出生人口不断减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班生额大幅下降。现在城郊小学的班生额已经由原来的三、四十人减少到现在的十几人,甚至只有几个人。针对这种情况,城郊学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无法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改变是势在必行。如何改变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呢?现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促进教与学的和谐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总是围绕老师的教。老师一板一演,学生一唱一和。课堂教学在师生一问一答或老师的喋喋不休中结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总是无法跟上教师讲授的节拍,这样严重影响到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自主学习”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转变。生员少了,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更加充裕。教师能够更加自如的融入学生之中组织教学,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可以搭建在学生不断质疑、释疑中完成,在师生的游戏中完成,在学生的集体板演中完成。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可以是一个搭台者,一个导演,或一个观众。教与学自然就顺畅了,师与生也就和谐亲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就将得到全面提高。课堂练习可以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如同在黑板上练习同一道题,同时练习不同的习题,学生练

习时,老师重点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知识和未把握的内容。采取课内一对一互助活动,让成绩好的学生配合老师对中下生同时进行辅导,同时把收集到的掌握不到位信息进行反馈,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将知识能够学透、学好。

二、区分课型,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落实“小步子、快节奏、勤反馈、多练习”的教学思路

(一)数学学习概念习题化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使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我根据教材的小步子、及时强化、变式和目标值得测定等心理学原理。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问题解决智能化。“问题解决”即善于解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它与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即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解决则是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如何把“问题解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

1、把“问题解决”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2、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概念、法则和定理等知识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等问题,让学生彻底了解,才能把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使学生由“学会”提高到“会学”的层次。

3、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解题过程包括从审题开始的预测,直到一种解法完成的延续这样一个思维的全过程。

4、善于把问题进行转化。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教育,而数学问题的解答则是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通过恒等或同解等方法,将问题转化,由繁到简,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课堂训练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室可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随着学生对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3、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4、针对习题,精选习题。例如:为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

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5、注意评价激励,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发现错误,要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及时改正。对学生既热情关怀,又严格要求,使学生在不断提高的学习成绩鼓舞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三、夯实学生的基础,重视复习课的教学

(一)以题代纲,梳理知识

对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以达到深化、固化之目的,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我们通常利用填空、填表、框图、知识树等形式引导学生填充回忆、整理复习内容,但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从较高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的讲述,那学生的认知模式就错过了重组的时机。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复习课上的概念的简单重复是枯燥的、低效的,而“以题代纲”要好得多。所谓以题代纲就是不经过列知识框图,直接将复习的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编成练习题,让学生见题想概念、定理、公式。此时题目要简单一些,但要求覆盖面要广,重点要突出,条理性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配套练习,实现了网络基础知识和熟练基本技能的双赢效果。

(二)查漏补缺,讲练结合

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强调复习课还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四、用爱心,耐心赢得学生的进步

变换角色,是改变教学方式的有效手段。走下讲台的老师地位、角色改变了,成了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近了、多了,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的告诉你。教师也更能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学习差异设计教学方案。上课时不是高高在上,而

是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究、共同质疑,帮助理清思路,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耐心,从而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

总之、小班额教学是农村学校今后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的教学应在巧、灵、活中入手,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愉快”,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动手、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潜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7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对于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这门课程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什么有益之处。试想一下, 如果一个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学或者不学这门课, 最终的结果都不会有什么差别。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思想, 使得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 为提高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教学之前, 应该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 而学习高等数学是学习很多技术的基础阶段, 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百科之母。只有学好了高等数学, 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始其他专业技术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 很多机械的设计原理都与高等数学有关, 并且学生学习的很多专业技术都是以高等数学的内容为原理的。因此,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 学生必须认真地学习高等数学。在学生明确自己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专业技术奠定基础之后, 他们对于高等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以前初中、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得并不是很好, 因此, 对于这些数学基础比较弱的学生, 教师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引导、不断鼓励的教学模式。

大家都知道高职院校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初中、高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往往步入高职院校之后, 老师们不会再像初、高中那样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学生去学习, 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把学习的主动权都交到了学生的手中。但是, 由于这两种教学方式之间的差异性, 学生一时很难转换过来。尤其是对于一些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而言, 没有人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引导约束, 他们就容易形成一种自由散漫的学习态度, 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极大的降低。因此, 高职院校在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 直到他们习惯于这种高职院校的学习方式, 而不是一下就把所有的学习主动权交于学生的手中。

上面我们也提到过, 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因此, 在学习高等数学这样一门难度比较大的学科时, 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吃力, 遇到的困难可能也会比较多。困难越多,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弱。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 告诉他们遇到困难很正常, 你们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 要是再努力一点就会变得更好。这样的一种不断鼓励的教学模式, 往往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

三、总结

高职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教师应该对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 然后找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以上就是我个人在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 对于提高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徐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8) .

[2]胡保燕, 夏青.浅析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5) .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习积极性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93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习环境变得轻松起来。

首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有著名教育学家曾经表示,每个人都有求知欲望,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其激发出来。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营造学生独立思考的环境,让其多多发言和提问题,能够有效发展其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拿破仑方面的内容时,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学生们畅所欲言,部分学生认为其非常杰出,也有人认为其不过是时势造英雄,还有人理智地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学生的每种意见,教师都应该给予恰当的分析与评价,多加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氛围就比较热烈和民主。

其次,多采用幽默的语言。比如在九年级下册《世界经济全球化》章节的讲授过程中,若应用太多的经济学术语言,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需要运用幽默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比如,在对《美国独立战争》一课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运用一些学生们非常熟知的网络语言:高富帅的华盛顿娶了玛莎这个白富美寡妇。这种语言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表达方式。

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表现会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结合课程内容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

首先,课前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如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读物。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开阔后,就能更加有效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虽然文学作品和历史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阅读历史资料的过程中需要持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另外,学生对于知识类型有着不同的兴趣,教师应该从整体出发,科学安排教学问题。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应用过来,促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精彩,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选择的教学方式应是直观和形象的,如对课本剧进行编写和表演等。虽然历史早已成为过去,但是学生通过编排历史剧,使自己和历史故事之间的距离得到了有效缩短。比如在对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进行讲述时,笔者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假装带领大家重新走一次长征路。学生只有对红军长征的年代、路线、人物等种种元素熟悉,方可以扮演好这个角色,因此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实践研究表明,通过扮演历史剧,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并且能够将不同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也能得到拓展。

课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吸收消化情况,通过鼓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该对课堂中表现比较积极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表扬,鼓励其积极发言和思考,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会对同班同学产生带动作用。教师还应积极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探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是回答学生不懂的问题,这样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既可以获得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研究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能够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自觉主动地学习。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需要依据学科内容,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纳入考虑范围,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力培养其探究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王少华.初中历史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J].空中英语教室,2012(19).

[2]梁春平.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学周刊a版,2013(19).

[3]庞允彪.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认识与实践[J].中学生导报,2013(1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9

一、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沈留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要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乏味,它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量使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她就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让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借此来帮助学生记住数字。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数学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知识渗透到童话故事中去,进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秘诀,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和动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将‚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要让孩子们喜爱数学,想学数学,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努力学习,从而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的教学目的。

从王春艳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要使学生能有兴趣去学习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切黄瓜,来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黄瓜的段数和切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让学生通过男女生间隔来排队寻找规律,通过动手操作,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易掌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手脑达到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联系实际、引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力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把一些题目依据实际进行改编,在题中出现常见的动物的名字,这样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题目上来,同时学生还会感到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我在上三年级的一道有关求路程的问题上,我就把题目中的地名改成了求陈佳家、王宇豪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问题,这很容易地让学生理解了题意,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四、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从蔡道红老师的身上,我明白了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充分发挥语言的协调作用,让学生感觉亲切,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蔡老师在讲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时候就不时地说一句:‚这么多人举手,太好了!同学们一天比一天聪明,下面一个个地讲,看谁讲得最好。‛‚这个问题是难了些,如果谁能回答正确,我们为他鼓掌好不好?‛‚XX同学讲得真好,但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大家还可以各抒己见嘛,说错了没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经常运用一些亲切鼓励语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及课堂的气氛。

五、故事导学,诱发兴趣

小学生喜新、好奇,学习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有必要结合课题引入与之有关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乘法的简单应用时,就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动物聚会‛,教师讲一个故事:‚在一片很大的森林里,现在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平时辛勤地劳动,彼此之间互助友爱,你看今天他们正在过一年一度的‘丰收节’呢?‛。让学生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从而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有的同学提出‚小猴子准备了好多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支盘子放6个,一共有几个桃子?‛也有的同学提出‚小鸟儿也来助兴,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每排有3只,一共有3排,你知道有几只小鸟吗?‛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情节、有意境,非常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久能争先恐后地发言,在玩与学的过程中尝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篇10

(一) 让孩子自己设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小,不能太遥远和难以达成.当孩子经过适当的努力,就能达到目标,他就常常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这样就感到自信和积极.当孩子达成目标时,家长需要适当的鼓励和奖励,以刺激孩子不断的求知欲.

(二)学习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父母是工程师医生、律师、企业家的家庭,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高,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刺激,在孩子生活的环境里,父母的潜移默化是很重要的,家中充满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心里熏陶了学习的真正含义.

(三)教育方式的影响.孩子在家中经常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肯定,这样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老师不能歧视学习感到吃力的孩子,如果孩子遭到批评和打骂,人就会变得自卑和冷漠.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同样要鼓励和欣赏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这样才能符合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帮助每个学生成才。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11

关键词:学习数学;积极性;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发现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比较难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数学课上不专心听讲,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课后更有甚者抄袭作业,应付了事。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下面谈谈我在近几年数学教学中,提高學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几点尝试:

一、奖励激励,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平常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值得鼓励的地方,哪怕是很小的一点,都应该加以赞扬,使其有学习的动力。

1.教师要尊重学生

由于我班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其中有不少学生存在着学习障碍,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调整对学生的认识,分析每个学生的差异,在课堂上创建融洽、和谐的氛围,多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获得知识,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

2.教师要赏识学生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对问题学生的赏识,更要及时表扬,可以在班上夸奖,也可以当面向学生称赞,这样,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增强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有理数”时,我先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并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稍有难度的题目,然后请了一位并没有举手但是用期待的眼光望着我的学生,当他顺利做完这道题时,我就当着全班同学夸他:“做得很好,而且书写得既工整又美观。”就这一句夸奖,竟极大地触动了这位学生,让他从此喜欢上了数学,原来他是一个学困生,缺乏自信心,自此以后,他逐渐甩掉了落后的帽子。

3.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用情感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要在工作中投入很高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工作要一丝不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时时观察学生的表情,随时表达教师的关爱之心。久而久之,就会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和愉悦的心情,无形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建立了,更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析学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年龄特征,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因素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平时授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思维的热情和情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而且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观点去充分讨论,发现不足,作出正确判断。例如,我在讲“几何图形”一课时,简单介绍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据说,10万人用了30年时间才得以建成,令人吃惊的奇迹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数字的“巧合”……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情境设计,使学生体会到雄壮高大的建筑物所蕴含的数学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研究问题提供了基础。

三、作好反思,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积累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记录日常教学中的得与失,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课后,我会记录一节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以及改进措施。除此之外,我还收集学生的信息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上课发言,学生的学习情绪及课后作业的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2.学生的自我反思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我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活动;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在课余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作业及复习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容易忽视而致错的地方,认真仔细地把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收集起来,系统梳理课本上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列出清单,逐个突破,可以使自己不再犯类似错误,不但学习轻松了,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例如,我在讲“因式分解”,一课后,学生对自己平时出现的错题及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他们把错题写在“错题习题本”上,并配有简洁易懂的口诀。如分解因式-x2-2x-1,此题错解的结果为(-x-1)2,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首项有负要提负”;再比如有些题目错在没有将每个因式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学生总结为“因式分解要彻底”。诸如此类,学生通过学习,再进行反思,最后进行总结,大大减少了出错率,学得也更为轻松,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以上三点,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的点滴。实际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方法有很多,需要不断尝试与思考。总之,让学生学好数学,可以让其在学习数学中受到启发与教育,体验到成功,实现每个生命的最大价值,也是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12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学习积极性

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语文课程学习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大多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导致语文学习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大多中职学生虽然有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往往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经过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我发现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如下:

(一)对语文学习存在兴趣,但学习动机不强

职业中学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中考失败, 未能进入高中学习,只能重置自己的人生目标:学好一门技能, 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等。因此虽然很多学生对语文这门课存在着一定兴趣,对于语文书本中他们喜爱的题材具有阅读的自主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中职阶段还要学习语文等文化基础课表示非常不理解,认为既然选择上职业中学就是要远离学习文化课的,而且在他们有限的认知里,认为文化基础课对于他们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没有任何帮助和作用, 学生学习的功利性目的很强。

(二)有学好语文的愿望,但学习方法不当

很多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并不讨厌语文,他们虽然不能取得较高分数,但仍然对语文课程有着浓厚兴趣并且具有学好语文的良好愿望。但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不被教师重视,因而缺乏正确的学习引导,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目标不明,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

很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之后都存在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情况,他们中考失败未能顺利升学之后,自信心严重不足,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消极,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语文课程学习。一些学生踏入职业中学后不能清晰明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学习漫无目的,不着边际,他们往往厌恶书面考试,希望教师更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

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方法

基于学生的现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语文相较于其他文化基础学科,还是广受中职学生喜爱的,很多职业中学学生拿到新书之后首先会翻阅语文书,由此可见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是有一定期待的。在实际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往往不能持久。他们可能对某种文体,比如小说、戏剧这类体裁更感兴趣,因为小说、戏剧的情节性非常强,且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会表现出极大的配合度和热情。

(二)做好学生学习准备

在职业中学,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做好学习准备,但是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和学生学习的个体状态有关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应该养成良好的长期性的学习准备习惯。上课前比较理想的学习准备状态是兴奋而不紧张的,希望中职学生能够通过课前准备,全心全意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学生在上课前一定要进行课前预习,事实证明,课前做好预习的学生要比没有预习懵懂上课的学生语文学习效率高,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职业中学很多语文教师在上课前一周都会事先分发学习任务书,按组提前分配教学任务,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发放学习任务书这种方法来源于职业中学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法,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理论,学习任务书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往往是高于学生的完成水平的,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会清晰地发现他们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哪些,从而在语文课堂上明确他们需要通过教师教学提供的支架和帮助是什么。

(三)掌握学习方法

在职业中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中职语文课堂上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习。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将课堂上“要我学” 转变成“我要学”,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低效,很多学生仍旧沉浸于以前“填鸭式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这种死板的学习方法。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好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标准,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最优的,学生往往在探索学习方法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观察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13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新课程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实践证明,学生的各种潜能最易在各种“动”的教学中得以挖掘和发挥。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创设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动”起来的前提和基础。长期起来,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成了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师生间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意见、共同探讨,学生不敢也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自始至终缺乏民主平等的气息,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气氛过于严肃,或者死气沉沉,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更无从谈起。要改变这种教学理念,教学必须放弃居高临下的姿态,坚持以学生为本,提供师生情感交流平台,促成师生良性互动,让学生自觉去发现知识,并在课堂内外体会到应用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出宽松、温馨的教学氛围。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就会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同教师讨论、争辩,从而真正“动”起来。

二、精心设计、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一)把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课内“动”起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不

一、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动”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讲到《秦王扫六和》这一课时,在学生了解秦朝统一的过程、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后,学生对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认识较模糊,这时,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我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共同交流,寻找答案。具体的方法是:可以先安排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秦始皇究竟是“暴君”呢?还是“英雄”呢?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一场课堂辩论赛。在分组讨论时,各小组同学畅所欲言,深入探讨,紧接着,同学们在课堂上唇枪舌剑,使这场辩论赛进行得有声有色。这时我放开手脚,广开言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通过辩论,学生们发现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有功也有过,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辩证、全面、一分为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了。这种活动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又如,在讲到《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时,讲到文物古迹,我结合本地区古迹址——红山文化和兴隆洼迹址,我请学生互相讨论,合作为保护文物古迹设计一条广告语(也可以用设计保护图标、漫画、歌曲等形式)。当我告诉同学们,也许你们设计得最好的广告语(或图标、漫画、歌曲)可能会被制作成广告牌时,他们沸腾了。一个个令教师感到惊叹的广告语、图标,甚至还有一首歌曲出现了。通过这一活动,给了学生一次尝试锻炼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现在我们课堂里用得较多、较普遍的一种活动方式就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课堂从“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地方”。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动力,培养其好奇心、求知欲,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动荡的中东地区》一课的学习中,在讲述犹太人建国后,教师可设置情景:阿以之间遭受环境的恶化和连年战火的蹂躏,百姓痛苦不堪,假如你就是联合国秘书长,请问你会如何解决矛盾与冲突?然后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扮演联合国秘书长,五个常任理事国代表展示本小组讨论成果发表治国方略的演讲。结果学生讨论热烈,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在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从而达成了文明的目标。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做游戏、看图说话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各种能力。

(二)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课前课后的各项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动”起来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生生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例如,在将要讲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时,课前就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承包一项发明(这项发明的过程及对人类进程的影响),任务明确,尽量做到人人有岗位、有角色,积极参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房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在组内交流,最后每个组在课堂上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同学介绍交流,因大家各有体会,这种汇合对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点的影响。而在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感悟的载体。有活动才有感悟,学生的心理思想观念是在活动中得以成长和提升的。活动是实现“认知情感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途径,活动不能离开预先所计划的教学目标,我们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因此。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设计合适的活动,尽可能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正是让学生“动”起来的意义之所在。如何突出学习主题?

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篇14

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广西武鸣●李宏祥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在学习中,学生如果对某一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推动自己积极主动去学习,努力去扫清学习的“拦路虎”。中学数学由于比小学数学更加抽象,难度也更大,内容也较为复杂,因此,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采取何种有效渠道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呢?下面本人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放下架子,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数学课本来就较为枯燥,加上由于数学教师常常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交流有限,再加上学生对老师的理解不够,由此数学教师常被冠以古板、迂腐的字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敢于放下架子,努力去消除自己在学生中的不良印象,主动走进学生中间,敞开心扉和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一点一滴,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去询问他们碰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去征求他们对数学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自己的一番真情去感染他们,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数学教师也要博览群书,精通各科知识,不仅让自己懂得“123”,还要懂得“之乎者也”,让自己时刻体现魅力,影响学生、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对自己所上的科目感到兴趣盎然。

二、沉下心来,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只有创设教学情境,才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因此,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创设教学情境。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备好课,要通盘考虑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上下工夫,要确保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让他们在亢奋的状态之中去主动探索,去发现知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我首先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们说,三根木棍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定能!”教师接着进行演示,结果是三根木棍竟然没有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在学生的惊奇中,教师随后将三根木棍中最长的木棍截去一小节,随后与其他两根木棍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继而再提问:“要想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一定要满足什么条件?”结果,学生的兴趣大增,纷纷认真思考起来。

三、多出点子,动手实践激发兴趣

教育家马芯有句名言:“学生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由此可见,动手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心猜想,随后发现结论,并最好能够用命题的形式把结论表述清楚。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动手实践这种方式,能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愉悦,从而保持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

四、创造条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多媒体教学这种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入到众多学校,并在这些学校遍地开花。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对他们而言,学习显得枯燥乏味。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此为众多教师所推崇。教师要敢于向学校领导纳言,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使得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起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让知识久久地烙在脑海里。

五、多加传授,引导学生超人记忆

数学是中学生的一门重要主科,由于它的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都较强,这就要求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等一些知识做到牢固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证明及进行逻辑推理。可是,面对这些必要掌握的知识,不少学生因为记忆不得其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很快又将之忘得一干二净。

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实用的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法、系统记忆法、提纲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比如联想记忆法,就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如在学习数学有理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将其概念与数轴这个形联系起来记忆,然后将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联系起来,把互为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直观化,并让他们明确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而原点相当于温度计的零点,向右即为正方向,单位长度可视情况而定,至于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这边的大。又如在讲圆形、扇形、弓形面积时,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穿成串,这样就会一记就是一串。教师还可以收集相关的口诀法,引导学生用口诀记忆法记住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口诀法记住完全平方: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 篇15

一、要拉近和学生的关系, 培养师生情

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比家长更高的地位, 很多学生在碰到老师时都露出紧张或想逃走的想法, 给人一种近而远之的感觉。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 信其道”, 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的课, 就要放下那种“他们只是孩子, 不能给他们好脸色, 凡事自己决断, 唯我独尊, 整天拉着脸有好, 心没好脸, 不能把心放平和学生做平等交流”我们要让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知己。学生在遇到事情时先想到和老师沟通, 而不是先想到家长或同学, 建立师生平等, 融洽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们才喜欢上我们的课, 才能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实现和谐氛围下的“教”与“学”。

二、增强教师素质, 丰富教师知识, 促进学生学习

教师自身知识量储备的多少, 教学态度的和蔼可亲, 知识面的宽广, 激情的语言, 整洁的板书, 都会在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要克服自己的缺点, 有的教师觉得板书不太重要, 随便写一下让学生明白所讲内容即可, 甚至在写一些文字时简单化, 字不写完整, 而是用偏旁代替剩余部分, 还告知学生不要学自己。这会造成学生在私底下模仿你的行为, 有的在高考作文里都出现这种错误, 可见教师的某些小细节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我们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学习, 把自己生活或课堂上的小细节错误改正, 努力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只要我们坚持, 就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上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1. 学生课堂前的准备

学生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习, 即“提前预习”一般在每天下午放学后预习第二天的新课程, 把难点、不理解的地方标注, 学生只有储备充分了, 在课堂上才有发言的资本和底气。只有提前预习才能使学生主动掌握课程进度和内容。

2. 教师课堂前准备

上课前教师要做许多准备工作, 既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能力提前做好课堂安排, 还要把握好教材的难点, 结合自身的实践案例来诠释重点, 用多媒体教学来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多层次理解作者的用意。通过多年教学经验, 总结一下几点教师课堂前准备:

( 1) 教学方法要新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及课堂气氛和学生活跃程度。好的教学方法或教育模式不是在书本知识里能学到的, 教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经验积累, 和其他优秀青年教师互动教学来吸取好的教学方式, 只有用心去实践、总结、反复探索才能获得。

( 2) 重视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 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分类管理, 要把课堂时间很好的划分出来, 把讲课内容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分别描述, 兼顾差生, 又不能让学习好的同学吃不饱。所以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一个非常有趣, 也非常难得事情。但只要用心去做, 肯定会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

( 3) 不断学习新知识通过函授等方法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掌握现代化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投影仪和计算机房, 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设备在教学中怎样应用, 使平时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相结合, 如在教学中, 将课本内容和历史电视剧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 必将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极大的提高。

三、通过课堂的情境创建,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无论是好的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 都离不开课堂情境的创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 应通过课堂教学内容, 增设几个创意情境, 该创意情境最好结合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如韩剧、热播的综艺节目等, 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其中的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对知识、技能的渴望。

四、对学生要多鼓励, 评价和奖励方式要多样化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语文有了兴趣, 对文章有了深入认识, 对自己有了信心, 这是家长和教师对他及时准确的评价的结果。任何人无论是公司职员还是其他岗位上的职工, 都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 学生也一样, 因此我们教师要从不同层面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那些发言的学生, 用和蔼的语言对等的态度给予他们融洽的课堂气氛。

“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一句非常简单有哲理的话, 在课堂上敢于发言的学生尤其是差生, 我们更要鼓励, 对那些不敢发言怕出错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努力尝试, 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教师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几个方面的阐述提供了几个宝贵意见。

关键词: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改

参考文献

[1]马英辉.唤醒课堂生命力——浅谈“少教多学”教育改革的启示.课程教育研究, 2012, (27) :26.

[2]丁杭缨.对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几点思考.教学月刊 (小学版) , 2008, (6) :126.

上一篇:备件备件领用流程下一篇:2024年云南省基金从业资格:资产负债表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