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篇1

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麽?我所学的知识中那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爱因斯坦中学时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后来他在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便又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又如你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而对写作非常感兴趣。这样你可以通过写作练习,体会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篇2

一、利用语文课前活动, 让学生有目地去阅读, 去了

解社会, 关注生活, 去发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学生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对周围社会了解不够, 在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上讲台来开展语文活动, 要求学生以讲故事、播报新闻、评论时事、介绍最新电视电影、朗读自创诗文、访谈班级热点等多种形式, 在讲台上自己展示。要求学生提前一个月准备, 教师在课外对他们进行指导, 告诉他们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题材, 搜集材料、整理材料, 写出讲稿, 在熟记之后脱稿上台。还指导学生上台展示应该以什么样的神态和表情才算恰当。当同学上台展示成功时, 在座的学生不禁跃跃欲试, 暗自鼓劲也要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对于学生的展示, 教师要给予评价, 对于展示内容, 教师要指出其现实意义。有些学生总是不知道要上台说些什么, 教师要帮助这类学生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 找到适合自己的话题和展示形式, 鼓励他们积极上台展示。在这种展示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机会, 那些本来出色的学生, 经过锻炼, 更加出色, 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 也有了自信, 他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 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学生为了自我展示, 将眼光投向了社会, 他们发现社会原来如此丰富, 生活原来如此多姿。他们不再只是在乎自己, 也知道了怎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明白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是要为社会做点什么。一学期每个学生有两次展示机会,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更提高了作文能力, 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 也学会了积累材料、裁剪材料的方法, 学会了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 写起文章就能切中文章主题。每节课前的活动, 让学生明白了语文就在生活中,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二、每天练笔, 启发学生体悟内心, 观察周围世界, 写出感受

社会上有热点, 生活中有情趣。学生对此关注不够, 许多学生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 父母的爱他们觉得是天经地义, 一旦让写父母, 许多学生则无从写起。所以,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一切, 引导他们感悟父爱、母爱;引导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特点、变化;引导他们捕捉自己感到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受。每一个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 他们接触到的眼前情景是别人所见不到的, 发生在身边的事是别人未曾经历过的, 心中自然生发的情是别人所没有的。要求学生每天练笔, 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察或感受。开初, 要求每篇300字, 一学期后, 要求每篇500字。学生起初也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 渐渐地, 他们也进入了自己的内心, 能够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有些学生平时只关注自己, 为了完成作业, 他不得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要写这些人和事, 就必须得倾注自己的感情, 时间长了, 对于世事的爱憎自然就有了, 情感也会随之丰富。一个情商高的孩子, 他的智商一定会高, 通过练笔, 不仅提高了作文水平, 学生的人格、世界观也会随之形成。春天到了, 学生在练笔中, 在描写春花春草的同时, 也不忘书写自己决心惜时耕耘的志向;运动健儿的奖牌, 也让他们心向往之;在自然灾害面前为救他人而牺牲的英雄, 让他们由衷敬佩;自然的神奇与多彩让他们敬畏、感动;父母的爱让他们知道了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让他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展现在文章中的, 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 而是那一个个有柔情、明是非、有追求, 爱生活的生命个体。

三、教师下水作文, 让学生明白作文并不难

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试想一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的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的。

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抽象,它没有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學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计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叫学生背顺口溜:“1”像筷子,“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子,“5”像秤钩,“6”像哨子,“7”像拐杖,“8”像葫芦,“9”像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

三、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四、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地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地效果的,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疑来培养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如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要求学生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这些概念对低年级学生比较抽象,我就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我问“老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我又问“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又回答对了。接着我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等等,此时,我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学生们一脸茫然。这时我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六、利用表扬评价来培养学习兴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眼神,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篇4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保障,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根本条件,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直观演示,让学生自己准备学具,动手演示操作,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上学期,当我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我觉得分数的意义概念比较难理解,上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先准备一些图形纸片,一些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再准备一条小绳子,运用这些学具,我指导学生动手把图形纸片对折,观察纸片上留下的折痕,引导思考:1.两份大小怎样?2.是怎样分?用相同的方法来演示对折长方形、正方形以及绳子等,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讨论,怎样才是平均分?在这个环节之后,我又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纸片学具上分别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出一些分数,上到这个环节时,学生感到很有趣,通过他们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分数,学生兴趣浓厚,我借此机会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的意义,我们把一些图形或绳子等一些东西,通过平均分,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如果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主动性就越强烈,学习效果就越理想

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日常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再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究,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感受数学的有趣性。

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某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也就能更加主动参与学习,身心全部投入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这样,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理想,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辩论式教学例子,深深地受到启发。那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学习完“圆柱的认识”后,有一个学生问:“一张圆形纸片是不是圆柱”?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那位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果形成了两种看法,一部分学生认为一张图形纸片是圆柱,又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一张圆形纸不是圆柱,学生纷纷说明看法,意见不同,争执起来,这时,教师没有轻易下出结论,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组织一场辩论赛,认为是圆柱的为正方,认为不是圆柱的为反方。四、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任教学科教师越喜欢,就会特别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自然就喜欢上这位教师所任教的科目,所以,在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轻松学习,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保持微笑,让课堂更轻松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自己要放松,一个友好的,善意的微笑,一句关心体贴的话语,启发性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感到特别轻松、快乐。教师带笑脸走进课堂,把欢乐和微笑传递给学生,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学习,事半功倍。

(二)平等对话,让课堂更民主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5

李小英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简述几种方法:

一、丰富教学手段

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概念多计算多缺乏趣味性,教学中不经意就流入枯燥。如果教师再平铺直叙的介绍每个知识,岂不是更无味。就拿课题的引入来讲,如果教师一直用同一种方式引入,学生听着自然就没劲。相反,我们不断变换引入的方式,今天用比喻,明天用提问,后天用图片,再后天用故事。变着法儿的引入。学生就会被这种新意吸引,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让数学更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将问题放入生活情景中来讲。这样,就避免了空洞,增加了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就可以举如下例子:从前有个寺庙,庙里住着大小和尚100人。每天他们吃100个馒头,其中大和尚每个人每天吃3个,小和尚是每天3个人吃一个,请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当然,我们还可以举和生活相关的例子,贴近生活,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学生同样感兴趣。例如:连人带马33,100条腿跑邯郸,请问人和马各有多少?

三、以活动为载体

教学的过程不要一味的灌输,要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学生理解的多,掌握的多,成就感就越大,学起来就更有劲。例如:在教学《有序数对》的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个找座位的比赛活动:请大家根据老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看哪些同学能正确快乐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大部分学生的卡片都写上如:“第2组第3个”等,个别学生的卡片写着第组第3个、第1组第()个、第()组第()个,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有几个学生找了一会儿,没找到座位,急得满脸通红。这时,老师说:大家想想,他们三个为什么找不到座位?通过大家讨论补充,都明确知道了要准确找到座位,就应该写明是第几组第几个。这样一来,几乎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与学生做朋友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念,和朋友搭档做事会更有兴趣、更默契、更愉快。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以及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赞美的短语,都会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它能带给学生欢愉和力量,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学生喜欢你的人,自然就会喜欢你的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学生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无知,甚至是愚蠢的举动或现象时,教师千万不能怒不可遏,大发雷霆,而只能是耐心提示,逐步诱导,帮助他们解围。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很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教师在每堂数学课中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篇6

天堂镇中梁尚华

数学的学习在很多同学的印象中似乎就是很枯燥无味的一堆理论和数据。针对这样种现象我开始了数学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多作鼓励。对于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差,缺乏自信心,首先,我就对他们说:“数学其实是很容易的学科,只要你们肯学,敢提问,那么你的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上课比较认真听或者他会做了一道他平常不会做的题,你要及时的肯定鼓励他们,让他们有成就感,就会愿意去学习。

二、联系生活,少讲理论,多举实例。在讲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在讲到一些具体的例子的时候,他们会特别认真去听,例如:我讲什么是函数的时候,就问学生市场的青菜1.5元一斤,请写出总价钱与斤数X的函数关系时,问他们1斤青菜是多少钱?2斤青菜是多少钱?15斤呢?这些他们都能回答出来,然后我引导他们X斤是多少钱?他们就很自然可以得出Y=1.5X这个函数了。联系生活就会使他们觉得有用,有用的知识他们自己就会有动力去学习。还有在说分段函数时我就给他们举了工资收税的例子,还有手机的收费方式等等。让他们从实例去分析,那么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不再只是X+Y=Z或5+=?那么抽象了。

三、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关心的热点设置相应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用数学的意识、方法、手段处理问题。例如:针对学生前段时间都很喜欢看“超级女声”这个节目,我就设置了一个数据处理的题目给他们去做。把“超女”的前三甲的名字,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或其他总共四类,让他们表态支持谁,然后根据统计的数据制成图表,结果这节课他们很积极,也掌握了数据处理中的图表制作方法。还有废旧的电池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等常见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有意识收集相关资料,教师从中点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实际中来,再运用到实际中去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对学生作一些相应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篇7

美的事物能激起人的好奇心理、热爱心理、向往心理、孜孜以求的心理, 数学是人类理智中共同美感的一部分, 是一种美的综合体.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 欣赏数学中的美, 进而创造数学之美, 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那么数学美在何处呢?怎样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 激发学习兴趣呢?在此略谈几点拙见:

1.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和谐、统一之美, 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 它是指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及其与总体的和谐一致, 其实是数学中对立统一的概念、运算、命题、图形等在结构与形式方面的体现.

和谐的特征之一, 就是多样性中的统一, 数学尤其表现出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统一是数学发展的深层动力,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和谐美,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如不同的三角形有统一的面积公式:undefined, 不同的曲线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 有统一的定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寻找数、形乃至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 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2.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对称、雅致之美,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在其内容和结构上都具有对称美.如:代数中的对称多项式、奇偶函数的图像、互为反函数的图像、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等.黄金数undefined就是现实中的美的反映.

3.讲述数学故事, 介绍数学的新、奇、趣、巧之美, 激发学习兴趣

如介绍数学著名悖论龟兔赛跑问题、格尼斯堡七桥问题、两大几何体系对第五公设的不同诠释.表象和本质的不同和内在联系:如undefined, 分别令undefined或undefined, 若只从形式上看显然两个式子不同, 结果却相等, 能否得到undefined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起探究的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所学的内容, 联系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用数学结论解决地砖图案问题, 用数学知识解决容器的最值问题, 用数学思想解释摸彩游戏的中奖问题, 用数学方法揭穿江湖骗子的猜数 (猜姓) 游戏, 用数学概率分析“水滴石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谚语问题.让他们看到数学在广阔的现实中所闪现的巨大价值, 并以此来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能力.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 善用批改时多样的符号及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看见学生作业做得漂亮我会在旁边加一个笑脸, 并写上“真棒”;如果某个地方因为粗心而做错我会在旁边画个哭脸, 并写上“真可惜”;如果一名学生用很复杂的方法做出一道题目本人会在旁边画一个流汗的脸, 并写上:“是否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多用“你领悟力很高”“你这道题的解法很新颖”“你太有才了”等鼓励的批语……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 想必一定会非常期待每次作业的发放, 因为或许作业评语当中就有老师对自己的赞赏与鼓励, 能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期待.因此作业批改过程中善于使用多样的符号与语言, 能够使得作业批改不再是冷冰冰的对与错, 而是能够点缀学生们那繁忙而单调的学习生活, 利于沟通师生间的情感,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使学生和作业都“活”起来.

2.让学生体会到解题中的无穷乐趣, 加强课堂课间课后的师生互动, 激起学习兴趣

一堂课下来, 学生们对于这节课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疑惑与想法, 但下课铃声一结束, 教师往往书本一夹就走了, 课后与学生的交流甚少.为了克服这一弊端, 我尝试着让学生在作业结尾处夹上小纸条, 纸条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作业之后,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写上一些对老师的话, 可以是对于本节课的疑惑, 也可以是本次作业的感触, 甚至可以写下自己对老师的要求和建议.

3.教学方法竞赛化, 激起好胜心理提高兴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 一听比赛就跃跃欲试.在教学中充分引用竞争机制, 把一个班分成实力相当的几个组, 每组之间开展竞赛, 不仅能提高兴趣, 还能增强合作意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多样性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力求用丰富多彩的、新奇的、不断变化的活动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可组织一些猜数学谜语、做数字游戏等活动, 课间组织制作数学工具, 进行数学测量, 阅读数学课外读物, 举办数学文艺晚会, 看数学电影等,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发展智力, 提高兴趣.

五、多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特别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 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化静为动,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可通过Flash动画设计出波浪滚滚的正弦曲线、欲达不能的渐近线、翩翩起舞的蝴蝶定理等, 激起好奇心, 提高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8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喜欢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村长断案”的小故事:羊村里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你们想知道吗?这不,一大早懒羊羊和美羊羊两只小羊分别带着一个三角形闯进了法厅(出示手中的两个形状完全不同的三角形),他们都说自己做的三角形大,为此吵得面红耳赤。这可把村长难坏了,这个纠纷可怎么解决呀?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村长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看着这两个三角形,有的说懒羊羊的大,有的说美羊羊的大,还有的说同样大,更有学生说快去找喜羊羊帮忙吧……学生争得不可开交时,我说:“喜羊羊说,让我们班的同学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帮村长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看好不好?”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导入了新课。

通过这个童话故事的创设,不仅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中,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利用好奇,唤起学习热情

高尔基说:“惊奇是认识的开端和引入认识的途径。”好奇是儿童特有的天性,我利用这一天性,在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过程之中。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开始,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明明九岁了,可他只过了两个生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明明为什么只过了两个生日的原因时,我向学生出示了课题“年、月、日”,并说:“等你们学完了这部分内容,就知道原因了。

再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时,我对学生说:“你们随便说出一个多位数,我就知道它是不是2的倍数。”学生听了我的话,纷纷说出许多连他们自己都读不出的数,我一下子就说出了它是不是2的倍数。学生听了我的回答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还有的学生问我:“老师,您为什么算得这样快呀,快告诉我们吧!”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说:“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三、游戏参与,激发探究意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数学广角“抽屉问题”一课时,针对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开课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抢凳子游戏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那你知道游戏规则吗?”学生都说知道。于是,我提出问题:“现在有7个学生参加游戏,你知道需要准备几个凳子吗?”学生很已快回答出:“需要准备6个。”我又提出:“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游戏继续,就会剩6名同学,我们又需要准备几个凳子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我接着说:“其实,这个游戏中隐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奥秘,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揭开这个奥秘吗?”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纷纷投入到学习中来。

通过游戏,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意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设疑引问,诱发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和惊奇最易激起学生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自然地步入新知识的“情感区域”,直接进入课堂的最佳状态,有时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上的缺陷,再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给予矫正,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就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我把第一块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块给小红;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分成八份,把其中的两份给小丽,谁分得多?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小丽多!”“你们上当了!他们俩分得同样多。”……

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他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注意力立即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由此调动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在现代教学中,只要教师懂得巧借教材,巧设情境,巧妙发疑问,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有关数学知识提供数据,让学生自行设计有关方案。如:“参观果园”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乘车、购买食品的信息,全班讨论去果园的最佳方案;“可怕的白色污染”一课,先让学生课前统计自己家庭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教师也给出自己家庭的统计数据,组织全班学生统计、填写表格……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唤起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9

【关键词】数学 ; 兴趣 ;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一旦建立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得到提高,就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教学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因此,长期以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更是考量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枯燥的特点,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难度更大。然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时期形成的习惯将影响他们一生,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不断摸索工作方法,加强主动引导,着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习兴趣应认真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理解力和心智都处于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较低的阶段,理解主要以具体形象意识为主,记忆力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耐心和恒心,受情绪影响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这些规律和特点,一方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弄懂他们的需求,借用他们熟悉的事例,使用他们能够听得懂、易明白的语言进行讲授;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要注意塑造学生的学习情绪,多用鼓励的话语,少用批评的话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注意循序渐进,实行阶梯式教学,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不断加深内容,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工作方法。此外,教师要树立知识权威形象,让学生乐于接收和尊重教师的教导。

2.培养学习兴趣应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以班级为单元的群体。在群体的活动中,整个群体的习惯和氛围对个体的行为都会有不少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注意带好班级的环境,通过整体的环境来感染和熏陶个体的行为模式。首先,要建立平等式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和探讨,不高居临下,不颐指气使,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欢快的氛围,乐于参与教学,勇于发表意见。同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任何原因而抬高或贬低某位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其次,要建立比学赶帮超、你追我赶大家齐进步的学习氛围。通过发放小红花、物质奖励、口头表扬等形式,激励学生争做学习的榜样,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再者,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是传道授业的主要平台,是知识传递的重要环节。要发挥课堂讲授的效果,就要有轻松愉快、人人踊跃参与、人人在课堂上有所表现的氛围相配合,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习兴趣应注重完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当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力度,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的教学体系。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一)是根据学生特定生活环境,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周边的客观事务,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比如:在讲解认钟表一课时,可以从故事引入,创设出学生们熟悉的美羊羊喜羊羊等卡通形象,由于不认识钟表结果耽误了与小朋友们游玩的事例,促使学生主动产生认知钟表的兴趣。(二)是根据小学生爱做游戏的特点,巧妙地将所有知识与游戏连接起来,寓正常的教学于欢快的游戏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掌握了知识。比如,在讲解能被2、3、5整除的数字规律时,以竞猜游戏引入。“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只要你们报出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能不能被2、3、5整除”,这时学生们将信将疑,在老师猜测屡试不爽之后,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会主动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师再顺势引入正题,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三)是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认知为主的特点,通过运用特定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等手段,将所讲授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图形的认识时,通过制作多种图形教具,通过各个图形教具之间的转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讲解路程问题时,通过展示列车相遇的视频,让学生对路程问题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同时,针对小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地选用一种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并穿插搭配使用,给学生以新奇感,避免产生厌烦情绪。

总之,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师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需要结合学生特点,不断总结和提炼,摸索完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苗秀娟.浅谈对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学周刊,,7:36-37

[2]王惠男.浅议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吉林教育,,28:76

[3]吴剑锋.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其实施途径.学园,,22: 162-163

[4]谭艳兰.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数学学习与研究,,6:7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0

孩子小时候,我经常与孩子做有关数学方面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如:1到100各数的和是多少,我告诉孩子我能很快口算出来,让孩子产生好奇心,从而告诉孩子最简便的算法,假如孩子掌握了也能很快算出。再如,教孩子数线段的方法,一条线段上有多个点,怎样准确快速数出共有多少条线段来。孩子有时数不准,我教给孩子简便数法,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还有做数学填图填数游戏,在父子学习数学的游戏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故事激趣法

一有时间,我就与孩子讲数学家的故事,并买这方面的书籍供孩子看。特别是数学知识的应用故事,如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我让孩子思考:曹冲为什么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是因为他数学知识掌握的牢固,运用的自如。你只要数学知识丰富,换你也会想到这种等量替换知识的运用。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爱上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生活引趣法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我让孩子去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孩子学习圆锥体体积后,收麦子时,我让孩子测量大场上的麦堆,先估计下重量,然后去验证,让孩子懂得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还有,上街买东西时,假期中,我带着孩子去,让孩子去算账,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告诉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让孩子爱上数学,能主动去学习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方法导趣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1

据上述认识,我在教学中,首先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该节教材中的兴趣因素,估准新授内容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之间的差距,以便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并着意选择易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保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起于“引”。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如果能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以讲述生动的小故事、已设置悬念情境、以介绍某一数学问题的巧妙运算,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几分钟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例如,教学“得数是11的加法”时,课前先印好“圈十”卡片图。如:

新授前进行“圈十”游戏:每小组发三幅图,同学们边圈画边交流。然后,各组同学举起圈好的图让大家观察,再说一说圈的过程:每幅图怎么圈的?圈内有几个?圈外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说完,引出新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课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同学们到某商场参观一些商品的标价;教学“面积”、“体积”时,组织学生到野外参观或测量,课堂上再揭示新知,组织讨论。实践活动适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也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兴趣

针对一节课的内容,精心创设某种学习情境,如:引导动手操作,实际调查、测量;引导学生计算、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让学生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使所唤起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有所寄托,从而得以保持和培养。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动手实践,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就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打下很好的基础。再如:教学“圆环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各自动手画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圆,并剪下来,再以这个圆心为圆心,画一个半径小于6厘米的圆,并剪去内圆,这样手中得到的就是“环形”。接着,让学生口述操作过程,加深对“环形”的认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操作过程,推出计算公式。这样的动手操作——语言叙述——总结公式,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手、眼、口、脑多种感官交替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了智能。也使学生尝到收获和成功的乐趣。

十几年的教学教研实践,使我感受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快慰。我的体会如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上就会注意听,细心观察,认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探索,大胆发表意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学生的“爱学”问题。由于教师热爱学生,特别关注每个学生:动之以情,深如父母;晓之以理,细雨如丝;言之动听,以没每冶人;以温和的言语拨动着儿童的心弦,以亲切的目光激励着差生的进取。差生变“厌学”为“肯学”,优生变“肯学”为“好学”,差生个个奋力赶上,优生人人更上一层楼。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努力会赢得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

兴趣: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2

一、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和有趣

一堂平铺直叙课, 像是催眠曲一样, 使人瞌睡, 使人心烦。在心理学上, 平坦单一的语言刺激是落在大脑皮层的抑制区, 而生动形象的语言,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编制生物检索表》一节中。教师可形象地讲解, 编制生物检索表就是找区别, 找不同。然后相同的放在一起, 再找区别。还可以编制一个顺口溜“一个特征分两类, 直到不能再分类”。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让学生在兴趣很浓的情景中牢牢掌握检索表的原则。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刊

学习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而知识又是产生和增强学习兴趣的源泉。教师可引导学生多阅读《昆虫记》、《生物工程》、《十万个为什么———生物卷》、《历史上有趣的生物实验》等课外书刊, 扩大学生的知识,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选择恰当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特长确定的。教学方法不能过于单调死板, 一讲到底。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甚至昏昏欲睡, 但是一节课也不能既用实物又用标本、挂图、模型、幻灯等, 这样会使学生眼花缭乱, 忙于应付, 结果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察言观色, 如果学生不能接受或者不想接受, 那就赶紧换一种方法。在《尿的形成》一课中,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与教具相结合。即在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中, 可以出示一个让学生互动的教具———学生自己选出三种成分, 然后在表示在不同的位置上,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轻松游戏的过程来巩固知识。

四、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要恰当

长期的教学实践给人们一个启示, 太简单的知识, 学生一看就懂, 一问就知, 一学就会的材料, 学习的兴趣淡薄。对力所能及, 又要想一想才能理解, 要动动脑筋的学习材料和知识更感兴趣。因此, 教师在组织教材, 设计教学进程, 选择教学方法时, 都要精心设计, 保持适当的难度。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第一、巧导妙引扣心弦。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头, 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开场白”, 扣住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积极步入求知的兴奋状态显得非常重要。巧设导语, 一是联系授课内容, 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如讲“探究光对鼠妇影响”时, 首先询问:“同学们, 你们在什么地方捉到鼠妇的呀?这些地方有没有共同的特征呢?那, 你们认为光对鼠妇有没有影响呢?”, 引起学生对光与鼠妇探究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讲到人类高级神经活动时, 首先给学生讲三国时期曹操“望梅止海”的故事, 这时实际上只是读梅就有唾液分泌, 这是生下来就会的吗?然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分析讨论小狗、铃声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学习, 而后及时引导分析, 总结知识。

第二、迷语、故事、顺口溜和诗句能提高学习兴趣。生物课堂上, 适当地使用一些俗语、成语、谚语、顺口溜等活跃课堂气氛, 又使新知识利于接受。如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儿会打洞;一猪生九崽, 连母十个样;然后根据课本再讲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讲解《植物的分类》一节中的藻类植物时可以引用一首诗“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然后设问, 为什么春天的江水绿如蓝。

第三、比喻拟人、善变招法。生产中有些内容抽象难懂, 不易理解,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生动。比如在学习眼球的结构时, 拿出一台像机, 把“瞳孔”比喻成“光圈”, 把晶状体比喻成镜头, 把脉络比喻成暗室, 把“视网膜”比喻成“胶圈”, 这样就使学生对眼球成像的光学原理有了认识。

第四、媒体手段, 精彩呈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以使教学材料生动活现, 一看就能过目不忘。如生理卫生的血液循环, 单靠口讲, 学生难以理解, 多媒体课上, 学生看到了心脏的收舒及血红蛋白运输着氧气沿血管流动及交换, 抽象的知识立即理解了。再比如, 讲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时, 播放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再制作变形虫的摄食和运动时的模拟课件, 使学生对细胞是组成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节, 更容易理解。

摘要:生物学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生物学直接兴趣是指对生物学科本身的内容及学习活动的兴趣。生物学间接兴趣是指学习生物学认识的目的与意义而引起的兴趣。

上一篇: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下一篇:学院会议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