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技巧有哪些(精选13篇)
一、初中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怎么突出“勤”字
“聪”:怎么个勤法,从这个字面上来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
“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点就行了呢?不是。这个字还有缺陷,在聪下面加上“手”
“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做课件,做模型)
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做到——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根本)回家先复习再做题如果课听不好,就别想消化知识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要狠抓两个要点:
学好数学,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
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拳不离手”(武术)“曲不离口”(唱歌)
同学就是“题不离手”,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
“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
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听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18-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
“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我给你们解释一下: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 看 ”
“考试前 ”
4.重视“四个依据”
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
记好一本笔记 ——它是教师多年经验的结晶;
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是使知识拓宽;
记好一本心得笔记,最好每人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
二、分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数学的学习。
1.课前做什么,预习。有的同学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上课听老师讲讲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预习。其实预习非但不浪费时间,而且有很大的益处。首先,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次,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该如何预习,预习些什么内容呢?第一,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因为这就是基础,万变不离其宗,后面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这个基础。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因为通过什么来检测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过题目。课后的随堂练习的设置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后的简单的运用。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如果内容简单,自己能理解,那上课时就要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和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2.课上做什么,认真听讲。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课上认真听十分钟胜过课后自己看书三十分钟。那么上课该如何认真听讲,听什么。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进行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思路,你是学会了做这一类题,而不是只是一道题。
例题是为巩固数学知识而讲,例题的作用是举一反三。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90%的学生有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48%,满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时与数学班只差1.5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分。初三毕业,这个班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
第五,注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听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学会自己可以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3.课后该怎么做,完成练习和作业。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并不是题海战术。只顾看书,而不做或少做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而一味的做题,而不顾解题方法,也是很难在学习上收到成效的。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的特点.数学有三大特点:一是严谨性, 二是抽象性, 三是广泛的应用性.严谨性是指数学有很强的逻辑性, 如平面几何教学中的证明等.例如, 在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过程中,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测量、拼图等方法, 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但为了证明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度, 还得从理论上加以证明.哪怕是最基本的常用概念, 都要用公理加以确认或证明.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 它在抽象过程中抛开较多的事物的具体特性, 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如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就转化为a+b=b+a的形式.广泛的应用性就是指数学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 大到探月工程, 小到菜场卖菜都要用到数学.在教学中如果过于注重定理、概念的抽象意义而抛弃了它的广泛应用性, 忽视了它在贴近生活中的应用, 往往都学不透彻.抽象的概念, 定理就好像骨骼, 广泛的应用就好像是血和肉, 缺少哪个都会影响数学的完整性.
在初中阶段想学好数学, 还要区分这个阶段和小学阶段的教学特点有什么不同.在小学阶段, 虽然学习了六年的数学, 但基本上是对数的认识和对数的基本的简单的运算, 主要侧重于数学的广泛应用的简单教学.而上了初中以后, 则逐步地侧重于严谨性、抽象性方面的教学, 因此有不少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不能适应数学学习, 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成绩一落千丈.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解决好小学和初中衔接问题, 作为初中数学老师, 有必要研究小学数学教法的特点, 所谓知己知彼, 才能把小学生的那种习惯的学习方法逐步转化到初中的学习方法上来.例如:要教学生学会听和读.听就是学会听老师讲课, 老师讲课时注意力要集中, 积极思考问题, 弄清楚讲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分析?理由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在听讲的前提下, 还要教会学生展开来分析:某个问题的解决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就能想到最简捷的方法?这个问题有没有更直接的解题方法?等等.读就是阅读数学教材, 只有熟悉数学教材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的语言, 提高自学能力.一定要改变只做不看书、把课本当成查公式的辞典的不良倾向, 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当天的内容或某一个单元的内容.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时, 要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意义, 熟练掌握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通过阅读, 应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二元一次方程 (组) 及解的应用:注意方程 (组) 的解适合于方程, 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个解, 有时考查其整数解的情况, 还经常应用方程组的概念巧求代数式的值.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 常用的方法是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 转化思想和整体思想也是本章考查的重点.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能正确分析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题目内容往往与生活实际相贴近, 与社会关系的热点问题相联系, 请平时注意搜集、观察与分析.
在教会学生听、读的基础上, 还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 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要求, 要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一、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 才能提出问题, 才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步骤.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 我们学习了比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0.5x+1=0.2.我们通过思考, 就能提出问题:在实际问题中碰到的方程也都是那么简单的吗?例如:
(1) 解方程:5x+2=7x-8;
(2) 解方程:2 (2x-2) -3 (4x-1) =9 (1-x) ;
(3) 解方程:
这些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怎么解?能不能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求解呢?学生分小组讨论, 寻求解法.教师参与讨论, 根据情况给予启发、指点.解这些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 可以这样去想:
(1) 只要能把这些方程化成最简方程, 就可以求出解来, 想想怎样朝着最简方程的目标把方程化繁为简?
(2) 思考时可以把这些方程与最简方程作比较, 想想这些方程主要“复杂”在哪里, 然后考虑用什么方法把方程化繁为简.
二、善于进行反思和反求
当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之后,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反求, 因为通过反思和反求, 往往能启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 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新的问题, 从而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断延续下去, 达到一种良性循环.
1. 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 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 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 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也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 教学过程突出了情境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 教学方法体现特殊到一般,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 发展与变化,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85-01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从小孩咿呀学语时,父母就教孩子数数,小学一年级就开数学这一门学科,到了初中,數学又进一步加深、拓广。同时数学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数学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我的很多学生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就把我的一些学习经验和想法告诉了他们,他们的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在今年的中考中,我教的一名学生数学还打了满分。下面我把我的一些想法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
一、应该是培养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认为一是要加强师生沟通。我担任了好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常与学生谈心,有这么几个学生应该说是优等生,除了某一科,其他学科都学得很好,当我问他(她)们为什么只有那一科学得不好时,这几个学生的说法都如出一辙:“我一看到那个老师就烦,啥也学不进去”或“那老师都烦死人了,我才不给他(她)学呢”。所以我认为师生沟通很重要,作为老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平时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为学生也应该主动与老师沟通,有想法不要藏在心里,有些可能是误会,你不说老师可能还不知道,或者你不说老师也不知道错在哪里,这样成见会越来越深。最后出现了上面所说的情况。总之,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主动接触。数学学科由于自身的内容局限性,有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天天就是算来算去,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有些学生干脆就放弃了这门学科。所以我告诉学生主动去接触数学,了解数学,尝试着与数学做朋友,有时间找两道题算一算,解一解,一开始你可能算不对,偶尔算对一道你会很高兴,会很有成就感,时间长了你的准确率自然就会提高,这样慢慢地你就会喜欢上它。这和我们玩球是一样的,比如说你不喜欢玩篮球,但如果你主动去接触它,有时间就去投投篮,拍拍球,一开始你可能投不进去,偶尔投进一个,你就会很高兴,时间长了,你投进的多了,你也就喜欢上篮球了。所以,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主动性自然就会增强,成绩也就会跟着提高了。
三、要夯实基础。也就是深刻理解概念、定理、性质等。我们知道高楼大厦平地起,但它离不开坚固的地基。学习数学也是一样,我们知道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同学只注重记概念,而忽视了对概念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我们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比如:一道题要证明两条线段AB=EF,而一看就知道AB在三角形ABC中,EF在三角形DEF中,若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AB就等于CD,但你不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你就做不出这道题。
四、要及时巩固。在学完新知识后,一定要及时的通过练习来巩固,一是让学生不要忘记新知识,二是让学生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里选择的习题难易要适中,知识的应用性要强,题太难,学生做不出来,达不到巩固的目的,题太简单,题的应用性不强,达不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五,要学会举一反三。数学考试题每次都不一样,很少有平时做过的一模一样的题,但基本题型还是一样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可能数变了,方法没有变,或者把已知和结论换一下,这就要求我们会举一反三。训练学生一题多解,这个方法忘了或不适用于这个题,可能另一个方法可以解这个题,所以一个人要学得快,就要懂得举一反三,事实上,举一反三就是一种联想能力的实践和运用,这个思考模式像细胞分裂似地由此及彼,这个会了,那个自然而然也就会了。
1如何才能学好数学
数学其实不简单,要想学好数学确实要费一番心思,但是数学真学进去了会感觉很有意思,根本没那么困扰大家。数学知识点很多很杂,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数学学好。另外,学好数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家要有持久的耐力,最好有动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数学学习上,首先要告诉大家,不是教出来的,是悟出来的,是自学出来的。不是看会的,是算会的。具体来说,数学光靠老师上课讲的那些东西是学不会的,也就是所谓的看花容易绣花难,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摆脱其他人的思路,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才不容易忘记。
在学习数学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做题,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把公式记得更扎实牢固一些。同时,还有一个工序就是课前预习,大家也不要小瞧了这个过程,因为预习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这最能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解题能力,这一步做好了数学成绩能有一个很大提升和进步。
2数学学习可以速成吗
数学虽然说是从小学到大的科目,但是个别知识点还是会出现断层,比如几何是初中才开始学的,所以小学数学不好完全没有影响,而有的知识点是高中新学的,和初中以前也完全没有交叉,所以以前数学不好也不会影响现在学新知识。
至于数学速成这个问题,虽然做题时有很多解题技巧,比如选择题可以在短时间内挑出答案,但是都是针对固定题型的,而一些大题总结出来的规律也都比较死板,如果不理解其内涵很容易出错。因此,数学是很难速成的,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还得理解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总结模板才能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3高考数学解题技巧和快速提分方法
调整大脑思绪
我们在考试前要排除杂念,使自己尽快的进入考试的状态,在脑中回忆数学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自我暗示,减轻压力,稳定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考试。
确保运算准确
高考的数学题题量比较大,所以时间比较紧张,基本不会给我们逐题检查的时间。所以运算准确十分重要,最好是一次成功。我们要知道,解题的速度是建立在准确度上的,而且解题的质量也影响着我们接下来的解答。最好是在快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不要盲目的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准确度。
面对难题,讲究方法
在面对一道我们不会的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将这道题划分成一个个的子问题,先解决其中的一部分,说不准在做到哪个步骤的时候就会激发你的灵感,如果在某一道题的环节上耽误的时间过多,我们可以换一个途径,跳过这个步骤,从其他步骤开始做起。
4高考数学题型及解题技巧
选择题
选择题是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我们想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归纳题干中的信息,排除干扰选项,找到正确的答案。
填空题
一般高考数学的填空题都在选择题之后,难度相比其他题型来说也会低不少,而且分值也不是非常高。数学考试的填空题主要考察我们最基础的能力。一般填空题的运算量都不算很大,只要我们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都可以顺利的解答。
身体技巧
正确的审题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审题的过程包括明确条件,分析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分析条件是指我们在数学考试的时候要找出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分析条件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来找出隐含的条件,从掌握的信息来进行推导,以达到解题的目的。确定思路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和最终解答之间的联系,需要用到哪些定理,运用哪些步骤,最后完成解答。
5学数学方法不对白费劲
第一,兴趣。
如今的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女生的性格普遍较为文静,心理不够强大,还有的就是数学这科目难度相对来说较高,很容易会导致女生对数学的兴趣降低。
所以说,作为老师应该多关心她们的学习情况,多与她们交流科目上的内容,了解她们的想法,只有理解她们的想法才能有效的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为她们驱除紧张的情绪,从而达到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与此同时,作为家长的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情况,不要一看到成绩不好就开口训斥,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削弱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学习,女生的情感与男生不同,她们对于感兴趣的,一般会更有耐心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二,自信。
女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一般比男生要差,逻辑思维能力也如此,所以容易造成没有信心的现象。事实上,女生在运算准确率方面是很高的,也比较规范,所以我们看到女生的数学答题大都很工整,其实这是一个优点。
所谓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妄自菲薄,而是应该努力克服缺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学习上应该多了解通解通法,还有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解题技巧,还有解题速度。很多女生解数学题的速度都不快,甚至有些女生到时间了还有几道大题没做,这样丢分是让人很遗憾的。
第三,学习方法。
很多女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喜欢按部就班,注重基础,但是却很少做难题,所以便导致了解题能力薄弱。女生上课的时候很认真,复习的时候喜欢看笔记和书本,但是却忽视了对自己能力的训练,所以导致了自己适应性比较差。
所以,女生应该从这几点下手,多下功夫,对于难题我们不要害怕,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做难题,适当的训练,对于自己的数学能力是有很大提升的。还有,女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应该多向男生学习,学习他们的一些优秀技巧,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技巧,结合在做题上,多训练,相信对自己的数学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四,课前预习。
正所谓“笨鸟先飞”,我们经过预习可以提前对新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在听课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着重注意,很可能会有奇效。而提前预习,还能对女生的心理有一个暗示,对女生的信心提高也是有极大的好处。
6高中数学怎么学
高中生要学好数学,须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是认识问题;第二是方法问题。
有的同学觉得学好教学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因为数学分所占比重大;有的同学觉得学好数学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好基础,这些认识都有道理,但不够全面。实际上学习教学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果能如此,将终生受益。曾有一位领导告诉我,他的文科专业出身的秘书为他草拟的工作报告,因为华而不实又缺乏逻辑性,不能令他满意,因此只得自己执笔起草。
可见,即使将来从事文秘工作,也得要有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而学习数学就是最好的思维体操。有些高一的同学觉得自己刚刚初中毕业,离下次毕业还有3年,可以先松一口气,待到高二、高三时再努力也不迟,甚至还以小学、初中就是这样“先松后紧”地混过来作为“成功”的经验。
殊不知,第一,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安排是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课程,高三全年搞总复习,教学进度排得很紧;第二,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如函数、立几)放在高一年级学,这些内容一旦没学好,整个高中数学就很难再学好,因此一开始就得抓紧,那怕在潜意识里稍有松懈的念头,都会削弱学习的毅力,影响学习效果。
l、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概念多并且较抽象,学起来“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样,解题方法通常就来自概念本身。学习概念时,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须理解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并掌握各种等价的表达方式。例如,为什么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而y=f(x)与x=f-1(y)却有相同的图象;又如,为什么当f(x-l)=f(1-x)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而 y=f(x-l)与 y=f(1-x)的图象却关于直线 x=1对称,不透彻理解一个图象的对称性与两个图象的对称关系的区别,两者很容易混淆。
2‘学习立体几何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办法有二:一是勤画图;二是自制模型协助想象,如利用四直角三棱锥的模型对照习题多看,多想。但最终要达到不依赖模型也能想象的境界。
3、学习解析几何切忌把它学成代数、只计算不画图,正确的办法是边画图边计算,要能在画图中寻求计算途径。
很多同学考试发下卷子后,总是难免要一声叹息或者几声叹息。“这个问题我怎么没想到?!”,“这么简单的计算我怎么居然算错了?!”,“我怎么草稿纸上算对了,卷子上却写错了?!”……
很多同学都把正确率的欠缺归结为考试时自己的不小心、粗心,并且还在心里有意无意地把因为这种原因被扣掉的分加上去,心里想着我的水平应该是多少多少分。如果你常常这样做,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会发现,等到下次考试,你努力地想要细心仔细地做每一道题时,发下卷子,还是会出现本该会做的题做错了的情况。如果是这样,那就表示,你还存在一个学习上的缺点或弱点:正确率没有保证!这不是仅仅靠考试时的极力小心所能解决的。
下面我们就对解题错误率高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现象一: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
很多学生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于是再做,发现还是不能独立的把题目完整的做出来,于是再看答案,再做。。。。。。
原因:原来在做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抄下来,没有自己动手整理,导致自己觉得会做了,其实只是在当时把题目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只记得题目不记得解法了。所以,“背题”是万万要不得的,考试的题目千千万,背的过来么?
解决方法:在做完一道题目后,两个同学结成小组,互相讲解给对方听,让同学帮你检查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还有什么欠缺,发现问题立即问老师,力争当堂把题目理解透彻。家长可以在一两周之后把这道题目的数据换一下,再让孩子做一遍,这样就能做到让孩子彻底的掌握这种类型题目的解法,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现象二:会做,但总是粗心,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
很多家长都反应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末考试考了96分,丢掉的那四分全是粗心算错的,并对这个成绩很满意,还有很多学生也说,这道题目我会做就可以了,这次算错了没关系,到考试时能算对就可以了。其实,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们告诉各位家长,会做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态问题,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的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模棱两可,错误总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现,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错,其实都是因为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不熟练,导致出错。
解决方法:有选择的多做题目,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是要想学好数学,不做题目不进行针对性训练是无法把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去做题,有数量不等于有质量,会做的题目就是做上一千道也没有进步。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挑战自己不会的题目,只有不断地去挑战才能不断的进步。
现象三:心态不端正,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原因: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解决方法: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自己做错的题目记下来,要将因为不会而做错和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分开记,每周都将错题本上的该周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就会对自己犯过的错误印象深刻,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一、开拓思维,明确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选择题不同于一般传统题,它不需要写出解题根据和解题过程.现在的初中数学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就是在四个选择项中把其中唯一的一个正确答案选出来,这就决定了它的解题思路既有直接思路,又有间接思路.换一句话说,它的解法既有直接法,又有间接解法.如果学生能从题目实际出发,大胆去猜想,去筛选,去判断,做到用最简便的方法去求解,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素质教育的主导者,教师要努力克服在长期传统教学模式上形成的定势,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要把数学的精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放到首要地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解选择题的基本方法.
下面以典型例题为例加以说明,把初中数学选择题解法归纳成以下五种,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1. 直接法.从题设的条件出发,通过推理、演算、直接得出正确答案.
例1:关于x的方程3x2-2x+m=0一个根是-1,则m的值是 () .
A.5 B.-5 C.1 D.-1
解:把x=-1代入原方程, 解得m=-5, 故选B.
例2:二次函数y=ax2+bx+c, 如图1所示, 则点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由图像可知, a<0, c>0, >0, 得b>0, 即>0, 故选B.
2. 筛选法(排除法).从题设的条件出发,把不正确的选择项逐个剔除,最后剩下的一个便是正确答案.
例3:若a、b是实数,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若a≠b, 则a2≠b2 B.若a>∣b∣, 则a2>b2
C.若∣a∣>∣b∣, 则a>b D.若a2>b2, 则a>b
解:举反例,如取a=-2, b=2,即a≠b,但a2=b2筛去A,取a=-2, b=1,可剔除C、D选项,故选B.
例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一组对边平行, 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一组对边平行, 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一组对边相等, 而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以等腰梯形为例,可剔除A、B、D选项,故选C.
3. 特殊值法.选取条件上允许的特殊值(或图形),进行检验,选出正确答案.
例5:直线AB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点P位置如图2所示,坐标为P (a, b),那么().
A.a-b>0, a+b>0 B.a-b<0, a+b>0
C.a-b<0, a+b<0 D.a-b>0, a+b<0
解:由题意,可令a=1, b=-2,可否定A、B、C选项,故选D.
例6:若a、b、c都不为零, 但a+b+c=0, 则的值 () .
A.-1 B.0 C.1 D2
解:此题若按传统方法进行通分, 将非常麻烦, 并且不易求解, 若采用特殊值法, 则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令a=1, b=1, c=-2.代入原式得, 故选B.
4. 逆推法:假设供选择的答案成立,则从此答案出发逆推,检查逆推的结果是否与题设条件一致,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7:在同一坐标系内,函数y=ax+b与 (ab≠0)的图像的形状大致是().
解:假定A成立,从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 b>0,则ab<0,但从反比例函数图像可知ab>0,矛盾,故排除A.
假定B成立,从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 b>0,则ab>0,但从反比例函数图像可知ab<0,矛盾,故排除B.
假定C成立,从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 b>0,则ab<0,从反比例函数图像可知ab<0,故选C.
例8:在Rt△ABC中,∠C=90°,下列式子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cosA=cosB B.cosA=sinB
C.sinA=cosB D.sinC=sin (A+B)
解:假定A一定成立,则∠A=∠B,但只有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情况下才成立,故选A.
5. 图像法.根据已知条件,作出相应的图形,利用图形选出正确答案.
例9:已知四个函数:(1) y=-x; (2) y=x+1; (3) y=-; (4) y=-x2,其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共有()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可把各函数图像一一画出来如下:
从图像可知,只有y=x+1这个一函数,其y值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而第3个函数,虽然分别在第二、四象限,随x的增大y也增大,但若分别在x轴左右半轴各取一点x1、x2,可知x2>x1,但y2
例10:点A (1, y0)、B (3, y0)是二次函数y=ax2+bx+1的图像上的两点,那么当x=4时的函数y值是().
A.0 B.1 C.2 D.3
解:不妨令a>0,画出左图,直线x=2是对称轴,由对称性可知当x=4时的y值与x=0时的y值相同,令x=0可得y=1,故选B.
三、冲破思维障碍,讲究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首先,上述几种解法是初中阶段常见的几种解法,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也可以多法并用,有些题也可以一题多解.其次,我们不要把选择题的间接解法看成是投机取巧,认为是“不正道”、“靠不住”的,而应把它看成是一种充分吸收和利用信息,有效快速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反映.
下面再举两例.
例11:若实数a、b、c满足a2+b2+c2=9,代数式(a-b) 2+(b-c) 2+(c-a) 2的最大值是().
A.27 B.18 C.15 D.12
解:本题若按传统方法,不论是解题思路,还是具体解法,对于一般初中学生来说,都是难度很大的.若冲破思维障碍,讲究技巧,则能提高解题速度.
解法一(直接法):
由a、b、c为实数,而(a+b+c) 2≥0,又a2+b2+c2=9,则
原式=2 (a2+b2+c2) -2 (ab+bc+ca) =3 (a2+b2+c2) -[ (a2+b2+c2) +2 (ab+bc+ca) ]=3 (a2+b2+c2) - (a+b+c) 2≤27
故选A.
解法二(特殊值法):
令a=1, b=0, c=,则原式=(1-0) 2+(0+) 2+(-2-1) 2=1+8+8+4+1>18,故选A.
例12:如果关于x的方程x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之差的平方小于1,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m>0 B.m≤C.0
解:若把直接法与筛选法同时使用,可节省不少时间,因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而△=1-4m>0,即m<对照选择项,满足m<,用筛选法可筛去A、B、C,故选D.
若用直接法做到底,则要:两根为x1、x2,则由两根之差的平方小于1,则(x1-x2) 2=(x1+x2) 2-4x1x2=1-4m<1,得m>0结合上面m<.故得0
这里要用到韦达定理,而这后半部分正是本题的难点,这也充分说明,若多法并用,则能化难为易.
由此可见,初中数学选择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阅卷速度快,且可减少评分误差等优点,又是中考和竞赛的基本题和常见题,可见分量不轻,且这些题一般都属于中低档题,所以学生要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要开拓思维,讲究技巧,才能又准又快地解题,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8) .
[2]冉龙彬.浅谈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J].数学教学通讯, 2003, (1) .
关键词:数学;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在中考和初中竞赛试题中,经常会发现有数列问题的出现。虽然数列问题在高中才会得到系统的学习,但数列问题是一种能够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和归纳能力的题型。本文对涉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知识的题型做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一、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即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作等差数列。简单的等差数列,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就会有所接触,尤其是在小学竞赛试题中学生也会有所接触。由于等差数列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没有讲授,所以这类知识的考察都是通过阅读性的题目给出的。
对等差数列的学习,可以为解决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更复杂的数列问题提供帮助。下面,我们来分析几道等差数列和初中数学知识相结合的题目。
这是初中数学中二次方程和等差数列相联系的典型例题,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得出一个二次函数,再运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了等差数列和函数思想的结合。
二、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即如果一个數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作等比数列。现在有一系列数字:3,9,27,81,243,…,观察这一系列数字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数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和前一项的比都是3。按照等比数列的定义,这一系列数字就可以被称为等比数列。
【例2】(1)1,-6,36,…,问第四项是什么?
(2)假设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并且公比是q,问这个数列的第n项是什么?
分析:(1)观察这一系列数字,我们发现第二项和第一项的比是-6,第三项和第二项的比也是-6,因此第四项和第三项的比也是-6,得第四项为-216。
这道题就是灵活利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典型案例。学生应该能够把题目中的信息点和等比数列的知识点相联想。这样既联系生活中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自主探究式学习法
自主探索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各学科都应用得较为广泛,且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新知识的来由并研究其特征,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生会把自主学习结果看成是一种成功,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坚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索、自觉钻研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明白数学中看似深奥的知识,只要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就能很快解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学习法
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共同协作商量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形成一种互动的方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课堂上小组讨论有利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类思想、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能力,能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小组讨论可从多角度获得解题思路和思维途径,往往是讨论和交流融为一体,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印象。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也能从中得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发现式学习方法
发现式学习方法是继自主探索式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之后的又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来发现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发现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优先掌握的心理,且学生对自己所发现的知识、问题、思路和方法有较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找到了发现知识的渠道。有时候,还可能会使学生突发奇想,象某些数学家一样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数学问题。还会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演示与表演学习法
演示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最基本的、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模式。主要是教师演示课堂教学内容和讲述新的知识内容。有的教学内容无需学生去进行探究和发现,如定义、概念和公理等。这些内容我们都是直接讲述或借助教学用具进行演示或说明理论知识的形成。
五、寓教于乐的游戏学习法
新版数学教材安排的内容生动有趣,课题就像一个香饽饽,很诱人的。如:有趣的七巧板,日历中的方程,一百万有多大等等。教学内容也变得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游戏性,如:台球桌面上的角,变化的鱼。很多教学内容穿插了游戏内容,如:游戏公平吗,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等等。教材内容更加符合中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既可锻练学生的胆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思想。游戏可以让学生放松学习压力,以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从游戏中获取知识,又把知识运用于游戏之中。
六、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方法是将需要学习的新知识编排成一个个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思索、讨论、最后作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同样有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提得越多,对知识掌握越牢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七、反馈训练教学法
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必要对照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反馈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反馈题的设计要适量,难易适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设计适合每个学生的反馈训练题,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层次自己设计反馈题,自行解答,在反馈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反馈训练能弥补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失误。当学生新知识有困难时就会体现在反馈训练中,反馈的形式有通过观察口头表达、动手操作、通过演示过程、推理论证等。反馈可以矫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粗心、片面思维)同时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易于接受,效果较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上好一堂课,并不是单独采用某一方法,而是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要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相关问题。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几种方法只是其中之皮毛,更多的教学方法还需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探索、总结,让我们共同走进新课程。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技巧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不能总以为学生能力不足,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从而把知识或问题嚼得细细的喂给学生,担心哪一细节学生理解不了,这种传统的知识讲授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自主性的增强。应把适当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些问题不能太难,要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己努力,解决得了,以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传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卞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尝试知识形成的过程,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此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解决“善于学习”的问题。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善于在知识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借原有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里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一要注意暴露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发现和解决;二要注意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画龙点睛,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见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三要注意加强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先从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判断和综合等思维活动,再启发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或总结概括的结论用简炼的语言,有层次地准确表述出来。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又发展了思维和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充分发抨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市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展现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条途径寻求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让学生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意义
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如下的积极意义:
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使学生能自己去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内容,也为教师的“补差”找到一个切入点,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可以主动地对自己不懂的内容做一些标记,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预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由此可见,在数学学科开展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前预习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指导
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就能自己获得知识。这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要有步骤地分阶段地进行预习方法辅导,教会学生做什么(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也就是即将学习的新知)———怎样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发展学生的思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预习后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三、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开始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课前预习,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在课上进行质疑,这是数学课程最常用的预习方法。
3.温故知新预习法。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总之,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要瞄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实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在预习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选择好预习的时间。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如果预习的时间较少,则应该把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
2.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关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大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3.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该是教材的要点,以及一些定义、定理、性质及解题方法技巧。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联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4.预习不能搞千篇 一律,要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的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就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 哪些星座在职场中最讲究工作效率
★ 小升初择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在大学应该怎么才能学好俄语
★ 在大学应该怎么正确学好英语
★ 浅谈记实作文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体验学习 教学实效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意味着什么?是知识的累积?是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不无道理的。但笔者认为,针对初中学生来讲,数学学习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从主观感受上对学习者的接受效果进行的描述。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被学生们从主观意识上予以接受,才可以说是教学活动落到了实处。因此,在单纯关注课堂教学是否完成了既定教学计划之外,教师还应当特别注重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的内心体验,这才是提升课堂实效的根本之道。
一、注重情境性,创设背景强化体验
一提到良好的体验效果,我们的脑海中便会很自然地闪现出“身临其境”这个词。的确,只有真正置身其中,才能得到最为真实和具体的体验。然而,数学知识不同于惯常的具体事物,怎样让学生们能够对这个抽象内容产生真切的体验呢?这便需要教师为数学教学创设情境。
例如,在开始教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内容之前,我先运用多媒体的声光效果在课堂当中创设出了一个古埃及的大背景,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了一个古埃及的金字塔。我请学生们大胆猜想,金字塔的塔基可能会是什么形状呢?有的学生认为,是不确定形状的四边形,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正方形。接下来,我又操作电脑,通过动画演示剖开塔基截面,显示其确实是一个正方形。“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应用直角的知识了。你知道那时的他们是怎样确定直角的吗?”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们在真实体验中展开了积极思考。
既然数学知识本身不具备让学生们进行直接感知与体验的切入点,我们就创设一个具体环境出来,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思考的具体情境当中来,这就是注重体验学习中的情境性的关键所在。情境创设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需要而变化,既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营造具体情境,也可以让问题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二、注重亲历性,身临其境强化体验
想要让学生们可能多地对于数学教学感到身临其境,仅靠情境创设还是稍显不足的。如果能够在注重情境性的同时,加入亲历性的关注,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真实体验将会显著增强。所谓亲历性,就是强调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内容的亲身经历。它既可以通过引用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场景予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形成体验来实现。
例如,在教学“不等式性质”时,我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有3个人,当中却有两对父子,这是为什么呢?马上有学生回答,是爷爷、爸爸和儿子。于是,我继续提问:爷爷70岁,爸爸40岁,怎样用不等式表示他们的年龄大小?学生回答:70>40。我又接连提问:5年后,爷爷和爸爸谁大?30年前,爷爷和爸爸谁大?x年前,爷爷和爸爸谁大呢?请分别用不等式来表示。学生们很顺利地依次答出了:70+5>40+5,70-30>40-30,70-x>40-x。由此,“当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这一性质便在学生们的亲身经历中得出了,大家接受起来十分容易。
为了让学生能够亲历数学学习的每个过程,笔者经常会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征设计一些课堂活动,为学生们提供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来体验数学的机会。如果活动设计存在困难,笔者也会在引用教学示例时,尽量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取材,将大家亲身经历过的内容搬上课堂,为体验数学创造便利。
三、注重实践性,亲手操作强化体验
数学学习体验的增强,不仅表现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同样表现在知识学习完成之后,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以致用”,将纯粹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指导实践当中这一过程。一个数学知识,如果仅仅是在课堂学习时从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论角度进行接触,虽然可以了解得十分细致和深入,却无法得到近距离的真切体验。如果能够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去,学习体验的强化将是很大幅度的。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过“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之后,我在课堂末尾设计了这样一个动手环节:请拿出一张纸,用剪刀剪出一个两边分别长4cm和6cm,且一个角为30°的三角形。操作完成后,我将几名学生剪出的三角形予以展示,大家便惊讶地发现,原以为只存在一种可能性,现在却出现了符合条件的多种形状的三角形。正当大家疑惑之时,我请学生们结合刚刚学习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思考,大家马上意识到,这就是不同判定方法产生的效果。如果将初始条件限制为边角边,大家剪出的三角形就是唯一形状的了。简单的操作,却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应当注意和强调的条件。
数学知识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再回归到生活指导实践的。因此,为学生们寻找亲手操作来实践知识的机会并不困难。教师应当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计划时,都习惯性地多想一步,想一想这个知识内容在实际生活当中是怎样运用的,能否通过课堂或是课后活动将这个运用过程予以重现,并由学生们亲自完成。富有实践性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能够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对初中数学课堂产生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在知识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往往能够很自然地发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连接点,并且在实践的体验过程当中,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有时还会从中发现新问题,进行新探究,推动知识感知达到新高度。
四、注重合作性,思维碰撞强化体验
前文所述的几种强化体验的途径都是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入手进行思考的。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从另一种体验方式切入进行探讨,那就是合作。合作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更是为学生增强学习体验的有效方法。一个人面对繁杂的数学知识毕竟是孤军奋战,很多问题想不到或想不通,都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限制思维广度延伸。如果在这时为学生增加一些学习伙伴,大家共同思考开展学习,所收获的学习体验将是全新的。
例如,学生们曾经遇到过这样一道习题:按照下图规律,用一定数量的小三角形拼凑成一个大三角形。请确定小三角形总数与三角形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这个问题让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有的学生却逐渐找到了思路。有学生提出,可以先将两组数据分别列出来,寻找规律(如下表)。也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分别描点的方式掌握函数的大致图象,从而尝试求出函数解析式(如右图示)。这样的思路提出后,其他学生立刻得到了启发,按照这样的方式逐步探究,最终成功得出了结论。
开展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实现思维的碰撞。将几名学生组合到一起便会发现,虽然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想法和思路。这便是数学思维多元性的表现。而这个多元性,正是灵动学生思维,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学生们收获学习体验的珍贵来源。在大家共同思考、互相启发的氛围当中,学生们将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思想交融,思维的拓展也就随之实现了。
通过上述若干途径的教学方式完善,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体验得到了有效强化。在强烈真实的体验当中,学生得以更加近距离地感知并触摸到数学知识的内核。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步入正轨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将体验性学习引入学生头脑当中,对于其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另外,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增加一些灵活具体的体验,也可以灵动课堂、活跃气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识,提升数学教学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石珠. 论课堂教学的体验缺失及其矫正[J]. 教育科学,2004(01).
[2] 王永强. 浅谈初中数学的“体验式教学”[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03).
(一) 辗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通常成为解决不定方程和方程组的常用工具之一.辗转相除法的理论依据为:设 (a, b) =1, 把a, b中的任意一个数当作除数, 另一数为被除数.
例1求不定方程21x1+35x2=98 (1) 的全部整数解.
解由于 (21, 35) =7, 而7|98, 因此我们说方程有解.进而约去7, 得方程:3x1+5x2=14.
令a=3, b=5, 然后进行辗转相除, 由带余除法定理:
所以得到:
所以方程3x1+5x2=14的一个特解为 (28, -14) , 通解为:
(二) 整数分离法
整数分离法求不定方程的解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用代数式中的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2) 在上一步变形的基础上再得出另一个代数式, 然后再将这个代数式里面涉及的整系数的整数进行分离, 使它成为另一个分式与整式之和; (3) 通过进一步地分析, 最后使这个分式的值化为整数, 进而得出不定方程的一个整数解.
例2求11x+15y=7的整数解.
因为x是整数, 因此, 7-15y应是11的倍数.由观察得x0=2, y0=-1是这个方程的一组整数解, 我们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解为为整数.
解法2先考察11x+15y=1, 通过观察易得11× (-4) +15× (3) =1,
所以:11× (-4×7) +15× (3×7) =7,
可得:x0=-28, y0=21.
【点评】通过上面例题的两种不同解法, 我们可以看到,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在无约束条件的情况下, 通常的整数解是有很多组的, 特解的不同也会造成同一个不定方程的解形式的不一样, 但是他们又有着共同点, 就是包含的全部解是一样的.
(三) 利用加减法快速求值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 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 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 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
二、不定方程和方程组的应用题解法举例
例3 100头毛驴驮了100箱物品, 一头大毛驴驮了3箱, 一头中毛驴驮了2箱, 两头小毛驴驮了1箱.问大、中、小毛驴各多少?
解设大、中、小毛驴头数分别为x, y, z, 根据题中的条件, 可以列出一个不定方程:
由第一个方程得z=100-x-y, 代入第二个方程, 然后进行相应的变形, 得到:所以y≤33.由于5-100, 所以5-3y.
所以, y=0, 5, 10, …, 50.与此类似的, 我们也可以得到x和z.但 (3, 5) =1, 所以5-y.所以有必要把结果列出:
(中毛驴数) y:0510 15 20 25 30
(大毛驴数) x:20 17 14 11852
(小毛驴数) z:80 78 76 74 72 7068
三、结论与反思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关于几种不定方程和方程组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我们要建立缜密的逻辑思维, 在平时教学中利用例题解析的机会将初中数学中涉及的不定方程和方程组的解题技巧和数学思想传授给学生, 进而让学生明晰数学知识之间的多重联系, 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江华, 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J].教学创新, 2010 (9) .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尽可能避免老是在那么几个题材上原地踏步。
当然,也要避免“猎奇”的毛病。
“真实”与 “确有其事”也是有区别的。
它应该是艺术的真实,不必确有其事但要有可能发生。
如果过于拘泥于事实本身,反而会使作文失去回旋的余地。
其实,你只有作一些 调整,比如使时间更紧凑些,事件更具逻辑性,等等,便可使其更加鲜明。
2. 顺序与比例。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在记叙文中补充插入一些相关的铺垫和伏笔,灵活运用记叙的顺序,就不仅能使章法多变,也能使事件本身一波三折。
同时,文章也要注意结构上的比例关系。
一般地讲,好的记叙文也要注意自己的“身材”,要紧部分应放在中后部,这部分要浓彩重墨地写,工笔细腻地写,而在开 头,也不妨拣最紧要的内容点一点,但要马上收笔,从而形成悬念,待发展部分慢慢“蓄势”之后再“放水”。
如果硬要有一个比例的话,似乎可以这样:开头占前 一半的三分之一,发展部分占三分之二;重心占后一半的四分之三,结尾占其四分之一。
当然,这不是死规矩,可以前后略作伸缩。
3. 叙事与点题。
我们从小受了这样一种作文教育:中心明确,,突出中心,而这又往往与结尾的点题紧密相连。
这对于初学者来讲,自然是一种方法;但要写出好作 文,却要对这中心明确敬而远之。
文章不可能不表现某种思想感情,但大可不必概括出来,只要有某种倾向就行了;即使要点题,也要尽可能含蓄委婉,不露痕迹, 因为叙事本身已在贯彻你的旨意了。
而事件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和思想总要比所谓的中心来得丰富,那么,又何必扼杀丰富而趋于单调呢?即使是像《珍珠鸟》这样的 好文章,作者点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也有越俎代庖之嫌,因为这应该是让读者读出来的,而不是让作者说出来的。
所以,重要的是叙事,中心只不 过是叙事的一根线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叙事的生动形象远远要比中心的明确突出来得更有价值。
那么,怎样使叙事形象生动呢?这就牵涉到记叙与描写的问题 了。
1、在煮莲藕时,放入盐2%和米醋12%的冷水,可以防止莲藕不发黑,而且不易馊掉。
2、莲藕加醋。烫过的莲藕加醋,也可以防止莲藕变黑。
防止青菜变老
青菜不宜加冷水,冷水会使青菜变老不好吃,而加开水炒出来的青菜又鲜又嫩,炒的时间不宜过长。
防止茄子氧化
茄子切开后要立即下锅或者放入水中,不然会被氧化成黑色。炒茄子时适量放些醋,炒出来的茄子颜色不会发黑。
防止豆腐变碎
1、豆腐入锅前先浸泡30分钟的盐水,这样在炸的时候可以防止溅油。
2、豆腐用盐水焯一下。煮之前,可以将豆腐切块在盐水中焯一下,这样豆腐不易碎。
3、装在豆腐盒里的豆腐,想要完整取出,可在豆腐盒背面划条缝,让空气进去。
4、下锅前,可将豆腐用开水浸泡十几分钟,可祛除异味,使豆腐更加香甜。
炒豆芽诀窍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技巧有哪些】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10-27
初中数学三角形复习题有哪些06-03
苏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资料有哪些07-10
四年级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哪些10-15
最好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07-21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介绍11-14
初中数学学习攻略07-25
浅谈初中数学解题方法09-15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10-16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