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麦种植经济产量的对策探究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 为有效提高其经济产量, 必须识别不同品种小麦, 研究其生长发育特点, 明确制约经济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因此,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 应充分掌握当地气候特点及种植因素, 从优化群体、选择播种时期等方面入手, 实现科学种植, 切实提高小麦种植经济产量。

1 提高小麦种植经济产量的重要性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 对于其需求量呈不断攀升状态。但近几年小麦种植面积波动不大, 2006—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如图1所示。以2016年1—12月为例,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 我国小麦进口数量为341万t, 较2015年同期增长13.5%。因此, 必须探究小麦生长过程,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小麦经济产量, 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影响小麦种植经济产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大致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及客观因素, 涵盖小麦品种、水肥、播种密度等。因此, 为了提高小麦种植经济产量, 既要注重种植环境及品种要求, 确保小麦品种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 又要加强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如病虫害防治、科学选择播种时间等[1,2]。因此, 为了提高小麦种植经济产量, 必须全面研究相应的影响因素。

2 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通过研究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能够掌握不同阶段小麦生长的具体形态及客观要求, 以此为依据研究影响经济产量的因素。半冬性品种是我国小麦种植主要种类, 笔者结合实践经验, 分析半冬性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

2.1 营养生长阶段

主要是指从小麦播种初期至分蘖越冬时期。以半冬性小麦为例, 10月上中旬一般为种植播种初期, 分蘖越冬则在来年2月。在这一时期, 小麦的营养器官快速生长, 对于后期根系发育有着重要影响。虽然从理论角度来说, 分蘖数量是无限的, 但小麦实际生长的过程中, 此阶段的光照、水肥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分蘖数量。因此, 营养生长阶段的管理是提高经济产量的基础。

2.2 营养生殖生长阶段

主要是指返青拔节期直至小麦孕穗期, 通常以2月中旬为起点, 持续至4月中旬, 在这一阶段, 小麦逐渐完成分穗及发育, 根茎叶生长旺盛, 搭建形成丰产骨架。该阶段的小麦生长质量对于穗粒数有着重要影响, 直接决定了小麦整体产量。

2.3 生殖生长阶段

主要是以小麦抽穗时期为起点, 直至灌浆成熟结束, 具体时间大约在4月中旬到6月初, 小麦根茎叶的生长停止。小麦抽穗之后, 在植株开花授精作用下, 加之气候因素影响, 籽粒和灌浆逐渐成熟。

3 影响小麦经济产量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趋于稳定, 2016年小麦产量约为12 885万t, 整体波动不大, 2006—2016年我国小麦产量如图2所示。通过对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分析, 影响小麦经济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小麦穗数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小麦穗数与经济产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 即经济产量随着小麦穗数的增多而不断提高。具体而言, 植株数量是影响小麦穗数的基本因素, 同时单株分蘖数量、分蘖成穗率等也与穗数密切相关[3]。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应根据地力条件确定最佳密度, 为丰产稳产创造良好条件;其次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单株分蘖数量以及成穗率, 进而促使小麦经济产量提升。

3.2 穗粒数

小麦经济产量还受到穗粒数的影响, 而穗粒数与小花、小穗的分化数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 需认真研究结穗后小穗、小花的分化数, 为提高小麦种植经济产量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小麦每穗颗粒数也受到小花、小穗结实率影响, 因此对这一因素的分析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应分析分化数与结穗率的关系, 创造持续提高小麦每穗颗粒数的条件。

3.3 粒重

除穗数、穗粒数外, 粒重也是影响小麦群体产量的重要因素。颗重量越大, 小麦总体产量也就越高。在小麦生长过程中, 颗粒发育通常在中后期, 因此种植人员在此时期应注重研究穗粒重量, 进而探寻提升经济产量得有效对策[4]。

4 提高小麦种植经济产量的对策

4.1 优化品种结构

现阶段, 品种选择是影响小麦经济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直接决定小麦产量。小麦品种不同, 其生长特性及适宜条件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小麦品种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考虑不同品种小麦对生长环境的具体要求,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确定最佳种植时间;第二, 适当优化结构品种, 在本地适宜种植的品种内, 高产品种是小麦种植首选。购买小麦种子应详细了解其抗病性及早熟性, 早熟品种应对某些自然灾害时,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者避免。例如:小麦灌浆成熟期间, 可以避免干热风以及高温病害。总体而言, 应根据地力水平选取适宜种植品种, 提高小麦种植经济产量, 促进丰产稳产的实现。

4.2 适期播种

影响播种时间因素较多, 不仅包括小麦品种、生长特性, 还包括气候、温度、土壤、墒情等。小麦为越冬生长作物, 因此在保证幼苗正常生长发育同时, 应将幼苗抗冻能力考虑在内, 避免在越冬时期出现幼苗受损现象。在山区种植小麦时, 由于地形海拔因素影响, 可将播种时间适当提前, 保证幼苗安全越冬。同时, 确定小麦播种时期还应考虑气象因素, 若当年天气较为寒冷, 可适当推迟播种时间。小麦播种时确保土壤墒情满足要求, 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 为根系生长提供充足空间, 同时防止种植深度过大, 导致分蘖节伸长, 消耗过多营养物质, 不利于小麦后期生长及分蘖[5]。

4.3 精播减苗

结合笔者时间实践经验, 大部分小麦品种在种植时, 其播种密度与产量并非成正相关, 甚至在播种密度过大的情况下, 还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出现生长发育不完全的问题, 导致幼苗逐渐变弱, 抗病害及倒伏能力不足, 在越冬期间还可能受到冻害侵袭, 不利于小麦经济产量提升。因此,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实现精播减苗, 确定最佳播种密度, 从而优化群体结构。

4.4 做好田间管理

近年来, 我国农业结构不断调整, 小麦品种逐渐向优质化方向发展。但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 病虫害的存在制约了经济产量提高。因此, 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根据小麦品种进行测报, 以相关防治指标为依据, 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在小麦播种时期, 可选用药剂拌种以抑制病虫害。例如, 利用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等拌种能够防治地下病虫害, 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拌种对于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等有较好效果。目前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为物理机械防治, 主要是通过机械作用或者相关物理因子, 干扰有害生物生长, 进行病虫害防治。在有害生物大量出现之前可采用此种方法, 或作为应急措施。此外,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也是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在小麦生长过程中, 精细田间管理是提高经济产量的有效手段, 应根据小麦生长的实际情况, 及时除草灌水, 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 采取多种措施增加穗数、粒重等重要指标, 切实提高小麦经济产量,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4.5 科学肥水以创高产

根据对大量成功种植经验的分析, 肥水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首先, 在小麦播种之前, 应根据地力实际情况施基肥, 在墒情充足的前提下播种小麦。其次, 注重分蘖肥的施用, 制定科学完善的施肥计划。再次, 合理控制浇水频率, 确保土壤水分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 应保证水肥运用科学, 确定最佳的施肥期及浇水期, 配合氮、磷、钾肥使用, 以实现小麦增产的目的。

5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对其需求量也在逐渐攀升, 因此必须切实提高经济产量。小麦种植过程中应进行品种优选工作, 在满足生长条件的情况下, 尽量选取高产量小麦品种, 为实现高产稳产创造必要条件。合理确定播种密度及深度, 避免密度过大而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科学运用水肥,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肥期及浇水期, 配合基肥及分蘖肥的使用, 以实现小麦丰产稳产的目的。同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充分了解小麦生长特性的前提下, 综合采用多种防治方法, 降低病虫害对经济产量的危害, 从根本上提高小麦经济产量。

摘要:我国农业结构中, 小麦是关键构成部分, 在农业生产中处于基础地位, 不仅与民生息息相关, 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何有效提高经济产量是现阶段小麦种植过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 基于此, 分析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制约小麦经济产量的因素, 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麦种植,经济产量,对策

参考文献

[1] 朱起超.小麦种植提高经济产量的策略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8) :40.

[2] 梁海燕.提升小麦种植经济产量的对策分析[J].山西农经, 2016 (16) :45-46.

[3] 冯波, 孔令安, 张宾, 等.施氮量对垄作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 2012, 38 (6) :1107-1114.

[4] 王维维.浅析小麦种植中提高效益的途径[J].农业与技术, 2015 (2) :114.

[5] 杨树宗, 刘玲敏, 张敏, 等.种植密度对京冬8号和济麦22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7 (4) :20-24.

上一篇:安装因素对分装式旋变输出精度的影响分析下一篇: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