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2、秸秆还田,增肥地力

实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实行秸秆还田的地块,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凡是秸秆还田的地块,严禁旋耕后直接下种,必须深耕细耙,否则,秸秆上面盖土层薄,播种时种子播到秸秆上,会影响出苗,1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16、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8、花培6号、众麦99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置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23、9023-

9、郑麦8976、新麦20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

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

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篇2

1、选用优良品种

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耕作制度、生产水平、自然灾害等来决定。应选择品质优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抗病虫的优良品种。适宜镇安县的高产小麦品种有新洛8号、秦麦九号、商麦8928、小偃15号等。

2、精细整地

1) 栽培地选择

镇安县小麦按生态类型划为4个区:即水田水浇地小麦区、旱坪地小麦区、坡塬小麦区、山地小麦区。为了使小麦高产, 首先要加强土壤管理, 应针对不同类型采用加厚土层、增施有机肥、掺土改沙、兴修水利、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措施, 以土、水、肥为基础, 为小麦高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2) 精细整地

在选好栽培地的基础上, 结合整地, 施足底肥后进行深翻, 深翻25~30cm, 耕后及时耙磨, 打碎土块, 拣出石头、杂草、根叉等物, 做到地平土碎, 上虚下实, 保住底墒, 为小麦播种、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条件。

3、优化施肥结构, 实行平衡施肥

根据小麦整个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 必须做到以产定肥, 配方施肥。做到大量施用有机肥, 控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 补施微量元素肥料, 因土因作物合理配方施肥, 平衡土壤养分, 达到施肥无害化。这是小麦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采用有机与无机肥配合, 氮、磷、钾配合, 结合整地深施1次。要求亩产400kg以上的高产田块, 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4t, 配施磷酸二铵20kg, 尿素15~20kg, 硫酸钾12~14kg, 亩产300~400kg田块, 亩施农肥2.5~3t, 配施磷酸二铵15kg, 尿素15kg, 硫酸钾10~12khg。

4、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

实践证明, 镇安县小麦高产播种期应是:高寒山区在9月下旬, 中温地区在10月上旬, 低热区在10月中旬。根据当地播期, 一般先播山地, 再播坡坪;先高山, 后低山;先阴坡, 后阳坡的顺序进行, 使麦苗早出早发, 安全越冬。为了解决高产与倒伏的矛盾, 暖冬与旺长的矛盾, 必需采用精量条播技术, 要求达到播行下、下种均匀, 以保证苗齐、苗壮, 亩用种量控制在7~9kg, 最多不能超过12kg, 基本苗控制在18~25万即可。

5、加强田间管理

1) 灌水、保墒

在有灌水条件的田块, 可进行冬灌, 有利于小麦冬季防冻保墒, 冬春对土块较大的麦田, 可用石滚压1~2次, 或人工碎土块, 有防止土壤蒸发和保墒的作用。

2)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以消灭杂草, 提高地温, 防止土壤蒸发和抗旱保墒的作用, 在小麦封行前, 一般中耕除草2~3次, 冬季第1次锄地, 返青、拔节后要适当春锄, 以利保墒和小麦生长。

3) 适时适肥

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10~15kg/亩。孕穗期根据苗情和地力条件追施尿素5~10kg/亩。也可在小麦孕穗、扬花、拔草期进行叶面喷肥, 分别喷洒2%的尿素, 或3%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具有补充后期营养不足、抗御干热风和增产的作用。叶面喷肥应选择晴天的傍晚或阴天喷洒, 喷后若遇雨, 应重喷1次。

6、综合防治病虫害

1) 病害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条锈病俗称“黄胆病”, 症状特点是:在叶片正面形成沿叶脉纵向排列似虚线状的鲜黄色夏孢子堆, 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菌孢子。白粉病在叶片上最初出现近圆形或椭圆形白色丝状霉斑, 严重时覆盖叶片大部分或全部, 为一层白色粉末霉层。赤霉病主要为害小麦穗部, 小麦灌浆时发病的麦穗失水青干枯死, 不能结实。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抗条锈病的秦麦9号、商麦9215等。药剂拌种。用粉锈宁拌种能有效的预防秋苗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及黑穗病的发生。具体方法是, 按50kg麦种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kg的比例, 放进塑料袋内混匀后即可播种。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 发现有条锈病发病中心株或零星病叶, 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kg, 对水40kg叶面喷雾, 同时可兼治白粉病。小麦抽穗扬花期是条锈病、白粉病、麦穗蚜、赤霉病混合发生为害的主要时期, 也是麦田病虫防治关键时期。

2) 虫害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3

1 精细耕地

耕地前尽量把雨季降水保蓄起来,同时对地面不平的于耕翻前削高填洼、增加平整度。耕地后整地主要是进一步对土壤结块破碎,增加表层土壤紧密度和地面平整状态,在打畦前、后可以根据需要整地。机耕要和机耙结合,整地要满足如下农艺要求:及时,以利于防旱保墒;表土层松软细碎,表土层下有一定的紧密度;工作深度要达到规定要求并保持深浅一致;地面平整,无漏耙、漏压现象。常用的整地机械是圆盘耙、钉齿耙、旋耕机等。在整好地的基础上,一定要造好墒,保证足墒播种。旱地麦田,遇雨要抢时播种,以确保苗全、苗齐。

2 合理地选用良种

选用净度高、含杂草种子少的麦种。每个良种都有其固有的特性,都要求一定的栽培条件和生产水平,要合理选用对路的良种,搞好品种布局。但所选的品种不宜过多或过少,过多易造成种子混杂,过少则会降低整体抗灾能力。在品种选用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可能选用中早熟品种,以避免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便于及时收割和下茬作物的生长。二是选用适播期较长、播期弹性大的品种。三是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并配套推广精播半精播技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病虫危害,降低后期倒伏危险。

3 返青拔节期管理

3.1浇好返青水和拔节水 浇返青水的时间一般在土壤冻结层化透以后,或在5厘米平均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为宜。浇水过早引起地温下降,不仅推迟返青,甚至导致冻害。此时期要求60厘米以上,土层水分要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一般情况下,拔节水应适当早浇,当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时应立即浇水,尤其是总茎蘖数在1050万个/公顷以下的弱苗,应在拔节前几天结合追肥浇好返青水,以促使麦苗由弱变旺。而对于总茎蘖数在1800万个/公顷以上田间郁蔽的旺苗,应适当迟浇,在第1、2节伸长前切勿浇水,以防倒伏;要待无效蘖死亡,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转,大蘖叶片稍有落黄时再浇。

3.2 推广“前氮后移”施肥技术

在小麦返青期,对于三类苗或弱苗,应重点管理并适当早管,以促为主,可趁墒或结合浇水追施112.5~150.0千克/公顷尿素;对于一、二类苗或壮苗,以中耕除草为主。到拔节期,群体在1200万株/公顷左右的一般壮苗麦田,当小麦基部第1节间固定、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12.5~150.0千克/公顷。

4 增施有机肥

选择高产、优质和熟期适中同一类型的优良品种群,确定适宜密度区间的下限,采用经济最佳施肥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一般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增施不同有机肥均可提高产量,但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不一样,在肥力较差时效果较好,在一定范围内依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和品质随之提高,但从经济施肥的原则出发,应因地制宜选择肥效最佳的施肥量。

5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高产技术调研论文 篇4

朱相超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

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1)引种。

小麦品种具有严格的地区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差异,对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北种南引,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发育迟缓,表现迟熟,甚至幼穗发育不全不能抽穗。南种北引,越冬前很快通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表现早熟,且易冻害,也南成功。纬度相同或大致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2)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在南方种植不会拔节,宜早播。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适当的氮素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有利于延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长穗分化时间,从而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

(三)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量或生物质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积累的有机质的总量,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籽实。

1、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适宜而偏低时,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质消耗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光合生产率提高,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输送。

小麦一生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

拔节——抽穗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45-50%(最快);

抽穗——成熟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35%(次之);

茎杆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70%;

叶鞘和叶片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

抽穗扬花期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小麦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亩实粒数及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每亩穗数X每亩实粒数X千粒重(克)

产量(667㎡)=

(1)穗数的形成。小麦穗数是由主杆穗和分蘖穗组成,由于小麦的播种不同,基本苗数不同,主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在25-70%之间,增加分蘖穗提高成穗率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目标之一,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是:低位蘖分蘖成穗率提高,高位蘖分蘖成穗率减弱,主茎基部第一、二分蘖成穗率可达60-80%,随着分蘖节位的提高,成穗率急剧下降。早发生蘖成穗率高,迟发生蘖成穗率低。

(2)粒数的形成。小麦在幼苗期前就开始进入小穗分化发育期,一般在短日照5-10℃的温度能延长小穗分化期,增加小穗数,为多花多粒打基础。拔节至孕穗期是小花发育的关键期,营养不足或密度过大,导致小花大量退化而减少穗粒数。孕穗至开花期,是花粉粒和小花发育的重要时期,光照不足影响有机营养缺乏,低于10℃的温度造成小花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影响小花正常结实,因此,只有在形成较多小穗小花的基础上,改善小麦拔节后的营养和光照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减少小花退化,形成较多粒数。

(3)粒重的形成。小麦开花后8-10天,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形成,随后灌浆速度加快,中期籽粒增重达到60-70%,前期、后期各占15-20%。因此小麦灌浆期间,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气温适宜有利于籽粒灌浆和提高千粒重。

二、小麦栽培技术

(一)整地

1、土地平整。

2、土层深厚。

3、结构良好。

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

(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

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

深——适当加深耕作层;

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

碎——土渣细小;

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

(三)施肥

1、小麦施肥特性

(1)小麦对氮、磷、钾吸收:

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

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

(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100公斤小麦)

纯氮:2.75-3.23公斤,折碳铵46.8-54.9斤;

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过磷酸钙106-16.7斤;

氧化钾:2.4-4.0公斤,折氯化钾14.4-24斤。

(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

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

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

(4)施肥方法

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

生产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

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

追肥:追肥占40%。

(5)种植密度

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

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

(6)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

(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

A、播期。

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

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

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

小麦的田间管理

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

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2、栽培特点

(1)要苗齐、苗壮。

(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

(3)达到壮苗越冬。

(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

3、管理措施

(1)苗肥: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

(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

(3)腊肥: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

(4)化学除草:在播后至出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

(5)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6)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

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

2、田间管理:

1追肥。○

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2清沟排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

3预防倒伏。○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篇5

台安县小麦种植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全县小麦播种面积已达到1 500多hm2,随着品种的.不断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小麦产量也由原来的1 500 kg/hm2到现在的 6 000 kg/hm2.前些年下茬一般种植蔬菜、大葱、豌豆等作物.为了稳定粮食作物的面积及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在台安县新台镇进行小麦复种谷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种植面积3.3 hm2.经过两年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作 者:徐永娟 李晶 勾福山 XU Yong-juan LI Jing GOU Fu-shan  作者单位:徐永娟,XU Yong-juan(辽宁省鞍山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辽宁,台安,114100)

李晶,LI Jing(辽宁省台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台安,114100)

山冬6号冬小麦品种栽培技术初报 篇6

山冬6号冬小麦品种栽培技术初报

山冬6号品种近年来在山南、日喀则等地推广种植,为加速该品种的推广,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措施,供同行在推广山冬6号品种中参考与利用.

作 者:尼玛扎西 禹代林 边巴 范春捆 Ni mazhaxi Yu dailin Bian ba Fan chunkun  作者单位:尼玛扎西,Ni mazhaxi(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西藏拉萨・850032)

禹代林,边巴,范春捆,Yu dailin,Bian ba,Fan chunkun(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

刊 名:西藏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TIBE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31(1) 分类号:S5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7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 施足底肥, 精细整地

小麦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具体如下:施优质腐熟有机肥6~8 t/hm2, 小麦专用配方复合肥130 kg/hm2, 锌肥15 kg/hm2, 硼肥7.5 kg/hm2。其中, 3/4小麦专用肥于耕地之前与有机肥一起施于地表或施于犁沟内, 其余1/4等耕完耙地之前与微肥一起均匀撒于垡头中。

耕作整地是改善麦田土壤条件的基本措施之一。小麦耕作整地要求耕深22~26 cm, 耙碎土块, 无明暗坷垃, 耕透耙透, 无架空暗垡, 耕前粗平, 耕后复平, 耕作层深浅一致, 达到上松下实, 土壤水分适宜, 底墒充足, 要求耕作层内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 确保田间墒沟, 地头沟配套[1,2]。

2 品种选择及处理

根据品种分蘖特性和成穗率进行合理种植, 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基本苗可少些, 反之则可多些。目前周口市早茬品种有周麦18、周麦22、豫麦18;晚茬品种有豫麦34、郑麦9023等。这些品种都具有高产、抗逆性强等优点。品种选择后, 应清除种子中的杂物、病虫秕粒, 选择粒大饱满、整齐的种子。每50 kg种子可用20%三唑酮乳油50 m L或80%菌氯可湿性粉剂80 g, 放入喷雾器内, 加水3~4 kg搅匀, 边喷边拌, 拌匀后, 堆闷3~4 h, 然后摊开晾干, 再加入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 g, 拌匀后即可播种, 或使用包衣种子, 杜绝白籽下地。

3 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及当地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确定最佳播期。当周口市的日平均气温在14~18℃时为适播期, 即10月上中旬。早中茬麦的播量为22.5 kg/hm2[3]。若播种时间较晚, 应加大播量。实行机械化播种, 播深为3~5 cm。

4 加强管理, 适时收获

4.1 冬前麦田管理措施

一是查苗补种、补栽。小麦出苗期间, 要及时查苗、补缺苗。补种或补栽时, 都应带足肥水。二是浇好越冬水, 酌情追施越冬肥。适时浇好越冬水, 能稳定地温, 促进根系发育, 确保麦苗安全越冬。对弱苗麦田结合浇水, 进行追肥, 能促进肥效分解, 及时供应小麦冬春吸收利用。浇越冬水要因地、因时、因苗制宜。土壤墒情是确定是否冬灌的主要依据[4]。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砂土16%, 壤土18%, 黏土20%指标时就应冬灌。时间一般在立冬至小雪期间进行。一般可追施尿素15~23 kg/hm2作越冬肥。对不浇水的麦田一般不施越冬肥。三是划锄镇压, 以松土保墒, 改善土温, 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

4.2 春季麦田管理

这个时期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群体发展和个体发育增长迅速, 需水需肥量增多, 尤其是拔节期, 肥水效应更显著。在生产中, 应控制返青肥, 重施拔节孕穗肥, 应在3月中下旬进行, 以促进春季分蘖, 提高有效穗数和产量, 一般追施尿素30 kg/hm2, 拔节期土壤最低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持量的65%以上, 拔节水必须浇足浇透。二是病虫草害防治。可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0 g/hm2或12.5%纹霉青水剂2.25 L/hm2均匀喷雾, 尽量将药液喷到麦株基部, 如小麦病虫害较重时, 间隔7~10 d后, 可再喷防1次,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选用高效低毒有机磷类或菊酯类农药和40%纹枯净粉剂750 g/hm2, 对水750 kg/hm2均匀喷于茎基部, 以防治纹枯病、赤霉病和麦蚜、麦蜘蛛、粘虫等。此期由于温度升高、杂草丛生, 可在返青期至拔节前用55%普草克乳剂1 875~2 250 m L/hm2或75%巨星干悬乳剂15.0~22.5 g/hm2对水600 kg/hm2, 均匀喷于杂草茎叶。除草剂一定要单独使用, 并于晴天无风气温高于10℃时10:00—15:00施药, 切忌漏喷重喷。小麦拔节后禁用化学除草剂。

4.3 后期麦田管理

此期主攻方向是保根、保叶、提高千粒重。主要措施:一是叶面喷肥, 延长叶片功能期。可在小麦挑旗抽穗和灌浆初期喷1%~2%尿素溶液, 或2%~4%过磷酸钙溶液, 或0.2%磷酸二氢钾, 每隔7 d喷1次, 连续2~3次, 以保证植株对氮磷营养的需要, 这样既提高千粒重又能预防干热风。二是开花后7~10 d视土壤墒情、天气情况浇好孕穗灌浆水, 当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 应及时浇水。避免在大风天气下浇水。若拔节水、孕穗水已浇足, 可少浇或不浇灌浆水[3]。三是病虫害防治。5月上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12.5%烯唑醇粉剂600~700 g/hm2对水600 kg/hm2均匀喷于穗部, 以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穗蚜[4]。

4.4 适时收获

宜于小麦腊熟末期至完熟期机械收割, 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另外推广秸秆还田, 以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

参考文献

[1]叶新宇, 陈官印.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3) :96, 98.

[2]高海涛, 张灿军, 段国辉, 等.超级小麦新品种洛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5) :37-39, 51.

[3]赵慧芳, 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 2002 (8) :49.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篇8

关键词:新形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对小麦的产量需求越来越高。不但在粮食方面的需求,在其他工业发展方面对小麦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需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提高小麦的产量,促进我国小麦产量的提高。为了适应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需要,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小麦种植业的发展。

1 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我国对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小麦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加工生产部门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合理、有序、正常发展,必须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的产量。所以必须要加快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为我国小麦的种植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可能。

2 提高小麦产量的相关技术要点

主要从五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小麦高产技术要点:一是要适期播种;二是要采用多效唑拌种;三是扩行条播;四是幼苗选择、控制播种量及培育壮苗;五是要采取高效施肥的方法。

2.1 要适期播种

播种时期对于小麦稳产高产来说十分关键,适时播种可以保证小麦出芽率,有利于保全苗、壮苗,是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发育,保证小麦穗大、秆壮的关键。适时播种可以更好地为小麦幼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时机,为小麦更好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在提供较好的前提条件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其增长,并且为小麦以后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所以适期播种是提高小麦的单位产量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如果播种太早,幼苗培养过程中温度过高,幼苗蹿高徒长,这会导致麦苗的抗旱能力差,受到冻害较为严重,春后生长延缓,从而不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如果播种太晚,气温很低,麦苗出苗会很迟,冬前生长的时间较短,麦苗不但很小而且还会很弱,所以麦苗的有效分蘖期会很短,也会导致小麦的产量不高。

2.2 要采用多效唑拌种

只有正确使用多效唑进行拌种,才可以促进麦苗的高效增长,正确使用多效唑不但可以促根增蘖,促使麦苗出叶快,并且麦苗叶子的颜色也会很深,还可以减低麦苗株的高度,缩短、增粗基部节间,提高充实度。

2.3 扩行条播

扩大行距,这有利于提高播种的均匀度,改善行与行之间通风透光条件,在足穗的基础上,从而提高小麦的分蘖成穗率,协调穗、粒、重的发展。

2.4 幼苗选择、控制播种量及培育壮苗

一是选用良好的小麦幼苗。育好苗是实现小麦良好种植的第一步,只有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做好了才可以确保小麦产量的提升。选用良好的小麦品种是提高小麦最终产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只有选择好的育苗,在接下来的小麦生长过程中才可以更好的成长,小麦各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够更强。扬麦13、15、16是这几年我国最新通过的小麦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相对与旧品种而言具有以下优越性:矮秆、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穗层整齐和品质好的特点;二是要控制好小麦的播量。通过降低基本苗,从而可以明显提高成穗率,每一亩地麦穗数量可以提高,并且每一粒麦穗的质量也可以很重。这样可以达到高产群体质量优化产量结构的各项调控指标,同时还有利于培育健壮的个体,促使穗后功能叶面积提高并且配置合理,从而可以提高小麦田的后期的光合作用效率和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小麦物质生产的积累量;三是要合理培育壮苗,只有培育良好的育苗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小麦生产。

2.5 要采取高效施肥的方法

通常来说,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肥料对于小麦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小麦在其生长的过程中要从土壤中吸取一定的氮、磷、钾、硫、镁、钙等十几种元素。在这些元素中,小麦在其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多的是氮、磷、钾这三种元素。根据氮易吸收、磷易固定、钾易移动等特点,高效施肥期为:氮肥为前期和拔节孕穗期;磷肥以基施为主,中后期叶面肥为辅;钾肥以基施和拔节期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抗逆应变。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病虫草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所以要综合治理病虫害,配套防湿降渍。

3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小麦的需求不断增长,所以提高小麦的产量是很有必要的。针对小麦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小麦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绍中,季书勤,张德奇,李秀民,吕平安.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7,(10).

[2] 杨小丽,于海飞,郑继周.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周麦19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6,(08).

[3] 董昀,刘朝辉,范永胜.新乡市优质高产小麦育种目标探讨[J].小麦研究,2006,(02).

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 篇9

1.选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切记住,根据水肥条件选择小麦品种。高水肥品种有:邯4564、4589、衡4041、71-

3、河农972等,抗寒品种有冀麦

26、冀麦23等。

2.施足底肥:底肥的施用原则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增磷、补钾及其它微肥。一般亩施有机肥 5000公斤,纯氮 5-5.5公斤,纯磷10- 11公斤(施用长效磷酸二铵的亩用40公斤左右,不再施用碳铵或尿素),硫酸锌1公斤,硫酸钾15公斤左右。

3.精细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播种质量。一般深耕25-30厘米,经常采用旋耕的,一次不宜过深翻耕,以免翻出大量生土。秸秆直接还田的要清除过长的破碎秸秆。整地时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层深浅一致,表土细碎,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无根茬的标准。

4.种子处理:种子处理主要是防治病虫害。播前根据上茬的病虫害情况进行拌种,如小麦根病严重的可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按药种1:800的比例拌种,既可防小麦根病,又可防小麦黑穗病、黑粉病等,或用40%甲基异柳磷加15% 粉锈宁拌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可用40%的辛硫磷0.5公斤,对水50公斤进行拌种。病虫害混发的地区可用17号种衣剂按药种1:60的比例包衣兼治。

5.蓄足底墒:足墒播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条件。冬小麦出苗,适宜的耕层土壤含水量在15%-20%,所以含水量底的地块要浇足底墒水。

6.适期播种:冬小麦适宜的播期在9月25-10月10日,播深为4-5厘米;每亩播种量为10-20公斤,播早量多,播晚量要少。

7.冬前水肥:贷苗出齐后(因为是旋耕机打秸秆不实在)要浇一次水踏实,待到白天消,晚上冻时,节气是小雪时,在浇冬水。根据苗长势确定施肥;壮苗不必施肥,弱苗可施8公斤/亩尿素,结合浇水施肥。

8.春季水肥:高产麦田起身亩茎数应达85-115万,浇好返青水、拔节水、孕穗扬花水、灌浆水。浇水应结合施肥;前半期以氮肥为主只要是尿素,每亩施尿素20公斤;后半期以磷钾肥为主,主要是磷酸二铵,结合治虫可喷0.5%磷酸二氢钾。

9.化学除草:在小麦三叶期至拔节前,小麦耐药性最强,每亩用72%2.4-D丁酯40克、10%苯黄隆50克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10.病虫防治:吸浆虫在化蛹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对药剂敏感,应抓住蛹盛期施药,在成虫羽化期作必要补充工作。一般在4月25日小麦拔节后,用毒丹6号加土或者细沙每亩5公斤,搅拌后顺龚撒施,在成虫羽化期,可用吡虫啉加高氯喷雾,对于麦蚜可用10%吡虫啉或氧乐果40%进行1000倍喷雾,小麦病害主要有黑穗病或白粉病,锈病对于这些病害可用15%粉秀宁或多菌灵喷雾。

11.化控:对于生长过旺麦田,应在拔节期喷2%北丰安乳油1000倍或15%多效唑500倍,防治倒伏。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 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 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马铃薯的地块选择与施肥整地

2、马铃薯的播种方法。教学过程:

(一)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进行马铃薯生产,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马铃薯是喜肥高产作物,必须采用“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微肥结合”的平衡施肥法。如亩产2500-3000kg的田块,施肥标准为:每亩圈肥5-6m3 马铃薯专用复合肥50-75kg或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各25-30kg,硫酸锌1kg、硼砂0.5kg。农家肥结合整地施用,化肥做种肥播种时条施。如采用地膜栽培,应将所用肥料作底肥一次施入;露地栽培应留复合肥25kg、尿素15kg或碳铵40-50kg,在苗出土80%左右时作追肥施用,其余肥料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后进行深耕,耕作深度约20cm-30cm.(二)、播种

1、适期尽早播种:中原地区适宜春季马铃薯生长的生长期只有60-70天,必须选择早熟品种尽早播种才能优质高产高效。一般要求:土壤深10cm处地温为7-15度时开始播种。中原地区阳畦和小拱棚栽培1月底2月初播种,地膜覆盖早熟栽培2月底前播种;春露栽培3月上旬播种。

2、足墒深播:早春地温低空气干燥,故应深播,播种深度为10cm。

3、栽培模式与种植密度:春季马铃薯早熟栽培,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或大拱棚覆盖栽培。以每亩种植5500株左右,单行种植垄高15-20cm,行株距60×20-25cm;双行种植垄距1m,垄宽60cm,垄高15-20cm,大行距60-70cm,小行距40-30cm,株距27-30cm。

4、播种方法:选择寒流过后、温度升高时,采用起垄栽培,朝阳坡播种。播种深度因品种而宜,播后适当镇压后覆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马铃薯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 教学过程:

(一)田间管理

春季马铃薯田间管理应掌握前促后控的原则,技术管理要及时,抓早、抓细,早中耕、早追肥、早浇水。促进幼苗早发棵,茁壮生长。开花后根据天气、墒情、枝叶生长情况,酌情追肥,小水勤浇,促秧攻薯,以薯控秧,使薯秧生长协调,防止后期茎叶早衰或徒长。

1、幼苗期: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前不宜灌溉。待苗出土80%左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和追肥培土,本次追肥宜早不宜晚。苗追施碳铵50kg,沿种植行8cm处条施并中耕培土,追肥后及时浇水;足墒播种苗期尽量少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棵;此时要注意及时防治蚜虫;封垄前结合长势,亩可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15kg,同时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高培土。

2、结薯期:出苗后25天现蕾(7-8片叶时又称团棵期),薯块开始膨大,此时进行培土、浇水、防治蚜虫、预防晚疫病等,严禁使用多效唑。5月上旬开花初期(16片叶左右)马铃薯进入迅速膨大期,此时要及时喷药防治晚疫病。在生长后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根据墒情及时浇水,绝不能缺墒,确保土壤湿润,忌大水漫灌,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雨水较多,要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收获前7-10天左右应停止浇水,防止田间烂薯利于贮藏。

(二)病虫害防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防治。春季马铃薯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疮痂病等,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蛴螬、茶黄螨、潜叶蝇等。

1、病毒病、病毒病是造成马铃薯薯种性退化,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应重点防治。措施有:选用脱毒种薯;适当调整播种期:春季早播早收,避开蚜虫迁飞高峰,躲过高温影响;发现感病植株应立即拔除,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等传病毒昆虫;发病初期喷洒糖+醋+酒+羊奶混合液,或1.5%植病灵II号乳剂1000倍液防治。

2、晚疫病、晚疫病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在开花前后要采用喷药预防,重点喷叶子背面。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精选种薯淘汰病薯;在开花前后,用70%代森锰锌、25%瑞毒霉或58%瑞毒锰锌预防喷施,每7天左右喷1次,连续3次。交替使用。

3、疮痂病、疮痂病是一种放线菌病害,土壤碱性、施不腐熟的有机肥料、结薯初期土壤高温高湿发病严重。防治方法:轮作倒茬,不要在碱生地块种植马铃薯,施用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适当早播提前收获,使马铃薯结薯期避过高温;块茎膨大期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药剂防治:用1.5-2kg硫磺粉撒施后犁地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开沟时每亩再用1.5硫磺粉小熊猫施消毒。

4、蚜虫和菜青虫:可用5%抗蚜威、10%吡虫啉、20%的氰戊菊酯或10%氰氯菊酯等药剂交替喷雾。

5、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犁地前,用3%辛硫磷颗粒剂5-6kg/亩均匀的撒施;也可在播种时,亩用麸皮2-3kg药麸在田间撒时,2-3次即可。

6、茶蟥螨:用73%炔螨特乳油2000-3000倍稀释液,或0.9%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稀释液,5天喷药1次,连喷3次。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马铃薯的收获(土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春季阳畦栽培、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4月底至5月初收获;地膜覆盖栽培5月中旬收获;露地商品薯6月上中旬收获。

(二)秋马铃薯种植使用的是春季基地繁育的种薯,收获时间短,没完全渡过休眠期。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打破休眠的处理,不然会造成出苗不齐不全、减少产量的问题。对春季生产种薯进行打破休眠处理,可以使用在短时间内能起到解除休眠的化学药剂。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用赤霉素(920)打破休眠:把切好的芽块,放进5―10ppm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捞出后放入湿沙中,保持20℃左右的温度即可。

2、用硫脲打破休眠:把切好的芽块放入1%硫脲溶液中浸泡1小时,捞出后放入湿沙中层积。

上一篇:图形艺术论文下一篇:写字楼物业2015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