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形势下对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精选7篇)

新形势下对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篇1

根据上级《关于做好2010老干部工作部门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博委老字[2010]23号)文件精神,我镇党委高度重视,把调研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研我镇离休干部的基本情况。现将我镇调研的情况及建议汇报如下。

随着时间推移,我镇离休干部已进入了高龄期和高发病期。做好离休干部“双高期”的服务管理工作,让广大老干部能真正安享幸福的晚年,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一、我镇离休干部的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离休干部4人,其中70-79岁1人,80-89岁有3人,年龄最小79岁,年龄最大83岁,平均年龄80.75岁,我镇离休干部都是与其子女一起住,现在我镇离休干部1人瘫痪,平均每人离休费2475元,每人每月200元护理费,镇补贴每月125元,由于镇财政比较困难,我镇只有中秋和春节才有补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没有专门老干部工作管理部门,制约了老干部服务工作。在乡镇老干部工作由组织部门负责,组织部门工作繁多,老干部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老干部进入“双高”期后,服务管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繁琐事情越来越多,增大服务工作量,没有专职老干部工作人员,影响了老干部服务工作向更深、更细发展。

二是服务管理思维方式滞后。在现实工作中不难发现,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许多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工作思维模式里。特别是近几年老干部“双高期”逐渐增多,其服务管理思维方式滞后,对“双高期”现象缺乏足够的认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管理的思维观念有待及时更新。

三是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单一。目前,离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仅限于主体单位管理,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单一。“双高期”老干部居住分散,1

如遇发病等特殊情况,单位往往力不从心,而村(社区)对老干部的服务设施和管理能力有限,不能满足高龄化社会服务要求,在服务管理工作模式上,需要实施配套管理服务,由单位和村(社区)共同完成,拓宽服务管理工作领域是当前老干部“双高期”工作的需要。

四是个性化服务贫乏缺少创新。“双高期”老干部由于家庭、个人等各种不同因素,他们特别期盼个性化服务需求。在实际具体服务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大众化、单一化、抽象化服务管理方式,忽略了老干部的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只注意一般化服务管理工作,很少考虑在服务管理工作中尝试开拓创新,缺少创新精神。

三、提高老干部“双高期”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一是要突出“热心、真心、细心、诚心”,为老干部办实事。随着“双高期”老干部的不断增多,他们对单位、对组织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长。在为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从政治上、生活上、医疗上按照党的政策给予老干部更多关怀和照顾。对自己的工作要“热心”,热爱工作岗位,把自己的热情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老干部群体中,把老干部当亲人;用“真心”为老干部办实事,办事不敷衍,不推诿,不拖延,真正用心为老干部做好事、实事;注重“细心”,服务周到,工作仔细,考虑工作全面;为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用“诚心”,真心诚意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事,举手之劳的事立即办,一时不能办的事,相约时间办,答应办的事,一定要办好。在为老干部办事的过程中,当涉及到政策及原则上的问题时,一时解决不了的时候,必须向老干部解释清楚,摆明政策讲清道理,以求得老干部的理解。

二是建立送学长效机制,确保老干部学习覆盖面。“双高期”老干部的学习热情高,但大多数老干部受身体和其他客观条件限制,他们学习的愿望有时难以及时实现。为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建立送学机制。利用老干部集中活动时“集中送学”,各支部活动时,将上级文件、重要新闻等学习资料及时发送给老干部传阅。对体弱多病,在家和住院“双高期”老干部的学习,采取“上门送学”的方式,对身居外地的老干部,通过长途电话,向他们传达有关精神,以确保“双高期”老干部学习的覆盖面。

(二)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管理

1、转变服务方式。老干部“双高期”服务工作同以往相比,服务的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要求更高。做好“双高期”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要注重实现服务方式“两个转变”,即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单一的生活服务向个性化综合服务转变,提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有的放矢地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加强老干部工作的管理力度,力争让每一位“双高期”老干部,都能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

2、“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换位思考,从思想感情上与“双高期”老干部拉近距离,用真心、爱心和真情去关心、关注、体谅他们的现状,化解他们精神上的空虚和忧虑。

3、倾注亲情,人性化工作。对那些身体有病,长年住院的“双高期”老干部,加强人性化服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有急事时随叫随到,到家中、医院病床前,了解他们的病情,关心他们的病痛,陪同老人聊天。尽量解决与“双高期”老干部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从精神上、物质上、生活上为老干部提供亲情化、温馨化、人性化的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老干部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圆满完成老干部工作各项工作任务,加强队伍建设要形成完善并有效地坚持一系列工作制度。如建立定期会议制度,规范议事程序,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促进老干部工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联系制度,密切与老干部的联系,推动工作人员的作风转变;建立老干部门诊值班制度,做好离休干部门诊服务管理工作,及时解决离休干部看病就医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老干部部门队伍建设。在乡镇成立老干部工作管理部门,通过充实调整、提拔任用、竞争上岗、交流轮岗等多种形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年纪较轻的同志充实进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梯次;有目的地培养那些工作能力强、业务精的同志作为后备力量,以便更好地为老干部服务。

三是增强为老同志服务的意识。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麻烦的无私奉献精神,密切与老干部的联系,增进与老干部的感情,千方百计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与老干部心连心,使工作人员增强老干部是宝贵财富的意识,树立一切为老干部工作理念,把“要我服务”,变成“我要服务”,形成密切联系老干部的良好作风。

四是增强业务能力。坚持开展业务培训活动,通过专题授课、听报告、读书思考写心得、深入基层搞调研、业务创新大讨论和学习考察开眼界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工作人员执行政策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抓好信息调研工作,就老干部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增强老干部工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要做好老干部“双高期”的服务管理,我们应在不断改进管理工作方式,细化服务措施,创新工作思路,破除旧的思维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拓宽创新工作思路的空间和领域,保证服务质量,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敬老尊老抚老的精神传承下去,使“双高期”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品位、更加丰富多彩。

麻陂镇

新形势下对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篇2

一、在现阶段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不够深入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老年人本身比较特殊, 在离退休干部中, 很多老干部存在体弱、行动不便等情况, 而且在集体活动方面, 由于住处比较分散, 难以保证正常参加老干部的集体活动, 另外, 在一些思想观念落伍, 组织观念不强的老干部中, 参加集体组织活动的态度不够积极, 而且过分顾忌自己的个人利益, 没有形成良好地全局意识, 总是对于党和组织提出各种要求, 经常针对组队对老干部的政策提出要求, 向党组织提出各种政策和规定, 例如针对个人的住房待遇及工资待遇, 总是不断向组织要求或上访, 严重影响了组织的日常工作秩序, 此类离退休老干部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淡薄, 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不到位, 而且缺乏严重的针对性, 亟待解决。

(2) 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和服务方法上缺乏创新

首先, 离退休老干部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组成, 其本身在精神上更需要关心和爱护, 所以一切针对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必须围绕细致、周到、服务等理念不断创新服务, 在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促进管理上加大力度, 然而, 现阶段的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由于组织和单位的领导普遍年轻化, 与离退休老干部在年龄上差距较大, 往往相差一、两代人, 而且相互之间不熟悉, 没有在一起共事, 相互之间接触又很少, 没有感情的交流和沟通, 导致出现只注重待遇, 而对于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却不到位。

另外, 老年人作为一个不断高龄和发病的群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痴呆、难以自理等老干部会越来越多, 他们需要的关爱会越来越强, 对组织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 他们不断地向组织强烈要求亲情般的关爱, 因此, 在此方面, 单位组织在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方法上, 必须要针对离退休老干部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 在服务方法上提高服务的质量, 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在实际情况的工作和活动中, 经常出现年龄较高的老干部, 由于自身的体质原因无法进行活动, 而年纪较轻的老干部却在活动中没有尽兴, 导致针对老干部的服务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而且, 从事离退休老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员, 在文化和素质上往往参差不齐, 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 存在无法适应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和具体任务。

二、加强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具体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单位组织的实际工作情况也在不断变化, 而新形势下, 要不断加强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加强服务质量, 创新服务方式, 具体对策如下:

(1) 不断强化对老干部的关爱认识, 创造敬老爱老的工作氛围

首先, 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推进, 在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中, 也要树立正确的服务发展观念, 针对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 时刻关注社会变化, 不断研究新的社会情况, 解决新的社会问题, 不断学习进步, 运用新的服务知识和管理方法, 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和思维方式, 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 培养自身的服务素养和思维观念, 创造性地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另外, 要注重服务管理工作的全局观念, 这不仅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且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要以服务企业和组织为根本出发点, 用全局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指导进行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在管理服务离退休老干部的同时, 也维护了全局, 服务了全局, 而且, 要把离退休老干部工作也看出是企业全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集团公司的各阶段问题和中心问题, 全面认真地落实, 定好工作方案, 做好工作决策, 积极推进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做到真正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全局。

此外, 还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不仅包括老干部日常生活上的关爱和帮助, 而且要注重政治工作上对老干部积极的关心爱护, 在精神上给予慰藉, 在新形势下, 针对“双高期”的老干部, 更要加倍关爱, 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以服务为基本的管理核心, 建立老干部之间感情的强化, 使其时刻感觉到单位组织没有忘记他们, 如此一来, 不仅有效地关爱了老干部群体, 而且, 也减轻了集团公司领导的精神负担, 推动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2) 联系老干部的实际情况,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首先,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离退休老干部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奠基人, 是国家发展的贡献者和财富, 虽然已经离开了工作的岗位, 但是他们的意义还在, 他们也同样需要进一步地参加学习和教育, 因此, 我们要重视新形势下对于离退休干部的教育, 不断使其开阔眼界, 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对国外重大形势和决策有深入的了解, 关心组织和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另外, 根据企业的政策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十分强的工作, 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要把知晓政策落实, 耐心地做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组织的政策, 维护离退休老干部的核心利益。而且, 及时将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发展路线传达给离退休干部, 坚持定期通报企业的工作情况, 以及积极参加有关企业决策的会议和制度, 对相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外, 针对离退休干部的实际问题, 积极开展服务工作, 对老干部关心的住房、养老及医疗等问题积极解决, 认真落实。

还有, 在加强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要保持离退休群体的稳定性, 及时掌握离退休干部的动态, 第一时间解决老干部的不稳定情况, 建立完善的单位成员联系制度, 加强老干部之间的思想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沟通、收集、交换, 增强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有效。

最后, 开展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 要不定期组织先进企业的考察活动, 让离退休的老干部们亲身感受新形势下的发展状况和巨大发展变化, 从而加强他们对现行企业发展和我党政策实施的必要理解。而且, 对于一些高龄的老干部要上门探访, 开展思想交流, 解决其实际问题。

(3) 积极创新离退休干部的服务方式和方法

首先, 要积极创新离退休干部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由于离退休干部的身体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无法做到集中教育和学习, 为了有效适应这种情况, 要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的时间上要掌握好长度, 以简短为主, 学习内容上, 也有合理安排, 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的承受能力, 循序渐进地增加知识量, 并且, 针对老同志的具体情况, 因材施教,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干部采取上门开展学习及送书和电话交流等方式, 积极沟通, 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谈心式的交流, 积极掌握每一位老干部的身体状态和思想活动。

其次, 在离退休老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上也要积极创新。改变传统的节假日上门探访形式, 采用经常性地探访。改变以往的领导分管服务形式, 采用逐一共同探访服务形式, 主动询问老干部的实际需求和切身服务, 从经常性的沟通中, 真正了解到老干部的实际需要, 建立离退休人员与在职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 确保及时地为离退休老干部提供精神上的服务。

最后, 在活动形式上也要有所创新, 针对离退休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 组织集中活动和社区活动, 以老干部的兴趣为主, 例如组织书画、读书、下棋, 以及一些活动量较小的球类运动, 增加生活情趣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以活动的形式调整老干部的心态, 保证老年人价值观及人生观的正确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完善组织单位离退休干部的相关制度, 不仅是长期以来我党积极倡导的党政工作, 而且, 离退休人员作为企业人员的重要组成, 加强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创新老干部服务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加强对老干部的关爱的沟通, 更是新形势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徐文龙.试论加强老干部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06) .[1]徐文龙.试论加强老干部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06) .

[2]尹栋年.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努力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J].北京高等教育, 2006, (02) .[2]尹栋年.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努力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J].北京高等教育, 2006, (02) .

[3]杨绍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老干部工作[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9, (03) .[3]杨绍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老干部工作[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9, (03) .

[4]姜涛.建立开放型的相对集中的老干部管理体制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8, (03) .[4]姜涛.建立开放型的相对集中的老干部管理体制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8, (03) .

[5]沈丹, 彭定一, 宋学文.浅议老干部工作队伍的建设及素质能力的提高[J].长沙大学学报, 2008, (04) .[5]沈丹, 彭定一, 宋学文.浅议老干部工作队伍的建设及素质能力的提高[J].长沙大学学报, 2008, (04) .

[6]霍腾飞, 钟远征, 戴锋.老干部管理工作绩效动态评价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6) .[6]霍腾飞, 钟远征, 戴锋.老干部管理工作绩效动态评价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6) .

新形势下对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篇3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

组织部门交办的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总是成批量的,其中有的部门领导任职时间长,业务工作量大;还存在突击性经济责任审计,与计划性安排审计项冲突,审计人员少,时间要求紧,审计机关难以安排力量,工作难以适应,只好突击进行,审计质量难以保障。从领导干

部任用和国家发展的趋势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所占审计机关的工作量比重越来越大。按照干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经济责任审计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任务集中的问题,党委讨论任免干部经常成批进行,这势必给审计工作造成一种压力。

(二)审计介入的时间和认识问题

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审计人员应认真区别。在任中审计中有些组织要求审计部门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所有经济指标和经济事项,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对于离任审计,存在着是先审计还是先离岗的矛盾,目前采取的形式有先任命后审计、先审计后离岗、先离岗后审计,这往往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难以得到利用;先审计后离任,又使审计工作向深层次拓展受到一定影响;比较而言,先离岗,后审计,再任命的形式,可能会使审计成果能得以充分利用。

目前我们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还存在误解,如有些领导干部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给他找碴的,有些群众认为是走过场的。有的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树立审计机关的权威,应加快推进步伐。有的在宣传上把握不当,夸大其词,引起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期望值过高,加大了审计风险。也有的认为这项工作已超越有关法律规定,风险太大,审计机关无法承担这方面的责任,因而产生畏难情绪,工作进展迟缓。这些现象都与经济责任审计定位认识上的偏差有重要关系。

(三)审计立法和规范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已开展了好些年了,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审计内容、范围、程序、处理、结果运用等方面没有统一规定,也没有规范的审计评价体系,同时审计也不具有纪检、政法部门的职能和侦查手段,不能对审计结果绝对化,过于苛求,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今年我局将对全市14个镇和6个局机关一把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我们在两个重点镇、一个大局进行试点的基础上,据此拟定出全市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

以及统一的评价指标、表格和报告格式,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审计结果考核评价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到被审计人的责任、考核和使用,责任较大。

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的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因此,在划分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时,常常出现主管责任与分管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集体决策责任与个人决策责任、工作失误责任与有意违规责任等方面的责任归属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因而,不同的审计人员面对同样的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审计评价,这会影响离任领导的责任轻重及责任报告的客观性,使审计人员难以操作。

二、解决问题之道

(一)科学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解决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关键是要不断加强 “人、法、技” 建设,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理论研讨,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我们应经常举办经济责任审计专题培训班和开展理论研讨,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审计水平,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实践——理论研讨——再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审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水平的提高。同时审计人员不但要公道正派、廉洁奉公,精通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还要力争掌握一定的宏观经济、相关法律和计算机知识等,要十分注意加强对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树立全 局观念、政策观念,培养宏观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学会历史地、全面地、系统地、辩证地看问题。这对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正确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是非功过至关重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深化、要发展,人的素质是个根本前提,要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培训,不仅是业务技能,更要结合新 “八不

准” 纪律,加强廉政教育,把审计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深受党和人民信赖的过硬队伍。

在审计项目上,我们可以采取打破科室界限,通过政府采购运用社会审计力量和被审计单位的内审计机构,统筹安排的办法。做到统一部署,统一分工,统一调配审计力量。并提出注意四个结合:一是与年初计划相结合;二是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三是与内部审计和社会中介审计结果相结合;四是与绩效审计评价相结合。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结合起来,实行“一次进点,三项审计、三份报告”,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审计成本。

(二)科学合理摆布审计项目,高度重视和准确介入

基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审计项目事前不能确定,缺乏计划性,因此审计项目摆布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好坏的问题,因此,审计项目的摆布应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即提拔任用、换岗调离的先审,退岗退线的后审;重点单位、重点部门、涉案人员的先审,经济总量小、经济权力小的后审。总体上要抓重点,对重点部门领导更要重点监督。

审计机关在接到审计任务,应及时将任务下到各科室,达成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统筹安排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前调查,编写审计实施方案。

(三)科学制定审计评价规范,提高审计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就是评价经济责任,以人在某事所负的责任定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法律政策为准绳,以审计事实为依据,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对审计事项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具体言之,应把握以下两点:

1.怎样全面评价经济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如被审计人不仅要求评价作出的决策或实施的投资项目产生的显性效益,而且要求评价其隐性效益。长远效益,不论是从理论上、合理性上看,还是从上级领导要求看,被审计人的要求都有充分的依据,但是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事中、事后审计,通常情况下,审计只能对已经发生并且产生了一定效果的财政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核实,依照财政法规作出审计判断。如何不回避这个难题,大胆突破现有的思维方式,积极稳妥地找出了解决途径。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投资项目,不能简单地以已经见到的效益效果来衡量,而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并重、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并重的原则,从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巩固政权等多个角度,进行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预测和全面评价。

2.怎样评价宏观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规避审计风险。宏观经济指标是反映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重要内容,这些指标是统计部门依照统计法及其相关法规、规章,采取专业方法,层层统计起来的法定数据,审计部门受职责权限、能力手段、专业水平等诸多因素所限,不仅难以全面搞清,而且如果把这些指标都纳入审计内容,将产生极大的审计风险。我认为,在审计中,可以对财政收支这一指标进行核实绩效评价,因为财政收支是经济状况最集中的反映,且审计的职能又完全可以办到,而对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只在叙述当地基本情况中引用,并注明出处,不加任何评价。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防范了审计风险,被审计方也能接受。

(四)科学绩效评价审计结果,合理运用人才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在审计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知人善任。变经济责任审计为领导干部经济问题审计,审计成果不能得以有效的利用,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建议组织部要由先离任后审计,为先审计后再离任、再任职。对提拔重用的应坚持“先审后离”,以增加领导干部责任感,避免给社会上造成“走过场”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干部使用的重大失误,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离岗、离职、退休或免职又不再安排新领导岗位的,因其社会影响不大,视任务情况也可“先离后审”。同时审计部门要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文书格式,认真审计起草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情况报告等相关审计文书,使组织部门能够根据审计报告,综合干部任期政绩,把握干部任用方向,也为下任领导提供好依据和参考。

新形势下对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篇4

[摘要] 局、分公司进入“十二五”规划年以来,中心共青团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课题。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对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共青团工作的几点认识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心实际情况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就如何充分有效的发挥共青团组织自身职能,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创新开展共青团工作的的几点想法进行了阐述。面对新形式,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共青团组织要不断夯实自身组织基础,提升团干工作能力,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创新工作形势载体,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为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共青团 自身调查 对策研究 工作方向

完井测试管理中心现有35以下团员青年155人,平均年龄32岁,占职工总人数的63.01%,是推进中心快速发展,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生力军和主力军。2013年,是局、分公司向建设千万吨级塔河大油田发展目标快速迈进之年,推进企业发展的形势任务也更加紧迫。面对这一新形势,做好共青团工作的职责使命更加艰巨。

随着中心的不断发展,势必对共青团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形势下,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部分团员青年对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参与热情不很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需求程度不强,缺乏青年人应有的主动性、1 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心共青团组织需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更新和充实新时期青年思想教育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引导和团结中心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自己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努力投身于建设千万吨级塔河大油田的进程中,为中心的发展规划作出贡献是当前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中心共青团工作中出现的几点问题

(一)团干部自身素质问题,基层团支部作用难体现 1.基层团支部作用难体现

经调查统计,现阶段中心很多团干部都以兼职为主,他们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团组织分配的任务。一方面,本身繁重的工作,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团的工作,加上单位的工作性质关系到工作和休假的倒班,团内工作经常无人交接,断了延续性。另一方面,中心团组织在加强团干队伍建设中,比较注重提高团干素质特别是政治理论素质,但在调动团干积极性方面往往是一句话简单带过,没有真正重视和落实,团的工作缺乏实际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影响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2.团干部的思维理念没有根本转变

中心的基层团干部是团工作的关键执行者,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深度决定了最终的工作成效。经过调查,中心很多团干部是靠模仿和借鉴前辈的思路、方式、手段来开展工作。实际上,过去经过实践证明是对的东西,现在也不一定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拿老一套办法来教育和引导现代的团员青年,已明显不见效。

(二)团员组织观念淡薄,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呈现弱化趋势

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目前很多团员青年对于中心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参与热情不很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需求程度也在减弱。团干部费尽心思、热火朝天地组织开展工作活动,但是团员青年的反应却很冷淡,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落得虎头蛇尾,使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性难以体现。

二、新时期针对中心共青团工作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青年人的主体思想导向发生了变化

伴随着电脑、网络、手机等现代化传媒工具的日益发展,新时代的青年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相比以前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青年人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几乎每位团员青年都能比团组织更快捷、更丰富地收集到所需知识和信息,团组织基本上提供不了更大帮助。

中心团委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调研,根据团员青年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得出:对于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50%的团员青年希望以后往技术类发展,2.86%的希望往行政管理类发展,7.14%的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对于认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85.71%的团员青年对于实现自我价值及获得个人事业成就感有较高的期望,并且认为好的管理办法和创新企业文化以及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合理的用人制度,才是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团组织缺乏对新时期青年需求状况的调查了解 团组织是广泛联系青年的群众组织,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掌握了大量不同时期中心团员青年的特点、需求的信息资料。但是新形势下外部环境和青年的变化速度正不断加快,在过去2~3年的变化程度,现在可能只需要1年。中心团组织若不及时、准确地把握当代团员青年特点和需求,并做出值得认可、令人满意的成绩,吸引力和影响力自然会衰退,凝聚人心的效果也会差强人意。

中心团委针对这一现象也同样进行了调研,根据青年团员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对于各人喜好,有28%的人希望参加唱歌跳舞文化活动,有60%的人希望参加球类运动,有12%希望参加演讲写作活动。对于希望团组织多开展的活动:团员青年选择“文娱活动”的占35.71%,选择“业务学习”的占42.86%,选择“兴趣小组”的占50%,选择“座谈活动”占7.14%,选择“志愿活动”的占14.29%,选择“青年联谊”占35.71%,选择“网络平台活动”的占21.43%。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基本概况为,能够拥有幸福而精彩的生活,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学习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石油行业学有所成。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一至三年内,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累现场经验,尽快适应新环境,完成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变,并找准自己的岗位,学得一技之长。

(三)共青团工作缺乏新载体和新手段

近年来,中心团组织一直在不断的寻求新的工作领域和空间,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一个侧面来讲,中心的规范制度逐步完善,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发展中的问题能以更快的速度、更有效的途径得到解决。团的工作本就是拾遗补缺,理想化一点来思考:中心的各类问题都能解决好,无遗可拾,也无缺可补了,团组织还要再做什么?

但是新形势下,团员青年中又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数是由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客观现实所造成的。这类问题在过去遇到的比较少,也没突出的表现出来,所以团组织还需要不断拓路寻求比较成熟或值得借鉴的办法,不断创新寻求新载体和新手段来培养团员青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发现,寻找合适的工作领域和空间变得越来越难。

三、新时期如何开展中心共青团工作的方式方法

通过对新时期青年人的主体思想导向进行调查,对现阶段中心共青团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仔细剖析、我们明确找到了今后开展中心共青团工作的方法和方向,那就是——改进和创新。

(一)准确把握青年的思想动态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 团员青年是中心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对中心发展中的认同感、参与度、积极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中心团委共有团员青年155人,占职工总人数的63.01%,在工作中,他们广泛分布在生产一线,是中心生产建设的主力军,能够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正确教育、引导、带领团员青年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促进中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现在80、90的青年人思维活跃,有朝气,但有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对事物判断还不够透彻,容易受外部因素干扰思想、情绪波动大等特点,中心团委通过“面对面走进青年〃团干部在行动”的调研活动,深入基层生产车间,走进青年员工宿舍,真正看到了基层的真实面和一线青年的原生态。针对他们自身状况、学习、工作、生活、婚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了解,就团员青年们最关心的技术学习和“与老前辈交流”等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和细心解答,并通过团员大会,支委会,收缴团费等机会加强和团员青年的接触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把准他们的脉搏,把青年人的真实想法和问题及时反映给中心领导,构建好广大青年和领导之间的桥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培养创造性工作能力,提高团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要有创新精神。在中心基层团支部工作中,团干部必须具备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比团员青年更先一步看到问题所在,想到问题所出,解决问题之法。并且针对团干部之间工作延续性问题,创新开展工作交接方法,用改革的精神和发展的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二是要勇于实践。在工作中,团干部应当明了,不同的时期给中心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哪些新任务、新要求,并且通过集中团员青年的智慧,因地制宜,在实践中探索团组织设置的新模式、团的活动的新方式,团的工作的新领域,总结出新的经验。

三是要勤于调查。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开展调研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一方面要调查、了解上级团组织的理念及工作部署,了解其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另一方面要询问、沟通中心团员青年的状况,了解青年的意见和要求。这样,就可以从中心的实际出发,提出工作任务,找出切合实际的好办法。四是要善于学习。学无止境,我们的团干部要适应工作的新要求,就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政策,学习团的业务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同本职工作有关的科学知识及结合新时期的网络信息知识。只有这样,团干部的创造性工作能力才能真正的得到提高。

(三)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强化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 要实现由“说教型”向“实效型”转变,通过调研,征集团员青年喜欢和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团员青年以参观、访问、座谈、研讨等方式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要积极开展“形式、目标、任务、责任”教育活动,帮助团员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要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中心文化建设,开展爱岗敬业、创先争优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要在团员青年中坚持树典型,大力宣传“优秀十佳青年”、“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技术标兵”等先进事迹,用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广大团员青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并且鼓励广大团员青年支持并参与到中心发展规划中来,使团员青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中国人、新疆人、石油人”这三重角色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只有这样,团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得到青年人的认可和接受,才能产生实效。

(四)创新载体,迎合时代,构建覆盖全体的组织体系新网络

面对新形势,中心团组织要在青年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就要从了解和顺应青年人的兴趣入手。根据青年需要,以加强横 向交流为源泉,努力拓展青年视野,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根据调查显示,“80、90 后”青年人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短信、QQ、微信、微博等方式。我们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指导广大青年有针对性地建立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QQ 群、微信群、中心团委微博等,主题既可以根据团干部、青年骨干和青年团员等不同分工来设计,也可以是针对思想交流、情感互动、兴趣爱好、业务研讨等不同需求来设计。团组织安排专人作为群主,加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一方面可以使交流、教育的氛围轻松活泼,又可以极大地拉近团组织和中心广大团员青年的距离,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另外,通过和其他单位团组织横向联合组织一些联谊活动、青年义务奉献活动、青年知识对抗赛、体育竞赛等活动,增加团员青年参加团内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拓宽青年的视野和交际范围。并可以针对不同青年群体的特长、爱好,成立相应的青年兴趣协会,如读书俱乐部、计算机协会、书法美术摄影协会、文艺小组、体育协会等等。这些由青年自主参与的兴趣小组不但丰富了团组织工作内容,拓展了团组织活动空间,更无形中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再加上运用青年人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聚集的新方式, 一定可以大胆探索和创新中心共青团工作的方式方法,吸引青年、服务青年,在中心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中切实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

四、结论与认识

新形势下对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篇5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是一切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有句格言说的好“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间麻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但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氛围不浓、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知识匮乏等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就周边的几个单位而言,同样存在着安全生产走过场,不重视的现象。其实认真理顺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健全安全生产机制,开阔广大干部职工的眼界,提高安全理论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素质,对促进单位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笔者现就新形势下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谈几点浅见。

一、现状与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存在“利”。即利益。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安全投入存在着可投可不投的思想。普遍存在着减少安全资金、设施投入,甚至不投入的现象,被眼前经济利益蒙蔽了眼睛,不顾长远利益,只图眼前一派形式大好,于不知不觉中为麻痹思想和安全隐患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安全生产存在“松”。即松松垮垮。安全生产会开了,精神明白了。可就是落实不下去,成绩出不来。某些领导热衷于应付上级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和检查,淡化和忽视安全生产的经常性,电视上、报纸上的安全事故看多了,触目惊心了,安全管理就紧一阵子,过一些时日,安全形式好转了,心理防线放松了,安全生产就又回到了原地踏步的状态,日子也就在这松松紧紧中捱过去了,只等任期一到,拍屁股走人。

(三)是安全生产存在“轻”。即轻视安全生产的作用。据我了解有的管理干部、职工认为安全生产是空的,平常也就是检查检查、宣传宣传、开几个会、发几个文件的事,做的再好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不能当房住、不能当衣穿,不如干一个工程、中几个标段来的实惠。因此他们轻视安全生产,放任自流,得过且过,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全家的幸福当成了儿戏。

(四)是安全生产存在“缺”。既是缺少对当前安全生产教育、宣传、指导的研究,不善于抓苗头、抓倾向、抓重点,缺少能适应当前安全形势的有效措施。

(五)是安全生产存在“流”。所谓“流”就是流于数字、流于表面、流于现象。部分企业在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强调布置,侧重抽查,使检查只发现闪光点,好做法,下级单位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便照着通知中所列的检查内容,进行重点布置,对检查重点进行突击整改。有一些负责人,研究上级领导检查中可能走过的路线,并在沿线精心布置。各项准备停当,检查组如约而至,检查结果必然是“扎实,成绩突出”,接下来就是通报表扬等等。可检查过后,隐患依旧是隐患,死角依旧是死角,报告中,检查多少次、整改多少项、参加多少人、写了多少篇体会、进行了多少次考试、平均多少分等等,表面上看挺实在、挺具体、挺感人,但这种按图索骥的检查,实际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六)是安全生产存在“懒”。即懒惰。对于开展安全生产打不起精神,缺乏毅力,总认为安全生产是得罪人的事,掏力不讨好。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充分的估计,兴头上来了就抓一阵子,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有的看上去会议开了、文件发了、方案实施了、整改改了、写了,可问题还是一大串,隐患也是一大堆,楞是没有成绩出来,哎!你说邪门不。

(七)是安全生产存在“空”。即安全生产内容空虚。多数单位就理论而学习,不结合本部门、本单位、个人的实际而实施,往往是扯闲话的多、调侃的多,即使组织一些检查考试、答题之类,也是走形式、走过场,摆摆场面,应付一下而已。

(八)是安全生产存在“老”。就是开展的形式还是老方式、老面孔。一人讲话众人听,议论如同放蜜蜂。精神一说,方案一发,你扯东他扯西,天南海北,海阔天空,讲的无不生动,表态大气凛然,可落实下去了吗?不知道!

(九)是安全生产存在“拖”。即是没有效率。办事拖沓,节奏缓慢。一些同志习惯了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缺乏紧迫感,缺乏说办就办、雷厉风行的作风。今天的事推到明天,本周的事推到下周。一些的安排部署,很长时间才能拿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时已是事过境迁,不了了之了。

二、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呢?我认为在今后的中对安全生产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安全生产要“全”。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五要素”。就是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依法治

安,规范安全行为;落实责任主体,强化安全责任;增加技术含量,实现科技兴安;加大安全投入,确保人人平安。

二、安全生产要“实”。也就是说开展安全生产的内容要客观、切莫形式一派大好或问题一讲,就不了了之。要摆事实、摆实情、讲实话,运用哲学观点,一分为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运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干部职工,用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典型事故警示干部职工,进行科学分析,做出科学说明,既要把成绩讲够,把问题讲透,又要把办法讲明,把前景讲清,这样才能真实可信,才能说服人,才能教育人,才能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安全生产要“活”。即安全生产宣传开展的方式要活。当前,在干部职工中掀起的安全学习不能仅限于学习读小报,大会做报告。当然,这也是安全宣传的重要形式,但决不是唯一的形式。除过去行之有效的诸如有奖征文、演讲会、对话、双向交流、自我教育等形式要坚持以外,还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进行双向引导,用足各种文化、宣传手段,通过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达到安全宣传的目的。

四、安全生产要“近”。就是要贴近本部门、本职岗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范围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不要照搬照抄别的单位不切合实际的经验和做法,把全局的安全生产陷于被动之中。

五、安全生产要“分”。就是要针对不同阶层,分层次的进行教育。不能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一锅煮”。如在教育内容上,就可以向职工多讲一些与其本职有关的安全内容,注重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人员就可以适当的多讲一些问题和看法,多讲一些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让他们都能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让每个层次的人都对安全生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安全生产要“新”。也就是说安全管理的方式要新、观念要新、内容要新。要善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安全生产遇见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建立一整套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安全运行机制,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七、安全生产要“常”。安全生产要常抓常新,在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只有在思想上常备不懈,在行动上才能高度自觉。抓安全就是要在形式好时不盲目乐观,警钟常鸣;问题多时不气馁,善于在被动的情况下,稳住局势,时刻在头脑中绷紧安全这根弦。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只要我们坚持以上几项原则,在全局深入、扎实的开展安全生产,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理念,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就能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实现全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DM

安,规范安全行为;落实责任主体,强化安全责任;增加技术含量,实现科技兴安;加大安全投入,确保人人平安。

二、安全生产要“实”。也就是说开展安全生产的内容要客观、切莫形式一派大好或问题一讲,就不了了之。要摆事实、摆实情、讲实话,运用哲学观点,一分为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运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干部职工,用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典型事故警示干部职工,进行科学分析,做出科学说明,既要把成绩讲够,把问题讲透,又要把办法讲明,把前景讲清,这样才能真实可信,才能说服人,才能教育人,才能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安全生产要“活”。即安全生产宣传开展的方式要活。当前,在干部职工中掀起的安全学习不能仅限于学习读小报,大会做报告。当然,这也是安全宣传的重要形式,但决不是唯一的形式。除过去行之有效的诸如有奖征文、演讲会、对话、双向交流、自我教育等形式要坚持以外,还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进行双向引导,用足各种文化、宣传手段,通过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达到安全宣传的目的。

四、安全生产要“近”。就是要贴近本部门、本职岗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范围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不要照搬照抄别的单位不切合实际的经验和做法,把全局的安全生产陷于被动之中。

五、安全生产要“分”。就是要针对不同阶层,分层次的进行教育。不能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一锅煮”。如在教育内容上,就可以向职工多讲一些与其本职有关的安全内容,注重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人员就可以适当的多讲一些问题和看法,多讲一些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让他们都能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让每个层次的人都对安全生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安全生产要“新”。也就是说安全管理的方式要新、观念要新、内容要新。要善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安全生产遇见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建立一整套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安全运行机制,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七、安全生产要“常”。安全生产要常抓常新,在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只有在思想上常备不懈,在行动上才能高度自觉。抓安全就是要在形式好时不盲目乐观,警钟常鸣;问题多时不气馁,善于在被动的情况下,稳住局势,时刻在头脑中绷紧安全这根弦。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只要我们坚持以上几项原则,在全局深入、扎实的开展安全生产,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理念,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就能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实现全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对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篇6

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特点

1.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 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 国家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管理政策的不断完善, 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号召。这些都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我国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时间层次等多种因素分析, 青年人占志愿者绝大多数, 其中高校大学生居多。如在2011年第八届残奥会的志愿者招募过程中, 全国共有37519名热心人士递交了有效的志愿者报名申请表, 其中在校大学生占所有报名人数的92.99%。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大学生成为了志愿服务的主要社会群体。但是当今国内外经济发展进程中, 不确定因素增多、突发事件冲击加大、社会局势越来越复杂, 志愿者管理条例尚未建立, 加上大学生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的存在社会阅历较浅, 这些给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带来的严峻的挑战。

2.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但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呈现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的特点。无偿性与功利性并存:高校大学生自愿参加志愿服务, 以不图任何物质报酬为前提, 活动的动机是非营利趋向的, 确定了志愿服务具有无偿性。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中深受“利益原则”的影响, 在自己付出志愿服务的同时总是想着如获得社会认可和社会价值, 从而呈现出较强的功利性。组织性与随意性并存: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需求, 高校团委均成立志愿者组织, 实施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与培训, 并根据服务项目需要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有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强制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体现了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性。但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自愿无偿性的, 往往与志愿者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有关系, 不会受服务个体需求和组织要求而制约, 从而呈现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随意性。多样性和专业性并存:高校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的文化素质, 他们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面对社会公共需求, 开展服务西部、社区建设、环境保护、赛事服务、抢险救灾、对外援助、敬老爱幼等志愿服务, 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体现出服务的多样性。高校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大学生总是喜欢将本身所学专业与开展的志愿服务相结合, 参加专业类的志愿服务活动, 从而巩固大学所学专业, 体现出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文化性与社会性并存: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传承校园文化的一种方式。深受高校历史文化的影响, 体现出高校文化特色, 从而使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文化性。志愿服务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使其高校志愿服务具有社会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

1.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导向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弥补部分社会保障的不足、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2. 高校志愿服务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志愿服务成为高校大学生参与程度最深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它将大学生设置在主人翁的位置上,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志愿服务树立正确而的大学奋斗目标, 加强自身修养, 挖掘自己的潜力, 了解自己的长处增加社会经验, 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志愿者在帮助他人, 服务他人的同时, 也无形中受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纠正功利性的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增进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国家、社会和人生观的深刻理解, 有利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 最终实现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有效统一。

4.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培养了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办事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市场机制的运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为志愿服务事业“保驾护航”, 志愿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服务具体标准和有效监督与服务记录, 培训机制不健全, 临时突击培训占主导,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而且在志愿服务中倘若出现一些意外也没有任何的保障机制, 重挫伤了大学生的服务热情。

2. 服务内容单一, 专业特色不明显:

高校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趋于肤浅和简单.仅仅停留在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到公共场所开展环境保洁、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等活动, 虽然服务范围都很广, 但很难实现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 造成了高校志愿服务内容的单一化和服务活动形式化, 专业特色不明显, 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

3. 高校重视程度与宣传氛围不够: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志愿服务是没有利益回报, 部分高校领导不重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 只是偶然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 不能形成长期性和固定性。还有部分高校将志愿活动作为服务政治需要的工具, 在宣传报道的过程中夸大其实质, 存在虚假行为, 造成了大学生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 严重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激励措施不到位: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尚未形成一套长期有效激励措施, 经调研发现, 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存在激励定位不准确、激励的形式过于单一, 激励方式不恰当, 社会认可度低、缺乏人性化激励机制等问题。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只是被动接受, 参与志愿服务的率不高, 不能长期坚持参加志愿服务。

5. 资金短缺与监督缺失:

资金短缺是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经费来源较单一, 缺乏主动向社会和企业募集志愿服务所需资金的观念和能力, 资金使用上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从而制约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6. 志愿者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个人利益, 对志愿服务不感兴趣, 缺乏创新奉献精神。加上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对学生管理和协调也不够, 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 使得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 不能独立开展项目类的志愿服务活动。故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四、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措施

1.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办法, 做好志愿服务的机制保障。

高校要依托共青团组织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 从志愿者注册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程序、管理、激励表彰等方面制定有力措施, 保证服务服务的有序、平稳开展。同时要建立志愿者服务专项基金, 优化志愿活动项目, 争取社会活动资金, 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2. 加强大学生志愿者培训与管理, 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综合素质。

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素质, 是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虽然说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 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资源, 但是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选配优秀的指导教师, 做好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同时高校可以建设建立志愿者库和志愿者网络电子资料库, 并根据人员变动更新和维护, 为志愿服务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增强对志愿者管理服务的透明度, 保障志愿者活动良性发展。

3. 注重以学生为本, 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

激励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高校应以学生为本, 针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动机的多样性, 建立社会、高校、个人与项目四位一体的人性化表彰评定激励体系, 满足不同志愿者的心里需求。高校团组织还要及时肯定志愿者付出的努力, 表扬优秀志愿者;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学习;设计独特的志愿兴趣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志愿服务激励氛围, 推动志愿者行动的蓬勃发展。

4. 创新志愿服务内容, 凝练志愿服务品牌。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在校外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 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化。同时注重创新志愿服务内容, 力争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性地位, 让大学生自主设计形式新颖、时代感强志愿服务项目, 以此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策划、运筹等能力。同时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领域, 探索“专业+志愿服务项目”模式, 创建自己的志愿服务“品牌”, 真正实现服务成才, 不断借助品牌建设将志愿服务予以模式化、规范化。

5. 加大志愿精神的宣传, 内化志愿服务为自觉行为:

高校团组织应注重整合信息资源, 充分运用新媒体如互联网、微博、移动通讯, 结合传统广播、电视、书刊、报纸等手段, 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典型, 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同时要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 推动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从而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甘于奉献的公益美德、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为。

6. 转变教学管理模式, 志愿服务实习学分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高校应将志愿服务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 将学生选修课学分获取、实习实训成绩、评优选先、组织发展、奖助学金评定、就业创业等政策相结合, 由此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发展。这也是实现志愿者工作常态化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建设和谐社会, 促进时代进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要充分发挥社会、高校、团体、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不断去探索, 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 全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为了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更好地发展, 本文首先针对当前社会形势分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明确了志愿服务的特点与功能。其次从社会环境建设、高校组织运作模式、大学生自身素质等角度出发总结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措施, 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

参考文献

[1]许人冰.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 (1) .

[2]袁鑫鑫.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9 (1) .

[3]黄巧荣,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当代青年研究, 2012, 312 (3) .

[4]康红蕾.多元价值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探析[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2, 3 (7) 1.

[5]林蔚华.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的探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 (30) 21.

[6]李媛媛.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 2010, (03) .

新形势下对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篇7

【内容摘要】在当前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必须加以变革,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其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依旧堪忧,存在许多不足,不仅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更与新课改要求格格不入。为了构建和提出适合本校教师的有效阅读教学模式和操作建议,以推动我校教师阅读教学的进程,我们选择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先后调查了本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汇集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构建了适合我校中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初步改变了我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耗时多、效率低等现象,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师的理论有了较大提升。【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现状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必须加以变革,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其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于阅读教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精辟见解。阅读是一种审美情趣,对于中学生来说,只有进行大量的有效阅读,才能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新课标语文必修目标第3条亦明确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尽管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依旧堪忧,主要表现在:

1、以“教”代“读”。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中“教”的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2、肢解教材。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和过程是学一篇解析一篇。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难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3、考点练习。教师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教学的八股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和文本对话及情感交流,缺少思维碰撞和审美情趣。

4、借鉴照搬。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参考资料成堆,学生满足于借鉴和照搬,缺乏创新,个性化阅读严重缺失。这和《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背道而驰。

5、阅读量少。除课本外,学生很少接触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必读名著篇目》形同虚设。它不仅忽视了文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机会和兴趣。

所有这一切,都违背人的认知规律,更与新课改要求格格不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语文阅读现状。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其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

我校系农村学校,学生大都来自周围的村庄,因地处偏远,学生基础薄弱,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存在问题较多,教学成绩难以有效突破。为解决目前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和裹足不前的现状,我校中学语文教师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课题组,群策群力,寻求阅读教学上的突破口,构建和提出适合本校教师的有效阅读教学模式和操作建议,推动我校教师的阅读教学。

二、文献综述

近几年,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不少专家、学者、工作于一线的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阅读回归学生。

针对以“教”代“读”和肢解教材的现象,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提出:“阅读教学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冯文达老师认为:农村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地采用“填鸭式”教学,应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色彩”。付新英的“变肢解课文的‘析读’为整体感知的‘意读’”。存少辉老师主张在阅读中加强对话和交流,指向学生的个性阅读。韩克勤老师重视阅读教学中的互动,希望课堂更加生动、活跃起来。王爱娣老师谈到了美国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情况,强调必需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从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过程的监控,到阅读理解和表达的方式等等,教师需做出细致具体的指导和要求。针对学生阅读量少,李志清老师认为应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综观省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趋向于个体研究。二是侧重于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是提出一种工作模式,缺乏验证。三是注重理论性研究,缺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这些研究和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缺乏对阅读教学的深入探究,没有形成成熟的阅读教学理论及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开阔教师阅读教学的思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利于大多数教师学习和借鉴。二是缺乏对阅读教学策略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不能找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未能提出改进措施,使之更趋合理,确保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无法应对一些新情况。如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语文教学形式亦为之改变,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但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疑惑。阅读教学中,学生满足于对资料的借鉴和照搬,缺乏创新,难以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针对目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构建适合本校教师的有效阅读教学模式和操作建议,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研究中,我们调查并掌握了本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讨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及方法,初步形成了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的设计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是指语文阅读教学中现存的状况。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诸多因素困扰着阅读教学,造成高耗低效。因此,搜集问题和寻找对策成为必然。对策研究:即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借以指导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了解本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2、探讨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及方法。

3、初步形成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本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研究本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了解不同教师采用的阅读教学模式及效果。发现长处,找出不足。

2、汇集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整合资料,针对本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编,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究,找出病因,汇集成册或制成表格。便于分析研究,找出切实可行的研究办法。

3、制定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应用于教学。对阅读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找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使之更趋合理,确保发挥更大的作用。

4、初步形成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初步形成适合我校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加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指导实践。

(四)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法和调查法,辅之以观察、个案分析诸法。

1、调查法: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召开教师座谈、实地考察和研讨交流会等形式,发现本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洞悉新课程背景下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及效果、困惑等。

2、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和补充,全面、正确地掌握所研究的问题。为了检验课题组教师提出的阅读教学途径和方法的可行性,我们边实践,边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四、实施过程

本课题计划二年完成,即从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研究分四个阶段实施,研究的过程如下:

第一、前期阶段(2008、3—2008、4)

课题前期准备工作:由崔秋菊、王玉珍老师负责撰写课题申请、开题报告,课题申请立项和开题。

2008年5月峰峰矿区教育局批准立项并顺利通过了《开题报告》。第二、准备阶段(2008、5—2008、9)

课题组培训,分工;搜集参考资料;资料研究、整理和专家咨询。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了解了省内外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相关的理论,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集中讨论,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实施阶段(2008、9---2010、5)

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全面、正确地掌握所研究的问题,完成本校内不同类型教师语文阅读模式的调查。

1、(2008、9—2009、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教师座谈,调查“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由崔秋菊、何志英共同完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2、(2009、2—2009、7)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本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编,试图从理论上分析探究、找出病因,以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最后,由崔秋菊、鹿淑敏完成《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汇编》。

3、(2009、9—2010、1)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应用于教学。王延阁完成《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崔秋菊撰写了论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

4、(2010、1)将阅读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对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由崔秋菊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验报告》初稿。

5、(2010、2—2010、5)初步形成适合我校教师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加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由崔秋菊撰写《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用于指导实际教学。在研究中,我们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发现教育规律。针对本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并从理论上予以分析探究,找出病因,找到了解决办法。付诸实践进行检验,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教师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四、总结阶段(2010、5—2010、7)

对试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总结、提高,由王玉珍、崔秋菊老师撰写“研究报告”。

目前, 课题组撰写了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对我校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五、研究结论及成果

(一)从师、生两个角度了解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得出如下结论:

1、教师教学中存在以“教”代“读”、肢解教材等现象,不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方法的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教学中,教师阅读教学观念陈旧,教师的大量讲解挤占了学生阅读、接触文本的时间,教学的目的和过程是学一篇解析一篇,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化,“合作”多“探究”少,不够深入。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对教师授课方法满意度偏低。教师的教法传统,缺乏变化和新意,难以持久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希望“教师少讲,自己多想”,希望“教师教给方法,自己多学”的比例居多。

3、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低。从阅读内容来看,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局限于课本,阅读的深度也不够。从阅读途径看,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而阅览室图书有限。此外,学生阅读时间过少。

(二)根据调查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为: 1.个人因素

教师或个人业务素质低,或观念偏颇急功近利只重成绩,忽略语文教学的特点,违背认知规律,导致效率低下。

教师教学中以“教”代“读”、肢解教材,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阅读、接触文本的时间,教学的目的和过程是学一篇解析一篇,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方法的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所有这一切,或源于教师观念陈旧,或源于应付中考,唯考试是举让阅读教学变得功利化。2.学校因素

学校缺乏整体规划和合理的引导,不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或片面追求成绩,或放任自流。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各种弊端。3.社会因素

家长对教学成绩的高期望值和社会的各种压力,造成教师只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忽略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亦步亦趋,积弱难返,造成对语文缺乏兴趣,阅读能力薄弱的现象。

(三)探索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新途径

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多读书、多感悟、多积累。正基于此,通过教学中的不断摸索,我们认为,要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宜追根溯源,从教师入手,教学中应做到“培养兴趣—重视指导—对话交流—关注差异”。

1、注重兴趣培养,含英咀华,意在读。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这样所学的东西保持效果好,并有利于发展自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文感性经验,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汉语文是“茶道”文化,含蓄蕴藉,言简意赅,微言大义,意味隽永,需要含英咀华才能学有所获,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读、诵、吟咏等。

2、注重学法指导,授之以渔,意在引。阅读教学要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学法的指导上,教师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习惯的培养,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五步阅读技巧”,就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课文,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对整篇课文诵读一遍;第二步:着重理解课文中的难点;第三步: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第四步:对课文中重要的内容逐段地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和检验;第五步:复习阶段,尝试找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弄清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技能掌握后,就可以帮助他们获取很多的有用资料。阅读每一篇文章的阅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教师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注重平等对话,交流共享,意在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正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对话中,师生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共同步入教学领域,并在其中相互理解,平等交流。

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语文教师在课堂“讲”出来或“问”出来的。应在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了文本,并有了一定的思考和体悟后,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要的质疑问难、交流共享,关键时刻则由教师作畅快淋漓的发挥或作精要的阐述。学生理解到一定的深度或高度后,再组织学生作欣赏性的品读。

4、注重个性阅读,飞扬个性,意在积。

个性,是一切创造活动的生命。建筑尚如此,教育更是将创造力视为核心与灵魂。语文,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实现其工具性的同时,更应凸显其人文性,呼唤个性化的阅读与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因为各自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不同,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会对相同的文本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了解个性差异,转变教学方式,创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独特见解的言语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思维,飞扬个性。汉语文学习是“慢功”,要重视课内外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我们要尊重差异,把学习的权利留给学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研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创造性阅读,重视日常积累。

(四)探究了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通过近两年的跟踪调查和不断摸索、实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模式,归纳如下:“扶——放——交流”三步教学法。

1、扶

所谓“扶”,即扶之以“趣”,辅之以“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方法的引导和学生兴趣的培养,扶学生走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对学习感兴趣和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能唤起学习者自我——主动地学习,而且学习的效率高、效果好。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或看到它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学习的时间可以缩短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而且,这样所学的东西有利于发展自我。

目前在农村初中,学生普遍缺乏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从而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通过两年的调研、摸索、实践,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具体做法。

(1)激趣促读。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其特殊性在于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快乐、欢喜、高兴等积极的肯定的情感。语文阅读情感性始终在第一位。因此,精彩的语段必须培养学生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唤起情感、体味语言之妙、受到熏陶。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就会主动地优先地愉快地去学习。那么,吟诵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为激发学生兴趣,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营造书香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等。营造书香氛围主要采取示范朗读的方式,如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多媒体示范朗读等,努力营造出余音绕梁的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其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主要借助一些比赛的形式,如开展中学生诗歌朗诵比赛,大组阅读比赛(朗读、默读;精读、浏览)。此外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学生比赛优胜者以课外书作为奖励等。

(2)方法导读。

有了阅读兴趣还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的引导。目前学生普遍缺乏阅读技巧,阅读时处于茫然状态,急需方法的引导。

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现在,有许多教学名家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日常教学中我们常用的“五步阅读技巧”教学法等就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课文。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对整篇课文诵读一遍;第二步:着重理解课文中的难点;第三步: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第四步:对课文中重要的内容逐段地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和检验;第五步:复习阶段,尝试找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弄清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技能掌握后,就可以帮助他们获取很多的有用资料。

教师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生从无边的题海和无休止的补课中解放出来。

阅读教学要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即由点到面。现在从7年级开始,教师都在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教学生走路。不同学段、不同文体,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对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了更多的了解。

2、放

放:就是阅读权利下放,鼓励开放的、个性化的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感悟、多积累。《语文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因为各自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不同,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会对相同的文本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了解个性差异,转变教学方式,创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新课标修改稿亦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多读—文章不厌百会读。“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肢解文本一讲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鲜活起来,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也充满了欢乐,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并最终培养起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多悟—只缘身在此山中。个性化阅读切合语文学科的思维性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语文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听说读写是语言思维的具体表现,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是由其思维品质的高低所决定的。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的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指向便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一切源于多读、多悟。

我们应该尊重差异,把学习的权利留给学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研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创造性阅读。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独特见解的言语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个性更飞扬。

多积—淘尽黄沙始见金。作为老师,应作引路人,给学生阅读空间和时间,尊重阅读个性,并加以耐心引导,让学生有怀疑、探索和求实精神,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读出自己的“色彩”,使阅读体验和感悟真正落到实处,使阅读有所升华。

本学期在7年级开展的课外阅读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让学生从读→悟→积累。

3、交流

交流:就是学生和文本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正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常要借助“对话”实现。(1)生、本交流。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包括独立认知感悟、独立分析理解、独立欣赏评价、独立吸收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学生与文本的直接交流,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与文本直接交流。原因在于:

生、本交流,能培养学生独立认知感悟的能力。对文本的认知和感悟是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第一步,是对阅读的最基本要求。要认知和感悟文本,就必须让学生与文本直接交流。让学生多读,学生独立认知和感悟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生、本交流,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理解的能力。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核心是理解课文,获得理性认识,而阅读文本,得到感性认识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基础。阅读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交流以分析理解课文也要建立在学生与文本直接交流的基础之上。在课堂上,教师“一言堂”或只是“师问生答”,学生不读课文,不了解课文内容,缺乏对文本个性化的认识,听得再认真,也只能是记住了教师对文本的观点。只有让学生直接与文本交流,然后展开讨论交流,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文本,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生、本交流,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欣赏评价能力。要让学生知道葡萄的滋味就必须让他们亲口品尝。从课文的思想、语言到写法,学生只有直接与文本交流,再进行探究和讨论,才能对课文作出恰当的评价,独立欣赏评价的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生、本交流,能培养学生的吸收迁移能力。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吸收积累和运用语言,学习和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吸收和迁移能力。要让学生吸取文本的精华并运用到生活学习当中,就必须让他们首先感悟和理解。只有让学生与文本直接交流,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理解得越深越透才越能够自觉地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学习生活之中去,学生的独立吸收和迁移能力也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2)师生交流(对话)。

师生对话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也是检验阅读教学是否取得好的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对话中,师生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共同步入教学领域,并在其中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在理解中,学生深深地进入了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也在学生的开放的接纳中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两者精神相遇的境域里,教学的意义悄然创生。

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但是,我们同时还应当看到:青少年学生的阅读毕竟不同于成年人的阅读,他们因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正在学习阅读,如果要使他们真正领会文章的意思,有时更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的精讲、点拨,无疑是指引学生的“标牌”,对阅读教学的效果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师生之间以教材为中介的心灵交流活动。它既是一种科学的传播,又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把学生这个主体的作用发挥出来,把课文所蕴涵的理论美,艺术美转化为学生心灵美、智慧美;把书面语言负载的信息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那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达到有效,有效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这一理念才落到实处。

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由于各人的审美情趣、性格、文化修养、期待视野、经历不同,获得的阅读感受与审美的关注就会不同。这种差异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地位平等,必然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读书氛围,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放松,积极地投入到读书当中。(3)生生交流。《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主体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文本的精彩与美妙。

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六、研究成效及成果

通过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新途径,逐步采用语文阅读“三步”教学法。

1、初步改变了我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耗时多、效率低等现象,学生阅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文体

记叙文(两篇)

记叙文 说明文

记叙文 议论文

分值 30—40

测试年级 8 9

阅读速度(实验初初)

阅读速度(试验后期)

较快

得分率

(实验初期)

30% 40% 40%

37.5%

得分率

(试验后期)

50% 60% 60% 55%

2、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师更加注重阅读教学的实效。

3、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教给了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使他们由不会学到会学,由被动学到主动地学。阅读给学生带来了乐趣。

4、注重了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此形成的“迁移”反映到学生的作文和日记上,内容变得更加真实、细腻。

5、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钻研教学、钻研业务、探究理论,使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两年间课题组教师发表了论文十几篇。姓名

成果名称

形式

字数

发表刊物名称

发表日期

崔秋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论文

4500

教育科学与研究 2010、5

崔秋菊

《活动性教学法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

3100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4

崔秋菊

《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说明文》

论文

3200

教师教育研究 2010、4

崔秋菊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 论文

3100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5

李江霞

《新课程与语文开放式教学》

论文

3000

教育研究与探索 2009、6

李江霞

《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

论文

3100 教育研究2009、6

李江霞

《论因材施教,弘扬学生个性》

论文

3200

基础教育教学导刊 2009、6

李江霞

《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论文

3000 师论2009、6

何志英

《语文阅读与自主学习》

论文

3200

基础教育教学导刊2009、5

何志英

《谈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

3200

教育研究 2009、4

王延阁

《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论文

4700

崔秋菊 何志英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3100

李江霞 苏银花

《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100

崔秋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论文

3800

王玉珍 崔秋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七、讨论与思考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受学校经济实力制约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对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们选择《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通过调查我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途径,构建农村中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指导日常教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课题组成员取得了很大进步,摸索出了适合我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途径,构建出了农村中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渗透、引导非一日之工,仍需我们不断努力、尝试并改进。

八、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付新英.研读:科学方法阅读,方能提高语文素养[J].中国教育报.2007(9)[3]存少辉.研读: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0)[4]赵年秀.研读:普通高中语文标准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6)[5]冯文达.研读: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6]王爱娣.研读: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7(1)[7]李志清.研读: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07(7)

上一篇:医学类专业就业排名榜下一篇:许可证延期换证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