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思维——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世纪50年代, 在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萨丕尔 (Edward Sapir) 和他的学生沃尔夫 (Benjamin Lee Whorf) 过世后, 一些语言学家为概括他们的相关理论, 提出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Sapir-Whorf Hypot hesis) (蔡富有、郭龙生:19) 。归结起来, 该假说有两个基本观点: (1) 语言决定论 (lingustic determinism) , 即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 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 每一种语言都以特定的方式为它的说活者建构他的出界, 人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决定的;语言决定思维、信念、态度等;语言不同的民族, 其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是该假说的强式表述或观点 (strong version) 。 (2) 语言相对论 (linguistic relativity) , 即语言结构有无限的多样性, 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 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不同的语言不能表示同一个社会的现实, 世界意象随着人们赖以思维的语言体系的不同而变比。语言影响思维, 语言不同的民族, 其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这是该假说的弱式表述或观点 (weak version)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在语言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一系列人文科学研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引起了激烈的争辩 (潘文国:24) 。

1 关于语言决定论

如果语言决定论成立, 那就意味着没有语言就没有思想。按照语言决定论的逻辑人类的语言应该是来自人类之外的系统。如果是这样, 人类岂不是成了语言的奴隶?况且, 如果没有思想, 那婴儿是如何习得语言的呢?思想才是语言的源泉。

另一个问题就在于语言和语言学中的概念是可译的。按照语言决定论的论述, 既然不同语种的人的世界观体系不同, 则一种语言里的概念只有说这种语言的人才能理解, 而其他语种的人则无法理解。而事实上, 语言是可译的。虽然在翻译一些诗歌、幽默等文字时偶尔会有不可译的情况发生, 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此外, 该假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沃尔夫的观点并没有足够的事实依据。沃尔夫用语言的细微差别去证明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差别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施莱辛格 (Schlesinger) 在他的文章中就指出“……语言上的差异并不足以证明语言决定认知和文化” (Schlesinger:18) 。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 沃尔夫使用了因纽特人的语言中表示“雪”的词汇作为证据。他认为, 因为雪在因纽特人的日常生活中很重要, 他们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不同种类的“雪”的概念, 所以他们对雪的认识与其他环境中的人对雪的认识也并不相同。然而, 正如普伦 (Pullum) 在他的书The Great Eskimo Vocabulary Hoax中所说, 虽然因纽特人有很多表示雪的词汇, 但是其他语言也可以使用词组来表达同样的概念。词汇并不能局限人们的思想。例如, 在阿拉巴霍人的文化中, 有血缘关系的男性长辈只对应一个词汇。在汉语中, 我们会区别“父亲”和“叔叔”, 在英语中, 人们也用“father”和“uncle”区别这两个概念, 而阿拉巴霍人则用同样的称谓称呼这两者。那这是不是表示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也无法理解这两种亲属关系之间的区别呢?人类学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证明, 虽然阿拉巴霍人使用的是同一个词汇, 但是能够理解两者的区别, 阿拉巴霍儿童也知道一个是父亲, 一个是父亲的兄弟。

2 关于语言相对论

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影响思维, 语言不同的民族, 其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语言相对论是语言绝对论的弱势表述, 它与语言绝对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强调语言可能“影响”思维而不是必定“决定”思维;这种影响是相互的, 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在影响其思维, 也受到思维的影响;不再单纯考虑语言因素, 还强调使用语言的社会环境。

与语言绝对论相比, 更多的语言学家支持语言相对论。Jandt在他的书中曾列举一些例证来支持语言相对论。他指出, 在Hanunov这一部落中, 表示“大米”的词就有92个;在阿拉伯语中, 表示“骆驼”的词或词组有3000个。 (Jandt:137) 然而细想一下, 这些统计数字只能说明:对某个语言社区的生活有重要意义的事物都会有很多的词汇, 而不能证明这些词汇影响了人们的感知和思维方式。

其实, 虽然各种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 但是却有普遍性。全世界的人类, 无论是何种语言、何种文化, 都共用相同的意义系统。就连曾经为此假说找到过实例支持的Roger Brown博士现在也认为现有的证据更能证明认知的普遍性而不是语言相对论 (Schlesinger 1991:26) 。

3 结语

语言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在说话的同时也在进行思维, 所以, 可以预见, 关于语言相对论的研究还将继续吸引学术界的注意。关于这一假说为何会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和争议, 卡罗尔 (John Carroll) 给出了他所认为的原因:“也许这表示人的一生都无意识地被自己的语言结构恶作剧般控制着, 以某一种方式感知现实, 而我们意识到这一诡计, 将使我们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 (1956:2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沟通技术的深入, 当今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普遍。相信关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讨论会有助于不同文化间更好地进行了解和沟通。

摘要: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一直是语言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一系列人文科学研究中争论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两个基本观点的概述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关键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决定论,语言相对论

参考文献

[1] 蔡富有, 郭龙生.语言文字学常用辞典[Z].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2] 潘文国.英汉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3] Carroll, J. (1956) “Introduction”Language, Thought&Reality:Selected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Cambridge, MA:MIT Press.

[4] Carroll, John B. (1964) Language andThought.Foundations of Modern Psy-chology Series.Englewood Cliffs, NewJersey:Prentice-Hall.

[5] Jandt, Fred E (2000) Intercultutal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 (3rdedition) [M].Thousand Oaks, CA:SagePublications.

[6] Pullum, G. (1991) The Great EskimoHoax&Other Irreverent Essays onthe Study of Languag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上一篇:农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方略谈下一篇:牡丹江流域某水电站的导截流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