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8个方式
1、诱发动机,创设情境
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2、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
3、连续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中,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二种方式。
4、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
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是一场意志和体力的挑战,坐而论道只是低级层次,紧密结合实际才是锻炼思维能力的正道。
结合实际的方式,可以是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可以是掌握大量实际事实和观点资料,也可以是跟踪最前沿的现象和趋势,还可以是进行持续不断的对于某个特定领域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概括而言,锻炼思维能力的唯一正途是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思考,掌握思考的规律。
二、提高思维能力目的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
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
三、让大脑更聪明的锻炼逻辑思维的8个亲子游戏
1、 打电话认数字
适合年龄:2岁
准备一个有数字键的电话,妈妈指着电话上的数字键,教宝宝认识0-9的数字。当宝宝掌握后,妈妈说出家里其它成员的电话号码,让宝宝自己按键,并拨通和宝宝通话,对方要及时赞扬宝宝“你真棒,认识数字可以自己拨电话”,这样宝宝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对数字也会更加感兴趣。
2 、利用日常行为陪宝宝随兴计数
适合年龄:2岁
上楼梯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计算阶梯的数量:一节、二节、三节、四节……哇,你自己走了8节楼梯!
吃葡萄的时候可以大声说:这里有1、2、3、4……9颗葡萄,你要吃几颗?4颗好不好?1、2、3、4,4颗颗葡萄给你!吃完了这4颗还要的话,妈妈再给你,妈妈这里还有1、2、3、4、5颗葡萄等着你。
很自然地宝宝就会对数东西产生了基本概念:每样东西都要单独数点过,而且每样东西只能数点一次,不可重复。
3 、认门牌号、公交车号
适合年龄:3岁
当带孩子出门坐公交车时,可以让孩子记住,经常去的一个地方坐哪路公交车,下次再去那里时,问宝宝是否还记得。在家门口,让宝宝观察自家的门牌号,街道号、楼号、单元号、房间号……
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也会提高很快,对数字、数学的敏感度也会提升。
4、数生活中的各种物品
适合年龄:3岁
把宝宝的玩具盒子搬出来,让他自己数数一共有多少个玩具?按类别分,有多少种玩具?学会量与类的区别。同样,和宝宝看书的时候,让宝宝数一数拿了几本书?妈妈给宝宝整理衣柜的时候,让宝宝数一数自己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几双袜子?宝宝喜欢穿的有哪几件……生活中的数学,远比课本要有趣的多。
5、感知增减衣物与冷暖的关系
适合年龄:3岁
天气暖和了,衣服要减少,冬天天气冷,衣服要相应地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数衣服的件数,夏天穿单衣1件,秋天穿内衣 毛衣 外套共3件,冬天穿内衣 毛衣 外套 羽绒服共4件。
孩子在此过程中就会把天气冷和要保暖及穿厚衣服,天气热和要凉快及穿薄衣服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从具体的生活经验中提升本体感觉,认识自然。在穿脱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系纽扣,从上往下系,或是从下往上系,让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得到提升。
6、小小测量家
适合年龄:5岁
先准备好纸、笔,绳子,尺子(直尺或卷尺)。家长先问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的身高,并鼓励孩子想办法自己量一量,也可以测量家中其它物体的长度,然后记录下来,做成表格,并按顺序排列等。
过一段时间再测一下,看看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问问孩子为什么。
7、在桌子上依人数摆设餐具
适合年龄:6岁
乘和除这两种算术概念,在家里可以用数摆餐具的方法来让宝宝接触,假设有4个人就餐,应该摆设筷子、汤匙、碗、碟的数量,可以用实际摆设的游戏去算出:在这4个位置上各放一双筷子,我们需要几双筷子?4双?每双筷子有2根,那4双筷子就有8根了。现在我们来排碗,4个人需要几个碗呢?这种一配一的概念当然不久就会延伸到乘法的概念了。
8 、学习看商品价签
适合年龄:5岁
下面我将会从舞蹈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个性思维、构图思维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舞蹈创新的个人见解, 希望能为舞蹈创作的繁荣出一点微薄之力。
是由人的形体所创造的一个力的虚幻世界, 这个力的虚幻世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和姿态的组合显示出来的。即是说, 舞蹈本身的纯粹外观的力, 凝聚在动态形象之中。这是经过夸张和美化了的形体艺术的动作, 是对动作美的规律与动作表现规律自觉地认识和把握中形成的动作或姿态。舞蹈作为人的形态艺术、造型艺术, 诚然要讲究形体动作的形式美, 包括舞蹈者形体的特有魅力, 但也不能没有内在的情感和精神的表达, 否则, 动作就显得空洞无物, 缺乏生命感, 只有二者的统一才会是美的舞蹈, 充满诗意的舞蹈。舞蹈作为人体自身独立的艺术创造, 可以发挥人体的力和美的创造的优势, 这也是人体的智慧的创造。人类的力和美的舞蹈, 既是智慧的舞蹈, 只有真的东西才能动人, 所
(一) 善于顺向思维, 从周边的环境开展舞蹈创作
所为顺向思维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 舞蹈也是同样。只有热爱我们的生活, 积极发现身边有特点的事物并给予艺术的审美, 把生活在大家身边的东西给予“生命”, 这样就会出好作品, 让人们能深刻地记住这些作品。
艺术作品不夸张就没有表现力, 而夸张就必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编导深入的观察生活, 运用自己的创作思维, 把水从细小的溪水到波澜壮阔的大海, 运用节奏因素使舞蹈“形”、“情”具备, 给观众留下深刻地印象。张纪刚的《千手观音》, 编导把
谓真并不是模拟、照搬生活表面现象。舞蹈从原始社会产生以来, 总是力求概括、夸张甚至抽象等方法来表现对象的气质、精神和作者自己的情感。如独舞《采桑晚归》舞蹈中并没有船, 编导者却通过巧妙的道具, 描绘出江南水乡旖旎的风光和养蚕姑娘的精神境界。舞蹈动作的组合、造型、画面等, 都积淀了人对事和物的感受。这就是“有我之境”。只有把这种感情与人体的外部动作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使它融化着艺术家主观的强烈情感, 而不只是自然物的外部形貌摄影式的复制, 也就算是达到了“无我之境”。只有这样的舞蹈才能产生深广的意义。全国舞蹈比赛中的《追鱼》和《鸬鶅号子》等作品的成功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 对于任何具体的舞蹈作品神的形象赋予了生命, 把20多个演员的舞蹈, 编排的真的像千手观音一样壮观、震惊。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对生活中的各种美的事务要进行高度的浓缩和升华, 编导把生活中发掘出的物体形象的美妙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 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象, 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二) 善于逆向思维, 从“出人意料、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做起, 进行舞蹈创新
所谓逆向思维, 是指到过去或反过来向问题, 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思考问题, 选取别人不曾关注没有涉及过的领域去开拓创新。
来说, 神与形都是不可分割的, 他们相互依存, 相互协调, 互得宜彰。没有无神的形, 也就没有无形的神。只有神和形的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 才会产生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杰克、斯佩克特《艺术与精神分析》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2]吴晓邦主编《当代中国舞蹈》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3]张之沧著《艺术与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蔼理斯著《生命之舞》生活.读.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开封教育学院)
其一, 要善于自我逆向思维, 不是按照自己以往所接受的思路来开展创作, 而是在自我逆向、自我扬弃的基础上, 用新思路、新创意来进行个性表演的创作。记得在前两年, 自己创作了一个作品, 一改以往的创作方式, 在舞蹈中加以语言对白, 虽然最后只拿了二等奖, 但有很多同行还是给予了这种创作方式的肯定。
其二, 要善于与同行逆向思维。不是顺着顺向思维去创编舞蹈, 而是逆向则他路而行之。别人不这么做, 而我偏标新立异这么做, 这样才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杨丽萍编导及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走的就是与同行逆向思维的路子。她并没有顺着其他编导的路子走, 找优秀的专业演员来表演, 而是找来了6 0多位能歌善舞的村民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 展现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舞台上建立一座活动的民间歌舞艺术博物馆。因此《云南印象》就让人感到创意新、有亮点、有地方特色且与众不同;
(三) 善于个性思维, 从追求“个性特色、个性特点、个性魅力”做起, 开展舞蹈创新
所为个性思维, 是指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和重心放在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方面。具体到舞蹈上来说, 就是要从以往习惯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走出来。
其一, 追求特色化。众所周知,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方式, 无疑要把人这一“材料”锻造的能屈能伸, 能柔能刚, 腾上跃下, 拧、倾、圆、曲样样均能适应。舞蹈中的各种规范性的基本功训练已把演员训练成了共性统一的表演风格。而后出现的一种抽象化的现代舞就打破了民间、古典、芭蕾等等传统舞蹈的规范模式, 它的训练解放了身体的所有肌肉和关节, 舞蹈的风格干净大气, 舞蹈动作瞬间静止, 瞬间舞动, 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好的舞蹈作品, 比如:王枚老师编导的作品《也许是要飞翔》舞蹈中没有任何展现女性柔美的动作, 而是干净大胆的运用一条直线的路径把一段舞蹈展现出来, 动作干净舒展, 让人看后很受感动。
其二, 追求魅力化, 即要具有创造与想象的魅力。一个舞蹈艺术作品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演员体现的程度, 再创造与想象的能力。这就要求编舞者们展开充分地想象力, 去合理地完成作品。尤其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 情绪与情绪之间的转换, 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才能尽善尽美。现在的舞蹈作品开始有了一个转型期, 大部分舞蹈开始打破自己的束缚, 在舞蹈原有的元素上加了许多现代舞的元素, 使舞蹈看上去不在那么单一。
(四) 善于构图思维, 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 也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
所谓舞蹈构图是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和画面造型。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台上的整体画面, 这就要编舞者具有很强的构图思维。我们知道任何构图都是由不同的线——直线和曲线所构成的, 即三角形、方形和圆形, 以及三角形的变体菱形, 方形的变体梯形和圆形的变体椭圆形所组成的。怎样才能使这些大家都熟知的这些图形组合成让人眼目一新与众不同, 并且在不同的舞蹈画面的变化流动中把舞蹈语言所表达的情意展现出来。如何配置才能给人以美感, 这就得使它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从形式美的一般构图来看, 主要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比例、调和对比、多样统一等。
要创作出一个好的舞蹈作品, 光靠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和综合的编舞手段, 要求编导在诠释角色时尽可能进入纯粹的创作状态。倘若带着某种功利心, 则往往会听命于追求最高利润的欲望或某种意识形态的驱使, 这两者都同样远离艺术创作的正确目标。
随着社会发展的飞速前进, 舞蹈也在随着社会的步伐大步往前走。人们的欣赏水平也逐年提高, 美的事物也慢慢的被发掘。创编者们要大胆的去尝试新生的事物, 不能总吃老辈们传下来东西, 只有不断研究学习开动大脑, 新生的舞蹈才能不断涌现, 才能慢慢迎合人们的高标准的眼光。为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我们舞蹈界的学者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创新, 多搞精品剧目来迎合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161-162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创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育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对待学习;精心设置语境,让学生在创设的特定语境中学习特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借助直观教具、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方法设置教学,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乐学、速学、越学越好;散发出创新思维。
一、以情营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只有在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能敢于和勇于主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的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认知因素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充满情感的教学也能使学生思考、探索,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否则就成了无“情”的教育,成了赤裸裸的知识传授。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创造学生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提高创新的敏感性,积极的情感能极大的激发创新意识。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以真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知的主动性,开创敢讲、争讲、爱讲英语的局面,激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教师开放自由空间,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育人环境,发展学生思维的奠基。
老师热爱学生,学生敬重老师,彼此关系融洽,就容易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对于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我多以鼓励为主。当学生回答不上时,我就会用激励的话语“Try it again!” “It doesn’t matter!” 让学生感到“没关系,我在思考和努力。”让每个孩子在英语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加强孩子们学習英语的信心,增加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动力。
二、媒体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应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恰当地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二者有机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惟妙惟肖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多媒体优化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事先按教学内容,在软件里设置相应的情景,在教学中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营造对话气氛,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加深知识理解认识的同时又加深记忆。又如在学习课文后进行课文内容提问时,在屏幕上设置一个显示题目的窗口,一个图示窗口,图示窗上画一个“一休”思考的图形,并设置一段短少而轻快的灰谐音乐。若学生回答正确时,“一休”会树起大拇指并配有音乐“A good job!”;若错时则摇摇手“Sorry, please try once more!”在伴有音乐时屏幕上出示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气氛下,令学生在思考回答时有期望表扬的心理,那么练起来干劲就十足了。在明快的动画和音乐中给学生增添了趣味,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三、情景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小学英语教学以口语为中心,在教学句和词汇时,可以把它们放到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具体形象和周围环境衬托暴露的语意,使感知和理解更加深刻,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创新交流的能力。例如学习了食物和喝的东西后,就要有一个go shopping的综合表演,我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创办自己的专柜。当他们准备就绪的时候,还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购物商场:有玩具专柜、饮料专柜、学习用品专柜、食品专柜,甚至还有水果专柜等。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购买自己想要的物品,营业员的服务更是细致入微。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出乎意料地听到组员提醒着“营业员”和“顾客”要使用专业用语,被他们感动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有效活动有利于孩子们语感和脱口而出的英语表达的生成。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能把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对话中,使语言交流丰富多彩。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意识,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成功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字号:核心提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确立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它统领中国发展,事关中国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和根本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总的依据和遵循,充分体现了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科学关照战略全局与局部、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含科学思维方式,如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等等。确立这些思维方式,是领会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锁钥,更是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的重要前提。因此,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其内在的科学思维方式化为我们自觉的思维方式,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
确立辩证思维,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自觉按照辩证法办事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问题提出的新的战略布局,处处体现辩证思维的精髓。其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是党中央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深刻变化,统筹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关系,在治国理政方面作出的顶层设计,可以说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既有全面推进又有重点突破,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全面性。其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它是在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中谋划发展,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为未来奠定基础,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发展性。其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治国理政全局和根本,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长远,正确处理治国理政若干重大关系,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体现了辩证思维的联系性。
确立辩证思维,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窗口。一是着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深刻理解“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辩证统一关系,正确处理“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避免单兵突进、各自为政,既区分轻重缓急,又不顾此失彼,真正促使“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二是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前,我国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高发期,“四个全面”就是着眼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发扬担当精神,把破解矛盾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三是在工作中自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就整体而言,“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平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从“两点”中把握“重点”,抓重点带一般,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牵住“牛鼻子”。
确立战略思维,站在战略的高度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确立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它统领中国发展,事关中国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和根本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总的依据和遵循,充分体现了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科学关照战略全局与局部、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关系。
学习和运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蕴含的战略思维,站在战略的高度谋划“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一是努力形成宽广眼界,做到胸有全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真正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不断增强历史责任心和历史担当精神。二是善于把握发展机遇,力求善做善成。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新变化,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迈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三是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的实践方式在思维中的内化。我们不仅要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增加知识积累,坚持更新理念,更要善于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能力。
确立系统思维,谋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的系统效益
从系统思维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大系统,每个“全面”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小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中的中枢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枢目标的动力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枢目标的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枢目标的控制系统。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用系统思维来理解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最佳效益的基本要求。一是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关注每个“全面”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协同性,聚合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尽管每一个“全面”的内容各不相同,分属不同的范围和领域,但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有机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同时又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健康发展;而全面从严治党,则可以使我们党始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二是把握系统的层次性,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优化。“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平行关系,有战略目标,有战略举措,战略举措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的。我们要着眼整体,从重点部分入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三是把握系统的动态性,善于筹划,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统筹,渐进和突破衔接。“四个全面”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实践中,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在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为转移,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确立底线思维,牢牢把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动权
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科学思维,它不仅指出什么是不可跨越的底线,按照现行的战略规划可能出现哪些风险和挑战,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看到事物的远景并有相应的对策,而且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坚定信心、掌握主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基于中国发展历史方位的变化,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突出体现了底线思维的要求与特征。
创新思维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尤其在初期阶段,求异性特别明显。它要求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关注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性。
英国科学家何非认为:“科学研究工作就是设法走到某事物的极端而观察它有无特别现象的工作。”创新也是如此。一般来说,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结论怀有盲从和迷信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人很难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求异性思维则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
这种联想思维,可以使我们扩展思路,升华认识,把握规律。
①接近联想。即由一事物容易联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相接近的另一事物。如:我们由“阳春三月”容易想到“桃花”,由“天安门”容易想到“人民大会堂”。看到大雁南飞,容易想到我是不是能像大雁那样,也回到我南方的故乡?由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容易想到四边形、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不是也都是360°?一些重大发明,可以说就是联想思维的结果。如:鲁班从山上可以割破人皮肤的野草中受到启发,创造了锯子;人们从鸟和蜻蜓的飞行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从鱼儿可以在水中有升有浮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等等。
②对比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另一事物。如:由朋友想到敌人,由水想到火,由战争想到和平等。
③相似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个在与它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如:由大海想到海浪,想到鱼群,想到轮船,想到海底电缆,想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④关系联想。即由事物所具有的各种关系而形成的联想思维。如《“钱”的来历与联想》。
古时候,最早做生意用的钱是贝壳。其价值按贝壳大小、优劣、多少而定。《说文》中讲,“至秦废贝行钱”(秦朝,秦帝国公元前221年)。贝壳虽已废止,但汉字中的“贝”字,做偏旁时仍然与钱有关。
货物的“货”。由“化”与“贝”组成。化者,变也;货就是变钱的。商谚云:“货不停留钱自来,薄利多销照样能发财。”
赚钱的“赚”。由“贝”与“兼”组成。辞典讲“兼”可作“加位”、“合并”解,“赚”就是使钱加位、成倍、翻番。
“贪”由“今”和“贝”组成。“今”指现在、眼前。急功近利者只求眼前,不顾将来;只管捞钱,不问后果,这是由于自私所致。今日有钱今日花,“贪”是万恶之源,“人为财死”就是由贪而来。
“贫”字由“分”和“贝”组成,有钱乱花,把钱分了,分散了,就会一贫如洗,导致贫穷、贫困。
赌博的“赌”,贝者,钱也;者者,人也。人在无所事事时,和钱在一起,玩钱,耍钱,就是赌博。
玩味钱的结构,给人的启发实在不小。钱,用明人郑暄的话说:“金旁着戈,而且两个,真杀人之物,而人不自悟也。”君子爱才,要取之有道。取之无道而贪,迟早会有被“杀”的一天。“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创新思维方式(4)纵向思维(纵深思维或纵深思考)
任何事物的发展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总是呈现纵向态势和横向态势。纵向态势即纵向思维同横向思维一样,都是认识事物发展以及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重要创新思维方式。
纵向思维,通俗地讲,就是按照既定目标、方向,在现有基础上,向纵深领域深化、挖掘的一种创新思维方式。
老子曰:“挖井7仞而不及泉,废井也。”(仞是计量单位,7仞约等于2丈多一点)挖井7仞没有出水,是废井,而7.1仞出水了,甘泉涌流,就是好井。成功往往只差那么一点。可见,这一点,常常就是成功之分。须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灰心泄气,灰心泄气就等于前功尽弃。
纵深思考的创新思维方法,不仅对我们搞好重大发明有帮助,有意义,而且对我们加强品德修养,塑好人格形象,其影响和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如:
俗、仙、佛这三个字,接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似乎没有什么感情色彩,没有什么新鲜味道。如果我们结合品德修养实践作深入思考,结果则大不一样。
俗:左人右谷。意思一是民以食为天,人是吃五谷杂粮的。二是如果世人的心态往山谷坠落,那就没有超凡脱俗,注定是个凡人,是个凡夫俗子。
仙:左人右山。意思一是人要修身养性,必须得到僻静处,即山里去,只有在僻静处,到山里修行,才能成仙;二是如果世人的心态,价值取向,奋斗目标,一直向上攀登,向山上攀登,向高处攀登,才可能成仙。
佛:左人右弗。弗即不是。意思就是佛不是凡人,不是一般的人,“人圆即成佛。”所以,六祖慧能说,一念“觉”,即是佛,一念“迷”,便是众生。
再如:眼、耳、鼻、舌、心。
眼:人有两只眼睛,并且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既不能打乌米眼朝上看,也不能学狗眼看人低。
耳:人有两只耳朵,并且左右并列,所以不能偏听一面之词。
鼻:人的鼻端共有两个孔,所以不应当随着别人一个鼻孔出气。
舌:人只有一条舌头,所以不能说两面话,阴一套,阳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一、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启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 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 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 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 孩子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nose, ear时, 我走到学生中间, 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 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 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 教师不直接说No, 而是微笑着对他 (她) 说:"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都要予以表扬。语言是同学们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迅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难度高, 跨度大,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英语课中的活动是以口语为中心, 能够营造民主的、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比较容易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创新交流的能力。
二、在学生的想象中引导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 在教Apples are sweet.Grapes are sour.就尽可能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吃一口苹果表示很高心的样子, 吃一口葡萄捂着脸表示很酸的样子。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老师讲的意思。接着可以再要求学生说出有哪些水果是甜的, 哪些是酸的。
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学习动物名称时, 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 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例如, cat, cat, 喵喵喵;dog, dog, 汪汪汪, ……这样, 学生就会很有兴致, 有的装成猴子, 有的扮成小狗, ……。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变得流利起来, 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运用兴趣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
“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的力量, 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乐于接触它, 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 变“苦学”为“乐学”。为此, 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 去了解学生的喜好, 英语课堂中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是学生喜爱的, 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chant, 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 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到seasons时, 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画下来, 比一比看谁的春天最美丽。我的话音刚一落, 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 他们拿起彩色笔, 认真画了起来, 一会儿, 孩子们手中的一张张百纸就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春天, 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多彩的“春天”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在掌声中, 学生的兴趣更高了, 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四、在教学实践的情境中挖掘创新思维
儿童是善于模仿的。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 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 能获得发现的乐趣, 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 精心设计练习,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 教师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 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 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 我就让学生去找它的主人, 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
五、在课外活动中弘扬创新思维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看图说话、手抄报, 英语角、英语园地、课本剧表演等, 这些活动实践性强, 学习资源、实践机会、创新思维无处不在。课本剧的特点是学生参与的人数多, 根据具体的情况, 可以对教材进行删减和增加。例如:我班学生表演的Children’s Day有8个孩子参加, 孩子们极其投入的表演, 使他们暂时忘记了自己的母语的干扰, 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借助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还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英语, 用英语, 丰富他们的英语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意识。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
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对设计理念和思维的创新。简言之,就是对过去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创新。在信息时代,人类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以往贯穿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
一、当代设计师实践摸索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
设计美学因现代设计的兴起而产生,作为新兴的美学研究领域,边缘特征不容忽视。正是因为这些“边缘”,如不同的学科、学说、视野、性质、性别、思想境界、东西方文化、古今文化、南北地域等等,使得设计美学具有无限的生机和广泛的美学特征。诸多的文化现象在现代主义时期的分离和对立状态,在具有后现代气质的今天,由生硬的边界转向彼此的融合与对话。如著名平面大师靳棣强所言,美德原则有三:一是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二是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三是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在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大美学关照下,从历史审美渊源中探索视觉传达设计的现代性和创意语境,既是一种边缘对话,也是一次继承与磨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产生极大的可塑空间。
对于设计师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其表现自己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的基本要素,在选择这些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以简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为丰富的内容。实践在视觉传达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着重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不仅是一种设计想法的检验,更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的需要。传统的传达方式,视觉传达设计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革命。而这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探索设备、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因此,我们只有主动地迎接信息时代的洗礼,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坚持三者的辩证统一,才能彻底地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时代的大发展。
二、设计理念和视觉语言的创新
首先,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对设计理念和思维的创新。简言之,就是对过去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创新。创新根据性质、程度的不同可以理解为继承传统式的创新和激进式的创新,后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一种否定和反叛,尤其是对于長期以来自我潜意识所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框架的否定和反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创新就是事物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在信息时代,人类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以往贯穿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个性化、多元化、民族化、国际化、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怎样才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怎样正确体现未来的价值观?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冲击,面对设计的平庸化、程式化,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现实,让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接受信息化时代的洗礼。
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讲,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过程。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19世纪和20世纪的许多艺术和设计运动都是以探索视觉语言新形式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新的形式往往就是由反传统的艺术通过反对过去时代的艺术而创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现代主义”、“波普设计”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设计运动在形式方面的试验与革命,以及为寻找并获得体现时代特征的形式和视觉语言而进行的探索都说明了这一点。视觉语言创新的重中之重在于对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这三大元素相互之间的美学性构成的创新。而对于设计师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其表现自己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的基本要素,在选择这些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以简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为丰富的内容。
三、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性思维的内涵
设计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设计本质上是创新, 艺术创新是设计生命之所在, 创新性和原创性是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创新,不仅是对艺术形式、思想内容、手段、方式的创新, 还包括对原有艺术观念的突破; 不仅是对前人、他人的不断超越, 还包括对自我的否定和再造。人类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大类。设计思维正是由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一个有目的的过程。 “理性思维给设计以前后的逻辑顺序, 即设计的时间属性, 感性思维给设计以形象及场所的空间属性, 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双重属性的思维即设计思维。视觉传达设计思维的内涵在于, 视觉传达设计不仅是一种设计手段、方式和技巧, 更是一种思想观念。新的历史时期, 要想做出具有时代观念、创新观念的设计作品, 就必须在设计理念、视觉图形语言等方面入手, 把握人文情感、民族情怀、时代特色。21 世纪的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欣赏者为出发点的设计, 具有国际化、本土化、人性化的特点, 视觉传达设计和绘画艺术及其它设计类型的结合, 使得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 在设计表现上, 视觉传达设计也由静态传达向动态的信息传播延伸, 突破二维平面空间向三维立体空间、四维时空空间延伸, 互动性、交叉性将成为视觉传达设计思维的新趋势。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人类不得不承认技术正在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其未来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直接面临“数字化生存”,与此同时,它们也冲击着传统的传达方式,视觉传达设计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革命。
参考文献:
[1]余义虎. 视觉传达设计多元特征与表现[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2]琴琴.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J]. 艺术百家. 2005(03).
[3]邵屏. 视觉设计的文化本性与潮流[J]. 出版与印刷. 2001(02) .
如果还用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接声器,势必误人子弟,阻碍学生智力的开发,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中的启发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思维冲撞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对新知识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不由自主地进行兴趣型、进取型学习。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启发式方法有质疑式启发、情景式启发、对比式启发、实践式启发、类比式启发等。
1.所谓直观式启发,就是凭借教具及多媒体,不断地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由此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手段,也是当前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形式。这一形式同样可以在启发式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
2.所谓事例式启发,就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事例,激发学生联想和思考的一种启发方法,在适用此种方法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可选用事例式方法的课文时,就要精心选一件与此相关的典型的其他事例进行生动形象的说讲,进而导入正课。此种方法,同样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和事产生好感,引导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运用这种启发方法,教师的事例演说是很关键的一招,必须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绝不能草率行事。
3.所谓实践式启发,就是通过不同的活动,通过过程体验来训练基础知识,进而发展思维的.一种启发方法。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名篇朗诵比赛,主题演讲比赛,观点辩论比赛,有奖知识问答,抢答比赛等。这种实践活动,是现代教学模式的缩影,也是学生为主体的真正体现,它不但使课文内容动了起来,而且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分析、理解人物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作用的能力。
上述这些方法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教师在教学时只有灵活掌握,综合使用,才能使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得以真正实现,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不仅运用在知识的传授上,还可以运用到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测上。传统的做法是全凭一张考卷,一张考卷定乾坤,这种做法,只能使学生成为书呆子,实践活动的愚昧者,这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检测学生学业成绩中运用创新教育,就是让全班学生互测互评,注重学生动口、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检测。要将考卷与实际操作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作出对学生学业成绩公正、公开,合情合理的评价。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文演讲、辩论等各种比赛,就是对知识能力很好的检测。
在写作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创新教育。过去,教师让学生写作,题目已命,进行简单提示,就万事大吉。结果学生胡描乱写一通,文不成章,我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紧扣教材。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句,教师可以加以精选作为例文,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教材中,名篇佳作诸多,但各有侧重,有的突出景色描写,有的突出场面描写,有的突出人物外貌、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在写作顺序上有运用顺叙的,有运用倒叙的,样式繁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全盘打算,统筹安排,有目的地,有次序地,让学生进行逐一训练,通过仿写,学生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语言养分吸收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消除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2.采用教师示范。尤其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学生更是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无从下笔。因此,急需教师先写好下水文,给学生做好引路,再向学生范读文章,教师可将结合例文谈谈如何立论,如何运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再对学生提出写作要求,这样,学生就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得到启发。不少学生在教师下水文的感染下,又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写出了另有特色的好文章,此种形式的运用使学生乐写,愿写,要写的情绪大为高涨,很能加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帖最后由 aagfgf 于 2010-8-19 16:18 编辑
看完这些故事,总会顿悟工作和人生道理,你同意么?
1、建筑师
一位夫人打电话给建筑师,说每当火车经过时,她的睡床就会摇动。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回答说,“我来看看。”
建筑师到达后,夫人建议他躺在床上,体会一下火车经过时的感觉。
建筑师刚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来了。他见此情形,便厉声喝问:“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干什么?”
建筑师战战兢兢地回答:“我说是在等火车,你会相信吗?”
【顿悟】
有些话是真的,却听上去很假;有些话是假的,却令人无庸置疑。
2、引诱
一位绅士与一位漂亮女人同乘一个包厢,女人想引诱这个绅士,她脱衣躺下后就抱怨身上发冷。先生把自己的被子给了她,她还是不停地说冷。
“我还能怎么帮助你呢?”先生沮丧地问道。
“我小时候妈妈总是用自己的身体给我取暖。”
“小姐,这我就爱莫能助了。我总不能跳下火车去找你的妈妈吧?”
【顿悟】
善解风情的男人是好男人,不解风情的男人更是好男人。
3、调羹
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
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起来:“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重新给他上了一个汤,他还是说:“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只好叫来经理。
经理毕恭毕敬地朝麦克点点头,说:“先生,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顾客欢迎,难道您„„”
“我是说,调羹在哪里呢?”
【顿悟】
有问题了,首先要搞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出差错了,首先要搞清楚到底出了什么差错。否则,你可能改掉正确的,留下错误的,结果是错上加错。
4、穿错
饭厅内,一个异常谦恭的人胆怯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顿悟】
(1)要做到理直气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声下气;而理歪的人,却是气壮如牛。
(2)有时候,转弯抹角会比直截了当有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5、回电
一个苏格兰人去伦敦,想顺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却忘了他的住址,于是给家父发了一份电报:“您知道托马的住址吗?速告”
当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电:“知道。”
【顿悟】
(1)提问题,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你所要的答案。切莫期待着别人主动提供更多的信息。
(2)当我们终于找到最正确的答案时,却发现它是最无用的。
6、伤心故事
有三个人到纽约度假。他们在一座高层宾馆的第60层订了一个套房。
一天晚上,大楼电梯出现故障,服务员安排他们在大厅过夜。
他们商量后,决定徒步走回房间,并约定轮流说笑话、唱歌和讲故事,以减轻登楼的劳累。
笑话讲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55层,大家都感觉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来讲个幽默故事吧。”
彼德说:“故事不长,却令人伤心至极:我把房间的钥匙忘在大厅了。”
【顿悟】
我们痛苦,所以幽默;我们幽默,所以快乐。
7、卖书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不会是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吧?难道是别的书销路很好,都卖完了,我的书很难卖?”
书店老板:“@#$%^!&^*”
【顿悟】
“拍马屁”是个奇怪的事:你象是在奉承他,又象是在侮辱他。
8、帮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
“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着问道:“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嗯,还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顿悟】
【创新思维的8个方式】推荐阅读:
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09-24
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论文11-04
浅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1-17
创新思维06-22
创新思维心得07-22
创新思维数学09-13
谈创新思维10-03
生物教学中的思维创新10-15
创新思维中顿悟的脑机制10-27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