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训练教案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辩证思维训练教案(精选7篇)

辩证思维训练教案 篇1

秭归二中郑光万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阅历较浅,在写作时,他们容易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分析问题。尽管在思想政治课上,他们对唯物辩证法有所了解,但这种能力似乎不能顺里成章地迁移到写作中去。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由众所周知的《韩非子》里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引出了一个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很多学生感到入题难,有的甚至写成了“诚信”、“选择”等离题作文,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辩证思维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能期待坐享其成,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纵观中学语文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初一教材就完全可以成为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起点,如《伊索寓·蚊子和狮子》,由“蚊子—狮子—蜘蛛”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出“强大的和弱小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论语十则》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引出“学与思”的话题,《为学》一课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可引出“难与易”的话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样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呢?

一、引导学生真正了解课文的辩证观点

按《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的说法,决定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是作者的观点,在堪称典范的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总是辩证的。我们学习这些课文,如果仅仅停留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论证方法上,就等于放弃了文章的精髓。譬如《为学》一文,语言洗练,举例精当,论证周密。但最令人赞赏的还是作者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由此形成的结论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怎样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点呢?不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难与易问题做一番讨论,不论学生的见解正确或错误,深刻或肤浅,有了一番思考之后,对课文的观点都会有真切的认同感,进而学生还能领悟文章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见识的高低,而见识的高低又往往决定于能否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目前似乎有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姓“语”,固守在语言文字的圈子里,不屑于越雷池半步,殊不知学诗者“功夫在诗外”,不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辩证思维的培养,决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是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二、用辩证思维指导作文训练

辩证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辩证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思维认识水平的高低。我们说,有些学生善于写作,往往不是因为他们词汇丰富和技巧的娴熟,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过说,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之所以停留在瓶颈阶段,正是因为辩证思维能力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应当是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具体的训练方法很多,笔者略举几例作以说明。

(1)概念阐述的片断练习。这类练习要求学生对具体概念作辩证地解释和说明,揭示其丰富的内涵,目的在于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如:如何看待“困难”、“艰苦”、“奋斗”、“奉献”等。

(2)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这类训练通过矛盾的或貌似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训练学生对立统一、根据和条件、内因和外因等范畴的理解运用能力。如你对“旁观者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看法。(3)成语典故的内涵简析。成语典故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思想,这类练习一箭双雕,既有语言训练的作用,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例如:“守株待兔”为什么可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了什么道理?(4)错误语段的辨析修改。学生习作中有各种各样的逻辑错误,适当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错例让学生去改正,可使学生避免再犯同类错误。(5)提供范例的语段仿写。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段,集中表现了辩证说理的特点,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变换话题进行仿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训练方法。例如:《想和做》第1—3自然段谈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揣摩其写法写一段话,谈谈“教”与“学”的关系。

以上是片段练习,常规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训练是不可少的,为了防止零打碎敲,最好注意序列性、示范性。

辩证思维训练教案 篇2

中国传统科技思维方式所存在的局限,和武术训练中存在的这两种偏向有很大相似之处,可以说正式由这种科技思维方式导致了这两种偏向。从哲学或者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主体在长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形成的定型化的思维路向和逻辑范式,它是一种文化最深层的部分。[1]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气候、经济生活、生产实践等条件下,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的思维方式。亦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在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因此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科技思维,但传统科技思维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怎样正确认识武术训练过程中的这两种偏向,怎样理性处理训练过程中两种偏向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科技思维正反两方面的反思,重新认识武术训练过程中经验训练与科学化训练的关系,从而得到武术训练新的启示。

1 对中国传统科技思维的反思

1 . 1 中国传统科技思维的特点

一是重实际应用轻理论探讨,重整体综合轻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重实际应用是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在古代,中国人都极其重视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复杂现象以及获得的丰富经验,他们认为如果离开这些现象、经验就别无本质。所以说,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唯一途径以及客观的基础就是观察、认识事物的现象。《周易》是一部能代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非常重要的经典,它曾经这样论述八卦的起源:“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周易·系辞下》)这里所说的“观象、观法”,均是指的对天地万物之现象的观察以及模拟。《周易》是在“观象”的基础上,才建立起阴阳八卦的思维模式和思想体系。阴阳观念本是起源于中国古人对各种自然现象诸如明暗、冷热、日月、上下、雄雌、动静、男女等两极现象的观察,阴阳观念虽有高度的概括性,但并没有成为一个完全抽象化的逻辑概念,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思考永远是和某种具体的经验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的传统科学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它从动态、总体、联系的功能去把握事物,并擅长于综合。它长于将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直接纳入到经验直觉里面去,一般不对事物实体、物质内部深层结构进行独立研究,对自然界中的一般法则常常用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念进行泛论。这样的思维方式注重观察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力图从事物的整体来分析、把握形形色色的不同事物;或者说,它总是力图将形形色色的不同事物组织安排在一个大的系统之中,以探讨这些不同事物的属性和功能。

二是重道轻器的传统思维观念。在整理理论学术领域,普遍重视人文科学而轻视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只重视去探求事物的宏观规律和事物与环境关系、事物的整体特征进行探求,而轻视具体事物形质研究,忽视了社会生产领域的具体技能和器物研究。只有从具体事物的研究中发掘出总体精神时,其研究才具有意义。

1 . 2 中国传统科技思维形成的原因

这种科学思维模式的产生,主要是源于秦汉以后的大统一,随着国家组织化日益严密和国家同构,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致思趋势,中国传统科学思维方式的视线开始从先秦百家争鸣时的多种形态在收缩,流连于道德领域;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合二为一的结构随之向前倾斜,即使是在科学思维范围内,发展的心有偏向,与哲学思维相的辩证性特别发达,却忽视了另外的分析和创造性部分。

1 . 3 中国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重实际应用轻理论探讨”的局限在于过于讲究物质的实用功能,却不太重视事物发展过程中“理”的探讨,这使得中国的科技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很难步入新的水平。虽然古代中国在中医学领域建立了博大的至今仍具有很大价值的理论体系之外,在其他大部分的领域,都缺乏系统的科学基础。例如丰富的天象观察、精密的天体测量仪器、频频的改进历法,终究因为陷入到应用政治学轨道中而未能进入哲学推理与科学抽象的殿堂。再例如其他各个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创造发明,往往更加“言其所当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详于法而不著其理”,这就大大的影响了技术进步。

“重整体综合轻个案分析”的局限:传统科技思维往往只注重从事物的整体上进行感知,很少对事物进行内部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分析,导致得出的结论也是大概的,没有很强的层次性和精确性,仅仅是对自然整体的一种印象。不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错综杂糅、混为一体,而且自然科学中各个学科之间也是相互交叉,自然科学一直没有形成分类特别清晰的脉络。

“重道轻器”的局限:虽然中国古代的劳动者们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但到最后他们把这些观察和思考都转化为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到头来对自然界的见解转化为了对人生的思考,转化为了对生活的一些建议。儒家的这种人伦之“道”、崇尚政治、通“理”而轻贱、崇尚天地万物、生产技艺的趋向和具体的科学知识,它将千千万万的儒家学者们永远隔在了自然科学的门外。

1 . 4 中国传统科技思维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

在现代,中国古代的很多思想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对当代的科学研究具有相当强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也就是说,对当代科技发展有引导和启发作用的一些成果,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我们可以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来考察所有对现代的科技发展有影响的思想成果。

例如,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我们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方式仅仅停留在格言和寓言甚至形象化图式的水平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可是,在20世纪科技发展中,恰恰是这些中国的传统格言、寓言和形象化的图式吸引了西方科学家。卡普拉著写的《物理学之道》一书中,它大量引用的就是这些格言、寓言和形象化图式。玻尔曾应用中国的太极图来作为自己的礼仪罩袍上的徽章,足以表明他提出的“互补原理”和中国传统中的阴阳关系模式有惊人的一致性。[2]

2 中国传统科技思维影响下竞技武术的经验训练

2 . 1 经验训练的概念界定

人们对训练经验的认识是比较统一的。一般认为,训练经验是教练员通过自己的运动实践而获得的直接知识,或在运动生涯中通过学习所获得的间接的经验知识。[3]

2 . 2 传统科技思维影响下, 经验训练的局限

重实际应用轻理论探讨,在传统武术经验训练过程中体现的特别突出。它主要表现在对于训练方法的认识,是来源于教学实践的,教练通过试验不同的训练方法以及这些训练方法给运动员带来的成绩影响,来判断这个训练方法是否在未来可以再使用。但是对于为什么可以再使用,为什么不能再使用这其中的科学理论,却从来不去探讨,一切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办就好。例如,传统拳的习练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承式的,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练,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少会对拳理做科学分析。因此,以经验知识为依据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结果之间的联系,仅仅是由现象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推论,却都不能深入的探讨这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方法导致的结果之间科学的联系。重整体综合轻个案分析对经验训练的影响表现在教练员只注重训练方法、训练活动等,所产生的训练效果,是对这个训练过程整体性的本体直觉。但是对于训练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动作的每个步骤,生物力学应用的每个阶段却不是那么的关注,只注重训练方法、训练过程、训练结果的整体印象。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发展训练方法的创新性。

2 . 3 传统科技思维影响下, 经验训练的价值

上文中提到,中国古代的很多思想成果,对当代的科学研究有思维上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从当代科技发展的视角来看是很有价值和意义。这对武术的经验训练也有很大启示,我们不能仅仅只去关注经验训练的局限性。

辩证的来看,经验训练中积累的训练经验,是实现科学化训练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经验训练为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了很多分析实例,启发了很多科学化分析的思路。经验丰富了,对训练过程中的问题的观察力也会敏锐起来,可使教练员更容易的发现问题的存在,促使他们的思考和研究。而且,在科学化训练分析过程中,也常常用经验训练中的一些实例做理论支撑,在某种意义上,竞技武术的经验训练走在科学化训练的前面,是先有实践再有研究结果的体现。

3 竞技武术的科学化训练

3 . 1 科学化训练的概念界定

科学训练就是在科学技术构成运动训练的独立子系统之后,增加了科技投入要素的训练方式。科学理论知识是比经验知识更高级的认识成果,它是关于事物的内部本质的、必然性的联系,即规律性的认识。另外,科学理论知识还包括使用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的知识。

3 . 2 科学化训练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化训练是在运用各科学学科理论、科学仪器进行分析和诊断的基础上,针对训练中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来选取科学的训练方法的。相对于经验训练来说,科学化的训练方法能够减少教练员的本体感觉的成分,是训练方法的实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也更能快速的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如何更好地提高教练员技术就需要通过全面认识问题的目的,可以去掉教练和训练工作中许多猜测和拿不准的东西,也只有通过科学训练的方法,我们用工程师设计桥梁的方式来进行设计运动成绩。而且科学的分析训练方法中的科学道理,能够使教练员更好的理解训练原理,更能够激发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而在经验训练出现的问题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许多猜测和拿不准的东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的感官局限性,而这正是由于训练中运用科学技术可以消除的。

其次,科学训练的价值体现在适用范围上。由于经验式的训练方法教练员并不能够理解训练过程中的道理,所以当运动员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想要在提高就难上加难。只有理解训练方法中的“理”,才激发出训练方法中的创新元素,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运动员成绩。正如中国田径队总教练阚福林所说:“发展竞技体育,科学是训练的先导,同时又是训练的后盾。我们今天的训练,已经根本不可能脱离科技,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还走以经验指导训练的老路,要提高运动成绩是很难的。”[4]

正式由于重实际应用轻理论探讨观念的影响,使得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深烙上了传统科技思维的烙印。科学化训练思维一直是传统武术训练过程中缺乏的要素,其与经验化训练的有机结合是今后武术训练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结论

辩证认识经验训练与科学化训练关系及反思。经验训练虽然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但是这些作用并不是永恒的。我们如果固守原有的经验不放,必然会使训练走向死胡同。为了使训练方法上升为理论,经验训练必须与科学训练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训练方法的普遍性和科学性。如果只是靠单纯的流汗、吃苦,光凭经验和感觉的方法将很难使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训练是一门艺术,但更需要讲究科学。

科学训练是经验训练的升华。提倡科学训练,鼓励求变、求新、求实,并不是意味着就要否定经验训练的作用,而去摒弃训练经验。提倡经验训练,也并不仅仅是意味着在训练过程中完全忽视科学训练的作用。把科学训练与经验训练互为对立,既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也不符合运动训练实际。[5]

经验是宝贵的。它是训练科学化的基石,它是武术训练实践过程的直接产物,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科学化思路和启发,也为科学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作为理论依据。但它也不是绝对的,那就要在训练的实践中通过观察和分析运动员的具体训练情况,从他们身上不断的总结出用价值的训练经验。同时还应借助科技手段,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以把握队员个性,有效、科学的控制训练全过程。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把在长年累月中积累出的珍贵的训练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更好的指导训练实践。

对比思维训练-教学教案 篇3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说起这篇文章,我想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究竟这样一篇短短的文章,是怎样流传至今的?它有何过人之处?为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得仔细研究文章的写法。因为任何一篇文章能够流传上千年,一定是它在艺术上有独到的特色和创造性。仔细读读„„再读读„„难道你还没有领会到吗?答案是对比!可以这样说,《捕蛇者说》这篇文章是一座对比思维运用得出神入化的艺术圣殿!你看文章中涉及到的对比有多少——

1.“蛇之毒”——疗效的显著 2.捕蛇凶险——争奔走焉

3.蒋氏家族的悲剧——专其利三世矣

4.言说家史貌若甚戚——听说复赋汪然出涕 5.乡邻之生日蹙——吾熙熙而乐 6.乡邻非死则徙耳——吾以捕蛇独存 7.毒蛇可怕——苛政更可怕

好,我们这样说同学们也许会认为有点牵强。那么,我们就来做一下尝试,如果去掉了这些对比,会怎样呢?去掉了对比,文章就只剩下三句话了: 永州的农民因为政府的徭役和赋税而家破人亡。有一个姓蒋的农民为了逃避这些徭役和赋税,祖孙三代操着捕蛇的行当。我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考察民情的政府官吏知道这一现状。

你看,这么干瘪的叙述,显然无法达到打动我们的目的,当然不可能流传至今了。

对比思维的艺术价值 1.当我们想要达到打动人、感染人的目的时,运用对比的方法,也许是最容易实现的。有时候,一个对比比许多道理更有说服力。在诗圣杜甫的遗篇里,有一首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的政治性抒情长诗,题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有句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据宋人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谈及杜诗时曾如是说:“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串千古,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白)。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由此可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实属难得之佳句。这句话中,杜甫就应用了对比:富贵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就有冻死的骸骨。这样鲜明的对比所产生的感情冲击,是无人能抵挡的。这就无怪乎它广为流传,连村夫俗子也耳熟能详了。2.对比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当我们运用对比的时候,我们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是明确的,虽然不需要说出来。柳宗元对蒋姓捕蛇人的同情、对朝廷苛政的愤慨,就潜藏在这些躲避之中。对比思维最大的优点也就在这里,当我们运用了对比时,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知道我们的意图。从而,对比能使我们的文笔更简洁精炼。

对比思维训练速成

一、明确表达的目的

虽然运用对比的思维方式写作时不必把自己的表达目的说出来,但我们自己一定要明确我们要表达什么。比方柳宗元要表达苛政下的百姓生活,以及对他们的深切同情。这些都潜藏在他所罗列的一系列对比之中。胡适先生曾写过一篇“跋语”,其仰慕推崇之情可见一斑:“此篇佳处,在于设想之奇。夫割地之惨,奴隶牛马之恸,是何等重要问题?而乃以孩童语气出之。全篇所写,是一蒙学堂中琐屑之事,计时不过半日,而读者心目中俨然想见异族之威,亡国之憾,真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此短篇小说之上乘也。” 就是这样,对比不但节约了大量的笔墨,而且所能对文章艺术价值的提高也是超凡的。

二、对比运用的两个角度 1.两种境况的直接对比

好的和坏的、善的和丑的、懦弱的与坚强的„„这些从性质上有着本质区别的事物,如果直接引用到文章中进行对比就是这一情况。这一思维集中表现在如议论、描写、叙述等之中。对比论证是一种有很强说服力的论证方式。邓小平1984年6月会见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代表时的谈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 在论证“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时,三个方面的阐发都采用了对比论证: a.如果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独立和统一;

b.如果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会产生贫富差距过大的两极分化; c.如果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本世纪末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实现不了。

以上三个方面均采用“如果„„就„„”句式,假设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会怎样,这就与正面论证构成对比。

在论征“中国必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时也采用了对比论证:以三十几年的反面教训,即闭关自守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与正面论证相对比。其他例证同学们可以自己去寻找。2.同种境况下不同类属的对比

在一个相同的范围之中,存在着完全相反的情况,这种对比就是这一情况。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高尔基的《海燕》、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的《故乡》等。我们可以集中思路来分析一下《故乡》。这篇鲁迅先生寄寓了深切感情的小说里,采用了几组明显的对比:(1)记忆中的故乡生动活泼的景象与眼前故乡的萧条凋敝的对比;(2)少年闰土的天真烂漫与成年闰土的麻木讷言;

(3)少年闰土的精气神、双手与成年闰土的精气神、双手。

高考作文思维训练例谈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 2.能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像样的考场作文。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像样的考场作文。教学设想

1.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①作文是作文者思维的展开,作文训练首先是作文思维训练;②写作思维模型之赋形思维模型理论;③“起、承、转、合”章法结构思维模型与“重复”、“对比”赋形思维;④作文训练相关理论:程序性、理论与操作结合性、动力学原理等。

2.基本思路:进行简单的理论学习——重复与对比,这不是教学的重点;选择

一、两篇高考优秀作文,进行赋形思维模型的分析,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模仿教师的分析方法与步骤,分析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出示作文题目,按要求完成作文。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第二课时:完成作文练习,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高考优秀作文,并按作文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做好分析; 2.制作课件——高考语文总复习之高考作文思维训练例谈一。(网页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学习赋形思维 1.什么是赋形思维?

所谓赋形思维,就是写作者对自己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简单地说,赋形思维就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将你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也就是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来体现你将要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立意。

举个例子。我要写一篇《随地吐痰有害》文章,我的主题确定为“吐痰的害处”。但是,我不能在文章中只说这一句话呀,我得用具体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把这个主题具体化,变成一篇实实在在的文章。这个过程就要用到赋形思维。我可以选取痰能传播疾病、随地吐痰破坏环境、随地吐痰有损人格等材料,而且我准备有典型的三段式,即开头举出有人随地吐痰这一不文明现象,引出“吐痰的害处”;中间用三段分别写上面能体现“吐痰的害处”的材料;结尾重申“吐痰的害处”,号召人们改掉随地吐痰的陋习。我还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等。

这个思维过程就是赋形思维。2.具体学习赋形思维

阅读下面话题,按照老师分析的例子,运用赋形思维,构思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社会角色不同的人,一个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一个是政绩卓著的官员,一个是著作等身的作家,不幸人到中年,三人都得了绝症。回光返照的最后一刻,那企业家对妻子说:要是还有来世,我一定天天陪你上街;那官员对儿子说:要是还有来世,我要带你走遍世界;那作家对父母说:要是还有来世,我会天天陪你们晒太阳。

每个人都渴望事业有成,每个人也都离不开亲情,对事业与亲情,你怎么看?请以“事业与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2004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考试<第一次>作文题)

三、学习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 “重复”与“对比”是作文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1.“重复”赋形思维

所谓“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最为必要的基本的主要的普遍的写作思维技能。

2.“对比”赋形思维

所谓“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哪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段落、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力的清晰度,即反差。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中辅助的次要的修饰的写作思维技能。因此,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重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一般情况下,“重复”和“对比”这两种写作赋形思维模型在文章写作中常常是结合起来运用的。

3.举例学习、理解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这方面的经典之作应算马致远的《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这首元曲小令中,几乎找不到西方所说的语法结构,语篇逻辑,但是,它的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千古绝唱。其中的奥秘,不是别的,正是对“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精彩运用。

第一句用三个孤立无援的情调相同而形象不同的艺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绝望死寂的生命感受。然后,采用“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思维操作,将一幅明快、清新、温暖的情调意象、图画——“小桥、流水、人家”——送到你的眼前,使人产生强烈的反衬对比的审美感受,使前者的情调更加孤寂。而在属于“对比”的这第二句中,仍然运用“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这样使这种温馨的情调更加温馨。第三、四、五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仍然像第一句那样,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运用了“重复”的赋形思维模型,从而将那种悲壮苍茫、孤立无援的生命死寂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氲氤郁郁、生气勃勃。

四、以高考作文为例,具体分析怎样使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 分析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选择》 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选择》(重庆考生)教师分析

翻开千年的文化扉页,走进灿烂的文化长河去采撷那最美最好的。顿然感悟,是谁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谁说:“心静如水,文思如潮”? 夜阑人静时,走进文化大家的心灵,我睁大了惊愕的眼睛:饥寒、疾病、颠沛流离、众口铄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世间所有的苦难毫不留情地吞噬着他们的心。原来长存世间的名字背后是饱尝艰辛的痛苦,原来隽永瑰丽的文化需要面对苦难而大无畏的选择。主题:为国家为自由笑对苦难。文体:散文。

重复一:概述千年来的文化人面对“饥寒、疾病、颠沛流离、众口铄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等“苦难”而做出了“大无畏的选择”。

漫漫求索。

我听到有人在江边独吟:“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选择了“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忍着满腹经纶,一腔热血随着一江汩罗水而静静逝去,他饱尝了无尽的怨愤。但那千年后仍让人为之涕泣的爱国情怀,却穿越时空,永驻世人心中。他就是屈原。

燃烛吟诗。

我看见一个狂人正仗剑高歌。对长安有如火的相思。却又是选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选择在痛苦中咽断萧声,关天下千古登临之口;他选择在悲寂中立于青冥长天之际,痛饮四万八千个日月。他受尽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长恨,但他的选择让他名垂青史而让后人为之赞叹!他就是李白。

苦雨品词。

我听到历史的磨盘在轰然作响。大丈夫披一身豪情冲向报国的前线。不料身后轰响而来的是小人的诽谤,昏君的猜疑。他忍受着屈辱和愤怒,选择了为国的沉默。于是他像一粒铜豆在磨盘中滚动。他选择了“把栏杆拍遍”,却在“深山闻鹧鸪”的凄凉中为国献出一生。是他的选择将这样一位将军逼成了伟大的词人,是他的选择将黑色的文字铭刻成为钢刀镌铸成的人生。他就是辛弃疾。

漫长、遥远。

无言的冷月,永逝的春水。

重复二:“漫漫求索”的屈原 重复三:“燃烛吟诗”的李白 重复四:“苦雨品词”的辛弃疾 重复五:概述

在这穿越时空而亘古不变的选择中,我已心有所悟。

此时此刻,天外深处,正有清脆的歌声,悠悠而来。重复六:我所悟到的“选择”。

五、学生模仿分析一篇高考作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 高考作文:《面对诱惑》 学生分析

人生时时面临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畅欢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美味都是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如果你抵挡不住诱惑,你就会成为诱惑的奴隶,被诱惑淹没;如果你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你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

做律师是一个赚钱而体面的工作,巴尔扎克的父亲让巴尔扎克学律师,可巴尔扎克抵挡住了名和利的诱惑,宁可蜗居在租来的房子里,靠借钱度日,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也许正是这种拒绝诱惑的坚毅品格,才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才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曹雪芹曾经生活在豪华富贵的家庭,过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可到了晚年,家庭发生巨大变故,变得常常连饭都吃不上。他该去参加科考(凭他的才华应该可以考上),他该去当官(凭他祖父辈在官场的关系完全可以当上),可他却抵抗住了这些诱惑,而潜心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终于写出了《红楼梦》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著作。

司马迁完全可以像其他官宦一样,皇上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皇上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不忤逆,不坚持,这样就可以高官厚禄,万世无忧。但司马迁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该说则说,该逆就逆,结果遭受宫刑。但宫刑又怎样?受了刑后的司马迁照样在监牢中面对四壁写出了传世巨著《史记》。

西西弗斯禁受住了神仙生活的诱惑,所以他能每天乐观地推石头;海伦•凯勒禁受住了诱惑,所以她用三天时间要去看的是对她有恩的人和人类历史的文明。

相反的,如果禁受不起外界的诱惑,就难以保持自我,难以做好自己的工作。曾经为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牛顿,本可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由于晚年没能经受住神学的诱惑,结果放弃他研究了大半辈子的科学,却一头掉进了神学的陷阱,最后白白浪费了几十年时间而一无所成。

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网络游戏会诱惑你,网上聊天会诱惑你,歌星影星会诱惑你,淫秽读物会诱惑你,色情场所会诱惑你,名牌商品会诱惑你,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会诱惑你……如果你不能以顽强的意志保持自我,今天受这个诱惑,明天受那样诱惑,你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文化知识?

所以我们要勇于保持自我,勇于抵抗诱惑。第二课时

一,出示话题,学生审题后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填写下表。1.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世界上的许多东西正在越变越大:建筑物的高度已达到510米,游艇上的活动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飞机客舱能安置650个座位…… 于是引起了人们对“大”的思考和议论—— “越大就意味着越好吗?” “大,又有什么不好呢?” …………

“大”的现象,的确让人深思。请以“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力求思路开阔,可以说古论今,也可以预估未来,只要与“大”有关就行。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不能写成诗歌)。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2.填写下表 项 目 学生填写 作文题目

审题 文体

范围

主题

分主题

选材 重复

对比

结构 开头

中间 结尾

开 头

结 尾

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篇5

【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运用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

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抽象与具体】

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则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历史是逻辑韵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辩证思维的认识作用

(1)思维方法的本质

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2)辩证思维的实质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3)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时,必须要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另外,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对于建立科学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4)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指宇宙中客观存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及其辩证规律,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辩证性质;所谓主观辩证法,是指辩证的思维,即人的思维对世界的辩证性质的认识。客观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辩证思维的作用

1、统帅作用。辩证思维是高级思维活动。它根据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客观事物,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揭露事物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它从哲学的高度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在更高层次上对其它思维方式有指导和统帅作用。

2、突破作用。在活动中经常遇到困难,不是发现不了主要问题,就是因提供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而导致“僵局”,往往在此时,辩证思维就成了我们打破僵局的有力武器。

3、提升作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浅入深,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上升为理论,这就需要辩证思维帮助我们全面总结思维成果,提升成果的认识价值。

辩证思维的运用

1、 学好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掌握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根本。

2、 能够深刻理解、巧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关键。

辩证思维的训练

1、 正确处理辩证与逻辑的关系。

2、 立意要高,视角要新。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篇6

关键词:周易,辩证,对立统一

《周易》的思维从根本上讲,是拥有对立和统一的辩证思维的一套逻辑符号系统。阴(--)、阳(一)两者具备相互对立的方面,然而却处在同一体中,也就是所谓的对立统一。这是所有事物都具有的最根本,也是最普通的“阴阳结构”模式。统一、协调、和谐是阴与阳的内在关系的底蕴和基础。阴、阳互相依存、联结,相反相成,缺一不可。虽然乾卦卦画只有阳爻、坤卦卦画只有阴爻,但阴中有阳,阳中含阴,并且乾坤两卦作为《易经》的一个对立统一的存在是其“父母卦”,万物都是有阴阳而化生而来的。“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系辞传》),“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说卦传》),阴与阳的相互关系是易卦成为对立统一体的基础。

“阴”、“阳”二字常出现在《易传》当中,二者的相互对立而又统一被视作是一个整体,因此,阴阳成为了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主要因素,而它们的对立和谐是解读《周易》最重要的基础和依据。

首先,宇宙整体的和谐性与秩序性在《易传》中被提到了宏观的哲学高度。《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这就把乾、坤作为了天和地的象征性符号,而宇宙整体的和谐再次展现在天地的这种承顺关系中,而这种承顺的和谐关系也就成了万物生存的前提。《易传》触及到事物变化的根源问题,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于其本身包含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产生了事物的变化。就易象方面说,有阴爻和阳爻的对立,才有卦的变化。《易传》认为,所有事物的变化也都是如此,所有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的对立,也就是说,都有阴阳两个方面,而且是相反相成的。《系辞传》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就尊卑的对立而言,尊是阳,柔是阴,尊卑、贵贱、动静、刚柔,都是相反相成的必需在一起两面。《易传》认为,事物自己才有变化,正是由于事物自身包括有对立面的统造成的。《系辞传》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说:“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说,日月是相反的,但它们必须互相推移,才能成为昼夜;寒暑是相反的,但它们必须互相推移,才能成岁。总起来说,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其次,在《易经》中,卦与卦之间的排列关系也是有秩序可循的,从64卦的排列顺序上不难看出阴和阳的对应,卦与卦的前后位置往往排列为综卦。唐代易学家孔颖达对卦序的排列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是“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也即每一组卦的两卦之间不是覆的关系(两卦卦画相颠倒),如屯与蒙,困与井;就是变的关系(两卦卦画完全相反),如坎与离,中孚与小过。易卦的卦名也同时具备这种内在的联系,如乾与坤、泰与否、剥与复、损与益、革与鼎、既济与未济可证,它们之间都是阴阳和谐的对立统一关。而且,64卦本身也是一个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的和谐的整体。“乾、坤者,阴阳之本始,万物之宗祖,故为上篇之始而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始终万物,故以《坎》《离》为上篇之终也。”下经34卦从咸恒开始,咸为交感,喻指男女婚配交感;恒为恒久,喻男女白头到老。“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序卦传》),从人到家庭、社会渐次展开,充满了纷繁复杂的矛盾,既济与未济表示事物相对完成又没有终止,没有穷尽。这种思维的有序性、和谐性都清晰的渗透在了这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中。

《系辞传》对此有一个概括的论断:“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这段话,就是“易”的体系说,是说没有乾(阳)坤(阴)的对立,就看不到易象的变化。就宇宙观的体系说,是说没有对立面的矛盾,也就没有变易;没有变易,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也就要终止了,《易传》推测到事物的变化是对立面的统一和矛盾的过程。

我们认为,《周易》是对事物的阴阳矛盾在对立转化之中,追求矛盾的调和乃至斗争解决的概括。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周易》辩证思维解决问题时,不仅要把握《周易》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而且还要善于促使阴阳关系朝着最终和谐的目标发展,此乃《周易》精神文化中最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版。

[2]孔颖达:《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版。

[3]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1984年3月版。

[4]李廉:《周易的思维与逻辑》,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辩证思维,巧妙解决 篇7

于偶然中,发现必然

精彩一句话:于困苦中发现甘甜,于痛苦中发现快乐,于偶然中发现必然,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大千世界,错综复杂,所遇到的现象不外乎两类。一类是确定现象,也叫必然现象,另一类是随机遇而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也叫偶然现象。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时沸腾,是确定会发生的现象。用石头孵出小鸡,是确定不可能发生的现象。

我们生活着的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人们虽然能够精确地预卜尚未发生的确定现象的必然事件,却难于预卜尚未发生随机现象的随机事件,但是在大量的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的规律。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包含着必然性的趋势,又包含着偶然性的情形。这种矛盾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本身存在的普遍联系的客观世界中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也没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我们要学会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往往这种必然的规律会让你发迹。

出身于贫苦工人家庭的李嘉诚先生,最后成就了亿万富翁的伟业。有的人会说,这纯属偶然,如果他没有遇到一个对他信任的老板,他也不会与众多顾客建立广泛的联系,进而在他开办了自己的店铺后也就没有生意可做。

但换个角度一想,这又是必然的。如果不是李嘉诚的敬业和诚实可靠不怕苦的工作精神,怎么会赢得老板的信任呢?老板也不可能把客户交给他管理。这看似偶然的巨大成功之后却蕴含着很强的必然性: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尽管付出时所期待的收获是在一定条件具备的时候才会到来,但在这条件没有成熟之前,在量变的过程之中,一种必然性就已经存在其中了。

这就好比做饭。如果锅里没有水和米,炉膛中的火烧得再旺,也不可能做出饭来。相反,如果锅里有了米和水,一旦“火”这个外界条件具备,则一锅熟饭就会成为必然。这米和水就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因素,这火就是偶然性因素。同样,李嘉诚先生本性中的努力、诚实和勤奋就是导致成功的必然因素。

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则相反,它在事物发展中居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在偶然的事物中发现必然性。

为了开发南美的市场,柯迪士集团尝试了多种方法,但是都没有获得明显的成效。身为公司老板的汤姆整日为此发愁。

一天,下班回家后,他偶然看见在厨房的妻子很熟练地拿出两个鸡蛋,打在锅中做起了煎鸡蛋。突然,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公司召开了董事会议,询问各位董事的意见。一个董事听完他的创意后,说道:“那为什么不在水果上做广告呢?”

汤姆回答:“我曾想过在水果上做广告,但是很快我就否决了这一创意,因为很多人买水果是用来送人的,有广告就会影响美观;有些人吃水果常常连皮一起吃,如果有广告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但是鸡蛋却不会产生像水果这样的问题,而且鸡蛋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商品,正因如此,我深信鸡蛋会是一个很好的广告传措媒体。”

董事们听了汤姆的这番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纷纷表示同意。得到肯定之后,汤姆立刻就与当时最大的鸡蛋出口公司—以色列鸡蛋出口公司进行接洽,承诺愿意出300万美元,让那个出口公司在销往南美的鸡蛋上贴上柯迪士公司产品的广告。

这家以色列公司算下来,鸡蛋的利润一下子从0.1美元升值到0.3美元,虽然贴广告需要巨大人力,但他们也乐意接受。

就这样柯迪士公司利用1500万枚鸡蛋成功“砸”开了南美市场。

汤姆偶然从妻子日常用鸡蛋中得到启发,发现了用鸡蛋宣传的巨大效果,因为鸡蛋是每家每户要用的食品,必然每天都能看见,也能看到他们的广告,就这样用重金与出口鸡蛋的公司合作,成功打开了南美市场。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成功,不过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也有挫折。有哪棵成长过程中的小树不经历风雨的飘摇呢?不经历风雨考验的小树能长大吗?如果你正确地理解挫折,能从挫折中及时地找到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那么你就会成功。如果你在挫折面前只会悲叹自己运气不好,不去认真研究挫折背后的必然因素,不去把导致挫折的必然因素根除,则一定会导致失败。

因此,于困苦中发现甘甜,于痛苦中发现快乐,于偶然中发现必然,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永远不变,乃是变化

精彩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如果说有什么会永远不变,那么,只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

生活永远都在变化,从来没有人能够完全预料到下一秒将会是什么一种模样,也从来没有人能够完全按照自己预设的轨迹走完自己的一生。变化是永恒的,正如哲学中讲的一样,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才是相对的,生活如此,世间万物亦是如此。

时间在变化,就在你深夜沉浸于思考的时候变的。

生活在变化,就在你起床刷牙后而决定不吃早餐的时候变的。

工作在变化,就在你撰写完报告之后引来一阵唏嘘声之后变的。

爱情在变化,就在你站在一个哥们式女朋友的旁边时变成另一种味道。

亲情在变化,就在你回应母亲罗唆的那一刻变得不那么听话不那么爱母亲。

世界在变化,就在战争之后的和平之后又引来战争之后被狂风袭击的那时候。

世间所有一切都在变化,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很多事情、很多理想、很多生活、很多人生、很多东西都在变着,是跟随时间在变,还是跟随心情在变,还是跟随别人在变,抑或是跟随时代在变。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以不变应万变,还是以万变应不变?这好像是哲学家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应该庆幸的是很多时候变的是万变,不变的是心中久远的梦想。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万物皆为我用,才是最高境界。

《塔木德》上的一句著名的格言是:“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它源自一个故事。

故事是说两个儿子大了,犹太富翁老了。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始终拿不定主意。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

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

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

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了,他顺利进去了。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犹太人自古就懂得,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而哥哥总想着用钥匙开门,殊不知这里发生了变化—在关键时刻需要用智慧开门。

关于变化,我们的孔圣人早在几千年前就用水来巧妙地描述变化的无时不在: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其意思是说:当你在河流中洗足,只要你把脚抽离水面后再插入水中,哪怕只有一瞬间,脚下的水也已经不是以前的水了。这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如果说有什么会永远不变,那么,只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

对“变与不变”的合理掌握是具有智慧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掌握了“变与不变”的合理尺度,他就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既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也能适应时代潮流。我们通常会认为年轻人敢于变化,敢于求新,但没有明确的原则和坚定的立场;而老年人一般过于坚持己见,惮于改变而显得过于固执,缺少新意。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变与不变”的智慧,有些人即使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这样,也因为能力的原因不能如愿。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那些不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在其他方面也能为公司、团队做出贡献的员工才是优秀的员工。优秀的员工不仅要有求新求变的精神,还要有自己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立场,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一个人个性和品格的体现。

而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要想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适应这样的环境,既要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和团队文化,又要敢于变革,敢于创新,以适应新情况的出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变化往往是令人恐惧的。像“金融大鳄”索罗斯这样坚韧不拔的强势人物,面对记者的“你最害怕什么”时,他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害怕不确定性。

的确,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恐惧并且不愿意面对未来的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因为不确定性有时会给我们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它往往会像一个不速之客,在我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时候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它。

然而,永远不变的是变化。恐惧和回避只能使个人或企业被历史抛弃。那么,如何面对变化?水教给我们一个合理应对并战胜变化的简化原则—因势随形。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说,那就是:变,一要快变,通过快速变化来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组织、观念、管理模式和个人的变化;二要善变,在变中找到机会。总之,要有化万物皆为我用的思维,才是抵达成功彼岸。

苦难是把,双刃之剑

精彩一句话:苦难是把双刃剑,关键是看你遭遇它时握着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制性昏厥症几乎要了他的命。7岁时,他又患上了严重脑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46岁时,因牙床突然长满了脓疮,他只好拔掉了所有牙齿。牙病刚愈,不幸的他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无情地吞噬着他的肌体。最后,他的声带也坏掉了,只能靠儿子按口型来翻译他的话。

就是这么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始终没有放弃每天10小时的练琴,他用独特的指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世界。欧洲几乎所有的文学艺术大师都听过他的演奏。正是他这个连声音都发不出来的人,创作出了风靡世界的《随想曲》、《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

他就是与弥尔顿、贝多芬并称为“世界文艺史上三大怪杰”之一的帕格尼尼。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3个人一个成了盲人,一个成了聋子,而帕格尼尼则变成了哑巴。

帕格尼尼因其出众的演奏,被世人称为“操琴弓的魔术师”。可有谁能想到,在帕格尼尼的演奏声中,饱含着多少苦难呢?

古人云: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痛苦的磨砺,因为,苦难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积极向上。从这个意义上讲,经受苦难未尝不是件好事。关键是遭遇到它时,我们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而对于有的人来说,遭遇苦难仿佛面临坠入地狱一般,勇于翻身之日了。他们整天怨天尤人,为什么上天对自己这么刻薄,让自己受这么多苦。但他们并不知道,上天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在把门关上的同时,肯定为你留了一扇窗,关键是你看能不能站起来去打开这扇窗户。

因此,苦难是把双刃剑,问题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

雪菜说:“痛苦与欢乐,完全蕴涵于眼界的宽窄。”其实,如果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苦难,也能从中寻觅出美好的东西。同样是时代赋予的苦难:帝王弃用,奸臣陷害,小人谗毁,有的人流放边疆,命断荒漠;有的人漂泊无定,碌碌无为;有的人身陷囵圄,含冤而死。而嵇康则悲愤地奏一曲《广陵散》;司马迁则写出了绝唱《史记》。

同样的时代,同样的苦难,不同的心态。苦难仅仅视其为“苦难”,那么它只能是飞来横祸,猝不及防;大难临头,苍穹压顶。可是苦难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诠释。苏轼的老友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脱落,鼻梁断塌。一日两人对饮,苏戏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鼻梁!”而刘贡父不以为忤,亦大笑以对。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在苦难前的坦然与释怀,他窥破了苦难伤人的一面,直抵灵魂自足与自适的彼岸。

有人说,苦难是一朵恶之花,花蕊虽苦,却带来天香芬芳。但它更像一柄双刃剑,懦夫只看到它催人生痛的一面;而智者则用它的另一面来削去俗朽,雕琢坚强。

人生起点总是有高有低,有好有坏,可是,你能说起点低一定会输吗?诗人荷马是个瞎子,海伦·凯勒又聋又哑又瞎,他们的境遇比大部分人都糟,但他们没有输。

上帝是公平的发牌人,如果你抱怨上帝没给你漂亮的外表,你就应该庆幸他赐予了你健康的体格;如果你抱怨上帝没有给你显赫的地位,你就应该庆幸你拥有和美的家庭和平静的幸福。其实,只要你愿意计算,你会发现你拥有多么可观的财富,只要精心操作你的牌局,不管你手中的牌有多糟,你都有赢的可能。

从逆境中,开始起步

精彩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的背后必定有诸多的失败过程,成功者从逆境中开始起步,失败者就此沉沦。所以,别人成功了,而你失败了。

25岁的保罗应聘到了比利时哈罗啤酒厂,一进厂他就喜欢上了漂亮的女工凯琳。他向凯琳诉说了爱慕之意,没想到凯琳对他说:“对不起,我是不会喜欢像你这样普通的男人。”

保罗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成为一个“不普通”的男人而努力,当时,啤酒厂的销量逐年减少,导致产量达大减少,眼看厂就快支撑不下去了。

保罗考虑了很长时间,终于决定承包厂里所有啤酒的销售工作,这样做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如果成功,他就会成为“不普通”的男人。

一天,保罗边走边想着如何促进销售时,不经意间看到了广场上的于连铜像,看着看着,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大胆而又创新的促销办法。

过了两天,当人们经过广场时,都被铜像旁立着的一个巨大广告牌吸引住了,上面写着:

“哈罗啤酒,请免费品尝。”只见小于连铜像尿出的竟然是啤酒。

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从家里拿来杯子,排成长队接啤酒喝。还有一些人拍了照片,很快这件有趣的事情就登上了新闻头版。最终,该年度哈罗啤酒的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700%。

原本保罗所在的哈罗啤酒没有销路,眼看就他就要失业了,可保罗并没有丧失信心,也没有对现实表露出不满,努力承包所有啤酒的销售,巧妙利用于连铜像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推动了哈罗啤酒的销售。

在我们的周围有郁郁不乐者,他们总是抱怨这抱怨那,久而久之那副愁眉苦脸者也会给人带来不快,他人则会对其敬而远之。

人们通常都愿意与和谐快乐、通情达理的人相处。一个人不应该做情绪的奴隶,一切行动皆受情绪的影响,人应该反过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你的境况如何不好,你也应当努力去适应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当一个人有勇气从逆境中走出来,面向光明大道走去时,前途一定光明。

现实生活有很多逆境成才的例子:温斯顿·邱吉尔曾被牛津和剑桥大学以其文科太差而拒之门外;美国著名画家詹姆斯·惠斯勒曾因化学不及格而被西典军校开除;托马斯·卡莱尔的《法兰西革命》一书的手稿被朋友的仆人不慎当成了引火之物,然而卡莱尔只是平静地从头又写出一部《法兰西革命》等等。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让暂时的挫折击垮,抬起头来,直面困难,大步向前。

我们每一个一生都会遭遇一些人生低谷,但当你面临时,不要害怕,也不要气馁,勇敢的面对,同时还要一点点的智慧。

从前有一个大臣很受皇帝的器重,但是有一次,由于他极力反对皇帝的一个提案而惹怒了皇帝。于是,皇帝下令将他流放到边陲放羊。

大臣在艰苦的环境中放了半年的羊。终于有一天,一个昔日的好友出使邻国,顺道来看望他。于是,他就让好友带了一封家书给自己的家人,但是他千叮万嘱要求好友务必将书信先交给自己家所在州的州长那里,再由州长转交给自己的家人。

好友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让我直接交给你的家人呢?”

大臣回答说:“你只管按照我的意思去办,其中必有我的用意。”

好友回去后就将书信交给了州长,州长一看是罪臣的信,当然不敢私自交给他的家人,于是就把书信上呈给了皇帝。皇帝打开书信一看,信中都是大臣在劝说自己的家人要对皇帝忠心,虽然自己被皇帝流放到边陲放羊,也不能怨恨皇帝,要对皇帝的恩情感激不尽。

皇帝看完信后,十分感动,立刻派人到边陲将大臣接回了朝廷,又开始重用他了。

很多人面对困境都会用消极的思想来给自己慰藉,是以沮丧的心情来怀疑自己生命的价值。其实生命中的一切事情,全靠我们的勇气来支撑,全靠我们对自己的乐观态度。

面对逆境,首先要清除头脑中那些不健康的消极因素,其次,要集中精神,坚定意志,运用正确的思想,抱定坚定的信念,战胜一切你成功路上的敌手。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必定有诸多的失败过程,成功者从逆境中开始起步,失败者就此沉沦。所以,别人成功了,而你失败了。

善于运用,变负为正

精彩一句话:能够生存下来并发展得好的,并不是那些最强壮、最聪明的,而是那些以顺应换取生存希望的人。

假如你遭遇人生变故,全部财产只有一个又酸又涩的柠檬,你会怎样做?

有的人自暴自弃地说:“我垮了。这就是我的命运,我连一点机会也发有了。”然后他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这么不公平,他只能让自己沉溺在自怜之中。当然他面临的也只能是失败了。

而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的人则会说:“从这件不幸的事情中,我可以学到什么呢?我怎样才能改善我的境遇,怎样才能把这个柠檬做成一杯柠檬水?”因为他们知道事物之间的特性是可以转化的。

有一位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农夫,甚至把一个“毒柠檬”做成了柠檬水。当时他在那里买下了一片农场,可是他买的那块地糟糕得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做牧场,能生长的只有白杨树和响尾蛇。那时候,他觉得非常颓丧,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最后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把他所拥有的那一切变成一种资产。他要利用那些响尾蛇。他的做法使每一个人都很吃惊,他开始想办法加工那些响尾蛇,最后把它们做成蛇肉罐头。

他积极开动自己的思维。他从全国各地引来了各种各样的白杨树种,然后吸引大批游客来参观他的响尾蛇农场和白杨林。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最后竟然以他的农场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开发区。为了纪念他把有“毒”的柠檬做成了甜美的柠檬水,这个村子现在已改名为佛州响尾蛇村。

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都可以开发出相应的卖点。即使给你一个“毒柠檬”,也要想办法把它做成一杯柠檬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佛瑞德·安德尔用了一生的时间来研究人类所隐藏的保留能力之后,他说,人类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负的力量变成正的力量”。有一次,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欧利·布尔在法国巴黎举行一场音乐会。演奏时,小提琴上的A弦突然断了。欧利·布尔就用另外的那三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这就是生活,如果你的A弦断了,就在其他三根弦上把曲子演奏完。”

这一点你能做到吗?如果你能够做到,请把这句话写下来,挂在你的床头: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算做资本,要从你的损失里获利,这就需要才智。

所以,我们要培养能够带给你平安和快乐的心理,“当命运交给我们一个柠檬的时候,我们就试着去把它做成一杯柠檬水”。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也许就能够把不幸变为幸福。

有一个年轻人中学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他感到心灰意冷,为了生存,只好去了一个理发店学理发。没干多久,他就觉得理发没有出息,后来又去当兵,几年后复员回家,还是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只好回到理发店理发。他觉得命运对他的安排就是理发,既然这样,就把理发这件事做好吧。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爱上了这一工作,并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理发师。几年之后,他真的成功了,并拥有了自己的理发店。

这位年轻人从不喜欢这一工作到喜欢这一工作,从觉得没出息到做得有出息,全在于及时进行心态的自我调整。

如果他永远抱着以前的想法,不及时自我调整,那么他的人生就永远是失败。

很多人都知道行行出状元这句话,但是到了自己头上却难以接受现实。很多人失去工作后,宁可在家闲着,坚守贫困,也不愿去干那些所谓的“下贱”的工作,这都是不能及时自我调整的表现。

人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角色转换,因为社会生活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你可能在某个位置,明天也许就没有了。如果想不开,就只能是人生悲剧。运用辩证思维,及时转换,就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辨识形势,化劣为优

精彩一句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善于辨识形势,就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一个10岁的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手,后来,他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为师,学习柔道。

三个月时间过去了。然而,师傅只教他一招。

“我是不是还应该学学其他的招数?”

“不错,你是只会这一招,但你只需要这一招就够了!”师傅说。

又三个月过去了,这天,师傅带他去参加一个比赛,男孩居然获得了冠军!

回来的路上,男孩鼓足勇气,请教师傅道:“师傅,我怎么单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据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生活是多么的矛盾,多么的不可思议?男孩失去左手,本来是一种劣势,然而,对于他所练习的柔道而言,竟成了优势。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优势使得你工作出色,获得嘉奖,放出光彩。那如果你面对劣势时,你该怎么办呢?那就应该辨别形势,化劣势为优势。

在“一战”期间,卫生医疗条件都非常差,不少士兵受伤后,不仅得不到到及时的外科治疗,甚至连量简单的急救包扎和消炎也来不及。通常情况下,没过两天士兵们的伤口就会被一种叫绿豆蝇的苍蝇下卵,生出好多恶心的蝇蛆。可是,医生却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伤口长出蝇蛆的士兵,不但没有发烧,连伤口也没有腐烂,反而根快就愈合了,这让医生觉得很困惑。

后来,有些人就用这种方法替病人泊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曾经有一个瘫痪的老人,由于常年躺在床上,背部长了大面积的褥疮,医生用了许多抗菌药,都没有任何的疗效。于是,老人的儿子就找来当地的“民间神医”。神医先用一块马肉让绿头苍蝇在上面产卵成蛆,然后将蝇蛆取下放在老人的褥疮—上,结果蛆虫很快就招祷疮腐肉全部吃掉了,老人的伤口很快愈合了。儿子觉得非常不可思议,问:“神医,为什么蝇蛆可以治愈伤口呢?”神医笑着说;“人人都知道苍蝇很脏。但是它却不会被细菌感染,而蝇蛆则能够迅速地将腐肉啃噬掉,从而能够使伤口迅速地愈合。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优势和劣势都是相互存在的。大山会为它的高大而自豪,同时又会为它的高大而烦恼。它的高大为它增添威严,使万众景仰。但它的高大使得它笨拙,不像风一样起舞。谁又能想到令人恶心的蝇蛆能够完成清理伤口的重任呢?

人的劣势,未必就一定是不可能转化的劣势,或者进一步说,未必就一定是不可能转化为优势的劣势。

博格斯是NBA篮球队有史以来最矮的球员,身高只有1.6米,即使在东方人的眼里也算矮子,更不用说是在2米都嫌矮的NBA篮球队了。

但是,这个最矮的球员却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控球一流,远投准确,就是带球上篮也总能变幻莫测,让人防不胜防。

博格斯是不是天生的高手呢?当然不是,而是苦练的回报。

有一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谈到了自己走入NBA的历程。

博格斯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却异乎寻常地热爱篮球。当时他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享有极高的社会评价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几乎是所有爱好篮球的美国少年的梦想。

每当博格斯告诉他的伙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听到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人甚至笑倒在地上。因为伙伴们“认定”一个1.6米的矮子是“天灾”,是“绝对不可能”打NBA的。

伙伴们“认定”的“绝对不可能”,并没有磨灭博格斯的志向。他用比一般人多几倍、十几倍的时间练球、圆梦,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他将自己矮小的劣势转化成为矮小的优势:个子小不引人注意,运球的重心低,行动灵活迅速,传球、投球屡屡得手。

最终,博格斯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小个子成为篮球大球星。

上一篇:秋游主题活动下一篇:档案工作总结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