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学应用(通用9篇)
思维导图(Mind Maps)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基于放射性思考的,图文并茂的笔记形式(以下均称之为‘博赞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发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的确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反而发展缓慢。那么,为什么这种最初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而发明的方法,历经50余年,却还没有被广泛地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去呢?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历经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博赞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博赞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你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而且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会越来越抽象和复杂,这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才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博赞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因为“博赞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却不是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方法,而适合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是“学科思维导图”——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的图示方法。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进,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思维导图品质标准
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在15年的研究与反复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科思维导图品质管理十二条标准》(如右图)。
形的6条标准
“一图一中心,主题要突出”是指一张学科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中央图,不能多中心;主题要明确,不能又想说东,又想说西。
“主干不超七,记忆好管理”是指一般学科思维导图的主干最好不超过七个,因为人脑同层级记忆宽度大概是“7±2”,超过7个容易乱,但主干也不宜过少,那样说明思维的广度不够。
“层级三至五,宏观到具体”,层级主要指思维深度,根据15年的研究发现,三到五层最好,层级过少知识处理不到位,层级太多容易跑题。
“易读信息大,导线须转平”,学科思维导图的内容比一般思维导图的信息量大,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知识的深加工和理解而不是强调记忆。
“关键词精准,增减都不行”,优质学科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要精练到增一字多余,少一字不明,绝不能是大句子,因为罗列句子并没有启动思考。
“色域区分明,一眼就看清”指要用不同的颜色将知识模块进行区分,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在“忆图”时也可以根据颜色来进行回忆。
“神”的6大意识
“目标意识”,画学科思维导图目标要清晰。比如一篇课文,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可用“识读”消灭字词,“理读”理清文章结构,“品读”欣赏里面精美的词句等。
“问题意识”,这是绘图的关键,学科思维导图的展开一定是由问题引导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淘金式发问就是不断追问的递进式思考。
“要素意识”指什么样的体裁就要提什么样的要素,比如说明文,其要素就是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和方法。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层级意识”指同层级及上下级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合理,不鼓励个性化的随机发散。
“对象意识”是指画学科思维导图要分学情、分学段、分对象,不能过于艰深,也不可浅薄,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规律意识”强调一张优秀的学科思维导图,一定要把考试规律(题型意识、考点意识、解题策略)和学科规律融入学科思维导图之中,只有这样,才是对提升学生学科水平有用的。
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非常简单,刘濯源教授编了一个口诀来帮助大家记忆:“一画中央图,主题要突出;二画图主干,大项要列清;三把分支画,细节辨分明;四将图画完,浏览作补充”。学会画图并不难,但刘教授常说“功夫在图外”,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不只是由画图的技巧来决定的,而是由绘图者的思维品质和学科功底来决定的,为图而图,忽视图背后的思考方法,是舍本逐末。因此,教师要绘制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必须要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逻辑能力(如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学习有效的思维方法(如发散、聚合、递进、转化、辩证等),另外对学科内容的深入探究也是重要基础。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分型
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 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是由外向内,由具体到抽象的“聚合思维”,在教学中多用于知识归纳,将知识结构化,更利于理解性记忆。(应用实例如图)
创作型学科思维导图
创作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是由内向外,由抽象到具体的“发散思维”,应用于写作或创意,绘图时进行结构化的发散思考,可快速突破思维局限,发现新观点和新途径。(应用实例如图) 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
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则是“发散+递进”思维,在教学中多用于阅读和解题,梳理文章结构和线索,分析题目,理清解题思路。(应用实例如图)
1.1 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布赞 (Tony Buzan) 于1970年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 又叫心智图、概念图, 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因此, 其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图1为一简单的思维导图示例。
1.2 思维导图的作用
(1) 作为学习工具, 促进有效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课堂记笔记效率。众所周知, 上课时间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但是很多学生很难处理好做笔记和认真听讲的时间矛盾。由于思维导图能够将概念有序地呈现出来, 所以能够有效提高做笔记速度, 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抓住答题要点。学生在平时做家庭作业或考试, 面对难题时, 时常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有这种感觉的情况大致分两种:一是题目可用信息太多, 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二是题目设置了干扰信息, 让学生“钻进”了陷阱。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解题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它可以将题干的有用条件筛选出来, 并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好, 这样做到了一目了然, 从而提高了解题效率。
(2) 作为问题解决工具, 促进交流合作。思维导图在学习中可作为一种问题解决的工具,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出新的解决方法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 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跟同学或老师的作品做比较并探讨, 含糊不清的问题就变得明朗了;或由小组来解决问题, 大家共同讨论、交流, 使思维导图构造得更加完善。
一个复杂的思维导图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 有时候需要师生或者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这样还能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
(3) 作为教学计划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将一门课程或者某一教学模块有序、条理清楚地呈现出来, 教师可以依此展开教学, 这样使得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思维导图作为极好的教学计划工具, 能促使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思考, 帮助教师将自己的课程内容组织成为有效整合的框架。
2 思维导图创建工具
2.1 思维导图创建工具介绍
思维导图的创建方式有很多, 对于简单的思维导图可以徒手绘制, 而复杂的思维导图则必须借助计算机软件。用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有很多优点, 比如, 易于修改和操作、能够创建动态链接、转换方便、易于存储和传播、设计美观等。
一般来说, 平常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WPS就可以绘制思维导图, 但这些软件绘制起思维导图来很繁琐。目前, 已经研发了十几种专门的思维导图创建工具,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思维导图创建工具, 并做简要对比。
2.1.1 Mindjet MindManager
MindManager是一款应用非常广泛的思维导图创建工具, 版本更新速度较快, 最新版为MindManager 2012, 它功能丰富、简单易用、容易上手。这里介绍的是MindManager 9版本, 不同版本只是界面不同, 使用起来区别不大, MindManager 9与MindManager 6相比, 其界面工具栏更像Office 2010 (见图2) 。
其主功能包括创建主题和子主题及改变样式和形状, 设定图表样式, 添加附注、关联和边框等, 还有一个附加功能是支持头脑风暴。MindManager还具有强大的演示功能, 它拥有图表、大纲、甘特图、幻灯片等视图模式, 可以通过预演将创建好的思维导图很好地呈现给他人, 令复杂的思想和信息得到更快的交流。最后可以将创建好的思维导图迅速导出为PDF、SWF、PPT、WORD以及网页等格式, MindManager与Microsoft Office的无缝集成也是MindManager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2.1.2 Buzan's iMindMap
思维导图是Buzan发明的, 有人称布赞是世界上创意IQ最高的人, 并称他的iMindMap是最漂亮的思维导图软件, 虽然这些都不好界定, 但值得一提的是托尼·布赞所著的书确实让世界几亿人开始认识思维导图, 他的思维导图创建软件iMindMap也受众多人青睐。
安装好iMindMap4后, 打开软件就能看到如下界面 (见图3) , 先选择好主题词和主题头像, 注意主题词选好后不能更改, 故需斟酌好。
iMindMap的界面简单、易于操作、线条自由、色彩鲜艳, 并且具有手绘功能, 是很好的思维导图软件。图4为利用iMindMap制作的一个简单思维导图。
2.1.3 NovaMind
NovaMind是Mac平台上有名的思维导图工具, 但在普遍应用Windows的中国, 了解的人并不多了。这里要介绍它, 是因为在众多的思维导图工具中, 它的演示功能与PPT2010相似 (图5) , 不注意还以为就是PPT2010。可以说NovaMind是以PPT的方式来演绎思维导图, 所以是否以后会改变这种方式很让人期待。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NovaMind有安装和免安装两种, 但不管要不要安装, 都要先安装.NET Framework 4系统软件才能正常运行。
新建文件时可以选择空白文档, 也可以选择自带模板, 设计好后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改变样式, 如默认主题、商务、掩饰、彩虹、简单, 思维导图创建好后可以如幻灯片一样进行演示, 在演示前还可以选择观看教程。最后, 可以将作品导成PDF、PNG、WORD、PPT、MindManager、TXT、OPML、MS Project等格式文件。
2.1.4 BizMind
BizMind虽然功能不是最强的, 但却是笔者最偏好的, 因为BizMind是基于Adobe AIR 2.0技术开发的RIA应用软件, 也就是用Adobe Flex开发的桌面应用程序, 说简单点Adobe AIR类似于Adobe Flash, Flash有的功能它都有, 比如, 它提供了多种Flash图表功能, 从下面截图 (见图6) 就可以看出来, 用户可以非常便捷地配置出各种专业性的数据图表, 支持Flash格式, 使创作的导图能够与他人便捷地共享, 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即可浏览极具动感的思维导图, 还提供在线共享服务, 可嵌入个人主页或博客。
使用BizMind之前首先需要注册, 进入主界面后会在操作区域出现一个主题框, 可以更改其中的主题内容。然后点击操作→新增节点→文字节点, 便可在主题下新建一个子节点, 如图7所示。
由图7可见, BinMind的菜单比较少, 所以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创建出来的思维导图也很简洁, 如图8所示。
2.2 思维导图工具比较
以上介绍的4种思维导图创建工具, 大体功能差不多, 都支持基本的新建主题 (或称节点) 、子主题, 插入图片、超链接、图表, 添加附注, 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演示, 最后都可以导出成PDF、PPT、WORD等格式的作品。下面将对这几款软件的界面以及详细功能做一个简单比较。
以上只是着重介绍了4种常用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 其实纵观国内外, 还有很多这类软件, 如Inspiration、Mind Man、Brain、Axon Idea Processor、Decision Explorer、Activity Map、ConceptMap、FreeMind等, 这些软件有的是免费和开源的, 下载资源也比较多, 而且各种软件都有其特色, 这里就不做赘述了。思维导图创建软件普遍存在上手容易精通难, 因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其普及程度。
3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支持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可分为5个步骤:教学准备、框架构思、精细绘制、作品展示、评价与反思。在每个阶段, 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行为。
(1) 教学准备。这个阶段属于教学设计范畴, 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选择主题与任务、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情境和教学条件、整理教学内容与素材等。这些内容有的需要教师呈现给学生, 如教学目标。
(2) 框架构思。这个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 也是难点, 需要教师对各级知识点的关系进行提炼并加以整理, 可以对学生展开头脑风暴以及分工合作, 最终形成思维导图的整体框架。
(3) 精细绘制。这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创建工具, 将整理好的教学素材整合到思维导图框架中, 然后加以交流探讨, 形成作品。
(4) 作品展示。将制作好的思维导图作品展示给学生, 一般是通过教学的形式展开, 让学生跟着思维导图的思路进行学习,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记忆深刻。
(5) 评价与反思。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可以通过小测验来考查一下学生的学习结果, 从而判定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如果效果良好就可借用此模式进行推广使用, 反之就应该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 再使用甚至重新考虑使用这种教学工具的意义。
4 结语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颠覆了传统的纸笔教学模式, 改善了教师授课呆板和学生学习枯燥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发挥的空间, 同时还能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但是, 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永无止境的, 没有一种完美的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会不断涌现, 所以教师不能对思维导图这种教学工具和模式产生依赖。作为教师, 除了要对本专业的知识不断更新外, 还需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 这样才能将掌握的知识在有限学时中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才能使得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摘要:思维导图是根据主题将各种概念按照一定的层级关系或联系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 它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它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工具, 还可以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的工具。简单介绍了4种功能强大的思维导图创建工具:MindManager、iMindMap、NovaMind、BizMind, 它们各有其特点。思维导图支持的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准备、框架构思、精细绘制、作品展示、评价与反思等5个基本步骤。
关键词:思维导图,创建工具,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思维导图”词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0054.htm.
[2]戴鸿斌.心智图学习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0.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何克抗, 林君芬.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邓瑞新.“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构建的思维导图方式[J].计算机教育, 2011 (8) .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征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或大脑图,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大脑先生”东尼·伯赞(Tony Buzan)所创建的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于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进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的特征涵盖四方面内容:(1)中央图形完整地展示了需要集中注意的中心点;(2)主体的主干由中心放射向四周;(3)枝干部分的内容为关键信息,它可以是联想线上的一个中心词或图形,而较为次要的信息往往也要展现在低层次的分支上;(4)各个分支汇集起来构成了一个个相互连接的结构图,其表现形式多为树冠模式。
二、思维导图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可行性
(1)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生物课程调整了若干次,随着社会发展的积极变革,并不断取得进步。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中生物课程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教材内容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践,重点突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的增长、人格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整体而言,更能凸显前沿的生物科技发展水平。针对教材内容而言,新教材采取分模块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呈现了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先进成果,主要是生物科学的核心部分,涉及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多样性编排的,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生物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2)高中生学习生物的思维特点。高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正在逐步形成,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学习生物的思维表现方面有显著的特点。首先,高中学生思维具有较强的预见性,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强。高中学生生活经验丰富,知识储备增多,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理解更透彻,能根据规律遇见结果的范围,确保思维的正确与高效。其次,高中学生思维创造性高,辩证思维发展迅速。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理论知识储备达到了一定高度,促进了辩证思维的发展,更易理解一般与特殊、归纳与演绎的相互关系,其抽象逻辑思维推动了生物课程的学习。再次,高中学生思维的结构基本成型,并趋于稳定。由于理论思维的提高,该阶段学生思维结构更加系统,思维功能趋于完善,思维效率也会更高。由此可见,将思维导图用于高中课堂教学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课前备课中的应用。备课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目的,教师只有对课程进行必要的预设,才能针对教学内容,体现课堂的有效性。以高一《生物》教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为例,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备课,首先要掌握基本概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内容分为不同层次。例如,“说出”“简述”为最低的了解层次,主要就是记忆的要求;而说明特点、概述结构功能则为较高的理解层次,要求内化后可以灵活运用。在教学分析上,本节内容被安排在“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之后,有了一定基础,但概念性定义较多,因而设置的直观性图片数量不多,造成对概念掌握的偏差。在学情分析上,学生已经有了有机化学知识的铺垫,并且生活中相关实例较多,因而思维也会更活跃。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选取概念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演示法等方法,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交流学习。
(2)课堂教学环节的应用。主要包括新课的导入和课堂的小结两部分。在选取新课导入的案例时,我们用了“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小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列举等开启课程。在上课时首先提问:生活中的糖类有哪些?将学生的答案写在四周,然后再问这些糖类存在的地方,再将答案分层级写下去,最后连接起来。这样,简洁的思维导图出现了,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的小结中,思维导图更显得尤为重要。一节课上完后,学生的知识是分散破碎的,缺乏系统性,对于相互的关系也不是很明确。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按级别层次分开,并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大树,更有助于学生的吸收和掌握。
(3)课后反思和改进的应用。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得到的经验和出现的不足,进一步改进并指导后续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反思具有无限的延续性,永无止境。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以“能量之源一光和光合作用”这一节为例。本节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思维导图在课前讲解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原理、步骤,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讲解光合作用时,方法的欠缺导致学生掌握不好,在第二次课时,回答光合作用四个分反应式的内容时感觉很生疏,效率低下。因而,在教学反思时,就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效果,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知识表征工具,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既运用左脑的词语、数字、逻辑等功能,同时也运用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意识等功能,将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从而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大脑的联想与创造力。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单词学习、语篇阅读、协作交流和话题作文等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一)在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词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单词中,对于文章的理解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授school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school和bag的意思,再绘制成思维导图,school就变得浅显易懂;又如在学习拼写family一词时,教师可以出示句子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然后将每个单词的首个字母圈出来并提取出来,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再如在学习foal这个单词时,可以先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cow和calf,然后再出示horse和foal,通过对比学生了解了foal的意思,这时提出问题“Who can read it?”,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呈现road、coat、boat等词,学生通过对比、联想很快就正确读出了单词。曾经的词汇复习课,学生或是对着词汇表死记硬背,或是在练习本上做机械重复式的抄写,结果无外乎三种:优等生记住了所有的单词但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条而且对复习课产生厌恶的情绪;中等生能记住大部分单词但由于单词群组之间毫无联系,遗忘率也很高;后进生只能掌握很少的单词,产生挫败感,长此以往将无法建立学习自信心。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整理知识模块,还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提高复习效率。如在复习水果等单词时,教师可以将水果按颜色分类,每提到一种颜色,学生就会联想到与这种颜色相关的水果;又如在复习动物等单词时,可以将动物分为大、小、胖、瘦四大类或者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三大类;再如在复习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区分辈分关系,使学生可以从图中清晰的辨别出上下位关系。
(二)在语篇阅读中的运用
在英语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阅读材料、整体理解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和复述、背诵阅读材料等环节。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找到了一些恰当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在阅读篇幅长、生词多、文章结构和层次复杂或不太清晰的文章时,先由教师呈现思维导图,概要性地介绍全文大意,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然后,根据中心主题和主干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部分、分层次阅读,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加深理解;阅读后,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交流,此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答案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以及课文的长度和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复述或描述。以人教版教授月份为例,虽然本课的结构和层次都比较清晰但课文较长,词汇量较大,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并配合肢体语言为学生简要介绍,然后我针对一月的部分提出了问题: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Which month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What do we called on January 1st?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on that day?学生自习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其余三个月的学习可采用相同的方式,只不过提出问的人由老师转化为学生,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篇幅适中、生词少、文章结构和层次清晰的课文阅读教学中,学习的过程主要以学生独立阅读并制作思维导图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帮助的作用。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课文后制作的思维导图展开讨论活动,即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分享和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调整思维导图框架和结构,并完成主要知识点的教学。这些活动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抢答和补充;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其他学生回答等。
(三)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英文写作对于刚刚接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众所周知,写作之前要有思路才能把文章写好,而大多数小学生面对英文写作没有思路,甚至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路整理,构思文章,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话题可以有很多方面可以写。学生写作的思路明了了,写作文就自然变得轻松了。如果能够请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品,则能增强学生的信心,长此下去学生的能力也会提高。例如,就自己熟悉的话题“My friend” 进行课堂话题作文,可以运用下面的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和描述。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将内容复杂、理论性强的地理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直观、系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玉秀.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28-29.
[2]张宏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1(20):32-33.
[3]金雪莲.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速读旬刊,2016(11).
[4]刘浩.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文摘版:00055-00055.
[5]黄苏兰.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文摘版:00120-00120.
摘要
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利用什么样的学习软件为生物教学服务是整合是否有效的核心问题之一。“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软件,我们将它应用到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在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帮助记忆;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能促进思维;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能打开思路。因此“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与信息的有效整合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 生物教学 正文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的用图画、代号和连线来表达人的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工具。由于它在运动、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特有效应,使这种思维工具风靡世界。思维导图在西方一些国家已运用于教学,在我国近期也有一些专家和一些有识之士将它运用于教学。特别是在各种思维导图软件的研制和开发后,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表现上图文并重,内容上开启大脑潜能,其特有的效应就更加得到了体现,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已经将它用到了物理、英语、地理等学科的教学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生物学科上的就用还不多见。而事实上,由于生物学科的图形多,概念多,概念之间联系密切等特点,决定了生物学科的教学更加需要“思维导图”这样的科学方法和工具软件。下面就从生物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方面来介绍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帮助记忆
生物教学中,许多基本概念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有个性也有共性,牢牢的记住它们虽说只是掌握知识的初级水平,然而要想记得好记得牢,并能运用自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借助思维导图软件工具的图形、代号和连线就能比较好地批量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记好一个,带动一片。如细胞(最小的生命系统)的教学内容,教师用思维导图逐步展示教学内容(如图一),表示细胞这个最小的生命系统包含:边界、分工、合作和控制中心这样四个方面的内容。(如图二)在让学生掌握“分工”中的内容时,将全部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结合课本和直观图,在导图中展示出来。(如图三),当展示的图形全部完成时,整个细胞(最小的生命系统)中的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就全部出来了。如此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结构;或是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思维导图的工具,自己画出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的图形,就能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一)
(图二)
(图三)
二、思维导图促进理解
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生物学中有些基本概念,不但要知道字面上的意思,更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能看到字背后的意思,针对这样一些基本概念,教师画出这些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事例的思维导图,边分析边展示,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入地理解概念,将基本概念具体化到具体实例。或是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画出概念间的联系,画出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就再通过学生所画的图来了解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如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就可以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和图形,再用以下图形逐步演示,逐步变通。先展示图四,细胞生物膜系统包括哪些结构;然后展示图五,清楚各部分结构各自的功能;最后,分析分泌蛋白产生的全过程的同时展示图六,由①至⑥,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应用,全面帮助学生理解分泌蛋白的产生、加工、运输、分泌等过程。这样,学生既能掌握直观的膜系统的知识结构,又能较好地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膜系统的功能,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深了。
图四
图五
图六
三、思维导图协助应用
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生物问题,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概念间的联系,还要去联系许多相关概念,全面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正好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去解决这样的生物学问题,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解决问题所需耗费的时间,在绩效方面也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功效。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将会对学生有效而正确地运用基本概念去解决生物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对学生将来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例如下面的生物问题:试填空完成下图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就应的生理活动。
这个生物问题本身就是由一个思维导图构成的,如果学生能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显得生特别容易。它涉及人体在两种不同环境中的体温调节的机制。如图七,这是通过课本知识和图示建构出来的有关思维导图,上半部分是人体在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下半部分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按图示来掌握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在解决以上生物问题时利用图中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思考,变通,原先比较难解决的生物问题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了。
图七
“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它所具有的图文并重,开启大脑潜能的特点,正好是针对生物学科,解决生物问题所需要的,所以我们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并且处理好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肯定会有一定收获。
参考资料:
1、关于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
赵国庆 陈志坚
http://
3、概念图及其应用 吴晓郁 上海教育科学天空研究院
http://www.dlgw.net/TeachingStudy/ShowArticle.asp?ArticleID=910
4、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齐伟
http://www.dlgw.net/TeachingStudy/ShowArticle.asp?ArticleID=909
5、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方面的价值 曲志男
思维导图 (Mind Map) 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 (Tony Buzan) 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 它是利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 运用画图的方式, 以一个主题为中心, 把知识网络、章节结构、解题思路等以放射性的形式勾画出来, 既能准确、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维, 又能组织概念, 勾勒知识结构图, 把它应用到物理教学中, 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也有利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复习知识体系、理清解题思路等。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在表现知识方面不同于其他表现方式, 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的特征: (1) 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中心或主题重点突出; (2) 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主次分明; (3) 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可以随时展开想象的翅膀, 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 (4) 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不同的层次可以采用各种色彩及图形, 这样可以充分刺激大脑, 提高记忆力。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
1. 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 通过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 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 并且前瞻性地预测教学效果。传统的设计提纲都是通过线性罗列条款, 这种方式既不形象, 又不容易直观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备课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整理知识, 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促使教师从整体结构上把握知识内容, 在头脑中形成课程的全景图。
图1是关于“初中物理科学内容”的框架设计, 利用“思维导图”把科学知识的教学结构表达得既充分又直观。
教师在头脑中形成“初中物理知识”的全景图后, 再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于图中, 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 设计不同知识点的授课方式, 这样便于备课过程及教学设计的系统化、合理化, 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便于提高备课效率与质量。
2. 有利于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记录和整理物理课堂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往学生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记录课堂笔记, 图2为“眼睛和眼镜”这节内容传统的笔记方式。
这样“线性思维”的记录笔记, 学生如果不及时将课堂所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话, 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或书本知识的机械复制, 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思维导图允许学生自由联想, 按照大脑思维的结构进行放射性的“网状思维”, 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记录下来, 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 使思维重点、思维过程, 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图3展示的是“眼睛和眼镜”这节内容采用思维导图的笔记方式。
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 便于课后复习,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有利于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的基础, 然而在概念、定律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多数表现为当时明白理解, 过后就会模糊不清, 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特别是不能够形成概念网络, 更不能够深刻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 缺少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构建。建立准确的物理知识网络非常重要, “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每个章节都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 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 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 这样再回过头来复习时, 不仅会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一目了然, 而且可以对整个学期的整个学科的内容了然于胸。图4是关于“声现象”一章的思维导图。
根据知识模块绘制思维导图, 有利于使用者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 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用分层级的线条连接概念, 可以提示知识重点, 搭建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能快速促进知识的整合, 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记忆效率的功效。
4. 有利于学生展现解题思路
有些学生在做物理习题时往往思路不够清晰, 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习题。如果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分析,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 而且能使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哪儿、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重蹈覆辙”。
如有一个小灯泡, 它的电阻值是10Ω, 在正常工作时, 它两端的电压是6V, 现只有8V的电源, 要使小灯泡接在这个电源上正常工作, 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从该题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 要求该电阻的阻值, 有两种思路: (1) 利用欧姆定律; (2) 利用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R=R总-RI。再从这两种思路深入, 层层剖析, 找到解题的两种方法, 图5是分析该题解题过程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框架, 能优化学习过程, 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 人脑生而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能力的特性, 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 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层次,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可把所学内容以树状结构表示, 记住关键词, 突出重点, 节省时间, 增强记忆效果。尤其是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 运用思维导图, 可以将头脑中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 既提高学习兴趣, 又培养创新能力,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教学实践中, 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物理学基本原理和图形进行有机结合来解决相关问题, 可使知识点背后的思维方法渐渐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 思维方法凸显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始于灵感形象, 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训练就是通过思维训练, 启迪学生的智慧, 也就是说思维导图训练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及其知识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教育教学;课堂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18-01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来,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握全局和细节、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更为高效。具体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方面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学生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脑运作的效率。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对以笔记形式出现的知识体系进行快速构建与扩展,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知识架构图,学生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可以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使我们的思考过程可视化,最大限度的使我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将要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展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在课堂做笔记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记笔记,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容易记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不仅可以腾出时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由于采用图、线结合网状结构,更有利于加强记忆和复习巩固,使课堂学习更高效。
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中职生的学习内容,不能靠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与理解,所以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非常重要,思维导图的使用使这样的复习变得简单而有趣,通过对同一主题思维导图的多次绘制,不仅可以加强记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在每节课的教师小结部分,学生用“思维导图”和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根据教师板书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加深了理解,印象也很深刻。学完每一章结束,学生自己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每一个知识模块学完,可以画出这个模块下几章知识的“思维导图”。学生会从整体理解各学科,做到胸有成竹。
二、教师教学方面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其次,可以随时展開想像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第三,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第四,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以便于课后复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就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中学各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课程安排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的,为了让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很有必要在课堂上使学生了解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
4、有利于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匠的技能不是天生的,人的思维技能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训练可以提高的。思维导图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左右脑功能全面开发的训练。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学工作对教师来说一直是最重要,如何把握课程的进度、搞清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都是教学工作中要考虑的。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从总体上来把握课程的进度以及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使课堂学习效果加强。
三、师生互动交流方面
1、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可以让广大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
邢敬华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学等各学科 领域与教育、教学整合的研究也得到了蓬勃地发展石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促进人的发展, 实质就是要开发脑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应用心理学、脑科学、教育技术学等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支持课程改革,使教育科学研究更加合理和科 学,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全脑的发展,提高人的智慧,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肠侧在研究大脑的潜育断比程中发现综合运用文字、图形、符号、连线等可以协调左、右脑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巴赞先生于上 世纪年代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一一思维导图。这是一种用来表示人脑思维过程的 知识表征工具,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这种发散性的结构符合大脑工作的原理, 体现了人们思维过程中的多向性和跳跃性,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分析问题、整理思路、快速学习的方法和工具。近年来,思维导图逐渐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应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很多人开始探索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这一值得研究的问题。而随着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的推广和普及,产生了很多便捷的思维导图工具软件,受到广大学生、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程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之一。
化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三个层次。关于符号表征层次 的研究一直是化学教育研究区别于其它学科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而综合利用文字、符号 的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特别利于符号表征层次知识的学习。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辨别概念的关键属性,使学生学会概念是如何从其他相似概念中区分出来的,以便他们对概念进行准确提取。这会使他们更清楚地获得并理解概念,发展将新概念与其它概念建立联系的能力,并能更好的存储、更准确的回忆。
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技术构建正迁移,也可以把它称之为“搭桥”。借此,教师可以帮 助学生从先前经验和其他新学习的内容之间找出联系,进行抽象,从而激发迁移。我们可以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搭桥,如头脑风暴法,介绍新主题时,要求学生以头脑风暴法寻找将之
应用于其他情境的方法类比法,学习了一个新主题后,采用类比的方法检查各个系统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元认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找出每种 方法的优缺点。
总结是一个内隐过程,工作记忆通过该过程对它所知觉的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性描述。学 生通过总结完成学习内容的复述,开始理解并赋予学习内容以意义,从而增加学习内容保持 在长时记忆中的可能性。
总结不同于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承担主要工作,重复关键概念,检查学生理解情 况。在总结中,学生承担主要工作,他们通过心理复述和概念总结,确定自己是否领会了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内容是否对自己有意义。
教师有必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总结,并通过一个明显的外部活动如讨 论、展示、汇报等来增强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借此评估学生的总结质量和准确性,并 对教学活动作出适当调整。
长期以来,教育者一直都在努力了解脑的工作机制,以便使教学和学习方法更为有效。最新的脑结构与功能成像技术能够使人们直接观察到人脑如何进行学习、思考、产生情绪和 各种社会行为。脑与元认知科学研究正在揭示儿童与青少年学习中文、英文、数学和科学知 识的脑机制,探明不同教学和学习方式对人脑结构与功能可塑性的重要作用,深入认识各种 学习与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为学生和教师提高学与教的效率、解决各种学习与认知障碍提 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在脑与认知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基于脑的学习和教学”正在世界范围内广 泛兴起,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来优化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众所周知,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 刃倍,思维导图育团孟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 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划亩 的无限潜能,不但可以帮助刻门的记忆、增强洲门的创造力,还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能使 学习更轻松更有趣。
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表征工具和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 自然思考方式,以大脑中的某一个知识点为思维中心,从这个知识点出发引发出与之相关的 其他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又可以成为另外的思维中心。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文字、数字、气味、线条、颜色、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 此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连结。这些环环相扣的连结就是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 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不仅育到省加资料的累积量,还能将数据依据彼此 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更为系统,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 率,符合大脑的自然结构和工作机制,与脑图很相似,体现了人们思维过程中的多向性和跳 跃性,符合人们的认知结构,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分析问题、整理思路、快速学习的方法, 是建立语义记忆的最有效的图像组织工具。
《高中化学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模块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化学①和化学②必 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共同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 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等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模块的设置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
化学学科与其它科目相比,具有显著的复杂性。正如学习具有具体经验、表征学习或符号学习、抽象学习三个层次,化学学习也可以分为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三个层次,三个层 次的学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既要注意观察化学反应的宏 观实验现象,又要给出合理的微观解释,并要通过化学式、方程式等符号表征进行适当的
表述和分析。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就更关注于符号表征层次的研究。而利用文字、符号、图片等有机融合逐步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习符号表征层次知识的最有效方式之 一。
思维导图工具Mind Manager在化学教学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首先,它是一个很好的备课和授课工具,教师可以通过Mind Manager方便地组织新知识以及自己的思想,可以链接Word、Powerpoint、网页等文件,整体展示知识框架并能有效的标示出内容的重、难点;其次,它还特别适用于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前用其计划活动流程、小组分工,可以通过对其不断的修改以管理工作进程并最终进行汇报。
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 的主动建构。而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使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 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等,利用必要的信息并通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利用ICT手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 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图式” 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推荐阅读: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06-30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12-03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06-05
初中英语教学思维导图07-02
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复习备考?11-29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11-20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11-02
工业设计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论文09-11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0-23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