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共8篇)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篇1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科学素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应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就要特别重视实践性教学活动。

下面以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谈谈我的做法。教科书上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概念比较抽象、微观,应怎样讲解,才能使刚刚步入生物学大门的初中生理解“光合作用”这个概念,并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探究、大胆质疑、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为此,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需求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只有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才能使学生引起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当学生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没有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向所确定的目标前进。在学《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先把一些花草布置在实验室的四周,也可以把一些著名生物学家的画像和格言布置在实验室里,使学生一进入实验室便沉浸在一种良好的情境中,从而自然本能地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产生对知识的需求。

二、提出问题,进行设疑

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应加强教师的引导,最大限度地排除可能出现的偶然性和盲目性,使学生的认识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受控性,从而有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效果。

我向学生明确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但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环境因素,如阳光、空气对植物生活的影响。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光合作用发现史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忽略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是从何而来?阳光、空气等因素是否与柳树重量的增加有关?

三、学生利用教材和提供的条件,进行学习观察和操作,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假设

我们知道,实践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感知客体,获得感性知识,为学习理论知识奠定好基础,还可以深化书本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自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

在这一节教学(2课时)中,我准备了十二个分组实验,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获得感性知识。(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四、学生提出看法,相互交流讨论

学生在观察实验后,可以进行专题讨论。对于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教者要能够及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并督促学生集中力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一方面密切注视学生讨论的情况和进程,同时还进行及时的、恰到好处的点拨,但不越俎代庖,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在讨论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充分肯定。通过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学生思路更开阔,认识更全面。

五、对讨论,老师要做出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结论

对讨论的结果,教师要做出必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小结,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强调难点,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在讨论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知识漏洞或不严密、不规范的表述加以纠正。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过程、现象、本质和规律掌握得更简练、更精辟、更准确,避免出现知识的盲区和误解,有利于以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获得知识,认识世界。

实验1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就是说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可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

实验2结论:在植物体中,叶绿体越多的部位,蓝色越明显,也就是产生的淀粉越多,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实验3结论: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来的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这就是说,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氧气也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

实验4结论:甲装置里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容器里的二氧化碳,叶片吸收不到二氧化碳,就不能制造出淀粉,乙装置里的清水,不能吸收容器里的二氧化碳,叶片吸收了二氧化碳,就制造出淀粉。可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科学实验还证明,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本人认为,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难变易,大大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本质、结果及规律,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主动获得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养成。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篇2

一、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意义

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 泛指附和认识规律, 遵循逻辑规则, 能够达到正确认识事物的思维。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难发现, 有的学生能够很快抓住问题的关键, 而有的学生却总是游离在实质问题之外;有的学生只对自己熟悉的学科或者领域得心应手, 而有的学生则善于接触并思考新鲜领域的新疑点、新问题;有的学生只懂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说起来头头是道, 实践工作起来却无从下手……这些现象都说明没有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学生就不能科学地去“想”问题, 而有了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学生解决问题时便可以事半功倍。

二、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

2.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许多学生在进行实验实训的时候, 常常不求甚解, 习惯用老师教给的一个方法去生搬硬套在不同的实验实习环节。如进行茶艺实训的学生, 经常会用开水冲泡各种茶叶, 这样的做法既忽略了茶叶的特性, 又浪费了实训资源。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指导实践, 其实就是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 从对立面把握事物。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 揭露矛盾。例如, 进行茶艺实训的学生必须要承认各种茶叶具有不同的特性, 其生长环境、制作工艺都有所不同。另外, 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 坚持两分法, 防止片面性。不同的茶叶需要用不同的冲泡方法来炮制。虽然都是茶叶, 却各有不同。如绿茶, 为不发酵茶, 在冲泡的过程中, 应先观察茶叶的色、香、形、如杯冲泡可取中投法或者下投法, 用95℃~100℃初开沸水冲泡, 盖上杯盖, 以防香气散逸, 保持水温, 以利茶身开展, 加速下沉杯底, 待3~5分钟后开盖, 嗅茶香, 尝茶味, 视茶汤浓淡程度, 饮至三开即可。

3.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还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正确地运用形式逻辑。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思维创新。

三、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对提高学生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 它能引导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学会分析和综合, 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当前, 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几种现象。有的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 固步自封;有的学生遇到了困难就一蹶不振, 对学习失去兴趣, 对自己失去信心;还有的学生不能清楚的给自己定位, 盲目自满, 缺乏自知之明。这些都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阻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教师, 特别是政治教师, 应该利用政治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他们不仅要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更要把学习知识看做一个思维方法训练的过程。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 将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这一点重视起来。教育学生成为能够抓住灵感, 大胆创新, 拥有聪明智慧的人。

四、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活动, 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实质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已经毕业的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实例来教育学生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如某职校毕业生小李, 汽修专业毕业后在北京一家4S店做汽车维修保养工作。他勤于思考, 善于研究, 并自学了汽修专业英语, 经常为公司的技术部门献计献策, 不就便成为该公司的劳动能手。公司也大力培养小李, 让他担任技术部主管助理一职。结合上述事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适当的冒险精神。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 将会决定他未来发展前途的好坏。

敢于提出问题, 善于解决问题, 是激发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教育学生敢于突破一些保守的习惯, 要尊重书本知识, 尊重权威, 但不可以迷信书本知识, 迷信权威, 要积极思考, 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重视实干, 重视实践, 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 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 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是重视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对提高中职学生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8-03.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政治课

中职教育教学的特点是重视劳动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因此,如何培養中职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其今后面向社会、择业、就业、创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政治课的教学,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导向的重要阵地。

一、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意义

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泛指附和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事物的思维。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有的学生能够很快抓住问题的关键,而有的学生却总是游离在实质问题之外;有的学生只对自己熟悉的学科或者领域得心应手,而有的学生则善于接触并思考新鲜领域的新疑点、新问题;有的学生只懂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说起来头头是道,实践工作起来却无从下手……这些现象都说明没有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学生就不能科学地去“想”问题,而有了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便可以事半功倍。

二、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

2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许多学生在进行实验实训的时候,常常不求甚解,习惯用老师教给的一个方法去生搬硬套在不同的实验实习环节。如进行茶艺实训的学生,经常会用开水冲泡各种茶叶,这样的做法既忽略了茶叶的特性,又浪费了实训资源。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指导实践,其实就是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把握事物。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例如,进行茶艺实训的学生必须要承认各种茶叶具有不同的特性,其生长环境、制作工艺都有所不同。另外,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不同的茶叶需要用不同的冲泡方法来炮制。虽然都是茶叶,却各有不同。如绿茶,为不发酵茶,在冲泡的过程中,应先观察茶叶的色、香、形、如杯冲泡可取中投法或者下投法,用95~100℃初开沸水冲泡,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逸,保持水温,以利茶身开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钟后开盖,嗅茶香,尝茶味,视茶汤浓淡程度,饮至三开即可。

3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还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地运用形式逻辑。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思维创新。

三、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对提高学生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它能引导我们Ⅱ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学会分析和综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当前,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几种现象。有的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同步自封;有的学生遇到了困难就一蹶不振,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还有的学生不能清楚的给自己定位,盲目自满,缺乏自知之明。这些都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阻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应该利用政治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不仅要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要把学习知识看做一个思维方法训练的过程。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将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这一点重视起来。教育学生成为能够抓住灵感,大胆创新,拥有聪明智慧的人。

四、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已经毕业的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实例来教育学生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如某职校毕业生小李,汽修专业毕业后在北京一家4s店做汽车维修保养工作。他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并自学了汽修专业英语,经常为公司的技术部门献计献策,不就便成为该公司的劳动能手。公司也大力培养小李,让他担任技术部主管助理一职。结合上述事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适当的冒险精神。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将会决定他未来发展前途的好坏。

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是激发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教育学生敢于突破一些保守的习惯,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但不可以迷信书本知识,迷信权威,要积极思考,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重视实干,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篇4

一、单选题(48题)

1、青年毛泽东评价()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 A、曾国藩  B、左宗棠  C、李鸿章  D、张之洞  答案: A 

2、()既是基础知识的生产者,也是应用知识的生产者,是重要的创新源和新兴产业的重要创业者,主要任务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A、科研机构  B、教育机构  C、培训机构  D、人才市场  答案: A 

3、“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出自()

 A、《易传》  B、《孟子》  C、《荀子》  D、《中庸》  答案: D 

4、阿里巴巴没有简单模仿()B2B网站为大企业服务的做法。

 A、日本  B、法国  C、俄国  D、美国  答案: D 

5、()是将云基础设施与软硬件资源创建在防火墙内,以供机构或企业内各部门共享数据中心内的资源。

 A、云游戏  B、云安全  C、私有云  D、云储存  答案: C 

6、材料的复合化已成为新材料开发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普遍方法。但目前形成产业的,主要是()材料。

 A、高性能金属复合  B、半导体超品格材料  C、树脂基结构复合  D、高温超导材料  答案: C 

7、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的力量。

 A、资本  B、人才  C、科技  D、信息  答案: C 

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出自()

 A、周恩来  B、邓小平 C、毛泽东  D、习近平 答案: C 

9、()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组织形式。

 A、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B、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 C、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 D、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 答案: A 

10、()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 A、知识产权  B、专利  C、科技产权  D、人才指标  答案: A 

11、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出自()

 A、《论语》  B、《易传》  C、《易经》  D、《周易》  答案: A 

12、()是一切现代国家的立国基础,是衡量任何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

 A、高新技术  B、经济基础  C、人才储备  D、国防力量  答案: A 

13、法家思想在哲学方面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因此()中把老子和韩非子放在一个传中叙述。

 A、《史记》  B、《孟子》  C、《荀子》  D、《中庸》  答案: A 

14、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

 A、模拟制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B、宽带多媒体通信  C、网络数字化通讯系统  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答案: A 

15、()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

 A、公司  B、企业  C、个体户  D、互联网  答案: B 

16、早期购车人需要更新车辆,对汽车的档次、性能、外观有了更高要求时,福特的()使他大吃苦头。

 A、创新意识  B、成本控制  C、思维定势  D、创新思维  答案: C 

17、创新()。

 A、一定会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  B、一定不会提升企业竞争力

 C、可以也许不可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 D、创新与是否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无关  答案: C 

18、()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是对已有成果的创造性的继承。 A、完善  B、继承  C、更新  D、改变  答案: B 

19、()技术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

 A、计算机  B、互联网  C、多媒体  D、物联网  答案: D  20、()是人类知识的结晶,体现着人类智慧。

 A、图书  B、教育  C、文化  D、思维  答案: A 

21、建立()的体制机制是发挥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

 A、分工合作  B、协同创新  C、自动化工作  D、创新合作  答案: B 

22、()技术是通过标签发出无线电波,阅读器接收无线电波来读取数据。

 A、传感器网络  B、网络通信  C、射频识别  D、传感器  答案: C 

23、()的民族性格经常呈现出来的结果是“枪打出头鸟”,是对“敢为天下先”的压制。

 A、《史记》  B、《孟子》  C、《荀子》  D、《中庸》  答案: D 

24、()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雏形。

 A、美国自动识别中心  B、比尔?盖茨  C、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D、国际电信联盟  答案: B 

25、创新是()。

 A、以市场为主导  B、以生产为主导  C、以成本为主导  D、以竞争为主导  答案: A 

26、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多方面社会因素的配合,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信息化发展  B、科技创新  C、国防力量  D、人才资源  答案: B 

27、()的核心思想是变易,它强调的是,无论自然宇宙,还是人类社会,它的核心特质就是变动不居。 A、《论语》  B、《易传》  C、《易经》  D、《周易》  答案: C 

28、()是实现中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我国自身竞争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

 A、科技  B、人才  C、国防  D、创新  答案: D 

29、()是为了应对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而诞生的一项制造自动化技术。

 A、敏捷制造技术  B、数据化制造技术  C、柔性制造技术  D、数控加工技术  答案: C  30、创新者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和交叉性有利于创新者()的拓展和丰富,有利于新思想、新观念的涌现。

 A、思维  B、能力  C、思想  D、观念  答案: A 

31、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部分能力都处于休眠状态,未能得到()利用。

 A、开发  B、有效  C、合理  D、创新  答案: A 

32、创新既有一种创造力又有一种巨大的()。

 A、领导力  B、组织能力  C、创新能力  D、破坏力  答案: D 

33、()是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和最大创新点。

 A、信息化  B、移动化  C、自动化  D、科技化  答案: B 

34、创新的关键是()

 A、领导力  B、组织能力  C、创新能力  D、竞争能力  答案: C 

35、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其形成在()。

 A、21世纪  B、20世纪  C、19世纪  D、18世纪  答案: B 

36、()打印,实质上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

 A、平面  B、2D  C、3D  D、4D  答案: C 

37、()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 A、产业布局  B、产业分划  C、产业联系  D、产业结构  答案: D 

38、()是制造业的灵魂。

 A、微电子技术  B、产品设计  C、信息技术  D、材料科学  答案: B 

39、现代化的关键是信息化,信息化的根本是()。

 A、科技化  B、信息网  C、设备材料  D、科技网  答案: B  40、()是一种运用数学方法和系统工程方法对产品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决策,以获取最优解的设计方法。

 A、计算机辅助设计  B、有限元分析方法  C、网络化异地设计  D、优化设计方法  答案: D 

41、移动互联网的立足点是()。

 A、信息网  B、资源网  C、互联网  D、移动网  答案: C 

42、()是凝结在个人体内能够为个人、组织、社会发展创造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

 A、技术创新  B、人力资本  C、风险投资  D、团队合作  答案: B 

43、()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列宁  D、以上都不对  答案: A 

44、()是一种通过网络统一组织和灵活调用各种ICT信息资源来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

 A、云物联  B、云计算  C、云安全  D、云储存  答案: B 

45、()能力在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中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是决定高技术产业及国际竞争力的第一位的因素。

 A、技术创新  B、风险投资  C、评估政策环境  D、人力资本  答案: A 

46、地球上多种能源的主要源泉是(),未来人类最合适、最安全、最绿色和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也是它。

 A、太阳能  B、风能  C、水能  D、核能  答案: A 

47、创新可以提升()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

 A、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  B、新产品开发  C、工艺  D、服务  答案: A 

48、()是制造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也即制造系统能够根据顾客的需求快速生产多样化的产品。

 A、柔性化  B、数控化  C、精密化  D、虚拟化  答案: A 

二、多选题(49题)

1、理解移动互联网,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 A、移动互联网的立足点是互联网  B、相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创新点是移动性  C、移动互联网的价值点是社会信息化

 D、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平台和应用服务三个层面。 答案: ABCD 

2、创新的破坏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哪些地方()。

 A、企业丧失了原有的技术优势  B、企业用新技术替代了原来的技术  C、企业用新的但是不能正常运用的新技术替换了原来虽落后但擅长的技术  D、企业没能力利用创新的资源  E、企业虽能运用创新所得新技术但失去了市场  答案: ACDE 

3、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首先表现在()两大方面。

 A、劳动力  B、经济基础  C、社会生产力  D、经济发展  答案: CD 

4、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

 A、路线  B、方式  C、程序  D、模式  答案: ABCD 

5、面向公众的互联网服务,包括()。

 A、VPN  B、WIFI  C、WAP  D、WEP  答案: CD 

6、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几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A、创新  B、协调  C、绿色  D、开放  E、共享  答案: ABCDE 

7、传统是指从人类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制度、作风等。

 A、思想  B、道德  C、文艺  D、习俗  答案: ABCD 

8、不管是哪一种应用领域的物联网,也不管是哪一种分类方式的物联网系统,其基本构成均包括()。

 A、电子产品编码、射频识别系统(包括标签和读写器) B、用户在物联网的身份认证  C、信息网络系统、实体标记语言  D、PC信息服务  答案: ACD 

9、移动互联网主要由公众互联网上的内容、移动通信网接入、便携式终端和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所构成,大致包括()。

 A、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封闭式移动互联网  B、以终端厂商为主导的相对封闭式移动互联网  C、以网络运营商为主导的开放式移动互联网  D、以个体运营商为主导的封闭式移动互联网  答案: ABC 

10、()是新能源技术的两个主要标志。

 A、核能技术  B、风能技术  C、太阳能技术  D、潮汐能技术  答案: AC 

11、()是构成敏捷制造的三大基石。

 A、新型的管理体制  B、先进的制造技术  C、有能力的管理者  D、有知识的员工  答案: ABD 

12、企业创新知识的形成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

 A、市场环境  B、社会人文环境  C、宏观政策环境  D、经济环境  答案: ABCD 

13、从实践与思维普遍联系的角度分析,实践对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A、人的思维能力产生于实践  B、人的思维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 C、创新思维的成果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 D、实践的结论要在创新思维中得到体现  答案: ABC 

14、移动智能终端的核心技术,主要可分为几大核心领域?()

 A、移动芯片技术  B、操作软件技术  C、人机交互技术  D、应用开发技术  答案: ABCD  15、3D打印技术发展至今,尽管已表现出强大的优势,但也还存在着()等局限性。

 A、材料昂贵受限制  B、成型精度和质量有缺陷  C、打印耗时难以形成规模  D、产品性能不稳定  答案: ABCD 

16、创新能力包含()。

 A、创新知识  B、创新激情  C、创新思维  D、科技素质  答案: BCD 

17、地热能的利用可以基本分为()。

 A、间接利用  B、直接利用  C、地热发电  D、地热供暖  答案: BC 

18、南宗禅激发的是人的(),它倡导的是打破常规、打破固有的桎梏,创造出一个活色生香的全新世界。

 A、创造潜力  B、创新意识  C、创造精神  D、团结精神  答案: AB 

19、现代制造技术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 A、实用性  B、动态性  C、创新性  D、人本性  答案: ABCD  20、云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 A、NAAS  B、SAAS  C、PAAS  D、IAAS  答案: BCD 

21、成功的创新需经历下列过程()。

 A、寻找机会  B、提出构想  C、等待时机  D、迅速行动  E、坚持忍耐  答案: ABDE 

22、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创新思维的特性?()

 A、思维的严密性  B、鲜明的独特性  C、鲜明的创造性  D、思维的整体性  答案: CD 

23、现代化的海洋农牧场是以为()三大支柱的新生产方式的组合体。 A、捕捞  B、培育  C、繁殖  D、放养  答案: ABCD 

24、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包括()。

 A、基因工程  B、细胞工程  C、酶工程  D、发酵工程  答案: ABCD 

25、组合型创新技法主要有()。

 A、同类组合法  B、异类组合法  C、主体附加法  D、重组组合法  答案: ABCD  26、1960年,苏联专家撤离中国以后,更显示出这个规划的()。 A、超前性  B、创新性  C、正确性  D、模式性  答案: AC 

27、数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 A、数控系统(NC) B、计算机数值控制系统(CNC) C、直接数控系统(DNC) D、新一代数控系统(NGC) 答案: ABCD 

28、儒家创新思想主要体现在战国时代的()等著作中。

 A、《易传》  B、《孟子》  C、《荀子》  D、《中庸》  答案: ABCD 

29、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包括()。

 A、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  B、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  C、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  D、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  答案: ABCD  30、“上善若水”理念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 A、作为领导者,作为领军型企业,应当站在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的高度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应当“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 B、作为竞争者,企业领导和其所领导的企业应当具备自我保护、健康发展的能力。 C、注重理性审慎与积极创新、坚持固守与灵活权变之间分寸的拿捏。 D、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答案: ABC 

31、按网络类型,物联网可划分为()。

 A、公众物联网  B、各人物联网  C、私用物联网  D、专用物联网两类  答案: AD 

32、现代制造技术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非常广泛,一般国际上通常采用五大技术群的概念来描述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体系结构,以下选项哪些包括在五大技术群中()。

 A、系统总体技术群  B、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群  C、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群  D、管理技术群  答案: ABCD 

33、创新能力是由以下哪些要素构成的?()

 A、一般创新能力  B、知识经验  C、特殊创新能力  D、非智力因素  答案: ABCD 

34、开发创新思维潜能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 A、充分发挥大脑功能  B、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 C、建立积极光明的思维模式  D、对大脑进行适度的刺激  答案: ABCD 

35、联想类创新技法主要有()。

 A、焦点联想法  B、图片联想法  C、自由联想法  D、相似联想法  答案: ABCD 

36、从创新在不同领域的表现来看,有()管理创新等。

 A、产品创新  B、技术创新  C、市场营销创新  D、制度创新  E、组织创新  答案: ABCDE 

37、虚拟制造是一种新的制造技术,它以()为支持。

 A、信息技术  B、模仿技术  C、仿真技术  D、虚拟现实技术  答案: ACD 

38、物联网主要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

 A、射频识别技术  B、传感器技术  C、传感器网络技术  D、网络通信技术  答案: ABCD 

39、创新的过程涉及许多相关因素如()等因素。

 A、技术  B、市场  C、社会  D、政治  E、文化  答案: ABCDE  40、作为现代技术革命最新成就之一的生物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微生物、细胞生物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技术,包括()。

 A、基因工程  B、细胞工程  C、酶工程  D、发酵工程  答案: ABCD 

41、空间技术主要涉及哪几个领域?()

 A、空间对接技术  B、空间飞行指导和航天器的研制  C、空间开发利用  D、空间科学研究  答案: BCD 

42、创新的主体有()。

 A、全体员工  B、各级管理者  C、各方面的专家  D、领导者  E、相关利益者  答案: ABCD 

43、以下属于现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的有()。

 A、技术科学化  B、技术群体化  C、技术智能化  D、技术生态化  答案: ABCD 

44、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

 A、更新  B、创造新的东西  C、改变  D、制作  答案: ABC 

45、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既有一般思维的共同特点,又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独特之处,包括()。

 A、独创性  B、灵活性  C、偶然性  D、综合性  答案: ABCD 

46、创新思维的特性有()。

 A、实践性  B、价值性  C、新颖性  D、战略性  答案: ABCD  47、19世纪末,物理学领域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即()。

 A、X射线  B、放射性现象  C、分子的发  D、电子的发现  答案: ABD 

48、创新也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创新受到以下哪些原因影响所致()。

 A、市场的不确定性  B、制度的不确定性  C、技术的不确定性  D、战略的不确定性  E、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  答案: ACD 

49、王阳明心学的现代价值是()。

 A、致良知:树立正确的三观  B、高度文化自信  C、主观唯心主义者

 D、高扬思想的自由创造的本性,使心灵对万物的感知、理解始终处于活泼灵动的状态  答案: ABD 

三、判断题(64题)

1、企业创新是指从构想新概念开始,到渗透到具体的生产、操作,形成真正的生产力,从而进入市场,最终获得经济效益的全过程。 答案: A 

2、影响企业敏捷性的决定因素是定位于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而不是相应的商务实践,但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会提升企业敏捷性的层次。 答案: B 

3、创新能力作为组织和人员的关键资源,具有战略性、持久性、难以模仿性,因此创新能力是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A 

4、对权威的必要尊重是必须的,但迷信权威就会导致权威定势。 答案: A 

5、.经济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 答案: B 

6、产业结构发生这样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成果的广泛应用。 答案: B  7、3D打印技术作为传统制造技术的颠覆性变革,目的在于取代传统制造业。 答案: B 

8、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答案: A 

9、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一般对应着多个具体的移动话音用户,即移动话音、移动互联网业务承载在不同的终端上。 答案: B 

10、在现代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完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现代科技革命又被称为信息革命。 答案: A 

11、初心,又称“初发心”,来源于《华严经》。 答案: A 

1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 A 

13、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答案: A 

14、风能的利用主要是风力发电、风力泵水、风帆助航和风力致热等几个方面。其中风力致热已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并且目前是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发展最快、商业化最广泛、经济上最适用的。 答案: B 

15、创新可以提升工艺能力,打造先进的制造优势。 答案: A  16、1958年春天,中央发出 “向现代化科学大进军”的号召,并提出制订1958年——1967年,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答案: B 

17、创新既有一种创造力又有一种巨大的破坏力。 答案: B 应该是对的

18、早期购车人需要更新车辆,对汽车的档次、性能、外观有了更高要求时,福特的“创新意识”使他大吃苦头。 答案: B  19、3D打印让人刮目相看的秘诀在于,它可以在制造过程中控制所用材料,精度甚至可达分子和原子级别。 答案: A  20、创新型企业家是管理创新成败的的关键人物、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真正 的企业家应该是职业经理人和资本所有者的结合体、企业家是否有创新意识与理 念将决定企业的创新实践。 答案: A 

21、经验定势是理解、处理问题时往往不由自主地按照以往经验去做的思维习惯。 答案: A 

22、王阳明思想探索、心性修炼的第一阶段: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答案: A 

23、开拓能力是指创新者在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答案: B 

24、所谓创新就是一种影响更大的的发明。 答案: B 

25、生物质的物理转化是指生物质的固化,将松散、低热值的生物质通过压力作用,制成棒状、颗粒状、块状等各种成型燃料。 答案: A 

26、中国高技术产业规模和数量持续快速大幅提升的同时,其发展水平已经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高技术产业已经达到像它的规模所展示的那样高的竞争力。 答案: B 

27、创新可以提升服务能力,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答案: A 

28、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技术革新、设备更新没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学术行为、技术行为。 答案: B 

29、现代科技革命是指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21世纪中期以后达到高潮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相结合的总称。

 答案: B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20世纪中期

 30、在企业中的创新就是企业创新,也叫管理创新破坏性与保护性特征的体现。 答案: A 

31、科技水平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答案: B 自主创新能力

32、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影响环境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的目标是使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的效率最低。 答案: B资源的效率最高

33、禅宗思维方式的特点:直觉顿悟与自由创造、突破颠覆以及删繁就简。 答案: A 

34、智力激励型创新方法就是一种能发挥每个人才能的群体创新方法。 答案: A 

35、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答案: A 

36、所谓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 答案: A 

37、创新可以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答案: A 

38、创新方法是创新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答案: B 创新思维

39、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市场为主导、充分政府对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 答案: B 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对配置资源

 40、柔性制造系统是至少由两台机床、一套物料运储系统(从装载到卸载具有高度自动化)和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所组成的制造系统,它通过简单的改变软件的方法便能制造出多种零件。 答案: A 

41、移动通信领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以在指定地点、固定时间与其他人进行有选择的无线通信。 答案: B移动通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 

42、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答案: A 

43、创业可以保护企业原有的优势,又可以摆脱去医院有的劣势,这就是创新的。 答案: B 

44、对于慧能,毛泽东的评价是:这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但他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答案: A 

4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答案: A 

46、在汽车制造环节上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现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减少人工识别的成本,降低出错率。 答案: A 

47、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成果和水平,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产生,科技素质是创新的基础。 答案: B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果和水平,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产生,科技素质是创新的基础。

48、中国自1840年被西方强力冲击长达百余年都找不到方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破除传统定势的过程过于曲折、漫长。 答案: A  49、2016年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五次提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答案: B 五次,是十次

 50、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学术成果的应用。 答案: B 

51、区域集群化是高技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答案: A 

52、移动互联网是独立发展起来的,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发展不同,它具备许多传统互联网没有的新特性。 答案: B 

53、默写式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做法是:采用书面提供创新设想的形式来开展。每次会议由6个人参加针对会议议题,要求每人提出3个创新设想并写在各自的纸上,时间限定在5分钟内,故又称“635”法。 答案: A 

54、王阳明之所以在军事上能如此神灵诡异,说到根本就是整个精神状态早已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变化之妙存乎一心”的境地。 答案: A 

55、创新往往在固有发展路径无法持续的时候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倒逼”。 答案: A 

56、高技术产业的高成长性,是指市场需求潜力大,产业成长性强,全部行业平均水平大大高于增长速度,呈现非线性发展的态势。

 答案: B地区战略产业的高成长性  57、2017年初,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2016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中国只有小米上榜,名列46。

答案: B 中国企业小米排名35位、华为排名46位。

58、现代制造技术在制造的生产规模上,是从单件小批量到少品种大批量再到多品种小批量形成发展起来的。 答案: B制造业经历了单件生产-少品种小批量-少品种大批量-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过渡,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发展。

59、中庸的民族性格经常呈现出来的结果是“枪打出头鸟”,是对“敢为天下先”的压制。 答案: A  60、从一般意义上讲,超精密加工是指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达到很高程度的加工工艺;精密加工是指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达到极高程度的精密加工工艺。 答案: B 两个概念颠倒了

 61、射频识别技术最大的缺点在于其接触性,因此自动识别过程必须人工干预,不可实现系统的自动化。 答案: B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篇5

1、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以“教师为中心”的填灌式传统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因此不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够得到根本体现。教师是权威,书本是权威,学生不能怀疑教师与书本知识,也就不可能、也不敢质疑。这样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开始的第一步就被挡住了,当然也就不可能进一步去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习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途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解放,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他们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也就有可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质疑、探究、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多媒体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前面讲过多媒体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真实的、仿真的形象情境,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形、有情、有声、有色,可以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或进入课文角色之中,再加上形象情境跟抽象文字相结合,可以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左右大脑功能协调发展。而且形象化情境更能充分启迪学生的揭疑、质疑、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经常性地运用信息情境,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以及创新思维意识。

3、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拓展知识领域

网络环境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内容,因此可以大大拓展学习资源;同时也不是局限于课堂虚拟网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城域网或广域网学习(例如教育信息网)。网上资源更多,因此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以外更广泛的知识信息。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4、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更有利于创新学习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除刚进学校的一年级小学生通常用演示教学外,多数是用交互式或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利用计算机自己去发现信息,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网络跟同学、老师进行协作交流,大大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多动脑思考,尤其是“协作互动学习”,因此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质疑、问难、想象、发散及聚合等创新思维能力。

5、多媒体网络环境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创新

从许多信息技术课上看到,学生用计算机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讲的一句话。有了兴趣,积极性提高了,思维也更活跃了。从平时经验看,学生学习兴趣越浓、积极性越高的课,教学效果也越好。所以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更有利促进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创新思维

前面谈到信息情境与全脑功能问题。多媒体网络的图文并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大脑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内容、学习途径与学习方法完全可以根据各个学生不同情况和需要自由选择。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智慧和潜在能量,更有利触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7、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因材施教、分层递进,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多媒体网络环境通常除了基础知识教学以外,多数还有拓展性资源或拓展性练习,教与学不需要象传统教学方法那样统一进行,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完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外,还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多学一些知识或多做一些练习,因而可以有效贯彻了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原则,使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在不同层次上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谈到的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系。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对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理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与计算 机的交互,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通常我们把用于执行教学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教学软件,简称为课件。

一、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我们知道,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 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具体,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传播的知识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能被教师及时获得。通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CAI课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具有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对一些在普通 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可以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的本 质及内在联系。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

2.交互性强: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学生输入的信息,理解学生的意图,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 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利用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与完整性;给 学生以自主权,学生通过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整。

3.共享性好:随着高速信息网的不断延伸,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联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进行相互传递,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共享。以网络、光盘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地 点的限制,单位、家庭及社会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学校”,学习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加以选择。

4.有利于知识的同化: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强化信息传播的强度,各种媒体间相互补充,使知识信 息的表达更加充分,更容易理解。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硬件

1.个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这是一种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系统,通常一个系统供一名学生 单独使用。

2.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经数据通讯网络连接而成的系 统。

3.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网是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将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动态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专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硬件平台。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软件

1.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来说,操作系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象是计算机系统的指挥 中心,它调度程序作业的运行,管理大量的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控制所有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包括课 件在内的多媒体制作系统、各种应用程序,都是在操作系统控制下运行的。

2.课件集成工具:多媒体制作工具是专门为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其它多媒体应用软件而设计的开发系统,它 取消了课件编制中的编程过程,对于不懂编程技术的学科教师,非常适合用这种方法制作课件。多媒体制作工具有多种,通常按不同的呈现方式,选用不同的集成工具软件。

(1)顺序模式:它是一种线性的呈现模式,课件是按照素材的呈现顺序进行排列的。它可以从一个屏幕转到另一个屏幕。这种方式由于交互性较差,因此常用于课堂演示。(2)层次模式:它是将教学目标按“树”的形式进行组织,利用菜单进行选择。由于它的层次分明,常用于逐级展开式的教学中。

(3)图标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素材的呈现,是以对象或事件的顺序来组织的,并以流程图为主干,将各 种图表、声音、控制按钮等一个个排在流程图中,形成完整的系统。

3.课件:课件是包含着教学信息和教学控制策略的计算机程序。在教学中人们通常用文字、声音和图形来 表现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互,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实用程序:在课件开发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用一些工具性软件,如文本编辑程序、作图软件、声音制作程序、屏幕抓图、抓音轨等组织、编辑、管理各种多媒体素材软件。

三、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类型

1.资料、工具型:资料、工具型包括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以及各类图形库、动画库、声音库等。它 可供学生在课外进行资料查阅使用,也可根据教学需要事先选定有关片断,配合教师讲解,在课堂上进行辅助 教学。

2.课堂演示型: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照片和声音来展示现实世界难以实现或表现不清楚的内容。将教学 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转换,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教 学中,并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地呈现给学生。

3.个别化系统交互学习型: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其目的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向学 生传授新知识技能。

4.操练复习型:该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不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只是用来巩固已学会的知识。它是以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知识和能力,加深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完成任务 的速度和准确性。

5.模拟实验型: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外部设备丰富和可交互的特点,逼真模拟真实实验中 无法实现或表达不清楚的教学内容。

6.教学游戏型: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通过熟练使用游戏规则达到 某一特定的目标。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合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融于各种愉快的情境中。

浅谈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

界面是计算机系统中跟人打交道的部分,是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接口,与人和计算机的关系密切。在多媒体课件中,用户界面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它综合了多个学科的内容。据统计,在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当中,视觉约占65%。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视觉特性是十分重要的,灵活的人机界面对于调动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精心设计操作界面。

一、操作简便

多媒体课件是面向用户的,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用户的特点、能力、知识水平,应把立足点着重放在那些非计算机操作者,不应对用户有额外的知识、技能要求。因此必须做到:

1.安装使用力求方便。课件的安装、启动过程应力求简单,一般通过鼠标和键盘的几个简单操作动作即可完成。开始运行时,应对课件的结构、内容、主要操作方法、功能键等进行简短的介绍。在整个课件运行过程中,对命令键、功能键的命名应始终如一,所有功能键只能赋予一项功能,并尽可能在屏幕上显示功能键和提示信息。

2.菜单力求简明合理。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层次,利用菜单技术来实现多层结构,各级菜单应逐层深入,直至覆盖全部教学内容。菜单的分级最好不要超过三级,每级菜单都应设置返回按钮,以便学习者不想往下学习时,可随时返回上级菜单。菜单的表达方式有文字式、图形式、表格式、图文混合式等多种形式。文字菜单比较简单,可设计成下拉的方式,逐级选择子菜单;图形菜单新颖直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成形象的图标,用鼠标一点就可选中,使用非常方便。实际制作中,用得最多的是图文混合式菜单,它具有文字菜单和图形菜单的优点。在设计时要注意菜单的标题应简单明了,文字表达要言简意明,能表达所要选择的教学内容。

3.提供在线帮助信息。为了用户使用,课件中应设置必要的帮助信息,如系统帮助、功能帮助、警告帮助等操作信息。这些帮助可以是综述性的信息,也可以是与所在位置的上下文相关的针对性信息。帮助信息可以起文档手册的作用,但内容应精炼,应以简略文字、图形说明等形式指导学习者完成某种功能的操作。

二、内容简洁

课件的操作界面避免繁琐,内容应力求准确、简洁明了。

1.准确、简洁。准确就是要求表达的意思明确,不要使用意义含混、模棱两可的词汇或句子;简洁就是尽可能用较少的文字或简单的图表来表达所需的信息。

2.突出重要信息。可以在显示中使用黑体字、加下划线、增大字的宽度、闪烁、反白和彩色来强调某些重要的、期望引起学习者注意的信息。在描述局部细微变化时,应采用加圈放大或特写的方式等。

三、布局合理

屏幕显示和布局应清楚合理。其基本要求是要在屏幕平面上设计好高、宽、深度的空间关系,使布局结构新颖、主体突出、具有艺术感染力,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面前。

1.恰当布置,主体突出。显示内容应恰当,不应过多,切换不易过快,屏幕不应过分拥挤,四周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一般正文每屏不应超过15行,每行不超过30个汉字,如显示不下可采用滚动技术。字体应选用笔画丰满的字体,大小标题可用不同字体、字号,以区分层次和段落。文字的色彩也应有一定的对比,从而突出主题。2.重点集中,视点明确。由于屏幕尺寸较小,要求重点集中,视点明确。在同一画面上,不应出现两个以上的兴趣中心,以免分散注意力。

3.合理预留空行、空格。必要的空行及空格会使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阅读、查找方便;相反,过分密密麻麻的显示会损害学习者的视觉,也不利于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有用的信息上。

4.美观大方,层次清晰。界面设计要美观大方,不落俗套,但也不易过分“花哨”。界面的“花哨”虽然能从心理上加深刺激学习者的感知,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并容易使学习者分散注意力,甚至有的媒体成为毫无意义的累赘,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必须把多种媒体引入,最好能让操作者控制依次展示,给人以清晰、有序的感觉。

四、前后一致

前后一致是人机界面领域的普遍原则,它是将相同类型的信息使用一致的相似方式显示,包括显示风格、布局、位置、所使用的颜色等的一致性,以及相似的人机操作方式。一致性的交互界面,可帮助学习者把他们当前的知识、经验推广到新课件中去,从而减轻学习者重新学习、记忆的负担。

五、色彩搭配协调

界面的色彩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色调要鲜明,要为塑造的形象、创造的意境和表现的主题服务。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的色调来表现。根据教学的意境,有的需要明快,有的需要低沉。色彩美是界面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在美的陶冶中增加情趣,得到更好的感知和理解。但色彩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会对人产生视觉疲劳等方面的心理影响,过分渲染则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色彩的使用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正确配置显示的前景、背景色彩。前景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区别,形成明暗的对比。一般以单色或特定的简单图形做背景,但对比不能过于强烈,否则刺激太大,使人产生疲劳。文字一般在深色或中度色调背景上用白字或黄字;在浅色的背景上用深色字。再例如动画设计,一般选择深色作为底色,动静部分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以区分不同的功能。2.每次显示使用颜色不宜过多。使用过多颜色的屏幕反而不利于区分颜色及使用颜色的含义。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显示使用的颜色宁少勿多。

3.同屏颜色组合对比度适当。在同一屏幕上使用多种颜色时,选择使用适当对比度的颜色组合。对比度大的颜色可以一起使用而不易引起混淆,而如果使用过于相近的颜色,则会影响辨别,因为当亮度发生变化时,原先相近的颜色在视觉效果上可能混淆起来。例如,在高亮度下易于分辨的黄色和橙色,当亮度变暗时,学习者看到的这两种颜色都与褐色相像。4.辅助信息颜色使用强调柔和、平淡。使用低饱和度、低亮度颜色来显示不需强调的辅助信息,如使用柔和、平淡的颜色。

六、界面组接流畅

界面间组接的基本原则是要使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这一界面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界面,中间没有明显的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做到:

1.界面切换自然。界面切换要保持在方向、色彩、亮度等方面的协调,如果把反差较大的画面组接在一起,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同时界面间切换应非常迅速,不应出现较长久的等待。因技术原因,如读盘速度跟不上等情况出现等待时,应给出“正在读入数据,请稍等…”之类的提示信息。

2.恰当处理图形和动画画面的组接。静止图形和一些动画画面不能直接切换,否则会产生跳动,在设计中可以采用淡入、淡出等过渡技巧组接。

3.界面间的组接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表达教学内容时,首先应当介绍整体,然后再仔细分析某一局部;在解释一个问题时,一般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分析、解决问题。综上所述,界面的设计不仅要向用户提供一个交互性强的操作环境,而且还要从用户的感观享受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所以在界面设计时,应该把握整体,统筹安排,制作出和谐统一的课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逐步走进学校,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灵活的观察视角、形象的表现方式,应和着现代教学的理念,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是在这一形势的要求下,掌握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的制作成了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前期准备

1、资料的获取与积累

俗语有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要做好一件事通常都适用类似的道理,做课件也不例外,制作中肯定要用到一些图片、声音和动画,如果全都即时加工则工作量是很大的,有时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客观上总是要求制作时间越短越好,如果平时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门别类地建立一个详实丰富的素材库,那么,制作起来当然会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当然,资料的获取与积累是一个长期的有序的过程,不可能一躇而蹴,形式上可以是电脑文件的保存,也可以是有关网址的超链接的收藏。

2、软件的选择与安装

所谓多媒体电脑课件就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教学作用的多媒体作品,目前,可以用来制作课件的软件数不胜数,并且也是良莠不齐,常见的有Athoware、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是否适合相应学科。如对于数学学科而言,Powerpoint这样的软件就少合适。其次操控的难易程度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为了制作课件而特意去学习一门编程语言,精神可嘉却谈何容易。第三,与其它软件的兼容性如何?因为要想制作一个象模象样的课件往往要使用到多个软件,两个以上的软件同时运行,如果它们之间的兼容性不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机了,很多工作只能重头再来,这对制作的热情将会有消极的影响。最后,应该是发布的简易性,文件大小要合适,要适合网络的传播,对系统的要求也不应太高。比如有很多人一开始对Athoware很感兴趣,但不久就发现用它制作的课件需要一些个头不太小的特别文件支持,稍有不慎就无法运行,所以一般很快就放弃了。

3、方案的推敲与设计

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教学手段的先进并不等同于教学思想的先进,如果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外衣内,进行的是传统落后教学模式的翻版,那么,所谓的多媒体课件所起的最多也只能是小黑板或投影仪的作用。所以,方案的推敲与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如何诱导学生主动学习?更深层次,应该怎样避免多媒体课件变成以视听代想象,最终反而束缚学生想象创造力的绊脚石?应该怎样避免多媒体课件变成老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最终偏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进而获取知识的方向?所有这些,只有在苦苦地思索反复的推敲之后才可能设计出来。

二、制作途径

1、平地起高楼式

顾名思义,采用这种方式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包括构思设计、素材的挑选,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这种方式优点是,可以在没有既定模式的情况下,不受任何束缚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可能产生出别具一格的作品。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对制作者的要求较高,其次是制作周期较长,如果不是出于诸如尝试、研究等方面的考虑,采用这种方式制作课件是不够明智的。

2、东拼西凑式

根据课题的具体需要,在素材库中检索出相关图片、声音、动画和积件,使用技术手段进行串接与合成,即是所谓的东拼西凑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发展到今天,相关、相同课题的课件往往有很多,在这些林林总总之中,常常总能找到合意的元素适用于将要制作的课件,可能是一个动画,可能是一种框架,也可能是一段体现交互性的代码,想要仿制不一定有这样的水平,放弃又觉可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分解软件对这些作品进行拆分,达到取出所需元素的目的。比如有一个名为Liatro SWF Decoder的软件就能很好地拆分FLASH生成的SWF格式的文件。

3、提炼加工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以一个现成的优秀课件为蓝本进行加工处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改头换面,而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再提高的过程。事实上,经常研究他人作品可以开阔眼界,领会多媒体课件溶入课常教学的精要所在,从而提高自身对多媒体课件的理解的档次,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对他人作品的再加工就是一个能迅速提高自己制作水平的好途径,是不应被视为取巧甚至是不道德的。或者是修改一下问题的切入点改变某一知识点的展示方式,或者是去掉一些华丽但多余的装饰完善一下知识结构的严密性,这都是一种再提高。当然,如果只是变化一下字体,改换一下颜色后就把别人的名字改成自己的,那是另当别论了。

以上这三种方式,概括了我们常见的制作方法,较合理的做法是以第二种方式作为起步,以第三种方式作为提高,以第一种方式作为对自己相关知识水平的测试,这样做了的话,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另外,在制作中我们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首先,图片与动画的使用要恰当,过多的不恰当的图片与动画往往给人以花里胡哨的感觉,可能是美化了画面,但却颠倒了主次,降低教学的效果。第二,颜色的搭配要悦目,这是一个关系到视觉感受的问题,其中的基本事实是:并非颜色用得越多就越漂亮。少量的颜色合理的搭配可以产生出多种风格的漂亮画面,这用配色软件可以轻易做到。第三,文字的大小与字体要合适,试想,如果在使用课件时学生根本看不清晰,那么课件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而字体的选择也是影响学生视觉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制作课件最好尽量谋定而动、一气呵成,一方面可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对保持其知识的一致连贯性也有好处。

三、评价发布

1、作品的评价

评价作品是一个有意义的反思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否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不容否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乏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的教学内容,如果也硬要来一个多媒体什么的,这岂不是多此一举,这种形而上的生搬硬套最要不得。第二、是否体现出交互性?交互性的要旨是参与、操作与控制,如果课件只能象投影仪或电影一样地播放没有了交互性,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如何体现?引导学生研究探索进行主动学习的目的又如何达到?第三,是否适合网络的传播。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及,这里不再赘述。

2、作品的发布

由于知识、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在别人眼里或许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应该拿出来让别人品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网上发布自制课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到让作品具有开放性,最好不要设置密码和其它保护,除非你的作品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是首创的。其次,发布作品时最好附带相关说明文件,一是显得规范,二来可以对课件的一些特殊用意加以说明,缩短他人的理解时间,增加他人的认同几率,是一件值得去做的小事。

教学的现代化,归根到底还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只有教学理念不断进步,教学技能不断进步,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现代化的进程才可能向前发展。CAI课件开发平台的选择方案

目前CAI已经从认识阶段发展到大面积使用阶段,成为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无法缺少的教学手段。面对越来越大的课件需求量,而商品课件不可避免地缺乏课堂实用价值,且价格不菲,多数中小学开始着手进行自行开发(含二次开发)适用课件。这时对琳琅满目的多媒体开发平台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选择不仅使开发CAI课件事半功倍,更可激发教师使用CAI的热情;反之则会降低开发效率,阻碍教师采用CAI手段优化课堂结构。下面就此问题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开发平台的选择原则

1.高效原则

多媒体开发工具,具有所见即所得、媒体集成度高、各种特殊效果丰富且实现容易的特点,开发课件或进行多媒体备课自然有传统“语言”系统无可比拟的效率优势。

2.易用原则

同一种知识有1000个教师,就有1000种教学方式,开发平台的操作应简单易用,必须能使一个完全不懂程序设计甚至完全不懂计算机操作的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使用方法,才能真正使教师接受、运用它们。

3.开放原则

教学中的素材千变万化,开发平台必须兼容绝大多数的媒体格式,支持各种输入设备,能够采用或提供各种素材。尽量做到一切素材都能用,自己的产品能适用于任何计算机。

4.价廉原则

这是任何领域的共同要求。前提当然必须“质优”。

决定选择不同平台的因素

1.课件类型

成人学校或高校文科多以所谓“讲义式”或“幻灯式”为主,而专业学科或中小学各种生动的动画演示较多,还有的以交互练习为主,课件的类型影响开发平台的选用。

2.教师水平

普通学科教师由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时间限制,一般采用诸如PowerPoint等开发平台;而计算机教师就应掌握一些功能较强的开发工具。

多媒体开发平台简介

1.Macromedia的Authorware

这是一个基于流程图的多媒体创作工具,特点是功能强大,配以丰富的函数实现灵活多变的媒体编排和系统导航,操作容易,是最好的多媒体系统集成工具。缺点是对多媒体本身的制作功能欠缺,价格高。

2.Macromedia的Director

号称“大导演”的Director是二维动画的标准,通过“分镜表”的使用使之具有强大的二维动画制作功能,对动画的编排细化到帧。

转场效果丰富,媒体兼容度高,辅以Lingo语言轻松实现各种导航、特技效果。自带画板功能强大,6.0版以上还能使用Photoshop丰富的滤镜,更使其视觉开发傲视群雄。缺点是价格太高。

3.方正奥思、洪图、银河、摩天等国产多媒体创作工具

这几种国货优点是贴近中国用户习惯,操作简便,各有一些令人称道的功能,价格相对较低。缺点在于兼容度低,支持的媒体格式少,生成的产品稳定性不太好,总体功能不敢言“强大”。

4.微软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

操作极其简便,配套模板、素材丰富的“电子幻灯片”制作是PowerPoint的最大特色。系统提供的模板和各种体贴的提示能使你在几分钟就能开发出一个生动美观的多媒体讲义,适合初级用户制作一些“讲义式”、“幻灯片式”的课件。缺点是缺乏各种特殊效果,动画制作能力太差。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信息社会,军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也要适应未来战争对军事人才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开始进入多媒体发展阶段,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将带来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可以逐步表示图象、动画、声音、视频,使得丰富多彩的世界都可以模拟仿真,可以出现虚拟的世界,几乎所有具体学科的研究对象都可以实际表示,故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教育技术在知识表示方面的重大突破。

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与以往任何一种先进媒体的应用相比,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更深刻的改革,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多媒体信息对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知识的传授,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的虽然也可能重现客观世界,但很抽象,学员需要领会,在脑中努力拼凑,去重现客观存在,这是相当困难的过程,然而,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直接把现实世界表现出来。例如,宏观的宇宙世界、微观的物质结构,如用语言描述,得到正确的概念对教学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但在今天的多媒体时代,可以使用模拟仿真,使内容、结构变得非常直观、容易了解。

1、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人类的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着三种不同的形态。多媒体信息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个体在认识形态上的种种差异,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以往形式单

一、直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员学习的兴趣,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但是,仅通过单一渠道所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实践证明,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所获取到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而且容易记忆。可见,从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是何等的重要。而多媒体系统完全提供这种学习环境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器官的功能。如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象、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可以作用于听觉;一致的界面,友好的交互式操作则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

2、用信息的多维化来满足思维的多维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主要是依靠语言、文字以及数据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即: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和培训学员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当人类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这种二维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多媒体技术为人类的多维思维提供了一种能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表达和处理的最佳技术和方法。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使学员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3、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有利于实现创造性的学习目标 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主要引入的是多媒体的概念和方法,目的是将多维的教学媒体信息用于超媒体结构实施有效的组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便于控制,易于控制的特点,使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去引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满足个体化的学习要求。这种媒体和电脑的完美结合,可以促进人类感官与想象力相互结合,以全方位的立体空间产生出前所有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灵感。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其它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4、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双向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官为中心的,教官面对面地向学员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传送的信息也是单向的,例如:电视录象,它们虽然都能实现同时表现文字影象、声音、画面等多种功能,无法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交流。

教官难以准确,全面地掌握学员练习的全部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辅导;再者,难以做到在上机的学员之间,教官与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是上机操作成了学员自己的活动,教学工作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如果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不仅能实现学员与计算机之间交流,还能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官与教官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官在总控台上能及时了解每个学员上机操作的具体情况,了解学员的思维活动,调解教学过程,同时利用双响交流功能进行学员之间的对话、经验介绍及教官对学员的辅导,也可让学习方法得当、学的较好的学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员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必须与教学理论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教育远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与复制,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是一个各具侧重、相互联系丰富多彩的整体。我们认识它的初级阶段,用感官直接反映,把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直接影射成感性认识,但这还很不够,为了使认识深化,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需要经过抽象、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理性认识,然后才能灵活应变,去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因之带来的教育思想、模式和思想方法的变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高新技术,如果不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就不能发挥起优势,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所有场合都是最优的,每种媒体都有其各自擅长的特定范围,而知识能用多种媒体表示,知识用不同种媒体表示,可有详简之分,不同的抽象层次、不同的媒体相互配合对认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效果能够大大提高。

三、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但不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观点,认为它们就是教学的全部,从而否定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电视手段,这是不科学的。教育的进步取决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认清先进与传统的关系,是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不具备表达方式的所有优点,语言、手势和表情的交互作用,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而言在目前还无法达到。目前,制约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关键问题:一是大数据量多媒体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特别是视频的数据量往往是大的惊人、对这些信息的合理存储及有效管理还需认真探讨。二是多媒体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存取。教学不等人,信息必须快找、快用、快存,否则,会影响教学的实施。三是多路并发即信息共享问题。如果还达不到信息共享就发挥不出网络的优势,与单机没有什么区别,这三项技术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必须能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符合教学规律,能够应用于一线教学。如何保证在对精选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仍需解放思想,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大胆做实验。

关于网络课程开发中引入教学设计的探讨

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将直接作用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诸多重要方面。什么样的网络课程好,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这需要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本文结合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IHEP)的网络课程开发评估指标以及国际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讨论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开发优秀的网络课程应充分考虑的。必要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达到目的的能力,建议网络课程开发重视教学设计。

一、美国网络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

2000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发表了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整个远程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估系统被分为7个项目,共包括24项评估标准(涉及课程开发3项、教学过程3项)。这些评估标准都是在总结美国多所大学网络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而得出的。

1、课程开发评估指标

⑴ 在远程互联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和传递过程中,应建立一套最低质量标准的指导策略。此外,选择教学媒介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目前所具备的设备条件,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

⑵ 应建立定期检查教学内容的制度,以保证教学内容达到课程设计的标准。

⑶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并把这些内容当作课程学习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过程评估指标

⑴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保证何处进这种联系和交往。

⑵ 应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提出的问题提供及时和建设性的反馈。

⑶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等。

分析美国网络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和教学过程评估指标,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把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作为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要求,值得我们在网络课程创作时思考。

二、教学设计研究

起源于美国的教学设计研究,把工业制造和系统工程学引入了教育领域。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怎样设计教学、为什么设计教学以及怎样保证实际进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到达学习目标。

70年代和80年代,教学设计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有:加涅(R.M.Gagne)提出的教学设计原则、梅里尔(M.D.Merrill)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瑞格鲁司(C.Reigeluth)的精致理论(Elaboration theory)以及斯肯杜拉(J.Scandura)的结构学习理论(Structural learning theory)等。

当今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案例有:R.Schank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J.Brans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S.Dijkstra & J.van Merrienboer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J.van Merrienboer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在当今世界教学设计领域,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设计思想提出不同的设计模式,目标是共同的,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达到目的的能力。

三、网络课程开发要重视教学设计

1、网络课程

国内的专家对网络课程和远程教学资源有以下几种观点

有专家认为:远程教学资源从应用于教学为目的的功能划分,有案例与例题,有相关的阅读与自学材料,有类似于课堂讲授的视频资料,还有与教学组织和管理相关的考试和练习等。有专家认为:在资源类型上,有案例库、素材库等,但最重要的是关于课程的课件。

还有专家认为:从网络课程的要素看,首先它是一种教学软件,最主要的内容是一门课程所有教学材料都应该在该软件里体现。

总之,一般认为教学资源有这样几个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主要分题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二是网络课程库,按课程的形式组成的学习内容,所有素材建设围绕课程进行组织,统一服从网络课程建设的要求;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

我们认为,用各种手段表现一门课的内容是网络课程的功能之一。

2、网络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

分析美国网络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和教学过程评估指标,学生取得的效果是评估的主要指标。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开发优秀的网络课程应充分考虑的。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教学方法和媒介如何变化,教育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和理论仍然是教育者所必须坚持的。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鲍伯·柴茨指出:我们相信,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距离增大了,但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仍然是学生的学习,即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成绩。以此为基础建立远程教学质量的基本评估标准,将是我们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新科技手段的必要保障。它能够使我们的大学在充分应用现代科技的同时,仍保持高质量的教学和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也应是网络课程开发追求的。

3、选择先进的教学设计模式提高网络课程水平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如何保证实际进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我们认为选择恰当的教学设计模式、应用国际先进的教学设计研究成果表现网络课程内容、素材、案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

例如,前面提到的抛锚式教学不同于通常课堂上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的教学,它在教学中利用以逼真情节为内容的影像作为“锚”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宏情境(Macrocontext)。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总之,抛锚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当然,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目标都是一致的。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在教学中特别应注重遵循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原则。我们的研究尝试在理论上探讨提高网络课程开发水平的途径,仅作引玉之砖。

[参考文献] [1] 赵国栋等 美国远程互联网教育的质量评估《中国远程教育》2000.12 [2] 李平等 现代远程教育专家访谈 资源建设篇同上 [3] 高文 教学设计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1.1

互动教学—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学习方式

作者:wutao [xz2zg@21cn.com]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学习方式。

互动教学就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依托而构建的一种在线式(Online)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个人需求和特点的实时互动的课程。互动教学的课程设计注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及时反馈,其形式为虚拟学习社区,即教师、学生

通过网络集合欲同一“虚拟教室”,借助软件技术完成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交流过程。互动课堂将语音、视频、幻灯片、白板、问答等教学活动整合在同一操作界面,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手段实时互动交流,能够真正做到“身在课堂,有问必答”。

一般人会将“远程教学”与“互动教学”混为一谈,造成混淆,这是因为这两者都是采用“远距离”的学习,但是其中主要的差异性即在实施方式的不同,前者主要是采用异步教学,如录像带教学、电视教学等,而后者主要是采用同步教学,进行同步的讨论会,现场有虚拟教室、虚拟教师、虚拟同学、等来进行“教”与“学”的动作。

作为一种“虚拟”的学习方式,互动教学有什么特点呢?

一、互动性

互动教学,顾名思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互动教学依托目前最先进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真正实现了教与学过程的实时互动。

每名参与互动教学的学生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间“虚拟教室”,处在同一“虚拟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如同在真实的教室一样。教师讲课的同时,可随时向学生们提问,并指定希望发言的同学发言;学生也可以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随时提问,经教师同意后提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白板或讨论区来讨论问题。

总之,互动教学通过在网络上架构的学习的平台,为身处异地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虚拟课堂”。使一个学习者不仅能够进入名师课堂,“听”名师的授课,更能够就自己的疑问得到名师的当堂指点。不论学习者身处何地,都能够通过“互动课堂”与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第一时间进行沟通。

二、实时性

信息交流的实时性体现在信息传递和反馈回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没有出现时,传统的远程教学采用的是函授、广播及电视等教学方式。而上述教学方式是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其最大的缺点是学生在上课学习同时无法向教师反馈信息,而学生之间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从而导致教与学的过程因为信息传递不能互动而割裂开来,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

互动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特点,使得教学双方(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互动、准确地传递信息,使教与学的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同时,更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个性化

互动教学和以往教学方式不同之处还体现在“因材施教”。这种学习模式比小班化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者通过网上的注册,可以进入一个完全适合个人特点的课程体系,实现一对一的学习,并且可以定制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互动教学个性化体现在学生完全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听课的同时可以向教师和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愿意也可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

四、平等性

互动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使所有学习者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如果你遗憾地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和向往的专业,那么互动学习向你提供了这样一个进入名师课堂、获得名师指导的机会。

五、生动性和现实性

互动教学虽然其教与学的环境完全是建构在网络这一被人们称作“虚拟世界”、“不真实的世界”的环境中的,但虚拟学习的内容和其展示的情境是真实世界的反映。它是用虚拟的技术来展示真实情境,虚拟的只是学习的环境。目前网上的虚拟“真实”学习社区也已经出现,人大附中网校实时互动课堂就是这样一个网上的虚拟“真实”学习社区。

六、结束语

互动教学的出现无疑将改变现今人们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学习有更高的自主性等优势,这是传统课堂教育所无法企及的。

体验美国网络课程

作者:李艳

出处:[jxy转自http://,Javascript等;企业站点可以按公司简介,产品介绍,价格,在线定单,反馈联系等建立相应目录。

其他的次要栏目,类似what’s new,友情连接内容较多,需要经常更新的可以建立独立的 子目录。而一些相关性强,不需要经常更新的栏目,例如:关于本站,关于站长,站点经历等

可以合并放在一个统一目录下。

所有程序一般都存放在特定目录。例如:CGI程序放在cgi-bin目录。便于维护管理。所有 需要下载的内容也最好放在一个目录下。

●在每个主目录下都建立独立的images目录。

默认的,一个站点根目录下都有一个images目录。刚开始学习主页制作时,阿捷习惯将所有 图片都存放在这个目录里。可是后来发现很不方便,当我需要将某个主栏目打包供网友下载,或者将某个栏目删除时,图片的管理相当麻烦。经过实践发现:为每个主栏目建立一个独立的images目录是最方便管理的。而根目录下的images目录只是用来放首页和一些次要栏目的图片。●目录的层次不要太深。

目录的层次建议不要超过3层。原因很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其它需要注意的还有:

1.不要使用中文目录;网络无国界,使用中文目录可能对网址的正确显示造成困难。2.不要使用过长的目录;尽管服务器支持长文件名,但是太长的目录名不便于记忆。

3.尽量使用意义明确的目录;上面的例子中,你可以用Flash,Dhtml,Javascript来建立目录,也可以用1,2,3建立目录,但是哪一个更明确,更便于记忆和管理呢?显然是前者!

随着网页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据库或者其他后台程序自动生成网页越来越普遍,网站的 目录结构也必将飞跃到一个新的结构层次。

二.网站的链接结构

网站的链接结构是指页面之间相互链接的拓扑结构。它建立在目录结构基础之上,但可以跨越 目录。形象的说:每个页面都是一个固定点,链接则是在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连线。一个点可以和一个点连接,也可以和多个点连接。更重要的是,这些点并不是分布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存在于一个立体的空间中。

●我们研究网站的链接结构的目的在于:用最少的链接,使得浏览最有效率。

一般的,建立网站的链接结构有两种基本方式: 1.树状链接结构(一对一)。类似DOS的目录结构,首页链接指向一级页面,一级页面链 接指向二级页面。立体结构看起来就象蒲公英。这样的链接结构浏览时,一级级进入,一级级退出。

优点是条理清晰,访问者明确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不会“迷”路。缺点是浏览效率低,一个栏目 下的子页面到另一个栏目下的子页面,必须绕经首页。

2.星状链接结构(一对多)。类似网络服务器的链接,每个页面相互之间都建立有链接。立体结构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上的钢球。这种链接结构的优点是浏览方便,随时可以到达自己 喜欢的页面。缺点是链接太多,容易使浏览者迷路,搞不清自己在什么位置,看了多少内容。

这两种基本结构都只是理想方式,在实际的网站设计中,总是将这两种结构混合起来使用。我们希望浏览者既可以方便快速的达到自己需要的页面,又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最好的办法是:

●首页和一级页面之间用星状链接结构,一级和二级页面之间用树状链接结构。

举个例子。一个新闻站点的页面结构如下:--------------------

一级页面 二级页面 财经新闻页--[财经新闻1,财经新闻2...] / | 首页--娱乐新闻页--[娱乐新闻1,娱乐新闻2...] | IT新闻页--[IT新闻1,IT新闻2...]

---------------------其中,首页,财经新闻页,娱乐新闻页,IT新闻页之间是星状链接,可以互相点击,直接 到达。而财经新闻页和它的子页面之间是树状连接,浏览财经新闻1后,你必须回到财经新闻页,才能浏览IT新闻2。所以,有站点为了免去返回一级页面的麻烦,将二级页面直接用新开窗口

(POP up windows)打开,浏览结束后关闭即可。

注意:以上我们都是用的三级页面举例。如果您的站点内容庞大,分类明细,需要超过三级 页面,那么建议你在页面里显示导航条,可以帮助浏览者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就是您经常看到

许多网站页面顶部的,类似这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财经新闻->股市信息->深圳股->深发展”

关于链接结构的设计,在实际的网页制作中是非常重要一环。采用什么样的链接结构直接 影响到版面的布局。例如你的主菜单放在什么位置,是否每页都需要放置,是否需要用分帧框 架,是否需要加入返回首页的链接。在连接结构确定后,再开始考虑链接的效果和形式,是采

用下拉表单,还是用DHTML动态菜单等等。

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网站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对链接结构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 可以方便快速的浏览,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相关性。例如,一个爱婴主题网站里,在8个月婴儿 的营养问题页面上,你需要加入8个月婴儿的健康问题链接,智力培养链接,或者是有关奶粉宣传的链接,一本图书,一个玩具的链接。因为父母不可能到每个栏目下去寻找关于8个月婴儿的信息,他们可能在找到需要的问题后就离开网站了。如何尽可能留住访问者,是网站设 计者未来必须考虑的问题。

确定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

网站的整体风格及其创意设计是站长们最希望掌握,也是最难以学习的。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可以参照和模仿。给你一个主题,任何两人都不可能设计出完全一样的网站。当我们说:“这个站点很cool,很有个性!”那么,是什么让你觉得很cool呢?它到底和一般的网站有什么区别呢?本文试图用最简明的语言来说明: 1.风格是什么,如何树立网站风格? 2.创意是什么,如何产生创意?

●风格(style)是抽象的。是指站点的整体形象给浏览者的综合感受。

这个“整体形象”包括站点的CI(标志,色彩,字体,标语),版面布局,浏览方式,交互性,文字,语气,内容价值,存在意义,站点荣誉等等诸多因素。举个例子:

我们觉得网易是平易近人的,迪斯尼是生动活泼的,IBM是专业严肃的。这些都是网站给人们留下的不同感受。

风格是独特的,是站点不同与其他网站的地方。或者色彩,或者技术,或者是交互方式,能让浏览者明确分辨出这是你的网站独有的。例如新世纪网络(www.century.2000c.net)的黑白色,网易壁纸站的特有框架,即使你只看到其中一页,也可以分辨出是哪个网站的。

风格是有人性的。通过网站的外表,内容,文字,交流可以概括出一个站点的个性,情绪。是温文儒雅,是执著热情,是活泼易变,是放任不羁。象诗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你可以用人的性格来比喻站点。

有风格的网站与普通网站的区别在于:普通网站你看到的只是堆砌在一起的信息,你只能用理性的感受来描述,比如信息量大小,浏览速度快慢。但你浏览过有风格的网站后你能有更深一层的感性认识,比如站点有品位,和蔼可亲,是老师,是朋友。

看了以上描述,你可能对风格是什么可能依然模糊。其实风格就是一句话:与众不同!

如何树立网站风格呢?我们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确信风格是建立在有价值内容之上的。一个网站有风格而没有内容,就好比绣花枕头一包草,好比一个性格傲慢但却目不识丁的人。你首先必须保证内容的质量和价值性。这是最基本的,无须置疑。

第二,你需要彻底搞清楚自己希望站点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理清思路:

1.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站点,应该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有创意,专业,有(技术)实力,有美感,有冲击力

2.想到你的站点,可以联想到的色彩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热情的红色,幻想的天兰色,聪明的金黄色

3.想到你的站点,可以联想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份早报,一辆法拉利跑车,人群拥挤的广场,杂货店 4.如果网站是一个人,他拥有的个性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思想成熟的中年人,狂野奔放的牛仔,自信憨厚的创业者 5.作为站长,你希望给人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敬业,认真投入,有深度,负责,纯真,直爽,淑女

6.用一种动物来比喻,你的网站最象: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猫(神秘高贵),鹰(目光锐利),兔子(聪明敏感),狮子(自信威信)7.浏览者觉得你和其他网站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可以信赖,信息最快,交流方便,8.浏览者和你交流合作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师生,同事,朋友,长幼。

你可以自己先填写一份答案,然后让其他网友填写。比较后的结果会告诉你:你网站现在的差距,弱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三,在明确自己的网站印象后,开始努力建立和加强这种印象。

经过第二步印象的的“量化”后,你需要进一步找出其中最有特色特点的东西,就是最能体现网站风格的东西。并以它作为网站的特色加以重点强化,宣传。例如:再次审查网站名称,域名,栏目名称是否符合这种个性,是否易记。审查网站标准色彩是否容易联想到这种特色,是否能体现网站的性格等等。具体的做法,没有定式。我这里提供一些参考:

1.将你的标志logo,尽可能的出现在每个页面上。或者页眉,或者页脚,或则背景。

2.突出你的标准色彩。文字的链接色彩,图片的主色彩,背景色,边框等色彩尽量使用与标准色彩一致的色彩。

3.突出你的标准字体。在关键的标题,菜单,图片里使用统一的标准字体。

4.想一条朗朗上口宣传标语。把它做在你的banner里,或者放在醒目的位置,告诉大家你的网站的特色是...5.使用统一的语气和人称。即使是多个人合作维护,也要让读者觉得是同一个人写的。6.使用统一的图片处理效果。比如,阴影效果的方向,厚度,模糊度都必须一样。7.创造一个你的站点特有的符号或图标。比如在一句链接前的一个点,可以使用,.。☆※○◇□△→(区位码里自己参看)等等。虽然很简单的一个变化,却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8.用自己设计的花边,线条,点 9.展示你网站的荣誉和成功作品。

10.告诉网友关于你的真实的故事和想法。

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次定位的,你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调整,修饰,直到有一天,网友们写信告诉你:“我喜欢你的站点,因为它很有风格!” ● 创意(idea)是网站生存的关键。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已经认同。然而作为网页设计师,最苦恼的就是没有好的创意来源。

注意,这里说的创意是指站点的整体创意,(因为这个创意而产生这个站点,或者相同的内容,推出的创意不同),网页的平面设计创意我将在后面的版面布局窍门里介绍。

创意到底是什么,如何产生创意呢?

创意是引人入胜,精彩万分,出奇不意的; 创意是捕捉出来的点子,是创作出来的奇招....这些讲法都说出了创意的一些特点,实质上,○创意是传达信息的一种特别方式。

比如Webdesigner(网页设计师),我们将其中的E字母大写一下: wEbdEsigEr,感觉怎么样,这其实就是一种创意!

创意并不是天才者的灵感,而是思考的结果。根据美国广告学教授詹姆斯的研究,创意思考的过程分五阶段:

1.准备期--研究所搜集的资料,根据旧经验,启发新创意; 2.孵化期--将资料咀嚼消化,使意识自由发展,任意结合; 3.启示期--意识发展并结合,产生创意; 4.验证期--将产生的创意讨论修正;

5.形成期--设计制作网页,将创意具体化。

○创意是将现有的要素重新组合。

比如,网络与电话结合,产生IP电话。从这一点上出发,任何人,包括你和我,都可以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创意。而且,资料越丰富,越容易产生创意。就好比万花筒,筒内的玻璃片越多,所呈现的图案越多。你如果有心可以发现,网络上的最多的创意来自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或者虚拟现实),例如在线书店,电子社区,在线拍卖。你是否想到了一种更好的创意呢?

创意思考的途径最常用的是联想,这里提供了网站创意的25种联想线索:

1.把它颠倒 2.把它缩小 3.把颜色换一下 4.使它更长

5.使它闪动 6.把它放进音乐里 7.结合文字音乐图画 8.使它成为年轻的 9.使它重复 10.使它变成立体 11.参加竞赛 12.参加打赌

13.变更一部分 14.分裂它 15.使它罗曼蒂克 16.使它速度加快 17.增加香味 18.使它看起来流行 19.使它对称 20.将它向儿童诉求 21.价格更低 22.给它起个绰号 23.把它打包 24.免费提供 25.以上各项延伸组合

-------------(转载自樊志育《广告制作》)

需要一提的是:创意的目的是更好的宣传推广网站。如果创意很好,却对网站发展毫无意义,好比给奶牛穿高跟鞋,那么,我们宁可放弃这个创意!

关于风格和创意,可以讲得还有许多。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找一些广告设计方面的书阅读。希望本文能帮助您对网站的设计有一个更新的认识和提高。谢谢!

首页的设计

在我们全面考虑好网站的栏目,链接结构和整体风格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动手制作首页了。有这么一句俗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网站设计上也是如此,首页的设计是一个网站成功与否的关键。人们往往看到第一页就已经对你的站点有一个整体的感觉。是不是能够促使浏览者继续点击进入,是否能够吸引浏览者留在站点上,全凭首页设计的“功力”了。

所以,首页的设计和制作是绝对要重视和花心思的。

这里,先插一个“封面”的问题。封面是指没有具体内容,只放一个logo点击进入或者只有简单的图形菜单的首页。是否需要为站点设计一个“封面”?没必要!除非你是很艺术类的站点,或者可以确信内容独特,可以吸引浏览者进一步点击进入的站点,否则的话,封面式的首页并不会给你的站点带来什么好处。我们上网浏览需要的是快速,有价值的信息,如果等待xx分钟,只显示出一个粗劣的“ENTER”图标,那么相信没有人会再耐心等待进入下一页。

○版面布局的窍门

○色彩的搭配

○字体的设置和表格的嵌套

○细微之处见功力

○考虑不同的浏览器和分辨率

○设计好你的banner和位置

○meta标签的重要性

○首页设计的小建议

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首页设计的步骤。

首页,从根本上说就是全站内容的目录,是一个索引。但只是罗列目录显然是不够的,如何设计好一个首页呢?一般的步骤是:

●确定首页的功能模块 ●设计首页的版面 ●处理技术上的细节

一).确定首页的功能模块。

首页的内容模块是指你需要在首页上实现的主要内容和功能。一般的站点都需要这样一些模块:

网站名称(logo), 广告条(banner), 主菜单(menu),新闻(what’s new), 搜索(search), 友情链接(links),邮件列表(maillist),计数器(count), 版权(copyright).选择哪些模块,实现哪些功能,是否需要添加其他模块都是首页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的。

二).设计首页的版面

在功能模块确定后,开始设计首页的版面。就象搭积木,每个模块是一个单位积木,如何拼搭出一座漂亮的房子,就看你的创意和想象力了。

设计版面的最好方法是:找一张白纸,一支笔,先将你理想中的草图勾勒出来,然后再用网页制作软件实现。

三).处理技术上的细节

制作的主页如何能在不同分辨率下保持不变形,如何能在IE和NC下看起来都不至于太丑陋,如何设置字体和链接颜色....等等。

网络版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发展,网络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落实在具体应用上就需要大量的网络版课件的支持。与传统单机版课件相比较,它是通过网页文件的形式在Internet网上进行发布,突破时空限制,从而实现真正的远程教学和广域教学。所以网络版课件在设计思想与制作方法上与单机版课件有很大区别,为了适应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同时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棵件制作的一些基本要求,以便进行网络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下面是制作网络版多媒体课件应注意到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法。一.分析教学对象

网络版课件最终是通过网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制作之前应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对象分析。先了解一下网页的浏览者会是哪些人,他们目的是什么?了解的信息越多,设计的计划就越完善。其次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还是扩大知识面的介绍;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还是培养技能技巧、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等。当掌握了这些关键信息以后,就可以在纸上大致勾画出网页的样式,这个过程可能要画很多草图,最后从中选择一种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制作,从而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网页版面的设计

一旦确定下方案,就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在Web上实现我们的教学设计。当课件在网上运行时,还要考虑向下兼容较低的浏览器版本,所以大部分设计是通过表格进行布局的。用Photoshop 软件来设计和编写这些表格可使工作变得简单。采用以下技术可以加快组件分解为单个图形的速度,并能精确分割表格。

1.打开Photoshop,在设计好的图形文件上方打开一个空层; 2.利用Guides进行精确的网格分割;

3.给每个单元以不同的颜色,然后利用Magic Wand工具选出划分好的区域并存成Gif或Jpeg图形;

4.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生成彩色格子,通过将层透明度下降到50%来观看活动层的内容。当Magic Wand设置为零限度且没有消除别名的情况下,可以迅速的将元件选择、拷贝、粘贴到新文档;

5.最后把切割好并存好的图形在Dreamweaver或FrontPage 98/2000中装配起来;

三、文字的设计

网络版课件最终是要在网上发布信息供学习者浏览使用的,而文字又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Web中常见的元素。它能表达许多图像、视频、音频所不能表达的东西。比如让你用每个人都认可的图像来给学生表达诸如“社会”这样一个抽象概念,你很难做到这一点。在网页设计上,我们在文字的处理与编排、字体的选择上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虽然不能再象控制印刷里的字体一样自由控制Web中的字体,给设计者的完美感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但Web也提供了平面印刷所不能提供的三维特性“交互性、深度、动感和时间。”

四、创建Web图形

创建Web图形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图形可以增加网页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时用一篇文章也未必能表达清楚的事情而用一张图形就解决了,这也是图形的魅力所在。但在制作网络版课件时,追求好的图片质量和下载速度快的矛盾是你无法回避的。追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我认为应该是通过测试、视觉效果检查、折衷、折衷、再折衷而得到的。对网络版课件设计者来说,一个网络版课件就是一个学习站点,而站点的最终用户影响着站点的设计过程,从界面设计的颜色到图形文件格式的选择。举个例子,大多数用户是采用PC机进行学习,所以采用Web-safe 216色调色板,以便图片在PC机上看上去效果不错。下面就网页图片制作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和概念进行论述: 1.图片质量与下载速度的选择

在网络速度不快的今天,对信息量的追求是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将下载速度放在第一位。如果图形文件太大,一分钟只能下载掉一张图片。恐怕学生早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网络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但凡事都有例外,对有一些网络版课件而言,图片质量将优先于下载速度。比如讲诉人体器官构造的课件,讲诉精密仪器零件组成的课件,对图片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只有反复的尝试,并了解不同文件格式,才能使文件的信息字节合理化。比如标识和照片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可分别采用Gif和Jpg文件格式。2.图形分辨率的概念

理解图形分辨率的概念也很重要。它不仅影响文件大小和下载速度,反过来也影响访问者的感受。创建Web图片的要求是“小、快、好”。这里显示器的像素分辨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多数计算机显示器使用72ppi的分辨率,又因为显示器是课件的最终输出器件,所以用高像素分辨率也不会增加图片质量,相反还会降低图片的下载速度。

3.图形格式选择的问题

在Web中最常用的是Gif和Jpg两种格式。选用Gif格式的文件大都由纯色组成。如标志或基于向量的插图和线条,或者在背景上“飘浮”的透明文件。Gif格式最大支持256色;还支持1比特透明度,以使看上去有脱离背景的感觉;它可以用来创作Gif动画,但不适合于照片图像(小于100X100像素的图片例外)。当一个文件存为Gif格式后,不能通过直接打开图片来改变它的大小。如果确实需要改变,你可以重新打开最初的24比特文件,改变文件大小后,再存为Gif格式,以免破坏图片中的字体,使它发生扭曲,从而难以辨认。

对于照片、油画和一些细腻、讲究色彩浓淡的图片,常采用Jpg格式。它支持24 比特图片;采用失真压缩,在人眼未感觉图片质量下降的前提下,图片信息和质量两者要权衡好;如果需要重新编辑或改变图片的大小,最好打开最初的24比特文件,然后再进行修饰、编辑,最后再存为Jpg格式。

五、网络版课件音视频素材的处理 在网络课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增强信息的传播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记住更多的信息,应象深刻长久,所以我们即使把网页浏览速度的考虑放在第一位,也要用到一定的音视频素材。在课件网络上支持的视频格式一般是avi格式。它可以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软件先行制作、编辑、压缩,再链接到网上。考虑到网络浏览的速度问题,在制作网络版课件时,一般少采用视频来传送信息。如果视频信息不可少,建议采用RealProductor软件先将avi 格式的文件转换成rm格式的文件后,再连接上网页。这会使视频文件成几十倍的缩小,大大提高网络浏览速度。音频素材可用MID格式的文件,益精不益多。

六、加入网上教学讨论单元

如同一个优秀的网页具备功能强大的留言板一样,网络版课件也要具备相应的讨论组单元,为教员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线交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生可把不懂的问题在这里留下,等待教师的回复,从而解决疑难。这也是网络版课件优秀于单机版课件的地方。它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窗口,一个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窗口,克服时空的限制,给无数远方的学生进行答疑。网上讨论单元可以是BBS公告栏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聊天室的方法。

七、使站点易于导航

网络版课件应该使查找信息变得一个优秀的网非常方便。你是否从单一主页中派生出越来越多的链接,就像树的分枝那样?你是否在每一页上都创建多个按钮,以便只单击一次就可转到其他任意信息上?你是否建立包括站点索引、帮助、查询功能在内的导航帮助?„„这些在我们制作课件时都是要考虑到的。把我们的网络课件比喻成一个站点,应该保证访问者在任意时刻访问站点的主要区域。对于有些学习内容,必须一步一步学习时,这部分的页面设计就应该是线形的。学习者在学完相关知识以后才能到另外的学习单元。

我们在具体制作时,一般是首先画出课件结构简图,使设计趋于合理之后,才到了体现设计者艺术才能的时候。一个漂亮的页面会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起到良好教学效果。以上内容论述了网络版课件制作的基本部分,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谈到,比如建立ASP数据库、HTML语言对网页的细微控制、JavaScript制作替换图形、以及制作网页的相关软件等。因为网络版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复杂细致的系统工作。它对于设计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课件和网页图形设计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在网络课件的制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郑州大学网络课程开发脚本格式及规范

一、脚本的定义:脚本相当于电影拍摄中的剧本,它将课程制作的思路、内容、教学过程等信息记录于纸上,可以方便课程制作人员了解课程制作的思路,制作出合适的教学课程。其优点是使对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不太熟悉的教师也能在制作人员的配合下制作出漂亮的多媒体课程。

二、制作脚本的原则:脚本制作一定要目标明确,让制作人明确您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无须您太多的帮助就能够根据它制作出合适的课程。因此,在脚本中需要明确规定课程需要的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测试题等内容。并需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出现的顺序等内容。(详细内容参见附件四)

三、脚本的大致内容:

 课程的总体描述(info) 课程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清单(struc) 每个知识点的内容预览(content) 文字内容清单(txt) 声音说明清单(audio) 动画描述清单(motion) 图象内容描述(image) 视频内容描述(video) 测试题内容清单(question)

四、编号规则

1、章、节、知识点编号原则:章编号为2位,01~99;节编号为2位,01~99;知识点编号为两位,01~99;知识点中的项目编号为2位,01~99。

2、文字内容编号举例:编号以T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段文字编号为:T02030512

3、声音说明编号举例:编号以A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段声音编号为:A02030512

4、动画描述编号举例:编号以M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个动画编号为:M02030512

5、图象内容编号举例:编号以I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个图象编号为:I02030512

6、视频内容编号举例:编号以V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段视频编号为:V02030512

7、测试题内容编号举例:编号以Q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个测试题编号为:Q02030512

五、其他注意事项

1、有些文字或图象等内容,如果没有电子文档的话,可以复印,请整理好您所有的复印材料并按类编号,装订成册。

2、练习题、测试题要求每个知识点至少要有一个。

3、知识点的划分应尽量细致。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初探

一、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的意义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据统计,仅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截至到1998年4月就有30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并相继开展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紧跟其后,许多中小学也建立了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并且继续呈现出一种迅速上升的趋势。而在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学方面,教育部于1998年9月批准在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所试点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即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远程交互式的学习。1999年,四所试点高校共招收9000名网上学生;1999年至2000年初,教育部又批准北京大学、财政部会计函授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试点。浙江大学在两年间招收了近3000名网上本科生和 200名网上研究生,并开设了计算机、英语、工商管理等课程。

很多教育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能够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我们装备计算机并将其连接入网的同时,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解决教学网络中的信息资源问题。

二是要针对网络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三是要重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职业和技术培训。

四是及时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

目前,人们对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信息资源、课程改革以及教师培训问题都有较深刻的认识,作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为例,在校园多媒体网络系统建成初期,就对全院教师进行了多媒体网络系统使用、多媒体教材制作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的培训,在试运行和正式使用不到3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基本上满足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需要。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事物,这方面的经验还很少,加之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之间又互相影响,所以不易评价。但是,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是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建设就带有盲目性,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目标就不明、方向就不清,就会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人认为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要想使其能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承认、被学生认同进而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接受和扶植,就要看它是否比非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很大优势。因此,现阶段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应该放在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比较上,也就是说,通过评价,要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否比非多媒体网络教学有优势,优势在那里,不足又是什么这样的结果。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身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学,与教师的活动--教,是教学赖以进行的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效果主要应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考虑到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如果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只由他们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另外因他们分别处在教学活动的单个方面,所得出的结论又会具有局限性,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吸收专家参加。这样,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就由学生、教师和专家构成。

现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将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因此,对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评价就是看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益如何。

教学质量是指学校为适应社会需要及学生个体素质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所达到的预期效果的程度。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来体现。教学目标就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分为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因此,在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应该分别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的知识。评价教学效率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看教师在一定时间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多少或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二是看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习知识的多少或学到一定的知识所需的时间。

教学效益,是指教学的投入与教学的产出之比。教学的投入主要有教师人数、用于教学设备购置的资金投入、教学场地占用情况。教学的产出主要有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为了定量分析方便起见,可用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学生数目作为参照来评价教学效益,具体可用教师学生比、资金学生比、场地学生比等指标进行评价。

由于评价的目的是比较多媒体网络教学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劣,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针对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验组,设立一个采用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对照组,用相对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而言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提高多少作为评价标准。

在进行评价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课程编制不同的试卷、问卷及调查提纲对学生、教师进行考试和问卷、查阅资料进行评价。

三、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的前提

要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否优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优势及缺点是什么这样的结论,必须在多所学校、多个专业、多个班级收集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由于不同的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情况是有差别的,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参加评价的学校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

(一)系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1)收集、制作、存储、管理和传输各类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系统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和制作不同类型的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然后存入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中的磁盘阵列或光盘库中,这些信息可以随时提供给系统和多个终端。

(2)为教师备课和优化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通过系统中的任一多媒体终端机,能在网上搜集有关文、图、声、像资料,进行备课和制作多媒体教材。

(3)为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条件。设置在教室里的多媒体终端机和显示设备,为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系统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教材来配合讲解。

从教学交往谈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

教学交往影响理论以通过对话和讨论来寻找理解与知识为基础,并因此使教师、学生间的双向通信成为必要。以此为出发点,迦里森提出的控制理论认为在远程教育中,由于教师、学生之间特殊的分离状态,双向通信就是必要的。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作为网络教育主要基础支撑和实施途径的网络课程要想体现“双向通信”,实现生一机、生一生、师—生,师一师,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教师一学习内容之间的虚拟对话,就需要网络课程的设计能扎根于教与学的理论和远程教育理论之中,一切从将要进行的学习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创造能够进行持续交互的动态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和有效学习的发生。

一、网络课程及其教学交往的本质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并且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容。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也认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课程不只是传统课本的翻版移植或电子化,也不仅仅是教师、课程设计者与学习者的中介,而是一个在一定环境下,随时准备逐步展开的教学过程的浓缩或准备,承担着与学习者进行持续不断交互来促进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教育教学使命。因此我们可以对网络课程作如下定义:网络课程是是传统课程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环境四者持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称。它应具有虚拟主体性,取代教师、环境、教学内容的部分功能,传递主体人格,并与学习者建立起主体间的教学交往,在二维空间中实现教与学的重新整合。这也就决定了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学交往的这种本质,真正构建起师生之间的双向通信机制——虚拟对话,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从而完成教学的使命。

二、网络课程交互设计的理论基础

1.基更的教与学再度综合理论

基更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而对远程教育这种特殊教育形态,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地点上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相分离,必须重新综合创造这种交互。而学习材料同学习行为紧密结合是这个重建过程的核心,为此,印刷教材和非印刷教材都要设计成包含可能多的人际交流的特征。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课程也必须承担这样的责任。重新构建教师和学生内在的主动性,重新构建跨越时空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情景。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遵循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概念、结构和信息资料重构教师和学生之间内在或无声的交互作用,最终达到认知交往的理解。2.安德森的六种交互作用理论

1989年,穆尔提出了远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三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指学生和教育资源、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Moor,1989)。在此基础上安德森教授提出了六种交互作用理论。他认为教学交互还存在另外三种交互形式: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习内容以及内容与内容之间的交互。一门网络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通常不只是有一位教师完成的,而是有一个团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技术开发、美术设计、教学等各专业人员),因此必须强调各成员的协作才能完成一门网络课程。另外,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学内容的交互主要体现在教师备课上,而在网络课程中,则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创建、更新学习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中,这也是网络课程开放、资源丰富特点的所在。随着新兴技术的产生和元数据标准的推广,网络课程中学习内容(代理)可发挥虚拟主体性,自动在网络中搜索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增加更多有效的信息,实现内容与内容的交互。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我们需要建立起六种相互作用的环境和平台,创设一系列虚拟对话机制。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递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是包含交往在内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交往贯穿教育全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网络课程不是仅提供资料,而是影响学生使其成为自己的“教师”。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应重视学习情景的营造,重视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重视学科内容的结构化和科学化,来实现六种相互作用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三,网络课程交互设计的策略

1.重视课程编制者之间以及课程编制者与师生的对话——耳听八方

(1)课程编制者之间的对话

网络课程除具有教育性、技术应用特点外,还有艺术性,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的设计里面还应包括整个界面的布局,点、线、面的使用,字体的使用,色系色彩的使用等等,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应地就需要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需要课程编制的各位老师(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技术开发、美术设计、教学等各专业人员)能够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门网络课程从设计—制作一发送一教学一反馈的全过程。(2)课程编制者与师生的对话 另一方面,传统的课程设计方式过于注重学习者外部需求和学术性的教学内容,体现一种工具理性、科技理性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取向,造成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相脱离,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避免这样的缺陷,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参与,重视课程编制者与教师、学生间的对话和讨论,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的主体性,充分倾听他们的声音,始终把教师和学生发挥课程实施与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注重课程主体的价值实现与个性解放。努力建构一种课程设计者、提供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往对话机制,而不只是满足于提供教学内容与多感官的刺激。

2.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对话——情境任务和开放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交互罗杰斯认为,如果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那么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的虚拟课堂中,要尽量表现一些对学生来说真实的但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任务,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一定的挑战性,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体验实践和主动参与。通过网络提供的这种教学情境,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教学主题的建构者,他们以自己的整个身心去感受教育情境中的问题、事实、情感和价值,并通过网络生动地传达自己的思想,积极地进行教学交往,这样就使学生和教师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面对教学任务,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任务。

(2)创设开放的知识框架,保持交互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以网页形式呈现,这是符合网络教育特点的,也是我们网络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趋势。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网页都以静态方式展现,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更新频率也不够快,不能真正建立起持续交流的教学过程。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的内容结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规律,或不同的认知水平来构建知识框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途径,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这一点实际上也可转换为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因为,网络课程的学习已经超出了教材的限制,作为教师来讲,他与教学内容的交互就不能再停留在备课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创建和更新教学内容上。(3)创设丰富的交互形式,提升交互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互主要体现在学习教材内容上,网络课程不仅要支持这种交互,还要提供更丰富的交互形式,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操作实验、在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帮助下学习等。这也可以弥补目前网络课程实践机会少的缺陷,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一个过程。

3.提供师生之间的对话——人文关怀

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教育过程的重要属性,远程教育也不例外。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充分体现课程的人性化、智能化和情感化。通过界面设计、内容结构、超链接等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情感激励。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体验学习。

(1)提供丰富的交流工具和评价形式——实实在在的师生对话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教师不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只能依赖于网络课程来实现交互。所以网络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使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文本、音频、视频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同步、异步的交互。同时通过记录登陆次数、翻看答案的次数、交作业、提问的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各方面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及时反馈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工具,比如说像计算器、日历这样简单的工具,象思维导图、知识分析这样的一些工具,提供即时的帮助,让学习者感到自己学习括动并不是孤立的,并非只有计算机和自己在对话,而是始终有人一起参与的,是人性化的。

(2)导航系统——虚拟的师生对话

互联网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超媒体资源,为学习者创造出了一种由他们自行控制的学习环境,但如果缺乏导航系统,就会使一些学习者迷航,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久而久之,会使学习者的信心受到影响。所以网络课程设计时应该建立起强大的导航系统。明确学习目标、课程单元数、学时数,帮助学习者了解学习该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水平、自己的知识层次、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的系统,从而真正代替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建立起师生的虚拟对话,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4.创造生生对话——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协作能力已成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充分提供数字化协作学习的工具,例如网上的电子白板、BBS、E-mail、或者聊天室、虚拟教室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自由进出,进行主动学习或自我发起学习,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与志趣相投的伙伴进行合作学习等等。让学习者感觉到有人和他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从而弥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所带来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缺失。当然,网络课程不能仅限于教师的在线答疑、师生讨论,要想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协作学习还应该有教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并且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袋等对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持续关注。5.挖掘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智能代理

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是一种新的教育交互形式。伴随着新兴技术的产生和元数据标准的推广,智能代理技术逐渐成熟,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教学系统将是未来网络教学的发展方向。智能代理即可作为教师代理,起到智能辅助教学系统(1CAl)的作用,也可作为学生代理,充当学习者的学习伙伴以及学习者的知心朋友,还可以充当学习者的秘书代理,主动地帮助学习者收集他所需要的资源。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创建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将更多的事情交给代理去做,让他们自动在网络上搜索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容,增加更多有效的信息,从而挖掘出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及时,更加个性化和丰富的建议和指导。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篇6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科学 技术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以“创新精神和能力”这两点为宗旨。本文简单的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学习的专业,培养的学生没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是难以应对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的,也很难能够符合国家、社会以及岗位的发展需求。“科教兴国”战略21世纪的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将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为标志和方向,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和重点,已成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一项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更是应用型本科学院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现状

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信息时代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计算机人才。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确培养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具体体现在: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只会死记硬背,实践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轨。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新需求,我们必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在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

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做法,贯穿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又要注意与能力点的结合,这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很有帮助。在实验的设计上,要给学生们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的表现力和沟通能力有机会展露出来。还要积级组织各项活动,把创新落到实处,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发,让研究创新的风气在高校内形成,让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考核方面,也要提出成熟的方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还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强互动,如建立启发式、设问式、案例分析式、课堂讨论式的各种讨论方法,便于训练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而且在课后留作业的时候,也要多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让创新贯彻到每一项日常活动中来。比如可以开展学生俱乐部的创新活动、组织他们进行演讲、讨论,在考核的时候,要加强科学的引导,建立多环节,多要素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综合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那些富于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积极进行重点引导,让其长久保持下去。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也要善于变换各种教学手段,得以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参与性。

(二)为课外创新活动积极创造条件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实践性很强,要为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人才是社会竞争的核心,关注细节的发展,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校园环境,提供高效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控索,激发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建设国内一流计算机教学环境,培养适合社会竞争发展需要的合格创新人才,创建完美的教育体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注重培养教育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不必拘泥于已有的规划和既定的程序,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教学。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着教学的进程不断进行讨论,从而维护一种让创造力更加突出表现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努力做到公平信任,有着足够的自由和宽容,也要有浓郁的集体气氛,对于教学过程中能力结构与能力点的结合与训练,也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关键是这个好学生如何进行引导,让其符合社会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对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要不断的深化教学改革。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作为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去芜存精,让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让教学艺术发挥得更加完美。与此同时,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增加师生感情的方法也是有必要的。

(四)为学生创造进行创新的校园环境

教育创新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缺乏有效性,更缺少对规律的了解和运用的方式方法,甚至于只会从教师和书本那里照搬,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采用创新模式来培养学生,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传统的教学功能得以创新,从而在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一个教育工作者创新能力的发展,将会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才叫做“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的建立,才会为营造新的教育环境创造空间。具体来讲,在高校的教学环境中,要积极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由一些相关的教育领导拟定创新的学习目标,积极进行倡导,拿出具体的措施,合理有效进行组织,这样就会在高校中形成有效的氛围,赢得广大师生的正确的评价,从而加强创新环境的塑造。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中,要形成有效的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去,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主动进行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既要遵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又要拓宽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拓全新的教学思路,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胡成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01).

[2]李兴远,熊松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07).

逆向思维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篇7

关键词:逆向思维,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高中毕业生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心理身体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 许多专家提出了许多理论, 但是理论归理论, 要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必须依靠每一位教师的辛勤劳动。 因为课堂教学毕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 物理教学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 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 就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方法。

人们在对某一事物进行思考、研究的时候, 一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事物进行的方向正面思维, 被称为正向思维。这是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 与之相反, 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反方向进行的思维, 被称为逆向思维。 这是一种创新思维。 科学史上, 物理学家应用逆向思维作出了许多重大发现, 比如,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发现, 等等。 在物理教和学中, 应用逆向思维可以使许多物理过程简洁明了, 可以开拓学生思路, 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从而达到开发潜能,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同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运动学解题时, 许多学生都习惯于按照物体运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讨论, 即正向思维。 有些过程由于空间或时间的可逆性, 如果我们按物体运动的逆过程或相反的过程进行思考, 则不仅可以使解题简洁, 而且可以培养创新能力。 下面以运动学中的习题为例说明如何运用逆向思维, 巧妙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有以下特殊规律:

对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且最后速度为零, 那么, 可以通过逆向思维, 把物体的运动处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以上公式可以直接运用。

例1.子弹恰好可以射穿三块完全一样的并排放置的木板 (下图所示) , 设子弹在木板中加速度恒定, 问子弹依次穿过木板所用时间之比为多少?

分析和解:依题意知射穿第三块木板瞬间速度为零, 可看成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逆向思维, 子弹依次穿过木板反方向所用时间之比为

点评:此题若按常规思维方式, 以子弹运动的路径按部就班地求解, 也可以得到答案, 但过程较麻烦。 恰好二字说明末速度为零, 逆向思维, 简单明快。

例2.如下图所示一质点从A点由静止出发沿斜面运动, 恰好在D点停止, 整个轨道光滑程度一样, 已知A点和D点水平距离为S, C点到D点水平相距S0, 求质点在C点的速度?

分析和解:设斜面倾角为θ.动摩擦因数为μ

AB段:加速度为a1=gsinθ-μgcosθ

由①②式得:h=μs

逆向思维由D到C看成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点评:通常求解此题需求出BC段位移。而最后一步采用逆向思维非常简洁, 颇有新意。

二、末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以上情形许多资料都有介绍。 实际上, 逆向思维求解运动学习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情形, 一个末速度不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可逆性, 同样可以等效地看成是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样使得逆向思维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运用范围更广泛。

例3.证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加速度为a, t时间里位移是s, 末速度为vt, 则有:说明其物理意义。

证明: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由于

而:vt=v0+at

故:v0=vt-at代入①式得

点评: 2式说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t时间里位移s计算时, 可以反过来看做是反方向的以末速度为初速度的匀减速运动, 此例说明, 对于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若已知t秒末的速度vt, 则同样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求解。 这里的公式体现了物理规律的对称美, 稍加发挥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界及揭示自然规律的物理公式处处体现了一种和谐和对称的美。

例4.物体在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 最初3秒钟通过位移为S1, 最后3秒钟位移为S2, 已知S2-S1=6m, S2∶S1=3∶7, 求斜面总长是多少?

用两种方法求解, 以比较两种方法的简便程度。

解法一:常规解法

设最初3秒末的速度为v1, 最后3秒初的速度为v2则有

①②式代入③得:3v2=6

∴3v2=6 v2=2m/s

∴a=1m/s2

v1=at=3m/s>v2=2m/s

说明物体运动总时间小于6秒, 设速度达v2所用时间为t’, 所经位移为s’, 则有:

解法二:运用逆向思维

由逆向思维最后3秒钟看成是反方向的初速度为vt的匀减速运动

点评:两种方法比较, 常规解法更注重解题过程, 运用逆向思维解题, 更有创新性。

创新思维理论与创新能力培养 篇8

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含义

创新思维理论来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关于创造性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认为创新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性思维,由这一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能力。这种能力具备变通性、特质性和流畅性的特征。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中,在创新性目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多方面多形式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已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必然地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要有新意,要求人才要有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真可谓是远见卓识。然而,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却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表面喊减负,实际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沉重,表面搞素质教育,实际还是围绕中高考的指挥棒转,搞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弊病,无疑是压抑、窒息了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使原本生动活泼、充满人性的学习过程变得死气沉沉。当然,职业教育通过多年教改,比普通教育的情况要好一些,能着重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但也有不容忽视的弊端,就是只片面强调“实用型”而忽视了“创新型”,或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院型”的研究教育,离我们的目标太远。殊不知,“实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不矛盾,完全可能链接起来。因跨世纪的职业实用人才同样需要创新精神,需要创新思维能力。否则,高科技的产业就不能发展,中国经济就难以腾飞。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需要,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是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各显神通,或开展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活动,或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项目,或讲授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唯有如此,学生方可在教师生动活泼的创新性“乐教”中津津有味地“乐学”,并从中受到启示,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下面谈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仅为引玉之砖。

1、应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在同学们的日常成长环境和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认识接受得比较多,对于顺理成章的东西接受的比较多,比如说现在的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都会要求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多读书,强调“开卷有益”。开卷有益,按常理是不错。但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之风甚盛之时,恐怕还要注意有选择地“开卷”。否则,就有可能因染黄书而入歧途,入“网恋”而不能自拔。因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因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精髓。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就能避免孤立片面极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而会全面地、发展地、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这样的思维方法,对于他们的成才做人,无疑会受益终身。

以《做“绿叶”还是做“红花”》这一论题为例,有的同学只是孤立而静止地看问题,认为做“绿叶”怎么怎么好,而做“红花”怎么怎么不好;或认为做“红花”怎么怎么好,而做“绿叶”怎么怎么不好。有的同学只是片面而随意地看问题,认为做“绿叶”也好,做“红花”也行,能做什么做什么,无所谓。而有的同学能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想问题,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做“红花”也应有“绿叶”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做“绿叶”也应有“红花”那种光彩照人、志在必得的抱负。没有“绿叶”的陪衬相拥,哪有“红花”的艳丽夺目;没有“红花”的争奇斗艳,哪有“绿叶”的进取与辉煌。显而易见,按这样的思路思考问题,才是辩证的思维,才是独具鲜明个性的创造性思维。

2、应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

近年来虽然在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受高考指挥棒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只强调求同思维不讲发散思维,只强调对学生灌输知识而不讲创新理解等片面做法还大有人在。因此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同学们的思维就会不为习惯所囿,而是能够沿着一点向四面八方扩展。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强调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而要创新,就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收获。

其实,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是很多的。比如我们可以在教材中选取一些经典的范文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像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我们完全可能引导学生从苏老先生对郦道元之说的“人常疑之”,对李渤之说的“余尤疑之”,对寺僧使小童持斧扣之的“余固笑则不信也”中,学习苏东坡能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勇于探险,敢于否定前人,崇尚实践的精神。这种思考,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发散思维;这种精神,就是我们要发扬的创新精神。

又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逆向思维法,即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像今年上半年我为配合“3·15”这一维护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宣传活动,要求同学们写一篇《谈“假”》的作文。大多数同学都能抓住主题,谈出“假”的种种危害。部分同学还能另辟蹊径,一反传统,写出了“假”并非一无是处的不同见解,如假发可以给人美感,假牙可以给人方便等观点。这些注重求异的、逆向的思维,自然能使人耳目一新。例如多向思维,像对《项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续写小说的结尾。由于同学们理解的不同,自然所抒各异,但哪些心理描写更符合人物的特征呢?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的思维训练中,反复几遍,争论一番,来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

3、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应强调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我国,联想和想象历来就倍受重视,早在古代的诗论中就强调写诗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因此,让学生在学习和写作中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既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先说联想。联想是我们平日常有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通过联想,可以拓宽人的思路,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弘扬题旨。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从白杨树傲然挺立在风霜雨雪中的形象得到启示,进而联想到华北平原上抗敌军民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精神。使一篇状物的文章创新性地赋予了讴歌正义事物的新含义。这就是创新思维。再说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起重要作用。通过想象,可以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进而拓宽思路,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丰富表现内容,塑造出生动感人的新形象。这也是创新思维。

在这一部分,我谈了三点。第一点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是要求学生要掌握方法论,学会全面地、发展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第二点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是要求学生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地用求异的思维去对待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观点或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第三点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这也是要求学生要开拓思路,挖掘事物内涵,创造新的形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当然,这三点又是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尽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这三点实为重中之重。

四、教师应具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如何将方法化为实效,这就要求一个教师还应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素质。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毕竟是主导。可以说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培养能力的高低。如果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是重点,而教师的素质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保证。那么一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1、应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创新性的教育理念是要求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创新。要求教师要注意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观点,新的教研成果,不墨守陈规,不囿于成说,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用一个教师应具有的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去感染、影响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能真正学到和掌握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2、应具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

创新性个性品质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教研中应具有执着性、独特性、开拓性的品质。这种品质能摒弃封闭的、传统的、稳定的思维模式,能用开放的、创新的、鲜活的独特思维去分析处理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问题,独具匠心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公司人员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下一篇:启动会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