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改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 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那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如何依据学科特点, 找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呢?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个人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 大胆突破, 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 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 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 或者是借助问题, 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 说得离奇, 便是创新, 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 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 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 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 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 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 高效地驾驭教材, 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 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 了解更多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 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发挥创造性, 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 少数学生是配角, 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 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 做学习的主人,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 班集体能集思广益,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在班集体中, 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 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 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 这是在班集体中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 或修正他人的想法, 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 从而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任何合作, 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 都是应细心把握, 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1.3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质疑、解疑, 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 创设情境, 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 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 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 特别是同学的观点, 由于商榷余地较大, 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 进行批判性质疑, 并且勇于实践、验证, 寻求解决的途径, 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2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平等民主的创新教育氛围, 是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是学生敢于质疑、求异、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思想火花。

3 培养“问题”意识, 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数学教学中,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其创新能力, 就必须要重视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首先, 要培养学生敢于“问”的意识。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学生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问“问题”的兴趣, 消除学生不问“问题”、怕问“问题”的情绪, 激发和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 善于引导, 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其次, 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一般来讲, 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 所以教师要注重示范, 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 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比如, 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中, 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又如, 在讲完角的基本知识后, 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平角与周角应如何表述?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直线和平角, 射线和周角关系应如何叙述?等等。第三, 要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教师要给予准确及时地解答。当然, 解答不仅仅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做实验, 亦或互相讨论完成。善于提问有利于学生学会讨论, 加强交流, 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总之, 在数学素质教学中, 应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数学教学的规律, 针对当前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燃煤电厂细颗粒物PM2.5控制技术下一篇:网络舆情监测在保险公司品牌危机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