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精选8篇)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 篇1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主性、开放性、研究性学习重构整个课程已成为许多国家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推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也由“学数学”转向“用数学”。因此,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成为新课改实施后的一门新课程。

关键字:数学综合实践学生作用

正文:

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划新的课程体系时,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等作为必修课程”,并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并存在紧密联系,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同时各学科课程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新一轮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视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综合实践已成为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人在与新教材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就如何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有了些心得与体会。

一、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初中生由于缺乏生活与生产经验,往往感到数学抽象,学来无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认识范围,加深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理解,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例如:七年级(上)《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教师用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实验器材,与学生一起开展实践活动,估算出这么多米可供10位灾民吃上约16年,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4)、更

加深刻揭示知识形成过程。在教“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不同的圆纸片作相对运动的实践,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5)、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数学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在实践时要将课本知识与眼前现实结合起来,将以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抽象思维得到对概念、定理的深入理解。在要求学生解决“不过河测河宽”的问题时,学生们集思广益,结合课本知识提出了不下五种的解决方法:①利用全等三角形;②利用三角形或梯形中位线定理;③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④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⑤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⑥利用勾股定理;⑦利用三角函数。通过这一问题解决,使学生对“不过河测河宽”所运用的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做然后知不足”,在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的同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也促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教学应用的实际训练。例如,学校每年要举行运动会,运动会场地可组织学生来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 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如何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运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强化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意识。

二、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

服务。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会用到数学。通过开展一些适当的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一个问题:校园内有一块长12米,宽8米的矩形花圃,喷水嘴安装在矩形对角线的交点P上,计划从点P引三条射线把花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分别种植三种不同的花(不考虑各部分之间的空隙),请你通过计算,设计方案,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回答出三条射线与矩形有关边的交点位置,并填写活动报告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交往更丰富,交流的面更广,发现其他同学思维闪光点,经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3.)问题设计具有探索性。实验探索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与他人合作交流。因此,该问题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否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问题深处的内涵,能否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以一实际问题为例: 工人师傅想从一块锐角三角形铁皮余料剪出一个正方形零件,为提高锐角三角形余料的利用率,正方形的边长希望越大越好,怎样剪才能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内接正方形的一边落在三角形的哪边上,正方形的边长最大?学生经过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当内接正方形的一边落在锐角三角形最短边上时,正方形边长最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学生又提出新问题:如果 不是锐角三角形,怎样使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最大呢?经过探索得到:结论1:如果 是直角三角形,边落在直角边上的两个内接正方形一样大,边落在斜边上的内接正方形最小。结论2:如果是钝角三角形,边落在钝角三角形最短边上的内接正方形最小,边落在钝角三角形的较大边与最大边的内接正方形的大小不确定。这样设计探究式合作学习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乐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经过学

生自己思考,讨论,发现的结论,无论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在学习兴趣上,都要比直接给出结论再加以证明更富有吸引力。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数学实践课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在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合作启智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出发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三、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造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应当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协调的活动逐步发展智力”。通常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实践操作往往难以充分有效地进行。但实践活动课却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我发展、施展才华的机会。如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和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之后,我设计组织了“摆一摆、拼一拼”这样一个实践活动。首先,为学生准备若干根小棒,要求:用这些神奇的小棒摆出你心中最美的图形。其次、用七巧板拼组图案(要求学生只能用一套七巧板),看谁拼出的图案最形象、生动,富有创造力。学生的情绪高昂,积极动手动脑,用小棒摆出了许多美丽的图形,大树、小船、雨点和雨伞、五角星、小花等等;用七巧板拼出了花瓶、小车、袋鼠等图案,还拼出了“东、风、公、红”等汉字。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操作实践中,既加深了对有关角和平面图形的知识的理解,认识了知识之间相互沟通的联系,又在富有乐趣的情境中展示智慧,增长才干,拓宽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主体

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因此,不应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更不同于学科坑成,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实践获得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最好不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而应由学生自主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当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定活动主

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但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

(二)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所以要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知道行为。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 篇2

一、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

数学综合实践课可以较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使原本单调的书本内容置于生活情境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实现了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 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深入开展, 正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结果, 使得教学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

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综合性, 体现语文、音乐、美术、思德与生活等课程与数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方式上, 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具有生活性, 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的内容引入课堂。具有活动性, 以活动的方式设计教学环节, 组织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寻找规律。具有学科性, 与语文、美术、音乐、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整合, 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实践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具有趣味性, 设计活动环节时要根据活动内容力求灵活多样, 富于变化, 做到新、奇、趣的统一,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中有乐、学有所得。具有开放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 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具有探究性, 让学生通过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具有合作性, 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 又有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具有自主性,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选择问题, 自己制定解决方案, 给学生最大的自由选择权。

三、如何上好综合实践课

1、做好实践课教学要立足课堂。

小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不太适合, 教师应立足课堂开展综合实践课。课前, 教师应准备好或让学生自行准备相关实践课素材, 通过教师的细心指导, 让学生操作、观测、讨论, 验证已习得的相关知识与综合实践的差异, 激励学生想出更为简捷的算法或做法, 这样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理念倡导至今天, 很多教师仍然是“一言堂”, 这种忽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老式教学方式, 让学生对于学习生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小学生爱动、好奇心强的优势, 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 给他们留出较大的活动空间, 自主验证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 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 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由传授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例如我在教学“数的奇偶性”时, 让学生亲身经历抛硬币、摆杯子, 从而得出数的奇偶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 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运用生活经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 但他们往往机械地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运用这一点, 帮助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 设计6、8、10多种打包磁带的方法, 问哪种组合成一包, 可以最节约包装。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 能找到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案。但为什么这种包装方案最节约包装纸, 很多同学都说不明白。接着让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操作后学生不难发现, 包装纸的多少是由拼成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决定的, 通过教师引导, 如何包才是最佳方法, 学生就不难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了。

2、合理布置家庭中的实践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节约能源”时, 先让学生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 分别把近两个月用水、用电情况进行数据统计, 把自己调查的数据与全班同学交流, 并比较用水量、用电量、水费、电费相关数据。通过交流选出学生家庭中用水量、用电量高、中、低三种不同的数据, 并加以比较, 哪位同学家里用电量、用水量少, 哪位同学家里用电量、用水量最多。体现了以学生参与实践为主, 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 达到自觉节约能源的目的。

3、适当安排社会性实践活动。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 而学校就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小社会, 应通过这个小社会使他们学会了解和关心我们的这个大社会。例如我在教学《包装的学问》后, 让学生到超市中调查哪种商品的包装不够节约包装纸, 并思考厂家为什么要这样包装。

4、鼓励学生绘制数学手抄报。

手抄报图文并茂, 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手抄纸,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严密的思维活动, 将数学知识绘于一张报上, 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为了比同学做得更好, 每个学生都会倍加努力, 绘制手抄报可以让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 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何上好综合实践课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 教学 家校携手

综合实践课是本着对社会负责,为学生未来着想的教学理念,所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一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呢?

一、认真备课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综合学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既懂理论又会实践,既会说又会做的综合性人才。精心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保证,教师要广采博览,为我所用,精心比较,择善而从,能勇于探索。这样,讲课时才能深入浅出。教师在备课时要预设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教学才能有地放矢,得心应手。

二、精编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表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表达应该力求全面、适当、明确、具体。既有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又要从教材实践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导向和标尺,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师生实际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

(二)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备课时,教师应把握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记录在案,做到坚持重点,兼顾一般,主次分明。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而难点是这一课中难易理解掌握操作的内容。

(三)精巧设计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实现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安排的。因此,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个具体的教学步骤,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同时,教师还应当熟悉各种教学模式,熟悉多种课型和教法,了解它们的功能,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规律,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形式,适当地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

三、趣味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乐于接受。如在母亲节到来之时制作贺卡活动,活动前,我说:“同学们,母亲节快要到了,你想怎样向日夜为自己操劳的母亲祝贺节日?”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我又说:“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做一份虽廉价但又有创意的礼物送给母亲,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最高敬意?”这样一来,学生的活动热情高涨了,整个活动过程在浓浓的气氛中进行着……

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他们交往与审美的能力等。如在教学中,分小组进行讨论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实践等,这样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获取成功的喜悦,从中知道人与人合作可以获取更好、更准确的经验。

四、家校携手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许多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完成。如我们在进行“参观制作皮鞋流水线”活动时,我们班鲁宗超同学家开了一家制作皮鞋流水线工厂,我提前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征得家长支持。这样,我们师生明白了制作一双皮鞋要经过买鞋料、买样品、选鞋楦、打样、下料、跑绑、扣底、抹绑、跑前头、清里子、下绑下楦、绷大头、拉脚腰、烘鞋、脱楦、喷光十六道制作工序才能完成,从中知道了每一只鞋包含十几个工人的辛苦劳动,懂得了该如何尊重制鞋劳动者,更加爱护自己脚上的鞋。

家长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反对单纯的分数式的评价。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家长资源是不可忽视的。

当然,每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同,活动形式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初衷不变、目标不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怎样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好,使活动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还需我们继续进行探讨、研究和交流。

综合实践课以注重联系学生的切身生活,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为目的。综合实践科的实施体现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使学生由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主导的传统学习逐渐转变到全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创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张婕.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成性[J].《语文学刊》.

[2]邓斌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新课程研究.

[3]龚茂莉.边疆高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熊跃根.从社会诊断迈向社会干预: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反思[J].江海学刊.

[5]蒋岚.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 2012(20).

[6]陈英,梁爽.社会工作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4

一、熏陶感受,触发动机——诱趣

1、活动有趣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探究性活动,师生(尤其是学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是活动取得效果的前提。良好的心境来自于对活动的认识,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激起愿望的层次。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向学生讲授实践活动的意义,适当的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同时包括参与活动所必需的心量品质、思维、意志等,使他们获得感受,触发参与动机,诱发参与兴趣。作为教师应首先树立起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前教师通过讲数学家的故事、开展“数学大观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小调查等活动进行数学氛围的熏陶。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需,让学生感到你很和蔼可亲,从而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学生“无拘无束”的投入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

2、互动有趣。

尊重学生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对于学生的选择存在不妥的地方不能呵斥、全盘否定,打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应该因势利导,优化组合,让他们的选择为你所用;再次是客观地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现有的数学认知水平,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正确预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错误”(由于兴奋而产生的一些过激的行为与语言或知识点上的一点小错误),尊重活动中学生个性的张扬,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这样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中,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动机的形成,参与兴趣的诱发水到渠成。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二、确立课题,设计方案——引趣 学生有了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作为指导者、领航员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进一步引发。引发兴趣的基础便是依据一定的课题设计一定的活动方案。课题确立、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兴趣的进一步引发。

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倡导学生对活动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为前提,确立课题,设计方案。课题的确定立足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立足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入手,方案设计要有童趣,富有儿童化,充分挖掘本地的资源,体现特色。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数学实践活动小组”,建立活动组织网络,由学生自己出谋划策,尽量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方案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体现一定的开放性,这样,学生在确立课题、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引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萌动着“我想参加,我想研究”心理氛围。如以家庭为背景可开展:“我帮爸爸铺地砖”(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实际应用)、“家庭的一日开支”(计算能力的培养)、“篱笆与围墙”(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应用)、“小小建筑工程师”(培养估算、预算能力、空间想象力)、“今天我来学包装”(表面积的运用)等;以学校生活为背景可开展“我为班级修桌凳”(三角形的稳定性)、“水电费中的数学问题”(计算能力)、“我为学校绘地图”(比例运用)等;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可开展“十字路口学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鸽场的发展规模”(统计、整理、计算)、“设计路线去旅游”(学会观察、比较、计算)„„

三、搭台唱戏,进入角色——激趣

课题确立好,方案设计好,接下来便是让学生搭台唱戏,进入数学实践活动的角色。笔者认为:实践活动犹如比演电影,好的剧本需要好的导演,更需要好的演员,方案如剧本,老师如导演,学生便是那必不可少的演员,导演“导”的水平高低影响“演员”的最佳发挥,而导的水平则体现在是否为“演员”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如临其境进入角色,忘记一切,尽情的徜徉在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中。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逼真的活动场景等。可将实践活动采用小品、文艺联欢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开展“我为爸爸铺地砖”活动时,教师扮演爸爸,由“爸爸”出问题,“儿子”(由学生扮演)帮助解决,地砖用塑料泡沫制作,颜色鲜艳、规格不同,利用教室“划”出不同的房间,并要求在尽可能省钱、省材料、省时间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找成员,自选材料,最快、最佳的完成“任务”;开展“我为学校绘地图”活动时,准备一些皮尺、细线、白纸、计算器等物品,比一比看谁的地图准确、具有一定的美感;在“测量身边不规则物体”,学生自己准备一些不规则的物体,以及测量用的细线、尺子、玻璃杯,让学生自由想象,充分发挥;如调查学校一日水电费时,可启发: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离不开什么?我们学校一日能用多少水、电呢?一日的水电费你能猜测出有多少?活动前收集有关水方面的数据;如开展“今天我来学包装”,活动前让学生收集十个空烟盒,将十个空烟盒包装,设计包装方案,怎样才能节省包装材料?„„这样通过音响氛围的渲染(活动背景音乐)、色彩的刺激(活动场景的布置、教具的颜色),调动他们的感官,多方面、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活动时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兴趣动向,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组织策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由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欲望,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手利用起来,乐此不疲。使兴趣升华,达到最高潮。

四、探究发现,体验成功——撷趣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了“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知识经验”良性循环。已有的数学知识在活动中不断应用,并与新的知识不断结合,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发现,在探究发现中获得乐趣,体验成功。倡导团体协作精神,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活动成功的概率。可通过“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议一议”等要求,开展探索与交流,在探究发现中体验成功。如“我为学校绘地图“,可采用小组化合作,可分成测量组、记录组、统计组、绘图组等。让他们各显神通,各展其能,每人都能体验成功。因此,成功感对于每个活动中的每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是学生对成功的感悟,也是衡量学生参与投入实践活动程度的重要标志。活动中,教师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并艺术的利用成功感,帮助其实现“主动参与——体验成功——主动参与”良性循环,使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乐趣得以持续保持。活动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期望与鼓励,根据活动开展的环节不失时机的使用肯定性评价性语言,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兴奋不已,回味无穷。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获得的成功进行采撷,如让每个学生写“数学实践活动日记”、设计“我的数学生活”手抄报、建立“数学八宝囊”、“成功资料贷”、“快乐收藏夹”,举办“数学实践活动成果展”,有条件的可鼓励学生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专题”网页,对学生参与的活动过程拍照留影,建立“数学实践活动撷趣摄影集”,永久保存他们获取成功一瞬间,使他们今后一看到照片就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为他们参与下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坚定了信心。

总之,兴趣是数学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法宝,没有兴趣支撑的实践活动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笔者认为诱趣是前提,引趣是基础,激趣是关键,撷趣是根本。可谓“数”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数学,传统意识中大家都认为是前人总结出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传授。而今日的数学却完全刷新了人的观念,呈现在课堂中的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领域,这个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渠道。其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实践与综合运用这部分内容注重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体现了一种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一、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

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非常广泛,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产中选择和确定活动的内容。

1、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方面,生活中的数学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另一方面,学生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已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如:结合二年级下册1—4单元内容,自编《快乐的一天》综合实践活动。选取同学们熟悉的淘气、笑笑和机灵狗贯穿课的始终。以星期天搬了新家的笑笑请淘气和机灵狗到新家做客为情境,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先是设疑:爸爸和妈妈要加班,淘气怎样去笑笑家?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如何独立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又巧设路线图,通过“什么时间能到?”“笑笑家的位置”,“淘气和机灵狗谁说的更有道理?”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时间、方位等数学知识的深刻认识;再通过“买饮料”、“猜一猜”等生活实际场景的设置,让学生积极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因此,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各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学生知识经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和可操作性。教学中可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安排相应的活动。《最喜欢的动画片》一课,通过创设“最喜欢哪部动画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用调查、统计的方法看看同学们最喜欢哪部片子?让学生当小小统计员、小小书记员。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把解决问题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的自我创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既在活动中掌握了统计的知识,又了解了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课型灵活多样

1、游戏类活动课:将数学知识、实践活动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结合。如学生学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数学乐园活动,让学生通过乘坐专列进入愉快的旅途中,从拍手游戏到动物闯关、数学超市、采智慧果等。这些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生活,给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例如:扑克牌,是孩子们从小就熟悉的一种游戏工具,孩子非常乐于同伙伴们打扑克。《快乐的一天》就安排了“算24点”的游戏。学生从熟悉的扑克中,探索出这小小扑克牌中的无穷的数学问题,即练习了混合运算,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实践性操作课: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拼、摆、折、量、画、剪、说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一内容孩子们是生疏的,对他们来说直接传授结论,显然孩子们是无法深刻理解的。这样就通过孩子们的剪、贴,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在操作、实验、论证后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环节,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综合性实践课:结合实际教学,教师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社区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又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数学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回收废电池》一节课,课前让孩子们调查回收废电池的原因、意义,如何处理废电池。课上得出结论,并设计自已回收废电池的计划。课后实施计划,再总结,这样即了解了环保方面的知识,又运用了数学知识,设计方案、统计、得出结论体现了知识的整合。

4、问题性探索课: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已去发现。因为只有学生本人发现或创造出来的知识,理解最深,掌握最牢。如结合学校活动让学生研究“春秋游中的数学问题”,讨论“一滴水的作用”,为教师设计“旅游方案”等小课题研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合作、交流,主动去探究旧知,进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例如在“春节联欢会”召开之际,让学生们分组设计活动方案,做好预算,调查大家喜欢的节目等等,这一实践活动的本身就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 篇5

数学练习课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头疼的课,课上学生没精打采的场景总是让我越上越无味,越上越没劲,其实想想原因就在于我们教师自己,怎么设计一节练习课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呢?下面我就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这一课谈谈我的做法。

这节课的设计我由易到难,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的自信有了,自然而然兴趣就高了。课始我先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相机让学生说说算理,接下来提高难度让学生按要求写算式再算得数,从一开始的只要求算对不要求速度,接下来再提出速度的要求,让学生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题的设计我体现分层要求,既有基本题材又有拓展题材,让后进生“吃得饱”,又让优生“吃得好”。

另外在课中要穿插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练习,学生积极性高了,效率自然也上来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总之,上好一节练习课的首要条件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相信会取得更多的收获。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 篇6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创设情景,调动热情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

例如《夏感》一文写的是夏,并非抽象地描述,而是具体生动地描写景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联想,进入课文情境,让每位同学对“夏”、“夏季景物”有自己的感受,把这种感受迁移到课文中来,让文中景物情境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三、巧用课内外教材,注重积累

学生学习了教材中的一篇名家美文之后,就这篇文章的某一视角拓展开来上阅读课。例如:学了课文《风筝》(鲁迅)后,我组织学生找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野草》、《祝福》等文章来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交流中让学生体味鲁迅散文的风格:“转弯艺术,卒章显志。”贯彻“教材就是例子”的思想,达到“语文课剖析一篇,阅读课上明白一类”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借物抒情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教师平时多鼓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与教材有关的名篇佳作,并注意阅读积累。阅读课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上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谈出为什么喜欢,大家评议交流积累所得,包括阅读感受、收获。“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一个头脑换一个头脑,等于两个头脑。”为了避免交流的盲目与繁杂,师可就某一些题材的文章开展主题阅读。如《名人小传》或《最后一课》(都德)读完后,可以找有关爱国题材的文章,开展主题阅读,以一篇学数篇,可谓一发动全身。

四、善于引导,体会阅读重要性

给学生讲清阅读的重要性,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为他们明确阅读的目标。

1、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

高尔基说过:“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好的书籍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多读才能使你的学识更加渊博。

2、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刘向也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可见,读书对拓展思维,开启智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可以陶冶情操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皮罗果夫也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所以,多读好书,你会学得好多优秀品质,提升自己的气质,逐渐变为一个高尚的人。

4、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读书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能力会逐步提高,久而久之,阅读能力便会提高。好的文章,也会让我们在优美的文字中获得写作方法,打开我们的写作思路,为我们提供可学习的典范。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作用之大!

五、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情”

小议如何上好初中体育实践课 篇7

一、如何评价体育实践课的好坏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实验教材》的要求, 体育课由以往的教学内容的竞技化转向大众化、趣味化。这样我们在设计教学的重、难点时应淡化竞技性, 要改革体育课教学中过分注意运动技术的传授倾向, 侧重大众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把学生喜爱的游戏、音乐等内容引进实践课的准备活动, 是一种创新, 它既符合学生心理, 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有的教师便不分对象、不分季节、不看教学内容统一用音乐操、球类小比赛或游戏、跳绳等取代准备活动, 结果常常造成运动损伤, 我们提供准备活动的形式多样, 但目的只有一个, 充分活动身体, 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切不可本末倒置。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而体育评课时, 我们常常只看教师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讲解示范等教学环节, 而忽视学生怎样学和学的效果如何的问题。这说明许多同行潜意识里仍重教、轻学, 说明认识和实践之间还存在距离, 教学主体转换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到位。

2.讲解的多不等于学生领会的深, 示范的好不等于学生就能学会, 这是教学实际。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一贯遵循的原则, 过多的讲解只会使问题更抽象化。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精神状态及接受能力, 在用形象、概括的语言作准确的讲解的同时, 把握好示范的时机, 始终以学生的练习为教学中心, 讲为练服务。

3.由于受传统观念制约, 人们一直认为好的课堂纪律应该是学生老老实实, 规规矩矩, 表情严肃, 言听计从。表面上看学生听课很认真, 秩序井然, 其实教学效果未必就好。从心理学角度讲, 在过于严肃、呆板的气氛下, 人易产生压抑感和被迫感。靠“压”着上的课, 课堂气氛只能是沉闷、枯燥、缺乏生气的, 极易引起学生身心的疲劳和学习能力的下降, 不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好的体育课是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 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 是尽量造就一种宽松和谐, 师生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

二、上好实践课的基本要求

1.包含实际的运动技能。通过学习, 让绝大多数学生接触了解多种基本的运动技能,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 并有一定的专长, 最终能较熟练地综合运用多种运动技能。有条件的话, 应涉及野外生活、生存的基本技能, 增强体能, 获取知识, 锻炼意志品质, 培养合作精神。

2.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无论是校运动会项目还是课堂教学内容, 其目的和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学校的体育部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 制定和设计多样的活动内容, 采用灵活的形式, 寓教于“玩”, 使体育变得生动、轻松, 具有吸引力。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变化, 使活动方法多样化。主要是改变传统教材中某些单纯技能化、竞技性、成人化的项目内容, 简化其活动方法、规则要求, 降低难度, 经过跨学科的相互糅合, 使之成为情节化、游戏化的内容, 增强趣味性, 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3.保证全员参与。在改革的过程中要避免沿袭运动项目竞技化的思路, 改变传统运动会只有少数学生参与, 大多数学生观赏的现象。项目的设定应面向大多数学生。

4.实践活动易操作易执行。对现有教学内容延伸、拓展, 使课程内容尽量生活化。延伸和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是指学生从单一的技能、技巧学习向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实际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发展。内容的设置应具有普及性、娱乐性, 项目的实施和操作方法应简单方便, 使学生在练习和比赛时, 易于组织和掌握。如果方法和过程复杂了, 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兴趣, 比赛时也不易评价。

三、体育实践课教学方式的有效改革

1.学校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 而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体育教师外还必须重视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 重视培养学生裁判,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一方面, 课程内容不是为单一运动技能的掌握而进行教学, 而是结合实际, 从提高学生兴趣出发, 设置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综合运动能力的项目;另一方面, 应加强体育与其他文化学科内容的整合力度, 同时也包括体育与德育、智育的整合, 促进学生的学科门类综合发展和终身发展。

3.改变传统体育器材的功能, 例如:栏架可以练习跨栏, 也可以作为投射门, 还可以放在障碍跑中做钻越动作。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篇8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97-02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已成为教师的教学“盲点”。初中数学复习课难上,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学习新课的新鲜感,缺少激情,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棘手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体会,从如下两个方面谈自己的见解。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要紧扣知识的难点、易混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自主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让学生参与整理、归纳的过程,不要让教师的归纳替代学生的整理。”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体现规律让学生寻找;知识让学生梳理;对错让学生判断。体现学生是复习课的主体,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系统性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对复习内容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要进行分块整理,梳理归类,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可采用的步骤

1.复习课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目标要准确。目标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要求必须准确。例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是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的互串。在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这些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其次,目标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要按新课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例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除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同时还要训练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再次,目标要具体。避免提抽象空泛的口号。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内容过多会适得其反。复习课上教师要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

2.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和梳理。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这是学生独立联想的最佳时机,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回忆是学生复习时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梳理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复习内容,分清解题思路,特别要注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和比较。在帮助学生理清复习脉络时,可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梳理的过程是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过程。

3.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和练习。分析就是指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做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解决难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练习就是要找出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课堂上对复习内容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点。因为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是让学生把握单个知识点的本质属性;而复习课,是把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串联起来,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点泛化。“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存异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沟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求同与求异,更重要的是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5.让学生对复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检测就是考察学生在本节复习课上对所复习的知识内容进行的检查与测试。这要通过数量适当的演题来进行检测,也就是检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能够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同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优化和改进复习课的学习方法。

总之,一堂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隽永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以课内为主,教师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复习课堂上,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总结出带有规律性和代表性的东西,做一题,通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达到触类旁通之目的。以教材为主,复习课内容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扎实地抓好知识点,把教材与资料有机结合,使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以能力为主,知识与能力二者紧密相连,知识的存在和增长,是能力的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做到上述要求,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复习课堂就回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货物汽车运输合同下一篇:162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