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中如何进行阅读课教学(精选8篇)
白洋中学
张华权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观念上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因而对它的研究不够重视。
2、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相反,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上,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单、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能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3、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学校教研氛围不浓的老师更会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4、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如何解决初中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购买符合本校特点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编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我在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工作,积累了一些材料。例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有实际意义,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组织初中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全面规划,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实施。
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校本课程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不一定是整节课或4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四、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
根据我个人学习和教学实践,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1、“语言点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根据阅读课文材料,老师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语言知识的展现,这些问题浅而易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或听力训练),了解材料内容,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2、“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老师可精选几个重点段落,篇章,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加深对句子章节、文章的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老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有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平时考试中常出现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例如:在初中英语第二册(上)Unit12 Lesson46中有一篇对话形式的阅读短文,我是如下安排来组织教学的:
(1)听(看)短文,回答“语言点问题”。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is Xingjiang?
Is the weather in Xingjiang very strange?
通过听力(阅读)训练,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个讨论中国西部新疆的电话对话。学生能较容易地回答“小问题”,教师借此机会展现和教授本课重点词汇ring up, in the west ,strange 等。这样就既增强了他们听读的信心,又提高了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2)快速阅读短文,回答“整体理解性问题”。
How is the weather in Xingjiang? Can you talk about the fruit there?
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以上的“大问题”,加深对重点段落和整篇文章的理解:新疆天气和水果的奇特处。而在这基础上可以精选这二段加强阅读,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新疆旅游的惊奇和快乐的感受,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享受阅读文章的目的,升华了阅读的目的。
(3)“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和使用。(设计问题如下)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A.warm B.hot C.cold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Why?
A.warm B.cold C.hot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须理顺电话对话者所处的地点。而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必须通过捕捉、加工对话信息,在正确判断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联想Unit11,Lesson43中,The weather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ather in Australia.It is opposite.用选择和口头描述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思考、判断,通过排除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材料加工、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面所举的仅仅是一简单的对话形式的阅读课教学片段,从学生阅读的角度讲,通过三类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接着可以进行朗读和表演训练),课堂很活跃,有生气,学生能积极地配合教学,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当然,学生掌握了阅读策略并不等于阅读水平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认知风格、性格差异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等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因素,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戴琴琴
摘要:新课标对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来提高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水平。
关键词:课堂教学;阅读教学;阅读过程;阅读技能
作者简介:戴琴琴,任教于浙江省上虞市华维外国语学校。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一直非常重视阅读课,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仍不尽人意,这种“高耗低效”的结果极大地困扰着教师们。但这也说明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新目标《Go for it》教材相对JEFC教材而言,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量比以前大大的增多了,而且,语法知识的传授也比以前提早了,许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词汇、语法的学习上。因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Go for it》教材在八年级下册每单元中安排了Reading,只不过,许多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注重词汇、语法与句型的教学。
2.教学方法上的问题(1)教材处理不合理,许多教师把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当作精读。
(2)教学方法及模式单调,侧重于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而忽略了文章的内涵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3.课程深度上的问题
(1)阅读材料仅仅局限于课本,轻视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缺乏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2)缺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逐字逐句的阅读,大大减缓了阅读速度,而且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
二、立足英语课文整体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技能
(一)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布置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考题。下面笔者举两个例子:八年级下《Go for it》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教学为例,在上新课前笔者布置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家预习:
1.Do you like seeing science fiction movies? Make a list of the movies.2.Do you want to know if there are other living things outside the earth? 学生可以通过提前翻阅课本,查阅杂志等手段了解本单元即将学到的生词和文章的内容。这比起直接要求他们回家看生词,预习课文,理解段落大意,要更加有趣,更有效果。再举一实例,在教学《Go for it》 Unit 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之前,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表格让学生回家填写:
Name of the country: Place of the country: Population: Language: Kinds of food: Seasons: Places of interest: Film stars: 这个简单的表格几乎概括了Reading的整个内容,给学生创造了学习英语的气氛,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给在家的学生拓展了一个无限的学习空间。
(二)正确地引导阅读过程
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
1.浅层阅读,整体上了解课文大意和轮廓
这一步,采用泛读或略读(Ex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
语言学家Eddio Williams 说过(1984):As a rule, while-reading work should begin with a general or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nd then move to smaller units such as paragraphs, sentences and words.泛读或略读就是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教师可设计练习检测阅读效果,帮助学生捕获信息。练习可采用判断正误、排序和选择填空等形式。
例如:在教八年级下《Go for it》Unit 8 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时,围绕课文大意设计了如下判断正误题:
(1)Three good ways of improving English are mentioned.(2)The winners both agreed that they were the best singers.(3)Studying English helped Jiang Mei win the prize.这样训练可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深层阅读,局部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要点
采用精读或细读(In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情节掌握要点。在泛读或略读之后,学生已知晓文章大意,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段落结构,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可尝试用时间排序法、通篇提要法、深层提问法、图示法、瞻前顾后法、句式转变法等。
例如:在教八年级下《Go for it》Unit 8 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时,可用通篇提要法将课文按意义划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每部分的大意,分析作品的整体框架:
Part 1: Different ways to improve English.(who? How ?)Part 2: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inese singers.(where ? how old ?)Part 3: The efforts of the contest.(how?)Part 4: Other ways to improve English.(ways)3.重复阅读,整体把握篇章结构和文章宗旨、内涵
引导学生复读(Re-reading)课文,让学生再从中心思想出发,整体把握篇章结构、文章内涵和作者观点,让学生重新系统地、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在上两步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帮助学生循文章的脉络而进,是引导学生完整而顺畅地感知全文,并未展开,属于线性思维。如果停留在这一步,不向立体思维发展,理清全文的内在联系,学生就很难透过读物掌握其“言外之意”,更不利于培养阅读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一阶段的操练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这一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图表法、对比法、时间顺序法、文体结构分析法、检验法和归纳法等。其中图表法和对比法为使用最多的方法。
(1)图表法
图表的作用是把语言知识和文章内容统一在课文篇章的立体网络当中,它易懂易操作。
(2)对比法
新闻报道体裁的文章,现实感强,材料较具体,时间地点数字等都有明确的交代。教师引导学生将对立面找出进行对比,不用解释,学生就清楚地了解了作者的意图。
(三)多元化地进行教材分析
新课标中的阅读课文是经多次提炼,精选的文章,有很高的可读性和欣赏价值,它包含各种文体。如:故事、说明文、人物介绍、日记题材及短文书信。要充分利用课文材料,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针对课文内容的不同形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以问题为线索, 对学生实行导读
在钻研教材后,着重进行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浅入深,从粗略到细致地理解课文的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采用分段阅读,问题的设计形式要多样性,如:判断正误型,选择型,回答问题型,填空型等。
如《Go for it 》八下册的Unit3 Reading: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 在学生通读全文后, 教师可以问: Why do people remember what they were doing when an important event happened? 等概括性的问题,然后再分步提问关于美国历史上Martin Luther King被杀,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中国第一次载人去太空等一些具体情况,随着教师的提问逐步深入,学生能更细致地了解课文。
2.利用文体的转换和角色转化,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不同文体之间的转化过程,是学生对课文再次理解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能力。如: 《Go for it 》九年级的Unit3 Reading “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是对话形式的语篇阅读,请学生分别以“Liu Yu ” “parents ” 角色来改写短文,叙述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细致分析课文的能力。
3.利用图示和表格帮助学生进行说明文体的课文阅读
在说明文体中会出现大量的数字和举例,学生读起来感到内容繁多不容易读懂。如果帮助学生将数字列成表格,那么就会很容易地掌握作者的说明意图,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如在教《Go for it 》九年级的Unit12 Reading 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时,用表格把写e-mail时的一些缩写与全写列出来,学生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全文内容。
4.采取归纳性阅读方法
学生在阅读时进行归纳整理,有利于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并能及时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归纳的过程中,使文章条理化,并能适当地提高阅读速度。如在学习《Go for it 》九年级的Unit7 Reading I’d lik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 时,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归纳:
(1)What are the hopes of teenagers?(2)What are the dreams of teenagers? 5.根据标题找关键词或预测文章内容
通过预测文章的主旨,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整体理解全文。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预测文章主旨。例如有标题的文章,学生要学会从标题入手进行预测。通过阅读标题得到启发,能准确预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为理解全文做好铺垫。
如在学习《Go for it 》九年级的Unit14 Reading He’s already visited the place where his ancestors lived 时,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文章内容。很多学生认为,本文应该是讲后代子女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参观当时的生活环境,体验当时的生活方式及感受。学生确实能猜到文章的主旨,给理解这篇文章减少了很多障碍。
三、增加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本材料是不行的,还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准确度。
总之,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要注重英语阅读能录都培养,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快速地阅读,让他们能通过英语阅读,多一条开采知识宝藏的路子,多一份享受读书的快乐。
参考文献:
一、初中有效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
随着全球一体化思想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以及互联网发展引发的信息爆炸和文化资源共享,英语的作用不言而喻。据统计,85%以上的国际学术类论文都是使用英文发表, 大多数的著名学术期刊也是以英语为主,因此,英语教学在国家改革发展中一直是重中之重。有效教学是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即老师教得少,学生学的时间也少,但最后学到的东西却是丰富而有用的,有效教学在课堂教育转型中占据重要地位,结合具体学科进行研究的有效教学(如英语有效教学)研究更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新课改中,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在这一系列的教学要求中不难看出,国家对初中教学的重视,以及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能力、素质和习惯的养成的厚望。各学科的教学都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载体,其中,英语阅读作为后续学习中形影不离的存在,对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帮助学生在一篇有生词的文章中迅速精准的找出想要的信息,同时也对其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锻炼。综上所述,初中有效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呼之欲出,它首先切合了国家发展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其次符合了新课改对有效教学、初中教学的要求,最后体现了对学生长足全面发展负责的态度。
二、教学条件是前提
1.对教师和教材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相当的英语阅读素质, 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学生有耐心,对教学有热情,对课堂有想法。很多学生坦言阅读材料枯燥无味,甚至对英语阅读产生抵抗心理。学校和老师太过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导致了诸多问题, 对分数的重视会给学生一种误导,即多做题、多记笔记和多背诵才能在阅读上得分。在短期内,这个理论的确成立,甚至“得分”这个目标也是正确的,但是,这种认知的后果是严重而深远的。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并未分析自己所用的阅读方法,以及所用的阅读方法是否正确,只是一味地做题和背诵,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甚至对阅读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老师需要对学生做过的题一一讲解,工作量大,却收效甚微。教材的脱离现实与单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自主发挥,也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更容易导致学生的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有效教学的开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求教师不断对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具体到每个学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修正,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其次在教材选用上,教师可以适当自主选择,如电影、名校公开课等视频,英语杂志读物、外国名著等资料,甚至是自己用英文写的一些感悟,都可以通过灵活改动充当教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力。试想一下,当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被告知文章描述是某个明星的生活趣事,或是老师的手记,甚至是选自某篇名著中的一段经典章节,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关注度会大幅提高,更会用心地阅读和思考,找出其中的各种信息,甚至自主背诵文章,久而久之,也就摸索出了阅读的关键和技巧。最后是目前各行各业都喜欢研究服务受众的心理,同样,教育心理学对老师而言,不但能帮助其正确把握学生的想法,满足情感需求,而且能引导课堂的节奏,使整个课堂甚至这门课的气氛都是积极向上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这对有效教学同样重要。当然,心理学也是对自身心理的调节,不把任何情绪带到课堂上,是每一名老师的必修课。
2.对课程安排的要求
研究表明, 在学生寒暑假期间布置看电影的任务效果并不显著。只有将拓展阅读作为课程甚至考试要求的一部分,才能让学生对其给予充分重视。在课程安排上, 可以适当增加“质疑课”、“反思课”等 ,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思考 , 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梳理自己的做题思路和方法技巧,与老师进行讨论,共同进步,在反思和讨论中激发新灵感,巩固自己,修正自己。增加与生活常识相关的课程,不仅仅能时刻与社会和科技的前沿接轨,亦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到相关体裁的文章时信手拈来。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 成绩并非最重要的考查标杆。初中生的年龄是一个性格和思维模式形成的最佳时期,这是一个经历、摸索和锻炼的时期, 各种能力都处于养成阶段,英语的阅读能力也是如此。学校切合国家要求对课程做出的一系列改变,都是为了对学生的人生观、学习观和道德观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老师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三、课堂流程是关键
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是多样的,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做题技巧,就是在学生遇到生词或者一句话都不懂的时候,不是立刻去翻字典或者问老师, 而是结合上下文和学过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猜测,达到最后找出有用信息的目的。
1.阅读之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首先要了解所选文章的意思、生词、语法、背景,以及对这篇文章的衍生补充,和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重点加以标注,所选文章在难度上应具有层次性。其次要在教案中设计好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这些在难度上也应具有层次性。最后要提前告知文章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对文章背景进行自主查阅。
2.阅读过程中采用不同技巧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静下心来,粗略地默读文章,自主地对文章进行思考和理解。然后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找出文章的关键词,以及其中概括全文或宣示主题的句子, 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接着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读,这些问题应具有概括性,或者涉及一些简单数学计算,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不但是要他们精读这篇文章, 更是培养对英语语感的把握。最后画出一些生僻的词语或语法让学生进行猜测,这就要求学生对某一句话或某个段落进行精读,此时学生已经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深层理解, 猜测这些词汇时就可以有更大的兴趣和信心。另外,在细读和精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补充,激发新的想法和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当然,如果进行考前特训, 则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根据问题到文章中寻找答案,在并未对文章进行完全阅读的情况下找出问题的答案,不但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正确率,同时还标志着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老师教学的成功。
3.阅读结束后的梳理总结
对文章生僻词语和语法的补充,并不属于阅读的范畴,记录和背诵高频的词汇语法却是在阅读结束后的重要工作。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在方法和理解上的错误,或是在知识储备上的不足进行反思, 以及对阅读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技巧进行总结。老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强调阅读能力和发散思维的重要性, 并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思考模式进行反思、记录和修正。
四、结语
【教材分析】
仁爱版英语教材Unit 4 Our World Topic 1 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 to us. Section C 2a 。本话题主要通过谈论和描述自然界的风光,动植物及生存资源----森林和水,引入本单元主要语法项目: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而本课是一篇有关水的阅读文章,采用的是图片配文字的阅读。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有的地方,妇女和孩子每天平均需要步行6千米,到住地之外去取水”“全球约有11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这种世界水资源危机不是很了解,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清水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复习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谈论地球上水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它们对于地球上生物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设计思路】
本课是篇阅读教学,根据相对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读前进行背景知识的介绍、生词的教授、预测;读中组织回答问题、填写表格等活动;读后开展交际性活动,学习语言知识等”。在本课的最后,让学生运用本节所学语言知识仿写一篇关于水的文章。
教学步骤
Step 1 Review
1.Make a dialog about the usage of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Rabbit: I’m big.
Dog : I’m bigger than you.
Cow: Ha, ha. I’m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
...
2.Sentences competition.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制做各种动物的头饰及面具等,创设情境做对话,复习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并运用已学的句子进行小组比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问题点击】台上的学生热热闹闹,台下的学生冷冷清清。两个活动之间没有相关性,时间花费多。
【解决方法】1.教师可以根据台上学生的对话内容,设计问题,提问台下的学生,集中台下学生的注意力。2. 台下学生可以就台上的表演提问他组学生,形成小组比赛,打破“守望者”的局面。3.两个活动可以去掉一个,为后面写作省出更多的时间。
Step2 Presentation
1. Pre—reading: Answering the two questions:
(1)What do humans need water to do?
(2)What covers most parts of the earth?
【设计意图】通过读前回答问题,在文章中找出答案,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
【问题点击】问题的设计较简单,以文章表层理解为主,直接在材料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很难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解决方法】问题的设计要从逻辑、分析、推理、判断、综合分析等多个层次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或与作者对话,要能够充分训练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上两个问题可改为:(1)What’ syour opinion about water?(2)What’ s the usage of water?
2. While—reading:
(1)Complete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2a.
Water is____to all living things. All____and____need water. ____also need water to drink, to cook and____. _____water, there could be no life on earth. So we must save water.
(2)Grammar focus.
①Water is necessary for all plants.
对……来说,很必要
②They can’t live at all without water.
③We must save every drop of water.
④ In fact实际上
⑤ make up形成,构成;和解
【设计意图】阅读中根据短文填空,找出本课的重点句子和短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次细读文章,提高阅读能力,掌握语言知识。学习有关水的句子,为本课的写作做好铺垫。
3. Post—reading:
Using one sentence they have just learned to describe the necessity of water.
The necessity of water
Plants: Water is necessary for all plants.
Animals: They can’t live without water
Humans: Humans need water to drink, to cook, to clean.
【设计意图】读后对水的用途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理解课文,并为后面写有关水的文章打下了基础,积累了写作素材。
Step3 Consolidation
Retell the passage orally.
___need water____, ___and____. ____, water___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human body.
【设计意图】巩固环节,对课文内容进行挖空复述(如上),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同时促进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Step4 Write a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model and correct them if necessary.
【设计意图】模仿写作。结合所学语言知识,给出范文,让学生仿写,使学生有“章”可寻,有“框”可依,降低写作难度。然后,当堂我就利用幻灯投影出示并修改学生的课堂作文。这样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并要鼓励学生放开写,敢言,善言,且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在写作中升华材料,提高意境。
【问题点击】一节课的时间又要阅读,还要写作,时间紧。在出示范文后,没有让学生挖掘文中的精彩句子。修改作文时,出示的作文篇目太多,导致修改没有完全展开。
【解决方法】精选一、二篇学生习作,讲深,讲透,让学生举一反三,还可以问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表达法?
Step5 Summary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写作心得后,教师再进行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一.课题解释
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创设有效的实验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历程,培养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验的有效性。二.课题背景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而且能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与实施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益,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三. 理论指导
素质教育理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素质教育理论来研究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能帮助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能有利学生开发潜能、勇于实践的一种实验类型。
新课程标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学科教学理论。
在《化学实验论》中,中学化学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基本类型。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以获取书本知识为重点、以学生模仿操作为基础、以实验结果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探究性实验则以学生为主、以掌握科学方法为重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以实验过程和实践能力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实验中
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持续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因此必须加强探究实验教学。四.整体计划
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体现科学素养。五.具体做法
1、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发挥新课程实验有效性的前提
我认为,只有加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新课程预期的培养目标,才能真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动手实践”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①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教学内容与生活世界结缘;②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③注重让学生理解、探究,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帮助学生发现学会知识对个人的意义;④教师应当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⑤教师要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确立学习目标,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只有切实加强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作用。
2、创设有效的实验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技术,使演示实验更形象更直观,效果更优化。如:
初中化学教材(沪教版)“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实验中,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玻璃管。当老师提出:如果这两个步骤颠倒了,结果如何呢?学生议论纷纷,讨论热烈。于是我用动画演示的方式播放了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时发生的爆炸现象。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2)利用实验情景,激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那么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上好化学第一课对初中学生而言影响重大。因为学生往往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化学殿堂的,他们期
盼着早日能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期盼着早日喜欢上化学这一门新的学科。比如,教师在进行第一节化学课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标语,上面写着:学好化学。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布满欢快的气氛。老师问:“氢气球为什么能向上飞?” “ 假如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向上飞呢?”。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使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具有什么性质的药物治疗?森林火灾如何预防?等等。在学生面前不断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不断进取。同时还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视频导入”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化学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呈现出来,拓展学生求知的视野;还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甚至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会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自主积极获取知识,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3、结合新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1)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的新课程化学教学变“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制取氧气》的教学中学习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就可以采用探索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了解到用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在制取氧气操作上的不同方面知识,从而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相关知识。这种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①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因此在“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②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一些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内容。如《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可以采用模型展示、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知识。
③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实验原理、多种仪器、药品、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允许教师根据不同的实验情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比如:对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几种物质如H2、O2、Cl2、CO2、NH3等的实验室制备,应当引导学生从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收集方法、制取装置等方面加以思考、分析,寻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通过日常生活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创造性地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如化学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探索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训练,体验探究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比如在初中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知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后,其总质量不变)“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然后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在密闭的容器中放入大理石和稀盐酸,充分反应放出的气体再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观察变化前后质量是否相等)“学生讨论,启发思考” “交流表达,拓展迁移”(结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正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得以成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经过这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的实验、思考、分析后,从而得出质量守恒的规律。
-----以2011浙江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为例
於荷红 【摘要】本文从实践角度论述了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2011年浙江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的教学案例,对教师在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阅读课,词汇,教学,问题,对策
在初中英语教材的编排与设计中,阅读语篇往往是单元话题、功能、结构与词汇的最突出的融合体。阅读文本语言地道、情景自然,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阅读文本中包含的大量生词阻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给老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对课文中所有的生词、语法进行详尽的讲解,一节课根本没法完成阅读教学;如果跳过不讲,又怕学生难以应付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边教边抱怨, 而学生只能边学边埋怨。对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将有助于改进课堂阅读教学,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问题一:阅读文本把握不准
阅读材料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在整个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重视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备课时只关注在这个文本中出现了几个新单词,几个新句型,然后再翻参考书或上网查资料。至于文本作为学生思想教育载体的功能,基本被老师们忽略不计。只关部分注词汇的教学,即重技而轻道,只能在文本的表面滑行,而无法在学生心中引起任何涟漪,激起一丝共鸣。
【对策】阅读课型中的词汇教学,首先应该明确这是阅读课,其中词汇教学只是阅读课中的一个部分,辅助于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又是对词汇教学的巩固、落实、运用与检
测。
所以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一个整体,是相互作用的。要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文本开始,一字一句地阅读、体验、琢磨、品味,因为这正是一切分析与研究的起点与基础。
1.老师要做文本的解读者
对于英语老师来说,阅读教学前解读文本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首先,要解读标题,图片,注解等传递的信息。如此次教学评比中“Back in the USA”这一文本,标题可以告诉我们“Where is Brad? Where did he come back?”其次要解读文本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的问自己:可以让学生发挥哪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输出听说读写吗?可以拓展的是什么?设计的各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只有自己把文本理解透彻,才能冷静的分析,区分出主次,切入点才会准。在课堂教学时,才可能有效提问,训练学生的思维。
2.学生要做文本的对话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考虑学生的文本解读是没有生命的解读。如何把文本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体验,这就是让文本直接和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语言,最终成为独立的读者。所以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阅读文本,感受文本,体验文本,质疑文本,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把老师的解读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这样教师的教自然生成了学生的学,课堂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可见,只有与文本深刻对话,充分理解了文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才能得以深入,才能赋予词汇教学更深远的意义。
问题二:词汇处理过于刻板
当一个阅读文本难度大,篇幅长,新词汇很多时该怎么教?这是每一位英语老师不可避免所要面临的问题。很多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很高,备课时把文本中出现的单词都列入四会,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全部新词。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这种不分主次平均分配力量的课堂词汇教学导致多数学生望词却步,产生知难而退的心理。
【对策】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并不是每个词汇都要求我们立刻掌握它的每一项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词汇教学的不同任务,对词汇进行分层处理,同时进行分层巩固落实及运用。
以一位老师 “ strange coincidences”的课堂为例。这节课的目标词汇以及重要表达有:coincidence, adopt,separate, adult, service, exactly, special, connection, confused, read one’s mind等等。生词很多且很长,学生读起来会很有难度。这位老师通过她的课堂活动和教学设计,降低了文本难并度。右图是该老师的部分教学幻灯片。从这两张幻灯片中,不难发现首先她只关注了部分词汇,大概是七个。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一直反复在用这几个词汇。其他单词只要求学生会读就可以了。其次,她重新设计了文本,化复杂为简单,帮助学生在运用词汇的同时更有效的理解文本。
词汇分层教学,文本重新设计,这个方法非常值得推广。如go for it 八下开始的Reading ,难度大,篇幅长,词汇多,笔者认为就可以借鉴这个方法。
问题三:词汇呈现时段过于集中
都习惯于将词汇一股脑的在阅读前呈现。前十几分钟过多的词汇呈现会影响新
课的流畅性,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造成沉重的负担,收效却甚微,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策】教师可以将词汇教学根据需要分别安排在阅读前和阅读中两个阶段, 分批呈现,从而达到结合阅读材料有效教学词汇的目的。
1.阅读前呈现部分词汇
阅读前进行适当的词汇处理是必要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激活他们的认知图式,在加深学生对目标词汇的感知印象的同时,使其产生进一步了解文本信息的求知欲望。笔者在听课过程中欣喜地发现参赛老师们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在阅读前进行词汇呈现。
(1)采用直观法进行呈现。如利用实物、简笔画或图片介绍新词汇;用模拟、示范动作或采用面部表情介绍词汇,然后利用手势、动作指导学生模仿做。用直观法教词汇,生动活泼、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
(2)创设情景进行呈现。如与学生互动,创设真实情景,自然带动话题到目标语言中。或者利用电影、歌曲、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词汇,营造积极热情的阅读气氛。无论是哪种方式,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阅读前所呈现的词汇必须是跟文本有联系的重要词汇,不一定是高频率词汇,但必须是对理解文本有帮助的词汇。同时要带动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学习。只有课堂词汇呈现做得好,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
2.阅读中:继续分批呈现词汇,点拨学习策略
阅读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文本,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即使是词汇学习也应该为这个目标服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引领学生学会判断高频词和低频词,并根据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策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呈现词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点拨。下面介绍本次课堂评比中参赛老师们所运用到的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技巧:
(1)举例法(examples)。如:
T: It’s a jacket with hoods.Look, he is wearing a T-shirt with hoods.What about you? S1: I wear a T-shirt with hoods, too.(2)释义法(paraphrase)。如: I don’t like thrillers, they are scary.That means they are horrible.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尽量多用英语解释词义,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
(3)下定义。如:Driveway: It means a part of the building for parking cars.(4)构词法。如右图幻灯片所示。
(5)介绍文化背景。一位老师在讲解goth 时,就提到了culture corner: goth is a style of rock music, popular in the 1980s.the word often expresses the ideas aout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death or the devil.Now it is also a fashion style that the people wear black clothes and black and white make-up.(6)通过上下文猜词义。有一位老师在“Back
in the USA”这个文本的阅读中,问学生:“Why didn’t Brad see his parents face to face? Where did they go? ”得出回答“They went to Antarctica.”该老师先让学生猜测“Is it a place or a person, or a kind of food? ”,然后再告诉学生“It’s a place, and it’s really very cold.We can see many penguins there.”到这里学生就基本上能猜出这个词的意思了。
(7)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如右图所示,一位老师在教“garage”一词时,列举了它的两个意思,并放在具体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
(8)字典释义。对于实在猜不出来而又多次出现的单词,就可以要求学生去查字典。字典中的例句为词汇的释义提供了常见的语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众所周知,在阅读过程中,成功的阅读者往往利用技巧理解生词。以上介绍的各种词汇点拨策略,值得推广和学习。
问题四:情境设计过于虚假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施过程中,各种教学情境的设计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有些教师人为编制了一些不切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得语言学习脱离了应有的意义。
【对策】教师应该从我们现实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攫取适合学生的场景,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
如一位老师 “Back in the USA”这一节课的情景设计就相当巧妙。这节课的目标语言是用过去式讨论一次旅行经历,涉及到的新词汇有horrible,website,burger,webcam 等,还要重点讨论现代人异地交流的方式。这位教师首先通过free talk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谈到“favorite movie”时,接着学生的话题说道:“But I don’t like thrillers because they’re too scary.That means they’re horrible.”。“ horrible”这个很抽象的生词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接着老师再把话题引到自己的日本之行,要求学生用 “When?” “How?” “How long?” “What food?”等句型对老师的旅行进行自由提问。学生在图片以及提示词下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问与答角色的互换,实际上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新知识的学习,真正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老师在此过程中把握时机,很多新单词自然得到了呈现。其中谈到日本食物,老师说:“I don’t like Japanese food.They look nice but taste horrible.”, “horrible”再次出现,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接下去老师问:“What did I take to Japan?”,学生通过猜测得出老师带去日本的是“a computer, a mobile phone and a camera”。“Why did I take them to Japan? What could I do with them?”老师的进一步提问带出了本节课的另一重要内容,即建立在各种电子产品上的交流方式:talk on QQ/MNS, look at websites, see people on a webcam, write/read text messages„„。这节课无论是单词,词组还是句型的呈现都是自然切入,无痕渗透,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借鉴。
然而有些情景是真的,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如同样是“Back in the USA”这个文本,另一位老师在教“horrible”这个单词时, 她说:“ I don’t like the song called ‘Tangte’,it’s horrible.”又马上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is horrible?”笔者认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会知道《忐忑》这首歌,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的学生。那么,对于该老师后面的问题肯定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即使是真实的情景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层面
问题五:词汇运用不够重视
学习词汇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记住单词的音、形、义等方面,而是把所学到的单词运用到实际中,充分地体现它的交际功能。很多教师呈现了词汇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却很少反问自己:这节课这么多词汇教下去,自己用了多少?如果输出跟输入不相关,怎能检测所学内容?怎能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呢?
【对策】有效的阅读课词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即学生要学会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用所学词汇去表达意义、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
1.提高词汇的复现率
笔者认为词汇的输出并不是指某一个步骤或一个环节,而是指整节课的活动都必须围绕着词汇输出这样的目标来设计。即在课堂上要提高词汇的复现率。一位老师上“Back in the USA”这一课,首先通过 free talk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谈到“favorite movie”时,接着学生的话题说道:“But I don’t like thrillers because they’re too scary.That means they’re horrible.”“ horrible”这个很抽象的生词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然后谈到了老师的日本之行。其中谈到日本食物,老师说:“I don’t like Japanese food.They look nice but taste horrible.”, “horrible”再次出现,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教师多次有意识的复现目标词,使学生不仅能在自然的环境下理解该词,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词汇。
2.设计各种练习,巩固所学词汇
有效的词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用起来。如果教下去的词汇学生用不进去,那么貌似热闹的活动毫无意义。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英语课堂都紧紧围绕着词汇的巩固与落实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游戏和图片呈现新词后,便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来进行有效巩固。开始时老师领着学生读投影上的词汇,再玩了一个“What is missing?”的游戏。这个简单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开口说出一个单词原来不是那么难的。然后设计了星级练习。一星级练习便是检测之前教学时的拼读法。老师打乱了单词中字母的顺序,要求学生“Put the letters in right order”。二星级练习则是“complete the sentences”。五星级练习是“Fill in the blanks”。这些练习的内容与文本紧密联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涉及到的词汇却又不是面面俱到的,多数都是四会词汇。这些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科学而有效。
二、建议
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的特殊性使其对于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除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外,教师还需要大力加强对阅读课词汇教学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探寻有效的阅读课词汇教学方式。
1.关注音标教学 与词汇教学紧密结合的第一步就是音(形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什么语音是弱项呢? Go for it教材英标就在七上的最后几页集中出现了一下,教学过程中是看不到的。如果老师就在期末复习时把音标教一下的话,很容易造成学生语音这一块比较弱。词汇教学中的第一步音解决不了,形就难记了,义也变成了空谈。更多的英语老师应该去尝试教音标,让学生养成根据读音写单词的良好习惯,避免学生死记单词。
2.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在阅读课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不足。结果阅读课词汇呈现和巩固时出现很多脱离学生实际水平的尴尬局面。如课堂提问无人应答,续编语篇无人参与。因此,教师在阅读课词汇教学中要提高对学生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3.注重情感态度的渗透
虽然通过各种方式呈现词汇,但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始终保持热情和毅力,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词汇及阅读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应该渗透情感教育,让情感贯穿整个课堂。同时,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让学生有一个融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很重要。
阅读课词汇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需要通过平时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正确处理阅读教学和词汇教学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思维与情感。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课的主要目的。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运用任务型教学,将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1任务型教学渊源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2《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活动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特征。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以教学为中心的形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权威、导师和学者,而是交际中的一方,是课堂中的引导者,是交际活动中的促进者。在完成老师设计的各种各样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较好的主动型和创造型,从而得到交际的机会和动力,有了较大的交际空间,因此学生可以领会、运用语言知识与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以及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技能。
3任务型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阅读课是初中英语课本以Reading形式出现的一种基本的课型。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往往是老师按照老办法,只是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阅读。然后就课文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和语言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性参与,师生互动的阅读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失去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的机会,过分地依赖老师讲解,这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在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思考,每一节英语课任务的确定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提供多媒体材料的视听,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有选择的获取信息,他们是交际的主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互相传递和交换信息,充分发挥其语言交际能力。他们有自由的发挥空间,其不同的语言能力、不同的信息摄取量、不同的知识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任务成果,体现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在阅读课中的主体作用。
4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课文中的实例与分析
下面以初中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9 Reading: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这一阅读课为例试作说明。
任务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搜集Singapore的有关信息,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查阅资料。
(1)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country of Singapore?
(2)What famous things are there in Singapore?
(2)Is there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Singapore?
任务二: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
①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 and then discuss.(分小组讨论)
②Reporting:One of the small groups answer these ques-tions.(某小组报告完成任务情况)
③Discussing:(The teacher and other groups give“right”or“wrong”and their reasons.(教师和其他小组发表意见)
任务三:评估完成阅读任务效果。
①Play the tape agai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熟读课文)
②Have the students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and new expressions(语言难点理解):wonderful,three quarters,population,brave,excellent,dark,environment,whenever,awake,have been to,have done.③How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练习运用单词和短语)
5教学反思
阅读课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这类任务型阅读课上,表现出以往所没有的学习积极性,都纷纷查阅资料和上网浏览相关信息,并且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也体现了很好的分工合作,涌现了一些领导者。在课堂上,学生成为了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达到互动与交际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语言,掌握语言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5.1接近现实生活的活动。设计的活动应当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现实生活的。尽量贴近实际生活对语言的应用。只有当学生感到活动的内容与他们的需求和身心发展一致时,才能积极参加教师设计的活动,教学内容才最容易内化。
5.2明确的目标或目的,设计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并且需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通过活动具体完成什么任务。如:Listen to the weather report and make a decision.听一段关于天气预报的材料,决定明天是否可以去公园进行春游或应当携带什么样的衣服。
5.3必须使用语言来获取信息或传递信息,英语任务教学中的“任务”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之后开展的语言交际与运用的活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无语言意义的工作。给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必要的语言支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情况,提供学生要完成任务所必要的知识、词汇或交际句型,并在进行任务前向学生呈现这些语言,以保证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并能使用所学的交际性语言。
5.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始终扮演主角。教师的思考方式不能主观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和认同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师生在活动中是平等的。
一、在教学中, 让学生打好坚实的英语基本功
(一)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词汇提出明确要求:七级: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过好词汇关, 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当然, 记单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定量记忆、游戏记忆、造句运用、定期反复、阅读中重现单词、加强课外阅读量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单词记忆。
(二) 训练学生的猜词技巧
阅读文章时, 不懂单词含义根本谈不上理解文章, 但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 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此外, 阅读文章时, 常常会碰到一些过去未见过的词, 但许多生词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 (猜测能力也是高考英语阅读常检测的一种能力) 。
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构词法、上下文所举例子、同义词替代、并列句解释、词语之间的对等关系等来训练学生的猜词技巧。例如:根据前缀后缀猜词, 如unforeseeable, 其中词根为see, 前缀fore-的含义是“早先、预先”的意思, 前缀un-是“不”, 后缀“-able”是“可以……的, 能……的”。由此可以猜知, 该词为“未能预见的”。
(三) 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结构和语法复杂的句子, 即便句子中没有生词, 学生也搞不清句子的意思。因此, 必须培养学生一定水平的语法基本功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1. 一定的词法基础, 要求学生识记单词时, 利用构词法记单词, 留意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现象, 记住单词的不同词性、不同词义。
2. 一定的句法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五种基本句型 (S+Vi, S+Vt+O, S+Vt+C, S+Vt+O+Oc, S+Vt+In O+DO) ;分清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找准标志词and, or, but, if, when, although等, 熟悉倒装句、强调句等特殊句式。
3. 复杂句子, 要教给学生如何分析句子结构、找中心词、找主谓。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一) 学生养成朗读英语课文的习惯
英语句、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深刻体会。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通过读,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单词、词组、表达方式的记忆, 而且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语感, 脱离中国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式思维, 还可以培养他们掌握朗读时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停顿等技巧。
(二) 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广泛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 还可以提高记忆力。而且, 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中、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更好地掌握词汇用法、理解句法结构及词汇的表达。教师要推荐给学生难易适中、题材新颖、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并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不要怕生词, (对不影响文章理解的生词, 可以通过“自猜、问同学、问教师”等方式解决。如碰到影响文章理解的生词就必须查字典) 只要天天坚持阅读, 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
(三) 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针对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 交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1.略读法。略读法是快速阅读文章的一种, 通常又称浏览。略读的关键是在能抓住文章要点的前提下以个人最快的速度阅读, 主要目的是尽快获得足够多的信息, 以便准确地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问题。略读时, 要特别注意文章收尾两段, 要学会寻找文章段落的主题句。2.查阅法。查阅法就是不必阅读整篇文章, 而只需要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 然后加以阅读就行。查阅法主要是获得具体信息, 回答具体的问题, 通常是语段中的细节问题, 它常常与5W和1H有关。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在使用查阅法时, 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文章的结构有的按时间顺序排列;有的按空间顺序排列;有的按逻辑顺序排列。只要弄清文章的排列顺序, 做阅读回答问题时就能省时高效, 准确无误了。
三、在教学中, 注意精读与泛读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所给材料中没有生词, 但学生还是搞不清句意或对句子误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句子的结构不理解, 或对句中某一旧词的新义不理解。为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中要对该类句子或材料做精读处理。不仅要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 还要让学生查词典, 查清旧词新义、一词多义。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当然, 不是所有的阅读材料都需要做精读处理。《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有明确要求:七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23万以上, 八级:30万以上。因此, 要让学生养成每天读英文报纸、杂志、书籍的习惯, 必要时每周上一节阅读课来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泛读量,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四、在教学中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所选择的读物要由易到难、字数逐步增加。在理解的程度上, 要循序渐进。对同一篇读物, 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 对学生提出深一层的理解要求, 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更高的理解程度。另外, 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也要逐步训练, 稳步提高。
英语阅读能力是高考英语考试要检测的一个重要部分,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中必备的能力。可见, 英语教学工作者的责任重大, 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能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运用和进一步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1、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多多少少的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这些不良习惯包括:1.音读。很多人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的方法的弊端是阅读速度较慢和阅读效率较低。2.指读。指读就是用手指,铅笔等指着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这种阅读方法的弊端在于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会使读者忘记这篇文章到底表达了什么。3.还有些学生会存在着心读(在心里自言自语,逐字逐句地读),复视(重读,回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要得以及时的纠正。
2、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了,才能把自己的语感培养起来,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能巩固已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不求每次阅读时间和文章篇幅的长短,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地读下去。通过对不同题材的广泛阅读,对于扩展视野,还是很有益处的。总之要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久而久之,便可积少成多。通过对不同题材的广泛阅读,还能够接受更多的信息,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地理、知名人物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扩展视野,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是很有益处的。
3、正确阅读。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阅读技巧。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的信息方法。那么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要求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设计中,以任务推动教学,以任务贯穿教学,设计任务时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问题建立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为了做到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之前,我们应先摸清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现有水平,筛选合乎实际的语言材料,筛选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语言难易程度、文化习俗、兴趣和个性等,选材要力求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体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在充分考虑所选材料和实际的基础上,再设计若干问题,尽管有些材料附有练习,但不一定完全照搬,而应看能否为我所用。老师应对课本中的问题做出取舍,创设悬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期盼、渴求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导入的另一关键,就是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因为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但背景知识介绍不宜太长,不要涉及材料本身内容,而是通过介绍去读,去理解,并让他们将原文内容同自身经历,兴趣联系起来。课文导入时常采用的另一技巧就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内容结果进行预测。学生的预测不管对与错,都会使他们的想法很接近于即将阅读的课文主题。开始阅读后他们的预测就会得到确认或排除。总之在阅读前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手段根据实际采用不同方式,引入课文的话题,使学生了解话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阅读既有针对性,又更加容易深入。
有效练习——拓展阅读能力的空间阅读课后,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课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发展其说和写的能力。课后练习有多种多样,要针对不同的阅读课而设计练习形式有表演文、缩写、改写课文、复述故事等。在关注课后练习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阅读,延伸课堂阅读。阅读后可以以手抄报或英语读书笔记的形式展出。给学生搭建一座展示自己英语学习风采和获得成功感的平台。
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活动的氛围阅读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阅读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文字材料、书籍、英汉双解词典,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上的信息等。教师按学生层次的不同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阅读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阅读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意味着给学生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充分发挥学生使用工具和利用资源的自觉性、选择性。
师生角色——有效阅读的策略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请学生做“老师”,解释句子,分析文章结构和段落,综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分析、综合教材,难度是比较大,教师有必要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修正、补充和评议,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虽然学生未必能够对课文中的句、段做出令人满意的分析,但这一过程实践和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使原来由教师来解决的问题在讨论中共同求解,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激发,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学生在自导与互补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的能力。
学生主体——多样的阅读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等于教师丧失了作用或者担子轻松了,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这是教师对課堂教学过程担负的协调作用所要求的。
【初中英语课中如何进行阅读课教学】推荐阅读: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11-20
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01
浅谈初中英语如何进行优化教学06-12
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听说课(课题论文)11-20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11-27
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策略09-10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07-20
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