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本理论概述及有效性探究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法论的相关概念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很多学者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并且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可资借鉴的理论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定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主要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其他教育辅助发展,陈秉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不仅包含政治教育,还包含其他几类教育的相互发展,这样一个系统的机制生成需要各要素之间的协同联系。不同要素的交互发展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而方法的选择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政治目标和任务的合理性工具。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交往的实践的过程,离不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互动。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原理,范畴和范式是进一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前提条件。方法是一种手段、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中坚作用,“只有科学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学者们对方法和方法论的混淆,模糊交叉使用使得方法的理论分析不清晰,概念不一致的出现此起彼伏。正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方法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哲学词典中认为“方法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所应用的方式和手段”在方法论词典中认为“方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简单地说,方法就是人们的活动法则。”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认为“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这些解释都是从方法的作用方面来分析的,方法还是在交往实践中的一种选择,达成共识的一种手段和约定。方法论的含义通俗地讲就是关于方法的方法,是关于方法的理论。,而是行动的指南。”方法论为我们指引方向,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便利。

二、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交往行为理论基本原理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在继承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之举,试图从“意识哲学”向“语言哲学”转变。他是一个思辨的思想家,对传统批判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重视语言在生活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转变理论范式,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交往合理化。在《交往行为理论》一书中,哈贝马斯以独特的视角围绕“交往行为”“话语”“交往理性”“生活世界”等高频词汇开展了理论的重建过程,注重理论论证的逻辑。尽管有学者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判,但学界还是对其交往行为理论进行了肯定。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最初的《认识与兴趣》《交往与社会进化》等著作中都能找到其交往行为理论的剪影,哈贝马斯在吸收和借鉴了韦伯的合理化理论、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以及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思想、思想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通过对传统批判理论的批判,运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论证逻辑对交往行为理论进行了理论重建,建构过程涉及到了例证、哲学理解层面上的论辩理论等,根据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梳理,他提出了四种行为: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在继承波普的“三个世界”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三个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尤其关注生活世界中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以达到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为目标通过语言和行为的交往媒介,在陈述的语言真实性、言说真诚性和规范正当性的有效性要求下达成共识。交往行为理论的原理同样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借鉴的意义。

(二)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离不开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包容、理解、关怀等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求,过去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向“双主体互动式”“多主体互动式”的转变体现了与时俱进。现代教育过程过于重视教学成果、数量,往往忽视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精神思想需求、心理需求和健康需求等,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等之间缺乏相互的理解,在功利主义的视角下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忘本”现象严重,难以达成共识。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基础上的大胆创新,以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引导积极正确的行为实践为目标,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有着独特的内在价值和内在依据。黄发友在其《交往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换研究》中认为“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得以实施的根本途径。”他认为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主体交往互动、相互认同和沟通理解,双方在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体的实践活动。

(三)交往式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反思总结

交往式方法是在生活世界中紧紧围绕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等多主体展开的方法。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于简单的“解释世界”,而是通过互动的交往实践来“改变世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需求下的发展,“说教型”方法向“交往参与互动型”的转变,“约束型”的教育方法向“引导型”的转变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层出不穷,主要有灌输法、心理疏导法、实践育人法、案例分析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示范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不同,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离不开彼此之间的交往实践,前人们对以上方法的研究结论主要如下:

首先,传统方法的理论构建不扎实。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选择上较为注重方法能够取得的成效,而对于方法本身的研究则存在很大的不足,方法的理论基础的探讨较少。针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运用,但是究竟这种方法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解释性却无从证明,方法本身是否是合理的,正确的,正当的也未做相关的研究,一味的沿袭“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论断,但是是否考虑过现阶段问题解决后出现的后遗症等该如何解决,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次,传统方法在实践方面缺乏现实情境方法的选择。理论都是为了指导实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科技化下日新月异的需求。

方法在现实的情境下缺乏实证研究,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思政课的应用不断增加,传统方法需要与时俱进,现阶段高校教育者掌握的传统方法逐渐出现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如板书僵硬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的操作不熟练等。

综上,以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总结主要是关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研究,而对于受教育对象以及教育者主体性的研究,他们之间的交往互动式研究,师生之间的交往带来的情感上的依托,以及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使用,行为的方法性以及技巧性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不足。交往式方法正是对这些不足进行了新鲜的补充,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同时关注交往主体之间的互动,环境的适应性等问题,是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反思性总结。

三、结语

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交往式方法正是通过交往主体间的语言媒介沟通,平等对话,在互相理解的过程学习探索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如在重视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教育主体间学习和掌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范畴、范式和方法以及方法论。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规范原理,获悉学术规范中必须遵守的纪律精神是当今学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纪律精神中的权威性和规范性要求立足于主体间的交往行为,方法的选择是学术规范训练的关键,其有效性的逻辑论证也值得深思。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其有效性研究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话题,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交往主体间通过运用语言媒介沟通,在话语陈述真实、规范正当、表达真诚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形成共识,教学相长,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方法。区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法论是理解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反思总结,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体现。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逻辑论证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三点: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教育主体间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前提,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交往式方法中真实、正当、真诚的有效性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毕红梅, 张耀灿.关注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转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 (6) :168-171.

[3]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36.

上一篇: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成本控制概述下一篇:关于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