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共8篇)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 篇1

人际交往是人类的基本技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七八个月大的婴儿即使不认识,碰到一起便会相互触摸,以示亲热;年龄大点的则因为共同的兴趣,很自然的在一起玩耍,而孩子的交往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开心,因此家长应该多鼓励宝贝与人交往,促进其身心健康。

沁馨现在是一个善于交往的孩子,我们在今年八月来到上海,她九月进入上海彭浦新村幼儿园,最初几天由于身体不适没能上学,并不能及时融入新的集体。到了十月份,我发现她的情绪开始好转,回到家里经常会念叨幼儿园的新朋友了,还会一一分析小朋友的性格特征呢。如今,本学期的课要结束了,她跟班上的小朋友已是非常的熟络,据家长所说,小朋友对她也十分友好,很令人欣慰。而之前幼儿园同班的家长朋友们也跟我联系,说孩子常会想起沁馨,并要求她们打电话给我,想跟沁馨通话。朋友都说,这孩子还真是人缘不错呢!

其实在沁馨两岁多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开朗、善于交往的小女孩,那时由于老公在上海,教育孩子的重担都落在我的身上,可能是因为我性格比较保守,沁馨很害怕陌生人,我记得每次带她出去吃饭时,陌生的长辈想抱抱她,她都会害怕的大声哭,见到陌生的小朋友也不会互相交流,让我很是尴尬。后来,我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注意改变了教育方法,经常带她出去游玩,接触更多的小朋友。最开始,她还不太愿意主动跟小朋友打招呼,有些胆怯和害羞,每次都要我先开口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你是哪个幼儿园啊”、“你几岁了”等等,渐渐的,她在看到陌生小朋友的时候,会问我“妈妈,我可不可以跟他(她)玩啊”,到现在,她会主动的跟小朋友亲近,先介绍自己,再互相认识,最后一起玩耍,每次都会结识不同的小伙伴。

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方面,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供家长朋友们借鉴:

一、培训孩子的语言能力

孩子的交往首先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沁馨才两三个月时,我就购买了色彩丰富的图书和洗澡书,让她对图书有了初步的认识;当她开始呀呀学语时,教她认识简单的动物图案,并尝试教她叠字发音;一岁多开始,我在她每晚入睡前,给她讲故事或者读唐诗、三字经等;两岁时,她可以用普通话清晰的背几段三字

经和唐诗了。现在五岁了,沁馨的语言优势是比较明显的,猜想应该是她口齿清楚,词汇丰富,可以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小朋友们才愿意跟她亲近吧。

二、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树立自信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一样,总有长大自立的一天,所以我和老公都认为应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采取有放有收的教育。在沁馨早前不爱和小朋友交往的时候,我没有强迫她,而是尝试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她和小朋友交往,譬如会带些玩具、小车,吸引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准备小贴纸、小零食,让她分享给小朋友。在她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也会出现争吵的现象,开始我会参与进去,教她想方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有效的树立了她的自信心,促进了她独立交往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三、接触不同的环境,丰富知识面

和大人的交际一样,幼儿之间的交往同样也需要共同语言,这就要求孩子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能很融洽的互相交谈。

沁馨上了中班以后,我就在寻找一些合适的兴趣班,去了公办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虽然教育师资是很优秀的,但总觉得缺少了思维扩展,最后选择了私立的创意美术中心和一家引进美国教育体系的美语学校。在创意美术中心,老师会用特殊的工具来教孩子画画,启发了孩子的想象和创意;美语学校,通过高科技白板的互动教学,孩子在全英文环境中用英语学习各类知识,并锻炼了她的演讲能力。开始沁馨很害怕接触这些兴趣班,觉得没有熟悉的老师和小朋友,但是我坚持带她去听了几次试听课,并告诉她“你是去玩的,老师就是带着你做游戏啊!”在参加了试听课以后,她很喜欢那样的学习环境,并且每次都很开心的去上课了。半年后,我惊喜的发现孩子的思维、动手、演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面也丰富了。

常听家长朋友们说孩子很辛苦,这么小就要学这学那,其实我觉得可以换位思考,我们现在的目的不是让她学的多优秀,而是给她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在玩中学习,并在学习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小朋友,增长见识也提高交往能力。

四、做个乐于助人、诚实谦让的孩子

“要成才,先学会做人”,我们家庭奉承这样的宗旨。沁馨刚出生,父亲就告诫我,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学习知识还是次要的,一定要让孩子先学会

做人,再学习成才。

沁馨上幼儿园之前,我给她讲关于好习惯、乐于助人的故事;在做角色游戏时,有意识的创造动物受伤、娃娃需要穿衣扣扣等场景,让沁馨学会去帮助这些动物和娃娃。在上幼儿园后,她很喜欢回家后把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告诉我,有时说到小朋友不会穿衣等,我会告诉她可以去帮助或指导小朋友啊;有时会说到老师夸奖她很棒,我教育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小区里玩捉迷藏,她和一个男孩躲在一起,没过一会,她自己跑回来了,说那个小男孩尿裤子了,走过去看,果然是的,其它小朋友都笑起来。我对沁馨说,你不要笑他哦,因为你如果笑他,他会觉得更不好意思的,她接着就说:“是啊,我们以前也尿过裤子的,没关系的,下次注意就好了”。就这样,她跟这个男孩成了非常好的伙伴哦!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 篇2

一、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环境是幼儿活动的需要, 是幼儿交往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这里, 我们把环境分为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部分。一方面, 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民主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创造一个接纳与爱的氛围, 尽力缩短双方的距离, 老师的一个点头、一声赞许、一个微笑、一下抚摸、一个拥抱等, 都能给幼儿带来亲切、温暖和快乐的感觉, 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积极地作用。另一方面, 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他们自己的认识结构, 体验与理解自我与成人间的相系与情感, 从而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1.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有句话说得好, 礼貌是叩开社交大门的敲门砖。因此, 本园的环境布置上充分体现了文明礼仪教育, 如:文明礼貌“十字”用语, 文明礼仪墙。让孩子每天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 耳濡目染, 从而迈开交往的第一步。

2. 开展区域活动, 训练幼儿交往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可以体验角色情感, 不断训练幼儿的交往技能。例如, 我们利用大厅、走廊等空间, 开辟符合幼儿特点和需要的游戏区角, 并在每个区角提供有利于交往的材料, 以及需要相互合作的半成品和废旧材料等, 让幼儿在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增加交往的机会, 提高交往的技能。在提供材料时, 根据幼儿交往需要、季节变换等随时调整和更换, 使幼儿的交往需要得到满足, 使幼儿通过这些材料的变化产生与人交往的愿望。

3. 通过社会活动,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方面, 为幼儿创造机会, 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另一方面, 通过一些活动去矫正幼儿自私性的行为, 帮助幼儿与同伴之间消除隔阂。

4. 家园共育, 搭建幼儿交往平台

社会行为的学习, 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 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 共同培养,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 本园非常重视家长工作, 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如“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亲子运动会”“家长助教活动”“亲子游园活动”等。特别是“家长助教”活动, 家长助教是本园利用家长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长助教是一种新型的家园共育方式, 作为常规幼教的一种补充形式, 活动的目的是将家长真正作为教育资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 让家长感悟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有意义。因此, 本园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 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 拓展我们的教育。

二、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

幼儿有与人交往的愿望, 但往往由于交往的方式方法不当, 使交往无法继续, 因此交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一方面要教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您好”“……行吗? (好吗?) ”“可以吗?”“你先玩, 我后玩”“我们一起玩”“玩具借给你玩”等, 在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纽扣”中, 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 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 帮助孩子扫除在活动中出现的障碍, 使孩子掌握交往中的规范。另一方面, 教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分享, 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 遇到困难、矛盾试着自己解决等, 逐步学会与人交往, 学会交朋友。

三、注意交往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当然,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和别人交往, 教师要注意个体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 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 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 发展交往能力。但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交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 并进行细心指导, 幼儿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洪秀敏.幼儿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 2003 (4) .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3

一、应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与人交往的前提

人们都是在共同的劳动、工作、游玩中产生联系和交往的,一个人若孤僻内向,事事都不感兴趣,就很难和他人交流。成人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然、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因势利导,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活动中不断地与他人互动,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积极主动为幼儿创造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交往机会。我们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有意识的在班上设立了互换玩具区、操作区、语言区、益智区等,在这些区域里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进行积极的交往。如,幼儿可将家里带来的玩具,在区域里交换着玩,但交换时有规则:要借玩具的幼儿应该用礼貌的语言求借,允许后,借出玩具的幼儿应向借方介绍玩具的玩法,玩后物归原主时要道谢。

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如开展每个月的“评优活动”、“家庭小分队活动”等,孩子们在活动中既享受到了活动的快乐,又体验了交往的乐趣。在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交往能力,开展“自助餐厅”活动,让大班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起共餐,还开展游园活动,让大班的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玩,他们一方面要帮助弟弟妹妹,另一方面要清楚地介绍游戏玩法让弟弟妹妹玩。这些活动促进幼儿在不同的交往情境中发展了与众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交往的能力。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游戏是幼儿最乐意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有一条重要的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经常开展的一种游戏。由于幼儿在考虑问题时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缺乏转换“社会视觉”的能力,而角色游戏是以扮演某种社会角色为基本特征,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所以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使幼儿逐渐掌握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例如,在活动室里,教师可设立娃娃家、医院、商店、饮食店、菜市场等区域,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爸爸”、“妈妈”、“客人”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既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又增添了交往兴趣。

四、教给幼儿基本的社会交往技巧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发现,部分幼儿是很愿意与人交往的,但由于缺乏交往的能力、技巧,采取不正确的交往方式,因而事与愿违,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如有的幼儿用拍别人的肩和背来打招呼,或是为了玩具与同伴争抢不休,还有的随意推推妞妞,甚至互不相让,大打出手,伤害同伴。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幼儿掌握和运用各种良好的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如:来园和离园能向老师、同伴问好、道别,平常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用“请”、“谢谢”等等,使幼儿知道只有懂礼貌的孩子,别人才愿意和你一起玩,互相之间才能成为好朋友。针对交往过程中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组织周围的幼儿讨论,让幼儿想出解决的办法,并悟出其中的道理:一起玩,交换玩,先让年龄小的同伴玩,或先让女同伴玩等,并督促、鼓励幼儿自行解决类似的问题。

五、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教师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开展小分队活动,请家长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多让孩子去体验社会与家庭间的关系,在感受家庭的温馨气氛、掌握与家人交往的技巧之后,让孩子走出家庭接触外面的社会。家长还可以邀请别的小朋友到家中做客,让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伙伴家长玩等,用各种方式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 篇4

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交往素质,会为他们将来参与更广泛、更高层次的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度过的。所以说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未来社会同样的需要我们的下一代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一)引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交往能力

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往。与他人联系与交往,就牵涉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幼儿接触最多的对象是他们的老师和同龄群体。因此,引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必须从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入手。

(二)家园同步教育,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教师应注重家园联系,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个体智力的发展,忽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为幼儿在家庭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家长创设交往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说明家长的社会交往态度对幼儿的影响,要求家长给孩子树立友好交往的榜样。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方法和信息,也可以组织家长畅谈交流经验和体会,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培养技巧。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 篇5

通过张向葵教授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视频知识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针对这些,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 开展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重视社会性培养

今天的儿童是未来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健康倍受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能打动父母心弦的一句话,那就是:“让您的孩子更健康,更聪明。”健康,聪明的孩子的确惹人喜爱。但是我们怎样理解“健康”的含义呢?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比较完整,具有概括性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人的社会性行为方面。良好的行为,能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目前,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已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应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怕孩子受一点点伤。例如:孩子在家玩,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跤,哭了。姥姥看见了连忙过去打了打椅子,说:“打死你,打死你。”以这种方式来安慰孩子。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以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只要谁让他不开心,他就会打谁。孩子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也要长大的,他们以后也需要面临种种困难和挫折,不能一辈子依靠成人,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以后的孩子竞争更为激烈,他们不仅比才能,会弹钢琴、会画画、会英语……,还要比心理素质和社会性能力,要能面对困难,挫折和与种种人较好地交往。所以,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从幼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的社会性行为,教孩子学会正确地处事方法,要告诉孩子:“不要怕,勇敢一些,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解决?”在一次次挫折中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根据幼儿模仿能力,锻炼社会交往技能

模仿是幼儿在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所以面对幼儿,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但有的家长图清静,省力气,不喜欢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有的家长受自己性格影响,不好客,不热情,这种作法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三、利用游戏活动,增加社会交往经验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喜爱活动,同时,也是互相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使幼儿在玩中主动学,使幼儿逐渐接触同伴,并愿意和有计划去交往,家长可以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气氛,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带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如:玩沙,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如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不要抢,要学会玩和谦让,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时间长了,同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

再如,家长和孩子共同玩角色游戏时,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四、通过社会活动,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为幼儿创造机会。如:外出游玩时,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启发幼儿去接触这些人,由孩子去帮助他人,既培养了同情心,也巩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孩子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使孩子学会了同情、支持与关爱;同伴间的交往有助于矫正幼儿自私、任性的行为,因为一个自私任性的幼儿不可能被同伴接受,要赢得大家的喜爱,就必须懂得分享与自控。如,孩子过生日就可以邀请小伙伴或亲戚来自己家中,分享自己的快乐,一起游戏、玩、唱歌、共同祝福,在欢聚中体验分享的乐趣。又如:过新年,走亲串友时,带着孩子拜个年,说上祝福的话,让孩子与不同对象进行交流,有效的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五、扩大范围,走出家庭,增强社交能力

人是生活性动物,早晚要走出家门,面向大千世界,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能只望子成龙,一味开发智力,而忽视了幼儿的交往,使幼儿形成了过于依恋家人、任性孤僻等不良行为,影响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并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六、耐心教育,讲究艺术,激发社会性情感

在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威胁恐吓、哄骗利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变相体罚等方法。这会给幼儿身心成长带来创伤,不仅没有培养良好的行为,而且还会染上一些坏毛病:胆小、不自信、自卑等等。比如:有的孩子比较胆小,不愿意与人打招呼不愿意与人打招呼,甚至交往。见到陌生人不敢说话,感到害怕!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怪孩子没有出息,甚至训斥说:“怎么象哑巴呀?不会说话呀?见到人怎么不叫人呀?在这样子,就不要你啦!”或者对孩子说一些恐吓的话,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胆小,甚至以后还会出现自闭的症状!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要用榜样、说服、鼓励的方法,坚持从正面向幼儿讲情道理,进行引导。

但在要求幼儿做什么,不做什么时,常会发生“危机”,即幼儿任性,无理取闹等,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教育。说服并不是枯燥的说教,向幼儿一本正经地说大道理,幼儿不爱听也听不懂,要使说明有成效,就需要讲究教育艺术。如:运用故事,儿歌等形式。不能强行要求,否则教育事半功倍。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篇6

一、家园要充分配合, 共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通常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 通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进行的。我认为, 这只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条途径。如果能争取家庭的配合, 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的优势, 使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 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 并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在家园同步对孩子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办“家园研讨小组”, 分期分批地请家长来园, 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幼儿教育的动态, 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设计“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开发”的家园联系本。其主要内容有:教师每周填写对幼儿的观察和评估, 并解答家长的提问;家长填写幼儿在家的表现及家庭开展的社会交往活动;教师每周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新方法、新动态。

3.通过“家园教育信息栏”, 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信息, 每周教育、训练活动, 家庭亲子活动等, 同时欢迎家长投稿谈经验和体会。

4.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创设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我们通过家园研讨班、“幼儿社交能力开发”联系本等形式, 与家长研讨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长们逐渐统一了认识, 转变了观念, 并且开始尝试着做孩子的朋友, 和孩子一起分享家庭的快乐;教育孩子以鼓励为主;邀请孩子参与讨论家庭计划, 鼓励孩子敢说、多说。

5.班上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 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个性不同, 我们利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情况, 或者到幼儿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

二、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能提高幼儿积极友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方面, 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自己与他人的相互关系, 对他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在日常教育活动中, 注意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经验, 增进幼儿对交往中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所拥有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及其生活方式的认知。目前, 在我们的幼儿园里, 幼儿一日生活中排队多、等待多、室内活动多, 统一喝水、统一如厕、统一玩一种游戏等一系列的集体活动。幼儿的集体交往受到了教师的控制和干涉。这一教育方法培养出的幼儿缺乏独立性, 适应能力差, 依赖性过强, 不能满足幼儿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和愿望。所以, 我们应为幼儿创设积极宽松的交往环境, 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因为交流、协商、合作对维持交往都是很重要的, 幼儿是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发展的, 必须让幼儿掌握基本恰当的交往技能。

三、要正确对待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的挫折

哈里·苏利认为:孩子的性格发育与他的人际关系总和是相等的, 儿时的友谊影响孩子的交友习惯、自尊心等, 他们能从同伴身上得到意外的源泉———情感与社会技能的发展, 相反, 如果孩子失去朋友或是不被同伴所接受, 那么便会成为孩子最痛苦的经历。作为教师其作用是帮助幼儿提高对挫折的心理应对能力, 及早地走出受挫情境, 建立起有效的自信心和和谐的同伴关系。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叫王思诺, 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眼泪做的, 还有人干脆叫她“碰不起”, 果真是这样, 有一次小朋友不小心睬到了她, 她的眼泪就“哗哗哗”地流下来, 哭着告诉老师“小朋友碰我”, 说完还是一个劲儿地哭。我就开导她说:“思诺是个勇敢的孩子, 笑一笑相信不会再疼了, 不信你擦掉眼泪试一下呀!”她听了照我的做了, 虽然她笑得很勉强, 但已经达到了我的目的。平日里, 她很少和小朋友交往, 所以也谈不上有要好的同伴, 所以我还鼓励她多和同伴接触交往, 让班级里的孩子觉得她的存在, 不久她和孩子们的关系和谐了很多, 她也自信多了, 碰到麻烦学会了叫同伴帮忙或者自己解决。

四、利用各种教学, 为幼儿创设大量合作机会

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如: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分组合作, 编故事、表演故事;数学操作活动中, 采用为幼儿提供不足量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学会合作完成任务;音乐活动中, 设计一些两人或多人合作表演的活动, 如小班《拉个圆圈走走》, 让孩子们拉成一个大圆圈做游戏, 首先让一个人玩, 然后是两个人, 逐一加成一个大圆圈, 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游戏还是大家一起玩好;多为胆小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增强他们交往的信心。健康活动中, 设计“两人三足”、“同舟共济”等游戏, 让幼儿体验合作完成游戏的快乐;孩子们只有在大量的合作过程中, 才能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交往能力。

总之, 学会与他人交往是时代的要求, 是幼儿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品质,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结合幼儿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 坚持不懈地加以引导、强化和训练, 需要成人以自身的言语和行为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并且我们要多多的为幼儿创造不同的机会, 来锻炼幼儿, 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摘要:交往既是人的需要, 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也是幼儿以后能否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 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满足他们心理需要, 也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必要途径。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案例:观察实录:大班幼儿,性别:男,年龄7岁。今天我们班上了《京剧脸谱》的活动,京剧脸谱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深受幼儿的喜欢,小C小朋友的思维、分析、判断及绘画能力都是十分优秀的,在活动中对称图案和色彩是自制玩具的重要环节,怎么才对称呢,他先把纸进行了对折,打量一番后,有顺序地画眼睛、嘴,然后打扮花纹,做得有条不紊,最后用剪刀把眼睛剪掉,又在耳旁挖洞,在穿线打结的环节出现了困难,先是与同伴协助,戴了一下后还是不够牢固,就找我请求帮助,在我的帮助下,最后完成后他满意地戴着京剧面具和同伴一起游戏了。

分析与评价: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合作性,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发现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和心理的需要。好动顽皮的孩子鼓励他多参与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坚持性、持久性。

二、培养幼儿学会倾听的习惯

案例:观察实录:大班幼儿、性别:女、年龄7岁。语言集体教学中,老师问:“谁能单独看着图谱说一遍儿歌?”小B第一个主动完成任务,老师奖励给她一个小贴花。小A举起手,站起来说儿歌:“夏天的歌,在哪里?咯咯咯,……”老师提醒:“不是咯咯咯,而是蝈蝈蝈”。小A继续说儿歌:“在青青的草丛里……”老师提醒:“是绿绿的草丛。”小A开始不说话,低着头,用力眨眼睛,慢慢脸变红,哭了起来。B幼儿劝说小A,没有关系的,我也说错了,老师也提醒我了,继续说完了就有小贴花。小A没有继续说下去,低头不开心。

分析与评价:对照评析观察目标儿童行为,从小A的表现以及与同伴的冲突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幼儿,自尊心强,希望自己做得更加完美,特别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明显不足,遇到问题会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与人沟通。孩子发音不正确是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常见问题,教师家长的随机指导和帮助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自信心。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当孩子口齿不清楚时,父母和老师都不要急躁,慢慢练习,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让孩子多练习发音。可以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让孩子听懂和理解故事的情节,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爸爸妈妈也要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并参与其中。在平时可以请小伙伴和她交流,提供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老师和父母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平时多谈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她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三、培养幼儿的表现创新能力

案例:观察实录:大班幼儿、性别:男、年龄7岁。在美工区给幼儿提供了各种自制的蔬菜印章以及印好的蔬菜印章图案、油画棒等。小C对我准备的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玉米皮等大量的材料,非常感兴趣。小C认真地制作起来,通过画剪贴任其所能,流露出对艺术的迷恋,尽情享受艺术美的熏陶,同时激发小C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去创造美表现美。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小C幼儿选择不同的蔬菜印章在大的图画纸上随意盖章,体验着蔬菜印章的乐趣。幼儿进行有规律地印章,一个青菜印章接着一个藕片印章,体验着图案排列的美妙。小C一会儿在排列,一会儿又在印好的蔬菜图案上进行添画,让它变成小狗、小鸭、小鸟等可爱的动物形象,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分析与评价:对照大班幼儿的社会表现发展目标,小C能主动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主动承担任务,遇到挫折,学会勇敢面对挫折,不怕做错。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采用赏识教育,当老师发现小C发现在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优势,激励他平时乐于和同伴交往,看到同伴也在进步,自己也要有好的表现。

四、培养幼儿学会分享

老师和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要用心去解读孩子,只有理解和尊重了孩子,同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就会与你交朋友,就会乐意听小伙伴和老师家长的话。家园配合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用科学有效的观察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自身分析反思、解决幼儿个性差异的能力,做个细心有效的观察者。父母平时要多鼓励幼儿,积极开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和成人交往。让孩子在获得各种社会交往规则与技能的同时,逐渐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 篇8

序言: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并且提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原则。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普遍现象的正确总结。儿童的社会需要日益增长,交往是儿童强烈的心理需求,儿童喜欢交往,乐于交往,交往可以使幼儿协调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本专题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角色游戏培养中班幼儿在园期间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自主性交往合作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一、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什么是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所谓交往能力,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相互联系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能否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幼儿与成人(父母、老师等)的交往,以及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两种基本形式。幼儿的社会交往培养内容包括:(1)交往态度:包括主动交往、被动交往、相互交往等方面;(2)交往能力:包括合作、轮流与等待、遵守规则、解决冲突、交往策略等方面 ;(3)友好行为:包括分享、助人、谦让等方面;(4)交往行为习惯的培养:包括礼貌、诚实、爱护公物、维护环境整洁等方面。以上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养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在交往中有较强的主动性,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具备合作、分享、轮流、等待、遵守规则和解决冲突等方面的能力;与同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在交往活动中是受欢迎的,常被同伴接受,很少发生纠纷;与同伴友好相处,能主动、自觉地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能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拿出来与同伴分享,在利益面前能谦让;初步养成讲礼貌、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文明行为习惯,能按照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发展责任感和独立性。

2、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1)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幼儿期是人的交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启蒙期。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帮助幼儿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行为调节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技能的条件。

(2)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皮亚杰认为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和同伴的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

二、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独特意义

1、什么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

2、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独特意义

(1)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愿意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并不断巩固他们的角色意识,使幼儿尽可能以角色身份进行相互交往,给幼儿自由结伴的权力,让他们自选角色。例如:幼儿进行喜欢的娃娃家、开商店、开医院、公共汽车上等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马卡连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如同在劳动中一样,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努力思维。”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

(2)角色扮演的意义还在于使儿童体验成年社会,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幼儿时期,由于不能摆脱自我中心,所以不能以他人的立场、角度去考虑问题。而角色游戏是以扮演某种社会角色为基础特征的,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例如:在活动室里设立医院角、商店角,体验“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孩子们你来我往,情绪愉快,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更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3)角色游戏的不断丰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角色游戏使幼儿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及个性形成的基础,也是实际教育与研究的难点。如:小班“娃娃家”中的“妈妈”,刚开始常常是给宝宝喂饭、拍宝宝睡觉等摆弄玩具的游戏情节,到后来,“妈妈”增添了在家做饭、请客人到家做客和“为娃娃过生日”等游戏过程,幼儿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逐渐了解了自己的行为,增强了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最基本的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在理论上,真实的同伴关系和想象的角色关系被认为是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两种社会性关系对幼儿的社会互动和观点的采择能力、人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同伴友谊等有着影响。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同伴间的交往机会,幼儿在与同伴互动过程中认识到他人会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与态度,能够学会协调不同的观点,解决一些人际间的问题与冲突,改善同伴关系等。因此,通过开放的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懂得了互动、轮流、合作、分享解决冲突等基本的交往技能。

(4)角色游戏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品德在幼儿的社会发展中占有核心的内容,也是社会性发展的至高水平,在幼儿阶段尚无成型品德,但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与教育有助于品德的形成。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对人有礼貌、珍惜工作人员的劳动和尊重老人等,都有助于幼儿懂得分享互惠,利他助人、相互谦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再现周围人生活的过程,较其他游戏更需要相互的联系和协调配合,幼儿角色游戏水平能体现幼儿的交往能力,并能通过游戏有效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表现

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技能的条件。为了全面了解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社会交往能力,以便进一步为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对我园中班100名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通过创设环境开展游戏,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经过细心观察、测试,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存在着以下障碍:

1、游戏的持久性差,需要成人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

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幼儿角色意识并不明确,更换角色相当频繁;对社会化的反映极少极少,多的只是周围生活中的琐事;他们游戏的目的性不强或者说根本没有,很多时候还存在着小班的特点,需要老师不断地捕捉角色语言、角色动作、角色情感。需要老师根据年龄不同来“对症下药”。另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幼儿以愉悦为游戏目的,任务意识不强的特点。

2、角色扮演意识不强。

在观察中发现,再现故事的目的性角色行为中,由于中班幼儿的角色扮演意识不强(所占比例87%),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日常行为与扮演行为;另一方面中班幼儿的语言、移情能力等也限制他们的角色扮演能力。幼儿在再现故事内容、扮演角色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段,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的综合运用等方式。中班幼儿主要以动作为表现手段(所占比例为57%)。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受其言语表达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他们对动作更有兴趣。

3、在游戏中发生矛盾时,不能独立解决。

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结果表明,只有 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因素

现代居住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居住的场所逐渐具有高层封闭的特点,邻里之间咫尺天涯,互不往来,城市中开始出现“高楼综合症”,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电视机、游戏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逐渐侵占了他们的游戏时间,这无疑是孩子们自私、孤僻、攻击性行为、与同伴之间不能相互谦让等问题滋生的“温暖环境”。孩子进入幼儿园,“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便显现出来,外在的交往环境与幼儿的内心世界产生了种种矛盾,从而影响人格的健全。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2、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缺乏同伴,遇到问题都是大人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发展,同伴间互相不理解、不尊重、自以为是。因而,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具体表现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角色之间的冲突等矛盾,这时,我们主要引导幼儿丰富社会知识经验,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游戏就不能顺利开展,更谈不上交往合作。

3、教师的因素

(1)在角色游戏中,大多数教师把指导重点放在幼儿智力、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上,如教育幼儿不争抢玩具不大声说话,对别人要有礼貌等,并习惯于用成人的做法来要求幼儿。没有按幼儿意愿,教师凭主观想象分清好角色。(所以幼儿积极性不高)

(2)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

四、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经过实践研究对幼儿的角色与交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

(一)从教师角度出发

1、善于捕捉孩子的热点,丰富孩子的知识。

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七宝老街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星期天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点心:馒头、馄饨、饺子、方糕、地瓜条、竹筒饭等等,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还说天热了,需要点饮料解解渴,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果茶、冷饮,大大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好吃来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分层的出现在“七宝小吃”、“老街茶馆”、“娃娃冰屋”和“喷喷香蛋糕房”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各司其职的真正快乐的游戏着。

2、尊重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我认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我在餐厅这个主题中小朋友就先后玩出了:小吃店、中餐店、西餐店、卡拉OK等六个情节。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

3、如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会是个很有效的准备。在角色游戏中,我们通过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学会合作。来培养幼儿乐于与人合作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如:在游戏结束时,烧烤店的物品很多,一个人收拾忙不过来,需要与其他小朋友一块完成。第一次,小朋友们很快把物品收拾到了整理箱,可在第二次游戏时,幼儿发现材料很乱,需要很长时间拿出来摆放,于是,幼儿商量“如果我们将物品分类放好,下次游戏时一样一样的拿出来,不是就节省时间了吗?” 幼儿在合作中发现、探索、尝试,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既有成功的体验,更有合作的愉悦,同时,通过坚持一贯的游戏活动,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健康个性。

4、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的合作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积极做好示范,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动作等,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 “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二)家园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

我们围绕亲社会性发展目标,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一些小主题活动,如:小班的“我爱爸爸妈妈”,中班的‘“妈妈生病的时候”、“今天我当家”,大班的“我是中国人”、“我们去旅游”等内容,我们制定调查反馈表,请家长协助记录幼儿活动表现及效果,这样,家园互动不仅使教育活动落到了实处,更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家长的参与能较好地推动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幼儿的角色游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进一步的反思

1、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中班幼儿因刚步入联合游戏,其游戏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

2、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到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并应逐步获得社会的肯定、支持。

3、开展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着新型教育观、勇于探索创新的教师队伍。

4、加强对幼儿的移情训练,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使之产生合作性行为。

5、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展合作教学,切实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

上一篇:流动银行管理办法下一篇:学生管理与安全责任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