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精选7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 篇1

一、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其不同的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8、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9、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0、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

A、和平与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D、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A)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九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B)

A、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执政为民D、以人为本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是(A)最先提出的。

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江泽民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A)

A、和平与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D、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6、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法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张闻天

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B)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8、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

A、《论新阶段》 B、《论联合政府》 C、《论新民主主义》D、《论持久战》

9、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B)

A、中共七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四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10、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的是:(B)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C)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实事求是

13、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D)

A、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D、全面加建设小康社会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B)

A、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问题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5、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是:(C)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文件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6、党的十六大以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D)A、邓小平B、毛泽东C、江泽民D、胡锦涛

1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A、以人为本B、发展C、保护环境D、实现社会稳定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D)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果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

A、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B、高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

C、高举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D、高举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20、在当代中国,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D)

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 D E)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ABCDE)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E、它们都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3、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ABCDE)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B、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统筹城乡发展

E、统筹区域发展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ABCDE)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同中国的历史传统相结合E.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5、毛泽东思想是(A C DE)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E.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ABC)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D.重点是促进发展E.核心在以人为本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BCD)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8、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BDE)

A、党的建设B、推进现代化建设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完成祖国统一E、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9、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BD)

A、完成祖国统一B、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E、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0、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内容包括:(ABCD)

A、经济发展B、社会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国防发展

四、名词解释: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形成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

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

想。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形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这一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

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为能够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胜利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把它称之为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不是孤立的,而

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的,它总结了中国共

产党80年来的历史经验,科学地判断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反映了当代世界国际和国内形

势的新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

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科学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党的十六

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

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具体包括: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进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因为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世界,对当代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对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对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的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总之,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用一系列新的思想、新观点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3、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 篇2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探索

一、采用“跟进式”专题化教学, 构建教学内容

“概论”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 涵盖了从历史到现实, 从理论到实践,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到内政、外交、国防、党建, 以及革命、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可以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宝库。而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 学生在中学的课程中已经有了一些接触和学习,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避免与中学时的重复, 使学生真正能够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精髓,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认知到理解, 再到认同和信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此在教学内容上的设置上,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按教材的章节一章一节面面俱到的讲授方法, 按照“把握理论精髓, 兼顾教学体系, 创建名牌课程”的要求, 将教学内容优化组合为35个特色鲜明的专题, 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深入分析讲授。

在专题内容的设置上, 我们强调要“跟进党的创新理论, 跟进社会发展现实, 跟进学生思想实际”。为此, 我们一是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 要求每位担任专题教学的教师必须负责跟踪自己专题内容所涉及的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发展, 最新成果以及学术界的研究动态, 使党的创新理论能够在第一时间进入课堂;二是建立学生思想调查制度, 在开学初和学期中, 我们都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 让学生把自己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希望该课程解答的问题写出来, 根据调查的结果, 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适当调整, 对已有专题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 使我们的专题更加贴近学生思想, 贴近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三是建立专题的专家评议验收制度, 每个学期, 我们都会组织专家组, 对大家新制作和修改的专题的教案和课件进行评议验收, 验收合格的专题, 才可以在教学中使用。

“跟进式”专题化教学的实施,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普遍反映:“专题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针对性强, 且思想深刻, 有很大的启发性”;专题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 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一是全程实施多媒体教学。对每一个专题, 我们都精心制作了包含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把图像、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综合起来表达事物, 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上的信息量, 而且在形式上非常生动、活泼、直观, 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是开发建设网络课程。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我们还开发完成了“概论”课的网络课程, 挂在大学的校园网上运行。该网络课程主要有三大模块:教学支撑系统、资料查询系统、考核测评系统。其中教学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要求、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专家课堂以及供师生交流的BBS、论坛、聊天室。资料查询系统主要包括经典文献、学术论著、背景资料、声像资料、图片资料。考核测评系统分为教师考核及学生自测系统。能够实现网上远程浏览、查询、提问、下载相关资料, 可以进行网上远程教学、对话、辅导、答疑、管理。网络课程的开发, 实现了教学内容开放,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为学生自主化学习创造了条件, 也为师生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是进行了网络课堂的教学试点。网络课堂, 是借助于交互性更强的网络技术平台, 有多名教员同时参与, 集授课、研讨、答疑、考核等教学环节于一体的课堂教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个专题中我们进行了教学试点, 教学时由3-4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 共同参与授课。课堂教学环节包括五步, 第一步, 引导教学环节。由主讲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本专题的基本思路, 包括介绍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等。第二步, 材料浏览环节。组织学生浏览各种相关资料, 包括本专题的完整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背景介绍、理论争论、观点解读、专家论坛等。第三步, 分组讨论环节。第四步, 辩论答疑环节。第五步, 课堂测试环节。网络课堂设置有完善的即时测试系统, 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场检测。试点证明这种教学改变了那种“注入式”、“满堂灌”的传统方式, 构建了一种“启发引导, 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增强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

为搞好实践教学, 我们重新规划落实了4个实践教学基地, 并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每学期安排专门的课时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参观调查, 要求学生提交调查报告, 使学生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体所察, 在改革开放第一线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推动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除校外实践活动外, 我们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组织学生成立专题问题研究小组, 由任课老师担任不同专题小组的辅导教师, 利用课余时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撰写小论文。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报告会、影视评论等活动, 寓教于乐。这一系列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们提供了贴近社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广阔舞台, 也提高了他们正确地认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实现考核方式综合化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这种考核方式下, 学生平时即使不认真上课, 甚至逃课, 考前突击看书、背笔记, 也一样能过关。这种考核方式显然与我们的教学目的不相符。学习“概论”课的目的, 不是让学生背会几个名词解释, 背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 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分析社会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围绕此教学目标, 我们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建立起了综合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占20%, 主要从平时表现、纪律、上课回答问题方面进行考核;社会实践占20%, 主要从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考核, 期末开卷考试占60%, 主要注重利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以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实践证明, 这种综合化的考核方式, 真正改变了学生对“概论”课考试临时抱佛脚的状况, 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和宗旨。

五、规范教学管理, 实现课程管理制度化

课程管理的规范和制度化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概论”课的课程建设中, 我们根据新教材和教学大纲, 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改革计划、教学实施计划。课程组还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包括教研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研究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关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集体备课制度, 每个专题, 从大纲到具体的教案, 都坚持集体讨论, 以集思广益, 对教案和课件进行完善, 努力使每个专题都是一场高水平的讲座,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最拿手、最受欢迎的精品课;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指定骨干教师具体指导新教师授课, 发挥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课比赛, 吸纳他们参与大的科研项目;还有新专题的试讲制度等。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 我们规范了课程的各项教学活动, 实现了课程管理的制度化, 也凝聚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 篇3

1、B2、A3、B4、D5、D6、C7、B8、A9、C10、B11、B

12、A13、B

14、A

15、C16、B

17、C

18、A19、D20、C21、B

22、C23、B

24、D

25、A26、B

27、A

28、A29、D30、A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3、ACD4、ABC5、CE6、ACDB7、ABCDE8、BC9、ABCDE10、ABC

一、简答题

1、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

答:中国革命的对象异常强大,中国要获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为担负起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任而奋斗过,他组建了政党提出了三民主义纲领,领导了多次起义,最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南京临时政府只有短短三个月便夭折了,其原因在于:中国资产阶级脆弱的经济地位所带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得资产阶级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知道思想和革命纲领,更没有发动农民。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有新的领导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2、中共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1、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指出他一味妥协退让,没有武装工农,没有建立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不能提出革命的行动纲领来解决土地问题。

2、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八七会议为党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新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3、无产阶级怎样才能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答:

1、要制定统一战线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党在政治上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重要的是依靠自己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性。

2、要对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3、要在教育提高同盟者的同时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4、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思想的统一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为什么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

答: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主要指他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等错误观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斯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团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的思想严重地违背了马克斯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明显得脱离了毛泽东思想和科学体系轨道,因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必须把他们区别开来,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级有利于我们纠正错误又有利于我们维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保证党的指导思想不会发生错误。

二、论述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

答: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最基本方面。

2、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就在于首先他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人们在客观事物普遍必然地联系与发展变化中去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这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其次,他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基础,贯穿于马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实事求是作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关系的一种根本立场和正确态度,实事求是地解决了中国革命个建设问题,坚决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才产生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理论都体现了实事求是地精神,贯穿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理。再次,他是中共的正确路线,是中共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为中共制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共全部的革命实践反复地证明着:凡是贯彻执行了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顺利发展,反之就遭受重大挫折。

三、名词解释

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方面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个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 篇4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1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

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0=30分)B、《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的决议》

C、党的十三大报告D、党的十四大报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线-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

----:A、批判主观主义B、实事求是

-----C、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D、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学号----

3、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是认清()--A、中国的国情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C、谁是我们的敌人D、谁是我们的朋友------

4、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封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 :--名---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姓--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的设想---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陈云--

8、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密---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级--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班---A、发展B、改革C创新D、效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全面协调可持续D、又好又快发展

14、我国最近决定推进()开发开放 A、上海浦东新区B、天津滨海新区C、海南D、长江三角洲

1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C、继续深化改革D、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6、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A、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 B、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加强人才工作,建设人才资源强国

17、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始终是()A、“三农”问题B、教育和科技问题C、基础设施问题D、工业化问题

18、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干群关系 B、生产发展、生活富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干群关系 C、生产发展、乡风淳朴、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9、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直接依据邓小平的()A、两个大局思想B、两个飞跃思想 C、三步走发展战略D、台阶式发展战略思想 20、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

A、分配公平B、再分配公平C、教育公平D、保障公平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是()。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C、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22、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无产阶级专政 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城乡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

29、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线--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的---轨道上来

:------学号-A、科教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B、科研与生产相结合-----C、科研与教育相结合D、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

----

24、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封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C、积极参与经济----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5、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名--A、800美元 B、1000美元C、3000美元D、900姓-------0美元-----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

----密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27、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学者杨力宇时,阐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

:----A、九条方针 B、六点构想 C、八项主张D、三个立场 级---班--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30、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奋斗目标

A .四个现代化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小康社会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得分。2×6=10分)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

A、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B、中国的第二次

革命

C、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的人权是()A、公民权B、生存权C、发展权D、政治权

3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D、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4、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3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 D、怎样建设党

3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B、保持先进性C、把握规律性D、富有创造性

3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39、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C、力量之源D、强国之路

4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

A、学有所教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D、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简答题(第1小题10分,共30分)

41、新时期应如何构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恢复“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

4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

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答: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四、材料分析题(20分)分析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4.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4、(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10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 篇5

一.单选题

1.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1分)

D.战略思想

★标准答案:D

2.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1分)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标准答案:D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1分)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标准答案:B

4.道德,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包括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关系的()。(1分)

A.价值观念和法律义务的总和

B.行为规范和法律义务的总和

C.权利和义务的总和

D.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标准答案:D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1分)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依法治国

★标准答案:B

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1分)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社会基本矛盾

D.社会主要矛盾

★标准答案:D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1分)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标准答案:A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1分)

A.社会主义道路

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标准答案:B

9.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放在首位的是()。(1分)

A.党的思想建设

B.党的组织建设

C.党的作风建设

D.党的制度建设

★标准答案:A

10.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1分)

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

★标准答案:D

1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1分)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标准答案:B

1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分)

A.根本属性

B.基本属性

C.重要属性

D.本质属性

★标准答案:D

1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1分)

A.实现祖国统一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标准答案:D

14.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的原则是()。(1分)

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标准答案:A

1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1分)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C.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发展中的一般性变革

D.改革是对原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标准答案:C

1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一个宣言书是指()。(1分)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

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标准答案:C

1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1分)(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标准答案:D

18.检验真理的标准是()。(1分)

A.马克思主义著作

B.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C.实践

D.党中央文件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

1.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主要条件有()。(2分)

A.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E.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水平

★标准答案:A,E

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2分)

B.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

E.党的建设

★标准答案:B,D,E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2分)

A.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

B.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C.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在目标层次上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

E.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标准答案:A,B,C,D,E

4.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建立()。(2分)

A.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建立()。(2分)

A.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标准答案:A,B,C

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2分)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标准答案:A,B,C,D

7.实现共同富裕是()。(2分)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内容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E.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标准答案:A,C,D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发展进程看,其特征有()。(2分)

A.它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B.它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C.它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D.它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标准答案:A,B,C,D

9.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2分)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标准答案:A,C,D

10.我国现阶段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坚持()。(2分)

A.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B.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

D.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标准答案:A,B,C,D

1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2分)

A.全方位

B.多层次

D.宽领域

★标准答案:A,B,D

12.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2分)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标准答案:A,B,D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动分配外其他分配方式有()。(2分)

A.按资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标准答案:A,B,C

14.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2分)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标准答案:A,B,C,D

1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2分)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标准答案:A,B,C,D

16.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

A.有道德

B.有文化

C.有纪律

D.有理想

★标准答案:A,B,C,D 2分)(17.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2分)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标准答案:A,B,C,D

18.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问题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倾向是()。(2分)

A.教条主义

B.经验主义

★标准答案:A,B

1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2分)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标准答案:A,B,C,D

20.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2分)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的目的为了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标准答案:A,B,C,D,E

21.江泽民在《论科学技术》一文中指出:创新是()。(2分)

A.一个民族的灵魂

B.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标准答案:A,B,C

三.判断题

1.我们党能够永葆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法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分)

★标准答案:正确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2分)

★标准答案:错误

3.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2分)★标准答案:错误

4.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2分)

★标准答案:错误

5.我们党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过去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2分)★标准答案:正确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分)

★标准答案:错误

7.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2分)

★标准答案:错误

8.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分)★标准答案:错误

9.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2分)

★标准答案:正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 篇6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特征

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使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升。

相比其他学科, 该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它既注重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 该课程本身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而且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教学中, 需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逐渐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感性认识,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理性认识, 促使他们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大局意识和实践操作水平。

1. 教学讲授方法多样性

在进行概论课的教学中, 教师只有把理论体系系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理论才拥有说服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 实践教学过程中, 要兼顾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更要有针对性, 对理论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 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

2. 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强烈的时代性

首先, 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形式等的选择, 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范畴、思想实际及社会需要, 使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地突显职业性特点, 突破形式主义界限。另外, 概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各种思潮纷至沓来, 多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 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本课程教学中的社会实践环节必须讲求时效性, 实践活动紧跟社会现实、行业和地区的发展, 多层次反映专业化发展要求, 体现时代特征。

3. 教学模式主题性

改变以前以课本为纲进行授课的做法, 对教材进行整合, 分专题进行授课。抓住教材重点, 把该课程分为10个专题, 每个专题写出专题提纲, 提纲涉及学生在这一专题所要了解的内容、所要思考的问题、所要解决的方向。这10个专题是:认识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一武装斗争, 法宝之二统一战线、台海问题, 法宝之三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外交,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等, 这样便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概论课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统一, 可操作性不强

概论课涵盖面很广, 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但从实践教学看, 课程教授内容偏重于理论, 学习起来相对枯燥。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对现实社会关注度很高, 尤其是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迅速接触社会热点问题, 他们渴望得到正确的分析或评论。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却不善于联系实际, 对多数社会热点问题缺乏深入了解, 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以统一。当然, 教材内容广泛, 教师全面把握也有一定难度, 同时也使学生对此课程产生“大、空、乱”的感觉。

2. 教学主题方案观念陈旧, 时代感不强

教学方案设计需与时俱进, 紧密把握时代脉搏。然而部分教师由于不掌握社会进步最新动态, 对时政信息缺乏了解, 在授课实践中难免由于信息量不足, 观念落后, 缺乏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来丰富教学内容, 仍然按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体系, 面面俱到, 使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另外, 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在教学时很难把握理论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联系, 讲授内容显得单薄甚至大而空, 使大学生很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导致大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大大降低。

3. 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多样性与成绩认定不能科学结合

考虑到这门课的特殊地位, 多数高校目前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在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中, 这种传统方式是最严肃、最公平的考核方式。开卷考试一般是选修课的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既不严谨, 又衡量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其实, 这是对开卷考试的误解, 开卷考试不仅能测量出学生水平, 而且是更高境界上的考试方式。该方式对教师出题、评定和学生认知、答卷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教学方式单一, 实践教学方案落实困难, 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在很多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粉笔加黑板,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使得教师讲课辛苦, 学生听课也很乏味。部分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却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此外,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数院校一般都采取大班教学, 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互动活动就相对难以开展, 教师循序渐进、一讲到底, 自由讨论、情感交流等环节缺乏,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5. 学生的知行难以统一

当前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思想观点是正确的, 意识形态主体是健康向上的,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重视不够, 对课程学习存在急功近利的情绪与行为, 认为专业课对前途有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对乏味、枯燥, 实用性又不容易体现出来, 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另外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大政方针、意识形态是执政者的责任和义务,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抵触情绪。

三、提高和改进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第一,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 采取多种手段设计教学环节, 要在精讲中多看、多思、多练, 全方位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操作中, 可以采取主题演讲、集体讨论、社会实践调查、学术报告会等多种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 多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重要知识点, 联系实际, 组织案例教学,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 最终由教师分析总结。这是一种启发性互动式教学方法, 目的不是单纯要求学生寻求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是促使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 运用主观能动性, 增强运用所学理论来解释社会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筛选、收集整理, 在组织过程中加深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不仅能从具体案例中获取知识和思维方式、方法, 而且能够有条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和思想。

第三, 采取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现实需要,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通过教师的启发, 引导学生自觉思考, 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相结合, 采取双向发问、有问有答的方式讨论问题, 最后由教师分析总结,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第四, 有计划地使教学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在身体力行中使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在假期中多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返校后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 影响、带动周边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这项活动, 在实践中扩大学生的社会知识面, 培养其人文素质。

2.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 开展专题教学活动

第一, 及时关注国内外多种信息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中时刻注意吸收新知识, 引进新内容。概论课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它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 相反它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中继续丰富与发展。因此, 要不断用新的实践经验和材料去发展这一理论, 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 随时注意展示最新知识和理论成果, 并结合课程的理论内涵进行充分解读和论证, 这样才能凸显概论课的时代性,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第二, 统筹理论与现实、理论与历史, 讲好概论课。一方面, 要融入党的历史来讲授概论课, 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历程, 从而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另一方面, 要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来讲授概论课, 以提高大学生正确地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自觉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指导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去。

3. 进行教学改革, 综合考核学生成绩

可采用开卷考试, 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另外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出勤、学习和在讲座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最后的考试成绩来综合打分。开卷考试的特点是开放性, 题目灵活, 更加注重知识体系构建, 理清章节之间、问题之间的关系, 注重测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

4. 畅通经验交流渠道,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取人所长、补己之短, 在院校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 通过研讨会、网络媒体等途径, 使同校、校际之间共同探讨课程教学问题, 交流实践教学经验。经验交流活动不应局限于教师之间, 在师生之间也可以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设计多种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所在, 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必要。

四、结语

目前, 概论课教学实践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就, 但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概论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不断研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而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概论课的作用, 使学生全面掌握概论课的相关理论, 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面对和分析判断社会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 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还比较薄弱, 因此, 应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提高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概论课教学特点, 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熊晓琳.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 (10) .

[2]王晶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互动式教学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1, (5)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 篇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问答题/材料题/论述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中国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2)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声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开放是国际花痴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随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4)从宏观层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5)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

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成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辨析题

11.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答案要点」

如果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1分)

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2分)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2分)

2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答案要点」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3分)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2分)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2分)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2分)

44.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答案要点」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3分)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2分)

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答案要点」

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二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2分)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虽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因而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6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来看,社会财富是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形 式分配给个人。「答案要点」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上,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财富并不是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给予个人。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社会财富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形式分配给个人是一种传统的分配形式,其缺陷是只突出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没有充分重视其他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应该实行以劳动分配为主体,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77.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指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给人类敲内了警钟。(1分)但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3分)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1分)

8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答案要点」

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遵循的原则,但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1分)道德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也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因此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只能是为人民服务。(3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要提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之中。(1分)

99.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修正和调整。「答案要点」

(1)所渭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要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新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惟一目的就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健康需要。同时,以人为本与经济发展又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才能得到充分实现;也只有以人为本,依靠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什么“经济至上主义”,“经济至上主义”是见物不见人,为经济增长而增长,既与以人为本相对立,也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和宗旨。

110.以人为本是与以物为本相对立的发展观。「答案要点」

(1)要注意克服以物为本的发展偏向,所渭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宗旨,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相对立的,后者以追求物质利益为根本目的,把人作为物来对待,甚至凌驾在人的价值以上,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如马克思批判过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6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等。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但是也出现过某种程度的以物为本的偏向,如为政绩只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为生产而不顾人的安危健康,为赚钱而不择手段等,都是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相背离的。

※材料题

88.阅读下面一组材料。请回答:

(1)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作用?

(2)什么是经济安全?如何认识外开放与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

(3)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从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公司得到什么启示?(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市场经济又强调效率优先,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直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2)政策和措施

按照全面注重社会公平的方针,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即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具体措施是: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高福利水平、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距过大的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99.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②根据材料2,概括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③从材料3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④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目标。「答案要点」

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2分)

②我国经济运行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2分)③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分)

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4分)

110.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对本段材料谈谈你的观点。「答案要点」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111.材料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肯定了中国过去30年在减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为0.755在全球排名85位,比1990年上升了20位。人类贫困指标中国的成绩是12.3%,在103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27。然而,报告强调,中国在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却没有使贫困人口受益。特别是没有能够将创造财富和提高收入转化为更快地降低儿童死亡率。在废除了公费医疗体制之后,中国70-80%的农村家庭没有医疗保险,这方面的缺失导致了婴儿的不必要死亡。摘自联合国《处于十字口的国际合作:不均衡世界中的援助、贸易与安全》

材料2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会引发各种矛盾,最终难以为继,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10月

材料3中国是一个大国,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意义十分重大。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80年代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对于解决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2)为何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面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中,如何处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关系?(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和主要措施。「答案要点」

(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转化为非收入方面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1)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2)是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必然要求。(3)是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客观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首先,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其次,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再次,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最后,质量是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最终反映。

(3)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8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12.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2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什么材料1还说“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结合材料3说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3)结合材料3说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什么?3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请结合相关知识说明上述观点。「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新阶段,进入经济市场化迅速展开的阶段。此前的改革就主要方面来说,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引入市场机制或市场因素。因此,这10年来改革最大的成功,就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已经确立。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还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13.下面是一组关于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材料2,你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会产生哪些影响。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答案要点」

(1)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即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出现顺差或逆差都会对一国国内经济运行和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货币面临升值的国际压力,产生一系列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报复,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国家关系。同时也会对国内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会影响币值稳定,增加通货膨胀和失业压力,同时会大量消耗国际储备,并降低国内、国际对本国经济的信心、出现资本外逃、投资环境恶化,削弱国家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甚至可能出现“危机”。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手段,保持国际收支的正常和平衡。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坚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应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继续积极有效地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和物价水平稳定;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

114.下面是一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材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你认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2)有人认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带来国有资产流失,也有人认为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质就是“国退民进”,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结合材料2、3,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答案要点」

(1)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有利于实现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效分离,加速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利于推动国有资本的流动重组,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重组和调整,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国有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速完善。

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首先是要从整体上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要着眼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质量,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其次,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的形式。第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2)这几年,在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确实出现了一定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剖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产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产权交易监管不到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途径还是继续推进产权改革,建立健全各项产权制度,保证产权转让规范有序地进行。

认为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质就是要推行“国退民进”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要把握“进”与“退”的关系,总的来说,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不但要进入,而且要争取做大做强,发挥主导作用。对于非关键性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则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但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10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进行,决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简单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总之,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使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115.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解释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

②根据材料2回答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进一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③根据材料1、2、3说明,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答案要点」

①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确保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于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以新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核各级干部;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各种资源的价格充分反映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让污染者、资源开发和使用者承担环境和生态破坏的损失、资源耗竭的成本,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11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说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②根据材料2,结合环境的现状,说明破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③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阐述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要点」

①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发展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是短期行为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片面经济利益和全面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平衡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的时候,不是把经济发展同环境对立起来,而是有机的协调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设的关系。经济越发展,环境越是要保护好。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

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11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答案要点」

(1)农村的改革发展经历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阶段。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植“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5分)(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等。(5分)

118.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1)概括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趋势。

(2)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分析城乡发展严惩不协调的形成原因。(3)从“注重社会公平”的角度,谈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意义。(4)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必然使个人收入呈现多样化的复杂现象,也必然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3)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这种收入差距的拉大有其必要性。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又要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这是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更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相背离。因此,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4)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5)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支持和引导农民向城市流动;另一方面新时期解决城乡差距又不能只靠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必须搞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12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能够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总体上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通过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219.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5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答案要点」

(1)第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完善和保障人权,包括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

(2)第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保障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它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兼顾不同方面特别是生活有困难方面群众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实现公平正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220.下面是一组关于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的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结合材料2,说明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趋势问题。面对当前收入差距拉大问题,有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人认为,这是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必然结果,认为这一原则割裂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降低了公平的地位,颠倒了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基本手段之间的关系,因而主张用“公平优先”代替“效率优先”,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结合材料3,当前为了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要点」

(1)所谓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产出的劳动成果的比率,也就是收入与产出比率的较快提高。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谓公平,主要是提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就是人们的劳动投入、非劳动投入与收入紧密联系,投入的变化应该在收入中得到体现,使收入的变化与投入的变化相适应。公平与效率之间,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中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单靠市场机制调节,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如果任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然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因此,政府必须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协调效率与公平这两大社会目标。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2)对于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应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和看待:①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基础上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就是说,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产生的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②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从总体上来看处于开始进入过大区间,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③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是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带有规律性的一个现象。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提出来的,是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战略相联系的。现在,这一体制虽已初步建立,但尚处于完善中,而且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讲“效率优先”,不能变成“唯效率论”;强调“兼顾公平”,不能是“能兼则兼,不能兼则弃”。(3)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和贫富悬殊的利益分配格局都不利于社会和谐。收入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的价值目标。当前为了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大“蛋糕”。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以公平为核心编织“安全网”,解决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第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221.(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2)针对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人认为罪魁祸首是我们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角度分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3)结合材料3,分析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性质、共性,以及如何看待新阶层的财产?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你认为注重公平应该具体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以及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主要原因有:

一、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施;

二、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

三、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会使经济上比较困难的社会群体产生失落感和心理失衡,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的稳定。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最终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需要采取的措施: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坚持这一原则,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于冲破平均主义的畸形平等观,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确立,但尚处于完善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

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调整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行为等是否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公平与效率密不可分,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其中,“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有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说到底是一个有关社会公平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正是市场经济的永恒命题。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讲的实际上正是效率问题,“实现共同富裕”讲的则是公平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也体现为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3)新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和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者行列)。性质:新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共性:主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

看待新阶层先进还是落后,主要是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4)注重公平,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提供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第二,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第三,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社会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上一篇:六年级作文感恩母校下一篇:青春札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