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在指导高考复习时, 教师若能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 立足课本, 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 并在此基础上, 切实抓好“基础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等复习阶段, 就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认真分析2002年以来的理综高考试题, 我们不难发现, 化学试题紧依中学教学大纲, 遵循考试说明, 立足课本, 非常重视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难题比例很小, 学科间综合题很少。因此, 在近年高考中, 凡是基础扎实, 思维灵活, 答题规范的考生, 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基础复习阶段, 务必做到抓纲务本,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做到有序储存, 灵活应用, 从而使双基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在每章节复习前, 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本章节的主干知识是什么, 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研究考纲, 明确高考考什么, 考到什么层次, 是要求了解, 还是要求理解掌握, 还是要求达到熟练运用;研究考题, 明确高考是如何考查这些主干知识的。并要将这些信息明白地告诉学生, 让学生在复习本章节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脉络清楚。
化学知识碎、散、繁、多, 记忆量很大, 好多学生在复习时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其结果收效甚微, 为此, 教师应改变以往重结论, 轻过程的教学倾向, 在教授每一个知识点时, 教师应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上, 引导学生通过 (具体) 感知——— (抽象) 概括——— (实际) 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也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 既巩固了基础, 又提高了能力。这样的教学, 就能使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有序地“嫁接”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链条上, 进而靠逻辑推理来掌握知识, 不再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好多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感到:好多知识自己确实记下了, 但到考试时却用不上。究其原因, 就是我们“重结论, 轻过程”的教学现状造成的, 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 学生并没有把课本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所以就不可能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活化”。
“获得的知识, 如果没有完满的知识结构把它联系起来, 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在高考复习中,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使学生对主干知识脉络清楚, 做到有序储存, 这是高考复习应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 笔者的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对单元主干知识作纵向联系, 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勾勒出“单元知识网络图”, 这样, 通过单元复习, 就可以将厚书读薄 (一个单元知识仅仅是一张卡片) , 如学完电离平衡一章后, 可引导学生得出如下图表: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 可引导学生依据“一表两线”来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一表”即元素周期表, 它反应了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两线”中一条线是教材中单元知识主线, 一般来说, 对于非金属元素而言, 教材是以单质为“龙头”, 按照无氧酸盐———无氧酸 (氢化物) ———单质———氧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盐的顺序来展现的, 对于金属元素则是单质———氧化物———碱———盐;另一条线则是同一物质的因果线索, 即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制法、保存、用途、存在等。依据“一表两线”, 便可揭示元素化合物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元素族知识“连线结网”, 使之系统化, 条理化。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 “乙烯辐射一大片, 醇醛酸酯一条线”, 通过研究各官能团的主要性质 (断键方式及连接顺序) , 就能很好地把握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 进而绘出有机网络图:
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示范教给学生方法后, 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网, 决不能轻易包办代替, 把现成结论给予学生, 造成消化不良。
一切思维是从记忆开始的。学生如果不能准确而持久地记下所复习过的双基知识, 那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为此, 在化学复习中就一定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明确每天的记忆内容, 并加强督促和检查,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得清, 记得牢。在教学中, 笔者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给学生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让学生明白遗忘发展规律, 增强记忆复习的自觉性。其次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发展规律, 要求学生制定周密计划 (近期、中期、远期) , 合理复习, 强化记忆。务必做到: (1) 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 及时巩固; (2) 按照遗忘规律,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对同一内容, 复习时间的分配应由多到少, 而复习的间隔时间分配宜由短到长) , 多次循环复习,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长久记忆; (3)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 变换多种复习方法 (如尝试回忆、求同求异比较、典型题练习等) , 提高记忆效率。让学生坚持这样做, 定会收到“滚雪球”式的复习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就不会“拣了芝麻, 丢了西瓜”, 这对增强学生高考复习的自信心很有好处。
在基础复习完成后, 就应该在深入研究近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 打破原教材的编排, 选择教材中基础的、核心的知识内容, 确立专题, 目的在于深化双基, 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 强调和突出重点, 解决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落实,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根据历年高考试题热点及化学教材体系中的重点, 可以确立以下专题: (1) 高考热点选择题, 主要包括:与NA有关的计算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队;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反应热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溶液PH计算及判断;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晶体结构及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电化学知识;计算型选择题。 (2) 无机推断。 (3) 有机合成及推断。 (4)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方案的选择、评价等。
总之, 通过专题复习, 要力求使学生做到“五个转化”, 即从单一到综合;从分割到整体;从记忆到应用;从慢速模仿到快速灵活;从纵向知识到横向方法。
推荐阅读: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07-16
初中化学总复习必06-03
初中化学总复习计划06-12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09-14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09-15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浅析07-14
2023中考化学复习策略09-15
浅谈初三化学复习策略07-07
浅谈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结构复习09-15
初中化学愉悦教学初探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