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结构复习(推荐8篇)
[摘要] 众所周知,化学必修知识点复习是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完成优质化学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后,针对化学考试给学生开展进一步地复习,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和巩固,对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化学考试成绩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本人所教高中化学课程的实践经验谈谈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结构复习的方法。
[关键字]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结构复习
所谓知识点结构复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纵观全局合理梳理,形成结构化的思维,进而在具体操作运用的基础上形成考试技能的复习策略。那么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开展必修知识点的结构复习呢?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结构复习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是化学课程整体的核心领军人物,整个复习课的开展是由化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由化学教师全面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思维梳理,由化学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复习知识点巩固做题并且进行考查与评价。由此看出,作为化学教师对于必修知识点结构复习时至关重要的。
(一)教师要明确对于复习的种类,在每一个复习时段都要严格把握必修知识点,把梳理后的知识点在各个阶段渗透。复习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新课复习、阶段性复习和学总复习三种。
(1)对于新课的复习,教师要将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点与新课要讲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可以对比式进行复习;也可以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进行复习;还可以提问与讲解共同穿插的方式进行复习。
(2)对于阶段性的复习,教师要把握好单元复习、章节复习和学期复习这三个方面。进行单元复习的时候,教师要把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比如在讲解化学知识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当前知识所在整个单位整体归纳,让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而进行章节复习的时候,教师要严格把握整个章节脉络,给予学生思路上的介绍,并配合章节习题让学生消化,进而达到结构化复习的目的;最后的学期复习,教师就要在学期期未考试前集中两周时间,将整个学期所学化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地整理后,给予学生
清晰地讲解,通过这样的复习让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去把握整个化学课程,进而取得不错的化学成绩。
(3)对于学年复习,教师在依据前面所述复习策略,进一步总体复习相信
就可以收获不错的复习效果。
(二)教师要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化学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
和迁移的效果有所明确。教师要总结和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化学必修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运用多种复习方法来进行结构化复习。
(1)实例法。教师要学会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制法、用途、存在决定于
它的性质,它们之间是有机的内在联系的。如复习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特性
时,便应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氨的实验室制法,就是根据铵盐这一特
性。
(2)对比法。本身化学就是拥有各种相同与不同的学科,教师复习时对于
知识点的异同点要进行深入地对比性分析,讲解给学生能够可加深理解和记忆。
如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对比分析,这样便于
清晰认识和理解。
(3)联想法。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使知识系统化如
复习臭氧的性质时,可联想到臭氧的制法、用途,有关的实验现象、装置,注意
事项等。
(4)归纳法。教师在复习课前可以将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
或图表,教给学生。如氧化物、酸、碱、盐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
间的转化规律,归纳成图表,成为全章及全书的知识概括和小结。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结构复习
教师合理安排复习策略,给予学生结构化复习的整体复习规划后,学生也要
认真配合化学老师的复习安排,因此学生应当从自身角度出发,把必修的化学知
识形成网络,让复习变得系统化、结构化。
(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学生在教师开始上复习课之
前必须抽出时间对要进行复习的化学知识点有所排查,认真总结一下自己哪方面
薄弱,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要达到的效果和水平。
(2)复习时要认真联想自己对复习要点的掌握程度,对于化学知识点的定义、性质要尽量回忆与联想,想不起来的知识便可以集中精力跟上教师的思路和整体进度,尽量做到有条不紊。经过每一轮的复习后,巩固性做题和测验的时候,就应当牢记结构化知识点复习要点,进行合理答题。
(3)化学是一门操作性与实验性相结合的科学学科,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对于实验的过程要认真观察,包括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最终结果都要了然于心。复习时要严格要求,不能遗漏每一个实验的要点。
综上所述,化学结构化复习需要教师系统地安排,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针对化学考试给学生开展进一步地复习,将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后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和巩固,对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化学考试成绩是很有帮助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必修一共四单元;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经济生活知识, 学生感觉理解难度特别大, 识记也非常困难, 面对主观题往往存在着不知如何下手的挫败感。曾经有学生向我诉苦;明明知识记的很牢, 但是答题时却什么也用不上, 或者不知道用什么。对此,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这是因为知识未理解而只是死记硬背的结果。所以, 必须让知识能活起来, 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第一阶段, 进入高三复习后, 首先, 夯实基础, 列知识清单对知识点各个击破, 弄清理顺关系, 并多用生活实例, 引导学生分析并加以点拨。学生形成具体印象记忆时采用联想记忆法, 即边记知识点边想想相应事例。在复习之中不断进行大串联与大回放。如讲第一单元“消费”时要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生产”, 第三单元七、八课“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第九课的“宏观调控”、十课的相关知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进行联系。在往后复习到相应知识时又不断的进行大回放, 这样边讲边串, 边讲边联。不断的回看, 回想, 学生知识巩固了, 体系完善了。
第二阶段, 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争取用课标题、框标题串联知识点, 列框架, 争取用一个关键词能拉出一串相关知识点。比如提到货币, 应该立马想到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符号——纸币、外汇及汇率以及人民币币值波动的影响等。提到收入与分配能想到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分析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国家财政税收、收入与消费并结合社会公平这些热点。
第三阶段, 探索规律形成答题策略。经济生活题型有两大类:选择题和主观题。选择题多用图表、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易错、易混知识点, 这就要求复习时注意题型和区分。第一单元对货币的职能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表现及应对措施、价值量的有关计算要分清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消费需求变动要分生活与高档、替代与互补。第二单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要分出发点是哪一方, 是谁对谁的影响;公有制经济用主体、国有经济用主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一定离不了市场二字, 与公有制经济要平等只能在市场竞争中;第三单元宏观调控手段要从内容着手,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要分开。第四单元热点主题要分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重点, 抓住机遇谋发展, 迎接挑战解争端等等。当这些知识被强调后, 学生用例题进行巩固, 要求在今后做题时形成条件反射, 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内容, 巧用排除法中的排误法和排异法, 提高做选择题的效率与准确率。主观题型变化多端,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其中一些常见的题型;措施类、意义类、原因类、体现类、指定范围类、评析类等。针对这些题型, 我们可以先做一些基本的归纳。如措施类, 一般设问要求为建议如何、措施怎么做等, 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根据教材提出解决的措施, 此类题重在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 要求学生能明确材料中知识的指向和设问的指向, 根据关键信息整合知识与材料多角度全面分析组织答案。我在复习时先要求学生尝试着针对一些问题先设问, 然后组织答案。经过共同努力, 学生提出了很多关于措施类的题目。如;如何稳定物价?如何扩大内需?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如何解决就业甚至是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学生翻教材查资料, 组织的答案全面而且比较合理, 有的题目还分主题进行分析, 经过大家一起讨论完善后, 觉得收获很大。后来, 我们还用了类似的方法归纳了原因类、经济意义类等。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很高兴地说, 今后在这一类题目面前或者变化的题型前, 不至于摸不到头脑了。
最后, 做好“应变”。前面都是在把基础知识弄扎实, 是做好“以不变应万变”的第一步:抓好“不变”。但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变是绝对的, 不变则是相对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所面临的知识考查, 要学会变通, 根据题目的变化选择适用的知识点。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这样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所以, 在学习了相应知识点的同时, 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练习, 巩固知识。正面突破不可少, 选择简单一些的题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但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要学会“应变”, 面对各种题目甚至是很陌生的题目, 要仔细分析, 看透出题者的意图即考点这一“不变”之所在, 这才是能够在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中得到高分的关键。这就是我所用的教学复习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方州说过:思维应遵从规律, 将他人的高效学习方法用于自身, 用学习这把钥匙打开无障碍生存之门。我们要学习, 更要学会学习, 学不得法, 事倍功半;学有法, 则事半功倍。老师必须不断地总结, 探索学习的规律, 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高兴, 获得好成绩, 那我们的境界就提升了。我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 争取有更大的发现与收获, 尝试让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
参考文献
[1]出自《学会学习》方州著.
【关键词】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 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91-01
面对高考进行的复习,教师不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重组,连接成“知识网”,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高考复习效率。
一、问题提出
研究表明听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仅能记住15%,只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仅能记住25%,如果把试听结合起来,则能够记忆的信息量不是两者之和,而是65%。①高考化学复习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法。
二、常见几种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的运用
1.辐射式提纲教学法在化学复习中运用
高三一轮复习时,各知识点就如散落一地的拼图块,彼此孤立、分散。所以教师在复习开始就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梳理高中化学,整理成知识联系图,如图1。
2.表格式提纲法在实验事实性知识复习中运用
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实验事实性知识与概括类知识②。像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类实验事实性知识,学生常常容易相互交叉混乱。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记忆方法。例如,在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的复习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表格式提纲法,把相关性质整理对比进行记忆,如下。
镁、铝化学性质比较
(1)与O2:常温下生成氧化膜,点燃燃烧,
2Mg+O2===2MgO(点燃);常温下生成氧化膜,
4Al+3O2===2Al2O3(点燃)
(2)与其他非金属:Mg+Cl2===MgCl2(点燃);
2Al+3Cl2===2AlCl3(点燃)
(3)与水反应:Mg+2H2O(热水)===2Mg(OH)2+H2;2Al+6H2O(沸水)===2Al(OH)3+3H2
(4)与强氧化性酸: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不放出氢气;常温下被浓硫酸、浓硝酸钝化,加热反应,不放出氢气。
(5)与非氧化性酸:Mg+2H+===Mg2++H2;
2Al+6H+===2Al3++3H2
(6)与碱:不反应;2Al+2H2O+2OH-===2AlO2-+3H2
(7)用途:制造合金,制造照明弹、焰火等;制造合金,电力工业上作导线、电缆等,贮存和运输浓硫酸,铝箔常用作食品饮料的包装等。
3.网络式提纲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复习中运用
高中化学教材将有机化学分散在必修2和选修5中,在复习中如按照教材編写顺序,就必须兼顾两本教材,重复复习关于烃、醇、酸的知识,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劳动。复习中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复习,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不同类有机物之间的关系,使有机化学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如图2。
三、小结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构成的,这些因素的有机组合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因而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为主,选择其他方法与其进行优化组合,从而真正提高化学课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奇.2000.脑与行为——21世纪的科学前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8-20.
二、古今异义(必修1~5)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1、 贰: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荆轲刺秦王》
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泪。今:鼻涕)
6、币:持千金之资币 (古:礼物。今:货币)物
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宫廷的侍卫。今:称中医医生)
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投击。今:拿着)
10、股:断其左股。 (古:大腿。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1、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
12、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
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
《鸿门宴》
15、婚姻: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6、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
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今义:略)
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 (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肴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3、细说: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说)
必修二《离骚》
24、衣、裳: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古义:上衣为“衣”,下衣为“裳”。今义:指衣服。)
25、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指荒唐。今义:指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26、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指不得志。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7、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指随水流而消逝。今义:指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
28、固然:自前世而固然。 (古义:指本来就是这样。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孔雀东南飞》
29、自由: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自由自在 。)
30、要:虽与府吏要。 (古义:约。今义:需要。)
31、可怜: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 同情人家。 )
32、适:适得府君书。 (古义:刚才。 今义:适合。 )
33、却:却与小姑别。 (古义:回头。今义:转折连词。)
34、千万:千万不复全。 ( 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
35、扶持:好自相扶将。 (古义:扶持 今义:/)
36、何意:何意出此言。 (古义:料想。 今义:心意。)
37、劳劳:举手长劳劳。 (古义:怅惘若失)
38、奄奄:奄奄黄昏后。 ( 古义:暗沉沉的。 今义:气息将绝。)
39、逢迎: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拍马。 )
40、交通:叶叶相交通。 (古义: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4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古义:从座位上起来。今义:离开床)(床:古指一种坐具)
4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古义:多多劝告。今义:谢谢。 )
43、白:便可白公姥。 (古义:告诉 。今义:一种颜色。)
44、谴:为仲卿母所谴。 (古义:遣返,休,指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今义:派遣)
45、否泰:否泰如天地。 (古义:坏运气和好运气 。今义:否定;平安,安定。)
46、渠:渠会永无缘。 (古义:他 。今义:人工开凿的河道。)
《兰亭集序》
47、次: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48、向:向之所欣(古:过去,从前;今: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赤 壁 赋》
49、斗牛: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50、白露:白露横江。 (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 。)
51、茫然:凌万顷之茫然。 (古:旷远的样子。 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
《游褒禅山记》
52、十一: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
53、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nbs; 今义:很,十分。)
54、至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古义:到; 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55、于是:于是余有叹焉。( 古:“于”,介词“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今:合用为连词。)
56、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必修三《琵琶行(并序)》
57、左: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古义:贬官,降职 。今义:方向,和右相对)
58、明年: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相对的)第二年,这元和十一年。今:今年后第二年)
59、因为:因为长句。
(古义:因此创作。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长句:古指七言诗。)
60、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神态、脸色、姿容。今义:色彩。)
61、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龄大。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62、向前:凄凄不是向前声。 (古义:从前,刚才。今义:往前。)
63、当心: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在……中心。今义:小心,留神;胸部的正中,泛指正中间。)
64、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冲出来。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65、整顿: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66、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去了以后 。 今义:去和来。)
《寡人之于国也》
67、凶: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 。今义: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68、河内:移其粟于河内。 (古义:黄河以内 。今义:河道内。)
69、加: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副词,更 。今义:动词,增加。)
70、走: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跑,逃跑;今义:行 。)
71、养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72、然而:然而不王者。 (古义:“然”这样,“而”却,但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73、填:填然鼓之。 (古义:拟声词,模拟鼓声 。今义:动词,增加。)
《劝学》
74、金:金就砺则利。 (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指黄金。)
75、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验,检查;今:探亲;)
76、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的学问 。今义:指知识、学识的渊博。)
77、假:假舆马者。 (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与“真”相对。)
78、爪牙: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或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 。今:指坏人的党羽、帮凶。)
79、以为: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80、疾:声非加疾也。 (古义:快 。今义:病。)
81、跪: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蟹腿 。今义:指跪下。)
82、用心:用心一也 。 (古义:因为心思。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安置,安身;今义:某人某事物上。)
84、江河: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先秦时专指“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江河。)
《过秦论》
8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86、赢:赢粮而景从。 (古义:担负,背负。 今义:胜或获得。)
87、以为: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把……作为 。 今义:认为。)
88、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古义:吝惜 。 今义:喜欢,爱护。)
89、以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用来招致 。今义: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后果。)
90、于是:于是六国之士, (古义:在这时。 今:表承接,用在后面分句前。)
《师说》
91、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92、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93、不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
94、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否定副词。)
95、从: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而且 今: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96、众人:今之众人 。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97、小学: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98、拜:拜为上卿 (古义:授予官职)
99、寿: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 今义:寿命,岁数等。)
100、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近亲及姻亲,内亲外戚。今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成员。)
101、指示:请指示王(古:指给……看。今: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102、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走。)
103、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国家宣传的事。
104、布衣:布衣之交。(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
105、左右:左右欲刃相如。(古义:左右的侍从。今义:方位名词。)
106、鄙贱: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卑微。)
107、约束: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08、不肖:臣等不肖,请辞去。 (古义:不才。 今义:品行不好。)
109、宾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古义:门客。 今义:客人。)
《苏武传》
110、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111、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112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113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14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115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16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17、操持:卧起操持。 (古义:同义复词,拿着。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筹办。)
118、货物: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礼品。 今义:出售的物品。)
119、实在: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20、从容: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121、因此:欲因此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果关系连词,结果。)
122、女弟: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和妹妹。)
《张衡传》
123、俗人:不好交接俗人。 (古义:追求功名和富贵的人。 今义:庸俗的人。)
124、周密: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125、激扬:振声激扬。
(古义:清脆响亮。今义:激浊扬清;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
126、因此:伺者因此觉知。 (古义:凭借这个。今义:因果关系连词,结果。)
127、下车:衡下车。 (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走下车。)
128、学者: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古义:有学问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129、征夫: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130、人事:尝从人事, (古:做官。 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131、幼稚: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年纪小或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32、情话: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之间表示爱情的话。)
133、追: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滕王阁序》
134、宰: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 今义:动词,宰杀)
135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 今义:维护,维持)
136悲: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137、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少钱)
138、赊: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 今义:赊欠等)
139、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 今义:常作判断词)
140、再: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141、逢迎:千里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145、上路:俨骖 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路。今义:动身。)
146、介:一介书生 (古:个。 今:介绍,介于)
147、学士: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148、数:识盈虚之有数 (古:定数 今:数量)
149、彩:彩彻区明 (古:日光今:彩色)
150、秋:序属三秋 (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
151、猖狂:阮籍猖狂 (古:狂放,不拘礼法;今:肆无忌惮)
152、见机:君子见机 (古:看见细微的征兆。今:看机会看形势
《逍遥游》
15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154、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155、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156、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
157、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春节)
158、海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今义:海洋运输。)
159、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词,用于上句开头,承认甲为事实,但乙并不因甲事而成立 。)
160、生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天空飘浮的生物或云气、尘埃等。今:动、植物、微生物等。)
161.之二虫又何知 (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
162.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163.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164.我决起而飞 (古:快速的样子 今:决定)
165.枪榆枋而止 (古:触,碰 今:枪械)
166.适莽苍者 (古:往 今:刚好)
167.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
168.行比一乡 (古:合 今:比较)
《陈情表》
169、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170、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17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报答 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17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
17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古:申诉,诉说 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17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175、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176、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177、星火:急于星火。 (古: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指微小的光。)
178、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受害人向法院告发。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179、寻:寻蒙国恩。 (古义:不久。 今义:寻找。)
180、除:除宦洗马。 (古义:授予官职。 今义:去掉,不计算在内。)
181、婴:刘夙婴疾病。 (古义:绕。 今义:婴儿。)
182.晚有儿息 (古:子 今:气息;停止)
18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拳拳。今:少;不重要)
184.人命危浅 (古:不长。今:和深相对)
185.日薄西山 (古:迫近 今:轻微,少)
18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停止 今:没有用的)
龙锐
★ 北大清华学子给考生支招:如何给自己心理减压
★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梳理
★ 数学总复习梳理试题
★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梳理
★ 谈复习备考演讲稿
★ 对高考学子的祝福语
★ 给高考学子升学祝福语
★ 祝高考学子的祝福语
★ 高考政治知识
现代文复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一单元
chì(敕)造 tán(檀)木 cuán(攒)聚(钱)积zǎn(攒)赤金盘chī(螭)yīngluî(璎珞)圈 kân(裉)袄 lài(癞)头 dí(嫡)亲 翠wî(幄)金wěi(蜼)彝 biàn(便)宜行事zàn(錾)银 fǔfú(黼黻)老mïmï(嬷嬷)shù(漱)盂 měngdǒng(懵懂)bâi(惫)懒 chēn(瞋目)píncù(颦蹙)niâ(孽)障 皮náng(囊)笑yâ(靥)guàn(盥)洗 金chuàn(钏)fù(阜)盛 wǎn(绾)发 内wãi(帏)cǔn(忖)度 朱tà(拓)手zhuï(镯)瘦xuē(削)xiāo(削)面 chïu(踌)躇(踌蹰)宫tāo(绦)miù(谬)论 形hài(骸)醉xūnxūn(醺醺)xùn(驯)服 shàn(讪)笑 yǎotiǎo(窈窕)xīn(歆)慕 lǐ(醴)酪(pánshān)(蹒跚)炮luî(烙)zhuìzhuì(惴惴)不安 背qí(鳍)nǎng(攮)gā(嘎)吱 邮chuō(戳)qiào(撬)开 雪qiāo(橇)zuàn(攥)紧 编zuǎn(纂)cuàn(篡)权 sǔn(榫)头 qīng(鲭)鲨 第四单元
默qì(契)提纲qiâ(挈)领 qiâ(锲)而不舍 咀juã(嚼)jiáo(嚼)舌 倒jiào(嚼)yuán(羱)羊 tuǒ(椭)圆 撒手人huán(寰)lán阑珊 斑lán(斓)畏xǐ(葸)yān(湮)没 guō(聒)噪(脊)椎jǐ 装(卸)xiâ 防(御)yù 广(袤)mào(璀璨)cuǐcàn 晕(眩)xuàn 脚(踝)huái 镶(嵌)qiàn 磅(礴)bï(褶)皱zhě 铁(杵)chǔ(忤)wǔ逆 狰(狞)níng 杜(撰)zhuàn(湮)yān没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腮凝新荔:红润的腮颊宛如新鲜的荔枝。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放诞:行为放纵,没有规矩。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便宜:方便。
磊着:层叠地放着。
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总角: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乖张: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妩媚的风韵生于含愁的面容,娇怯的情态出于孱弱的病体。态:情态,风韵。靥:面颊上的酒窝。袭:承继、由„„而来。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收拢;屏:抑制呼吸。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怯弱不胜:形容身体娇嫩不能支持的样子。间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支吾(书上为支梧):用含混的话搪塞。
不更(gēng)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更:经历。怨府:怨恨集中的所在。这里指埋怨的对象。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闹。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讪讪:难为情的样子。蹙缩:皱缩。强(jiàng):固执,不听劝导。窈陷:深陷。窈:幽深。攮:(用刀、叉)使劲儿刺。畏葸:畏惧。
三、文学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 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
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原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科普说明文的三个特点为: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述性的科技小论文,多为客观性的描述;《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像与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文言文复习
第二单元 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守或匪亲。(匪:通“非”,不是。)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或今义 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徒,空。今义:作动词。)
丛菊两开他日泪(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义:树叶。今义:树木。)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了。今义:表原因。)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等。)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言:感斯人言(话语)为:因为长句(写)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初为《霓裳》后《六么》(弹奏)自言本是京城女(说)为君翻作《琵琶行》(为,替)命:遂命酒(吩咐)暂:凝觉不通声暂歇(短暂)
命曰《琵琶行》(取名)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转: 砯崖转石万壑雷(使转动)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
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
幽: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隐晦,不畅达)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野芳发而幽香(清幽幽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可:畏途巉岩不可攀(可以)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哪能)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名词用作动词,冲击。转:使动用法,使„„滚动。)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闻舟中夜谈琵琶声(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 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用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感斯人言(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六、要点选析
1、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大约作于742年。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末段寄寓了对蜀中军阀可能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戒当局者在形式险要之处应当好好地用人防守。诗歌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3、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4、《秋兴八首》(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萧瑟的秋景的描写,引发对国家盛衰和个人身世的感叹,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附近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遇为材料,发掘古人的情愫,抒发自己的感慨。本诗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书写自己的情怀。《登高》: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诗中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此诗被后人推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5、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反对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6、《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叙事诗。诗歌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写作上,虽为叙事诗,但具有相当浓厚的抒情成分。特别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一段,由于作者精通音乐,运用细致生动的艺术语言,描写音乐的音响和旋律以及演奏琵琶的指法,并通过“急雨”、“丝语”、“流泉”、“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具体事物来比拟各种不同音响,写出音乐的复杂变化,写出声音的疾徐轻重,更从这音响节奏中,衬托出弹者、听者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都充分显示出作者诗歌创作的杰出才华。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情境、氛围、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7、李商隐,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温李”。
8、《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 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诗歌主要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多用典故。
《马嵬(其二)》: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用倒叙的手法来记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叙事中又采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诗歌批判了唐玄宗的自私虚伪,同时也隐含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之意,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第三单元 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威振四海。(振:通“震”,震慑。)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始皇既没。(没:通“殁”,死。)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赢粮而景从。(景:古“影”,像影子一样。)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古: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这样,却。今义:转折连词。)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义:没有罪过。)金就砺则利。(古: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检查。今义:参加、参见等。)
用心一也。(古:用,使用;心,心力。今义:集中注意力,存心。)蟹六跪而二螯(古:足,脚。今义: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安置,安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义:指划船的工具。)以为桂林、象郡。(古:把„„作为。今义:认为。)赢粮而景从。(古:背负,担负。今义:获得,获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今义:没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义:道路,道德。)
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数罟不入洿池(密)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百发百中(发射)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兵士)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以为绝妙(到了极点)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读qiǎng,竭力,勉强)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利用)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
远处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假装)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指挥)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伏)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秦无亡矢遗鏃之费(丢失)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河曲智叟以应(通“无”,没有)
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汝心固之,固不可彻(固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从:惑而不从师(跟随)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出比较对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而耻学于师(向,引出动作对象)吾师道也(学习)不拘于时(被,引出动作主动者)师必退(军队)其皆出于此乎(在,引出动作的处所)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词用作动词,吃。)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日:名词作状语,每日。)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安排次序。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内立法度(内:名词用状语,对内。)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牖:名词作状语,用破瓮、用草绳。绳、枢:名词作动词,做窗户、系户枢。)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作动词,险固的地势。)尊贤而重土(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
天下云集响应(云、响:名词作状语,像浮云、回声一样。)赢粮而景从(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形容词作动词,处于困境之中。)
外连衡而斗诸侯(外:方位名词作状语,对外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流血漂橹(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约从离衡(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以愚黔首(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无知。)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作动词,从师。)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是故圣益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益愚(愚: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师。)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介词结构后置。)輮以(之)为轮(省略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利”“之强”,定语后置。)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省略主语)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省略宾语)聚之(于)咸阳(省略介词)(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省略主语)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六、课文要点分析
1、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善于雄辩,气势磅礴。
2、《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记述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行驳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农民不要违农时,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写作特色:结构严谨:每部分结尾的一句话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善用比喻:全文从设喻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高超。气势宏伟,节 奏感很强: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文章读起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琅琅上口。
3、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性恶论”、“明礼义而化之”,强调教育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劝学》为代表作。
4、《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
文中一共有20个形式多样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启人思考。(1)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青出于蓝”、“輮以为轮”等;正反设喻:“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等;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2)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天赋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的要专心致志。
5、贾谊,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他的政论文如《论积贮疏》《过秦论》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的辞赋也很有名,以《鹏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
6、《过秦论》:“论”是一种文体,是论断事理,包括论政、论史等内容,重在说理。这篇文章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希望汉王朝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来论证的?作者认为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作者用举事实、作比较的方式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一方面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较,另一方面是陈涉与九国的比较,从而得出论点。
7、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后世又称韩文公,中唐杰出的散文家。在文学上主要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的文风,主张“唯陈言之务去”。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时他又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颇大。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一条线索: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从英国到德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都建立起以议会的设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把握四个重点:一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诞生与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是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四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与资产阶级统治 的确立、发展。 理解一个重要观点:尽管英、法、美、德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相同,但在形式上都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并且议会的权力在不断发展。
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知识结构: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2.《权利法案》
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17,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
2.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3. 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三、民主化趋势:1832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
知识结构: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二、联邦制的巩固
1. 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知识结构:
一、共和国的建立
1.法国大革命
①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②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二、政体的曲折发展
1.18,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第11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的统一之路)
知识结构: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
2.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3.统一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
2. 19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以“美国农业生产”为例
刘亚军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050091)
摘要:地理总复习内容包括初、高中两部分知识, 其中, 初中地理知识是学习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但内地西藏班学生普遍基础差, 没有很好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在复习时间紧的情况下, 作为面向高考的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绝不能是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从考纲对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 运用高中系统的地理理论,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会学生挖掘初中区域地理“地”表面下掩盖的“理”。笔者在多年的内地西藏班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 处理好以上关系, 是关系内地西藏班地理复习成败的重要环节。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初高中知识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关系和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探讨如何在内地西藏班地理复习中进行初高中知识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高三复习知识整合区位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一、初、高中地理教材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关系
高考考纲明确规定:初中、高中地理均为内地西藏班高考考试内容。初中地理的内容包括:地球、地图、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 。其中, 地球与地图部分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 而区域地理则告诉我们, 所研究的区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它们在初中课本中呈现的方式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实, 没有或很少用地理原理及规律加以解释其成因和规律。这样, 如果仅仅局限于初中教材内容, 我们只知道所研究的地方在哪里, 有哪些地理事物, 至于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会出现这些事物, 它们的发生、发展有怎样的规律, 人们如何做才能趋利避害地利用它、改造它, 教材未做深入的分析。也就是说, 初中教材只提供了“地”, 却未讲清“理”。
高中的系统地理知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自然地理主要涉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组成、分布、成因及运动变化规律, 阐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的内容实质是“人地关系”, 它阐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人类的产生及其发展依赖于环境;人类活动对其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使得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改变, 改变了的环境又对人类产生反馈作用。人地关系理论告诉我们, 一个地区的人类活动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在充分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成因、发生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人类采取适当的方式因地制宜, 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才能实现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显然, 掌握好初中区域地理中的“地”, 是系统学习和掌握系统地理知识“理”的基础。系统地理中许多原理要引入区域地理的案例来说明和印证, 没有了这些基础, 系统理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道理, 只有掌握了系统地理原理, 才能更好地认识某地具有某种地理特征的原因, 并运用正确的人地关系理论指导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个问题也是地理学研究最为核心的问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 学生会逐渐学会用“地理的眼睛”去观察, 用“地理的头脑”去分析、判断, 并能正确评价人类活动。这对于提高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益, 使内地西藏班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二、高三系统复习阶段教学面临的现状
根据中学地理课程的安排和高考考纲的要求, 内地西藏班地理高考复习内容有8本教材, 初中4本, 高中4本。教学任务重, 但是课时少, 高一、高二每周只有3课时, 到了高三才能每周5课时。按照规定, 高中4本教材的必修上下册的教学任务必须在高一的一学年内完成, 选修的教学内容在高二完成, 之后就是高考前的质量检测和模拟考试。这就是说, 高三的系统复习最晚也必须在高三第一学期的11—12月份结束。在这之前, 教师必须合理地安排时间, 将初中地理4本教材的复习穿插在几本高中教材的讲授过程中。这个工作不仅量大、困难多, 而且也很重要。因为, 虽说是在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但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普遍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很差, 这种情形下的复习无异于讲新课。但是,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又不能按部就班地把初中4本教材重新讲一遍, 具体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初中的知识毕竟简单, 照本宣科, 复习过后, 学生虽然在头脑中堆砌了大量的诸如地名、物产、交通线等等的地理事物名称, 却不能很好地说出其中的规律, 而且他们会感觉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枯燥乏味, 可能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这种复习效果距考纲的要求和高考命题的思路相去甚远。
类似的情况也会出现在高中教材的学习中。例如, 高中必修下册的人文地理知识中与实际联系最密切、应用最广泛的理论就是区位理论, 其中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这一理论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阐明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所以, 通过区位理论的学习, 学生可以对很多复杂的人文地理现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但是, 由于在对某区域各种人文现象的分析中, 都要涉及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自然资源等的特点, 如果抛开这些自然要素特征的支持, 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就成了空中楼阁。实际上, 学生在区位理论的学习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对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不了解, 根本无法分析这里的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等等特征形成的原因, 只能机械地记忆课本中现成结论, 至于为什么能有这样的结论不是很清楚。如果学生有较好的初中区域地理基础, 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在内地西藏班高三系统复习阶段, 把初高中知识即区域地理知识与系统地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具体的实施方法可以是这样的:因为复习初中地理内容时, 学生已经学完了高中必修课本上下册的内容, 掌握了一定的系统地理理论, 所以, 教师可以把高中系统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复习穿插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区域地理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地理事物, 系统地理理论则让我们知道为什么在这里有这些事物, 人类活动应怎样进行才能使人地关系协调。在这样的复习过程中, 不仅使学生打好了地理基础知识的底子, 而且培养了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提高了内地西藏班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 系统地、逻辑严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世界地理“美国农业生产”与高中系统地理“农业区位理论”的整合
在高中必修课本下册的农业区位理论部分, 教材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来自于自然和人文两大因素, 其中,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人文因素主要有交通、市场、政策等等。教材在分析世界商品谷物农业的代表———美国的小麦区和玉米带的农业生产时指出:优越的自然条件 (平原面积广大的地形、温和与较湿润的气候、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带来的充足的水源、冲积平原上肥沃的土壤) 、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农业科技、高度发达的工业及其中部大平原的地广人稀等是其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美国利用这些优势, 使这里的商品谷物农业成为机械化水平高、经营规模大、商品率高的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学习这部分知识时, 如果没有初中区域地理中关于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相关的人口分布、交通运输状况、城市及经济活动的分布特点作为基础, 学生很难明白其中的缘由, 只能依照课本中现成的结论死记硬背了。在复
习区域地理“美国”时, 教师通过适当的知识整合, 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我们在进行初中区域地理“美国农业”的复习时, 启发学生运用在以前学过的美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人文条件) 的知识, 并结合高中系统地理“农业区位”理论,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的农业大国?2.以小麦区、玉米带、乳畜带为例, 分析其分布地区的主要区位优势。3.说明体现美国农业生产专门化特点的农业带的形成原因。专门化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如果学生通过分析搞清这些问题的答案, 回过头来再让他们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了。之后, 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练习。例如, 针对我国这样一个不发达的农业大国, 应学习美国农业的哪些成功经验?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在形成地理概念的基础上, 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 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做出判断。显然, 要达到如此高的要求, 我们在内地西藏班高三地理的总复习阶段必须以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做基础, 运用系统地理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 才能提升复习的实效性, 使内地西藏班学生逐渐具备应对高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洋.地理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慧.中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河北教育出版社.
1.知识体系的概念
知识体系是指学习者把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方式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学科知识体系。
2.构建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1)知识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主要注重的是对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的学习,贯穿于其中的知识主线是“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选修模块更是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基础从微观方面展开,纵观所有知识,脉络清晰,主线明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知识点较分散,不易把握,而构建知识体系能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从原来仅仅注重单点知识学习转变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体系学习,易于比较、归纳和综合,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2)解答习题的需要
高中生物习题考查的趋势已经不再是只从一个角度单独考查某一知识点,而是系统地考查,注重从复杂的知识网络中进行归纳综合,提炼出最佳答案。如2009年江苏生物高考第14题从卵子和精子的形态特点与功能入手,对细胞器(线粒体的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方面综合考查,2008江苏生物高考第21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器等等。这就要求我們平常在复习的时候注重对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归纳和整合,连接成体系。
二、生物复习课中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探究
1.生物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呈现方法
(1)线索框架图式
框架图式的典型特点就是概括性强,知识内在联系紧密,易于构建,具体构建方法是找点—连线—建网。要求对于本模块知识掌握得十分熟练,具体如下:
①找点
即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特别注意防止遗漏,知识点可以根据范围大小,分为一级知识点和二级知识点:如构建细胞模块专题知识体系时,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工程就是一级知识点,而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就是二级知识点。
②连线
连线就是把所找出来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连起来,又有主线和支线之分,所谓主线就是连接一级知识点的线,数目一般较少,而支线则是连接二级知识点之间的线,数目众多:如细胞模块部分,主线即为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
能—细胞工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的二级知识点可以连接为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2)中心辐射式
中心辐射式的要点是找准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即专题的中心点,以此向外辐射延伸,然后可以二级知识点为中心继续向下延伸,如基因工程部分知识体系可以整理如下:
(3)括号概括式
括号概括式的典型特点就是操作简单、概括性强、清晰明了,主题思路和中心辐射式类似,也是先找准中心,然后向外层层延伸。
2.生物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1)根据知识发展特点和分层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安排是层层递进的,是按照知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安排的,即可从大的角度帮助学生把握生物各个学习阶段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考试大纲对此部分知识的考试内容,即框架明示的主干知识点,立足于教材,并弄清楚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概念和基本理论,而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线索就是各个阶段学习的主干知识点。然后以基本线索为中心向外延伸,就成了基本框架。
(2)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知识点
知识不是单独存在的,高中生物学中各模块知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整理知识体系也可以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展
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前后知识的衔接、过渡多加注意,并带领学生从深层次挖掘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三、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的反思
在平常的学习中构建知识体系可谓困难重重,首先是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的课程太紧,自习时间太少,缺乏归纳整合的时间;其次是学生的能力有限,目前学生整理知识体系注重的仅仅是美观,而忽略了最关键的是知识的内涵,不能全面地系统地把握住基础知识;再次是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注重的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方法的介绍,知识讲解不成体系。
【浅谈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结构复习】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05-31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05-26
高中化学必修二题10-15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09-24
必修一化学复习提纲06-22
高中化学必修说课稿07-12
化学知识结构06-10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1-04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05-28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