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精选13篇)
----------2014年中考化学复习建议
阜阳四中王晓光
2014年中考即将来临,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我们该如何更有效的复习备考呢?针对本学科特点,结合本人长期的复习实践谈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研读《中考考试纲要》,与学生共同分析近三年安徽中考化学特点。
《中考考试纲要》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是中考命题的指南针。因此我们要充分认真研读2014年中考化学考纲,并与前一年考纲对比,找出哪些考点有变化,哪些考点未变化。特别要关注有变化的考点,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复习。与学生共同分析近三年安徽中考化学特点,可以使学生熟悉安徽中考命题规律,把握中考命题方向,不会再做较偏、较难的题目,做到有的放失。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始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础。因此在复习中我建议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整合归纳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一些主干知识,如气体的制备、收集及检验等,可以实施小专题的复习方式。
三、重视实验探究习题的评析
通过探究实验题考查创新意识是我省中考题的命题特色和发展趋势。我认为抓住探究实验考题,就突破了复习难点。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精选一些典型、新颖的探究性试题组成专题,让学生练习,强调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要学生学会和习惯解读这样的题目编写方式,总结该类试题的做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探究题简化,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细节地对题目进行剖析,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解题能力,也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
四.把握社会热点,关注社会,学会知识迁移。
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这类题目即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也考查了学生关注社会、自然的情感和品质,同时也是当前中考的热点。所以必须密切关注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做到应对自如,得心应手。
五、加强答题方法指导,注重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
一、复习安排建议
初三化学复习仍可分为知识点章节纵向复习, 专题划块横向复习和模拟训练, 查漏补缺三个阶段。
1、知识点章节纵向复习阶段 (三月初至四月中旬) 。
这一阶段重点是夯实“双基”, 争取知识考点人人过手。不少学校新课拉得快, 致使学生基础不牢, 能力不强, 差生面较大, 所以一定要重视第一轮按知识考点分课时进行过关复习。每课时所涉及的知识点, 不仅老师心中有数, 而且要求学生明确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 并要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一本“考点帐”, 每个知识点要求达到什么层次, 我们老师要非常清楚。要精心设计复习课题的教学程序, 既要注意知识本身的特点, 前后的联系, 又要结合考纲的要求, 学生的实际, 决不能象上课搞成旧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使师生都感到乏味。所以第一轮的复习方法, 尤为重要, 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 应采取相应的复习方法。是采用学生讲, 讨论的形式, 还是采取实验, 讨论, 练的方式, 讲练结合的方式等都应注重实效。要以教为主导, 学生主体, 练为主线, 突出思路, 教学, 重视思维训练。外在成功的经验是先练后讲, 先发题单,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及时发现带有共性、针对性的问题, 结合复习内容再讲, 讲后再适当辅以变式练习, 但要仔细研究题型, 保证质量, 我们可以很好地把《考点练习》用好, 可先讲后练, 也可先练后讲。
2、专题划块横向复习阶段 (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 。
本阶段的重点要进行专题强化, 抓规律总结和网络的形成。就是把第一轮的“点”理解成“线”, “线”组成“网”, 使零碎的知识逐步形成体系。这一阶段重点参照重庆市教科所编写的《初三学生目标与评价》将整个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 “元素及其化合物”, “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又分3至5个小专题进行复习, 每个专题和单元都有配套的练习进行专题强化, 进行该轮复习时, 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归纳, 总结出特点和规律, 注意概念和原理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同类实验的特点, 基本计算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综合计算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方法, 同时自己也可设计一些专题辅助强化。如原子与元素, 原子与离子, 混合物与化合物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 H2、C、CO的性质, H2、O2、CO2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等都可进行对比练习。还可设计一些“化学之最”与环保、安全知识的问题, 与日常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问题装置图的连接, 除杂质问题, 常见物与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共存问题, 等小专题配合进行强化。同时还可以开展“实验开放周”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模拟训练, 查漏补缺阶段 (五月下旬至中考前) 。
本阶段重点是模拟考试, 查漏补缺和自学辅导。考前适量的模拟题训练是迅速提高考分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模拟训练对训练学生的应试心理状态, 检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应用基础知识从容答题的能力, 文字表达是否准确, 答题是否规范都有好处。所以对重庆市的科研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定时进行强化练习, 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认真查找考试暴露出来的双基缺陷和解答的错因, 认真的进行好试卷的评析, 对每一个问题可能的变换, 要尽量涉及到。同时应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 随时检查, 以免正考时再错。考前一周左右, 最好不要进行课堂教学, 由学生自学, 教师辅导, 此阶段犹如大战前的短暂“寂静”, 是一个极重要的学生“反刍”, “再悟”的过程, 此阶段教学以“个别化”为主, 如答疑, 辅导低差生, 指导智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宜进行集体评讲, 因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 应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复习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老师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复习时间有限, 知识容量大, 只有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在复习课时精讲精练。正确处理好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的关系, 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习题中精选例题, 恰到好处地精留作业与练习, 才能科学地利用时间, 提高复习效率。
2、正确处理落实双基与训练的能力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也不能等把知识掌握以后, 再培养能力, 应该知能兼顾, 不同阶段有所侧重, 在基础复习阶段, 应把重点放在双基的落实上, 但要求学生在系统地钻研课本时, 应指导学生怎样自学, 要求掌握知识和规律时, 应引导学生比较, 分类, 归纳, 演绎的思维方法;复习实验时, 应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进行再认识;在综合复习时, 重点转移到能力训练, 但也不能忽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复查。
3、注意学生的规范训练,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每年中考中都有相当多的考生因审题不慎, 表述不清, 化学用语不规范而严重失分, 这与考生的智力因素关系不大, 主要原因在于平时不良习惯未得到纠正, 缺行之有乏严格的训练, 在平时复习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解题的格式力求规范, 书写工整, 清晰, 平时从严要求。第二, 强化对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标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教学, 坚持不懈进行规范练习。第三,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包括审题、析题、答题习惯, 平时解题力求思路完整, 体现过程、计算力求准确。
4、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
关键词: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一、应该做好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思想动员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只有有了思想上的重视,才会有行动上的付出。如果思想上没有重视,而是被逼无奈在行事,那就是做表面文章,根本没有任何效率可言。所以,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紧张而关键的中考总复习当中,为中考以至今后的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新课传授阶段,不可必免地会涌现出一些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好甚至是皮毛都不沾的学生。如果进入中考总复习时对他们不闻不问,他们将会彻底放弃,从而导致复习一开始便举步维艰,那后续的障碍更是不言而喻了!因而,了解和关注这个群体理应首当其冲。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中考第一轮复习仍然会将之前的所有基础知识再加以详细地讲解和分析。所以每个学生都还有机会弥补当初的不足和遗漏,不会感觉被人抛于千里之外,从而心里自然能够得到安慰和平衡,行动上必将同步进行。
二、应该树立起学生高度的自信心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鼓动性的分析,让他们强烈感觉成功就在眼前。
化学是从初三学年才开始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其学习时间短,涉及内容少,兴趣吸引高,难度要求低,比起其他科目,学起来要轻松得多,即使要查缺补漏也容易得多。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滋生厌烦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从而为我们的工作开展打开了一扇宽敞的大门。
化学相对其他科目而言,复习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基本不存在“只能赶进度,无法顾结果”的糟糕局面。这样一来,能给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吸收和消化,自然使得复习效果更加显著,成绩提高更加可喜。
可以举一些往届经历过总复习之后在中考时杀出的“黑马”,条件允许的话,请出一些来现身说法,让在场学生深受感染,以此来激发他们潜在的无以迸发的欲望,从而让信心加倍地膨胀。这样的效果远比我们费尽口舌要强出千百倍!
只要我们善于用真实的事例、真挚的情感、深入的分析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激情四射,就算平时再不起眼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耀眼的未来之星!
三、应该规划好复习进度,并有条不紊地开展复习计划
根据十几年的毕业班经验,个人认为可以将中考总复习工作分成三个阶段。
1.从新课结束到全区质量检查,时间安排一个月左右
本轮复习全部侧重于课本基础知识,可以把九年级化学所有相关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注上具体的教材页码,即使再不会的学生也能够以这种最便捷的途径迅速找到答案,从而避免因做不来而去“拷贝”别人劳动成果,甚至干脆放弃的不良风气。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又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可谓事半功倍!
2.从全区质量检查到全市质量检查,时间安排一个月左右
本轮复习全部以专题进行。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考试说明》的精神,结合本地近年来的中考方向和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所有内容归纳成一个个相应的专题。这其中设有“考点分析”“中考分值”“实战演练”三个部分,让学生明确中考“考什么”“考多少”“怎么考”,从而更清楚复习的方向和方法,以此加强学生对中考的适应能力。
3.全市质量检查到初中升学考试,时间安排一个月左右
本轮注重中考考题考点指导针对那些常考易错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让学生充分明确解题思路和方向,做到“避免老错误、解决新问题”。这样便能减少失分,增加得分。
四、应该分层次教学,以期做到“转化后进生、强化中等生、优化尖子生”
在任何时段,都应关注“后进生”。因为这个群体是最有进步和提升空间的,因而也是最不容小视的。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地对他们加大感情投入,尽可能多地深入沟通、坦诚交流,以此感化和带动他们主动并真正走入我们的学科当中。同时继续鼓励好的学生对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形成“帮扶结对,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有了这种和谐、积极的氛围和环境,何愁成绩上不来!
“中等生”绝对是一个班级的强大中坚力量。它往往以庞大的队伍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成效。因此,我们应该在稳定他们的同时,不断努力以各种方式方法助他们一臂之力,充分挖掘他们潜在的巨大能量,让他们能够竭尽所能强大自己。
“优化尖子生”,这是一个完成高质量教学的永恒话题。但是“尖子生”的发展空间已经比较狭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指导技巧,特别是在选材方面,更是要精挑细选,才能够顺利帮助他们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信所有初三化学教师在毕业班的激烈竞争和艰苦磨炼下,在新形势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下,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下,能探索出更多更好的中考总复习之路,使得我们的中考化学成绩百花齐放,永续辉煌!
把贯穿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关联起来。物理学科的知识构建重点放在课本定义、公式推导、研究现象上。如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是惯性定律,阐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所研究的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而动量定理所研究的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规律。
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这四项工作:①基本规律和公式;②容易忘记的内容;③解题方法与技巧;④经常出错的问题。
2、抓基础
一份高考试题中、低档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部分)占80%,难题只占20%,如果把最后冲刺阶段的宝贵时间去解难题,这是舍本求末。通过前一阶段的模拟训练,大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查缺补漏,才会事半功倍,如对基本概念,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仅以“功”的概念为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力做功,都对应着一定形式的能的转化。能否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极大地制约着对某些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高考试题往往通过特写的物理情境,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对一些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往往有的同学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该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这些都应在最后阶段,逐一解决。
3、节奏很重要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跑在老师前面(至少是同步),老师开始复习直线运动第一讲,你可以已经刷题到直线运动章末总结了,这样复习非常高效,因为无论是听老师讲知识、讲习题,自己的吸收消化理解能力都高人一筹,几周以后,就会发现,高三复习效率很高、也提升很快。
要熟练掌握1-20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的书写。要正确书写化学式和方程式,熟记各种药品的俗称,颜色,气味。要熟练质量分数的计算,这是重点,初中的化学计算只有这一个,所以必需要会。各种气体的制取,收集都是重点,还要多做习题掌握题型。
[解题方法]中考化学答题技巧:先求准 再求快 贴近核心
要点提示
中考化学有哪些答题技巧?王俐老师指导考生:做选择题首先要稳,把所有选项看清楚,在题目关键词和易出错处做标记,以便答题和检查;做非选择题,要围绕核心问题思考和回答,完整简洁地表述;答题时以准确为先,其次才是速度。
选择题标记题目关键词
问: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或避免选择题失分?
答:答题稳。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醒自己: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
看全面。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办法。
做标记。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留痕迹。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帮助考生答对题的好办法。
巧联系。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两检查。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如分析是B对,可写到括号里的是D;二检查括号里的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检查时务必先检查涂卡是否准确。
【例题解析】
问:能以具体试题为例,说说选择题的答法吗?
答:如哈市模拟题第6题“用微观知识解释事实”。首先要弄清涉及到的是哪种粒子,比如浓盐酸挥发是氯化氢分子运动的结果,不是氢离子、氯离子运动的结果。待选答案是两句话的,要分别看清每半句是否正确。
第11题是溶液图像题,只有饱和溶液才能用到溶解度求质量分数,还要看清问的是“溶质质量”还是“溶质质量分数”,此外对图像一个物质一个物质地分析,比一个温度一个温度地分析效果好。
有原子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题,要根据结构示意图把微粒符号标出来再解题。
非选择题贴近核心问题作答
问:非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答:注重情境。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例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围绕核心问题。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应尽可能写出自己最有把握,没有争议,能得到大家认可的答案,不给别人扣分的机会。
按逻辑顺序分析。从“已知”到“未知”,分析思考要有逻辑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可以是空间顺序,如实验现象有几点,可以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去寻找,也可以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时间顺序来思考。有些开放题没有思路,大脑一片空白时,可以按章节逐一搜索。
表述完整环环相扣
问:表达书写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要求。要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
②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回答问题要精炼,不要重复叙述。
③回答问题时避免答非所问,如把碱的俗称写成了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写成了文字叙述,要求画发生装置结果画成了制和取的装置。
④语言表述要完整,缺少主语或前提会导致不知所云或不严谨。
⑤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要体现出因果关系,回答要环环相扣。
⑥不要写错别字: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致使阅卷老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错别字如“石蕊”写成“石芯”、“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涤纶”写成“涤伦”等;写错了要划清楚,改清楚,不要“越描越黑”。
专题1 元素符号
1.【2017•苏州】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
A.锌Zn B.硅SI
C.氯cl D.贡Hg
2.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1个或2个字母表示的,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Niccolum,则镍的元素符号为( )
A.Ni B.NI C.N D.Na
3.【2017•贵州】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e B.N2 C.H D.2O2
4.【2017•襄阳】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锑、铕、锌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如图G1-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对图示中元素的信息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图G1-1
A.原子序数是“30”
B.元素符号是“Zn”
C.元素名称是“锌”
D.电子数是“65.41”
类型2 粒子结构示意图
5.【2017•河南】图G1-2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G1-2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n的值为10
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6.【2017•河北】图G1-3所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G1-3
A.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B.硫、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D.硫、氧两种元素形成的SO3中硫元素为+4价
7.【2016•湘潭】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微观示意图填空。
(1)如图G1-4A、B是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G1-4
①若A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x=________。
②若B是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的数值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11 b.10 c.9 d.8
(2)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G1-5所示:
图G1-5
①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若D为氧化物,且A、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3 离子符号
8.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列问题。
(1)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一种原子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有两种原子的两种不同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6•怀化】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见元素,该元素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为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10.金属钠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图G1-6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钠与氯气反应时,每个氯原子____________成为氯离子。
(2)从氯气变为氯化钠时,氯元素化合价的具体变化为____→____。
(3)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了大量自由移动的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类型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1.【2017•宜昌】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写法错误的是( )
A.氧化镁写为MgO B.氧化锌写为ZnO
C.氧化铁写为FeO D.氧化钙写为CaO
12.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笑气的化学式为( )
A.N2 B.N2O C.N2O3 D.NO2
13.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锰酸钾、高锰酸钾,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6、+7。氯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7、+5、+1、-1等,由此推测钠元素、氧元素和+7价氯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
类型5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14.【2017•深圳】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2O5
B.硅的元素符号:SI
C.碳酸根离子:CO3
D.三个氧原子:O3
15.【2017•连云港】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60个碳原子:C60
B.2个氢氧根离子:2OH
C.金刚石:Au
D.3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16.已知下列元素及其化合价,从其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Na0 Mg+2 N-3 H+1 O-2 S+6 Cl-1
(1)一种单质________________。
(2)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
(3)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
(4)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
17.从C、H、O、N、S、Fe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4个铵根离子:________。
②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
②菱铁矿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
类型6 化学方程式
18.【2017•苏州】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在尘埃的作用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Cu(NO3)2溶液和A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CuSO4溶液滴入NaOH稀溶液中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Fe3O4)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7•泰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习过程要关注物质的性质以及能发生哪些变化和发生变化过程中的现象。现有A、B、C三种物质,它们可能是O2、Fe、H2O、H2O2、CaO、Fe2O3、HCl、NaOH、Ca(OH)2、Na2CO3中的一种。
(1)若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B分解能产生A和C。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并均可与C的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的两种盐溶液。则C的化学式是________;请写出能产生黄色溶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分别属于酸、碱和盐,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
①若均无明显现象,则A、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能产生白色沉淀,请写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7•雅安】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G1-7
(1)写出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锂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化学式为Li,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写出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硅的元素符号应为Si;氯的元素符号应为Cl;Hg的元素名称应写为“汞”。
2.A [解析] 由题给信息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Niccolum,元素符号采用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因此其元素符号应为Ni。
3.A [解析] He表示氦元素、一个氦原子,还可以表示氦气这种物质;N2表示氮分子不表示氮原子;H表示氢原子、氢元素,但不表示氢气这种物质;2O2表示两个氧分子,不表示氧原子,也不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4.D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0,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
5.B [解析]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中n的值应为8;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的周期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因为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6.B [解析] 氧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共有8个电子,第一层2个,第二层6个电子;硫和氧都没有带“钅”字旁,都属于非金属元素;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氧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常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计算出SO3中硫的化合价是+6。
7.(1)①7 ②a (2)①27?14
②5O2+4NH3=====一定条件6H2O+4NO
[解析] (1)①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粒子为原子,所以若A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17-2-8=7;②B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y是大于10的数字。
(2)①D是氮气时其反应物是氧气与氨气,产物是水与氮气,其化学方程式是3O2+4NH3=====一定条件6H2O+2N2,则水与氮气的质量比为(6×18)?(2×28)=27?14;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一定是氮的氧化物,因A、B的分子个数比为5?4,进而写出化学方程式是5O2+4NH3=====一定条件6H2O+4NO。
8.(1)O2、O3
(2)Fe2+、Fe3+
(3)H2O、H2O2
(4)SO32-、SO42-
(以上合理均可)
9.20 4 金属 Ca2+
[解析]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8+2=20;20号元素是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看出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所形成的离子为Ca2+。
10.(1)得到1个电子 (2)0 -1
(3)Na+和Cl-
11.C [解析] 镁元素、锌元素、钙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都显+2价,氧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显-2价,所以,氧化镁(MgO)、氧化锌(ZnO)、氧化钙(CaO)的化学式书写均正确;氧化铁又读作三氧化二铁,其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C项错误。
12.B [解析] 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正前负后、化简交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0,故笑气的化学式为N2O。
13.高氯酸钠 NaClO4
[解析] 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为-2价,氯元素为+7价,高锰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为-2价,锰元素+7价,与高锰酸钾类似,故钠元素、氧元素和+7价氯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高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4。
14.A [解析] 硅的元素符号为Si;碳酸根离子表示为CO32-;三个氧原子表示为3O。
15.D [解析] 60个C原子应表示为60C;2个氢氧根离子应表示为2OH-;金刚石应表示为C,Au表示金元素、一个金原子或金这种物质;3个二氧化硫分子应表示为3SO2。
16.(1)Na
(2)MgO(或H2O或MgCl2或HCl等合理答案均可)
(3)MgSO4(合理答案均可)
(4)(NH4)2SO4(合理答案均可)
17.(1)①4NH4+ ②3SO2
(2)①H2O ②FeCO3
18.(1)2SO2+O2=====尘埃2SO3
(2)Cu+2AgNO3===Cu(NO3)2+2Ag
(3)2NaOH+CuSO4===Cu(OH)2↓+Na2SO4
(4)Fe3O4+4CO=====高温3Fe+4CO2
19.(1)2H2O2=====MnO22H2O+O2↑
(2)HCl Fe2O3+6HCl===2FeCl3+3H2O
(3)①HCl、NaOH、Na2CO3
②2HCl+Ca(OH)2===CaCl2+2H2O
[解析] (1)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B分解能产生A和C,可知B是过氧化氢,A是水,C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气。(2)已知的物质中,金属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的只有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所以C是盐酸(HCl);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和水。(3)①A、B、C分别为酸、碱、盐,依次加入到同一个烧杯中无现象,则A是盐酸(HCl),B是氢氧化钠(NaOH),C是碳酸钠(Na2CO3);因为氢氧化钠加入盐酸中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现象,碳酸钠加入到氯化钠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现象;②如果能产生白色沉淀,则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钙,C是碳酸钠;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其中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一、弄清中考化学考试方向, 明确思路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中考化学复习中, 一些教师认为教师熟悉中考的要求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让学生去了解。其实不然, 只有让学生了解中考要考什么, 学生在复习中才知道要复习什么。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 有利于学生把握复习的深浅度和难易度。在这个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根据考试说明, 了解考试的性质、方式、方向, 对试卷结构、考试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结合近几年中考化学的试题情况来看, 其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 中考化学依然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中学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 中考是终结性考试评价的一种手段, 自然会面向全体学生, 故而其基础性也就较为突出。从中考试卷结构来看, 以基础类问题为重, 故而在复习中要重基础, 不能偏离了基本方向。其次, 注重能力和关注学生的发展, 无论是“新课标”还是“说明”都明确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如概念考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填空, 而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 虽然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 但在思维能力要求上又有所提升。因此, 在引导学生复习时, 对基础知识要系统掌握, 还要注重应用拓展, 培养问题能力, 做到随机应变。
二、以教材为核心, 注重归纳拓展
化学复习应以教材为主, 因为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答题的基本知识点都源于教材, 并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更新、变化和拓展。在引导学生复习时, 定要引导学生通读教材, 根据自己的实际和考试要求对基本概念、公式等进行“查漏”, 要注重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形成系统性, 使其网络化。
在复习中,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做到咬文嚼字、分析对比、整理归纳, 如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定要规范、熟练;对基本概念要掌握其内涵, 如氧化物的概念;对元素、单质及化合物要从其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保存、鉴别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形成知识链;在化学计算方面, 要能根据题干分析其所应用的化学概念、公式, 通过现象看本质, 掌握典型题型;对实验则要熟悉常规实验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有关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等要熟记于心, 要能根据物质的性质, 从制备、检验、鉴别、除杂、提纯等方面对实验进行深入分析。
在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中, 要注意采用“分块”策略, 即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形成系统。如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 以某化学物质 (如CO2或NaOH等) 为中心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梳理, 然后再进行横向比较 (如将盐酸和硫酸、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等物质进行比较) 。在对概念的深化理解上, 要摒弃死记硬背的方法, 提倡以类比归纳的方式进行。
最后, 要关注教材中的典型例题, 引导学生抓典型, 结合实际展开训练。对于典型问题, 在复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思路, 掌握方法, 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时, 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三、根据学生实际查缺补漏, 做好考前冲刺
在化学中考冲刺阶段, 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单纯解题的思路转变过来, 对基础知识理一理, 根据复习情况以及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查缺补漏。在对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整理时, 要对应教材查找不足。如复习液体时, 要清楚某种液体是不是溶液、溶液的概念是什么、溶剂和溶质有什么区别、涉及哪些计算、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归纳, 在归纳中不断地提升。
在冲刺阶段, 除了常规的基础性训练外, 还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拓展训练, 尤其是问题解决类题型。当然, 在冲刺阶段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 缓解学生的考前压力。
一、研读中考考试说明是化学复习的根本
中考化学考试说明是化学总复习的指导方向。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与学生共同阅读研究中考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题型和要求,把握复习的方向,把握复习的量和度,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避免盲目、干扰和误导学生复习。研究这几年的中考试题不难看出,体现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和开放性的题目增多了,它的命题大多会联系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分值也有所增加。所以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该根据复习方向,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抓准知识点和考点的内在联系,把握好知识重点、难点。
二、备好课是做好中考化学复习的前提
任何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非常关键。复习课更需要备好课,不仅备课标、备考纲、备考点,还要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备学生、备教法。备课时千万不能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性,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掌握复习课的度和量。对于化学知识不能无限的延伸,而是把知识点分类整理归纳,梳理知识脉络,使知识规律化、 系统化、网络化,才能既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节省复习时间。
三、以课本为本强化基础是化学复习的保证
课本是化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根本,它对整个复习有导航的作用。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仔细阅读课本,归纳出知识要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中考化学试题大多是依据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命题的。在第一轮的单元复习中要以课本为主要依据,设计出每单元的知识网,巧妙归纳和梳理单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积极引导学生按照单元复习顺序仔细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真正做到掌握重点、抓住要点。复习时对教材习题的研究也非常重要,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出现的习题、例题的题型、考查的要点,它往往就是中考命题的母题。因此,要重视题型研究,重视试题的分类、拓展和衍变,要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
四、以学生为本,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近几年的中考题目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死记硬背,应该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指导和辅导的作用。
复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再现、迁移和提高。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更需要发展他们的兴趣。多年来,我发现学生比较喜欢化学这门学科,尤其是在做实验和讲解一些与实际相关的问题时。利用这个特点,在复习课中,我依然会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或是借助多媒体展示实验,激发兴趣的同时再现重点实验,挖掘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五、精讲精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中考复习过程中,主要以练和讲为主,讲和练结合。尽管现在提倡素质教育,题海战术还是目前提高成绩较为有效的办法,但教师在上复习课是要注意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精讲是我们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精讲要做到按考试说明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基础知识。多讲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精选一定数量的题目,按一定的要求,达到一定的质量和成效,做过的题要真正融会贯通,能从不同角度解题,逐步扩展和深化,在层次上逐步提高。
六、关注热点,突破重点难点,强化考点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化学的宗旨是学以致用,从我们的生活、学习实际出发,结合生产,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因此,化学命题必然从生活中选择素材,而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必然要成为当年中考命题专家组关注的焦点。复习时学生要广泛关注社会最新科技动态、最新热点新闻等,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与新能源开发,还有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知识几乎年年都进入命题者的法眼,我们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突破重点难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在知识扎实的基础上突破重点难点,对于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情景信息综合题、开放性综合题、探究性综合题要强化考点,多做多练,举一反三。
总之,中考化学复习的策略很多,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中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了解中考命题趋势,把握好复习要点,发挥自己高超的教学水平,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获得优异成绩。
化学是从初三开始学的,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陌生的课程,如何学好化学也就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学好化学要从以下入手,只有把握好下面的步骤,才能够学好化学。
认真抓好“听、思、问、练、记”的学习五个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练是学习载体,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听讲、自主练习,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和练习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以听为主、记为辅”的习惯,将听到的、看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疑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还要记清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主动、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练”包括做练习题、思考题、化学实验操作等。要自己动手做一定量的实验、操作练习,才能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其深刻道理。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这便是一题多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训练(一)
1.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
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
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Ⅰ.2Mg+CO2=====点燃2MgO+C
Ⅱ.H2+Cl2=====点燃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已知:NaClO+2HCl===NaCl+X↑+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84”消毒液中NaClO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
5.氨基钠(NaNH2)是生产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 ℃时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NH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NaNH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
C.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4NH3=====△4NaNH2 +H2↑
6.模拟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KZ1-1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KZ1-1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该工艺流程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和S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7.高铁酸钾(K2FeO4)能溶于水,是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图KZ1-2
(1)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将K2FeO4溶于水,几天后振荡、静置,再滴入酚酞,出现如图KZ1-2所示的现象。写出K2FeO4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K2FeO4与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8月12日发生爆炸后,消防专家确认,大约40种危险品中就有700吨剧毒氰化钠(NaCN)。
(1)氰化钠(NaCN)泄漏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高效处理,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X+2NH3===2NaCN+3H2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9.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灭火。
(1)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________。
(2)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废灭火器中的NH4H2PO4可作化肥,但不能作为________(填序号)使用。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铁制的灭火器罐体容易生锈。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B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X↑+
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化学方程式里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________(填序号)。
A.+3 B.-3
C.0 D.+5
11.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________含量不断上升,全球变暖。
(2)核能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开发的新型能源,但日本的核辐射使人们对碘131的关注度极高,空气中含有极少量对人体是无害的,碘131是人工合成的碘元素,其质子数为53,则其中子数是________。
(3)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CH3CH2OH)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_______=====催化剂______+5H2O。
12.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KZ1-3所示。
图KZ1-3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化学式中同种原子的个数要合并,因此Cu2(OH)2CO3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5;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判断X的化学式是H2O,H2O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
3.D
4.A [解析] “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钠元素呈+1价,氧元素呈-2价,所以氯元素呈+1价;通过NaClO+2HCl===NaCl+X↑+H2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氯气,反应物都是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5.D 6.C
7.(1)+6
(2)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8.(1)NaCN+H2O2+H2O===NaHCO3+NH3↑
(2)①C ②-3
[解析] (2)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Na+2X+2NH3===2NaCN+3H2可知,物质X的化学式为C。②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x=-3。
9.(1)氮气
(2)NH4H2PO4=====△H3PO4+NH3↑
(3)C
(4)喷漆(合理即可)
6HCl+Fe2O3===2FeCl3+3H2O
10.(1)NaCl (2)Na+ (3)N2 D
11.(1)CO2 (2)78 (3)4NaOH 2Na2CO3
12.(1)2H2O+SO2+I2===H2SO4+2HI
关键词: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学中考进行了一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的变化;二是试卷结构的变化;三是题型、题量、分值的变化。结合上述变化,将对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提出一定建议。
一、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中易出现的问题
1.复习的教学观念需改善
在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每年初中化学中考的考点、考情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但由于现阶段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仍然将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因此,复习大都抱有较强的功利性,复习时也只是为了应付中考采取题海战术,学生只是单纯背诵、练习。这种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2.未对复习进行合理规划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会根据新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备课,提前做好教学计划,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于中考的复习却缺乏相应的教学设计。具体表现在复习课教学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的教学资料,复习课教学方式不科学,复习课教学未根据学生特点和认知能力来进行考量。加之,中考复习时间相对紧张,教师更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1.紧抓《考试说明》
每一年公布的《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都会将本年度中考命题的范围与上一年的变动进行比较说明。因此,紧抓《考试说明》不但可以了解到考试命题重点,而且还可为复习指明方向,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对说明中的各个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各要点制订出复习策略。同时在复习时能让学生自行解决的,应当让其自行解决,教师则将重点放在知识规律与信息的挖掘上,进而探究可能的出题点及知识的可扩展点。此外,教师还应当处理好《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无论怎么样教材依旧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且当前的中考命题不会出现“偏、难、怪”的题型,不出带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色彩的题型,更加强调:立足教材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中考考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只有紧紧抓住教材,才能抓住中考考点,也才能避免中考复习的盲目性。
2.精心规划
由于初中化学的中考复习時间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应提升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效率。为了避免复习课目标的不清,首先,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将复习的重点放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上;其次,教师需指定一个操作性强、精细的复习计划,将复习的目标与主要内容都细化到每一节课上,以确保复习工作可达到预先计划稳步推进;最后,教师应该提前做好教学资料的整理、收集,选取与中考考点密切相关的知识清单,并完成各专题达标测评试题的编制,使其具备高质量。
3.注重答题训练
从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选择题和填空简答题仍占据重要的分值,分别为45分和33分,且选择题和填空简答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基本化学用语、物质的变化及规律、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等。针对选择题而言,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及化学学科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来复习,并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针对填空简单题,在复习时除了对知识的巩固外,还要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会读题、审题、分析题,并可根据题目的问题进行科学、规范的解答。
4.加强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实验是中考考试中的必考点,且占据的分值为16分,考查的教材实验主要为燃烧的条件、电解水、二氧化碳的性质、金属的锈蚀、分子运动现象等。中考考点中的实验大多来自于教材或是略微改动后的,相对而言难度并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故而在复习时教师可利用实验教学作为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突破口,对教材中出现的探究实验进行重点讲解,针对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可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其中原理,在实验后再选取典型的试题进行讲解,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在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中有许多有效的策略,但由于各省区考试大纲和教材的不同,要求教师根据当地考试说明及教学实际,研究化学中考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以把握好复习的要点。如此结合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饶琳.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J].广西教育,2013(30):85-87.
一、认真研究中考变化趋势, 摸清中考命题路子
面对课改,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生活、科学、技术与社会,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与当前时事紧密结合, 激发学生的关注和求解欲望,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生成新的认识。逐步引导学生由“为了考试”走向“为了生活”, 从生活走向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 近几年中考试题同以往相比有了三大变化:
一是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其教学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近几年实验内容的权重增加, 实验题推陈出新, 不少实验题综合程度大, 将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等融为一体。命题中注重考查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断演绎的能力和由现象到本质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其意在不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许多中考题都是以实际问题为载体, 考查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复习时要善于发现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了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如食醋与酸之间的关系、煤气中毒、加碘盐 (盐慌) 、无磷洗衣粉的推广、重金属污染、空气质量报告、世博会中的化学知识、新能源开发等,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它们, 提高学生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能力和应用能力, 这也是社会对人文素质的一个更高要求。
三是增加了开放型题目。其特点是内容开放、答案开放、思路开放, 注重了创新能力的考查, 从而使知识更加具有生动性, 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二、转变观念, 以生为本
学习有三个境界:苦学——好学——会学。我们应该明确, 学习的第一重要目标是要学会学习。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真正更好的驾驭知识, 成为学习的主人, 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水平的高低和长远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予以渗透:
一是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精选复习内容, 结合学情, 归纳系统知识体系, 杜绝无目的的内容出现在复习课的课堂上;创设情境, 精设教学环节, 小循环勤反馈, 多种方法并用, 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平衡;合理使用多媒体, 增大课堂容量和含金量, 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并能提出问题, 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上来。在“疑”和“问”中不断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更加饶有兴致地投入到钻研学习中来,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只有学生问出问题, 我们才能把准脉,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是突出一个“乐”字。复习时如果只要求学生背呀、写呀、考呀、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 必要的乐子是必不可少的, 如课堂一个笑话、一首歌、最新的时事报道、班中某位学生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使复习过程和谐有效。
四是摸清学情, 提高针对性。复习课时的重点、难点、关键与新授课不相同, 再加上学生基础不同, 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甲同学认为是难点的题目, 乙同学则不以为然。因此在复习时应遵循“注重双基——重点拔高——单项验收——分析讲评”的规律, 注重题目的类型和梯度, 面向全体, 体现因材施教, 使每一个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
三、讲究方法, 突出实效。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知识, 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一个好的复习方法不仅可以省时、提效,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形成良性循环, 一生受益。但是不同的知识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 合理安排复习轮次。
复习时分三轮次进行。第一轮, 以课本为主, 夯实基础, 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注意复习范围的深度与广度, 消灭盲点, 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第二轮, 注重专题复习, 例如“化合价与化学式”、“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计算题”等, 在选好题的基础上, 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做到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 形成规律和技巧,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第三轮, 综合练习和模拟训练。此阶段以考试说明为蓝本, 结合最新信息进行有的放矢的综合练习与模拟训练。重在找出错误的原因, 引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避免减少失误, 确保中考取得好成绩。
2. 查漏补缺。
把错题再看一遍, 梳理一遍。“错题是个宝, 提高成绩少不了”, 对自己在复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知识上的纰漏进行及时的弥补。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立体网络。在做过大量习题后, 会发现不同的题目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需要归类分析、找出联系。跳出题海, 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俯视这些题目, 脑中剩下的知识就会变成提炼的精华——类型。
3. 适当训练。
将复习状态调整到中考状态, 创造一种适度紧张的氛围, 模拟中考的感觉, 就是要求每一位考生坚持不懈地做适量的练习。所谓适量, 应该是每天做一些模拟题, 几天不做, 解题和思路速度就会明显放缓, 到考试时做题肯定会感觉手生, 成绩亦有可能大幅度下降, 适当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去面对中考。
4. 适时回归课本。
在复习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用好课本, 而中考前的这段时间, 看课本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 不能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做题。有些同学复习阶段疲于应付各种讲义资料, 经常一头扎入题海, 不知上岸, 结果只能淹死在题海中。其实, 知识点只有那几个。中考题中有相当部分依据课本改编而成, 课本中的习题、例题、演示实验、插图常用作编题的材料。所以考前一定要通读课本。
2010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13、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P2O5五氧化二磷,Ca(OH)2氢氧化钙;
(2)金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3碳酸钙,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
1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NH+4]和阴离子[如Cl—、CO2—3]。
9、原子结构: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10、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稳定结构:①最外层8电子②第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
12、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Al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15、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16、灭火的方法:(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7、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粉尘、在遇到明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也有物理变化的爆炸如车胎爆炸)。
18、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19、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20、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⑴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⑵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微观意义。
22、常见的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S2-(硫离子)。
2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
3、O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难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4、O2的化学性质: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下:
燃烧的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
一、稳定。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4、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5、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2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2010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
(二)元素化合物部分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1)铜丝的量不足(2)系统漏气(3)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4)反应的充分程度不同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 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氮气占78%,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03%;得出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
大量热
C + O2═══CO2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点燃
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O2 ═══ SO2
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点燃
4P + 5O2═══2P2O5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点燃 色固体
3Fe + 2O2═══Fe3O4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点燃 色固体。
2Mg+ O2═══ 2MgO 5.实验室制取氧气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一般不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因为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氢气可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收集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N2只能用排水法。
6、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是物理变化。
7、氧气的重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利用氧气易于其它物质反应并放热的化学性质。水通直流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H2),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前者与后者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8、水的净化: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沉降(加明矾);过滤;灭菌(氯气);煮沸。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向两种类型的水中分别加肥皂水,搅拌,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否则为硬水。利用蒸馏、煮沸的方法可将硬水变为软水。
9、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稀硫酸。一般不用镁、铁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过快、铁反应缓慢不能用浓硫酸、硝酸,因有强氧化性,反应不能得到氢气。不用浓盐酸,生成的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HCl气体。
1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1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8、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①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②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③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19、金属的化学性质 点燃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1)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 + H2O ═══ H2CO3 ;
加热上述红色液体会恢复为紫色,因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H2O + CO2↑
(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H2O,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和其他碱也能反应。
12、CO2的用途:(1)灭火(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3)光合作用的原料;(4)保存食品。
13、CO2的实验室制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 + 2HCl═CaCl2+H2O+CO2↑,不用Na2CO3,因反应太快;不用稀硫酸,因为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会覆盖在石块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行;也不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混有HCl等杂质。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时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14、CO2与人体健康:CO2无毒,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有害,因为CO2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15、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稀硫酸。一般不用镁、铁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过快、铁反应缓慢不能用浓硫酸、硝酸,因有强氧化性,反应不能得到氢气。不用浓盐酸,生成的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HCl气体
16、CO中毒,又叫煤气中毒。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剧毒,不易被察觉。被吸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气。CO一半以上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用CO作还原氧化铜等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17、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它们的状态大都是固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热和电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2)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2Cu+O2═══2CuO
(2)较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Fe+H2SO4══FeSO4+H2↑ 2Al+6HCl══2AlCl3+3H2↑ Cu不与盐酸反应(3)金属1 + 盐1 →金属2 +盐2(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Fe + CuSO4 == Cu + FeSO4(“湿法冶金”原理),Cu+2AgNO3══2Ag+Cu(NO3)2 ★单质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置换反应:单质1+化合物1══单质2+化合物2 20、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高温
(1)铁的冶炼原理: 3CO + Fe2O3 ══ 2Fe + 3CO2(赤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3)钢铁锈蚀的条件是:①与O2接触 ②与水接触
★在有酸或盐存在的条件下,会加速钢铁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搪瓷、电镀、烤蓝等;③制成不锈钢。红色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于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生成铜绿〔Cu
2(OH)2CO3〕金属制品电镀、电焊前一般要用稀盐酸处理,目的是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21、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质量分数会减小,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质量分数会减小,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不能用NaOH干燥的气体是SO2、CO2、HCl。
22、紫色石蕊与无色酚酞都属于酸碱指示剂,可指示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石蕊遇之变红色,酚酞不变色,pH<7。碱性溶液,石蕊遇之变蓝色,酚酞变红色,pH>7。中性溶液:石蕊不变色(仍为紫色),酚酞不变色,pH=7。
23、氢氧化钠固体要密闭保存,原因是氢氧化钠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产Na2CO3而变质,鉴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用过量的稀盐酸检验(看是否有气泡产生)。除Na2CO3时可加适量的石灰水即Ca(OH)2。氢氧化钠溶液存放在试剂瓶中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玻璃中的SiO2能酸,产生MgCl2,再将熔融状态的MgCl2电解,就能制得金属镁。(方程式要掌握)
4.蒸馏法是海水淡化常用的方法,目前多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
5.Na2CO3(俗称纯碱或苏打)就是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反应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得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产生的碳酸氢钠(NaHCO3)由于溶解度小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方程式要掌握)
6.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与氢氧化钠反应生产黏性的物质。
24、Ca(OH)2: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水溶液称石灰水,不饱和石灰水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温(与大部分固体相反)或加石灰。石灰水的保存与氢氧化钠溶液相同。
25、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Na2CO3)的俗称是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
26、工业上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水、纯碱(Na2CO3)制烧碱的方法:(1)高温锻烧石灰石生成CaO;(2)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3)Ca(OH)2与Na2CO3反应可生成烧碱(NaOH)。
27、纯碱(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pH>7,但它不是碱,属于盐;碳酸钠晶体即Na2CO3•10H2O是纯净物,属于盐类,俗称口碱;碳酸钠晶体易风化,属化学变化。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蓝矾,是蓝色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无水硫酸铜CuSO4是白色固体,易吸收水分而变蓝,可用其检验水的存在。
2010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
(三)化学与生活部分
1.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主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这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采取 溶解→过滤 →蒸发结晶等步骤除去。“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烧碱等物质,使SO2-4、Ca2+、Mg2+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3.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的原理是: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产生Mg(OH)2沉淀,然后将沉淀过滤,向其中加入稀盐
7.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素,前四种是有机物。其中能提供能量的有蛋白质、糖类、油脂三大类。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它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淀粉、葡萄糖、蔗糖等。淀粉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遇到碘水变蓝色,它在人体内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是C6H12O6,它在人体内氧化释放出能量(方程式要掌握)。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维生素在人体内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缺乏维生素A患夜盲症,缺乏的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8、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11种,排在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 O、C、H、C。
微量元素有Fe、Zn、Se、I等。如果人体内缺乏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缺乏钙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症。人体中必需的元素长期摄入过量或不足,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9.除毒气外,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主要还有含铅、铜、汞、砷、锰等元素的无机盐。蛋白质受热或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而变性,在急救重金属盐中毒时,可给患者吃大量牛乳或蛋清,其目的是使牛乳或蛋清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不溶解的变性蛋白质,从而阻止重金属离子被吸收进入人体内,最后设法将沉淀物从肠胃中洗出。可溶性的重金属盐有毒如BaCl2有毒,却BaSO4无毒,但BaCO3虽然不
溶于水,但能和胃酸反应生成BaCl2,因此有毒,万一不慎服用氯化钡,应吞服鸡蛋白解毒,并加服一定量的解毒剂如MgSO4使其变为BaSO4沉淀。
10.烟草中的最为有害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和重金属盐。常见的毒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可卡因、巴比妥类、大麻类等。
11.人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而实验室用做热源的酒精是可再生能源。(1)煤:也叫煤炭,“工业的粮食”,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元素为碳;(2)石油:“工业的血液”,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元素为碳、氢;(3)天然气:“西气东输”的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简单燃烧既浪费资源,又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引发温室效应,产生热污染,释放SO2、CO等有毒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12.要积极开发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因为氢气燃烧的产热量高,资源丰富(可以由水制得),燃烧后又生成水,不污染环境。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该过程可以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由于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难液化,入石灰石和生石灰作为固硫剂。汽车尾气也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方程式要掌握)
20.“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21.“白色污染”是指某些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防治措施是: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贮存和运输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如何安全贮存氢气是氢能开发研究的又一关键的问题。
13.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适合宇宙飞船上使用的燃料电池是O2----H2燃料电池。
14.我们学过的材料有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四类.玻璃是一种硅酸盐材料。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是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纯碱、石灰石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在玻璃窑中高温烧制而成,它是混合物。常见的塑料有聚乙烯、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商品名称叫特氟隆,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
15.土壤里常缺乏N、P、K等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因此需对农作物施用化肥。常见的氮肥有硝酸铵NH4NO3、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尿素CO(NH2)2前四种氮肥又称为铵态氮肥,它们不能和碱性物质如熟石灰、草木灰K2CO3混用,因为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NH3,使肥效降低。常见的复合肥有NH4H2PO4、KNO3等。
16.农药波尔多液用是胆矾CuSO4·5H2O和生石灰混合制得的,不能用铁桶盛装。(方程式要掌握)
17.水的污染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渣、废水、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防治:利用化学方法(如中和法、氧化法等)处理废水是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的任意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处理酸性污水的方法是加入CaO或Ca(OH)2或CaCO3 ,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最好用CaCO3。
18.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NO2、CO,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19.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与大气中的水反应,形成酸雨(PH<5.6)酸雨的危害有: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为减少和消除二氧化硫污染,可以在煤炭中加
2010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
(四)化学计算部分
1.在化学式的计算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该元素的的质量分数;物质的质量等于该元素的的质量除以该元素的的质量分数。
2.相同质量的铝、镁、铁、锌分别与足量的稀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化合价成正比,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因此上述四种金属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顺序是:Al>Mg>Fe>Zn。
3.金属与酸反应时,溶液的质量都增大。金属与盐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增大还是减小,要根据反应前后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判断。
4.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无论溶液质量是多少,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除以100+溶解度。
5.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后质量减少,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6、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反反应前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去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7.化学实验数据分析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出两种反应物质量各是多少时,恰好完全反应,且生成多少气体(或沉淀)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或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出与计算相关的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时,生成多少气体(或沉淀)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2010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
(五)化学实验部分
1、常用器中,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试管、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用于加热的是:量筒、水槽、集气瓶。
2、玻璃棒的作用:在过滤开始时,用于引流,结束后,用于转移物质;溶解时,用于搅拌,加速溶解;蒸发开始时,用于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结束时,用于转移物质。
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加液体时,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不可把滴管放在试验桌上,不可倒持滴管。
4、酒精灯的使用:酒精不能超过灯体的2/3,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过多溅出;试管斜持45o ,不要将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6、称量固体物质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错放后,实际质量少于读数,实际质量=砝码-游码
7、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眼睛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俯视会导致读数大于实际体积,仰视导致读数小于实际体积。
8、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配制液体溶质溶液,需要的仪器是: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溶质是固体时,需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托盘天平。
9、pH试纸的使用: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不能先用水湿润,会稀释待测溶液,导致测得的pH不准;不能把pH试纸直接伸进试液,会污染试液。
10、实验室制取H2的原料是锌和稀硫酸,制取CO2的原料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O2的原料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装置都是固液不加热装置,仪器是锥形瓶(或大试管,或广口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带双孔塞的导管。
11、鉴别O2、H2、CO、CO2、CH4气体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通入澄清石灰水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可以鉴别H2、CO、CH4: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翻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是H2,烧杯内壁无水珠,翻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烧杯内壁有水珠,翻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H4(或其他含C、H、O元素的有机物)。
12、鉴别盐酸和硫酸: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盐酸;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同理,鉴别NaCl和Na2SO4,也可用这个方法)。
13、鉴别Ca(OH)2:加水溶解,取上层清液,通入CO2,变浑浊;或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4、鉴别碳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草木灰含有K2CO3,纯碱(面碱)是Na2CO3,鉴别碳酸盐的方法是: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加水溶解,加入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15、分离和提纯:(括号内是要除去的杂质)(1)NaOH(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过滤(2)NaCl(MgCl2或HCl)加入适量的NaOH(3)CaCl2(HCl)加入过量CaCO3粉末,过滤
(4)BaCI2粉末(BaSO4)溶解、过滤、蒸发(与粗盐提纯的方法相同)(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分离Na2CO3和NaCl方法相同)(6)H2O(NaCl)蒸馏法
(7)Cu粉(Fe粉)磁铁吸附;加入过量CuSO4溶液,过滤;加入过量酸,过滤。
16、验证和除杂
(1)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CO2: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除去CO2: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2)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CO: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变红色,证明有CO。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除去尾气中的CO:点燃尾气。
(3)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HCl气体并除去:混合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或通入硝酸银中有白色沉淀,证明有HCI;混合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可以除去HCl气体。
(4)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H2O蒸气:混合气体通过无水CuSO4,无水CuSO4变蓝色,证明有H2O。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或通过装有CaCl2的干燥管,或通过装有碱石灰(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除去H2O;
(5)检验气体的顺序: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其他气体。气体净化的顺序:先除杂,后干燥(除去水分)。
17、鉴定和判断
(1)观察颜色。蓝色溶液:含有Cu2+的盐溶液,如CuCl2、CuSO4、Cu(NO3)2。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盐溶液,如FeCl2、FeSO4、Fe(NO3)2。黄色溶液:含有Fe3+的盐溶液,如FeCl3、Fe2(SO4)3。
(2)闻气味:盐酸、硝酸有刺激性气味;氢硫酸(H2S气体的水溶液)有臭鸡蛋气味;氨气(NH3)、SO2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3)观察生成沉淀。一般是:白色:、BaSO4、AgCl、Mg(OH)2,蓝色:CuSO4,红褐色:Fe(OH)3,且不溶于稀硝酸有:BaSO4、AgCl。能溶于稀硝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是CaCO3、BaCO3。能溶于稀硝酸并且无气体放出的是Mg(OH)2。黑色固体有:C、MnO2、CuO、Fe3O4、、Fe粉。
(4)检验生成气体。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是:CO2或NH3(NH3是碱性气体,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8、离子的检验
(1)检验H+:石蕊试液;pH试纸;碳酸盐溶液;活泼金属,有氢气产生;滴入酚酞的碱的红色溶液;不溶性的金属氧化物如CuO Fe2O3;不溶性的碱如Cu(OH)2。
(2)检验OH-: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石蕊试液和酸溶液。加入MgCl2或CuCl2或FeCl3溶液,分别产生白色、蓝色、红褐色沉淀。
(3)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4)检验SO42-:加入BaCl2或Ba(NO3)2溶液,有BaSO4白色沉淀产生。
(5)检验CO3—:加入HCl或稀H2SO4溶液,有气体产生;加入CaCl2或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19、实验探究(1)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探究的原理是: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使气压减小(如软塑料变瘪等)进一步探究的方法CO2与NaOH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了Na2CO3。(2)无明显现象的酸与碱中和反应的试验探究方法:向碱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然后滴加酸,至红色突然消失,证明酸碱恰好中和。(3)两种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或气体后,是否完全反应的试验探究方法:取上层清液,加入上述溶液中的一种,看是否还有沉淀或气体产生。20、常用干燥剂:(1)浓H2SO4,气体干燥剂。(2)固体CaCl,气体干燥剂。(3)碱石灰(固体NaOH和CaO混合物)气体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含CO2、SO2的气体,(4)CaO或Fe粉,食品干燥剂(不能食用)。
21、常用仪器联接方法:铁架台:从下向上、从左到右。洗气瓶:长进短出。干燥管:大进小出。U型管:左进右出。
【2023中考化学复习策略】推荐阅读:
2023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计划10-23
中考化学复习研讨107-08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09-14
中考化学复习五环节09-17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06-18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09-15
一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0-08
13年中考化学复习备考12-27
中考化学预测06-30
化学中考总结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