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愉悦教学初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依据。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要求:关注全体,激发兴趣;学会知识,教会方法;因材施教,有效互动;达成目标,当堂检测。
一直以来我们的校长就给我们说,要向45分钟要质量,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该学的,不要在课下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不知从何时起,这一点被我们遗忘了。现在加班加点成了“时尚”,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多如牛毛,似乎不参加补习班就“out”了。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甚至我们的老师都认为,补习班是非常“必须”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课堂是不高效的。所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我是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既学得愉快,又学有所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区正在积极推进以“导学案”为导学模式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
要顺利开展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与实施。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优化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基础;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韩愈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设计重要环节,它能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因此教师之间要充分配合、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上课之前大家一起研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的有效载体——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教学的最佳形式——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运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成果进行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活动,才能实现“导学案”三维一体的设计目标。这样的课堂,学生无疑成了主体,而老师是组织者、导演;这样的课堂不再把掌握解题方法当作唯一的目标,它更看重的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这里的评价用到了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老师评价。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的有力体现。因此要体现小组的合作和教学的高效性,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针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出符合学生认知的高效的导学案就尤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前提”,导学案在导学部分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可以利用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此促使学生形成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知识的挑战。趣味性强的实验可以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一下产生浓厚的兴趣。
导学案在知识的衔接上要多多下功夫,巧妙的衔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诠释或启发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的理解,注重知识的衔接。例如:我在上“元素”一 课时,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导入,先让学生思考“水通电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回顾这个实验,有效地导入了新课课题“元素”。这样的启发既有利于巩固已有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重视了问题之间的衔接,同时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在问题的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的设计,也要紧紧围绕课题内容而设计,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起到学生都能够参与并通过参与获得知识。最后在练习和达标测试的习题选取上要下功夫,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有层次,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以导学案为导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会——疑惑——不会”三个等次标准,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讲学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很大帮助,可大大增强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采用导学案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是我们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和推广导学案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放老师,解放学生,是我们追求的改革目标。
初中化学导学案的使用可概括为四步教学法:前置学习、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探究、讨论等)、激励评价、拓展活动。
(一)前置学习(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提前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预习,要求学生要主动、独立、尽所能地完成导学案。第二天早上课代表收齐交教师(时间充足,教师阅批,若来不及课代表代阅),上课前课代表来拿走发给学习小组组长,组长牵头互批互改,互帮互助。
(二)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探究、讨论等)
课堂交流: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学生教学生,之后请小组代表展示本组预习交流后的成果,并接受别人的质疑,解决质疑。教师针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小组把问题进行点拨。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更深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究,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是积极参与,遵守纪律。
(三)激励评价
临下课前10分钟左右,发下导学案的达标测试,做课堂评价练习,当堂测试,下课时立即收起。课后批阅:教师及时批改,放学前由课代表取回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地完成课后拓展活动。此时能力差的学生是没有作业的。
练习点评:第二节课首先由小组代表对前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其他小组对其点评,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这个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评价能力、倾听习惯、尊重习惯。对教师批改的[课堂评价练习]中共同的问题,根据时间条件,教师可进行问题点拨,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个别问题,空出时间让其自己说出看法。课后拓展活动中的几个问题(一般不超过5个问题),由不同的组交流后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和辨析,从而让学生说服学生。
(四)拓展活动
练习中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主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及知识的重、难点,巩固拓展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借以解释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教师如何使用导学案,教师使用导学案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作为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任课教师根据抽查学生导学案预习的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在教学中力求百花齐放,各显己长。课后,教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做到随教随研讨随更新,避免 同一个错误在同一科组内重复出现。以便在下个班级或以后的教学中修正,达到更佳的效果。
2、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要求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预习,要求所有学生本着自主、独立的原则,自行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拓展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如课内时间不够,可作为当日作业完成。总结学习心得:学生课后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导学案上填写学习心得,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也可对导学案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要求学生对所使用后的导学案进行整理,整理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对老师批阅过的导学案进行重新的认识,及时地进行纠错,每单元学习结束,学生将各科导学案分科按顺序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复习之用。
三、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困惑。
1、教师观念转变不到位,导学案设计形式单一,缺少创新。导学案的编写质量有待提高。现在大部分备课组都是将导学案的主要任务分配给组内的各个任课教师。但是由于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等原因,编写的讲学案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用起来较为得心应手,题目的设置也达到了帮助学生巩固练习的目的;有的题目设置就是简单的照搬照抄,甚至跟作业本等学生手中的练习册发生重复,降低了导学案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导学案撰写时一定要在个人主备的基础上备课组内还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反复推敲和修改,最后再定稿,这样的导学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质量就有了保障。
2、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因此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学完该学的内容。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大多不善于与同学合作,往往仍然是各行其是。
3、学生对导学案不重视,尤其是导学案上的习题。表现在不注意保存导学稿,不注意补充完善导学稿,不善于反思总结。部分学生不做习题,错题不纠正等。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督促检查,逐步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否则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时间冲突。到了重点章节,感觉时间安排还可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不是这没说到,就是那没处理。课堂上匆匆忙忙,完全没有刚开始时的那种游刃有余。认真反思一下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说明从思想上,我们还是放不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在“精”字上下的功夫还不够。老师讲的不够精,练习题选的不够精,这样,老师讲的多了,学生练的多了,课堂时间当然不够用。问题的解决也并不难,只要我们能放开手脚,多在一个“精”字上下功夫,精讲知识,精选习题,精确引导,就能解决好这一冲突。
5、课堂囿于导学案,太程式化,显得没有生气。当然,刚开始使用必然要先套用一定的模式,等熟练运用后,就可以达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的境地。
四、通过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后,我们今后的设想
在今后的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解决,另一方面,要尝试其它课型,如复习课、讲评课也适用导学案的形式等,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更加适应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更新一方面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学校创造一个教师业务学习机会和平台,如开展外出学习、专家讲座和研讨交流会等。我们的课堂缺少激励和表扬措施,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和鼓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方面今后应该做好。对学困生学习兴趣、习惯和信心的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英文教育的文献之中。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有效教学的解释越来越科学与全面。简单来说,有效教学指的就是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用最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成果。具体分析,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教学活动要有效果,这就要看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与预期的效果之间的吻合程度;第二,教学活动要有效率,也就是教学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第三,教学活动要有效益,其实所说的就是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收益与价值。只有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的教学活动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措施
1. 教师要有效地备课。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首先就应当进行有效备课。教师在进行有效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要保证备课内容的科学性。所谓的科学性就是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规律,明确教学目标,在备课的时候紧紧围绕着教材展开。只有保证了备课活动的科学性,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朝着科学有效的方向进行。其次,把创新融入到备课过程中来。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都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以教材为依托,另一方面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其它的内容,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以便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教师要认真“备学生”。学生之间的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因素,要明白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只有对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以后,才能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探究式教学。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搞好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是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自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统统教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么“吃不饱”,要么“消化不良”。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处于被动的局面,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就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厌学的心理,造成学习兴趣低下。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实施探究式教学是现在很多教师都在尝试的。探究式教学一改往日的“拿来主义”,教师不再仅仅承担着知识传输者的角色,而是给学生留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整个学习过程不再是单方面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而是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造和智慧,这样学生就会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在旁边只需要适当地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有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就更加符合有效教学的标准。另外,一旦学生产生了主人翁的意识,自然会带动整个教学活动,从而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3. 适时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却没有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有的教师往往一节课都是自顾自地讲课,与学生几乎没有什么交流,而有些教师则把提问活动贯穿了整节课,把教学活动变成了提问活动。事实上,以上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明智之举。要想发挥提问的作用,教师就要想办法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提问。有效的提问一般要符合几个条件:一是所提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倘若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就不易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只有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促进学生思考的目的。二是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较为简单的问题入手,然后层层递进,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渐渐打开思路,使学生获得发展。
4. 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部分一向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努力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十分关键。化学教学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就要重点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然而,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并没有把精力集中在能力的培养上,而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按照要求的实验步骤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在这种情境下,能力能不能有所提高不是重点,重点是学生能不能清楚地记得这些实验步骤,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一些记实验、背实验的实验教学就应运而生了。事实上,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放手,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因为实验不仅仅是为了验证旧知识,同时还要探索新知识,这才是化学实验的真正意义所在。只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拥有探索思考的机会,才有可能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作好铺垫。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近三十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教学化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掌握概念、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等。但就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重视不够。在新理念下,教学方式已有较大的改变,不仅重结论,而且重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教学中,不妨尝试这样的方法:分组讨论→组装装置→动手实验→汇报成果→发现错误→总结经验,教师事先没有指出实验装置中的细节问题。实验结束后,学生开始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有的学生观察到导管内有紫红色物质溅出,使水槽中的水变红色,从而想到试管口需要放置棉花的道理,学生们还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棉花代用品如卷筒纸、玻璃丝,等等;有的学生观察到在实验结束时插在水槽内导管中有水在倒吸,从而认识到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一开始时没能收集到气体,原来是忘记在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性,等等。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不仅掌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在亲身体验中悟出了道理,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重结论,更注重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推动力。住初中学生特点、化学学科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出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由于上述原因,学生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因此造成越来越听不懂化学,甚至对化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这时,教师应及时想办法调整教学方法:首先,注重概念教学。概念重在理解,给学生讲明述语和原理,用事实或实例给学生讲道理,只有理解了才能记的牢固,应用理解记忆或专门记忆弄懂概念为学好化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重视观察、总结。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要学会观察实验,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防止看了热闹,忘了实验目的。②不能只盯一点,要全面观察。③不能马马虎虎,要细心比较。④不能只观察不思考。⑤弄清概念,防止张冠李戴。⑥要防止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注意实验后要反思、总结实验得出的结论,在这种观察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地给学生渗透了一种观察、总结的学习方法。最后,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学会联系,总结。初中阶段的化学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从认识水平上升为概念和理论。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利于记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三、创设形象化的学习情境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各种直观手段,找出与教材内容的最佳“切入点”,善于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如使用生活展观、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新闻媒体、电视录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惊喜和感叹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利于学以致用。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教师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来设置学习情景,对于“铁的性质”的学习,教师可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以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从观察家中铁锅的颜色,用铁做碗架、铁勺安木柄、用铁架设电线网等归纳出铁的物理性质,指导学生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突出学法指导。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最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作 者:岳福息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云阳学校,212300 刊 名:新校园(下旬刊)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xx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作者:张露露
内容提要:目前我市新课改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面对改版的新教材,如何施教?对每位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怎样以积极的心态从容应对,本文浅析了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 键 词:科学探究、主导与主体、环保意识、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
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我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空气中CO含量”实验,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还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对CO2性质的教学,设计“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是H+使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等探索性实验等。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标准》规定了“新教科书”尝试采用了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研究性实验。⑴增加探索性、研究性实验。体现探索的某一过程,如实验现象探索、实验结果探索、实验法、实验方案探索等,也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⑵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自主学会探究,达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⑶在“活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
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接触到,这样,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对环保教育做了个铺垫。
(2)、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酸雨的介绍便成为新教材不可缺少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酸雨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酸雨形成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发扬化学有益的精神,造福于社会,才是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意义。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
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要十分明确这一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
略,综合灵活地运用科学探究,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贵州省从江县停洞中学:邹学群
关键词:电子白板、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使用初探
内容摘要:使用电子白板教学,能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习;能够让我们农村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将抽象变现象,从而减少学生厌学情绪;能有效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会探究学习;电子白板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形、影像、声音、音乐及自制演示系统等资源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声有色的形象教学。
去年我们学校装备了电子白板,面对这可能替代教室中传统黑板新设备,我校教师亦喜亦忧,喜的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城市学校拥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我们农村学校也能有了。忧的是这个电子白板对于我们农村学校适宜吗?对我们农村教学有帮助吗?老师们能熟练的掌握它的操作方法吗?学校先派熟悉电脑操作的老师去学习,回来对老师进行二级培训。又请专家来我校对老师进行了几次集中培训,其中有一次还是县教研室组织专家来我们学校对老师进行培训。之后,根据上级精神,要求每个老师必须得用电子白板上课,于是我校教师就开始了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探索应用。通过这一年来在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的探索应用,我对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感触颇深,得到了一些深刻体会,现将本人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教学的一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使用电子白板能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习
如:在上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实验室制取时,原来我在上这节课时,得把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仪器搬到教室来,请同学互相交流探究,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再让学生用老师给出的仪器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样做老师得把很多仪器搬到教室,很麻烦。其次,学生上来选仪器时人多就乱,人少能参与的学生就少。而现在使用电子白板教学以后,我通过电子白板先展示几种气体的发生装置,让学生说说选择不同装置的原理。然后再以复习过氧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为切入点引入新课,既让学生直观的复习旧知识,又能很自然地切换到新知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从而引出二氧化碳这个主题。在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时,要求学生搭配装置,并总结出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这套装置。再让学生上来,在电子白板前,用手指拖动相应的模拟器材移动,来组装装置。在组装过程中,参与的和不参与的学生都能直观的观察。同时,每成功一步,大家都能及时加以肯定,如有失误,大家都能及时给予纠正。在总结时,同学可以指着白板上相应区域进行解释,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另外,这样做,时间较松动,则就可多请几位同学上来进行操作,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也能让广大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都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使用电子白板能够让我们农村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事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可以将生活中我们农村学生没有看见过的,很多的一些化学与生活相关的场景图片展示给他们,让他们理解化学与实际 生活是相互结合的,化学能使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让学生感到化学和日常生活是紧密 联系的,化学其实是源于生活的。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学会理论与实际事务的联系,同时也提高 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上化学能造福于人类时,我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了许多化学造福于人类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如:展示纳米材料建成的房子,美观、光线强、透气好,而且还冬暖夏凉;还有氢能源的汽车,清洁、速度快等。观看后老师提问:你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和车子?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技术得来的?再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和 讨论,并安排学生再讲出一些我们生活中,化学造福的实际例子。这时,学生都被激活了,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取得了有效效果。因此,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增强了学生对化学会使我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美好理念的认定,有利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化学的精神。
三、使用电子白板教学能够将抽象变现象,从而减少学生厌学情绪 初中化学知识,很多都很抽象难以理解,特别是构成物质的几种微粒,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大部分学生却很难理解掌握,可是它们的结构、性质又非常重要,学生必须掌握,是我们初中化学的一大重难点,老师难讲学生难学。原来没有电子白板时,在上这节内容的时候,一般都是老师凭空讲解,学生凭空想象来进行教与学,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老师举例比喻或有用几张图片做参考,反正效果不够好。通过采用电子白板教学后,我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收集一些几种微粒的结构模拟图或在电子白板上模拟出几种微粒的结构模拟图,播放展示给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利用图像、动画进行模拟。如:在上原子的结构时,我用卡通图一边播放原子的结构及运动状态 的整体过程,一边让学生观察了解。这样使教师讲课言之有物、具体实在,学生听课也不会坐飞机听不懂,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因此,课堂氛围由原来受煎熬变成了积极活跃,效果非常好。因此,避免了以往由于知识抽象学不会,而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情况。
四、使用电子白板能有效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会探究学习
化学是初中的启蒙科,它与物理、生物学科一样,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知识都是必须通过实验来探究完成的。并且,还可以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化学实验非常重要。但由于有些实验有危险性,如:H2混合爆炸实验;有些实验需要的时间长,如:铁生锈的探究实验;有些实验有污染,如:空气成分的测定和燃烧条件的探究;还有些实验即使做了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等等。而现在有了电子白板以后,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因为,我们电子白板资源库提供了不少实用的辅助工具,可对不同的化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因此,我们用电子白板模拟一些复杂的、危险的、有污染的、需要时间长的和难以反应或无法操作的化学实验,达到逼真的效果,使学生从视觉上得到验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会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了电子白板能有效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但也不能让电子白板全部包办代替了,更多的实验必须通过我们动手亲自完成,实验基本技能及操作的掌握,是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完成的。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概念很多, 但每一个概念或者原理, 都是用简练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的。在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只顾向学生灌输知识, 常常叫学生死记硬背概念, 即使学生没有理解, 也只好囫囵吞枣地记牢。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只记得没有理解是无法将化学学习好的。那么,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 如何做好概念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在此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概念教学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课改又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注重生活进行化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化学概念教学也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进行空洞地讲解。比如, 在学习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概念时, 要多举一些初中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判断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最根本的是看它变化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二、利用化学实验总结得到概念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手段, 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离开了实验进行化学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得到概念, 不仅理解透彻, 而且记得牢靠。比如, 上面所说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 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两个对比实验:一用火柴点燃纸;二用小刀裁切纸。然后再问学生, 这两个实验都是将整张纸变化掉了, 但变化后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说:火柴点燃后纸没有了, 变成了黑色的灰;小刀裁切后纸它还是纸, 就是变细碎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得到概念:灰是变化后的新物质了, 但细小的纸不是新的物质, 仍然是原来的物质。化学上, 把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同样道理,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 老师也应该将探究实验需要的器材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总量没有发生变化, 然后再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化学概念的表述是很严密的, 必须领悟概念中的关键词才能理解概念, 这要求老师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 尤其要帮助学生领悟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比如,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要抓住纯净物这个关键词, 并且向学生说明:单质与化合物, 首先要是纯净物。假如学生稀里糊涂地将纯净物记忆成物质, 那么对于单质这个概念是白记忆了!对于比较复杂的概念, 老师要给学生解剖分析。比如, 溶解度这个概念, 首先要强调一定的温度下, 物质的溶解度常常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其次要强调在100克的溶剂里, 假如溶剂多了或者少了, 溶剂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肯定不相同了;再次一定要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 只有达到了饱和状态, 才说明无法再溶解溶质了, 否则, 就是一个无法确定的量。只有满足了以上几个条件, 才能比较物质溶剂的溶解能力。再如, 催化剂这个概念, 一定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与化学性质都不变。而不是质量与性质都不变, 因为性质之中包含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而催化剂是指化学性质没有变。事实上, 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温度的变化, 物质的温度变化了, 它的物理性质, 如密度等就会发生变化。因此, 要求学生记忆化学概念, 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靠死记硬背是无法真正掌握化学概念的, 也无法系统地学好化学。此外, 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 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相近或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总之, 在进行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时候, 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特别要理解概念中的本质, 弄清楚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参考文献
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 2004 (6) .
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 2001 (6) .
创设愉悦学习环境 教育培养个性化学习初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教材本身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也决定了我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发生巨大的转变。下面谈谈本人对教材的一点看法及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一、在教学观念方面1、教师角色的转变。《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出的新要求。即教师成为学习内容的组织者;教师不仅是学习内容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问题的设计者、训练者和解答者,而应当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合作者;同时,教师不仅是学习效果的`考核者和学生价值的评判者,而应成为学习活动的调控者和学习成功的激励者。2、师生间关系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仅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要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职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引导、指导、组织、共同学习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二、教学方式上的转变。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教师“施教之初,贵在引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演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我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的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引用了许多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这就提供给教师一个可供想象和操作的开阔、自由的教学空间。如:通过大象过生日,许多小动物来庆贺这一情境,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个画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激励学生找出大象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并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自主地说、自主地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那种好奇、好胜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迫使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努力寻找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激活了学生思维,提高了教学效果。(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设计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充分参与学习。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猜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找朋友”等游戏,都符合孩子天真活泼、好动、好玩的天性。教学时,我让学生手持数字卡片找朋友,进行数的组成的游戏;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数游戏,这样把“学”与“玩”紧密结合,让孩子在玩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
[1][2][3]
2004 年秋季山东省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区之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并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从08年秋天50级新生入学开始,普通高中实施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化学由原来的5、6课时变为现在的2课时。一时间大家感到手足无措,许多教师感到不会上课了。面对这样的困惑,开学之初,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讨论过,争论过,但最终也没有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通过一些自编提纲或是 多媒体 来提高课堂容量。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学校 多次组织我们去其他的 学校 参观学习,同时还组织观看了许多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活动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和启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决定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四>“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困惑
我们高二 化学组,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导学案的设计汇集了集体备课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但仍有一些困惑,希望 各位领导 和 老师能给我们一点意见或建议:
1、课堂气氛还不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4、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化学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化学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适度的焦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按5:4:8比例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优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为学困生,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其次,要注意三层次学生之间的搭配与合作,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学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学生在教师和A层和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最后,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2、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次教学的坚固保障
(1)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了学生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化学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①识记并领会。②简单的综合应用。③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层学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B层学生达到前两个目标;C层学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布置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化学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课堂的延时,而是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于C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目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如附加题)。
<二>“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A层次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B层次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专题训练,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不断缩小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C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以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多规格、高标准的人才的需求。
<三>“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反思
由于时间问题,高二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尚不够成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堂教学设计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点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2、课堂教学安排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并达到较高的效率;
3、在层次变动性方面,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实现层次的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荣成二中 孙艺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92 更新时间:2010-7-13
2004 年秋季山东省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区之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并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从08年秋天50级新生入学开始,普通高中实施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化学由原来的5、6课时变为现在的2课时。一时间大家感到手足无措,许多教师感到不会上课了。面对这样的困惑,开学之初,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讨论过,争论过,但最终也没有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通过一些自编提纲或是 多媒体 来提高课堂容量。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学校 多次组织我们去其他的 学校 参观学习,同时还组织观看了许多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活动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和启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决定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四>“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困惑
我们高二 化学组,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导学案的设计汇集了集体备课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但仍有一些困惑,希望 各位领导 和 老师能给我们一点意见或建议:
1、课堂气氛还不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4、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化学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化学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适度的焦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按5:4:8比例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优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为学困生,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其次,要注意三层次学生之间的搭配与合作,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学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学生在教师和A层和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最后,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2、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次教学的坚固保障
(1)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了学生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化学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①识记并领会。②简单的综合应用。③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层学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B层学生达到前两个目标;C层学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布置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化学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课堂的延时,而是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于C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目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如附加题)。
<二>“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A层次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B层次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专题训练,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不断缩小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C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以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多规格、高标准的人才的需求。
<三>“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反思
由于时间问题,高二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尚不够成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堂教学设计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点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2、课堂教学安排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并达到较高的效率;
3、在层次变动性方面,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实现层次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正在积极推进以“导学案”为导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根据学案自学课本,提出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使得单向课堂变为双向课堂,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效率。
【初中化学愉悦教学初探】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案例07-12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总结09-11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论文09-26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11-07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总结12-10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10-03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10-03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案例10-15
初中化学教学重难点11-03
初中化学教学基本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