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精选8篇)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篇1

无锡市荡口中学 钱敏伟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是要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可以从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与规定的时间这两方面来考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时间越少,教学效率就越高。在一定的课时内,学生获得的收益越大,教学效率也就越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生学习收益与教学时间的综合。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是: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完美人格的人,使他们具有较好的政治、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教学应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有效教学更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是一套用以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无论是作为策略还是作为标准,有效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的操作技术,或者一套直接用以考核教师行为的指标。

有效教学具有高度的情境相关性,有效教学并非要求教师遵循一套死板的行为规则,而是要求教师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运用自己的专业 判断,在具体情境中做出专业决策,即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对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 1.要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意向。

有效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要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的学习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巧设悬念诱发学生求知欲。

历史课堂上可以根据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利用设悬念的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

如学习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内容时,这样导入:新中国的国家主席刘少奇于1969年11月12日逝世,十年之后的1980年5月17日才为他开追悼会,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那是怎样的一个“十年”啊?学生偏着头想了想就自觉地看书、交流来解开这个迷团。

(2)巧设学生注意的兴奋点焕发学生学习热情。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注意的保持有一个时间限度,大约是15--30分钟,如果超出这一限度,注意的质量就会逐渐下降,学习效果就会随之下降。面对枯燥无味的历史教材,如果没有有效的刺激,要学生保持整节课的热情,恐怕比较是困难的。

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不妨在学生的注意力下降开始“走神”的时候,干脆安排他们“休息”,随后又可以掀起一个学习的高潮。这样,学生注意的兴奋点无形中增加了。

如在学习“红军长征”时,可以做这样的尝试:以遵义会议的召开为界限,让学生“参加”会议后“休会三分种”,再“整装待发开始新的长征”。等学生放松一会后,他们又可以很兴奋的投入到下半节课的学习中去了。

(3)巧设疑问开启学生心智。

历史教学中,从历史人物的心理视角精心设问,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样设问,会把学生带入某种心理体验中,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自觉在心理上认同和扮演这一历史人物,体会、感受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明白许多道理,达到“读史使人明智”的境 界。

如在学习“戊戌变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谭嗣同,面对“戊戌政变”,你是随康有为、梁启超一同逃往国外,还是留下来和顽固派斗争到底?哪种选择是明智的?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小组间很快展开了讨论。学生很自然地站在这三个人物的心理角度去结合历史设身处地地考虑一番,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长远打算和短期效应、苟且偷生,个人奋斗和以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的天平上掂量。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理性地分析三个历史人物不同抉择的原因,更能够使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获得新的认识。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的方法有很多,因文章主题关系,这里不一一列举。

2.要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把新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必将取得令人可喜的效果。在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这一类内容时,教师可以打破以前的常规思路,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时,可以由成语接龙导入,用分组讨论归纳各家学派的观点,接着进行历史体验:请用百家争鸣时期某一家学派的观点,就现实生活中“乱拉大小便”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小组讨论、发言,并引导学生归纳:儒家:“不要在这里拉了,怎么还在这里拉呢?这样会污染环境。”道家:“拉吧,这里的环境污染了,反正我住山上。”法家:“此地禁止乱拉大小便,违者罚款!”通过这样的家学设计,教师的喜怒之情跃于言表,语言抑扬顿挫,真可谓声情并茂,真正做到以史育人,以情感人,学生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历史课堂教学需要优化,依靠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学环境得以优化、教学凝聚力得以增强、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教学效益得以提高。

3.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出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很难想象只有“教”或只有“学”的课堂,要么是“一言堂”式,要么是“放羊”式,那样的课堂会有什么效果。那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时,可以这样设置讨论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曾经有过怎样的发展?你能看出和邓小平理论的联系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所走的正确的道路吧!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启发、指导;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时,教师对每位同学的发言作鼓励性点评,让他们获得探讨的快乐。最后学生讨论的结果是: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后来,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完成三大改造等,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过的正确道路。教师点拨: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至于二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很容易知道是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正确的路。师生间的这种平等互动学习使问题在很轻松的氛围中解答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历史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使他们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

高中历史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教学的有效是一条重要途径。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做出反应,可以追问,可以启发,还可以暂时搁置,后续探究。

一、逐步更新语文教学观念

要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首先要更新语文教学理念,实现语文教学思想上的突破,因为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去看待问题。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当前的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它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展教学视野,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中。其次,语文教师要学会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能够与同行交流合作,发现和吸收他人的良好教学经验,学习他人的长处能为我所用。再就是要能够正确地评价学生,不仅要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发现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巨大潜能,重视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有效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在课堂结构中教师的位置是中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往往会形成教师一人在课堂上“发言”,甚至出现“填鸭式”的教学弊端,从而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新的课程改革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了彻底改革,要求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设计要立足于学生来展开。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注重课堂效率的提高;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三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对于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价值有更清晰的认识。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将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角。

三、丰富课堂形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针对性地处理教材,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教师的优化组合、科学安排,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广大学生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最主要的,除了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它涉及历史、地理、科学等各个方面,学好语文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优化提问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良好的提问,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提问时机、有效地提问方式,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做:一是提问要针对全体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有效的提问不能只针对极个别的优等生,还应该考虑到中等生和学困生,通过以点带面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二是提问要选择好时机。在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发问时机,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率。当学生在带着问题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思考时,势必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三是提问要具有层次性。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层次性,要通过问题的导入,将学生的情绪层层导向深入;要注重从问题的实质展开,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分析,进而促进他们思维深入发展和延伸。

五、鼓励学生写作,强化阅读质量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他们也会对一些作品产生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时地鼓励学生写作,让他们把在阅读中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及时记录下来,通过写感想的方式把阅读中的一些体会记录下来,这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文章的领会,还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学会从作者及读者的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进行逐渐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事物和考虑问题。这样一来,也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的消化和吸收一些文章的思想内涵,而且还能够积累一些质量上乘的写作素材。当学生意识到有效的阅读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时,他们会更加专注于阅读的内容,还会积极的深入思考,进而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共同进步,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恒.创设探究情境,优化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6(24).

[2]殷育青.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25).

[3]黄开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初高中作文教学 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030-02

一、造成作文教学衔接失当的原因

1.年龄特点差异

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不习惯于高中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年龄上的差异。由于受到特殊年龄心理特点的影响,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无论是心理成熟程度上还是文学修养上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心理上的不成熟会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逐渐转化,而文学修养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而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做到这些,所以,会表现出对于高中作文教学不适应。

2.教学要求存在差异

在初中作文教学阶段,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乐于表达的能力,尤其是在文学表述上,标准还很低,在创新程度上也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升入高中之后,对作文的要求标准就发生了改变,更加强调学生的理性思考与对文化的深入挖掘,同时在文学表达上,要求更高,并且更加突出学生的个人写作特点。学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写作要求上的变化,从而造成对高中作文学习上的茫然。

3.教学重点的差异

在初中作文教学阶段,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这个时期,学生作文都有明确的要求,范围比较狭窄。但是在高中时期,作文形式开始变得多样化,并强调从多角度出发,对作文选题进行多方面深入化的描述。在这一时期,更强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由于从初中到高中的作文教学重点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又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培训适应阶段,所以会表现出对于高中作文的不适应。此外,受到心理成熟程度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文学积累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

1.正确引导

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最短时间之内习惯高中作文教学方式,并迅速融入到这个写作氛围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原有的作文教学教案进行全面改变,以适应当前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诸如即兴演讲、课堂辩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对话题独立思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养成作文思维的能力。

2.积累素材

素材是作文写作的最基本单位,充足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所以,素材积累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由于此前在初中时期,学生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社会实践都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文学阅读的积累量上,更是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同时,对待作文素材以及生活感悟缺乏理性的收集和整理。这才造成了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的不适应。因此,在初中时期的作文教学中,就应该做好相关的铺垫,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加大学生的文学阅读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

3.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要尊重客观规律,遵循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重点是要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动力,这就要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定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不断进行创新能力的锻炼。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优化教学方法

一方面,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三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原有的作文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化的改进,并逐渐渗透高中作文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习惯于以高中作文的思维方式。同时,对学生进行深化训练,在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同时,全面提高其写作能力。

另一方面,在高中作文教学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初中时期的写作习惯进行教学教案的设计,并有计划的对学生的写作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行改进。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指导,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入化的思考问题。尤其是在作文选题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特殊年龄时期的心理特征,进行优化选题,即要贴近生活实际,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不同,分层标准,避免一刀切的唯一化标准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造成打击。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初、高中教师协调合作,共同努力,在学生作文教学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才能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巧玲,汪莉.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

[2]秦丽.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11).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篇4

一,传统英语教学的错误理论:

英语语法教学一直英语教学的重要话题,对于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的方法,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语法和词汇被人们认为是教学中的两大支柱,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再语法和词汇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究其原因,传统语法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错误的假设及两个错误结论。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语法与词汇都被视为一种知识,一种与交流不同的知识。把语法当做一种知识,一种与数学、物理、化学一样的知识体系,这是传统英语教学的一个错误假设。知识是一种有明确逻辑关联、可以推理和演绎的体系。知识的学习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高级知识可以取代低级知识,以数学为例,如果你不懂加减乘除,肯定学不会四则运算,而如果你学不会四则运算,你肯定没有办法学习代数,你学不会代数就不可能学会微积分。但是,如果你学会了代数,就不必再用四则运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你学会了用高等数学,就不必用低等数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把语法当做知识,这是一个根本性德错误假设。而这个错误假设会导致两个错误的结论:第一,语法有一个以语句结构为标准的,由易到难的体系,语法教学也应当按结构的难易来进行。第二,英语语法规则,如同数理化的原理一样,是可以推理的。这两个错误,会严重妨碍学生对语法的理解与学习。

二,传统英语语法教学在教材层面的种种问题

传统英语语法教学在教材层面的问题较多,20世纪80年代以结构为基础编写的传统教材,非常重视语法教学,以讲授语法知识、操练句式和句型及翻译练习为主。但是他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90年代的教材以“功能-----结构”为基础,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虽然交际法教学重视了语言运用,却也相对忽视了语言分析。为此,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现象:一是:传统英语语法教材的结构是以词法为中心而不是以句法为中心。二是:英语语法主线与基础结构不突出。三是:没有区分开“易懂易错”、“易难易错”与“难懂不易错”的语法内容。三,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与操作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不仅在教材层面有诸多问题,在实际的课题教学层面也有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规则的讲解与练习先于语言的接触与输入。二:让活的语言去适应死的语法。三:缺乏英汉语言结构的比较。四:英语语法练习跟真实的交际情景脱节。四,新课程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教学观,重新认识语法教学,不仅要认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还要运用新的教学原则,已达到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考虑并尽量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新课程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授语法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适时改变教学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语言的实践性。语法教学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创设交际活动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语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3),注重课堂上的互动性。缺乏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语法教学之所以乏味的原因所在。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创造互动的机会。(4),注重语法教学的连贯性。在语法教学中做到整体考虑、综合设计、逐步推进、归纳拓宽;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对语法知识的前后安排,在呈现新的语法项目时从整体考虑,从纵观的角度加以整合,然后再做传授。(5),重视教学过程的激励性。语法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激励手段,其实就是新课程提倡的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教师在语法课堂上所使用的评价手段对于学生是否能更积极、更高效地学习语法知识并熟练运用语法技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评价手段,可以是有形的,如评价表格,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教师的反馈语或是同学之间的互评。五,高效能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新课改的要求并没有说不讲语法了,在中国环境下学习英语不可能完全下意识地去吸收与内化英语。在现实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的分析是必须地,也是应该的。但是英语语法教学要简化。第一:要有一个简单的基本结构。第二:要采用简要的讲解方式。第三:要配以简要、容易的练习内容。

由“语法”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规则”。英语语法中的规则看起来似乎是任意的,如果我们告诉学生:当直接宾语是一个名词时,可以把它放在一个由两个词所组成的动词短语之后;而当直接宾语是一个代词时,此规则不成立。英美人士对下面的两句话的接纳与否体现了这个规则。

由于第二句中的it 不是名词而是代词,所以不能放在动词短语 look up 之后。这样的规则看起来像是任意的,但是当我们从句子结构的角度去看待它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其实是英语词序方面的一个重要归纳的体现。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在尽可能高地层次上对英语语法进行归纳,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英语、使用英语。

所以说,英语语法教学的宗旨,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体现“语法以运用为前提,以运用为目的,以运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具体的语法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更新和拓展。

(1)情景训练式学习法。传统英语语法教学的操练巩固活动大多数以教师为活动中心,以句型套用、中英文例句互译为主要训练手段。这种方法容易令课堂气氛沉闷,而效果也不太理想。目前,较为大家所接受的语法教学方法是: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去创设运用该项目的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的活动结合起来,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这个语法项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些自己最想对老师、朋友、同学、父母等人说的话,然后让同桌进行转述。这种假设的语言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教师还可以采用两人情景对话、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或借助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手段使枯燥的语法规则讲授变得生动有趣。

(2)任务式学习法。新课改倡导任务型的教学。这里所讲的任务比一般活动,更接近实际生活,更接近真实的交际活动,也可以理解为让学生运用语言做事,是要求更高一些的活动。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任务,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通过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学习。

(4)对比归纳学习法。教材中语法材料的出现相对比较分散,故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注意在一定的教学时段内,将分散在教材各处的同一语言现象加以归纳、整合,然后找时间进行系统的讲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寻找教材中的例句,再让学生比较异同,接着引导学生做适当的归纳,最后教师再进行分析、点拨和答疑,全面地总结出语法规则。其目的在于减少学生在语言练习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准确度。(5)精讲精练学习法。通过教师对某一语法知识的系列讲授,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供一些配套的句型练习,以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综合素质,要特别强调精讲精练。六,高效能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学习形式[defining the grammar(form)]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在感知、发现语法现象的基础上对其相关的语法规律以语法结构的形式总结出来。在新授课的层面上,这部分内容常常表现为回归课文的阅读文章,从文章中判断找出形式(有时是形式和意义)相同或是类似的结构(或句子)。总之,这一步骤的主要作用是为下一步理解、操练和运用这些规则理清头绪,做好准备。

理解意义[understanding the grammar(meanig)]是通过设计以意义理解为主的活动促进学生对语法项目的理解,进而为下一步的应用打好基础。

运用语法[applying the grammmar(use)]是教师为帮助学生掌握语法功能项目的意义和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所设计的语篇意识强、交际性好、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活动或任务。以上五个步骤的顺序并非一成不变。根据课堂的需要,有时会被学习形式[defining the grammar(form)]提前,有时会把学习形式和理解意义[understanding the grammar(meanig)]合并在同一步骤,有时也会因为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输入而提高一些特定的语法结构的使用频率,以达到“强化”的目的。但是不管出现那种变化,这种教学模式都强调把形式、意义和运用相结合,使干巴巴的语法知识在高效能的教学模式中被教师和学生一起体验,一起使用。

针对高中阶段模块教学中不同语法项目以及不同课型(主要指新授课和复习课)的特点,我们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实践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高效能的教学模式。这些基本方法是歌中学;做中学;境中学;谚中学;诗中学;表中学;图中学;比中学。下面以“境中学”为例来简要阐释一下。“境中学”,顾名思义,指在篇章语境中学习语法。语法教学所指的语境可以是一篇中心明确的文章,或是一段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的对话,也可以是结合周围环境的人或是事而开展的活动。“境中学”的语法教学方式是依据新课标提出的“要从语境中学习语言”的要求来设计和开展的。“境中学”既强调对语法形式的学习,又灵活地把语法形式穿插在语境中,使语法的结果意义和运用都得到体现。教师要通过精心挑选的篇章或是精心设计的情景,给予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头脑已有的知识,并与新的知识结合更新,使语法教学的形式、意义和运用得到最佳的结合。

比如教虚拟语气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个讨论的题目:假设没有电,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造许多的句子。---------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虚拟语气,又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英语语法教学部那么枯燥。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篇5

——“情境-设疑-联想”三步教学法初探

郑祖旺

(该文发表于天津教科院学报2010年第5期)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 300280 *** zw_zh@tom.com 摘要:高中物理“情境—设疑—联想”三步教学法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物理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手段、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结合教学内容设疑和联想,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极致目标。三步教学法的实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将物理和物理学习内化为涵养才智、丰富情感、提升生命本质的过程。关键字:高中物理 三步教学法 初探 正文: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如何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大家在努力探寻一些可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即把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落实为现实当中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可实施的教学状态。物理学科教学的高效性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的过程。学生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能力上,从不会运用到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正因为如此,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已成为当今新课改背境下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求。本人结合多年在物理学科教学工作中的思考,总结出“情境-设疑-联想”的三步物理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实现高中物理学科的高效教学,满足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自主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

第一步:情境的创设(情境)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 1

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将“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称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创设情境是入门教育(即兴趣教育)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让学习者在接近实景或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的接近实景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即强调利用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唤起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情境创设原则和要求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郁闷、平淡的课堂情境,只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黯然、思维抑制,进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反之,激动人心的课堂情境,展示学生个性的课堂情境,富有情趣与挑战的课堂情境定会激发学生个性思维的张扬、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对探究性问题敢于挑战的广阔思维,使学生具备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规格特点,使教学行为达到高效。

情境创设的原则是紧扣物理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普适性和直观性。即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开展情境创设;对某个概念或知识点创设的情境能够在不同条件下适用;创设的情境便于学生接受。具体满足以下要求:

1.课堂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核心。教师从教材的情境中,从教学辅助资料提供的素材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有兴趣探索的问题,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这是教学情境预设与创设的根本要求。

2.课堂所设计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特点。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比较准确的定位,创设的情境必须在学生认知能力接受范围。

3.课堂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时代特点。情境的创设要能驾驭教材,要具备时代的鲜明性,要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要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进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4.课堂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以引起师生思想和精神的共鸣为前提。教学活动是以师生的情绪调节与感情交流为内在内容在特定环境下构成的,课堂情境中师生情感的相融和交流是其创设的重要条件,设计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情境印象相似或接近,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情境形成共振,从而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情境创设的最高境界。

三、情境创设手段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

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物理学科概念、规律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所以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手段以实验、模型为主,辅以多媒体模拟。具体手段有以下几种:

1.实验创设法。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学中,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有其坚实的基础;任何物理理论的真实性都要以实验作为检验标准,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理论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启迪物理思维的源泉。实验创设法就是利用实验(包括演示实验)的方法,对物理概念的内涵、外延,对物理规律进行再现和验证。物理学的发展充分表明,实验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或手段,更是一种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物理教学中,观察实验离不开科学思维,无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采集,或是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都必须经过科学思维;同时,经过科学思维得出的物理结论,又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由此可见,物理教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既是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2.模型创设法。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物理问题的一种抽象,把物理实际问题的“原型”转化成物理模型,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模型有质点模型、点电荷模型、单摆模型、人船模型、航天器模型、传送带模型、电动机模型、发电机模型等等。

3.多媒体模拟创设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其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多变的画面、突出的形象、活泼的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使课堂教学的设疑、导疑、解疑更有层次性,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模拟创设法对一些高精尖的物理现象限于中学实际,无法直接观察,如卢瑟福α散射实验、原子能级跃迁等,借助于多媒体模拟效果非常好;还有一些瞬间完成的演示,如平抛运动的合成,借助高速摄像机拍摄,然后慢放,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平抛运动与等高处自由落体运动和等速等距匀速直线运动的等时性效果,进而归纳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二步:问题的设计(设疑)

古人云:“学则设疑,方疑则大进”,教师采用设疑教学法,重在“生疑”上下功夫。所谓设疑,就是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有意设置障碍,制造疑惑,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学习,进而完成教学任务。从现代思维科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小疑则小有收获,大疑则大有收获。教师的任务就是科学地运用好这个循环链。学习物理的过程,是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学生可在对物理情境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设计(设疑)。设疑可以是学生自疑,也可以是教师设疑,目的都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智力潜能,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于发现、敢于创新的精神,变学生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一、设疑的基本要求

第一,问题的设计紧扣物理情境。从物理情境中抽象、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问题,利用问题启发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观察、体验物理情境是设疑的前提。

第二,设疑的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科知识特点,注意新旧知识关联,能引起学生较高探究情趣。

第三,设疑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兼顾到全体同学,要包括低阶问题,也要包括高阶问题,不但要有封闭性问题,也要有发散性问题,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设疑时要留有余地,可以逐步设疑。

二、设疑的手段和方法

1.观察设疑法。学生通过观察、感知预设物理情境的过程,从中抽象、提炼出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物理问题,进而展开新课教学。观察设疑法的前提是学生对相关物理情境的认识要趋同。

2.讨论设疑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4~6人一组),全班同学在对物理情境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全班自由举手发言,也可以先组内讨论,后推出代表发言。这种方法常用于新课教学。

3.教师引导设疑法。针对某一节内容、一个题目、一组物理数据或实验条件等,在教师主导下,按一定程序不断地设置疑问,逐步引申内容的内涵,拓宽其外延,从而全面揭示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无中生有”、“投石激浪”,做“无疑者须教有疑”的工作,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维浪花,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第三步:知识的拓展(联想)

一、相关教育理论

爱因斯坦说:“联想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联想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思维科学认为,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机制,联想中的关键要素是“焦点”,即指人们将所要认识、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焦点”,然后通过联想的方式,把若干其他对象集中到这个焦

点上,以便形成新的观念,或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等。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谓温故,是指回顾已经学习和了解了的知识的过程;所谓知新,是指在复习已学知识、回顾已知理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总结和提炼出新的观点,然后再扩充、延伸,从而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这里提到的“复习”和“回顾”,就需要通过联想来实现。学生对已有知识要有巩固提高的过程,即通过回忆、复习等方法,不断地强化已学知识,进而不断地增长新知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已经形成的技能,长期地保持存在记忆中,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想的基本功能

联想法,就是把一个情境的关系转移到另一个更容易掌握的情境上,使抽象的情境转变成具体的类比情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联想比较主要是通过联想主体(已知事物)与联想对象(教学内容)的相互对应来进行的。通过联想的方法能实现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并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面对新知识时,有效摆脱陌生感,迅速找到轻松入门的途径,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较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三步教学法中,情境是引导学生入门,激发兴趣;设疑是激励学生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联想是应用,促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技能,使其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初探 篇6

温岭市泽国中学 陈巧

[摘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想学、愿学,最终达到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本文在分析英语自主学习的含义以及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几种发展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自主学习策略

一、引言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获取信息能力,才能获取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教育的机会。如何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同时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能力,给予学生文化熏陶。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字、词、句的基本语言知识讲述上,学生就不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不出英语学科的特点。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要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要转变过于强调接受的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本人将以近年来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具体实施为依据,着重叙述英语自主学习的含义、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及发展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二、英语自主学习的含义以及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一)、英语自主学习的含义

英语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英语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知道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如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等。2、英语自主学习指学习者拥有的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3、英语自主学习指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以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英语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对学习目标,过程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

(二)、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新教材突破了旧版本四课为一单元的设计模式,以《新课标》所确定的“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为线索安排整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以及一些功能表达形式展开。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前后都安排了“Goals(学习目标)、Warming-up(热身活动)、Tips (学习建议)”及“Checkpoint(复习要点)”这几项内容,是对旧模式的一次较大创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由于有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学生不再是纯粹的教材使用者,游离于教材之外,而是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及进度。另外,教材在练习册中增加了“Assessment(自我评价)”,这种评价能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及良好学习策略的养成,而反思的结果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及发展提供依据,并更好地为学习导航。同时,新教材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进一步提供了契机。它有极大的信息量,包含了涉及自然科学、环境保护、道德法制等话题在内的多样性语言材料,涉及丰富的学科知识;要求教师知识面较宽,对电影、音乐、戏剧、文学、体育运动与健康、高科技、历史及西方文化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要能区分何为Jazz music, 何为Rock music(Unit 11,Book 1A),能通晓中外影视明星或体育明星(Unit 5,Book1A),能运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Unit 9,Book 1A),能区分Vincent Van Gogh与 Pablo Picasso 的名画(Unit 12,Book1A)。它设计了各种任务型活动,这些活动贯穿整套教材。毋庸讳言,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已力不从心。教材的这种设计客观上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及教学活动时,只能起着引导者、帮助者、鼓励者、启发者、监控者、评价者、示范者、材料提供者的作用,因为信息时代的语言学习其根本目的是让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

其次,本人于对本校的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其中发现,本校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高中生英语学习计划性不够强,学习目标,特别是长期目标不很明确;2、高中生虽已意识到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有效运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能力较低;3、高中生尽管有一定的纠错意识,但从总体上来看,缺乏主动监控英语学习过程的意识和能力;4、高中生很少选择课外学习材料及活动;5、高中生自我评估学习效果的能力不足。另外,优生与差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优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差生。这一状况显然和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的目标相去甚远。要改变这一状况,本人在教学中认为,教师可采取多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三、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几种策略

(一)、改变教学观念,是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式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现行SEFC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语篇内容,其中包涵历史、地理、文化、风俗、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学生只有在掌握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总之,要使学生明确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开放、发达的未来社会,他们必须用未来的人才标准指导自己的学习。最后,要让学生意识到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应该让学生明白,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道理。学生应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体现出独立性,而不是在教师的强行安排下进行的。如下图所示,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应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计划者、评价者、管理者、组织者等:

图一: student

planner assessor evaluator motivator administrator organizer adviser

(of own (self and (of self) (of own (of own (to other

learning) other) learning) learning) learner)

另外,教师自己也要改变教学观念,在英语教学中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组织者、评价者、材料提供者、管理者等。(如图二所示)。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学习指导方法。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为己用,同时获得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实践证明,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才能获得语言技能,提高进行交流的能力。

图二: teacher

counsellor assessor evaluator materials administrator organizer manager

developer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主渠道。

课堂45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利用课堂教学,利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要求。教师应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然后是不断地指导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要分析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需要是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最基本的动机因素,因此教师在设定任务目标和设计任务时,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能力范围,智能因素,认知能力与学科综合,尤其要了解学生的能力范围、智能因素、认知能力,也就是说要了解学生现有水平与课程、任务目标之间的差距。因为只有当所设计的任务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或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的欲望,从而自主地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分工,以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承担着比教师更为重要的责任;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及课堂的不同阶段,设计出合适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运用,达到知识的内化,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教材,感知教材,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SEFC Book1 Unit 14 Festival Warming-up and Listening(人教新教材高一英语上第十四单元--节日第一课时)为例。

Pre-task 导入任务(也可作为课前任务)

Activity 1: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mes of festivals in the world.

任务1:搜集世界上不同节日的有关信息。可把全班学生分成8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是搜集一个节日的信息,如起源、时间、原由等,要求他们一定要在查找英文资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网址或报刊杂志)的基础上得出英文报告。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加深对各个节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并和网络自主学习和班级自主学习中心结合起来。

Activity 2: Sharing the festival

任务 2:课堂展示。要求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以英语对话的形式交流自己所收集的信息,并比较两个不同的节日,完成以下表格;最后抽几位学生课堂汇报他们所收集的有关节日的内容。

The following form is presented for the students to prepare.

Festival

When is the festival celebrated?

Who celebrates the festival?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

Why do people celebrate it?

How old is the festival?

Activity 3: Listening and reporting

1. Present three pictures about Mardi Gras, Ramadan and Easter and let Ss guess the names of the festivals according to what they see in the pictures.

2. Play the tape about festivals.

3. While listening, try to take notes and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estival.

4. Ask Ss to describe one of the festivals in their own words according to what they heard just now an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test book.

任务 3:听以及听后汇报。先向学生展示书本上三个外国节日的图片并让他们根据图片所示,说出节日的名称(因为学生于任务1已完成了关于节日信息的收集工作,他们会容易地回答出来);然后要学生听英语短文(学生在熟悉文章部分知识的情况下去听材料,为他们除去了听的压力);在完成书本练习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描述其中的一个节日。

While-task Research work 中期任务 研究中外不同节日

Activity 1: Discussion

1. The group discu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in another country by comparing one of Chinese festival and one festival in another country.

2. After discussion they must draw a conclusion.

任务1:通过比较中外不同节日,讨论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异,并初步得出结论。

Activity 2: Interview

1. Design several questions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festival and the festival

in another country.

2. One of the students in each group goes to other groups to have an interview.

3. After interviewing and comparing the conclusion each group made at first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other groups, each group must draw a conclusion again.

任务 2:先设计出问题,然后去采访另一组关于中外文化差异得出的讨论结果,最后得出总的结论。

Post-task Wall-newspaper about the festivals.

Ask each group to prepare wall newspaper about the festival.

后期任务(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刊出一期有关节日的墙报。在学生自主预习基础上的这节课,学生有话可说,改变了导入课由于缺乏材料,学生无话可说的状况;并且预习材料和听力材料联系起来,缓解了学生听的压力,使学生乐于听,更给了学生一定的成就感,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课后任务更使学生把英语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有可能再一次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利用多媒体创造语言环境,是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有效辅助手段。

当今英语教学重视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需要我们造就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的情境参与模式类似于模拟仿真,是由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某种交互式“现实”的模型,这种“现实”包括 一件事、一个任务或一种情境。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在英语教学应用方面的前景十分广阔。它能提供真实可感的语言学习环境,大大扩展学生们的经验范围。多媒体计算机模拟能人工构造出因时间、环境、财力以及物理资源所限而无法出现的真实世界的模型,让学生参与以其他方式无法体验的活动,如周游世界的所有风景名胜、扮演导游角色等。将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尤其是虚拟现实引入课堂,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在课堂中永远也不会出现的情境之中。物理模拟情境模式是中学英语CAI教学最常见情境参与。以知识性内容为主的教学材料都可以采用这种情境模拟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PowerPoint的多媒体材料展示能力和网络功能,将要呈现的英语教学内容、情境以多媒体、超文本、超链接、友好交互等形式进行集成,必要时再结合网页开发工具FrontPage,PowerPoint完全能轻松创设情境。例如在讨论田园生活的话题时,可通过配有优美画面的语言来展示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和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视频,将学生引入情境。再播放展示城市拥挤的楼群,繁忙的交通,喧闹的街道,嘈杂的人群,引导学生讨论城乡生活的差别以及各自的优劣,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又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的情境教学:在介绍澳大利亚的课堂教学中,开始上课时,教师先以演示幻灯片的形式布置任务:澳大利亚、地理位置、人、动物、面积等。教师事先用PowerPoint做好并已上传的澳大利亚课件首页,访问事先准备的相关网址,便可见到文字简介,地图,相关图片,和有关链接:People, Animals, Land,可观看一段有英语解说的影片。可根据需要多次重放影片,对照网页上的解说词文稿,细听解说。在课件上再提供几个澳大利亚的英文因特网的网址的链接,如旅游、树袋熊、鸵鸟等,让学生在课后再进行自主学习。在条件许可时,还可以让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人手一个鼠标,独立与多媒体计算机进行交互作用,独立作出自己的决 策。也可以将全班分成一对对伙伴或小组,每个小组对每一次任务、每一个议题 先进行辨论,达成一致后再做出决策,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均有任务,如有的负责操作,有的记录所作决策及其后 果,有的研究下一个决策等等。这样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已经包含了研究性学习的因素在内,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学生个个成了负有任务的探索者,自主自控的学习者;教师真正地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和制作PowerPoint网页课件)和指导者(提出任务,提供帮助,总结检查)。这样上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自主选择内容,自定先后顺序,自控时间长短,实现个性化学习,作到人人有收获。教师也在某种成度上实现了分层次教学,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借助网络,是拓展英语自主学习空间的重要途径。

当今,网络正以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由于背景知识或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休克”现象。了解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无论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还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都是有好处的。但异国文化全部靠教师来讲解显然是不够的。鼓励学生通过上网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是一种可行又方便的途径。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查阅到各国历史、文化、自然地理、文化名著等和书本内容相关的资料,这不仅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丰富背景知识,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可弥补教师的不足。例如,在教学SEFC Book 2A

Unit16 Reading: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教师可布置预习任务:查阅美国纽约的情况、美国的南北战争、美国南部的发展等资料。在学习Unit16 Integrating Skills: The Bison On the Plains Of America后,教师可布置任务,要学生查阅有关藏羚羊的资料,并仿照课文,完成一篇书面表达--The Antelope In Tibet。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在线英语节目的网址,让他们有目的地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喜好去练习听说读写:

1、听 网上有难易不同的听力材料可供学生选择。听力内容也包罗万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快、慢速美国之音,是地道的美式英语,而且内容贴近最新的新闻时事;ESL Lab 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可以先只听录音做题,做完后电脑马上给出分数,然后再看材料,听录音,检查错误。还有像疯狂英语、逆向英语、沛沛英语、阳光英语等英语节目供不同英语水平的人选择。这样的听力练习学生乐于听,听得轻松,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的紧张、焦虑等现象。

2、读 网络提供了大量原汁原味的阅读材料。它们语言新颖、内容有生活气息、题材广泛。如学生所了解并熟悉的哈利波特、谁偷走了我的奶酪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语感,及时掌握最新的词句,发展语言能力,同时也能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拓宽视野,丰富生活阅历。

3、说 可以让学生把网上看到的有趣材料拿到班级交流,或就平时发生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材料贴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能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口语能力。

4、写 可以布置学生用电脑制作电子贺卡或发送电子邮件等与教师进行交流,借此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与英语自主学习的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五)、建立班级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是加强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保证。

英语自主学习中心(Self-access centre)是一个英语学习资源中心,它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学习材料和设备,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和使用材料和设备。材料和设备包括报刊杂志、练习用书、录音机、磁带等。在西欧,不少学校都建立了自主学习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我国高中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建立学校自主学习中心的情况下,我认为,可以在班级建立一个自主学习中心。它可为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本人准备了1、英语报刊--上海中学生英文报、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画刊、中学生英语读写以及英文名著简易读物;2、练习--提高性练习、基础练习、补救性练习以及兴趣类练习。教师在准备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吸引力,练习的种类、内容和任务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磁带和录音机。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利用中心,作为教师,应先找学生个别谈话,帮助学生明晰他们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向他们提供指导和说明;并要求学生定期以作业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展。作为学生,应先定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学习材料和设备,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经验。

(六)优化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达到掌握运用英语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应不断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组织好课内外各种活动和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为他们选材、解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预习实际上是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英语知识,对新的语言材料进行感知、分析、判断、思考、理解、记忆的过程。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上就目标明确,充满自信,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长期坚持课前预习,有利于养成勤查资料、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英语自学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对预习的内容要心中有数,明确预习什么,预习多少,化多少时间,采用什么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指导学生对预习的内容积极理解,认真思考,争取记忆、消化其中的一部分。一些生词、短语、句型,尤其是生词和短语应该力争在新课以前背下来。至于对话、课文可以借助词典或对照课文注释,初步理解其大意;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要善于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听课。要养成善于使用工具书排疑解难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所谓“听课”,并不只意味着在课堂上守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而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脑并用的听课习惯。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课文、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提高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要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认真听课;其次要指导学生将自己预习时对教材的理解和老师所讲的进行比较,相同的加以巩固,不同的就要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要认真、及时地做好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巩固;另外要指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密切与同学合作,不怕出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课后复习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记忆,把所学内容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是搞好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加强记忆,要抓住新教材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课笔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弄懂新课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所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其次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反复独立思考,多方查阅参考资料和请教老师与同学,使通过课堂教学仍然弄不懂的问题尽可能得到解决,达到完全理解新教材,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的目的;另外要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朗读和背诵,并且在反复朗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的综合性实践练习,以达到更牢固、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

4、指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首先要指导学生在独立作业前系统地复习有关教材,在比较充分地复习教材的基础上,读题、审题,找出联系,总结规律,进行思维内化,这样得出的答案才可能正确,说出、写出的言语才可能流畅、规范;其次要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重视有声作业和阅读作业的完成,以加强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听、读过程中,要把注意力放在整句、整段的综合理解上,注重英语范文和名句的朗读和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加深记忆,积累话语,培养语感,提高听力、口语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整体提高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环节。”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初期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根据这个规律,应在学习的当天和第二天及时复习2次,三天后复习第3次,一周后复习第4次。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掌握英语的记忆方法。与英语学习密切相关的记忆方法有:

①机械记忆。所谓机械记忆就是熟读熟记甚至达到会背的程度。初、高中大纲里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型,关键是通过机械记忆巩固的。

②义理记忆。如根据词根,前缀,后缀和构词法知识来识记的。找联系,作对比,既是教师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记忆英语知识的有效手段。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启法,诱导,学生要积极探讨、摸索,归纳,去发现英语中音与音、句与句、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类比和对比,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③逻辑记忆,即根据上下文记忆。以单词为例,词不离句,句不离段,通过句子识记单词,透过文章加深理解。复述也是英语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它也是逻辑记忆的一个方面。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这样做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④形象记忆,即通过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简笔画,在交际实践中感知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大家知道,电化教学手段以及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能将信息强烈而鲜明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灵激荡,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促进了他们思维力的发展。教师用起来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容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电教手段使学生的听觉结合起来,其魅力揭开了学生丰富多彩和内心世界,于声象之中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情感。这种情感迁移到英语课的学习中,就产生了极大的动力。因此,形象记忆对于增强记忆大有裨益。

⑤听觉记忆。学英语,光阅读是不行的,应该培养听老师的授课内容。听课文的朗读磁带,听课外的听力资料来学习,记忆所掌握的知识的能力。

⑥动觉记忆。教师上课的体态语言是活化课堂的有力手段。学生长期耳濡目染,就会有具大的驱动力,这种伴随着强烈情绪体验,回顾、模仿、记忆的东西往往是最深刻、最牢固的。

6、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自学的习惯。

课外自学是一种内容可以自由选择、方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要抓好课外自学,必须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和班级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进行大量的英语听读训练,如听一些英语录音、广播、电视节目等,这些节目语言地道、形象生动,信息丰富,节奏明快,有助于培养注意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坚持多阅读课外读物,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英语学习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和发展的活动,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应当是自我指导、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学习者。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翁的观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发展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并及时引导,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有效、自主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

1、David Gardner and Lindsay Miller《外语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Tricia Hedge《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

3、吕良环 《马来西亚小学的自主英语学习方式》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10期

4、王孝景 《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课堂实践的反思》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

5、董剑桥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课堂应用模式(系列论文)》 南通师范学院面向21世纪初中教师培养方案课题 20

6、冯克诚《课堂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全书》国际文化出版社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篇7

一、学习评分原则, 提升写作档次

要想使学生的作文得高分, 除了强调外观———卷面整洁外, 教师更需要强调的是它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构成语篇的句子, 即句子要有亮点, 让阅卷老师看到作文时眼前一亮, 从而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为达到这一目的, 教学中, 教师应把作文的评分原则完整地印发给学生, 带他们一起学习、研究, 让其了解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 并且在以后的写作中尽量注意向这个标准靠近。同时, 要求学生大胆运用复杂句式, 大量使用不同的句子结构, 努力确保行文连贯流畅。具体的写作要求总结起来有8条:

1.运用词组、习语来代替一些单词以增加文采, 提高语句的表现力。如, 用be of vital importance来代替be important;

2.避免过多地重复使用某一单词, 选择使用其他恰当的同义词或词组来代替。如think...important也可以改用attach importance to...;

3.借助关联词将意义相关的几个句子合并或紧缩, 避免一个个简单句的罗列, 增强句子间的连贯性, 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4.多使用主从复合句来代替简单句, 使行文更加流畅有力;

5.在表达时恰当地运用倒装句、强调句、感叹句, 为文义的表达增添说服力和表现力;

6.改变句子开头方式, 使句子读起来跌宕起伏;

7.连接成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层次清楚, 上下连贯, 浑然一体;

8.运用情感因素, 增加感情色彩, 使表达更加亲切自然。

实践证明, 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优秀作文的特点, 并加以指导后, 学生作文中零碎、松散的句子明显减少了, 主从复合句越来越多了, 句子的连贯性明显增强了。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后, 自然而然不再害怕写作, 反而会把写作看成是对自己的挑战, 反复推敲、琢磨, 写出了不少优秀作文。

二、精心设计写前活动

(一) 读听结合, 增加语言输入

充分利用教材后每单元的听读材料, 在练习听力的同时, 帮助学生分析谋篇布局的方法, 赏析优美词句, 了解英美文化, 熟悉英美习俗, 扩大知识面, 增加语言输入。同时, 在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 加大课外阅读量。教师可精选文章, 同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 并要求学生配备读书笔记本, 记录优美字词句, 撰写读书体会。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心得及时点评,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二) 反复练习常用句型, 连句成篇

教师在平日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练习掌握英语中常用的表达句式。在写作时, 指导学生灵活套用所掌握的句型, 先组词成句, 然后运用恰当的关联词, 连句成段, 组段成篇。这样就会使文章语言准确得当、表达条理清楚, 并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三) 写前充分思考, 讨论, 为写作铺平道路

在每一次具体写作之前, 让学生利用头脑风暴形式, 自由联想, 尽可能多地挖掘与写作主题相关的信息, 罗列话题词语, 列出写作提纲。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进行指导, 最后让学生进行限时作文。这样, 通过一系列写前活动, 解决了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无词可用的问题。

三、加强合作学习, 创新批改和评价方式

(一) 小组合作, 赏析优秀习作和学生互批作文

在赏析作文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章的闪光点, 如运用得当的单词、短语、句型以及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等, 逐步培养学生组织文章的意识。同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 让学生互批作文。让他们讨论, 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教师的作文评语相比, 同学的评语更具有现实性, 作者也更容易接受 (陈力平、李志雪1999) 。实际上, 在这种合作批阅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一方面加强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另一方面, 也通过阅读他人的作文使自己受益。

(二) 小组合作, 润色修改文章

选择一篇内容平淡、词汇简单、句型单一、表达不流畅的文章,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找出不足, 然后教师提供润色文章的单词短语和句子, 要求学生运用教师所提供的字词句或者学生自行思考、讨论润色文字, 使作文流畅, 语言丰富。由此, 学生可思考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内容丰富, 富有亮点。

(三) 抓住教育时机, 创新作文评语

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评语存在“批评多于表扬, 纠错多于激励”的问题,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教师的评语能抓住时机,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能会大大提高。

新学期刚开始时, 给每一位学生写一段话, 例如:I’m so glad to teach you.I hope with my help, you will make more progress in English.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 如果里面有好的句子或短语, 一定要明显清楚地标出来, 然后在边上写上一个大大的“Good”以示激励。在写每个评语时, 要先提出优点, 然后再提出不足和建议。比如:You are good at using conjunctions.If you can avoid some spelling mistakes, you will get a higher grade.

总之,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加大学生的参与度。素材源于生活, 写作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 充分利用好课内外资源。在教学思想上, 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 尝试新教法,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陈立平, 李志雪.1999.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和实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 .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前言

目前,随着高中新课标的全面推广,以提升高中学生人文历史素养为课题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正在如荼如火的进行着。为了使高中历史的新课标的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此才能充分挖掘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益。

1.文史声情并茂

在以前传统的历史教学当中,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能够获得理想的分数而展开的课程的教育,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向全国氛围内的普及及推广,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提出了学生人文综合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你主要负责讲,我主要负责听;你积极的灌输,我被动的接受;你布置课堂学习任务,我盲目的进行课程练习”,“满堂灌”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历史,已经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果还采取类似的课程教学方式,高中历史的教学就会呈现极其的低效率的状态,难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摆脱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历史知识点的枯燥学习以及记忆,非常有必要结合文科知识学习的特色,重新的赋予历史识记知识点的活力。文科学生对于诗词歌赋比较敏感且他们通常的特质就是有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因此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采用文学与历史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为了能够使学生走进古代历史,深刻的了解历史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课程开始之前,对涉及到课堂历史教学内容的文史资料进行搜集,并甄选出最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的典故以及诗词歌赋,以此教师的文化综合素养可以在学生心中,尤其是文科学生的心目中,留下非常深刻影响。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课当中的《贞观之治——唐太宗》的课堂学习的时候,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典故加诗词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为了使学生长期处于对于历史课堂的兴奋状态,需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切入。某年,李世民也就是我国隋唐史上著名的太宗皇帝。他为了巩固国家的边防,需要对农民大肆的进行徭役以及兵役的征缴,为此他发布了一则圣旨,只要身体健康,就必须参加兵役。但是诏书却没有能够昭告天下,被著名的谏言大臣魏征为扣下,拒不发报。李世民为此龙颜大怒,想你个小小的芝麻官为何敢武逆朕的旨意,魏征面对太宗皇帝的质问不卑不亢的说道:“我听老人说过,如果把湖里的水抽干抽完就可以捕获整个湖里面所有的鱼,但是只满足了当下的需求,明年面对没有湖水的湖,就再也难以获得鱼了;如果为了取暖,而要把整片的森林砍伐掉,虽然在当下可以获得温暖,但是明年冬天面对一片荒芜,就再也难以获得柴火了;如果要把身体健康的未成年全部拉来正兵役,国家的根基就会产生动摇,以后外辱来犯,再去哪里征缴兵役呢?”李世民思索许久,感觉魏征卿家所言甚是合理,即刻便重新草拟诏书。然后再辅以诗词进行概括总结。“从谏如流宏德政,贞观盛世万方恭。水舟警喻儿孙戒,千古明君唐太宗。”最后提出“唐太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由此导入新课。

2.科学处理教材

教材内容受制于编写体制的限制,难以就历史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安排,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科学的处理教材,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传统的历史教学,一般都是照本宣科,例如对于《甲午海战》的课堂教学一般就其课本的内容进行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结果、启示以此类推的进行课堂的讲解,全方位地毯式的扫描应试的考察点。当然,有的教师为了活跃教学的课堂氣氛,在课堂的知识点全部轰炸完毕之后,也会就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我们分析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有以下的特点:以应试历史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师生互动会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影响,教学的历史课堂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学生却难以有效的吸收。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涉及到甲午中日战争的这段历史做成PowerPoint,把该课程的历史课堂搬进多媒体教室进行,以此可以摆脱枯燥的历史课本,使历史课堂变得非常得生动活泼,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富有效率。整个PPT的框架可以分为五大主题,分别为“台湾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的发对割让台湾的斗争”、“中国的耻辱”、“甲午海战”“洋务运动”然后根据这些主题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为了使整个的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学生处于思考的学习状态,磨练他们的历史逻辑思维,还可以采用倒叙的教学技法进行课堂的教学。

3.关注社会生活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的内容就是教育资源的来源。历史是过去的生活,生活是现在的历史,由此可知历史的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用生活的理念来促进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教师要善于借助社会热点以及学生的亲身的经历,使之融入到历史的课堂教学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自我与社会、历史与现实。关注社会生活是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关心社会热点,剖析生活现象。学生对于节假日放假的问题极为敏感,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无疑是将9月3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这还不够为了方便大家的娱乐生活,更是将放假的时间调整为3天。以此可以通过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或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使学生在休假的同时能够对和平世界的珍惜以及对随时可能发生战争的警惕。通过这样的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日问题,提出“和平需要珍惜,历史应当铭记,尽可能避免世界第三次战争的爆发”的呐喊。从而实现以关注社会生活为话题,使学生切实的以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去剖析曾经过往的历史,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兴趣,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大培.有效教学原则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3(06)

[2]赵波.对高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和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程卫星.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3(03)

[4]孙占文.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4期)

[5]朱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6]缪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物业管理的作用与类型下一篇:即墨教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