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小学师资队伍成为加快农村小学教育发展, 大力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劳动者素质的关键。但是,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还相对薄弱, 影响着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1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专业水平不够高

1)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起点偏低。从学历结构上看, 农村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 (含进修学历) 占总数的比率很低, 其中多数还是通过进修达到的, 与城区相比差距很大。并且, 民转公的几乎全部在农村小学教师岗位上, 代转公的就更不用说了。特别是2008年, 我市转入一批代转公教师, 有的甚至只有初中学历, 虽说后来有进修形式取得的合格学历和提高学历。 但事实上并没有接受大专或本科的教育, 有其名而无其实。并且学历并不等于学力, 文凭并不等于水平, 所以说农村小学教师的真正学历结构还是偏低, 正规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只占少部分。文凭的含金量和自身的真实水平就可想而知。

2)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 教育事业迅猛发展, 启用了一批民办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 经过多期转正, 大部分教师已经成为在编国家教师, 但目前已进入老龄期, 大部分尚未到退休、退养年龄。以我乡为例, 我乡在职教师52人中, 仅有5人在30岁以下, 40岁以上的有33人之多。其中, 民转公的老教师就有17人, 这类教师年龄偏大, 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方法非常陈旧。近年来, 农村小学在校生数量急剧减少, 学校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 归并为寄宿式教学点或地方中心校, 导致农村学校超编和城镇学校缺编, 随之出现了农村学校年轻优秀教师不断流入城镇学校, 致使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加剧。

3)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学科不均衡。配齐配足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现象较为普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 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占大多数, 而音、体、美、科学、思品、心理辅导等学科教师却很少, 很多学校要么不开这些学科, 要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错位任教现象非常严重。一些教师“身兼数职”, 包班教学的“万金油”式的教师在村校较为普遍。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备课,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2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强度不够深

1) 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参培意识不强。尽管国家政府一再对教育实施倾斜政策, 尊师重教, 然而受经济大潮的冲击, 教师往往只把教育当作职业, 谋生的手段, 而没把教育当作事业来看待。缺乏自身责任感。所以, 自己不认同自己, 自己不能正视自己。以至缺乏信心, 战斗力不强。对工作的乏味也必然失去努力目标与斗志, 从此便有了混混而过的思想。再则清贫卑微而自暴自弃。即使培训, 也固守自己的经验模式, 难以接纳, 甚至排斥接受新理念, 参训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晋升所需的学历证书或继教学时, 因而消极应付, 甚至“逃避”培训。

2) 培训多, 实效低。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起点本来就低, 很多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 经过了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 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虽有大幅度提高, 但由于培训质量低, 很多培训只是走走过场, 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依然陈旧, 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这一问题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充分暴露出来。表现在农村小学教师中, 除了相当一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的以外, 还有大批的代转公教师, 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育, 也没有机会接受专业培训、知识基础差、教学能力和水平偏低, 短暂的几天培训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就以我县为例, 教师进修校组织了各种暑期培训、村校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等。在一定程度上, 部分教师专业水平有所提升, 但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 效果仍然不明显。仍然是走过场, 完成任务式的培训。即使影子培训、脱产培训, 也要人人过关, 否则, 培训是无效的。

1.3农村小学年轻教师、骨干教师根基不够稳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经济的需求, 城乡差距越来越明显, 山村校点很难留得住青年教师、骨干教师, 尤其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特别是“进城考试”制度, 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整体严重下降。农村小学教师资源捉襟见肘, 尽管政府早已关注了这点, 进城考试要在本单位工作满三年, 并有村校经历两年, 但依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量大, 待遇低, 生活艰苦。农村小学大多地处偏远地区, 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水平低, 教师的工资待遇也就不会高, 因此, 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很少。更有甚者, 弃教从商。

2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2.1精兵简政, 让农村小学年龄较大、“混一混”式教师分流

要优化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就必须进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农村小学在核定的编制数中按照精简、规范、优化、高效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设置各类岗位, 确定岗位职数, 规范岗位名称, 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 实行“优胜劣汰, 能者上”的原则。按照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 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由学校与个人签订聘用合同, 确定聘用关系, 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实现农村小学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积极推进农村小学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 教委聘用校长, 校长聘用教师的制度, 对未聘用人员通过自主创业、停薪留保、待岗、辞职等形式予以妥善分流安置, 三年为一个考核周期, 连续三年都未被聘, 说明态度和能力有问题, 自动解聘。参照国家机关人员分流政策, 对距退休年龄5年以内或工龄三十年的人员可采取提前退养、不占编制等措施进行分流。

2.2编制倾斜, 让农村小学能够开足课时, 开齐课程

先前政府对学校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 归并为中心校寄宿式教学点和村完小, 如果在编制上进行倾斜, 就缩短了城乡学科上的距离。目前执行的编制农村教师配置标准远低于城市, 不利于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建议各地核定编制时, 要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 教学点多等特点, 注意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 保证这些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 防止“一刀切”。保证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课程开课需要;考虑新课改实施后, 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思品及其他活动课程的师资需求。让每一所农村小学尽可能开足课时, 开齐课程。让城乡的孩子享受学科上的同等待遇。

2.3同工优待, 让青年教师、骨干力量主动到农村小学去

要想农村小学留住优秀教师, 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 才是实现城乡均衡师资水平的基本保障。县级政府在县域内教师统一工资项目和执行标准前提下, 在资金使用, 分配人、财、物过程中, 应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 在缩小城乡教师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差距的基础上, 可以单独制定对农村教师特殊优惠政策, 如适当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补贴标准, 奖励工作取得优秀成绩的农村教师, 增加农村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名额比例。设立教师终身任教农村奖励金, 对终身在农村任教的教师, 退休时给予一次性奖励。尽管现在已实行菜篮子工程, 高寒补贴, 但力度还不足以吸引优秀教师下基层的局面。

2.4双向交流, 让学校管理机制活起来, 让城乡老师动起来

按照因地制宜、市县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 推进教师队伍由城镇向农村、由发达地区向贫困地区、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强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完善城乡间、 乡镇间优质学校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制度和有关评估机制。对结对学校实行捆绑式考核, 加强双方的利益联系, 增强交流和帮扶实效。建立完善城乡“校对校”交流制度, 通过输血增强农村教师队伍造血功能。考虑稳定性和实效性, 交流模式可采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校、乡镇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双向交流形式, 派出教师要有一定数量保证;对有农村教育经历的教师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优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优先, 对没有农村教育经历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今后不得晋升高级职务等, 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高、中级教师职务评聘的结构比例。 此外, 还要对城区教师到农村任教给予生活、交通补助金。

总之, 国家的发展靠教育, 教育的发展靠教师, 教师的发展, 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靠大环境和自身意识。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素质教育。就必须把每位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成遵守《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规定, 爱岗敬业, 言行举止规范, 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尊重爱护学生。能独立自主地钻研教材、教法,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正能量教师;让每所农村小学建设出有激励教师专业提升的配套措施, 让所有专任、专职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数达到规定要求的正能量学校。只有这样,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正能量才能得以全面发挥,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正能量才能得以大幅度提升。

上一篇:初探计算机教学中软件可移植性在软件开发中的实现下一篇:襄阳自贸区(试验区)跨境电商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