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通用9篇)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1

兴国县洪门小学 郭显清

我从事农村小学教学十四年,发现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很多农村小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常采用的方法是:一.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二.背优秀作文三.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四.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如果不是这样做,而的确是学生自己写出的作文,也是十分”糟糕”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文题材雷同,千篇一律

农村大多远离城市,村里又没有可供人们娱乐的公共场所,生活很单一,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打发。加上乡村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反复强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本来学生就没多少内容可写,教师这么一限制,写出的文章理所当然雷同甚至千篇一律。

2、内容空洞、欠真实,语言贫乏、平淡

农村学生的大多数家长认为给子女买课外书是一种浪费,买一本书可买得一两斤猪肉,不如拿钱去买肉吃合算。农村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图书室,就是有读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因此,学生除了课本外,很少能阅读到课外读物。现在,学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臵,领导、教师怕学生外出活动出事,干脆不组织校外活动。农村的师资配臵不够,很少有体育和音乐教师,还有资金的短缺,所以,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因而,学生写出的作文语言贫乏、平淡,内容空洞无味。可是,不写作文,教师又不允许,于是,学生只能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样写出的文章哪来的真情实感?

3、层次不分,缺乏想象 三、四年级的学生的习作大多一篇作文只有一个自然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大半是不管什么作文,都死定分为三段: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或者想什么时候分就什么时候分,不会用过渡句把文章连贯起来。另外,许多学生的作文,记事纯粹记事,平铺直叙,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一律没写,都是流水帐式的。

4、语病较多,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大部分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本地方言交流。当地教师为了省事,也爱用当地的方言来教学。因受方言的影响,学生在习作中常用本方言的句子结构形式来写作文,因而语病较多。另外,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段话中,中间停顿都用逗号,句末一律放句号。或者想什么时候加标点符号就什么时候加,不管句子是否完整。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1、广泛阅读

俗话说“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广泛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如,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学生口味,并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时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

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课前五分钟等进行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等。

2、学好普通话,坚持用普通话交流

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学校应要求学生、教师在学校里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一律讲普通话,提倡校外也讲普通话。经常举行普通话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开辟“普通话一角”,“课前说话五分钟”等。

3、充实生活

常言道“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劳动中吸取有趣的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教师要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观看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等。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劳动,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充实学生的的内心感受,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言了。

4、创设新颖、生动的作文形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的训练,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在生活中鼓励学生针对本班或本校的好人好事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在校园里乱扔纸屑、果皮、瓜壳……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写一则倡议书;针对学校里的不良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2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 但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仍处于一种“放羊状态”:教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作业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训练的内容没有系统性, 东一榔头, 西一棒槌;作文的布置也是临时想起来一个题目就布置一次, 想不起来就一直往后拖, 这次布置的题目与上次的训练没有任何关系, 与下一次训练也没有任何关联。总之, 今天的作文课, 至少是农村中小学作文课, 乱似一锅粥。下面我就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两方面做一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生角度

1.“优秀作文选”误导学生, 学生对写作存有畏惧感

现在市场上各种作文图书品种繁多, 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这些“优秀作文”内容大多雷同, 缺乏真情实感。学生看多了“优秀作文”, 拿到一个作文题, 他的思维习惯是:作文选里的范文如何写的呢?而不是围绕作文题寻找自我内心深处曾经的真情实感。所以, 在农村师生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一怕写作文, 二怕文言文, 三怕周树人。横眉冷对作文纸, 俯首咬碎铅笔头。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作文, 应该说他们对作文是很熟悉的, 但他们对作文却一直心存畏惧。而越害怕就越写不好, 久而久之, 对作文就产生了厌恶感, 并渐渐没了兴趣。

2.视野狭窄, 积累不足

农村孩子受各种条件的制约, 阅读面窄, 缺乏足够的见闻和积累。学校图书室可供阅读的书籍本来匮乏, 家庭中家长的文化水平也对孩子的作文有极大的影响。学生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 没有丰富的词汇和心灵感受, 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 所以, 学生要写作, 无异于“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何况作文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 是不可能像其他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俗话说:“见多识广。”没有足够的见闻, 哪来广博的知识?没有亲历, 哪来实感?再加上学生平时没有细心观察的习惯, 怎能发现平凡中的伟大, 挖掘题材写出好文章呢?

3.感情失真, 生搬硬套

因为学生的阅读面狭窄, 文学著作和报刊接触较少, 且对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也缺少观察。因此, 写作文就犯难, 觉得没东西可写。写作前总爱翻看作文书, 希望借鉴别人的事例。所以学生觉得, 写作是一套, 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是另一套, 于是, 他们开始胡编乱造, 不敢流露真情实感。空话、大话、套话、假话充斥在学生的文章中。另外, 学生不知道怎么行文, 特别是开头, 开头总是千头万绪, 不知从何说起。所以, 他们喜欢仿造别人的开头, 也不管这个开头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文章。

(二) 教师角度

1.作文教学缺少系统性

一方面表现在教学时间的随意性。许多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时并没有定期规划, 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随意地安排。另一个方面是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有很多教师在一学年的最开始时很少考虑本年度的作文教学目标。只是随便找作文题, 这样写作便成了一个应付差事的过程, 自然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来。

2.观念滞后, 业务素质水平低

相对于发达的城市学校来说, 农村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因为他们生活的文化环境相对闭塞, 信息交流渠道相对狭窄, 除了面对的几十个学生和十几个同事之外, 没有更多的信息来源。而且, 受传统思想的制约, 农村教师不肯在教学上多投入, 他们习惯用旧有的经验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因为自己的业务素质不高, 所以就出现了老师也怕上习作课、只求搪塞、消极应对的情况。

二、解决的方法

1.多阅读, 会思考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既能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 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使他们在日积月累中增加文采。当然这种阅读不仅是为增长阅读量, 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学会思考。清人王友彬在《围炉夜话》中说:“观朱霞, 悟其明丽;观白云, 悟其舒卷;观山岳, 悟其灵奇;观湖海, 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三个“悟”字说明文章离不开作者个人的感悟, 有了“悟”, 我们的心灵会丰富起来, 思想也会渐渐成熟。

2.丰富阅读素材

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 除了不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 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因此, 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 鼓励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用真情投入生活, 感受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事、物等,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 积累更多的生活材料。另外,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 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若天天坚持写, 就能培养提笔就写的能力和好习惯。还可以采用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3.循序渐进, 化难为易

从易到难, 从少到多, 降低难度, 化解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厌恶心理。让学生先写好最基础的作文程序, 做好最基础的作文训练。首先, 交代学生写作文一定记得头一段尾一段, 全文最少要有四段。其次, 交代学生一定记得:好头文一半, 让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第三, 想方设法在文章中加入好词好句;写上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想法等;用上比喻、拟人等。第四, 标点符号要用好, 特别是说的句子, 一定要记得。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多穿插一些小片段练习, 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各个部分和重点, 有助于后面写大作文。

4.明确教学目标, 讲解写作方法

在每一学期的开始就做好作文安排, 使整个学期的作文教学有条不紊。另外, 上好规范的作文课并讲授一些写作技巧, 这样让学生有“法”可依, 避免盲目作文。

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只要依照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 就一定能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王金枝.浅谈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实施途径.安徽农业学报, 2008, 14 (07) .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的发展

首先,多数小学英语教学受教材的限制,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不能将最新的、有用的、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教给学生,导致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拓展。甚至一些教材中有的TPR活动受条件的限制,或课时的限制都不能正常开展。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小学校师资不够先进,一些小规模的学校学生根本不知道多媒体课件上课是怎么回事,根本就没见过。有的只是老师的一台录音机和磁带,但听得时间少,也根本是无济于事。此外在小规模的学校一个英语教师就要承担一个学校的英语教学,通常是三至六年级共四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不会太多,但四个年级的教学要备四本教案,教师每天除了上课时间,其余在校大部分时间都要写教案,备课。这样就导致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循规蹈矩,加之缺少和其他老师的教学交流,教学过程中没有反思也没有创新。

2.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极低,具有英语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并不多。据我县教育局的英语教师基本资料显示,本科毕业的占4%,专科毕业占19%,中师毕业占20%,进修结业占24%,自学的占33%。据了解,多数英语老师仅有进修学历。再则,多数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由于未经过正规训练,他们语言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匮乏,再加上乡音浓重,夹杂方言,以讹传讹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这些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缺乏教学经验 ,难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评价机制不恰当

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且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主要以期中、期末测试为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评价指标。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笔试,考试 的内容主要为教材内容。这种评价形式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了能考出好的成绩,课堂上教师煞费苦心地讲解、传授,要求学生认真地倾听、理解、记忆,规范地模仿拼读、朗读、拼写,机械地背课文、背句子、背单词、背语音。英语教学被简化成为背词句、默词句的教学,忽视了学习主动性、和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精神的培养。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的重复性的抄写作业,有时是惩罚性的作业,使英语成為死记硬背的学科。个别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理想或不努力的学生讽刺、挖苦,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羞辱学生的人格,(部分家长还有打骂、惩罚等现象)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仇恨英语学习.某些学校对于英语教学的特点、方法和要求不甚了解,不能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单纯用考试成绩衡量评价英语教学和教师的工作态度,以教学秩序混乱为由限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给英语教师排的课时过满或过杂,致使英语教师没有充分的备课和自身提高的时间,英语课教学效率低,难于适应社会和形势发展的需要。部分教师仍坚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惟恐不满堂灌学生就学不会。他们认为掰开了、揉碎了讲是对学生负责任,任何细微的地方都不能疏漏,否则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损失。然而这些教师却没有想到,成长是不能代替的。学生一旦有自学的习惯和方法,有了发现问题、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的愉悦情感体验,就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基础。包办代替只能培养出不善思考、不俱个性、不思创新、因循守旧、听任别人指挥的老实学生。

二、建议与对策

1.改善农村英语教学环境和条件

小学英语教学应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教学效率。政府相关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各小学领导也应创造条件逐步完善这些设备,建立起语音室,配合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软件资料、挂图等教具进行英语教学。

2.大力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小学英语刚刚启动,不少学校师资匮乏。有关部门应该认真执行中央精神,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城镇教师去农村任教,规定城市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上给予优先的考虑,还可制定规划,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小学工作,教学经费上在一定时期内向农村小学倾斜等,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尽快开展起来,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由于绝大多数现任小学英语教师是在已有的非英语教师中转行过来的,而且这些英语教师又大多数年轻,经验少,普遍缺少对英语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因而对现任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在职教师的不同情况和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举办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应以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等多种形式,本着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原则。培训内容应体现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实际性、应用性和实效性。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还要注意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教学技能的结合。

作为农村小学,要在短期内使全校英语教师的素质都达到较高的层次是不现实的。因而培养一部分基本功扎实、敢于尝试的骨干教师对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索质是十分必要的。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尽可能地选送潜能大、经验多的优秀教师到省、地各类英语实验学校、外语培训基地、骨干教师科研基地学习深造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

引入竞争机制,逐步轮换,优化教师队伍。通过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聘用制管理办法等来提高现有英语教师的水平。在逐渐规范教师的英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基础上,各地应制定优惠政策,用政策鼓励英语专科毕业生到县、镇 (乡 )、村小任教。把不称职的教师淘汰出局,调整或辞退不能履行小学英语教师职责的人员,形成人员良性循环的流动机制。

开展城市小学英语教师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间的跨校结对活动。现在,我国很多地方推行了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通过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做好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间的传、帮、带工作,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普遍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完善教师与教学的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改进的功能。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基础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利于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4

绥阳县蒲场镇儒溪小学

李仁华

从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各个学校都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尽快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陈旧的“老套式”。

对于本轮课程改革,任何一项目标都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转变得了的。它除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因而,致力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同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很难设想,用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是否能让教师产生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因此,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办!

下面就其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笔者纵观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便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抹杀了教师的主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缺失,导致教师能动性的丧失与教研创新精神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考试高分,参加教研活动仅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而不是主观的需要。如:备课则要求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上课是否讲普通话,学生是否发言积极,教学效果是否好,回答问题正确率是否高,作业次数是否达标和是否有批有改,每个单元是否进行考测、讲评小结;教师相互间听课要达多少节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要达多少次,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多少次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津贴、评优、推先等利益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2、从各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进程中看,仍停留于形式的多,没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为:

(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制定,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校在教学工作月查记载中记录的是:备课认真,备课环节完备,按进度备课,详案(或略案)等。从课堂中了解的情况看(随机听课):一是个别教师上课不带教案,说教案放在家里没带来;二是个别教师仍有抄《备课教案》书的现象;三是个别教师还有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的现象;四是教师用书“保存完好”,没有一点阅后勾画的痕迹,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五是教案上体现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非常少。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但就我镇对课堂教学的检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上课赋分主要是依据县教研室对教师的课堂评定要求笼统地给分评定;二是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没有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三是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少。

(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作业不分层次,学生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利;二是为应付学校及上级检查,只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面和量,更谈不上作业训练的梯度;三是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巩固性的书面作业,缺乏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四是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性作业的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挤占了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听评课:每学期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应该说是好的,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没有研究的主题(或者说是目标)使听评课漫无目的、流于形式;二是没有形成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提高水平的运行机制,只当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三是检查的滞后性和形式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为此导致个别教师利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的现象。

(5)、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尽管每学期的业务学习达到16次以上,在检查时要检查规定的笔记,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每期要开展三次以上的教研活动。这些是否成了教师自觉的需要,是否成为指导和帮助教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需要。因此,如何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三者有机整合起来,使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今后教学管理工作中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那种认为进行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就是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思想是远远落后的,搞课题研究绝不是搞花架子,业务学习也好,校本培训也罢,集体备课也罢,不只看有无次数,而是要通过这些手段和过程,解决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通过教研活动要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目前学校还远远没有形成学习与研究的良好氛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的,自上而下的要求上,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

②教师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低。主要原因是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要么泛泛而谈,要么无目的地学习几篇文章,要么就是漫无边际空谈,教研活动一定要有问题要有研究,要形成对问题的解决策略,哪怕一个学期解决一个问题,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好处。

(6)、在制度的组织实施上存在的问题:

①还存在见分不见人,见章不见人的现象。好象在实施这些制度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赋分,缺乏制度的实施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指导。

②制度的实施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实施的对象就是被管理者,使两者处于一种对立状态,都是自上而下的行为,或者是一种权力行为,与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也与我们对教师实行民主化教学的要求不相符。建立民主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已是大势所趋。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为此,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月查)基础上,一是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领导只作检查为带头参与。具体做法是:

1、备课:每位教师每月提交一份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参加交流、评比,按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同时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后一次的评语还要写出与前一次教学设计相对比的评价肯定其进步,将评定结果返回教师本人审定后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2、上课: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次汇报课或探讨课并交一份该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参加交流、评比、评选要求同备课。

每位教师的汇报课或探讨课,由教研组负责同志主持,上课者要说课,听课教师参加评议并记录,确定等级,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一起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3、听评课: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交两份听课评课报告,由参与听课的主管同志签字后参加交流、评比,操作方法同备课。

4、作业:每期举行一次学生作业展评活动,作业必须包括实践类、活动类、探究类作业,具体评定方法同备课。

5、综合评定:每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评定,将所有能反映一个学期以来教师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所有案头材料和各种形式的备课、听评课记录、教学反思、说课稿、作业布批、理论学习等进行集中检评,具体操作同备课。

二是评定结果的使用。第一可以结合其他方面的评定结果,进行××优秀教师的评选,并进行表彰奖励。第二可根据等次划分,记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兑现奖惩。第三进入教师业务档案记载存入教师发展性评价档案中。第四建立警示制度,即对某项目连续两次被评为差等的,要给予黄牌警示,限期整改提高,连续三次为差等的,要以教学事故给予处理。

(二)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1、要优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一是每个教研组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除按常规要求进行正常活动外,还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至二个问题。二是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每次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观点等进行记录,每个学期在期中、期末分别对本组内的所有教师依据提出的价值点的多少进行质性评价。操作同备课。

2、创新校本培训方法。一是每学期初要针对上期教师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拟定本期校本培训内容及方法的计划,在培训时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切忌无计划的学习培训。二是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教学实践,真正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实施水平的操作体系

任何一项制度都主要靠管理人去实施,管理者的水平决定了制度实施的质量。因此建立一支素质棒、效率高的管理者队伍,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上级教研部门要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对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培训方式和激励机制,其内容应包括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及考核细则等。每期末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同时存入个人档案。

二是学校要规定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每月应对所分工负责的对象谈一次话,听取教师的意见。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限定时间予以答复。同时注意留心事关全校发展的问题,同时交流对该教师工作的看法并提供帮助和指导;业务副校长每学期要与全体任课教师要有一次正式谈话,校长一年内与全体教职工要有一次正式谈话。

三是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或学年)应至少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两次学术报告,要体现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内容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理论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好观点,经验的介绍,但严禁抄袭。

四是改革业务学习(或校本培训)组织形式,可以由以下三个板块构成:第一为提升修养板块。内容可以是艺术鉴赏,如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也可以是师德学习,每次由一位骨干教师主讲,用时不超过15分钟。第二为教育论坛板块。通过对教育实践中难点热点问题的探讨,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提高,每次安排1—2位教师书面发言(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学术报告也在这个时间),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看法,同时一般不超过15分钟。第三为校务工作板块。总结、安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般用时也不超过15分钟。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5

内容摘要:

在当今作文创新的社会,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真实、创新、灵活,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与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对作文教学目标和作文教与学作一些探索,并就如何实现作文的教与学学的目标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出自己的几个观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引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重要标志。”对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很多农村老师都为之头痛、困惑,认为农村学生的视野比城市学生的视野窄、见识少、信息贫乏,所写起来的文章题材单

一、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及城市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更应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我们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有“源头活水来”。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呢?本文着重探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农村特点,根植农村实际,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因人施教,大力挖掘农村素材,发挥农村优势。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令人着实担忧。学生都希望把作文写好,得到老师的认可、表扬,可是由于老师要求过高,学生写出的作文被老师批改得面目全非,老师又在课堂上歧视、挖苦,甚至是体罚。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害怕,对作文失去了兴趣,老师教授作文不专心听,布置写作文,就只好“抄书摘报”,敷衍了事,长期下去,怎能写出像样的作文?

2、多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匮乏。农村学生大多数课外阅读量少,学生除了课本外,很少能阅读到课外读物。现在,学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教师怕学生外出活动出事,不组织或极少组织校外活动。农村的师资配置不够,很少有体育和音乐教师,还有资金的短缺,所以,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没有亲自参与的活动,学生怎能写出真情实感呢?再加上本来阅读量少,积累的词句也就少,何来妙笔生花?于是,学生只能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样写出的文章自然语言贫乏、平淡,内容空洞无味。

3、语病较多语意不明。大部分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本地方言交流。有的教师为了省事,也爱用当地的方言来教学。因受方言的影响,学生在习作中常用本方言的句子结构形式来写作文,因而语病较多。另外,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段话中,中间停顿都用逗号,句末一律放句号,或者想什么时候加标点符号就什么时候加,不管句子是否完整。写出来的作文语不达意,让人不明就里。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适应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观念又不更新,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指导学生作文就“无法,或者“不得法”。有的教师虽然年轻,学历高,但是由于专业不对口,例如:近几年来,由于就业难,连学造船专业、金融、纺织等专业的专科和本科生,也考入教师队伍。虽然他们的学历高,但是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学训练,虽然他们对教学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却不在行,往往却出力不讨好,学生不卖他们的帐,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有位名师说过:“学生不会写作文,是因为我们老师不会写作文。”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已经迫在眉睫。

2、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很少让学生娱乐,不组织或很少组织学开展有益的活动,学生的校园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读课外书的时间几乎没有,知识面狭窄,课余生活单调乏味,写作文时自然就“无米下锅了。

3、对作文教学总体目标认识不清楚,或是盲人摸象,根本就无目标,随心所欲地进行教学;或者是在与学生认识水平不相符的目标下对作文教学,不是要求过高,就是面面俱到,导致作文教学陷入了极大盲目性和随意性,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高段老师责怪低段老师,低段老师说学生不成材。其实,许多教师也不知道习作课怎么上,无教案上课,随意安排习作内容,不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作文课全凭学生的“天赋”去发挥,就造成我们的学生习作瞎编乱造,谎话连篇的现象。

(三)、学生家庭、地域存在的问题

1、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农村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的忙于农活,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有的为了生计,常年在外乡打工,根本顾不了孩子的学习。所以,农村孩子的学习得不到家长的督查,整体成绩差,作文就更不用说了。

2、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语言表达枯燥、不规范、不切实。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加上家长对孩子仍有许多大人讲话,小孩子不准插嘴这样的限制,所以本来就不是很能说会道的孩子就更加变得沉默了。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当碰到一个作文题目时,由于记忆库存的空荡,提起笔来挤不出一点墨水。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理念创新

1、小学作文教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从全局去掌握作文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深入理解各阶段的具体任务,牢牢抓住“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建立起一个既与阅读有密切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的科学的作文训练链条。同时,在总体目标任务下,系统地规划出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训练点的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得当,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学校领导要树立全新的治校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大家都知道,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脑力劳动。没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是难写出像样的作文来的。只有让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再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产生心理体验,才能写好作文,不能只每天只教语文、数学、英语,而忽视了“小三门”,还要把音、体、美等所谓“副科”课的时间还给学生。例如体育课,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教学生打乒乓球、爬杆、跳绳等。利用劳动课课教学生剪纸等手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又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时才“有米下锅”。

2、小学阶段,学生就像成长的小树,可塑性强。可以按我们的意愿修剪,让它茁壮成长。如果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养成教育,任其发展,后果是令人堪忧的。有位名人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各年级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并认真落实以下习惯: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说、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脑的习惯,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规范书写要工整的习惯等。

因此,低年级老师要加强学生的书写基本功的训练。教学生说话写话时,要求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求真,求诚,反对说假话、空话、成人话。要把这些要求贯穿于学生习作的始终,从根本上抛弃平时抄作文、背作文,考试默写作文的陋习。

(二)、加强、加大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和建设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和培训方案。学校办学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校长,成败在教师。一所学校要有一套完善的教师培养制度和规划:新教师三年成型,五年成师,十年成骨干。十五年独具风格。让使每一位新参加工作的教师都能在学校的关心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尽快地成长起来。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的角色,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采取“师徒结对”的形式培养新教师:每一位新教师课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由指导教师指导备课,上课之后,再由指导教师评课,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每周写一篇成长感悟。每月集中新教师集体备课,磨课,每年举办一次教育新秀课堂赛,让新教师有施展才艺的舞台。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的收获:在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傅的教导下,自己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进步幅度更大。

2、要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和业务水平。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文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包括学科知识素养和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两个方面,学科知识素养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为此,要加强对教师进行学科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构建研训一体化平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作文教学教育理论,鼓励教师课外挤出时间静下心来潜心读书, 广泛涉猎有关作文教学的教育刊物,博采众长,学以致用。

3、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学习和融入教学。现在是网络时代,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我们在农村从教,信息闭塞,如果再不学习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就会成为落伍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不了当今的教育。所以我们建议中青年教师,个人买台电脑,学着使用电脑。今天的付出,明天你会收获很多的知识。学会应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时空,获取新的信息,以时代共呼吸。我们除了完成常规工作外,要勤于操作电脑,上网查阅有用的信息和教学资料,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利用电脑,制作和操作教学课件,逐步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脑,敲打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作文就会游刃有余。如果联着网,我们不妨建立自己的博客,和同行网友切磋教学教法,共同提高。

(三)、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1、作文与阅读教学结合,引导学生写作。教师要解放思想,解开束缚学生思想的绳索,开放课掌和教材,使作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同时,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理念。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单一的惯性视觉去思考解决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问,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求殊途同归。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那些富有创意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想象未知领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阅读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等语文技能的训练一思想感情的陶冶,更重要的是使之成为学生习作的手杖。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抓好阅读教学,找准时机巧妙地把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学生要掌握范文的写作技法,必须通过训练来获得,训练的有效方式是模仿。小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发展,总是由不完善走向逐步完善,由不成熟渐渐走向成熟,由模仿到独立作文。模仿是儿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都要借助于模仿。凯洛夫说过“模切就是知觉在行动上的直接反应,它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

3、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在教给学生仿作方法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他们的生活及周围的人和事,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哪怕是习作只有一两句通顺的话,也不要打击他,要多鼓励,点燃希望的灯火,激发再练习的兴趣。教师还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知识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当学生有啥心里话和经过什么事,就会对教师说。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把事情记在周记本上。

(四)、要重视作文批改和讲评的作用

教师要精批细改,好词佳句要圈圈点点,对学生写得精彩的词句,要不惜笔墨用着重符号或波浪线醒目地标出,并用激励性的语言真诚地激励他们;对表达不很清楚或错别字较多的学生,也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加以肯定,再委婉地指出不足。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到了四、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就不一定都要精批细改,“优等生”的作文精批少改,“中等生”的作文批改并重,后进生的作文少批多改。教师的“批”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让学生知道教师是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自己该怎样改。

三、结语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要有踏实、负责的工作作风,日复一日的努力,天长日久的积累,才会卓有成效。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要靠上级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广大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并持之以恒,大胆创新,总结经验,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小学生写出总结的创意,写出总结的特色。同时广大农村小学生自觉的矿大知识面,丰富阅读内容,勤于练笔,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自身的习作水平。

四、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2、张成新编著:《小学生作文阶梯训练》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6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该学科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诸多优越条件。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之一。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但是农村语文教育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和要求,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改进,从哪些方面改进等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来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以便能为我们乡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种方法被大多数的教师运用在实践中。但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较好,但实效性比较差。有些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而有些问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根本不需要合作学习;有些问题提问的方式不正确,学生不明白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时候合作讨论没有足够的时间,几个学生刚刚凑到一起还没怎么讨论,时间就结束了;有的小组里,只是将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几个同学对照一下,就完事了,根本没有合作啊讨论啊之类的;在小组里,发言的依然还是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只有倾听的份;还有的小组因为缺乏良好的组织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时居然成了聊天玩耍的机会,更使合作流于形式;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时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很多的问题表现了出来。

小组内的合作学习需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首先,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学习,有些问题学生能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就不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确实意见不统一,确实遇到疑难问题时才去合作,这样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讨论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的方向、问题、内容、范围,小组内同学们能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还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内容而定,教师应该协调好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遵循了这些原则,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两种倾向:首先是目标替代了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教师把目标当成过程,学习过了、分析过了就以为学生学好了、分析好了,殊不知两者之间差距是比较大的,学生学了,不代表他学好了,掌握了,理解了、吸收了,同样,分析过了也不能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了,这种教学过程就忽视了教学目标的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肯定不能实现,更说不上教学任务的完成了。其次就是很多教师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主要看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比如在语文指导朗读过程中,朗读一般也讲究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二是数量,读的多了,过程就体现了,质量上相应也应该体现出训练过程,一遍遍的朗读,争取后一次要能比前一次有进步,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体会文中的语言和作者的感情,同时也提高朗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但是我认为对多媒体资源的开发还应该更加合理、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学手段比以前更加优化了,体现在教学中的就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难否认,多媒体的运用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应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所带来的便利也是我们所期望的。但是在多媒体运用中,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课件的期望太高,依赖太强。有些教师认为没有好的课件就上不出好的课堂,所以就把课件当成提升自己课堂水平的筹码,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追求课件的新、奇,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件,在课堂上,从头至尾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展示课件的平台,在课堂上看到的只是课件的声音和图画,而看不到教师的教,看不到学生的学,课堂的活动被课件完全替代了。其次,有些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从而导致主次不分。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是主要手段,在课堂中,有些教师的课很明显是跟着课件走,教学过程被设计得有条不紊,教学进程由课件来控制,教学节奏也是由课件来决定,这样就导致课件 2

占据了教学的主导,教师却变成了多媒体的播放者,完全不能体现教师的个人素质,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是老师而是多媒体课件了。当然这样说不是要严厉禁止多媒体的运用,对多媒体的使用还应提倡和推广,但是同时也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使多媒体的运用更加合理、科学。多媒体运用的好,确实可以为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也可以为课堂增色添彩,只是希望多媒体不要取代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甚至有些纵容,这就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性,在一篇文章中,阅读应该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但是有些教师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些忽视,刚读一遍课文,就让学生说书你喜欢哪一句、哪一段,你想解决什么问题,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说的只是琐碎的东西,说的也是课文的某一个方面,提的问题也相对比较肤浅,不够深刻,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的也不全面。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这确实是注意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是没有利处的。学习不能光凭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也需要一定的吃苦耐劳和刻苦努力,如果有些学生的读书心得只是来源于自己喜欢读的内容,自己不喜欢的就不学不读,长此以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完整,不全面,这样也会导致学生阅读上的缺陷。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选取某一重点段落进行品读赏析,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思想的,但是如果割裂的文章的整体性,只看重某一段则是有害的。还有些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出示某些重点语句或是段落,引导学生品读,试想,脱离了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境,描写的再美的词句或段落能有多大的魅力呢?所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对整体文章的把握,对于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品位也要放在大的背景和氛围中进行,千万不能割裂开。

五、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中,应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供学生们讨论,从而培养学生个性阅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重视了思维的发散,而忽视了整合优化,导致学生们的思维有点过分。比如在《乌鸦喝水》一课,总结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学生有的说乌鸦很聪明,自己想到了喝水的办法;有的说乌鸦爱动脑筋,有的说乌鸦很勤快,到处找水,还 3

有的说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不干净,也有的说乌鸦不太聪明,怎么不找吸管喝水呢,到处找石子多累啊,更有学生说乌鸦叫声很烦人,不讨人喜欢„„而这位教师对每个答案都微笑点头,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我觉得好像已经走进了误区,这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旨在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与文章的结合,前几种意见说明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比较到位,而后几种意见显然脱离了文章主旨,而教师却没有及时评价,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再让学生说说“乌鸦还有别的方法能喝到水么”,相信教学效果会好的多。

六、针对一篇文章,提问的问题不宜过多,也不能琐碎甚至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喜欢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提问与回答,这样会使课堂显得过于繁琐、饱满,教学思路也不够清晰明确。课堂中应围绕一个大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与文本的对话,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有价值性和内涵的题目,在问题中,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要统一,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回答,说明我们备课不充分,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摸得不透彻,或者也可以说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素养不够深厚。在课堂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很多突发性问题,有时也会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无关,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避开,但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那些需要解决但又不是重点的问题,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分寸,掌握时间分配,不能占据大量的时间。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7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又要与时俱进, 网络的出现更是极大地冲击着以往的作文教学观念。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有以下几点困惑:

1.学生知识面窄, 平时又不爱读书、看报, 即使看书、看报、上网也是兴趣所在, 语文积累少, 语言匮乏。写作文言之无物, 言之无味。

2.教师指导启而不发, 课前准备不足, 交流无法进行。学生不知所云, 一味听之任之, 教师的话如圣旨, 只听, 没有一点自主的意思, 被动听, 被动写。

3.教师作文指导无效, 指导后, 学生仍停留原地, 不知如何起笔。经常会有学生说:“老师, 如何开头?怎么写?不会……”这些话时常萦绕耳边,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怎能不为之动容呢?

针对以上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我认为作文教学与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拓宽作文思路, 丰富语文积累, 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解决言之无物的问题。如在教学“为自己去过的一处中国文化遗产地写导游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 ”时, 如果没有丰富的积累, 就连教师也很难下笔写出一篇好的导游词, 更何况是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呢?在写这个作文以前, 我让学生到图书室借阅了有关世界、中国文化遗产的书籍, 并分组检查阅读的成果, 办了一期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经过大量的准备, 上课写导游词时, 学生得心应手, 教室里异常安静。再也没有一个学生愁眉苦脸了。习作交上来, 全班同学写得都很好, 连最不会写作文的一个写得也是像模像样了, 这使我明白语文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2.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即便在农村大多也不超过两个, 孩子娇惯, 不懂合作也不会合作。每次口语交际, 我都让学生在小组里完成, 再进行小组汇报。渐渐地, 学生尝到了合作的快乐, 还说合作做事情更快、更好。

3.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学生是有情感的人, 不是机器。作为语文教师, 就应该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让学生爱上你, 才会爱上作文。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每次我在读一篇学生的例作时, 教室里都特别安静。学生不是不懂情感, 不是没有真情实感, 只是潜藏得太深, 没有得到开发。

4.多写, 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没有硬要学生每天写日记, 只是告诉学生, 在自己感触最深, 有感而发时, 一定不要忘了把它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有些同学隔几天就把日记本给我看, 里边记录了自己的心灵感触。有的把自己观察蚂蚁的情形记录了下来, 写得很生动。这样下来, 作文再也不会不知如何起笔了。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本研训 问题 对策

校本研训就是以学校自身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其显著特点是:其一,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本校教学中的问题;其二,研究的主体是基于学校的教师;其三,研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实践与反思;其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就目前农村学校的现状,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师参加研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

首先,巨大的外在压力是教师投身校本研训的重大阻力。一方面现有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过于重视学生学业发展的指标,过于强调学生和班级的教学成绩,分数仍然是教学成果的主要参照物,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围绕这些指标而奔波。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农村学校小学教师大都包班,且有一部分复式班,大部分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讨。

二、教师的问题意识不强

很多中老年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认为教好书是我的职责,至于其他的就不闻不问了。长此以往不爱接受新事物、教学方法陈旧,加之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少,比武论坛都是年轻教师登场,因此对即使发生在身边的非常生动的教学案例、教学事件也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缺乏研究的兴趣,提不出有效的问题,而校本研训没有问题,从何谈起。

三、固有行为习惯的束缚,使校本研训缺少动力

农村学校中有的教师对校本研训兴趣不浓。这与部分教师对校本研训的认识不足有关,更与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新理念更新跟不上、教师习惯于传统工作生活方式有关。个别教师宁愿在业余时间里找一些好友喝酒、闲谈来释放压力、消磨时间,也不愿花些时间学习、反思,对学校提倡的校本研训无动于衷。

四、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小学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这些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年龄大、学历低、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又没有经过严格的正规训练,少数教师很难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扩容,许多农村优秀骨干教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式地流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地区,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由于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小学缺少了教研的“领头雁”,从而造成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力不从心,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五、个别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评价机制不健全

个别学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校本研训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致使校本研训活动的开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另外,部分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尚不健全,没有把校本研训活动的开展纳入校长、教师的考核,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很好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校本研训形式单一、缺乏广度与深度,没有后劲

农村地区“名师”较少,学校较分散,学校开展的研训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无非是听课、说课、评课,再加上教师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校本研训活动因此缺乏广度与深度。也有部分小学校长,把开展校本研训当做上级布置的行政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校本研训受教师与校长自身素质的影响,热闹一阵子,就沉静下来。

针对以上情况,我个人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激发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自我发展的内需力

可采用“人性化管理、分层评价、搭建展示平台、焕发青春活力”等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中老年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生活上多关照,工作中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尽量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并为其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其觉得老有所用、老有所为,干有所值,提高自信心,焕发青春活力。并让老师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提高对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认识,自觉参加校本研训活动。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学校领导应努力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提高对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认识。明确校长是校本研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校本研训纳入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起校本研训的评级激励机制,纳入学校、教師的工作评价之中,以起到导向激励作用。

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采取多形式、多层面、多层次的研训方式

校本研训的特点是贴近学校教育现场,以学校和教师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有效地促进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觉察和反思,使教师沿着专业化的道路成长。因此,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要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注意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

1、以完全小学为单位,经常开展本校的研训活动。组织以典型课例研究为载体,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多方广泛对话、个体个性备课,课堂教学对比,集体交流促进,总结反思提高”的活动流程,以“同课异构”的活动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训活动。

2、教学点教师适时参加完全小学的研训活动,主要以自学、自研、自训为主。通过研训,使教学观念得以转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3、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因此,校本研训应以课题为载体(课题要少一点、小一点、针对性强一点),让教师带着问题研究,带着问题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避免研训与教学相脱离,“假”研“空”训。

四、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已成为突出问题,这一点,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家已实施“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并建立农村教师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补充机制。聘任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毕业生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逐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五、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9

[摘 要]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针对新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当前山区中学生的写作实际,现就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相应的对策作点探讨。

[关键词] 山区 初中 作文 教学 困惑 对策

俗话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地位更为凸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同样显得格外重要。“阅读课要培养学生‘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能力,写作课就要培养学生‘一千个作者便有一千个莎士比亚’的能力”然而,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在山区其难度就更大了,由于山区学生生活涉历面窄、山区学生语文层次低、山区学生与城市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公平、山区教师工作复杂性等特点,山区作文就更难。而新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又相当高。面对这个矛盾,我们苦苦探索多年,略有收获。现笔者把自己对作文教学的意义要求的理解、当前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相应的对策做的探讨汇报如下。一 作文教学的意义与<<新课改>>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社会、对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一见解,强调了为文之道在于实用。实用在今天的意义一方面是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最大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写好应试作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七到九年级作文教学也做了明确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600字的习作。”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 当前山区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当今的山区初中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要他们写一篇出色的作文,真是难于上青天。那种会笔下生花,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且能把写作当乐趣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欲说写作好困惑”的现象恐怕相当普遍,在山区则尤其突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种。1、作文与山区学生局限性生活断轨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许多阅历丰富的作家创作时都要去体验生活的。如著名散文家魏巍如果没有朝鲜战场的生活经历,就写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名篇。可是,当今山区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每周在校五天,很少接触社会。即使偶尔进城,多半也是买了东西就回家,城市生活很少插足。所以只是除了大山 还是大山,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在这种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学习模式下,很少有学生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大多数学生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觉得除了分数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断轨,自然是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作文与山区学生语文层次的脱节

平心而论,我们现在使用的 语文版初中语文书,选篇都是精品,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教材的单元合成也具有一定科学性。然而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离我们山区的中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了,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朱自清的《背影》,把父子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是散文中的精品。然而,现在的中学生没几个为它感动,父亲“买橘子”能把朱自清感动得潸然泪下,但却不能感动了当今时代的中学生,在当今的农村中学生看来那是天经地义的。至于扬州的风俗买橘意味着走局的说法,那就更不可能去探究了。自然,父亲殷殷关切之情也就领会不到了。他们作文时也就根本不会去学朱自清细腻的描绘了。再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祥子拉车情景能够体会到的又有多少学生,即使用了多媒体,他们也难以体验那种旧社会的都市生活。那中间的多层次写景手法也会被学生的浮躁置于一边。即便是学习富有现代气息的美文《都市精灵》,学生也只是读读而已,不会为都市的精灵去呐喊。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尽管写得好,我可是不愿学。俗话说学习贵在“举一反三”,可从实际看,语文课本的“例子”作用是得不到体现的,这又是使人深深感到遗憾和困惑的。3、作文与山区学生教育不公平抵触

目前,山区初中,尤其是我们 中西部农村初中虽然得到政府的支持,搞了两免一补,教学条件改观不小。但山区初中师资不配套,小科没专职老师,史、地、生、音、体、美等学科总是拉郎配,学生不能接受全部学科系统教育。因此,学生生活难免单调乏味,知识结构不健全,到作文时候也就没有话说,教育的不公平又给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带来障碍。

4、作文与山区教师工作复杂性矛盾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每个教师都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学生大大地不走运,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由于山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个语文教师,正常教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人数假设为50,这一项大大超出教师工作量的工程,使教师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更重要的是,我们山区农村由于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够,不少同志跨文理、跨多学科,上学期我们单位一同志就教初二地理,初三化学和初一生物共三门学科,语文老师往往也是兼教几门,如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甚至包括生物。这样,教师的精力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之需,也就必然带来写作与批阅的矛盾了。三 走出作文教学困境的设想与对策

尽管作文难教难写,然而作文还是要写的,写作教学也还是要坚持下去的。它毕竟能反映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全面素质,据说有地方试验过中考就写一篇作文,可见作文何等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是无益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闯出一条血路,走向写好文章的彼岸。在此,笔者就自己 二十六年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摸索,以及在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精髓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并以此与同行们一道探讨。

1、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镜 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加之山区生活较之丰富的城市生活要枯燥多了,这恰恰又是写作的一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生活。那么我们有怎么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境,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图文结合创设情境。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们先让学生看课文想象写景,再看视频理解文字,然后在悠扬音乐中诵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组织学生读课文想画面,再听音乐回忆课文。下课时还布置学生将其改写成写景散文。二故弄玄虚求异创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习惯性思维,认为上课就那程序,对连续教他们几个学期的教师的细节,就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据说有个老师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他常在上课(尤其是写作课)时故意作些一反常态的举动,使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写作的冲动。他向来比较注重板书,特别爱把字写得比较大以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可是有一天,他却故意把一些字写得很小,许多学生直吵着说看不到,但他并不予以理采,依然故我地写着小字,直到最后亮出作文题目——谈谈近视眼,学生才恍然大悟。在那篇作文中,学生对近视眼的危害性谈得真切具体,而且很是深刻。三是就地取材拓宽视野。我们远离市镇,只好因地制宜常组织学生街道、车站等场所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生活范围,增加情感体验。当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2、积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规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随机观察训练,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曾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随机观察训练的:一天上午的第一节课,铃声响过,他推开门走进教室,师生互致问候之后,学生坐好,他准备上课。这时,他看到学生精神集中,等待老师讲课。但他却没有讲课,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谁看到老师是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学生便认真的回忆,有的还互相看看,好象要从对方的目光中寻找答案,很快学生们便一个个高高的把手举起。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马老师轻轻地推开教室的门,回转身,又轻轻地把门关上,手拿蓝色备课夹,面带微笑,健步走上讲台。我们全体起立,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向我们鞠躬,亲切地答礼:‘同学们好!’这时,他扫视了我们一眼„„”这位教师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还必须做到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例如,多数老师教学《愚公移山》时都会让学生去评论愚公到底“愚不愚”。学生自然会从环保、工效等多角度展开论述,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再如,原苏教版初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上有篇作文题目叫《良药未必都苦口》,我们农村的学生拿到题目很快就从大山渣治病不苦口开题了。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意又不都是单一的,思想大于形象,因此观点相左的文章是可以写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这样的作文,变换角度,确定多个重点,思维开阔多了,坚持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日新思维能力大有益处、努力加强美文赏析指导 坚持做到读写结合训练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缺陷,我采用适时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在每周周记训练中总要精选几篇文章让他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初三学生欣赏完《林中小溪》之后,大部分都被小溪那坚忍的品格、团结力量和永不停步奔向大洋精神所折服。而这折服,又化为一种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形质兼美的感悟自然的文章相继出现了。另外,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多的知识积累就少,想写出好文章,那近似于痴人说梦,因此,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言而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对读过的读物,做出读书卡片,写出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在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和不断练笔的基础上,就不愁学生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了。这样读写结合,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强化课内课外作文训练 悉心指导学生作法技巧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课内作文自不必说了,我还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到我们农村的乡间田头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许多文章虽短但却相当精美。

5、切实改进作文批阅方案 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效益

改进作文批阅方案,培养学生自己批阅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又一有效措施,也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写道:“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能平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四 结束语

上一篇:酒店员工管理制度下一篇:团支部庆祝建党90周年团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