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煤炭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煤炭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下游行业需求下降,煤炭进出口格局发生改变。煤炭需求总量减少,煤价大幅下跌,煤炭企业资金链条紧张。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煤炭企业目前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煤炭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首先要有足够的信心,其次要有充分的准备,最后要有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尽早走出经济因境。

【关键词】煤炭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的影响,部分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库存积压严重、运营资金趋紧、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问题,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主要表现为煤炭需求量下降,部分煤炭品种出现销售困难。一些煤炭企业采取产品降价的办法,降价保本无可厚非,但就整个行业而言。相互压价的后果必将造成恶性竞争,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股市持续下行、钢材消耗量减少、能源消耗量减少。作为基础能源行业的煤炭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在国际油价和煤价大幅下跌的影响下,国内煤价普遍下滑。此次金融危机会给煤炭企业带来什么影响?面对危机。煤炭企业应该做些什么?作为一名煤炭企业从业者。笔者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金融危机对煤炭企业产生的影响

自2008年8月以来,国际、国内煤炭价格连续走低,焦煤价格下降幅度很大,动力煤价格、精煤价格区域性小幅下挫。可以肯定地说,受金融危机影响,煤炭需求总量减少,煤价大幅下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金融危机导致下游行业需求下降

煤炭较其他商品来讲。成本刚性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就成为主导煤价走向的风向标。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经济增速减缓,这既与宏观调控有关,也与金融危机有关。宏观经济走弱趋势反映到市场,首先表现为煤炭四大下游支撑行业钢铁、电力、水泥、化工增速全面变缓,进而导致煤炭需求疲软。其中反映最为明显的是钢铁业。2008年9月份以来,国际、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焦炭的供需平衡,炼焦企业随之限产降价。据统计,国内钢铁业中长材、板材价格较2008年6月中旬下跌幅度超过40%,导致焦煤、精煤用量持续走低。2008年9月份,电力、生铁、水泥、合成氨增长率分别为9%、6.5%、7.4%和3.2%,增速分别较2007年同期回落8.5个百分点、9.8个百分点、7.6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连续呈现增速下滑局面,导致电煤、动力煤需求量区域性减少。

(二)金融危机导致进出口格局改变

能源需求与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英国等受到波及的发达国家,金融资产大幅缩水,经济陷入衰退,一些能源消耗大户纷纷减产或者停产,全球性能源需求下降。在运费与国际煤价双重作用下,使国际到港煤价已逼近甚至低于国内煤价。在国际煤炭需求大量下降、国际煤价接近或低于国内煤价的情况下。大量国内煤炭企业开始找不到国外买家,煤炭企业出口积极性大大挫伤。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的煤炭库存,使国内煤企借靠国际市场来调节国内供应量的愿望无法实现。同时,国际煤价如果持续下降,势必改变进出口格局,从而使国内煤炭企业压力加剧,引发国内煤炭价格波动。

(三)金融危机可能导致煤炭企业资金链条断裂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内市场逐步扩散。由制造业、委托加工业转向其他行业的可能性不断增大,致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害怕受波及而紧缩银根。链式、环式的经营链条必然会波及煤炭下游支撑行业企业,造成这部分企业资金紧张,间接使煤炭企业回款困难。另外,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市场上煤炭热销的利好的背景。使煤炭行业投入增速明显高过产量增速,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些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资本市场,在股市普遍下跌的形势下,后续资金与市场疲软相互作用,也可能导致煤炭企业资金链条的断裂。

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从金融业开始。向整个经济体系蔓延,尤其是对矿业等基础能源产业的影响虽然滞后,但将越来越明显。随着市场需求的减少,煤炭供求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企业将直接面对的挑战。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这次危机必将推动整个煤炭行业加快重组、整合。形成产业的新格局。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不少企业深陷困境。随后几年,中国煤炭产业经历了战略大重组、大整合、大调整,走出困境,实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此次经济危机正是矿业大集团修炼内功的最佳时机,要凭借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优势较多的基础条件,超前预测、积极应对,抓住机遇,集中精力解决好规划和扩充资源、优化结构、筹措和运作好资金的问题。

二、煤炭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我国经济受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波及是不可避免的。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耗的70%。其能源主导地位,决定了它比电、油、气将承受更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煤炭企业要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寻求办法,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一)要有信心

抗击当前不可回避的金融危机,最重要就是坚定信念。当然,信心不是建立在凭空臆想上的。信心来源于我国金融体制对抗风险的能力。我国的货币体系、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相对独立,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受冲击的程度远远小于其他国家。其次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面总体向好,即使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和企业微观业绩增长仍然良好,具有强大的内需市场开拓和发展能力。二是来源于煤炭企业的固有优势。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角,行业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能力较强。三是来源于对市场形势的分析。此次煤炭市场受到冲击最大的焦煤、精煤市场,价格下跌有其重要的原因。在市场刺激下。2007年未,焦煤、精煤市场价格快速上扬,与国际接轨迅速,但是电煤、动力煤价格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受国际煤价影响较小,涨幅相对不大。所以焦煤、精煤价格随国际煤炭市场价格回落有其必然性。随着冬储煤旺季的逐步到来,对电煤和民用煤形成强力支撑。国家安监总局等四部门发出通知,2010年底前还将再关停4000余个小煤矿,将小媒矿总数控制在1万个以内,为大型煤矿腾出了产能释放空间,所以,明后两年大型煤矿供给仍然相对乐观。

(二)要有准备

对于危机的到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在思想、行动上做好准备,“做好最坏的打算,做出最大的努力”。煤炭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要有危机意识。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应该说,国际金融危机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来得并

不突然,只是几年来一路向好的煤炭市场,使煤炭企业开始变得沾沾自喜。以致有一天“狼”真的来了,对煤炭企业的触动就显得很大。当前,煤炭企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充分认识这一危机在产业链上下游传导的滞后效应。充分认识危机发生发展的周期性规律,超前谋划,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企业平稳、安全渡过这个经济严峻期。

二是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耍杜绝“大手大脚”现象,紧缩银根,该省的一定要省,不该花的坚决不花。对管理者而言,要密切关注企业经营动态。千方百计开源节流,提升效益;对员工而言,在工作中要节约点点滴滴,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以实际行动与企业同舟共济。

三是全面掌控市场动态,如关注电厂运行情况、钢铁市场情况、港口存煤及交易情况、客户货款支付情况等。不能掌握充分、全面的信息,就难以看到事物变化的端倪和走势。

四是做好职工思想引导工作。在企业内部迅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向职工讲清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讲清煤炭市场变化、煤炭销量、价格急剧下滑等严峻形势,教育干部职工不要对当前金融危机过分恐慌。

(三)要有措施

当前金融危机也是机遇,企业可借此自我检验,自我调整。抗击此次金融危机,煤炭企业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确保安全。安全是效益。安全也是煤炭企业规避危机的重要手段。发生事故。不但使企业经济雪上加霜,遭受损失。还会带来政治上的影响,精力上的付出,也会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因此,煤炭企业要从紧从严抓好安全工作,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一通三防”这个重点,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坚决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以良好的安全业绩体现效益。

二要注重开源。正确处理好质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多出优质煤、效益煤,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品种。

三要严格节流。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要注重开源,厉行节约。千方百计地提高经济效益。要抓好生产系统的“一关三减”,加强成本、煤质、采供、环保节能等管理,降低成本支出;压缩贷款规模,节约财务费用支出;控制管理费用,减少日常费用支出。要加快内外部资金回笼,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障生产投入、重点项目建设和提高职工收八上。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争取早日形成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作者:闫国宗

第2篇:煤炭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摘要】 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并从限产保价、抢抓机遇、安全生产、强化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煤炭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煤炭企业;如何应对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少国家前两个月经济仍呈负增长态势,陷入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社会稳定面临巨大挑战。虽然各国政府就全力恢复世界经济增长、防止陷入严重经济衰退达成共识,但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受此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作为基础能源行业的煤炭行业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上游,所受影响虽然滞后于其他行业,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给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

一、金融危机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一)煤炭需求大幅减少,产能严重过剩

2008年上半年,我国煤炭行业延续了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煤炭价格强势上涨,企业效益大幅提升,行业景气攀上顶峰。然而,2008年9月起,全球金融动荡使得世界经济同步放缓、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主要耗煤产业产品产量或价格下降等因素使得煤炭需求迅速减少。从各煤种来看:首先,火力发电量下降,电煤消耗明显减少。受金融危机影响,社会用电需求减弱,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倒闭破产加剧,企业用电量减少,从而影响到电力及电煤需求。其次,钢铁产量回落,冶金用煤大幅减少。金融危机导致钢材价格下降50%左右,钢铁产量连续出现月环比负增长,钢铁企业限产带动上游焦炭企业限产70%以上,从而使得炼焦精煤、高炉喷吹煤需求下降。最后,化工行业急转直下,化工用煤需求锐减。金融危机的迅速传导,使化工产品市场行情急剧下滑,企业出现被迫减产或停产的现象。化工产业链条上因需求锐减而倒塌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迅速向上游传导,最终导致原料煤炭需求减少。

相对于煤炭市场需求的大幅减少,煤炭产量持续增加。目前全国煤炭产能已经达到30亿吨以上,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产量还将不断增加,会给全行业带来市场冲击。而煤炭行业缺乏统一的产能控制目标,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无法避免,这对整个煤炭市场非常不利。

(二)煤炭价格大幅下滑,企业资金面临考验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受国际油价、煤价大幅下挫影响及我国宏观调控因素作用,我国煤炭市场也出现了较大范围、较多煤种价格下滑的情况,经历了一场高位回落的过山车式行情。动力煤方面,以秦皇岛港大同优混煤为例,由2008年最高时的1 080元/吨下跌为630元/吨,跌幅达41.7%;炼焦煤方面,受钢铁行业景气持续下滑影响,焦煤价格延续下跌态势,由历史高点1 500元/吨下跌为870元/吨,跌幅42%;喷吹煤、化工用煤、电煤则分别下跌了18.2%、16.7%和47.9%。

(三)煤炭进出口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际煤价和海运费大幅下滑,国内煤炭价格也有所下滑,但仍高于国际煤炭市场,国内外煤炭价差不断拉大,造成我国国内煤炭进出口格局发生变化:煤炭出口量大幅下降,进口量相对平稳。首先,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偏低,会刺激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放弃采购国内煤炭,转向采购国际市场煤炭,减少对国内煤炭的需求。其次,由于国际煤炭市场下滑的幅度较大,速度较快,势必倒逼挤压国内煤炭市场,加大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最后,由于国内外煤炭市场价格的反差,再加上煤炭出口加税的影响,势必使我国的煤炭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二、煤炭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一)限产保价,平衡煤炭市场供求

销售不畅、库存增加、价格下滑、成本上升、回款困难等现象是当前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煤炭企业应采取限产保价的措施来平衡市场需求,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减产停产、以销定产对煤炭总量进行平衡调控,杜绝压价竞争、恶性倾销,保证煤炭价格稳定。建立煤炭库存预警机制,根据合同组织生产,控制企业合理库存。

(二)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

在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天然气、煤炭各占30%左右,在我国,煤炭更是占到能源消费的70%左右。从长远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在我国的基础能源地位不会动摇且不可替代。只要国家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对煤炭的需求就不可能长期、持续走低。而经济走低的时候,往往也是发展和建设成本比较低的时候。因此煤炭企业要抓住市场放缓的时机,适度调节资源开采,增加资源储备,在低成本整合资源的同时,加快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优胜劣汰,建设以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为保障的高安全性、高回收率、高效率、高环保性大型现代化矿井,使黑色的煤炭业向“绿色矿业”加快转型。

(三)安全生产,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安全是效益,安全也是煤炭企业规避危机的重要手段。出了事故,不但使企业经济雪上加霜,遭受损失,还会带来政治上的影响,精力上的付出,也会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因此煤炭企业要从严从紧抓好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扎实推进“两型三化”矿井建设,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良好的安全业绩体现效益。

(四)强化管理,健全防范风险的机制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立适合企业特点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要想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水平,就要不断挖掘管理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竞争力。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煤质管理,有效降低商务纠纷。要充分认识到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煤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煤质和计量控制,加大考核力度,减少商务纠纷和市场损失,保证品牌影响力,以适销对路的产品和用户满意的质量稳定市场。

2.加强成本管理,提升控制成本的能力。要加强成本费用计划和预算管理,完善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度并层层分解落实,强化定额标准管理。要强化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材料投入,减少机物料消耗,严格机电设备管理,搞好修旧利废、回收利用和节约代用,强化过程监督管理,加强考核兑现力度。要强化招标、集中采购管理,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要加强费用审批,压缩管理费用和非生产性支出,精简会议和各种活动,控制日常费用支出。要真正实现从源头上抓,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抓起,切实把不合理的支出降下来。

3.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资金链条断裂。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外部环境恶化、投资风险加剧、资产质量下降、财务负担加重等新情况新问题,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将转变为财务风险。因此,要应对金融危机,煤炭企业就要加强财务管理,尤其要注意现金流的管理,因为决定企业生存的是现金流量。要健全企业现金流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坚持资金计划管理,统筹安排资金收支,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结构,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要建立财务危机的预警、监测和应对系统,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煤炭企业在体制变革和市场波动的阵痛中走过,迎来了明媚春天。有理由相信,当前金融危机是市场更加成熟的催化剂,在它的砥砺下,我国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层面,金融体制和市场会更加完善,更加健康。而煤炭行业在宏观经济发展增速的带动下,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韩文.金融危机重创煤炭大省 山西“救市”措施频出[J].中国经济周刊,2008(46).

[2] 吴晋斌.煤炭大省如何应对危机大考[N].中国青年报,2009-01-22.

[3] 季晓南.大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六对策[DB/OL].中国经济网,

2009-02-13.

作者:赵 焱

第3篇:全球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如何应对

当格林斯潘用一句“我错了”宣告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确存在无法避免的缺陷时,全世界都陷入了30年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中。

与2000年时网络泡沫破裂不同的是,此次的金融海啸要延续多久目前尚难定论。权威机构调查显示,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风险高达1100种之多。随着近期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政策错位,战略迷失,融资艰难,管理困惑,人才流失,财务困境,产品质量问题曝光,营销障碍,文化瓶颈,品牌危机,公众和消费者投诉,媒体负面报道等危机也铺面而来,让本就身处“寒冬”中国中小企业,更是进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

尽管从很多方面来讲,刚刚到来的2009年,将是中国中小企业一个相对低迷的年份,但最坏的时候,也是最有机会的时候,也许,当我们从最坏的角度去分析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时,机会已经悄悄来临。

综合中国政府4万亿元的投入以拉动内需及相关举措来考虑,虽然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谁也无法定论,但近年来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小企业面对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如何应对?怎样自保?能否变挑战为机遇,是当前所有中小企业都面临的头号问题。

在创新中寻求突围

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中小企业最大的缺陷、最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就是创新。这也是欧美及日韩企业巨头得以压迫中国中小企业的关键所在,中国本土产业早已饱受其苦。所以,本土中小型企业若想从冬天成功突围,产品、技术、市场、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是其关键。此创新并非狭义的核心技术创新,就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司长张新生所说:“创新不仅仅是核心技术创新,核心技术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那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我们现在应该从消费者喜好的角度出发,在应用层面上寻求产品创新!”

为了满足行业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客户日益增长的差异化电子商务需求,及时把握此次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中国领先的B2B电子商务网站慧聪网宣布正式推出行业专属服务一行业五方联动,提升行业服务深度,确保为每一位行业客户提供精细化服务。

什么是行业五方联动?慧聪网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五方联动是通过慧聪网买家部,客服部,编辑部,发行部,业务部,五个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的互通资源,相互协作帮助您感受行业专属服务的使用效果。直观地说,五方联动就是要将让慧聪网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转化为给客户带来实际收益的增值服务。

“五方联动是行业专属服务效果最大化的重要保障。通过五方联动让你在开展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都能感受到慧聪网周到的服务,确保为每一位行业客户提供精细化服务,让你尊贵尽现!”在谈及慧聪网为什么要推行行业五方联动时,慧聪网负责人这样解释。

效果最大化的保障

作为五方联动里的一方,买家工作将是效果最直接最大化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做好买家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为此,慧聪网相关负责人以消防行业举了个例子,慧聪消防买家部2007年就开始做企业的一对一的精细匹配服务,在2008年创新出飞信匹配方式后,更是大大提高了匹配效率和匹配速度,还有客户的信息利用率,在2008年全年对客户服务达到68509频次,帮助企业直接达成交易金额达二亿二千万。真正做到了为目标群体架设最直接的互动桥梁。而其中68509频次服务的受益者,青岛东海建筑器材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从2008年开始正式转为内销,是消防的VIP企业,买家部做为贵宾级客户维护,负责人买家部张文娟,她每天上班的第一个动作是,针对东海的主营产品和市场开发采购商机,通过短信的形式第一时间反馈给青岛东海张启立经理,同时针对消防水带产品对采购方做重点推荐,要求买家直接打张启立经理的手机,而且慧聪跟踪买家和东海的实际洽谈情况和结果,如:采购方对东海水带的报价、质量、等性价比等情况,甚至了解到为什么不买青岛东海的产品的原因,张文娟会及时反馈给东海的张启立经理,帮助青岛东海更及时掌握采购方的心里和想法,加大青岛东海的成交机会。目前帮助企业成功实现匹配和重点推荐服务69次,同时青岛东海张总电话表扬和MSN上感谢达三次以上,在2008年12月27号更是收到了青岛东海建筑器材有限公司张启立经理的感谢函。

“正是因为公司推出行业专属服务,更是因为消防买家部的服务精细落实到位,所以客户对我们的服务非常满意,在我们的找客户签单的同时,其实客户也在找你!”慧聪网相关负责人感叹地说。

前文的诸般策略,无论是整合服务与市场供应链,抑或是深入推进产品创新,都是中国本土中小企业实施变革的关键所在。综言之,在危机和风险的防范、控制、处理、管理等方面寻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在困境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才是本土中小型企业化解危机、重凝核心竞争力,最终挺过冬天之关键!

第4篇:金融危机下中小民营企业如何应对?

一: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是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的。不分地域国界、不分种族肤色、不分信仰主义的一次激烈的经济动荡。从目前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及往实体经济波及的速度看,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

二:中小民营企业

1, 家底浅,底子薄,各方面都比较脆弱,应对冲击保持存在的能力要小。

2, 国家的直接救助计划,政策利好不可能直接惠及到。

3, 多数为非科技型,人员压力比较大。

三:应对的一点建议

1, 减少长期性投资支出,长期的投资性支出一般周期比较长,对回笼资金不利。现在要做的是保持迅速变现的能力。

2, 减少对量的诉求,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往往在制定战略时考虑:业务量、生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等等。但现在应求精求稳。

3, 努力减少往来账款,往来账款过大往往是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短板。别人欠你,很可能成为呆帐,因为你不知道欠你帐的企业明天会发生什么。你欠别人,如果遇到别人催帐,而你现金紧张没有支付能力,容易引发资金链突然断裂。发生企业信誉危机而造成企业倒闭。

4, “开源节流”减少不必要的任何开支。

5, “断臂求生”减少臃肿的机构人员,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6, 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重新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 坚忍不拔,相信这些都会过去的。要有让自己无论如何必须“活到春天“的信心。 四:这次经济危机也是一个机会,虽然对中国企业来说早点(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准备好做世界大国的担当,中国的企业也没有也不具备世界一流的条件)。但任何一次经济的动荡都会带来政治的、经济的秩序的重排。企业的影响力也会重新排位。“有人极其困难时,就有人比较幸运”(奥巴马大传)。“上帝关闭了一扇门,也会同时打开扇窗。”

这次的金融危机是企业生存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经济的起起落落。就像一年的四级变化一样,也是正常的。只不过我们的意识中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和我们没关系。其实中国的企业很幸运,三十年我们一直高增长,这是国外的企业所没有的机会。这次经历了、经过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会有好处。

最后祝所有天津的中小民营企业都能渡过这次危机并从中学到点东西。

个人观点,不成拜读,恭请斧正!

天津申随章

2008年12月17日

第5篇: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与防范劳资法律风险

2011-1-13 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与防范劳资法律风险

内蒙古典泽律师事务所 赵志忠

摘 要

2008年下半年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无异于全球经济领域的一场大地震,其影响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了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预料,由此给众多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中国因为是发展中国家且WTO协议规则也是分阶段实施到位,国内市场并没有完全对全球开放,所以受到的冲击不是特别大,但是这并不代表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就没有影响。由于我国许多企业对日常法律事务缺乏专业化管理,潜在风险较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的法律风险系数将会逐步增高。伴随外部需求的急剧萎缩,国内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等状况,不少企业在经营上受到冲击,潜在的法律风险也日渐显现,合法债权可能得不到有效追偿,少数企业甚至出现涉嫌犯罪的现象。上述法律风险如果得不到准确预见和及时处理,不少企业将有可能走向衰落、倒闭和破产,最终影响投资者利益,导致劳动者失业,不利于社会和谐。很显然,上述现象的产生,与企业潜在的法律风险是有必然联系的,且这些法律风险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有的甚至是颠覆性和毁灭性的,而企业法律风险中劳资关系法律风险无疑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法律风险。当前,企业只有比平时更加重视规范经营、合法经营,预见和防范法律风险,才有可能顺利渡过此次金融危机。

笔者作为专门为公司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律师,无论从职业特点上还是从学法之人的意趣上,均对企业如何应对与防范法律风险有着极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结合企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建议,渴望律师同仁及社会各界交流并予赐教。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劳资法律 法律风险 必要性 引 言 2008年10月,被冠以全球玩具企业巨头的合俊玩具厂倒闭。同月,全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江龙控股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坍塌。上述案件的发生,是由于企业不重视日常事务法律风险的防范造成的。有些企业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是否存在法律风险,且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务部门,因此,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企业潜在的法律风险将会全都爆发出来,将企业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上,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影响日益扩大,企业以及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应对和防范金融危机下的法律风险,是许多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

基于以上现状,内蒙古典泽律师事务所针对“金融危机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及如何防范与应对劳资关系法律风险”这一课题专门组成调研组,特派两名律师助理依据呼和浩特市司法局下发的《关于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调研工作的通知》(呼司通字【2009】第5号、第6号)精神,开展了企业涉法事务调研活动。根据调研了解到的各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劳资方面出现的法律风险,并结合我所多年为公司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经验,本文从法律风险的概念和特征、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必要性、企业劳资法律风险的种类、企业劳资法律风险的防范和应对以及企业如何建立系统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与防范劳资法律风险。

一、企业法律风险概述

企业的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的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第一、法律风险具有相对的确定性。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违反法律或者是没有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救济导致的;

第二、法律风险是可防可控的。法律风险完全可以从根源上加以防范和控制。只要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在懂法、守法、用法的基础上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在他人侵犯自己合法权利时能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法律风险的发生基本上是可以得到有效防范;

第三、法律风险具有损害性。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就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损害性与企业的其他风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规避,一旦风险出现,其后果往往是企业难以控制的。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必要性

法律风险防范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规划等各个方面。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自身难以掌控,往往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变化,法律风险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以使企业针对所面临的法律风险采取统一有序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措施,从而使企业在合法经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一)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在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以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损失的发生。

(二)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企业发展壮大,必须不断积累资产和财富,减少因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势必影响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反之,则可以有力地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据统计:美国的企业支出的平均法律风险防范费用是企业总收入的1%,但是中国企业实际投入只有0.02%,美国企业的投入是中国的50倍。事实上,中国大部分企业家只有在打官司时才有可能想到法律。由此可见,中国的企业产生诸多法律风险,并因此而破产、倒闭,也就不足为奇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出:企业要善于识别风险、规避风险、控制和化解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风险防范在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中又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劳资法律风险 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其实比较复杂,有很多类型,如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加工承揽关系和其他民事关系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劳资关系中的法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一)因不签定劳动合同引起的法律风险;

(二)员工在试用期劳动关系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三)因工伤事故引起的赔偿法律风险;

(四)员工离职后侵犯原公司商业秘密给其造成损失的法律风险;

(五)辞退员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六)员工要求支付加班工资带来的法律风险;

(七)公司劳动争议纠纷解决的法律风险。

企业要想避免这些法律风险的发生,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把这方面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和企业家要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甚至制定好具体的预防性工作方案,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的良性发展。

四、劳资关系中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一)因劳动合同引起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1、要签好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作为劳资双方共同遵守的合同依据,对于劳动关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签好劳动合同,首先对劳动者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查,特别是新员工的录用,对是否符合录用条件进行认真审查,一些与原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或存在劳动纠纷,或未达到劳动年龄等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应严格把关;其次对劳动合同的核心条款要仔细研究、协商确定。如工作岗位、合同期限(包含试用期)、劳动报酬、劳动纪律、损失追偿、劳动保障、终止手续、保密与竞业限制等作比较详尽的约定,有利于双方遵守和避免纠纷发生。

不签书面劳动合同将面临严厉罚则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认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与职工没有建立劳动关系,甚至故意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试图不缴、少缴税款和社会保险并任意处置员工的录用与辞退,由此引起了大量劳动争议和纠纷。《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若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

2、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在劳动立法越来越保护劳动者的趋势下,企业利益的维护更加依赖于企业的规章制度。目前,企业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更为重要。关于规章制度的建立一是要全面细致,尽可能的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设定为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如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劳动纪律、考勤制度、工作风纪、薪金制度、培训、考核、晋升、奖惩、辞职、财务等等都制定相应制度,汇编成员工手册。二是要尽量量化,易操作,即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规章制度应当程序民主、内容合法 内部规章制度不仅可以作为劳动合同的有效补充,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特别是对于界定员工是否构成严重违纪以及企业是否有权辞退员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3、要注重证据的收集

事实是根据证据来确定的,有无证据将是事后确定事实的关键。因此,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证据意识,重视收集证据。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笔者认为在法律面前,“没有证据同样没有发言权”。

4、要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转移风险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企业可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既是对劳动者的保障,也是对企业风险的转移,是双赢的措施,这些成本支出对企业来说是值得的。同时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参加人身意外保险、财产保险等商业保险等,以降低企业的风险。

5、要建立救济机制

一旦法律风险转化为法律危机,事后的救济,对挽回损失也非常重要。当企业发生了与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纠纷,企业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影响扩大。我们建议企业事先制定救济机制。首先,企业应选派有法律知识和人事经验的员工,作为处理纠纷的人员,代表公司及时出面解决纠纷。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业律师提供专项法律服务或进行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其次,预定多套方案,出面与劳动者协商,一旦协商成功要立即签订协议,避免事后变化。

(二)员工在试用期劳动关系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自新员工进入单位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在这家单位的“试用期”。对于劳动者在这家单位的职业历程而言,“试用期”既是一个起步,也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不仅影响劳动者在这家单位的职业历程走向,甚至影响着职业生涯。

许多企业都曾有这样的遭遇,好不容易招到的人才在试用期内说走就走,不但浪费了招聘的时间和费用,而且对日后的经营产生不良影响。而被录用的劳动者往往也心有忧虑,担心用人单位随便设置试用期的以及用试用期的名义随便炒鱿鱼。其实,劳动关系的双方都不希望试用期的结果是鸡飞蛋打一场空。劳动者得不到稳定的工作,企业寄予厚望的新招人员不辞而别,这都不是一个有利于双方、甚至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局面。特别是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企业要严格遵守对试用期的新规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范与应对的效果:

一是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二是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三是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该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

1、2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四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五是劳动者在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被解除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有明确的录用条件并公示; (2)要做好试用期考核标准;

(3)应该对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作按照标准进行考核,确认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也就只有在试用期可用,过了这个时间,就无法再以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合同。这就要求单位发现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时,应及时解除合同,最起码应该在试用期届满前解除合同,否则超过试用期解除合同,就要支付较高的辞退成本。

(三)因工伤事故引起民事赔偿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商业利润。在必须依法承担工伤赔偿法律责任的前提下,企业如何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减少和化解工伤法律风险,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已成为摆在广大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当前防范工伤法律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一步强化规范劳动管理。包括加大对职工的劳动技术和纪律教育、加强各生产经营环节的劳动安全监督、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

2、注重职工的健康卫生检查。包括招聘环节的适当体检和在职期间的定期体检。在招聘环节发现有不适合工作的病症的,不予聘用,在合同期内发现可能影响劳动安全的病症的,及时予以调整工作岗位或送医治疗;

3、及时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以分散企业承担工伤法律风险的责任。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职工交工伤保险金,是企业应尽的法律义务。通过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企业支付一定的社会保险费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发生工伤事故时本应由企业承担的赔偿法律责任转移到社保机构。

4、加强劳动工伤事故管理环节的法律工作。对已经发生的工伤事故,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处理,对工伤职工及家属提出的合理合法的要求,应由社保基金支付的,力争由社保机构支付,应当由企业自行承担的,在法定标准范围内及时予以妥善解决。对少数工伤职工及家属提出的超出法定范围的要求,耐心做说服调解工作,必要时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的法律途径解决。

5、转移风险。将一些专业性较强、工伤风险较高的岗位,交由专业公司来做,如运输、保安、保洁等交给专业公司。因为这些岗位需要专业培训的人员与专业的设备,需要承担很高的成本,而且还要承担较高的工伤风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伤事故单位是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用人单位,因此与专业公司签约,就能将工伤风险转移给专业公司,从而将这部分工伤风险转移给专业公司来承担。

(四)员工离职侵犯原企业商业秘密给其造成损失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1、企业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在合同中明确保护商业秘密条款或另行签订保密协议。这种条款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员工在职期间的约束,二是对员工离职后的约束,三是要明确违约责任。

2、要保留员工掌握商业秘密及商业秘密的范围和泄露商业秘密的证据。

3、企业要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即规定员工离开企业多少年内不得到竞争对手方从事同类工作,以避免泄密和形成不正当竞争。

(五)辞退员工过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辞退员工,不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辞退员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又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辞退员工是人力资源经理必须处理,又是最难处理的工作。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劳动纠纷对簿公堂甚至威胁到个人安全,对公司正常运营造成很大的影响。具体应注意:

1、在试用期内不要随意辞退员工;

2、辞退有过错的员工应有事实依据、制度依据,还要有相应证据;

3、经济性裁员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履行法定程序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六)员工要求支付加班费而带来额外支出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1、要规范工资构成。根据法律规定,结合企业通常的做法,用人单位可以将员工的工资由一个总数拆分若干项,可与员工约定奖金、津贴、补贴等项目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但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完善加班制度。员工因完成工作需要申请加班,譬如员工当天工作没有完成的,不支付加班费。对于公司安排加班的,需要将加班事由、加班时间、加班人员写成书面材料,以便备案。

3、对于员工加班,公司已经安排补休或调休的,不算加班。

4、对于外勤人员譬如司机、业务员,可以适用综合计算工时制度,以避开加班规定。

5、完善加班费支付制度。目前很多企业的工资条很笼统,只是注明员工姓名、工资数额,由员工签收,这样即使已经支付加班费,也很难举证。最好在工资条中注明加班费数额,并且由员工签名注明时间。

(七)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1、积极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工会的协调作用

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工会组织有可能、也有必要参加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节省诉讼成本,及时避免司法资源浪费解决劳动争议,应积极发挥劳动争议调节机制。

2、启动集体协商

集体协商是集体合同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集体协商也被称为集体谈判,就是用人单位与其所属的职工依法组成代表团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保险福利、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等劳动标准为签订集体合同而进行商谈的活动。

3、申请劳动仲裁应注意的问题

(1)仲裁主体应适当:当事人申诉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即申诉人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诉人。仲裁主体不当,将会导致不予受理或被驳回申诉的后果;

(2)仲裁请求应准确:当事人提出的仲裁请求应当明确、具体、完整。仲裁请求缺乏事实和理由,会被驳回;仲裁请求不完整,未请求部分得不到审理,扩大仲裁请求将不予支持,还要负担相应仲裁费;增加、变更仲裁请求或提出反申请,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3)仲裁证据应扎实: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的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负有举证的当事人将承担不利甚至败诉的法律后果;

(4)仲裁时应按时出庭:当事人经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擅自中途退庭的,对申诉人按撤诉处理,被诉人反诉的,可以缺席裁决;对被诉人作缺席裁决;

(5)不服仲裁结果应及时提起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4、提起诉讼应注意的问题

(1)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的起诉条件;

(2)要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已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条件; (3)要充分根据劳动仲裁时的不足,补充和完善证据;

(4)在起诉前应当严格审查时效问题,在规定的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期限内提起诉讼。

五、企业如何建立系统的劳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一)设置法务专员或法务机构

1、设置专门的法务人员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资金不是很充足,但是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也是很重要的,这时既需要能够为企业节省成本,又能够为企业的日常法律事务出谋划策,此时法务人员的设立就显得非常重要。

2、设置专门的法务部门

充分发挥其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方面的主导作用。法务部门应由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专门人员负责,并应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具有较高的层级。通常较大规模的企业,其法务部门的负责人一般本身即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很多跨国公司的法务部门的负责人甚至直接就是公司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其对法律风险的重视可见一斑。

3、聘请外部法律顾问

企业内部法务人员通常只能处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常规和日常工作,如遇到复杂的法律问题、仲裁或诉讼等,最好聘请外部法律顾问。聘请律师作为常年法律顾问是企业通常的作法,也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必须注意,应通过有效的渠道,建立与法律顾问律师及时互动,避免流于形式。对于很多争议和纠纷,在发生之后,应尽快与法律顾问联系,征求其意见。

(二)建立有效的法务审核和监控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监控,最大可能地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

1、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防范和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合同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合同谈判、审查、订立、履行等交易管理主要环节的各项制度,明确合同管理职责、权限、流程等内容,实现合同管理全过程的制度覆盖,加强对合同管理薄弱环节的控制,解决合同管理中重订立轻履行、重实体轻程序、重业务轻法律、重效率轻安全等弊端。

2、建立重大决策的律师参与机制

企业的重大决策往往暗含较大的法律风险,法律因素对决策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在做出重大决策,尤其是重大项目决策时,应先行评估法律上的可行性,然后再评估经济上的可行性,避免出现因法律上不可行或存在重大法律风险导致重大损失。在这一问题上,应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在重大决策时有企业法务部门和外聘法律顾问的参与和发表意见,杜绝出现忽视法律因素轻率决策的现象。

3、强化、优化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应根据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架构予以拟订,并不断予以弥补、完善和修改,在法律、政策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予以修订。同时,应注意规章制度的落实,把规章制度规定的权利、义务、责任和要求,纳入企业业务流程和考核范围,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4、优化案件管理机制

对于案件的处理,不应仅局限于弥补损失,应通过具体的案件,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找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风险,并予以解决,把重点放到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上,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吃一堑长一智”。

(三)企业应加强法制教育

法律风险出现的首要原因是人的因素,因此首先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尤其是加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使之从思想方面切实认识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很多企业重视经营风险教育,但对法律风险的教育却极少关注,缺乏法律风险意识的教育。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使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白:法律风险是切实存在的,而且在很多时候,法律风险可能是企业面临的最重大的风险。企业日常经营不善,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亏损,但法律风险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将有可能引致灭顶之灾。而且,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利润水平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 语

我国的企业由于本身法律风险防范的意识薄弱,又遭受此次金融危机的打击,使得许多企业不堪重负,甚至已经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此时,企业若想在此次金融风暴中顺利的存活下去,就必须改变策略,制定出应对危机的具体方案。如果说足够的资金是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过冬的棉衣”,那么必要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则可以说是金融危机时期“企业抗寒防冻的方案”。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扩大,企业以及企业家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应对和防范金融危机下的法律风险,是许多企业和企业家必须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笔者通过多年从事公司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的经验,结合本所所做的调研结论,提出了以上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提出意见,为我国的公司企业渡过此次危机献计献策。

第6篇:也谈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暴发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意见和见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普通百姓对此事有何想法呢?借机谈点肤浅见解。前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扩大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正如少数西方学者所说:“中国是个大工厂”。本次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不是“较小”而是很大,在相当一段时间

内经济增长会放慢,对部分地区和靠出口为生的企业影响最严重,工人要下岗,工厂要倒闭,农民工要返乡。时间长了,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国家税收减少,财政欠收,就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正常运转和普通百姓生活,如果再碰上天灾人祸,形势就更糟。面对这种形势,中央要做好两手准备,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国内经济在短期内逐渐复苏。另一手,如果经济一时难以复苏,中央要号召全党早做思想准备,加强管理,勤俭节约,过“紧日子”。

一、应对金融危机容易忽视的几个方面

为促进经济复苏,中央已拿出4万亿人民币投入基础建行,拉动经济。如铁路、公路等,这些都是正确的,但就百姓看来,政府最容易忽视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去,毛主席老人家讲过:“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人类生存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工业的资源。历史经验证明,农业丰收、经济发展、国家稳定。早在五十年代修建许多水库,至今百姓还在受益,“吃水不忘挖井人”,每当喝到甜滋滋水时,百姓情不自禁的想起毛主席。由于环境变化,据统计在中国660座城市中,大约有400座缺足够的水供应,在农村大约有3000万人无法喝上安全和干净水,由于水的问题,人体癌症和痢疾发病率不断上升。说实在话,自从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多年没有大张旗鼓,兴修过水利。解决水的问题关键是蓄水,古代隋扬帝开运河,就是蓄水通航,今天共产党人能否把南方水引到甘肃、陕西、山西等缺水的地方?在眼前,农村大小塘堰深挖一米,原有水库维修加固。一方土国家平均补助15元钱,以村为单位,乘农民工返乡,大搞农田水利建设,这样做总比单纯发消费券更有意义,同时可以带动农村竹器、铁器业蓬勃发展。其次,用价值规律办法解决水污染和浪费水资源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两个月不下雨喊抗旱,下雨半个月叫防洪。

二是根据农村人口分布情况,修建和维修农村卫生院。60年代“赤脚医生”制度对整个农村医疗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仅限于满足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要求,但鉴于当时中国的条件,这项制度可谓瑕不掩瑜。当前,医生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很少,其原因是农村艰苦、住房、工资得不到保证,大学生不愿去,在岗的更不愿意去,要解决农村看病不便的问题,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从财政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修建和维修农村卫生院,改善住房和医疗设备。其次,卫生系统拿出一个可行“管理办法”,硬性规定医务人员到基层农村医院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城,或者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院,上、下支持,共同提高医技,从根本上解决9亿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三是合股修建敬老院。全国60岁和60岁以上老人1.49亿,社会老龄化问题突出,政府主导投资私人入股,修建敬老院,让众多的老人有个生活场地,愉快走过人生的终点,这个行业利润极少,但现实意义很大,就业人员多。办敬老院形式可多种多样,社区养老、长期、短期养老都行。尽管有的地方政府修福利院等,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经验不足,或者缺乏规范管理,克扣现象、管理人员打被赡养人,以及被赡养人之间以强欺弱现象经常发生。

四是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普通老百姓才是内需的主体,而他们的消费能力尚且不够。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提出要扩大内需,就百姓看来扩大内需需要一段时间。一方面,在医疗制度、教育改革、劳动保障制度等问题不成熟的情况下,普通百姓在银行存款,备用于医院看病,孩子上学读书,婚丧嫁娶、生存过日子的钱,这些钱是不能随便乱花的。有人说:现在储蓄存款达到20万亿,请问周小川先生?普通百姓占多大的比例?我看谁也说不清楚。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毒牛奶”、假冒商品,使得一部分人不敢消费。现在得上一个感冒,到医院去要花一千多元,如果食品中毒花的钱就更多了。

五是改革房地产经营方式。按一般经济学观点来看,调节经济有效手段是税收、价格、行政命令、物资等,对当前的高房价,政府采取是减税让利,除此之外,政府没有更有效办法调低房价。所以,房地产开发商少数人有胆威胁银行,说:“如果我们活不了,银行首先就得死”。如果政府屈服于这种压力,我们将丧失以前(为控制通货膨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所有成果。个别人过份鼓吹房地产开发商对经济发展贡献,其实不然,据调查,房地产开发商向国家提供税收,占地方总税收的比重不到百分之十。而少数房地产开发商得到许可,强行拆迁,强行占用耕地,使失地农民没有生存依托,由此,产生负面影响,如群体上访、到政府门前静坐

等事件时有发生,造成政治影响很坏。普通百姓总结一句顺口溜:“开发商大把钞票往麻带内装,政府擦屁股,失地农民苦遭秧”。

作为政府出发点是好的,要解决无房百姓有房住,但事实上无房人买不起房。例如,北京市最低等的一套房要花100万元,武汉一套房最便宜的要花上60万元,开发商卖的房只是毛坯,算上装修钱就更多了。买得起房的人只是

少数人,并且,有的还在抄房地产生意,武汉汉正街,一个平方一年租金一万元,真是寸土寸金。

中央提出要死守18亿亩耕地,这无疑是正确的。18亿亩耕地是13亿人生命之源,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生命线,守得住吗?谈何容易,“天高皇帝远”,中央管得了吗?在当前,一切向钱看情况下。倒不如,中央收回这个权力,改革房地产商经营方式,由各级政府掌控吸收有良心的开发商参加,成立股份制房地产公司,统一解决征地、失地农民,缺房户住房问题。这样做一举三得,一则减少社会群体事件发生。二则能够真正掌控房价,做到售房和廉租房同时并举,解决无房户的住房问题。再者扩大城镇就业范围。

六是要向管理要效益,管好纳税人钱。面对出口受阻,扩大内需一时有一定困难,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益,管好纳税人钱。毛主席老人家曾经说过:节省每一个铜板,为了革命事业。今天,节省每一元钱,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要节约,潜力在那里?据调查,部分政府行政经费开支约占总支出的百分之三十。特别是党政机关出国经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购车和用车经费,都有潜力可挖,仅就公务车使用问题来讲,公务车变成部分官员私用车,送小孩子上学、离上班地点不到1000米,用公车送来送去,老百姓对这种事是看在眼内,恨在心内。据负责车辆部门估计,全国约有500万辆公务车,其中大多数配有专门司机的豪华轿车是用公款买的。2006年,这些公务车司机薪水开支、购车和保养以及车辆加油开支大约为600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同年全国用于教育方面开支为4546亿元,社会保障开支是4181亿元,国防开支约为2838亿元。上述说明节约有潜力可挖。建议政府来个硬性规定,55岁以下七品官,同城5公里距离一律坐公汽、骑车上班,现在一台小车一年开支,据初算,人员工资2.5万元,保险、维修、用油约3万元,合计5.5万元,全国一年最少节约几千万亿人民币。我们要积小钱办大事。迫切需要政府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改善民生,投入建设,这是政府能为改变经济困难局面所作的直接贡献。以上提到的几点促进经济复苏的意见,但愿能够实现。

二、应吸取的教训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大国,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要吸取美国金融危机教训,既要承认市场经济有利一面,又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与为富不仁狼狈为奸危害性。对“危害性”我们要举一反三,采取措施。

第一,强化市场管理。管理也是一项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当前有关部门管理能力很差,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只顾收钱,不顾服务,例如“国家九个大沿帽单位”管不好一棹饭,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特别对金融、粮食、医药、食品安全等行业,加强源泉控制和管理,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同时,制定“统一市场管理条例”。坚决纠正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混乱局面。

第二,“市场原教旨主义”是雷区。在谭中文章内提到,在克莱因出版的新作《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如今在国际市场畅销。克莱因所指的“灾难资本主义”是政府利用天灾人祸来帮助少数大资本家牟利,典型例子是“斯里兰卡海啸”,受灾地现在盖起豪华酒店,备受卡特里娜飓风摧残的美国新奥尔良市,现在变本加厉地成为富人的天堂。克莱因认为,从里根总统开始一直到小布什政权,是积累式地推行“市场原教旨主义”达到顶峰,造成今天的金融灾难,我国要吸取这个教训。

第三,不要“崇洋媚外”。毛主席在世时批评过某些人,“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近几年,国家财政比以前好了起来,出国的人多了,回国后开口闭口说美国如何如何,英国怎么怎么了不起,真经没学到,假佛请得不少。中国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情况、新问题是什么?多数人一知半解,原因是跑外国多了,到国内深入实践调查少了。能否再来一个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或许能找到解决当前经济复苏的“灵丹妙药”。

第四,外汇储备要多元化,不能在“一棵树上吊颈”。我国公布外汇储备有1.9万亿,其中,美国政府债券有6530亿美元,问题在于我国将如何积极保护自己,尽量减少损失。首先,再不能把纳税人钱拿出购买美国债券。其次,外汇储备要多元化。债券类的东西只是一张纸,最好储备硬货,如黄金、粮食、豆类、石油等等。

第五,要改进工作方法。现在,推动工作的主要方法是开会,发文件,有时跑下去走马观花。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工作,会议开得不少,问题解决不了,例如,某些城市发生的“的司”事件就是一个最好例证。主要负责同志要少开会,多思考。不能只抓经济发展,今天跑北京,明天下广州,群众疾苦不闻不问。在专家学者甚多的今天,要提防“南郭先生”的意见,多向群众请教,再向有真才实学的专家“问安”。这样做,既能克服官僚主义,又能掌握真实社情民意,节约行政成本开支,一举数得。

我们老百姓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的困难!

第7篇: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调研报告

学习调研阶段是整个活动的基础和先导,在突出总公司总体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坚持以党中央提出的以“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为总体目标,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创新管理、改善民生、提升素质”为实践载体,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两不误,两促进”,以“精、活、高、实”四个字为落脚点。企业正面临关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充分估计金融危机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树立信心,要看到我们应对危机的有力条件和机遇。

(1)生产部门:

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到各自分管的联系点组织员工学习刘xx同志在总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领会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并组织员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讨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员工们了解到了,我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科学发展观指导着我们。激发了基层干部和员工应对危机挑战、促进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做任何工作都要实事求是。通过晨会,周会,月末会议各类会议传达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引导员工,想办法、找措施、争取尽快度过危机期。公司举办的“练内功、提建议、保安全、促发展”的主题活动,也是从根本上解放员工的思想,转变观念,促进企业的发展。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在安全方面,公司开展“我要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板报、墙报、橱窗、灯箱等宣传载体作用的同时,还建立起安全挂图展览室、安全音像资料库、安全电教室。经常在运输总公司网上浏览《安全责任论坛》。组织员工学习安全常识、在线讨论、观看影像资料。以小新闻、小故事、小漫画的方式,编写安全知识手册,印发安全工艺流程图,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文化气氛,激发了员工“想安全、要安全、保安全”的工作热情。坚持开展“生命价值”、“岗位荣辱”、“细节善恶”3项特色教育,宣传安全哲理、安全道德、安全知识,组织员工们进一步学习总公司的“安全生产禁令”和《员工守则》,转变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理念。在此基础上,每月对员工进行随机教育,每星期开展一次班组一事一议活动,及时化解矛盾,杜绝思想偏差。开展“我要安全大家说”活动,采取剖析案例、现场演示、音像回放、模拟推论等形式,让员工从身边发生的事故中汲取教训。“我要安全”活动开展以来,为让人人有心得、有感悟、有收获、先后开展安全文化“五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跨系统联动水上应急演练,提高全员水上消防应处置能力;举办一次“事故案例大家谈,事故亲历自己讲”的安全演讲活动,增强全员安全意思;举办一次安全事故漫画展览,增加员工安全文化的理解;开展一次安全警语和温馨提示征集活动,让安全文化理念入脑入心;评选一次安全文化先进班组,弘扬身边的安全典型。

(2)销售、采购部门:

近段时间,销售部通过视频形式,开展全系统销售技巧培训,全面提升销售技能。这是企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苏树林总经理提出的“两保、三不降、一提高”工作要求的具体措施,精心研究销售技巧,聘请销售专家,讲解〈销售技巧〉,力求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让员工认识到国内市场形势,树立市场竞争新观念,增强拓展市场的紧迫感。二是创新归纳出销售技巧“六要点”。教材图文并茂,人手一册,同时录制成视频光盘,发放到销售部。开展日常培训,鼓励员工自学,巩固提升员工销售技能。加强考核力求实效,销售部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每月对员工销售技巧培训情况、现场销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责任编辑:)

第8篇: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状况调查

杨晓青 10S010722

4摘要: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小企业不仅对我国税收的贡献极大,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发挥了经济运行稳定器的积极作用。但是,发端于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造成了非常剧烈的冲击,虽然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较好地缓解了负面影响。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依然面临多方面的难题。所谓后金融危机时期,主要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特殊时期,是世界经济在遭受重创之后的脆弱复苏时期,并且是否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完全回升,在尚不明确情况之下的一个艰难复苏阶段。主要具体表现为世界各大经济体GDP的触底回升、全球制造业领先指标重返扩张区域、股指有恢复性上涨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融资难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减少金融危机对于中小企业所造成的冲击,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金融领域亟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和融资机遇,分析了融资难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解决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融资难始终是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融资成本的不断提高、银行信贷的支持力度不够、融资环境的持续恶化及资金供需的严重脱节等,始终是中小企业在融资当中所遇到的难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理想的成果。然而,经历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中小企业经历着生存和发展历程中最为困难的几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复杂而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造成长期以来影响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及时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融资困境,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一)内源性融资明显不足

所谓内源性融资,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当中所产生的资金,也就是企业内部的融通资金,是企业进行长期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慢慢起步和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还难以支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因为长期以来传统人文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中小企业的合作上也由于缺乏相互之间信任与完善的制度安排而出现了无法协调好多个出资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造成出资者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二)直接融资门槛较高

中小企业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是股权和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规模,但是其发展还是很不成熟,资本市场要想进入,壁垒比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管理能力还难以达到上市之要求。目前,中小企业所能得到的信贷资金也显得品种单一,而我国风险投资业还不成熟,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各种问题。资产的证券化也存在着投资主体过于单一,银行的证券化意愿不够强,同时还存在相关的法律金融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

(三)间接融资渠道比较狭窄

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其中,银行业的贷款是全球范围内进行间接融资的第一渠道。但是,根据我国的现状,商业银行当中的绝大部分贷款均流入了部分大企业,中小企业如果要想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那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机会

(一)宽松财政金融政策带来的机会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金融利好政策与措施不断出台: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额度,增加了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放开了贷款规划的限制;支持商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由央行再次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同时下调了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二)税收政策变革带来的机会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国家及时推出了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从2009年开展,在维持目前的增值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全国所有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其新购置设备所含有的进项税额,并将小规模纳税人征的收率统一降低到3%。此后,国家还进一步提高了一些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与其他受到影响比较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而在税收上进一步支持与鼓励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信息明显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一方拥有相关信息,而另一方却缺少相关的信息。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不对称分布,将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对处于信息劣势的那一方产生损害。不管如何,中小企业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问题要比大型企业更为严重。因为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来说,不仅规模小,而且创业的时间还不够长,并且缺少历史上的信用记录,其财务状况与未来的发展前景都难以作出判断,而且信息披露的机制不够健全,财务制度也不够规范。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间的有效信息缺乏,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二)抵押品与担保欠缺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间接融资又大多面临着抵押物不足的问题。虽然《物权法》明确了抵押物的范围已扩大至应收账款和知识产权等部分动产资源,但是各大银行与担保企业等接受抵押品依然是偏向于土地与房地产等能够顺利出售而且价值也比较稳定的抵押品。抵押品与担保的缺乏导致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上面临着更多的难题。

(三)利率与收费规定存在影响

对于高风险的借款者,应当收取比较高的利率,从而防范风险的发生,这是金融机构防范融资风险的常规路径。和大企业比较起来,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不仅比例比较低,而且抵押品不足,其内部的财务制度常常不够健全完善,无法通过信用审核这一关。假如贷款给广大中小企业,则要收取部分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但是,结果有可能会出现逆向性选择,也就是高利率所造成的低风险,收益不高但是前景发展良好四)市场体系存在缺陷我国当前阶段的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育不够完善,对于企业的股票上市条件有着极其严格之限制。对上市企业的规模也设置了比较高的准入门槛,如此严苛的上市条件在无形之中将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拒之于门外,导致中小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中获得支持。

四、解决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完善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已于2003年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一部关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专门法律,标志着我国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上已经走上了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而一切的规范化管理又必须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如今,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重中之重是将

着眼点放置于法规与制度的建设上,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协调等各项措施,为防止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创造出较好的环境条件。我们一定要抓紧完善中小企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中小企业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在这类法律法规当中,应当含有中小企业如何设立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融资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依法营造出良好的融资环境,使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通过企业的自身完善以提高融资能力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与落实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就一定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其抵御风险之能力。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要规范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做到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与经营运作规范,要让中小企业更加容易赢得金融机构对其经营与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承认,从而成功取得贷款融资。其次是要建立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从而有利于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信息方面的真实性与财务管理的满意度,并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最后是要树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中小企业应当做到以诚信为本,不断提高自身的资信水平、财务信息,从而杜绝恶意逃避银行债务与欠息行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银企关系,为本企业的融资创造出有利条件。

(三)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

信用体系缺失始终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阻碍之一,怎样改进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当强化网络商务平台的合作,比如,阿里巴巴的网络商务平台建设及其对会员企业所采用的信用评级制度,就能够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要积极建设网络联保权贷款措施,将产业链条中的企业进行打包发放贷款,并在企业间进行相互担保,从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设出新的渠道。

(四)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担保体系

银行在企业融资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贷款的中心始终偏向于大企业,因而缺少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用资料,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和健全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逐步建立起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由企业法人与社会团体等共同建立的信用担保体系,规范信用担保基金的合理运作,从而严格控制贷款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了充分的资金保障,就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反之将面临生存危机、步履维艰,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显得更为紧迫而突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唯有通过各项的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解决好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李扬. 发展小企业融资需要有新思维[J]. 新金融,2008(1).

吴卫平. 中小企业信贷模式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 金融参考,2009(2).

孙雅璇. 以开发性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 新金融,2009(3).

方长丰.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 会计师,2010(1).

宋小萍. 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探究[J]. 财会研究,2010(3).

第9篇:交警部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给世界经济和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极大地冲击。这样,对政府执法部门的整体应对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需要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本身职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作为交警部门承担着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职责,面对呼啸而来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交警部门需要怎样做?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一、金融危机给社会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的影响。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和深入,逐渐形成了国际金融秩序,使全球经济发展处在同一个频率上。特别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直接造成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有着及其严重的影响,其结果会出现工厂倒闭,失业率增加。据有关部门预测,全球失业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三点几,上升到百分之五点几。这样,就会有大量的失业人员在为了寻找工作而奔波。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经济是基础,稳定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才能进步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但是,一旦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对于社会就会产生一系列反应。一是,经济危机造成一部分人经济收入不稳定,甚至失去经济来源。我们知道,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造成一部分的企业倒闭。这其中,有一些人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可以弥补由于失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工人会下岗失业,失去经济收入。二是,经济危机给社会稳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大量的失业人群为了寻找新的工作而奔波。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其中,一些人找到了新的工作,但是,总觉得不如原来的工作称心如意,心里不满意。而一些原来有工作的人群,由于失去工作机会,又一时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岗位,心理上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开始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把一些不满发泄出来。同时,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也是参与岗位竞争的主力,更加给就业形势带来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将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金融危机给交警工作带来的影响

金融危机发展成经济危机后将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作为社会系统工程的交警工作也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交警工作展现政府们形象的窗口,也是维护政府形象的一线单位。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将是考验交警部门的应对能力,以及检验交警工作是否真正负的起自身社会职能的一道考题。我们知道,交通事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机动车数量和驾驶员队伍也在以相当的速度在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道路交通行列里来。机动车参与到道路交通之中来主要是跑运输经商,车越多管理起来越难。这样,就使交警部门的管理任务越来越沉重。驾驶员队伍作为从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对交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驾驶员队伍的素质也是影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驾驶员队伍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交通管理工作的稳定与发展的趋向走势。

在这里,我们首先来对驾驶员队伍进行分析。作为驾驶员队伍本身组成复杂,且走东闯西,见识广,思路开阔,思想接受新事物快,因此,要管理好驾驶员这个群体非常困难。我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村驾驶员,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当今,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了农用车,在做好农耕的同时,也开始驾驶车辆跑运输经商。虽然走上了经商之路,但是,他们的思想还没有真正的与当前发展的形势相适应,特别是在参与到道路交通行为之中后,无牌无证驾驶、农用车载人、闯信号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断发生。在他们眼里经济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可以把交通法律法规置之度外。这也是农用车驾驶员队伍不好管理的重要原因。笔者在对一些农用车驾驶人进行采访时,一些人这样说“一年也跑不上几趟城里,还花那些钱干什么,挂牌办证太贵”,真是让人感到十分无奈。这些人涉及人群广,但是,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若强制措施,必然会引发警民矛盾,给当前社会稳定和谐带来影响。一是常年从事运输行业的驾驶员。

这类人群山南海北都能到达,接触的人多,各种事情都经历过,管理起来也非常困难。这当中的部分驾驶员对于交通法律法规非常明白,但是,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却明知故犯,屡屡违法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他们有的从事货物运输,有的是从事旅客运输。特别是涉及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使交警部门非常难以管理。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对这些驾驶员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新加入到运输行列里来的驾驶员队伍。这些驾驶员原先在从事其他工作,可能由于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次,对交警工作进行分析。一是服务态度问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一个服务加管理的工作。交警服务态度对工作开展影响非常大。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民警服务态度不好,执法中态度冷、横、硬、推,使群众很有意见。二是执法程序不合理。在实际工作中,民警在执法程序上不尽合理,没有真正落实有关规定,授人以柄。三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民警还没有认识到当前金融危机给交警工作带来的影响,仍然停留在过去正常的管理思路之中。如果这种思路不调整,工作就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四是大局观念不高。有的民警大局观念不强,眼光只停留在自己工作的环境内,没有将本职工作与社会大环境相结合,影响到交警工作在社会大形势下的形象。五是工作不到位。交警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广大群众对交警工作要求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很多原因,一些工作不能达到群众的意愿。比如事故责任认定的公平公正和肇事追逃工作的时间性,因此,群众就会产生不满情绪,这样对交警工作非常不利。

三、应该采取的措施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交警工作作为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力的部门应该紧跟形势的发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大局出发,着眼社会发展稳定大形势,充分发挥自身工作优势和社会职能,应对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积极加深认识,提高全局观念。作为交警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从社会稳定发展这个大局来认识交警工作应该发挥的作用。特别是要做好民警的政治思想工作,结合孟建柱部长有关应对金融危机的讲话精神,以及当前正在开展的执法教育培训活动中提到的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以及周永康同志和孟建柱部长的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维护社会稳定。在这当中,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要有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把握工作重点,积极把广大民警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二)转变工作思路,维护社会稳定。执法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也是广大群众关注的一项工作,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和发展。面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作为交警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出发,在路面执勤中,把严管重罚改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对于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做到不扣不罚。对于一些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最大限度的进行教育,在处罚的同时,要耐心讲明白严重违法的危害,使被管理者做到心服口服。

(三)查找自身问题,积极提高队伍素质。虽然我们开展了多次教育培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当前面临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冲击的时候,对交警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教育培训的要求,各单位要针对培训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查找开展自查和互查活动。根据查摆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队伍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抓好源头管理,做好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交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职责,特别是对于做好信访工作要求更高。对于能够产生信访工作的问题,交警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研究和预防。对于能够带来信访工作的源头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加强事故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一是做好事故责任认定,做到快捷、公平、公正、合理,尽量让群众满意。二是积极发挥事故审判合议庭的作用,在做好事故责任认定的基础上,尽快将案件移交到事故合议审判庭,将矛盾化解,三是做好追逃工作。交通肇事逃逸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问题,也是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因此,要积极发挥科技强警和民警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做好事故追逃工作,争取做到命案必破,让广大群众满意。

总之,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交警部门要从自身工作出发,不断提高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全力做好交通管理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下一篇:传染病防控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