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广告公司如何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土广告公司如何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精选10篇)

本土广告公司如何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1

都从本地人中产生,公司集中了本地广告界的大批精英人士,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体认,也知道如何与企业和媒体打交道,成为本土广告公司的强大竞争对手。再加上跨国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以及国际资本运作的经验等,使得一些中小型综合性代理公司生存更加困难。如果本土广告公司不能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将很难在市场上与之抗衡。

广告公司人员流动现象非常频繁,业内人士往往喜欢从单一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如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确实如此,相比较跨国4A公司而言,本土广告公司在员工培训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有很多人选择去跨国广告公司,很重要的原因除了高薪和成就感之外,就是因为这些公司有定期的培训制度,在这些公司他们能够接触到最优秀的创意作品和创作理念,并且能同优秀的搭档合作,这些都是本土公司所无法比拟的。但要根本上解决人员频繁流动,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跳槽带走客户或影响公司正常运转的问题,除了加强人员培训之外,还应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即通过加强公司内部的管理,创造优良工作环境,完善员工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最终增强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和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是指一个团队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同与共识。IBM前董事长Thomas Watson认为:“我相信公司的成功与失败,真正的不同点在于一个组织如何带动人员的精力和能力。”台湾奥美总经理庄淑芬女士认为:“因为奉行这些价值观所结晶的信念,会使我们感觉到一种荣誉、安全及不断成长的快乐。”只有树立一种理念,才能凝聚有共同专业知识、共同追求和精神的团队。在广告公司经营管理和文

化建构中,应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的作用。目前,人力资源部还只是负责一些公司事务性的工作,如人员招聘、解聘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等,今后其职责应涉及公司制度建设以及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等多个层面。

在竞争战略方面如何利用文化差异形成竞争优势?首先要分析目标市场对文化的认可程度。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有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别或地缘文化差异,而这又往往与经济强弱和对外宣传力度有关。所以,一味地迎合目标消费心理,突出地方特色有时不是有效的定位策略,相反是一种封闭落后的表现。嘎纳广告节为什么中国广告一再失败,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将自己的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之中。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对传统的留恋,但现代科技的魅力对我们的吸引力更大。所以,创新的产品,创新的广告,创新的消费时尚更能打动我们。广告战略要善于去引导消费者,教育消费者,帮助消费者学习。竞争战略要具有前瞻性,广告公司的经理们要具有很强的概念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公司的学习比消费者学习更重要。广告公司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的组织意味着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快速的应变能力,这种组织的竞争力不是靠过去的经验曲线,而是学习曲线,“干中学”使企业具有不断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创新,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是活不长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素质密切相关,而核心素质就是创新。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要学会去学习,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利用并组织企业内外资源去实现企业预期的、长远的战略目标,把变革作为战略目标去设计、策划,而不是被动地只会对变革加以应付。只有不断的变革才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今的市场上,即使是成功的企业家也会面临战略选择的两难困境:是“坚守固有阵地”,还是挖掘新的竞争优势,因为在企业的创业发展历史中不乏这样的故事,有些企业竭尽全力开发出来的企业优势,由于竞争对手的行动,环境和技术的变幻使之精心构筑的企业优势一夜之间变为陈旧的“古董”。创新充满了不确定性,不适当的创新还会导致企业失败。所以,管理者对未来的预见、判断决策能力即概念技能在企业战略设计与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显示,在合作关系下,人们充分分享信息,认同彼此对前景的看法,有效地沟通与相互影响,开放地讨论相反的意见,交换资源,互相协助、支持,认同最优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合作者完成任务,减轻压力,增加彼此间的吸引力和相互信任,更好更快地失去共同目标的完成。而竞争性的期望会使人们将自己的利益提高建立在他人利益损失的基础之上,甚至相互干扰。互不信任的气氛阻碍资讯、资源的交流,沟通不畅,回避了直接的交流。而当讨论无法回避时,彼此会隐瞒真实的立场这种相互作用会增加压力,降低士气,破坏组织的生命力。

所以,合作性的目标提倡的是生产力的冲突管理,大家意识到共同的目标符合每个人的利益,信任的感觉会使人们畅所欲言。而竞争性的目标会使

冲突管理变得非常困难,人们害怕失败,回避冲突,特别是对上司或有支配能力的人。难怪詹姆斯·韦伯扬在总结他的创意五步曲时要求不同创意小组在方案讨论会上不能相互否定,而应该彼此提出建议,共同完善创意。为了建立合作创新的团队组织,激发团队精神,塑造团队选手,管理者要善于使用激励,应该选拔那些人际关系技能强、有可能成为团队选手的个人,应该对员工进行培训,开发他们的团队工作技能,并对个人的合作努力给予鼓励。

本土广告公司如何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2

1. 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起的作用

1.1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作用

从狭义上说,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与管理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层次, 即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 其核心是价值观, 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活动和员工的具体行为中。

具体来说, 企业文化的作用如下:

(1) 推动促进作用。

企业通过战略规划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 可以帮助企业持续发展。

(2) 协调作用。

企业文化可以调节企业与社会的协调, 从而促进竞争。

(3) 凝聚作用。

凝聚力是企业文化特有的魅力, 这种魅力对员工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能够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

(4) 教育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员工的修养和道德素质, 改善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2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简单的说, 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能力, 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对各种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企业持续发展要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来自管理和技术, 而管理和技术靠的是企业文化, 从这个角度讲企业文化就是管理上升为文化的高层次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决定了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能够为企业形成凝聚力、约束力、辐射力、激励力等。对一个企业来讲,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持久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如何构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2.1 建立关键技能和技术

企业的关键技能和技术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一般来讲, 一个企业至少有一个或若干个关键技术和技能, 这是核心竞争力的中枢, 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企业有想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必须拥有独特的人力资源, 即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戴夫﹒乌里尔克提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公式:“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投入程度”, 这是对能本管理的典型阐述, 指的是企业员工能力水平一定的前提下, 投入程度对人力资源所起的关键的作用。保证这个公式的平衡也就保证了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者-人力资源, 所以建立企业内部的制度 (如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 , 倡导创新至上的“能本至上”的管理思想, 为员工提供能满足企业回报预期的资源和支持, 提高员工的投入程度对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至关重要。

2.2 协调整合机制

企业文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时, 应形成以一个或若干个关键环节为主导、能对各种要素进行整合的机制, 这种整合机制不但表现为关键能力、有效能力的集中, 而且表现为对多余、落后的或无关紧要的因素、程序的迅速消除, 并且由此产生放大效应, 即1﹢1﹥2的增值效益。现在的市场大多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的买方市场, 客户地位提升之后, 随之而来的是一线员工地位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用有形成本换无形成本用数量一定的有形成本换取可能使企业效益成几何成倍增长的无形成本。

对企业来讲, 组织学习非常关键。它可以使得企业看清方向, 提高反映速度。“学而至上”的新成本管理模式能够提升企业员工整体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协调能力。

3. 人力资源功能保障企业文化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整个流程与企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从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核、晋升通道、任职资格体系、素质模型到战略规划, 每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有关。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3.1 人才吸引与保障制度

企业是否对人才有吸引力取决于它作为雇主的品牌形象是否能为人所认同, 品牌形象包括:报酬制度、个人发展空间、企业环境等等。企业通过提供各种诱因与贡献相平衡, 即“诱因引导与成就驱动”的平衡使人才认同达到吸引人才、维系的目的。通过主体文化和亚文化制造团队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自我价值的追求与经营目标的协调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企业文化所特有的魅力, 它可以为企业发展吸引人才。

3.2 建立人力资源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的功能表现在 (1) 信任鼓励。信任是员工自觉发挥聪明才智的前提, 只有使员工感觉到被重视和信任员工才会努力工作。 (2) 关心鼓励。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员工的家庭和思想情况, 帮助员工解决困难, 让其有归属感, 员工才会对企业产生依赖。 (3) 宣泄鼓励。当矛盾产生时, 管理者要善于采取合理的方式, 满足其宣泄的欲望, 从而使他们心平气和的工作。

3.3 人才培养与约束

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功能是通过文化本身的行为约束功能和价值功能来实现的, 首先企业文化约束功能的人才培养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和企业伦理的作用。其次, 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也具有人才培养作用。这种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目标来实现, 从而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非行政、非经济的心理约束氛围, 能增强经济、行政手段制约功能。规范员工行为如同上层建筑, 一旦形成, 表现出一种无形的力量, 更高级, 更长远约束员工行为, 使企业管理更进一步科学化和高效化。

总之,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 是形成企业管理和管理风格的文化基础, 是形成团队精神的思想根基, 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层次化的重要因素, “个性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就会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反之, 则束缚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思想, 严重阻碍创新。”

摘要:企业持续发展要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 企业文化是社会资本的集中反映, 拥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人力资源功能可使企业文化得到强化。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功能

参考文献

[1]、武克华、马海敏、张淑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点战略措施》《, 经济导刊》2004年第4期。

[2]、冉苒、雷环《:创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

[3]、宋养琰、陈鸣《: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第37期。

[4]、刘光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第一生产力》《, 中外管理导报》2002年第5期。

[5]、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形组织策划》,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6]、朱国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 北京, 物质出版社, 2003。

[7]、魏杰:现代企业管理学, 北京, 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

如何建立公司企业文化 篇3

企业文化具有无形性管理功能,它用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对人进行管理,发挥的是道德、信念和心理的力量。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融合作用。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依托。在企业文化氛围中,职工通过耳闻目睹,会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对职工的思想、性格、情趣、思维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职工将自己融合到企业之中,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为了有效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人本理念,提高员工素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归根到底在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素质,发挥员工的智能。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尊重广大职工的人格和民主权利,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和转化功能,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挖掘员工的资质和潜能,提高员工忠诚度和自律能力,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员工的贡献,要通过精神褒奖及物质利益,及时多途径、多形式地予以肯定,形成员工奉獻企业,企业回报员工的良性循环。要坚持把员工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给员工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是坚持突出个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企业文化,不能大而化之、整齐划一,这样容易失去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变成所谓的“标准件”组合,既看不出企业的行业特征,也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个性,不同的企业应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就决定了它必定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不会表现为统一、固定的模式。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砝码。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有没有个性,也反映了这个企业是否真正地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否真正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工夫。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源于企业传统,体现出自身的行业特征、价值取向以及核心理念,只有使企业文化的种子植于实践的沃土中,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在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和视觉形象设计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借助必要的载体并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将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与各项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按照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要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形神统一,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是坚持提升品位,塑造一流企业形象。企业品位、形象是企业文化外在的体现。首先,抓住有形文化展示企业形象,逐步完善自身形象识别系统,使之成为企业文化标识的有效载体;注重培养和增强员工的职业及行为规范意识,同时开展一些有益于增强员工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活动,用活动展现员工的精神风貌,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其次,通过打造品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致力于品牌产品、品牌企业的培育。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企业的发展突破在于产品。产品代表企业形象,要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运行中心,通过产品的综合效应,建立起社会、特别是客户对企业品牌全方位的强烈认同。然后,借助现代化传媒宣传企业品牌形象,先进的管理经验及三大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积极宣传企业的优秀人物,特别是他们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这就要求高度重视企业的宣传策划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效益地宣传。

四是坚持思想引导,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先进的意识形态,它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渗透性、有效性,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容易犯的形式主义错误。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强大政治优势、工作体制和成熟的工作模式,利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和优势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把人文观念与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结合起来,努力把先进的文化熔铸于企业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使之最终服务、服从于企业和谐发展的中心。

总之,对于企业而言,谁率先建立起自己的优秀企业文化,谁就拥有了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就必定能在市场经济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本土广告公司如何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4

一、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的必要性

根据跨国公司理论,本土化经营战略可以细分为六部分。这六个部分都会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经营效果。第一,员工的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内容,这是本土化经营的根本点。第二,生产的本土化,主要指当地生产场地或者生产线的建造。第三,品牌的本土化,必须拥有企业自有的目的国的品牌经营融合方式,这是快速融入当地市场的最直接办法。第四,营销的本土化,这是从产品销售渠道的角度考虑,也是跨国公司可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第五,研发的本土化,这是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的企业战略选择之一。第六,资本的本土化,不仅可以解决经营活动最重要的资金问题,也是实现全方面跨国经营的长远计划。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跨国企业为什么必须实施本土化经营。

1.市场需求原因。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诉求,提高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终极目标。跨国企业会在全球寻找新兴市场,出于高效率的要求和经营利益驱动,多数企业的受众群体有着独特需求,必须有本土化改造。

2.成本因素。寻求成本最小化,降低综合性生产成本。成本最低化是所有企业永远的追求。理性的经济实体在目的国开展生产经营业务时,最先考虑的就是成本。最初跨国公司的原始产生驱动就是降低成本。但是发展到现代,成本最低化并不是牺牲质量的代名词,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跨国企业的首选。

3.赢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使得经营更为顺利,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必须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这就要具有正面的企业形象和良好的企业知名度。就业、地方生产总值、外资利用率等都是政府绩效的考核目标。

4.更好的融入目的.国的民族文化。许多跨国公司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更好的融入目的国的民族文化。尽管当今世界一体化趋势明显,但是民族文化的唯一性和抵触性也是不可估量的。

二、跨国公司企业文化构建原则及途径分析

堪称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深刻而潜移默化。一旦形成,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的传播继承能量是十分惊人的。即使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原来的企业,原来企业文化的烙印都会伴随很久甚至一直存在于员工的职业生涯中。换一份工作,最先要适应的便是企业文化。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多强调以人为本和创新为先。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基本入手点就是搭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中最根本的员工的本土化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作为企业文化的支撑载体和实施者,员工的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追求都是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综合考虑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母公司的管理体系、目的国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实现员工个人价值观和公司价值观互相结合为目的,我们在构建跨国公司企业文化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达到企业员工文化的融合,即企业浅层文化。为了企业的发展,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首先意识并认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在个人价值观、生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学习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地区发展历史都有助于互相的认可。

2.重点是企业管理体系方面的本土化融合,即企业中层文化,这是最重要的方面。企业管理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体制健全,规章合理,方法科学,注重方法的创新性,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尤其互联网技术。

3.高级阶段是公司经营战略的本土化融合,即企业深层文化,这是最终的目的。

4.形成全新的本土企业文化。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全新的跨国公司企业文化要求这三个层次的内容都实现本土化。物质文化层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使不同区域或者国家的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有所差别,一个成功的跨国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转化机制,实现相对平衡。精神文化层是跨国企业本土化融合的终极任务和目标。具体来说,建造跨国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直接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同传统企业、事业单位、国企不同,跨国公司没有严格的内部等级制度,而是以经理总负责,团队协同合作为主,彼此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和全面。从企业管理方面考虑是以内部的沟通为主。跨国企业必须有专门负责内部信息传达的部门。在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中,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每个部门和岗位的特点,选择适当有效的传递方式和反馈形式。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疏漏和误解是需要克服的重要问题,确保信息传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关键。第三方培训和咨询机构的引入也是完善企业沟通流程的重要手段。

(2)营造信任氛围。以创造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重,并非看中工作年限。跨国企业的经理层普遍年轻化,良好的工作激励机制和完全授权授信是实现项目成功的关键。增加员工的认同感,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管理层和团队成员的理念必须同一化,工作目标的一致,价值观的和谐,是企业进步的有利基础。

(3)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不是肆无忌惮,而是通过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用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跨国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特色之一。

(4)完善的培训机制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跨国企业里,员工的培训机会是多样化的,不仅体现在次数多,更重要的是会根据员工个人工作岗位、表现和未来提升的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培训学习。

(5)团队精神。协同奋战,强调个性,重视彼此之间的互补,已达到整体的最大化机能发挥,这是最有效的企业工作方式。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本土化战略下的跨国公司企业文化构建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员工的本土化。所以企业文化的构建也最应该重视员工。在企业文化保持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时刻保持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主导方向必须科学,符合本土化经营的各项原则和要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产品定位,管理体制,员工观念,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都要保持本质的统一。在沟通方面,横向沟通和纵向信息传递相结合,面临经营问题和其他社会事件时,跨国企业往往都可以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通过企业内部媒介的传达,例如,路演,内部论坛,企业内刊等,建立起上下统一,横向协调的企业内部沟通机制。

2.全面实施创新战略。企业创新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完善不仅体现在管理制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发动企业各个部门的参与。一方面是管理人员要有体制创新,另外一方面,提高员工工作中创新的积极性。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里,全体员工会乐观积极对待工作,由此又会提升企业文化层次。

本土广告公司如何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5

2. 携手立聪堂,听觉更顺畅。

3. 信立立聪堂,诚待千万家。

4. 信·立聪堂,诚·就精彩。

5. 要耳聪,选立聪。

6. 一生信赖立聪堂,天籁之音在耳旁。

7. 医者父母心,立聪堂精神。

8. 拥有立聪堂,你我生活如此多娇。

9. 拥有立聪堂,生活没烦恼。

10. 用心成就好听觉——立聪堂。

11. 用心聆听,助听立聪。

12. 用心赢得信赖一一立聪堂。

13. 有了立聪,耳重变聪;有了立聪,耳重更聪。

14. 有了立聪堂,听障不用慌。专家帮你忙,满意听歌唱。

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篇6

“技术能延续1年,策略能延续10年,但文化可以延续30年!”王品董事长戴胜益一语道破企业文化的重要。半部《论语》内涵融入集团文化,制定对等的企业规章;同时采行道家无为而治主张,让员工治理公司;并效法法家精神,贯彻执行。

好的文化会激发员工的潜力,让员工心悦诚服的依照公司的规定做事,塑造文化需要老板的居心和耐心,这需要时间,无法立竿见影。文化一旦建立,便任何事都不能动摇,否则就形成不了文化。

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就是一群人共同的行为,贴在墙上的则是标语。

文化背后一定要有故事,有感人事迹,能直入人心中的软肋,才会传承,久而久之,成为文化。比如:中国人过年要回家团圆,给小孩压岁钱是文化;中秋节是月饼是文化;端午节吃粽子是文化;提到这样的日子大家不需要组织,自动自发的做一样的事情。

二、重复,重复,重复到根深蒂固

有人问:能不能把我们的文化快速训练出来呢?文化靠的的是长期的言语教育,并非训练,通过潜移默化,对的事情要坚持,坚持到根深蒂固,文化就会不断重复。

举例:有个公司想改变员工沉闷的状态,组“快乐比赛”。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拍摄员工在工作中快乐的表情和状态,将所有的员工照片做成宣传资料,内部大家都在谈快乐,通过网络的正面文章,笑话增加快乐气氛。再举办”玩快乐“的活动,选出快乐排行榜,前三名的给予奖励。一定时间,大家发现快乐原来那么容易,自然改变原有沉闷的状态,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这就是快乐文化。

三、从个人魅力管理进阶到文化管理

台湾智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幸荛对文化如此道:有些事情若前期沟通工作没有做好,事后一样得花时间来做,而且往往效率更差,落实程度更低。做好文化塑造和全员参与,投资报酬率绝对比想象高很多。他说:创业初期公司就几个人,大家志同道合,感情要好,领导者用个人魅力就可以达到目标;公司发展到20人以上时,领导者已经没有办法用个人魅力去激发每个人行动一致;从表现看来认为是新成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实际上不在于创造多少业绩,企业要永续经营的关键,是否从“个人魅力管理”进阶到“制度管理和企业文化”,才能维系每个人对公司的向心力。

四、初建企业文化,先变成仪式

梁幸荛开始把一些事情变成“仪式”,做法逐年上条。从开始老板说了算,直接宣布来年目标;到“高层主管、中层主管,基层主管参与定制目标“2006年开始到全员参与制定年度计划和远景。

五、企业的行为要跟文化相匹配

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篇7

1 认可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和规模, 靠的是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只有建立良好的文化, 才能保证企业长盛不衰。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 “关于发展, 三流企业靠生产, 二流企业靠营销, 一流企业靠文化”。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能经营一百多年而经久不衰, 其重要的一点就是靠企业文化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这个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 能在世界上第一流汽车公司工作是他们的骄傲, 干活就必须力争干得最好, 因为公司对社会的承诺不允许他们偷懒或不负责任。海尔文化的核心就是创新, 创新最主要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及真诚到永远地为消费者服务。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华生在天津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曾经说过:“许多刚成立的公司, 最初只会把全部精力投在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采用新技术以及如何融资等外部因素方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企业文化虽然看似空洞, 但它是企业的‘内功’, 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并且在关键时刻也足以导致一家公司破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早在20世纪70年代, 世界经济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事情就是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20多年前, 美国的企业界和管理学界集中研究日本经济的崛起, 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企业管理形成了以人为本、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崭新的管理思想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一些名牌企业可以看出, 一个企业保证长期繁荣昌盛, 靠的是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企业的所有动力及凝聚力不是来自资源和技术, 而是企业文化。因此, 建立企业文化的新理念成为了企业界的新型管理方式。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及我国的海尔、联想等公司的成功都是源自其企业文化。实践证明, 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良好的企业文化源于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当前仍然有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认识比较表面化、形式化, 甚至存在一些误区, 比如:在许多企业的走廊、办公室、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标语口号, 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 把企业文化口号化;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组织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 把企业文化文体化;还有的企业认为, 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 注重企业外观环境美化, 种植花草树木, 统一服饰等,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过于浅薄。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下, 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并为全体成员认可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共同信念、共同意识、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 是企业的灵魂, 融合在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中, 是全体员工对事物的共同理解和认可, 是激励员工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和行动支柱。同仁堂的企业文化就是:同修仁德, 济世养生。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历代继业者, 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已任, 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 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 无论是达官显贵, 还是平民百姓, 一律以诚相待, 始终坚持童叟无欺, 一视同仁。良好的文化造就了“百年老店”永不败的奇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创业以来, 作为企业人, 通过提供商品服务, 始终以“为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 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为经营理念从事经营活动。经历近百年的奋斗, 现在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综合型大型电子企业, 并在世界各国开展着事业活动。

只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 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 保证企业繁荣昌盛。

3 企业决策者要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与践履者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源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会自发形成, 而是企业的领导者有意识加以培育和长期建设的结果。海尔总裁张瑞敏就曾说过, 他在海尔文化的形成和建设中担任了设计师和牧师的角色。正是由于张瑞敏对自己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大力宣传、鼓动和灌输, 得到海尔人认同海尔文化, 职工心甘情愿地把领导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当作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从而形成企业负责人所期望的企业文化。松下幸之助把宗教事业和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 那是他在参观了一个宗教团体的总部后回程途中的联想。他认为, 宗教的宗旨是指导人们解脱精神烦恼, 享受人生幸福, 是指向精神的;企业经营的宗旨是无中生有, 除贫造富, 是指向物质的。企业经营可以帮助人类社会趋向富裕与繁荣, 同宗教一样, 也是神圣的事业。松下认为, 使产品像自来水那样充足而廉价, 这应该是每一个经营者追求的目标, 也是经营者的义务和使命。实业家的使命就是在克服贫穷, 造福社会, 为人民建立幸福的乐园。松下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贯穿到企业经营中, 形成一整套企业文化, 使企业得以长久发展。

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来源于决策者, 或者得到决策者的认可, 并一贯倡导推行下去, 最终引起全体员工和社会的共鸣, 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4 企业文化需长期坚持发展,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前有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以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但如何针对自身的特点,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实践的问题。很多企业是赶时髦、一阵风, 虎头蛇尾。或者是短时间没有效果, 或者感觉困难很大, 难以推行, 便放弃, 半途而废。这些都是因为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方法不得当, 或者是缺乏意志和毅力造成的。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须有打一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企业需要在务实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循的准则, 并且要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 深入研究企业自身的特点, 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 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提炼, 通过建立完善的运行模式来推动企业文化不断升华。在运行过程中先通过“提炼”、“升化”, 再“推行”, 然后“再提炼”等, 如此循环。大量实践表明, 一个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或更长时间。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 精心设计, 长期坚持, 精心维护, 直至形成一整套激励员工奋进的企业文化。S

摘要:决定企业兴衰的不是产品、技术等因素, 而是企业文化。现在世界上一些老牌、名牌企业依然繁荣昌盛, 大量研究表明, 其成功源自良好的企业文化。本文通过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正确认知企业文化, 决策者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持久抓好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和重视, 进而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促进国内企业文化建设, 在世界经济浪潮中永立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决策者

参考文献

[1]鲁培康.企业文化认识的三大战略误区[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 13:48-49.

[2]匡爱花.企业文化建设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8:214.

[3]牟志云.以一流文化铸造一流企业[J].中国职工教育, 2010, 07:51-52.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篇8

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职工的行为价值观念。通过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使每一个企业职工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精神支柱的存在。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事实上,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都陷入类似的尴尬——领导言必文化,但是他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应该形成怎样的企业文化甚至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其实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不客气的说,很多企业领导本来就“没文化”,至少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真正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但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是很难的,就国内的现状而言,我认为要想建立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过这几关:

1.价值观的转变。现在国内的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集体观念淡薄,人人都想突出自己,强调个性。这对建立一个团结的企业气氛是不太有利的。在这里不是否定个性,而是如何在共性的条件下,发展个性。这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一个挑战。

2.如何摆脱“东施效颦”的做法。国内很多的企业也都是很重视企业文化的,但如何针对自身的特点,建立特有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问题。很多的企业是一种“人家有,我也要有”的态度。在这里举一个例子,上海的文峰文祥到我们那里开分店的时候,每天的早上员工起来做早操,唱《团结就是力量》,很是轰动一时。可后来也没了下文了。

3.如何留住员工。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强。这对建立企业文化无疑是不利的。你想啊,一个整天想着何时加薪,何时跳槽的员工,怎么会是一个好员工呢?而且,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面临着裁员的局面。裁员可以减少开支,降低成本,但也会使人心流失。当年联想的一篇《公司不是家》就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有高超的管理艺术。合理、人性的安排被裁人员,当然开除的就另当别论了。

4.领导层的决心。文化的积累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时间的沉淀。这就对领导层提出了一个关于耐心的问题。现在猴急的人太多,真正安下心来搞文化的人少啊。那么,对于刚步入正轨的中小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呢?

个人认为首先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特质的诊断。通常我们会发现,同类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有其共性,例如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文化、国企的官僚文化和派系文化(企业文化并非全是正面的)、军工企业的爱国和保密文化,等等。这是因为同类企业有其管理方式、人员构成、业务模式等共性因素,因此,要着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的各种特征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行企业文化特质的诊断,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在该行业的产业链中的位置等,例如同位IT行业,产品研发与生产型企业将有很大的差异性)特点、老板的综合背景(教育背景、职业背景、性格特征、思维习惯、主要的观点理念,等等)、高层领导构成情况、员工人员构成情况(学历情况、部门分布比例、在职时间等等)、已有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梳理(企业宗旨、主要的理念、发展战略、远景和愿景、企业已有的文化活动、文化品牌、文化载体…)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企业文化现状和特质,为企业的文化体系建设提供指导。(事实上,对于具有半年以上在职工作时间的中层及以上的管理者来说,这些信息应该掌握。)中国的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近20年来成长起来的,因此有很大的独特性,普遍规模比较小、管理不够规范、人治色彩浓烈。因此,很多人认为民营企业文化即是老板文化,即老板的行事风格、理念等决定了企业的文化特点。事实上也是如此,只不过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高层领导的行事风格理念等在企业的逐层传递中会发生变形,从而形成一些部门文化、小团队文化等亚文化现象,这种亚文化又会对整个公司的文化发生影响。最终形成复杂的、具有该企业特点的独特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中间发挥积极干涉、引导、规范的作用。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一个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的企业如何奢谈文化?文化是软性的东西,必须有硬性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应该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该集团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一些制度尚欠缺或不够完善、或者已经不合时宜(部分继承原母集团公司的制度体系)。为此,集团组织主要的职能部门开展了为期超过半年的制度重建工作。通过完善集团统一的制度并强化实施,加强了集团的统一管理和集团主要职能部门的权威和管理规范性。制度只是死的文字条款,而如何有效执行才是关键,该项工作取得集团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因而为后期的推行减少了阻力。同时,由于完善的制度从而逐渐改变过去的人治色彩,公司各项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特别是在研发和生产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完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个人认为就是企业的经营宗旨/使命、管理理念、人才理念、企业口号、企业发展远景和愿景,等等。其重要性有如世界观之于个人人生的发展一样。这些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这些内容需要企业老板等核心高层与企业文化建设主导部门或第三方(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共同完善这些内容,将老板的经营思路、理念、价值观、品德修养等正面的东西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高度概括提炼出符合企业特点、发展要求的核心文化理念。这是一项非常抽象、高难度的工作。

三、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一个体系,我们反对文化的教条化,但是必须形成一个文字表述的、可内部学习传播的、持续发挥影响、多维度全方位的文化体系。

由于很多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其不规范性甚至不合理性,要完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梳理、引导、引申和规范。

例如,在这个集团公司中长期形成了老板对犯错中高层(以及其他高层对企业中层管理

人员)进行高额罚金处罚的习惯,这种处罚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个人色彩,极不规范。为此,将罚款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同时融合进员工责任文化中,在不违反劳动法的条件下使其更加规范有“法”可依。

类似的还有,集团高层领导对员工奖励也有随意性,可能因为你提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而受到嘉奖、表扬,年终评奖缺乏标准和透明,导致高额的奖励并不能获得应有示范效应,并没有有效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为此,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让员工明确如何积极表现来争取表彰,同时通过评奖、颁奖等相关活动及配合的宣传营造争做先进、学习先进、奖励先进的氛围,奖励优秀先进员工的示范效应彰显。公司高层多次对生重病或家庭有困难的员工给予经济支持,在51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救助员工家属,我们将企业的这些行动进行梳理,认为可以建立独具特色并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的“员工关爱文化”,将这些偶发性的行动上升到企业的文化层面,通过组建内部爱心基金和相关“民间”组织,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一个企业“爱心平台”,通过配合企业内部宣传和不定期活动来让每个员工深刻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关爱。

类似地,例如结合质量制度实施的质量生命文化、配合保密教育树立“保密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等意识,对企业的主要业务领域进行企业文化内容的规范和文字化,形成成体系的企业文化文字描述。为长期持续开展企业文化提供指导规范。

此外,企业文化体系还包括建立企业文化品牌、宣传平台、企业VIS等。例如根据集团口号提炼出的企业内刊名称就高度融合了企业核心文化内涵,成功地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团文化品牌,并将这个名字作为年终集团优秀员工授奖的“名称”,进一步发挥品牌的效力并更深化了品牌的内涵;同时,利用内刊的强大文化宣传作用,创立了具有独特企业文化特色的栏目品牌,形成长期的宣传平台。此外,集团下属企业要创建新的企业品牌,本人独立主导了该项工作,成功地将集团的文化内涵、企业愿景、产品特点等揉进了品牌中,有利于强化品牌的文化内涵以及企业文化的长期传承;针对社会和员工关爱的文化,设立了“爱心飞扬”基金品牌及图标;将企业年终员工表彰常规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一个奖励“先进”的文化“品牌”;将团拜活动打造成集团内部的一个全员期待、融合高度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定期组织内部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开展的自主技术及业务培训,建立了企业学习文化平台……所有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较系统的企业文化品牌/平台体系,与前面谈到的构成多维的全方位文化体系。

四、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地

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和生命力,必须避免教条化的“文化制度”。例如在该集团的工作中,我们将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与质量文化理念关联起来,将保密制度的实施与企业保密文化关联起来,通过宣传、口号和日常管理等多种方式,将制度在员工中形成一种自主养成,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贯彻必须获得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中层的理解、基层的认同,才能有效实施,相反,将没有任何生命力。

企业文化的落地还包括文化建设的落地——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引导、规范和制定企业的文化体系。很多第三方咨询公司在帮助企业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时,落地是很大的问题。

五、企业文化宣传平台

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规范管理、引导和宣传,因此建立有效的宣传平台非常重要,将文化的正面影响最大化、持续化。前面也谈到了企业内刊的作用,除了各种会议的正式宣传外,内刊是一个有效的正规宣传平台,能发挥持续性影响。同样,前面提到的企业团拜会、各种活动也是文化建设的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些平台,组织部门需要将文化理念巧妙地贯穿其中,例如体育竞技活动中建立团队荣誉感、提高团队融合度,等。当然长期下来,这些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企业内部文化品牌。

上面简单谈及一点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点滴的启发作用。

鉴于这里绝大部分都是企业高层、自主创业者或者部门主管,基本上不会直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因此这里简单阐述一下我们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自主适应企业文化。适者生存,对于职场来说也是如此,这其中就有对企业文化的适应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加盟一家新企业的职场人士来说更是如此。要求你快速熟悉企业的文化(这里面就包括企业管理制度、领导的形式风格、团队特点、同事关系等),并主动适应。对于公司高层或主管来说,也存在适应企业文化的问题,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特点也会改变,特别是有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例如引进企业文化咨询公司的方案)希望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或改善企业文化的企业,公司高层领导和主管都必须经过企业文化建设的培训和洗脑,改变不能适应的工作方式和风格。例如前面谈到的领导随意奖罚的问题,在相关办法出台后,领导必须自律,才能真正建立起新的风气。以企业文化体系来规范每个人,否则将流于形式或口号而已。

2.改变企业/团队文化。如果你是公司高层,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好坏是你的责任,也从侧面能反映出你的能力和风格;如果你是部门主管,这个部门的工作氛围很差、绩效低下,你难辞其咎。因此,作为公司高层领导或部门主管,你必须去引导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文化,你同样可以利用行面的类似方式来改善企业文化的建设。希望每个管理者能从文化建设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的团队建设工作不足,改善并营造最佳的团队氛围或企业文化。

本土广告公司如何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9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核心竞争力;以人为本;事故预防

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其负面影响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最不和谐的因素。据统计,2004年,全国有13.6万人死于安全事故,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29起,平均每3天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共14起,不到一个月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我国GDP的2%。煤矿的安全形势更不容乐观,由于我国高瓦斯矿多,2004年的100万吨死亡率为3人,是美国的100倍,波兰和南非的10倍。我国煤矿产量占世界的31%,但煤矿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今年,重特大事故仍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5年1月至5月,全国共发生5起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97人,同比增加237人。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企业到底怎么了?也许有人会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都是高风险的行业,安全事故在所难免。的确,高风险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远远大于其它行业,但是不能把重特大安全事故同高风险企业划等号。当前,安全事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牵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逐步深入,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焦点问题。

一、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本公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杜邦公司对安全控制很有信心。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安全是企业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应该说,杜邦200年历史,前100年的安全记录是不好的。1802年成立时以生产黑色炸药为主,发生了许多事故,最大的事故发生在1818年,当时杜邦100多名员工有40多名在事故中死亡或受到伤害。企业面临破产。杜邦公司在沉沦中崛起后得出一个结论:安全是公司的核心利益,安全管理是公司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在后100年形成了完整的安全体系,安全取得丰硕成果,并获得社会的认同。所有的成绩与杜邦建立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杜邦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通过行为人的行为体现对人的尊重,就是人性化管理,体现以人为本。文化主导行为,行为主导态度,态度决定结果,结果反映文明。杜邦的安全文化,就是要让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主

导下,创造安全的环境,通过安全理念的渗透,来改变员工的行为,使之成为自觉的规范的行动。

杜邦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为主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这是杜邦从高层到基层的共同理念。工作场所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决定伤害事故是否发生的是处于工作场所中员工的行为。管理者并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它只能提供一个使员工安全工作的环境。企业要提供一个安全工作场所即一个没有可识别到的危害的工作场所是不可能的。在很多情况下,是人的行为而不是工作场所的特点决定了伤害的发生。正因为所有的事故都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人对物的行为所发生的。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安全理念加以控制,抓事故预防就是抓人的管理,抓员工的意识(包括管理者的意识)、抓员工的参与,杜绝各种各样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管理者的违章指挥)。

管理优先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负责。“员工安全”是杜邦的核心价值观。杜邦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其公司的安全管理承诺是:致力于使工人在工作和非工作期间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与健康;致力于使客户安全地销售和使用我们的产品。为了取得最佳的安全效果,各级领导一级对一级负责,在遵守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尽一切努力达到安全目标。安全管理成为公司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触角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做到层层对各自的安全管理范围负责,每个层面都有人管理,每个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和周围工友的安全负责,每个决策者!管理者乃至小组长对手下员工的安全都负有直接的责任。

行为控制不能容忍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杜邦的任何一员都必须坚持杜邦公司的安全规范,遵守安全制度。如果不这样去做,将受到严厉的纪律处罚,甚至解雇。这是对各级管理者和工人的共同要求。工作外安全行为管理和安全细节管理,是杜邦独特的安全文化。“把工人在非工作期间的安全与健康作为我们关心的范畴”,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仍然要做到安全第一。杜邦认为工伤与工作之余的伤害,不仅损害员工及其家庭利益,也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铅笔不得笔尖朝上插放,以防伤人;不要大声喧哗,以防引起别人紧张;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否则医药费不予报销;骑车时不得听”随身听“;打开的抽屉必须及时关闭,以防人员碰撞;上下楼梯,请用扶手。”这些规定,看似繁琐,实际上折射出管理层对员工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关注。

安全价值安全生产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在杜邦公司所坚信的10大信条里,确信“安全运作产生经营效益”,安全会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社会地位。杜邦很会算安全效益帐,他们把资金投入到安全上,从长远考虑成本没有增加,因为预先把事故损失带来的赔偿投入到安全上,既挽救了生命,又给公司带来良好的声誉,消费者对公司更有信心,反而带来效益的大幅增长。

文化模型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杜邦认为,安全文化建设从初级到高级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然本能阶段。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安全承诺仅仅是口头上的,安全完全依靠人的本能。这个阶段事故率很高。第二阶段,严格监督阶段。企业已经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知道自己的安全责任,并作出安全承诺。但没有重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处于从属和被动的状态,害怕被纪律处分而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制度没有自觉性,依靠严格的监督管理。此阶段,安全业绩会有提高,但有相当大的差距。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企业已经具备很好的安全管理系统,员工已经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员工把安全作为自己行为的一个部分,视为自身生存的需要和价值的实现,员工人人都注重自身的安全,集合实现了企业的安全目标。第四阶段,互助团队管理阶段。员工不但自己注意安全,还帮助别人遵守安全规则,帮助别人提高安全业绩,实现经验分享,进入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构建我国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人类的一切生活及生产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安全文化作为文化概念的分支,是指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上安全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已经十余年了。安全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经济利益的多极化、劳动用工形式的多元化,意识观念的多彩化,使安全文化建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安全价值观、安全方式、安全行为准则以及安全规范、安全环境在整体上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安全文化喊得多,做的少;表面功夫多,深层培育少;拼接组装多,个性特征少。在安全文化和行为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忽略

“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只注重对“物”的管理,以“事”为中心,“物比人贵”,“对事不对人”,忽视人的价值,“安全为了生产”,所以“生产必须安全”。二是认为安全投入是增大企业负担,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投入,效益差的企业没有必要加大投入,导致恶性循环。三是生搬硬套,文化感召力和渗透力不强。四是上热下冷,执行力层层递减。五是忽略细节,以至于大堤溃于蚁穴。六是没有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系统中去思考,更没有将安全文化建设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没有承担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杜邦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在我国,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应当把握以下要点:

1、要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我国的安全文化体现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劳动者负责,向全社会负责,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保护先进生产力发展,集中反映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五大重要任务,是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贯穿于安全文化建设之中,才能切实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发展的时代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培育“安全人”。人的安全活动是文化系统中最古老、最基本的部分,属于元文化。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安全文化建设应从最高层领导开始。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企业中人的行为总是受到最高层领导的支配,安全文化建设应从最高层领导开始,层层传递,直至最基层。因此,领导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要将“事故猛于虎、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根值于各级领导的头脑中,使各级领导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由于安全工作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领导不可能全面顾及,因此,安全生产责任制成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制度。安全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人们的意识中固化、在企业的制度中深化、在员工的行为中强化。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和监督组织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各级领导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各单位正职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副职负主要责任、其他副职负分管责任、安全总监负监督责任、操作人员负执行责任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同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对安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使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分层次管理、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共同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构建起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体系。

4、安全文化建设要注重培育执行力文化。企业执行力文化,是保障企业有效执行的员工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财富》杂志认为:“70%企业的失败的原因不是缺乏好的战略,而是缺乏有效的执行。”执行力文化反映企业的品质,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成败。安全生产最大的黑洞是没有执行力。安全文化培育执行力,就是培育安全生产的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讲到大工业生产的权威问题时提出: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在现代化工业链生产过程中,必须服从企业的纪律、规章和制度,不能自治,这是工业化大生产对每一员工的要求。将执行力融入企业文化中,就是要培育一大批执行型的各级管理者,培养全员的执行理念。安全的执行力文化必须从严抓起,要做到严密实施,严厉检查,严肃奖惩,严格落实,离开了“严”字,再好的机制也是一纸空文。要加大违章的处罚力度,使其不敢违章,不敢违规,安全生产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要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生产,做到规范管理、标准作业、遵章守纪、奖惩分明,防止执行力层层递减,形成“教育使其不为,制度使其不能,奖励使其不怠,严惩使其不敢”的安全文化氛围。

5、安全文化建设要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防管理的方法。首先,预防型管理要强调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因为缺少安全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或缺少责任感造成的。因此,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是预防型管理的首要任务。其次,预防型管理要注重安全投入,从物的方面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是人可以改造的系统,是可以通过“打补丁”不断完善的系统,这在客观上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要消除增加安全投入是增大企业负担的错误观点,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安全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安全投资占GNP3.3%,我国现阶段占1.2%;合理条件下的安全投入产出比是1:6;安全生产的贡献率占GNP的1.5~6%;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的关系。可以看出,安全

本土广告公司如何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10

上传时间:2003-10-15点击次数:

516.企业制度

它是企业文化的准则。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必须把制度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的范围内,使之成为文化管理的一个组成侧面;同时,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文化成果,这些成果需要以制度的动工固定下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准则。

7.企业文化活动

它是企业的功能文化,包括培训,文娱文体活动等等。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能活跃企业的整体气氛,给员工以轻松愉快的感觉;激励员工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斗志,增强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8.企业环境

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没有了环境,企业就无法生存;企业环境不好,势必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同的企业体制,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会让企业形成不同的企业环境。

9.企业形象

它是企业文化的可视性象征,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对社会公众具有独特的形象魅力,获得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良好的评价和信赖。

10.企业创新

它是指企业文化的创造力。在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是确保企业成功的关键。

三. 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造能带来的广泛效益

1.帮助新兴的私企走向成熟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的私企绝大多数正处在现代企业的“史前”期,即企业文化的“蒙昧时代”或“野蛮时代”。在企业中,排他性大于包容性,企业仍是老板个人意志的外化,是“团伙”的延伸,而非真正组织化的企业。理念的排他性与现实对包容性的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左右着企业的命运。理念的隐性冲突,往往蕴含着更大的危机;行为准则上强制性的一律,随时都会释放出一种反叛。

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造,将帮助私企校准企业目标,确立合适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完善制度建设,调整行为准则和企业伦理道德,消除排他性,增强企业对其他观念、知识、方式的包容性,从而走出“成长陷阱”。

2.帮助国企完善机制再造

经历了一轮轮改革和改制后的国企,正面临着“混血儿”的尴尬。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企,却又拖着旧体制的辫子;不像私企,却又植入了私企的基因。在国有企业,新旧体制的冲突,往往更为直接、更为明显地体现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上。在当今许多国企中,双重价值观、双重利益定位、双重行为准则,使企业经受着双重阵痛,既有革除旧体制的破的阵痛,又有移植新体制而产生的排异带来的阵痛。

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造,将帮助国企尽快走出改革的阵痛,通过对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重

新梳理,制度建设的调整改造,行为准则的重新确定,推动企业完善机制再造,加速实现企业的彻底转型。

3.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形象不只是结婚照式的化妆,而是高贵气质和高雅修养的自然流露和有形展示。企业形象正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可视象征。

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造,将帮助企业确立起符合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展示企业行为的形象识别系统,让顾客和社会受众认知企业的理念,感受企业良好行为,增强顾客和社会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4.帮助企业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成熟的市场经济,已不再是草莽英雄打天下的时代,而是精英治理的时代。小企业做事,靠的是体力,只要勤奋就有效益;而随着企业逐步做大,事业做大,就要靠人才,靠更多人才的智慧和积极性。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这就依赖于企业文化的张力。

上一篇:公司领导任职发言报告下一篇:破阵乐,破阵乐柳永,破阵乐的意思,破阵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