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摘要:交往是伴随人类产生、发展和代际更替的重要活动,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交往是关系性范畴与活动性范畴的统一,它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人群共同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及其过程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当前,随着西方学术思潮的引入,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推进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交往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在其唯物史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是当下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往之间的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为立场,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研究方法,对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及其启示展开研究。 社会交往问题是马克思一生关注的重点问题。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相关思想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交往理论。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提出、形成、发展和扩展等几个过程。它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根据,呈现出与其它社会交往理论不同的特征。其理论特征主要有:实践性原则、物质性原则、历史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理论思想,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交往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存在方式,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包括交互活动、交换和生产关系等多重意思。人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们交往方式也多种多样,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交往与生产是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前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社会交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类社会交往形态的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相一致。 当前,我国正日益融入国际社会,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主要有: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建构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达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实施和谐世界交往战略。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

Abstract

一、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主要研究方法

(四) 论文主要内容

二、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演进及其特征

(一)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理论渊源

1.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性交往思想

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工与交换理论

(二)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发展轨迹

1. 马克思社会交往思想的提出

2. 马克思社会交往思想的形成

3. 马克思社会交往思想的发展

4. 马克思社会交往思想的扩展

(三)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基本特征

1. 实践性原则

2. 物质性原则

3. 历史性原则

4. 价值性原则

三、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丰富意蕴

(一) 交往实践:人的社会本质的体现

1. 马克思对交往含义的阐释

2. 社会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

3. 交往的类型划分

(二) 社会交往与生产互为前提

1. 社会交往是生产的前提

2. 生产是社会交往的前提

(三) 交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 交往促进个人发展

2. 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3. 交往扩大谱写世界历史

4. 普遍交往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

(四) 交往方式变革与三大社会形态发展相一致

1. 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交往

2.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交往

3. 自觉联合起来的个人之间的自由交换的交往

四、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一) 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二) 建构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 达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四) 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五) 实施和谐世界交往战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初中学生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