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做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做(推荐10篇)

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做 篇1

各位评委、各位朋友们: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今年二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起初,我觉得这个话题好大啊,它离我似乎也那么遥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国土资源技术工作者,我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呢?

温家宝总理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在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为我们树立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典范。

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码头工人许振超,将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兴衰、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经济社会发展默默奉献。

信访干部张云泉22年如一日坚守信访工作岗位。他以共产党人的坚实双肩,一头担起党和政府的重托,一头担起老百姓的期盼,虽苦犹甜,无怨无悔。

感动中国的优秀青年――徐本禹,放弃繁华的都市,走进贫济的大山,义务支教。他用他稚嫩的臂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与孤独,扛起了大山的希望,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他质朴得还带着泥土芳香的那份平凡,却如同点燃的火把,刺痛着我们的双眼。

还有,我们XX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XXX同志,以刻苦的钻研精神、忘我的工作态度、优异的工作成绩,为我省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长期以拼命三郎的劳动态度对待工作,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一天深夜,xxx患肾结石住进了医院,当得知xx县公田乡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和妻子的哭泣,毅然拨出针管,当晚赶赴滑坡地点开展调查工作。回来时,他拨出针管的手臂上,还残留着斑驳的血迹!

在他们身上,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它不仅是党和政府的战略目标,更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我们谁也不能把自己置之度外。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工作时刻相连。

就我们总站来说,我们做出的每一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我们发出的每一次地质灾害预警、我们编绘的每一张卫星遥感地图、我们撰写的每一份规划报告、我们编制的每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甚至我们同事彼此之间的一声问候、一次微笑,都可以看作是在为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关键是,我们的地灾评估是否准确,我们的预警是否及时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我们的规划是否科学,我们的设计是否完美,我们的问

候是否真诚,我们的每一次微笑是否都发自内心。

所谓积小流以成江河,汇江河以成大海。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身作责、从我做起、严于律已、善待他人、团结一致、和衷共济。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共产党员,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执政为民,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辱使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者,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能做的就是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将平凡塑造成圣洁,将细微凝聚成伟大,将每一个平常的工作岗位打磨出光彩、浇筑成辉煌!

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做 篇2

一、音乐的产生及作用

首先, 我想谈谈音乐本身。音乐出自人类最初的生命运动, 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 伴随人类起源而起源, 伴随人类发展而发展。真正的音乐能够引起心灵的共鸣。它们不是人类身外之物, 也不是人类最初的物质生产, 而是一开始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感于外物存在的人类最初精神活动的产物。因此, 音乐也是历史的产物, 是人们需要才被发明的。也许用“发明”这个词并不对, 因为最早的音乐是大自然的声音。我们的祖先在劳作之余, 在紧张防御野兽之余, 听到雨打荷叶的嘀嗒, 听到风中树叶的沙沙, 听到石器撞击的砰砰, 得到了放松,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便专门找寻或制作能发出好听声音的东西, 音乐从自然中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

从古至今, 从中到外, 音乐都占有重要地位。音乐成就了钟子期遇伯牙的千古绝唱, 音乐寄予人们美好期望的祈祷, 音乐抚慰了黑暗时代人们的心灵。

其次, 音乐在现今社会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生理层面部分, 音乐能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 而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心跳、呼吸速率、神经传导、血压和内分泌。因此, 科学家发现轻柔的音乐会使人体脑中的血液循环减慢;而活泼的音乐则会增加人体的血液流速。另外, 高音或节奏快的音乐会使人体肌肉紧张, 而低音或慢板音乐则会让人感觉放松。

在心理层次部分, 音乐会引起主管人类情绪和感觉的大脑之自主反应, 而使得情绪发生改变。许多研究结果显示, 平静或快乐的音乐可以减轻人的焦虑。因此, 在工作压力日益增大, 紧张时间日益增长的现在, 音乐可以从身心两方面改善人的健康, 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也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风尚。

所以, 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音乐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音乐本身及其重要性, 而不是简单地考核强迫。

二、教学具体措施

(一) 充分准备, 使课程更具条理性和趣味性

教学的起始阶段应该是备课。但是不少人认为艺术类学科本就随心所欲, 专业素养早就具备, 不需要备课。恰恰不然。这类学科专业性强, 教师看来可能是很简单无所谓的东西, 学生未必能接受。所以, 音乐教学也要教师挑出重难点, 按照由浅入深的条理来讲。试想, 如果随心所欲地讲, 学生开始听不懂, 怎么还能配合其他教学?

当然, 这只是第一步, 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趣味性。在趣味性方面, 音乐学科应该较其他学科有优势。音乐本就是能让人产生心灵共鸣的精神层次的东西, 但怎样挖掘课程中的趣味, 需要教师下一番工夫。互动, 游戏, 自主还是欣赏, 这些环节需要教师妥善安排。

(二) 平易近人, 使课堂更具民主和愉悦氛围

音乐学科是一个需要人参与的开放性学科。教学过程中, 严肃刻板的气氛无疑是不利的。课下, 能与学生做朋友, 敞开心扉, 了解他们内心的音乐;课上, 能用多彩的方式传播知识, 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同时, 上课时发生的一些小插曲, 尽量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解决, 不要给学生留下阴影。这样, 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获得知识, 也利于工作开展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 引导学生, 使课下生活学玩结合

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很大, 学习科目很杂, 音乐学科不应该再“火上浇油”, 但是, 音乐课本来就较少, 课下不占用, 怎样保障学习效果?很简单, 因为音乐作业可以“玩”, 音乐其实无处不在, 而且又有缓解紧张气氛的效果, 所以音乐作业可以当作“放松时间”。只要作业形式巧妙, 学生会乐意完成它。

(四) 抽丝剥茧, 使抽象变生动

密密麻麻的音符, 单调的五线谱会让人昏昏欲睡, 但当它变成美妙的乐章, 就能振奋人心。为音符配上情景与故事, 让五线谱变得浪漫而迷人, 这些都是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兴趣, 更能使课堂内容便于接受, 加深学生记忆。

很多人不重视音乐学科, 我却为能成为音乐教师感到骄傲与自豪。因为传播音乐其实是传播快乐, 传播心境, 传播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教的是音乐, 但我却相信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已超越单纯的音乐知识。

节约型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怎么做 篇3

我们为什么总停留在卖资源?

“卖资源”的现象早已引起关注,但经济发展的脚步似乎与“卖资源”密切相关,我们已无法停下来。这个反问并非老调重弹,它确实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为什么总是停留在卖资源?

一张图片:高空俯视,下面绿树环绕,中间是一个半球形的闪闪发光的物体。这是飞碟吗?当然不是。这是一处宝贵的矿藏,而且估计现在已快被开采完了,开采的用途是拿去为女士们美容,制造化妆品,“飞碟”马上就要看不见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挖掉卖掉?这么漂亮的一处景色如果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不是照样可以创收吗?而且可以永远创收下去,不用担心有一天被卖完!

看一看我们的各处矿区就知道我们“贪婪”的程度了,凡能开采并拿来卖钱的都已下手,或正要下手,平常的如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煤矿、锡矿、铅锌矿,还有我们闻所未闻的稀奇矿名。但资源有限,总有开采完的一天,那时,我们怎么办?我们的子孙怎么办?利欲熏心的人不会这么想,他们想的是我们这一代先活好再说!

开采过后留下的伤疤怎么办?

矿藏被挖走了,这地方便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于是弃之不管,“人走坑空”。一个个巨大的各种形状的矿坑矿洞犹如地球喊冤的嘴巴,如此悲痛,如此丑陋。我们旅途中经过的山地,被“截肢断臂”的山体孤残地立着,似乎在证明人类的伟大——愚公移山已不再是神话。

我们还看到更不科学的挖法!请看那些“黑森森”的矿洞照片。但不要悲观,从广东的开矿方法中我们能看到希望。

一个开采大理石的地方,竟能开成这般模样!我真崇拜深圳人的开法,这个洞开得简直妙极了!

鹏茜矿洞位于深圳龙港坪山,拟于这里建一个大型地下矿山公园,可容纳15万人。鹏茜矿区是深圳特区最大最有特点的大理石矿区,目前已开采出地下40米和地下90米的水平矿洞30多条,总长7600米,已形成可静态容纳15万人的立体空间。这个巨大的矿洞不仅没有成为丑陋的伤疤,而且简直成了一件“矿洞艺术品”,在全国28家矿山公园评比中,“广东省鹏茜矿山公园”名列第一,广东人有先进的开矿理念!

先进的开矿理念并不难做到,关键在于有没有整体规划的眼光,有没有从生态环境大局出发去考虑事情的习惯,“凡事三思而后行”,古人的话是有道理的。

在开矿之前预先规划好开成什么样子,既有益于生态环保,又节约了处理开矿垃圾的费用,这不正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吗?

沙漠真的是不毛之地吗?

我们通常认为缺水的沙漠就是不毛之地,就是贫瘠之地,我们不断地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植树、植草、造林,试图改变这“不毛之地”,虽然多次的劳动和投资被黄沙无情吞噬,但我们“决不放弃”。

这样的决心固然好,也很必要,但沙漠终究不可能全变绿洲,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思考呢?沙漠有黄金般的颜色,为什么不把黄金般的沙漠变成现实的黄金呢?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自然不光指那些青山绿水,也包括美丽的沙漠。听说内蒙古有些地方办起了沙漠公园,还有的地方有沙漠探险、沙漠浴的项目,我十分赞同和支持,去沙漠里听一听沙鸣吧,那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优美最动听的音乐!

好好利用现有的资源去发展经济,将会避免多少浪费!来自贫困地区的领导不要悲观,正因为你们那里没有经过工业革命,你们得福了!是的,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因为没有经过工业革命的污染,保留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原生态的环境。发展并不难,难的是“回到从前”,回到空气清新、蓝天白云的原生态,广州、北京这么发达,算有钱吧,可即使花上2000个亿也回不到原生态了。我们闻到的常是汽油味!

水资源最丰富的魁北克还强调节水

我们一直提倡节约用水,但许多时候还不知道我们哪些行为造成浪费,尤其在工业用水上。

我们的煤矿采一吨煤,大约要消耗两立方米的水。在阿拉伯国家,水比油还贵,消耗这么多的水,在他们看来也许根本没有必要开采下去了!至于挖出了水又怎么办呢?通常的做法是抽出扔掉。但在德国,采煤挖出的水,矿主会花钱处理,然后以五个马克一立方的价格卖出去。这不仅没有浪费,而且是额外创收。

加拿大的魁北克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非常强调节约用水,何况我们贫水的中国呢!

我们不仅在浪费水资源,而且在肆意“虐杀”水资源。发绿的水、发红的水、发黑的水,我们自己都吃不了,为何还要灌进河流强迫水生物来吃呢?这也许会让我们自食其果。亚马逊河流中的青蛙由于长期受到有毒物质的侵袭,竟然产生变异,变成了咬人甚至食人的恶魔。

还有比浪费水更严重的浪费现象。长江沿岸某地区,为发展经济开了一个小煤矿,但因技术不过关且不顾后果,一年后导致岩体裂缝,政府为了防止山体滑坡,花了7000万元加固岩体。而这个小煤矿一年挣了多少钱呢?不到200万!

垃圾概念也需要“清理”

这种现象或许我们深有同感:不论在校园小道,还是公园的绿荫下,清洁工人根本不容许有落叶存在,叶子落地就扫走。为什么不让它们多呆些时间?那些落叶多么美啊!它们来自大自然,终究会回到大自然。倒是那些白色垃圾害人不浅,为什么不把精力花在清除有害的垃圾上面呢?德国人从来不把落叶当垃圾扫掉!

看来我们头脑中垃圾的概念也需要“清理清理”了!

当然,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此严重,“人口问题”是重要原因。我们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造”了这么多的人。

“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必要条件!”这句话自然含有另一层深意:

发展节约型社会,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做 篇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最早是在党的十六大上将“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任务首次提出。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现代化进程最迅速、最激烈的阶段,也是社会矛盾和危机表现最突出的阶段。中国经济进入了近几十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党中央在此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适应了时代的客观发展要求,显示了党对执政理念认识的重大发展和提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形式,是中国人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是任何其他国家、任何其他政权形式所不具有的。在党中央的重视和领导下,民主党派在国家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民主党派的成员,我一直在思考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什么优势?了解优势才能多做贡献,我试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独特优势进行分析。

一、多党合作制度为民主党派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政党制度在上个世纪的前50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和探索过程。无论是300多个政党形成的“四党、三派、两阵营”的多党制,还是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一党制,由于它们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最后均告失败。历史的发展表明,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现阶段,各党派以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建立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合作关系,通过各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推动了党和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中国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已载人宪法,为民主党派在政治舞台上施展特有的作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二、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是民主党派的独特优势

各民主党派具有光荣的历史,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民主党派的进步性表现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党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党派的广泛性基于其成员的构成。各民主党派产生之时,其人员构成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部分带有民主色彩的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人物、革命知识分子甚至还有少数共产党员,从而形成了民主党派广泛性的特点。现阶段,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八个民主党派拥有60余万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涵盖了经济界、教育文化界、科技界、医药卫生界和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而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社会成员则更为广泛。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要求等也呈现出广泛性。进步性和广泛性是民主党派的特点和优势,也是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础。

三、民主党派履行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独特贡献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职能主要包括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协调关系、利益表达、自我教育等方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民主党派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选择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向各级党委递交书面建议、调研报告,向政协提交党派提案、个人提案。民主党派成员被聘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特约监督员,为改进党风、政风、民风、行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民主党派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社会服务,并利用与海外亲友的关系,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民主党派成员深入到所联系的群众中,广泛听取意见,了解各界人士的愿望、意见、要求,以自己的参政热情、超脱位置、专业特长、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通过畅通的渠道,把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反馈,或者就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意见建议。

四、民主党派的工作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了独特的工作平台

民主党派的工作机制不同于党政机关,各民主党派只在中央及各省、市及部分区县设有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民主党派的活动往往涉及多个单位的成员,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选择党和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与执政党的分部门、分系统的工作机制有较大差别。

作为参政党,在知情的范围和程度方面不同于执政党和政府机关,民主党派致力于多渠道、多形式地为成员知情出力、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报告会、政情通报会、学习交流会、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组织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了解党和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和履行职能的能力。努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专题调研、考察,深入社会了解社情民意,使成员能更多地了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情况,能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富有科学性、超前性、可操作性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党和政府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在这一过程中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民主党派注意总结经验,每年召开参政议政研讨会或工作会议,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推进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开展。民主党派内部建立起参政议政成果的交流制度,及时汇总、筛选、评定及鼓励参政议政工作突出、成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促进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

五、民主党派个体与整体优势的结合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列出了以下7点:

1、各民主党派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民主党派的成员大多是中上层的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具有一技之长,有的甚至是某一学科的旗帜性人物,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巨大的影响。在本职岗位上,他们敬业爱岗,以满腔的爱国热情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参政议政中,他们作为知识群体,参政议政的水平明显地具有智力方面的优势。

2、民主党派成员来自文化、教育、科技界等各行各业,联系范围广、信息来源多,社会联系具有较大优势。民主党派在海外有较多的亲友关系,在介绍国内情况和政策、收集海外反映与信息、协助政府引进技术、资金与人才等方面,可起到独特的作用。

3、民主党派成员具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使命感和较高的政治热情,具有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思想境界和感情,他们在立足岗位、做好本职的同时,对执政党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某种偏差有由衷的忧患意识,千方百计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4、民主党派成员一般非官非民,或亦官亦民,位置超脱,不受部门或地方利益所左右,能够从执政外的视角,比较客观地反映各种情况和问题,听到一般途径不易反映出来的呼声和意愿,了解民间带有普遍性、突出性的问题,甚至一些敏感、尖锐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时,民主党派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灵活性,具有视野广阔和眼光长远的特点。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在某种意义上又能以执政眼光来换位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从执政党的视角分析问题。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方面,民主党派的身份与地位,可在特定的场合发挥独特的作用。

5、各民主党派均有不少成员担任着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人员,他们是各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是协助各级政府与各界群众联系、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6、民主党派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精心组织的考察、调研、专题研讨,将成员个体的意见进行梳理、归纳,整合,集中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代表各个阶层的利益,配合、协作而形成合力,建言献策有深度也有广度,有可操作性也有代表性。

7、由于执政党的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具有畅通的信息渠道。一般成员、基层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均能通过民主党派的渠道及时反映到有关的政府部门,较快进入政府的决策程序,并能得到意见反馈,很受群众欢迎。

六、充分挖掘民主党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潜力

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大有潜力可挖。应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调动和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把履行职能的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列出了以下7点:

1、民主党派的各种优势是一种潜在能量,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统战意识,提高对民主党派工作意义的认识,重视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帮助民主党派做好组织发展的统筹规划,适当为民主党派推荐一些优秀知识分子,以利他们在党外发挥作用。

2、各民主党派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时将新的社会阶层的代表人士吸纳进来,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党派成员的素质、形象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水平,影响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目前各民主党派均存在老龄化现象,开展活动有不少困难,对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造成一定的影响。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要坚持标准和质量,优化组织结构。要突出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注意吸收年轻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加入,不断为民主党派增添新的活力,增强代表性。民主党派的代表性人物不仅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还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他们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各民主党派新一代的代表性人物相对还较少,应注意发现和培养。

3、加强自身建设,对民主党派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更好地履行职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民主党派组织不断扩大,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已经成为党派工作的主导力量。要通过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政治基础、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等方面加强引导,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

4、民主党派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把握履行职能与促进发展的切入点,适时抓住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要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土地征用、城镇就业、农转居群体、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外来人员管理等,组织成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好各方关系,把各种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中,把各种问题解决在最基层,维护社会稳定。

5、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各有特色,这是历史形成的,反映了各个民主党派的特色。保持各民主党派各自的特色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操作中,要避免在同一界别、同一单位民主党派相互争抢人才的现象。

6、民主党派继续积极创造知情条件,通过各种座谈会、议政会、情况通报会等知情活动形式,为民主党派成员知情参政创造条件,构建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机会。要进一步推进民主党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使履行职能的工作组织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到位。

7、民主党派有相当一部分成员退休后仍精力充沛,有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不少人的居住地与参加组织的所在地发生了分离,他们可以成为社区建设的积极资源。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构筑应适应这一新变化,以改革的精神,调整过去的“条线式”组建基层组织的界限,实行新的属地化运作机制,有利于拓展民主党派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仅是我在学习文件、收集资料,结合自己加入民盟近20年,以及作为担任区政协委员7年来的体会总结而成的,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做 篇5

人对自己总是一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这一来一去之间,我应该如何活着,这也许是人类永远在追问的问题,无法摆脱的疑问,这世界的每一个事物本身都包含着矛盾,都令人烦恼,当然这也只是人的问题,人的烦恼。

一向认为凡牵涉到人性的问题太复杂、太深奥,日常所见的善与恶的变幻又太迷离、太茫然,故而从未费心深究过。

但是,提到人性这个话题,让人不自主的想到,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虐俘事件,耳濡目染了一些惨不忍睹的图文照片和报道,人的本性问题倏地缠绕心头,挥之不散了。联想到日军侵华时,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视我国民众的性命,牲畜都不如。在多起近乎疯狂的屠杀中,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被开膛破肚、作细菌试验的生物,甚至是新兵练习刺杀的标本,其行为比野兽还野蛮,比魔鬼还凶残!瞧那些施暴者,杀人时面不改色心不跳,还以此为乐。禁不住质疑连连:人与人的差别为何如此之大?某些人为何如此凶残?即便怀有深仇大恨,何不一枪了结?令他人遭受生不如死痛苦,同为肉长的心,怎能就安宁了呢?

那么,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早期有性善说(孟子),性恶说(荀子),性本无知无欲说(老子)。这个源远流长众说纷纭不一而是的问题,争论几千年了。

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按此人的本性是善的,由于诸多外在因素影响,譬如生存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结交朋友好坏,或某一瞬间控制能力的偏差,方才表露出不同的善恶。人的性格原本就是多重性的,有阳光面,也有阴暗侧。正常情况下,理智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古语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诠释为人的性格与生俱来的,是后天无法改变的。而另一种说法: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动物界里的弱肉强食、乱伦、生存竞争的基因尚残留在细胞里。意指人身上留有动物的本性潜伏其内,一旦生存条件重返险恶环境,恶的本性即会显露无遗,求生的本能将导致向恶方向发展。如此,人性本是恶的。

那么是否残忍者体内的动物性能比例比一般人高?故此引发的兽性亦强?

综观相熟之人,即便一母所生,遗传基因完全相同,且在同一环境成长,接受一样教育,吃相同食物,却仍然产生彼此相差甚远的性格。若此译意,人之本性乃先天而生?

现实中人性善恶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些横行霸道,作恶多端的恶人,一旦被法律制裁时,绝大部分悔之莫及,谆谆告诫千万别步入他的后尘。此时的人性发生了逆转,“人之将死其

言也善”。或许当恶的本性不能再为个体谋取利益,恶被摒弃从而呈现善的一面了。

哲学家分析,把人性分为三层:第一层:生物性,偏于恶;第二层:社会性,善恶交错;

第三层:精神性,偏于善。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人性中有百分之九十偏向恶,百分之十偏向善。

细忖生活中能觉察的人的本性,实质是善恶并存与交织的统一。善与恶互相渗透着。仿佛没有单一的至善或至恶之人。所谓的善和恶仅仅相对而言的,受时间、地点、道德评判标准等条件制约。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时善时恶。显而易见的是在集体时可行善,独处时生恶;有人监督时善,失去控制时恶;身强力壮血气方刚时易恶,体弱衰老时从善。

或许人类已使自己远离了自然,于是本性愈来愈模糊不清了。科学进步,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的背后却藏匿着厚重的沉郁与发泄的欲望。如此,恶仅为一种内心显露的表象而已。抑或善与恶是这个世界的原有之分,它不光指人而言,世间万物都有善恶。行善或行恶均由外界所决定。

……

以上的种种困惑我曾与朋友们讨论过,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叙己思,没有统一答案。而我通过较长久的思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念:甭管人的本性善恶,关键如何去选择和树立的问题。诚如一位朋友所归纳:人性,乃是处于动物性与神性之间的介质,是对动物性的克服以及向神性的靠拢,人距离动物越远就越文明,亦能越从善。

那么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有该如何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认为:

第一,要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怎麼思想,你就是怎样的人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生活要往下比,思想要往上比。命运只是一张白纸,好坏由自己去画去写,所谓上等人造命,中等人顺命,下等人逆命。

什麼都可以失败,只有做人不能失败;什麼都可以落伍,只有思想不能落伍。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泡茶哲学:要想把事情作成功,就不要急著表现自己,以免像轻浮的茶叶,只会令人生厌,让我们慢慢地沉下杯底,让我们奉献出自己的芬芳,让我们默默地、谦虚地等待人们的品尝与赞美吧。(暧暧内含光)第三,种思想收行为,种行为收习惯,种习惯收生活,种生活收命运。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如果你是铁砧,应屹立不摇;如果你是铁鎚,应奋力敲击。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面对灯红酒绿的美食城、歌舞

厅、夜总会,许多人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带动经济发展”。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做到:不要管别人对不对,自己要做得对;不要管别人好不好,自己要做得好。

第四,量变达成质变的飞跃。人生的成功不在聪明和机会,乃在专心和有恒。滴水不停,四海将盈;纤尘不拂,五岳经成;防末正本,虽小不轻。社会上的一个人就像太空中的一颗星,他必须放射光芒,否则显不出存在的价值,他对同类有吸引力才会结成一个星系,他也得具有排斥其他星球吸的能力,才可以维持自己的轨道。试问:为什麼天上的星星,像地上的人民那般拥挤;为什麼地上的人们,像天上的星星那般疏远。答案明朗可见。第五,人生真正的快乐,在於你自认有一个伟大的生活目标。看那些死於非命的人,活著真好;看那些卧病在床的人,健康真好;看那些老态龙钟的人,年轻真好。(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三宝:○终身运动○终身学习○终身反省

第五:心态:吃得粗,吃得少,吃得亏,吃得苦,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你微笑时,全世界跟著你微笑;你哭时,只有你在哭。你认为生命中什麼最重要?金钱?朋友?老伴?、、、其实最重要的是「那一口气」,当你吸不进来时就完蛋了,「争一口气」,何等的重要。三只小猪:*草屋>只看到今天*木屋>只看到明天*砖屋>能想到未来;(树头站好在,不怕树尾做风台。)

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做 篇6

2,大学生应该积极为构建和谐文化作贡献。作为大学生,应该深刻理解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念,在逐步增强理解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他人,造福社会。

3、大学生应该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牢固树立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的观念,通过积极的文化创新,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文化利益。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在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中,应该跟上时代的主旋律,以刻苦钻研、怀疑、求实的态度应对挑战,成为文化创新的积极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做 篇7

人作为历史与社会的主体,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作为个体的人格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人的个体和谐就是指一个人要有健全的人格, 有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和较高的个人修养, 同时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会影响个人的道德修养, 促进个人人格的和谐。《论语》一书中, 孔子反映个人修养的观点是非常深刻的。孔子在《礼记中庸》篇中说:“仁者, 人也。”一个人, 应当做到谦逊、宽容、朴实、正直, 不但仪表庄重严肃, 而且表里如一。在此基础上, 他还要求“君子固穷” (《卫灵公》) , 意思是, 人虽然穷困, 但却能固守。即要有守穷的精神, 处在贫困之中也要坚定信念不动摇。并且主动地追求个人人格的完善, 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可见, 孔子在很高的层面对个人人格的和谐给予了肯定。

其次,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直接建构起和谐社会的框架。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人的价值, 把别人也当作与自己同类的人看待, 与人为和相亲相爱。而孔子在《论语》中论述“爱人”即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面面俱到, 从“关注人”、“爱人”到“立人”、“达人”。“厩焚, 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乡党》)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问知, 子曰:‘知人’。” (《颜渊》) 表现了孔子对人的关注、关爱, 把人当作人, 这也是人与人和谐的基础。孔子的仁学道德原理, 以仁为中心。在孔子看来, 人的明德之性的人学本性就是仁, “仁者, 人也”, 而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接相交的过程中, 实现“仁”的方法就是忠恕之道。《论语·卫灵公》篇中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忠恕之道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消极一面的直接表现, 在更高层面上, 又表现为积极的一面, 即孔子在回答子贡的提问时说到“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在实现人和人的关系中, 能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前提,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为原则, 那么就达到和谐的目的了。

二、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

经济的发展与利益的追求, 使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现。我们无限度的向大自然索取, 导致种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譬如水土流失、物种减少, 水和大气的污染, 我们自己破坏了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 不仅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并且损害了后代人的生存权利。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 我们必须积极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造福自身也造福后代。在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问题上, 孔子也早有先见, 《论语》有记载“子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不仅表现了孔子对事物、自然的仁爱之心, 而且他认为应有限度的利用自然环境, 给当代过渡汲取自然资源的人以启示。

三、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

政治和谐就是指构成政治系统的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和谐关系。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种以保障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为目的的政治形态, 每个公民享有基本权力并受到尊重。谋求政治和谐, 最关键的是处理执政者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 “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权为民所用”。《论语》中孔子的政治思想虽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 但还是谋求一种统治者与人民的和谐:宽惠待民的民本思想与克己复礼的尊礼思想的结合。提出君主与人民互为利好, 寻求“和为贵”的社会关系。孔子在回答齐景公问政时答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 虽然孔子在为封建统治礼教辩护, 但他更多的是避免冲突的发生, 谋求社会统治的稳定与和谐。“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颜渊》) 子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为政》) 孔子提倡君主要以身作则独善其身, 并且用道德感化的方法来统治民众。而民众也要遵守封建礼教与统治秩序, 按“礼”的规范去性事, 故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总的来说, 孔子追求的是两个阶层的和谐相处。

四、以道德为前提的经济和谐

众所周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和谐不仅决定着经济效益, 而且决定着整个社会运转状况。实现经济和谐, 必须处理好生产与分配、积累与消费、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等一系列重大的经济关系, 只有把这些重大经济关系处理好了, 整个经济系统才能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社会主义和谐的经济关系才能顺利形成。孔子同样认识到统民应该以富民为首, 他说:“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和谐的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财富需要, 而且还要符合经济伦理道德要求。在经济行为中看到“人”, 注重人的发展而非一味为了经济利益扭曲人的发展;在经济行为中要诚实守信、公平正义, 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中国古代思想有“重义轻利”的传统, 孔子在《论语》中对义、利关系的论述也颇为深刻, 给今天困惑于“利”和“义”的人以解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里仁》) 其中的“道”就是“义”, 孔子反对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谋取个人利益。

从以上四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中反映了孔子追求的是一个全面和谐的理想社会状态, 与当代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谋而合。要充分利用《论语》的这一思想文化遗产, 使其光辉的思想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继续发扬光大。

摘要:当今, 我们建设全面和谐社会, 其理论根源在《论语》中均有所赘述, 且“和”也为论语之要义。全面研究《论语》这一要义能够指导我们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理解和构建 篇8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

1如何理解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并不是消除了矛盾的社会。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不管是什么形态的社会,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当然社会主义社会也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各种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样存在。和谐社会是使各种矛盾协调、平衡,让矛盾各方在不致引起冲突的限度内各得其所,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矛盾对立程度,使之良性运行的社会。矛盾与和谐好象是一个悖论,但其实是事物的辩证法。和谐是事物矛盾的统一性,当矛盾各方处于统一、平衡的时候,社会便显出和谐的状态。不和谐是矛盾的对立性,当矛盾各方的统一、平衡状态被打破,处于尖锐对立的时候,社会便显出不和谐的状态。永远的统一、平衡是不可能的,到一定时候,统一、平衡必然会被打破,而出现不统一,不平衡,这时候,社会就会出现不和谐的因素。这时候,就需要人们去努力,消除矛盾双方的;中突,使之重新统一、平衡,推动社会趋向更高层次的和谐。既然和谐是矛盾的统一,是以社会存在矛盾和对立为前提的,那么和谐的被打破,不和谐的出现,也是非常正常的。特别是我国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尤为突出,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增长,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等等。由于上述矛盾的存在发展,不和谐因素,必然大大增加,以至导致原有和谐的破坏。那么就需耍我们努力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重新寻求和谐。从和谐到不和谐再到新的和谐,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辨证过程和必经之路,每一次和谐的打破和新的和谐的构建,都使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也都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2建设和谐社会。要特别处理好两种矛盾

建设和谐社会,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化解矛盾的过程。因而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我国社会的大量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对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把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好了,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他们义无返顾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去,发挥无限的创造性,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把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好了,就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愉快,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在当前,要特别处理好公共用地需要和被拆迁群众利益之间的矛盾。在当前的用地拆迁中,应该说大部分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且大部分的补偿是合理的。但毋庸讳言,有一些拆迁不是真正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是出于少数人利益的需要。比如说,有的房地产开发。为了共同利益,房地产商和政府官员勾结在一起,强行征用群众住房和土地,而且补偿极不合理,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致使群众不断上访,到处喊冤,造成社会动荡,产生了极为有害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对拆迁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下大力气加以整治,严格用地审批,凡不是出于真正公共利益需要的,一律不予批准。就是真正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也要制定出合理的补偿标准,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只有把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好了,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一个个人心情舒畅的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也要处理好敌我矛盾。当前,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力量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犯罪活动仍很猖獗。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是敌我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要尽量化解各种矛盾,最大限度地降低矛盾的对立程度,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敌我矛盾。但是,对于敌我矛盾,最主要的还是要用专政的方法。因为这些社会主义的敌对力量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他们仇视、破坏社会主义,危害整个社会利益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只有对他们实行专政,进行严厉的打击,才能起到威慑的作用,刹住他们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所收敛,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如果对他们心慈手软,期望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能使他们更加猖狂,恣意危害社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损失,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当然,对于可以化解的矛盾,我们应当尽量进行化解,使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或者降低矛盾的对立程度,给整个社会添加一些和谐的因素。

3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诸多利益主体的矛盾,国家公务员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私营企业主和员工之间,高收入的行业和一般行业之间,都存在着利益冲突。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大部分农村都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所有这一切,都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逐步解决这些利益矛盾,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使人人安居乐业,生活舒适,构建名副其实的和谐社会。如果不发展经济,上述矛盾必然愈加尖锐,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然得不到提高,那么社会就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和谐就无从实现。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是按科学发展观去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不管是上一个项目,还是制定一个政策,都要考虑到这二条。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经济发展起来,使国家富裕起来,使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如果从个人利益出发,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顾客观实际,不顾资源环境,那样搞起来的东西只能是花架子。因为违背了经济规律,它必然无法实现其经济目的,同时也会给资源环境带来严重损害和破坏,最终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4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做 篇9

融资融券开户要点以及最新的开户流程:

1、客户需要满足开立资金账户6个月、资产20万以上;

2、本人携带身份证及股东代码卡;

3开户办理流程:开立资金账户、信用三方确认——征信授信(推荐人办理)——开立信用股东代码

卡(柜员办理)——转担保物,激活邮箱——交易

特别提醒:客户只用开户时来一次,但是账户并没有开立完整,融资融券额度也不可以用,客户经

理可以通过推荐人以及柜员查询客户开户进度。

4、客户经理应该适时给客户调整佣金。

5、担保物转入的方式:

现金担保物转入:信用账号登陆富易,银证转账。

股票担保物转入:普通账号登陆富易——其他委托——担保品转出

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新校园 篇10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早在《关于 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教育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坚持社会发展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教育、科学。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首先要国兴科教。大力发展教育,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的事,家庭、社会各全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1、政府的重视是基础。

重视教育的政府才是有远见的,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使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泉港区的成立使本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举全区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了示范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区镇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的硬环境焕然一新;大力抓好“两基”“双高普九”,抓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扶贫助学,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等等,教育的软环境大有发展。但是,学校的装备还很不足,很多学校达不到十配套,尚需投入大量资金;各所学校发展还不均衡,农村薄弱校还不少:各种教育还欠平衡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占的比例还太少;辍学现象还很普遍等等。这些方面还需政府进一步大力抓好。

2、社会的关心是关键。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十分显著。几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对教育工作普遍十分重视,很多单位、部门十分关心教育,与各所学校开展“共建”活动,村、老协会、退休干部协会为各校排忧解难;很多社会有识之士大力支持教育事业,设立了很多“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很多同志主动到各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共同为教育工作献计献策。但社会毕竟还存在很多阴暗面,很多孩子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有的沉溺于网吧、游戏机而不可自拨,有的存在很强的拜金主义思想,有的参与赌博打架斗外面的斗欧,有的像成人一样吃喝玩乐,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3、家庭的支持是保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很多家长希望把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就读,希望子女就读的学校会办好、子女会读好书。但是,家长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不能经常关注孩子,还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环境。

二、坚持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的工作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坚持教师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1、将柔性的人文建设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以前很多管理者只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以人为本,而没有对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其实教师是作为知识分子,职业上要求其须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但教师也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需求,更需要关怀、理解。这就要求教育的管理者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保证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尽力为教师开创一种淡化行政手段进而以尊重人、爱护人、激发人为出发点的校园人际管理。这样的管理,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沟通和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确保既定办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对平等竞争的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对情感鼓励的需求,对探索科学知识的需求。营造尊重、沟通、宽容、互助、欣赏的人际和谐氛围,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化管理相结合,会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

2、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美好前景凝聚教师人心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可以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合理的发展目标最能激励人心、凝聚人心。学校的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教师面前不断展现新的前景,使大家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永远处于新的追求之中,促进学校工作层层推进。学校的目标要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形成一个目标系统,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内化,做到人人明确目标,个个清楚责任。每一学年要进行总结评价,让教师体验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3、用行政人员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学校行政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精通业务,对教师的工作能起指导作用,让教师从内心里佩服行政,自觉服从领导。

三、坚持培育人才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学生成长氛围。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1、校园环境的和谐

一所环境幽美的学校,就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创造条件,进一步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加强校园广播站、图书室、音乐室、文化橱窗、学报、板报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合唱、书画比赛、赛诗会、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层次。让每一位同学随时都感到亲切、温馨、随和、自然。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要处处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鼓励;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以微笑、激情、博爱去接受和欣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力争把学校变成现代文化、时代文明的发源地,创设美化、绿化、知识化、健康化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

2、“五育”的和谐发展

我国教育方针历来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

3、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上一篇:2022高考湖南参考作文下一篇:一年级数学认识位置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