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

摘要: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建构知识能力,终生意识以及反思精神的培养。本文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为依据,以一线物理教师和初三年级学生两份问卷为基础,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足,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反思精神和终生意识缺乏。同时,通过分析教师问卷和学生实验前问卷,发现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科学素养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教师缺乏有效设计科学探究的能力,并且教师在意识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进行提高。物理课堂上缺乏让学生自主解释现象和提出猜想的机会,缺乏对理性思维的训练。物理课堂缺乏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和终生意识,教师在物理课堂很少留时间让学生讨论最新的前沿知识。针对以上问题,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分别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讲授、提问、情境创设以及课后巩固这4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提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与方法。特别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两个薄弱方面进行实例教学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对初三年级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实践前后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研读物理课程标准、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主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布置分层次作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的物理情境、重视学生过程的体验、重视归纳实验的方法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反思精神与独立判断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及终生意识的培养,培养了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意识。

关键词:学生科学素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问卷调查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理由

(一)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的趋势

(二)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三)提高对科学素养重视程度的需要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

四、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重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一、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人本主义理论

(三)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二、理论基础对本文的启发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加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三)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

(四)改变作业形式单一化

三、概念界定

(一)科学素养的含义

(二)学生科学素养的含义

第三章 初中物理中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现状调查

一、问卷设计

(一)教师调查问卷结构设计

(二)学生调查问卷结构设计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四)数据分析方法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一)教师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二)教师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三)实验前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四)实验前学生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第四章 初中物理中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从教师问卷中得出的现状分析

二、从实验前学生问卷中得出的现状分析

三、综合两份问卷得出的现状分析与问题

第五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设计与实施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方案与框架

二、基于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理念

(一)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体现与要求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与方法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后巩固与强化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的教学实例

(一)提升“知识建构与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的教学实例

(二)提升“反思精神和终生意识”科学素养的教学实例

第六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施效果分析

一、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一)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二)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二、学生科学素养实验前后对比分析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二)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三)科学事业的积极情感和良好态度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四)理解科学本质属性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五)反思精神和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三、实施效果分析与改进

(一)实施效果分析

(二)实施效果改进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上一篇:和谐社会构建论文提纲下一篇:我国对外投资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