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各尽其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各尽其(精选2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各尽其 篇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各尽其能

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人的创造活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但影响我国社会创造活力的因素还在相当范围内、相当程度地存在着,抑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和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决改变一切妨碍人的创造活力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一切束缚人的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干事创业提供舞台,努力营造全体人民各尽其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

首先,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作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要制定和完善有效的制度为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鼓励他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其次,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和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主动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对他们的创业精神给予充分鼓励、创造愿望给予切实尊重、创造活动给予真正支持,进一步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把他们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这是不断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前提。我们要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和营造这样一种观念和氛围: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各尽其 篇2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政协组讨论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构建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目标变成现实;构建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将目前处于一定滞后状态的社会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国人民长期努力才能逐步实现。在现阶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增长,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否建成和谐社会的关键,取决于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也建不成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总是第一位的,但不应是唯一,社会各项事业必须相应发展,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滞后了,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也因得不到社会方面应有的支撑而受到阻滞,所以要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抓紧补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的课。

第二,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骨架,基本国情、地情。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一般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与之相适应。现代社会,既要有现代化的经济结构,也应有现代化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包括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结构是社会阶层结构。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一般都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这样的社会,才是比较稳定、健康、和谐的社会。

由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经济结构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别是由于户口、就业、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到位,所以,中国现在的社会阶层结构既没有与经济结构相适应,更没有达到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水平,离“橄榄形”的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该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还没有小下去(现在还占就业人员的40%以上),而该大的社会中间阶层还没有大起来(现在还只占从业人员的20%左右),这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还不合理的根本原因。

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任务,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能认为加强社会发展就是加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这些社会事业当然是应该加强发展的,但更重要的是构建好社会结构,通过改革和调整,建立一个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社会结构。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协调好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因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阶层所处的社会位置和角色不同,形成了利益关系的分化和矛盾。现在最突出的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过大,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实践表明,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没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均衡机制。蛋糕做大了,公平公正的分蛋糕的机制规则没有建立起来,从而使优势阶层得的偏多,工人农民等弱势阶层得的偏少,由此产生了种种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

社会建设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包括权力资源方面的公共财政的被关注和科学安排;需要经济单位以一定形式的渠道的资助和投入。社会建设还需要我们探索多方面的课题,诸如社会各种力量的良性互动问题;社会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问题;党领导下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的问题加强道德建设,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的问题以及社会协调机制问题,社会公共安全的有效机制问题,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问题等等。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和趋势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据此对原有的体制进行改革,制定新的政策和措施,统筹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社会利益均衡机制。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做大我们的事业,打好和谐社会的基础。通过改革和创新,协调好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应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 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系统工程, 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努力, 着力建设, 才有可能建设成功。中国的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四位, 超出人们预料地走出“短缺经济”状态, 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物质基础。能否建成和谐社会的关键, 取决于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贫穷也建不成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总是第一位的, 但不应是唯一, 社会各项事业必须相应发展, 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协调好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关系。

上一篇: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下一篇:毕业设计方案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