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2023-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习俗价值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习俗具有强化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政治价值,传承文化和进行教化的文化价值,进行消费和再分配的经济价值,以及宣泄情感的心理价值。这些现实价值的发挥有助于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习俗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民俗是人们日常生活形成的,为某一社会群体所接受和拥有并世代相传的生活行为方式,是人类世俗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传统。[1]云南省有着25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拥有十分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在长期的生活中,这些民族体育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体育风俗,发挥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现实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习俗的政治价值

1、确认与强化身份

“民族成员的社会身份是一项错综复杂的体系,不同的社会需要,往往需要对其成员明确一定的社会身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少数民族生活中自然派生的习俗文化,使其他民族一眼便可辨认出他们的民族身份,民族传统体育习俗成了确认少数民族身份的一种标志。各少数民族因异于其他民族的体育表现方式,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体育习俗。

就秋千习俗而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秋千活动与其他民族秋千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竞技性不十分强,却带有某种强烈的神秘色彩。云南少数民族用秋千的方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秋千这项活动还和云南民族节日结合在一起,如哈尼族的民族节日“耶若礼节”,巫师要给秋千敬酒——将酒洒泼在秋千上;纳西族的“秋千会”,男女青年要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锅烟灰,以使美丽的姑娘不被魔鬼看到抢走。这种独特的体育习俗正是他们民族身份的標识。[2]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的身份确认方式正是通过这种具有原始宗教内涵的传统体育风俗来实现的。

2、增强民族凝聚力

火把节是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节日期间,各地傈僳族人民杀猪宰牛祭神。民间认为,火可以驱鬼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要一家一家地走,边走边往火把上抹松香“送祟”。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举行赛马、斗牛、摔跤、拔河、秋千等。如摔跤:参赛者穿着短裤赤膊上阵,以把对方摔倒双肩落地为胜。群众四面围观欢呼喝采,使比赛充满热烈的气氛。这也成为傈僳族人的象征,使傈僳族人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3]

云南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

1、保存和文化传承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的文化保存和文化传承功能,在许多体育文化研究者那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民族文化一直隐身在民族传统体育习俗当中,只是它不以文本的面貌呈现出来,而是存在于该民族体育活动的行为动作之中。[4]少数民族用体育行为来传承和保存民族文化。

2、个性模塑与教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社会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习俗规约着人们的参与行为,在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团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参与者进行着培养与训练。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还具有培养本民族适应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习俗是习得的,这种习得只有在族群之内才能完成。因此,民族体育的教化功能就在于使每一个族群成员都能适应自己的文化背景或环境,使每一个个体以自己的族群习惯为行为规范。[5]

云南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的经济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的经济价值表现为消费功能和再分配功能: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在社会正常运传和延续过程中,针对社会组织对产品分配及消费上难免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有弥补的作用,通过对产品实行非强制性的多项调解后再分配,并在民族成员间对产品的消费进行统一协调。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发挥消费功能的典型事例便是哈尼族的长街宴。哈尼族同胞每年要举行长街宴。各家各户把摆满美味佳肴的桌子抬到山寨的街心上组成“长街宴”。哈尼族称长街宴为“姿美多”,意为“互相轮流着敬酒”。[6]长街宴长达百十米,全寨人同饮共食,场面极为壮观。在这一习俗中,哈尼族人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实现了社会产品的重新分配。

云南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的心理价值

1、调节生活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具有调节生活的功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大多随着民族节日有周期性地开展,从而形成了各民族大体一致的生活周期,使各民族体育活动在劳逸忙闲交错中出现,从而实现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活的长期稳定。

现在巍山彝族的霸王鞭已经成为人们首选的娱乐消遣方式。霸王鞭娱乐健身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不管是乡村或城市,人们都喜欢休闲聚会时,跳一曲霸王鞭舞,这样既自娱自乐,又能锻炼身体。现在城市里已有大量的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参与。[7]

2、性情宣导与排解

社会组织规约和人际关系的维系在特殊阶段带有明显的强制特征,若一味地只强调集中,势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程度的加剧,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延续极为不利。民族体育习俗具有调整人际结构、保证社会和人际关系处在对立统一的和谐稳定状态之中的功能,这就是体育习俗在族内的纠纷排解职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完成这一职能主要是凭借它在体育习俗中建立起来的平等关系,这是社会组织圈之外的个人身份确认系统,它不受直接利益分配的支配。因而凡直接利害关系所造成的纠纷在这一体系中都可以得以相应的弥补和缓解。

结束语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来自于当地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民俗事项,并且影响、塑造、规约和教化着民族群体,具有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的价值,对这些民族形成具有共同心理倾向和文化特质的民族共同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山.论布依族传统文化对布依族传统体育的影响[J].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16-119.

[2]魏玮.秋千的生育信仰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朱波涌.论民族体育的文化功能[J].体育科技,2005,26(3):74-75.

[4]宋懿芪,马文慧.民族体育活动与节日风俗的互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8).

[5]张涛.中国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生态学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09.

[6]陈永邺,洪宜婷.哈尼族长街宴象征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1):11-15.

[7]徐阳.专业艺术团体传承民族歌舞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叶茂盛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讲师,在读博士

作者:叶茂盛

第2篇: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和地方行政立法的关系研究二

摘 要:地方行政立法和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之间的关系,须视不同的习俗而定。地方行政立法之于有的习俗之保护,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之于另外一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之于某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既不是必要条件,也并非充分条件。所以,对于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各地方可能既需行政立法,也更需审慎立法。立法太多、太滥,可能反而不利于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以宁夏穆斯林用品市场的规范研究为出发点,完全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关键词: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地方行政立法

(三)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1.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在房屋拆迁中面临的问题。中国民族建筑规模庞大,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的宝库。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是以形体、线条、色彩、质量、装饰和空间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空间艺术,这些建筑都具有象征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也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例如,藏族的布达拉宫、布依族的凉亭、歌台,傣族的竹楼、壮族的吊脚楼、仡佬族的石板房、纳西族的丽江古城、彝族的土司庄园、瑶族的歇山顶茅屋、苗族的大船廊、芦笙堂、跳花场,回族的清真寺等,这些建筑有的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有的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这些民族的建筑正在推土机的工作声中轰然倒下,随之换来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历史在哭泣。想要问的是,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文明吗?这种交易值吗?我们需要现代化,可是,我们更需要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城市现代化与保护民族特色建筑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对民族特色建筑进行保护开发成观光景点,不一定非要强行拆除,增加民族矛盾。

房屋拆迁,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敏感的问题。为了国家经济的建设,城市市容市貌改造以及环境保护等需要,根据城镇规划和国家专属工程的迁建计划,一些民族特色建筑由于其所处的位置面临着拆迁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拆去文化的结晶。所以,如何处理好房屋拆迁与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拆迁关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2.对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法律保护。(1)建立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申报制度。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应对少数民族特色建筑进行实际的摸底,建立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申报制度。对于申报上来的少数民族特色建筑进行评估与考察,然后制定城镇拆迁计划和国家专属工程的迁建计划,对于拆迁中的特色建筑实行“能不拆就不拆的”原则,尽量保护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完整性,如果一定要对少数民族建筑进行拆迁,那么就实行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遗址工作,对少数民族特色建筑进行搬家。(2)加强立法,不断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区域少数民族特色建筑进行摸底调研,制订符合本地区的地方性规章。

(四)少数民族特色服饰

1.少数民族特色服饰发展的现状。少数民族特色服饰是少数民族在历史与传承中形成的体现本民族习惯与风俗的,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深层的文化含义的象征民族特性的标志。

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较强的历史传承性,因为随着秦王朝封建集权制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统一的大局面,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传递奠定了基础。因此,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服饰也经历了长期的历史传承,到现在,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特色服饰文化。据考察,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服饰文化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地区差异大,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与特点。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中国各少数民族分布面广阔,形成了不同的着装习俗。比如,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们要穿厚厚的藏袍来抵御高原的严寒,而在东南沿海的各少数民族就不用穿厚重的袍子,只要穿简单的丝织品就好了。第二,具有明显的層次性。由于各民族经济政治发展水平不一样,从而各少数民族特色服饰的发展水平也表现的层次不齐。第三,服饰内容丰富多次彩。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空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正是这种封闭性给少数民族的服饰带来了多样性,形成了缤纷异彩的民族特色服饰。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现代化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少数民族的这些自身特色正一步步丧失着。在街上,很少看见身着少数民族特色服饰的人们,相反,这些服饰都进了博物馆,都成了不动的文化。众所周知,回族的特色服饰是男子头戴白帽,女子都戴纱巾。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是,在当今文化繁荣的大都市里,一个头戴纱巾的回族女孩去应聘,最后她被拒绝了,原因是,公司无法接受她头戴纱巾,她会有损公司形象,她被当做“异物”来看待。发生在法国的类似事件是“罩袍禁令”,法国政府规定,居住在法国的穆斯林妇女在公共场合不得披戴遮盖面孔的头巾,包括尼卡布和布卡,违反者将被处以一百五十欧元的罚款或者强制一年监禁。发生的两起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人权的真正平等在哪里?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但是,在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同胞的着装上体现在哪里呢?如果这样下去,少数民族的自身特色怎么一直保持与传承呢?难怪那些民族特色只能被封锁在博物馆里,成为过时的文化。

2.少数民族特色服饰在法律保护中的体现。(1)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应当正确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自治权,结合本区少数民族自身特点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涉及少数民族特色服饰法律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或自治条例,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鼓励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身着本民族特色服饰,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成为流动的文化,让它出现在大街小巷里。(2)创建少数民族服饰品牌,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服饰的商标注册力度,对民族品牌进行创新与开拓,使其出现在国际的舞台上。

三、对中国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立法的思考

1.建立保护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的法律体系。(1)法律。目前,中国尚未出台保护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的基本法,也没有在国家层面形成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因此,应制定相应的保护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的法律。(2)民族区域自治法。各少数民族应当正确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自治权,结合本区少数民族自身特点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涉及少数民族自身特色法律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或自治条例。(3)地方性法规及规章。中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了少数民族自治的地方享有立法的自治权,因此,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区域少数民族自身特色进行摸底调研,制订符合本地区的地方性规章。

2.建立少数民族自身特色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1)公益诉讼的主旨是维护公共利益,而少数民族自身特色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属于全社会共同所有,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因此,适用公益诉讼制度来保护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符合法理要求。(2)保护少数民族自身特色是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采取公益诉讼的方式,能够解决在司法保护过程中出现的费用过高、取证复杂、时间周期较长等诸多困难,从而给予少数民族自身特色以更加强有力的保障。(3)对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的司法保护,可以由检察机关或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提起,在实践中,公益律师群体已经在涉及国家利益的各个层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的保护中,律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代表国家、民族和社会去保护少数民族自身特色。

3.实现法律制度与行政行为保护的互动。一般而言,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的保护措施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法律制度的保护,二是行政行为的推动。目前,针对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的行政保护措施都在不断的加强。然而,相对于行政保护,法律保护体系的建设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政府为保护少数民族自身特色不断采取各种措施,但毕竟法律制度才是为少数民族自身特色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且有强制效力保护的重要保障。实践中,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及行政措施二者的积极作用,努力建立起一套协调互动,相互促进、各有側重的少数民族自身特色保护网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4.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少数民族自身特色,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因此,在建立健全少数民族自身特色法律保护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发展的思维来审视这个问题,应当不断学习借鉴外国有关少数民族自身特色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加强方法理论、资金技术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社会的监督机制,逐渐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少数民族自身特点的法律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 曹承明.湖南:推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J].中国民族,2009,(6).

[2] 中国质检网,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qi/501839.html.

[3] 杨文娟.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昆明大学学报,2008,(4).

[4] 于俊秋.论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宏观环境营造[J].商业时代,2009,(27).

[5] 丘韬英.湖南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在旅游市场中的需求分析[J].旅游学刊,1994,(1).

[6] 任国铉.加强新闻报道策划 突出少数民族特色[J].新闻传播,2010,(7).

[7] 陈海玉.少数民族特色医药档案资源库建设刍议[J].兰台世界,2011,(21).

[8] 王生荣.甘肃民族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创新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1,(7).

[9] 刘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探讨[J].兰州学刊,2008,(S1).

[责任编辑 王晓燕]

作者:范文舟

第3篇:非遗视角下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

【摘要】饮食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饮食习俗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社会,虽然民族饮食习俗文化在民间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护民族饮食习俗文化、实现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我们应适当鼓励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非遗视角;饮食习俗文化;传承;发展

一、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餐饮业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饮食类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所占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中,出现了“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等70多种制作技术。更多饮食类项目也出现在各地区最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罗哲文(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对饮食文化能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民族饮食习俗文化有着独到的制作技术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应该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饮食不仅是食品,也是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的一种体现,中国很多老字号餐饮酒店都保留着几道传统的、正宗的菜品,这些食品彰显了独特的品牌形象、蕴含着自身的饮食习俗文化。他还通过收集文物和文献等,用照片、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将民族饮食及对应的习俗文化保存下来,申请了专利或者成立专项基金对此加以保护和传承。近年来,中国以行业协会为主,以当地民族美食为纽带,联合相关餐饮企业建立了传统饮食产业化基地,以促进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还有一些饮食产业基地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并发展起来,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产业集群。

二、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意识不强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极为重视,在实现本国传承的同时,也开始逐步将自身的饮食文化捧出国门,推向世界。比如,韩国在中国上海专门设计了办事处推广韩国料理,大力宣传韩国饮食文化。日本在积极研究中国宴会文化的基础上,将日本饮食文化与中国宴会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日本餐饮文化的快速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无论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文化底蕴上都具有自身的独到之处,比如中国的八大菜系在全国闻名遐迩的同时,在世界上也广受推崇。因此,我们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保护意识,积极保护和传承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风味。我们应该树立民族饮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做民族非遗饮食文化的捍卫者、继承者和传播者。

(二)保护不到位

对于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饮食非遗文化的普查、申请、保护、开发等各个方面。由于对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工作不到位,民族饮食的生产也时常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在食品生产和产品销售方面都面临着重重挑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处于劣势。还有一些非遗民族饮食食品在生产中片面追求產业化、工业化,忽略了对于自身文化特色的呈现和宣传,没有把握自身独特的优势,因而也面临很大的市场化问题,这都是民族饮食习俗文化保护不到位的表现。

三、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一)通过节庆和传媒宣传展示饮食类非遗文化

目前,各级政府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通过参与节庆活动、组织和利用媒体宣传非遗产项目、树立民族饮食的品牌形象等逐步扩大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国民的非遗食品项目保护意识。如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我们积极配合节日活动宣传我们自己的特色产品——先市酱油,向民众展示传统酱油酿造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参加中国商标节、中国农产品展示会、西博会等大型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非遗产项目社会认知度。此外,传统媒体,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也是传播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的重要工具。

(二)发挥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1.博物馆展示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变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些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处于濒临消亡的状态,还有一些得到了广泛的继承和传播。博物馆应充分展示自身优势,通过各种保护和展示方式,记录和展示各种民间工艺品、工艺流程、民间民俗活动等资源,并将其弘扬和传播下去。当前,一些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成的饮食文化类博物馆旨在实现保护和促进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遗产项目,以达到传播饮食文化知识和促进饮食文化发展的教育目的。浙江省绍兴市的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保宁醋博物馆、郫县古城镇的成都川菜博物馆等都是保护和传播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平台。这些博物馆重构了历史性的人物与场景,通过照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在线饮食文化的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场景,通过拾遗补珍、珍藏见证的方式来重现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为人们上了一场生动的文化课程。这些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类饮食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回顾饮食文化发展历史,呈现人类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对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建立博物馆保护模式的必要性

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单纯依靠口传身授来传承的文化遗产逐渐衰弱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许多传统技术面临灭绝,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料和实物逐渐殒没。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条件,博物馆可以成为人类记忆保存的重要载体。由于博物馆的储藏和展览条件相对较好,因此这是保存贵重资料和珍贵文物的好方法。在保护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中,博物馆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保护可移动的文物、保护不不可移动的文物及其保护无形的文物。这里所谓的无形的文物指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需要保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资料,并将其发布给群众,群众有责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3.博物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势

博物馆有固定的文物收集、保护和组织程序,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备,利用这些优势,博物馆可以更好地开展实体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此外,民间博物馆通过与同行及相关单位的互动与合作,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面展示出来,更好、更专业地做好保护“非遗”的工作。

(三)开发饮食类非遗文化旅游项目

开发饮食类非遗文化旅游项目需要结合当地文化情况综合进行考量。可以结合旅游团、旅行社等联合打造当地饮食文化项目,综合展现当地饮食的独特的加工工艺,彰显民族饮食蕴含的历史文化底,提高人们保护和传承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的意识。另外,传承和发展非遗饮食文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非遗产项目的自然、人文和地理的基本特征,打造自身特色品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非遗饮食文化的发展。

四、鼓励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

研究和利用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经济目的,也是为了在挖掘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同时更有效地进行保护和传承,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使二者形成良性的循环,实现经济利益与文化遗产协调发展。开发传统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项目,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可以帮助旅客在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还能领略和学习饮食文化,既满足了旅客休闲娱乐的现实需要,又增加了旅客的文化知识,提升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游客在游玩、觀赏时感受饮食文化内涵。现代化的进程破坏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农业文明,但这不意味着现代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全对立,而是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把文化和经济结合在了一起。政府还应加大对传统饮食类企业的扶持力度,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的运营灵活性、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庭硕,罗康隆,潘盛之.民族、文化与生境[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邢湘臣.孔子的饮食养生观[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6(1):78.

[4]叶盛.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的作用[J].杭州文博,2013(4):112-114.

[5]周宁.纪录片:真实的才是最动人的——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四川戏剧,2013(2).

[6]忆之.“非遗菜”民族饮食文化的根[J].科学之友,2011(2):1.

[7]邓江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J].文化遗产,2013(4):19-23.

作者简介:黄莉(1981-),女,汉族,桂林平乐人,桂林旅游学院,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教育、饮食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黄莉

第4篇:关于少数民族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姓名:罗植元

学号:201004020408

一、调查背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施行下,56个民族团结互助,走向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各民族也许还有自己的传统年节,但在春节这几天必定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我的家乡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全市常住人口为78.40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37236人,占总人口的43.01%,主要为汉、布依、苗、彝、回等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7669人,占21.39%。

二、调查目的

在春节这几天,各民族各显本领,各种节目丰富多彩。为了进一步了解兴义市少数民族春节习俗,拓宽我的视野,增进对少数民族习俗知识的了解。最终我决定做这一个项目。

三、调查方式

我采取的是小范围系统调查的方式,为了节约时间和调查成本。我调查了我所居住的万峰花园小区,共有60个单元楼,总计360户人家。其中有103户少数民族家庭,其中约40%少数民族家庭为布依族、31%为苗族、其余家庭为彝族、侗族等。在我的统计中,他们有42户回老家过年,17户去本地亲朋好友家,其余的均在自家过年。

四、调查结果

1.各民族年夜饭情况

提到春节,无论是哪个民族都会享用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每年农历除夕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在此特别介绍一下我调查到几个少数民族家庭除夕夜的年夜饭情况。

侗族家庭平时喜好吃酸食,自古便有“侗不离酸”的说法,他们自己亦称:“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窜。”在侗家菜系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有“无菜不腌、无菜不酸”的说法。而厨师是侗族人尊敬的职业,吃年夜饭时人们还要向厨师敬酒,以表示对他的感谢。而且边敬酒还得有敬酒歌,有一首《谢厨歌》就是这样唱道:“厨师师傅常操心,睡半夜来起五更,坐了几多冷板凳,烧手烫脚费精神。扣肉堆成鲤鱼背,萝卜切成绣花针,内杂小炒加木耳,猪脚清炖拌香葱,蛋调面粉做酥肉,蜂糖小米做粉蒸。巧手办出十样锦,艺高算得第一名,吃在口里生百味,多谢厨师一片心。” 在一户我调查的土家族家庭时,得知土家族要提前一天过年,这个习俗被土家族称作过赶年,他们把年夜饭称为团年饭。据祖辈传下来,谁家年夜饭吃得越早,越能够在来年里吉祥如意,因此土家族有抢着先团年的习俗。所以这户人家正准备动身前往老家过年。

当然布依族是黔西南州的第一大少数民族,不得不提到布依族年夜饭的特别之处,他们一定要蒸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在布依族人家,糯米是绝对不可少的食材之一。“无糯不过节,无糯不成礼”是布依族的特色饮食文化。尤其是来自望谟县的布依族人还要整三色糯米饭,再放上腌制的香肠腊肉,真是色香味齐全啊!而吃饭之前要先在堂屋供老祖宗——摆一张大桌子,放八副碗筷,四碗盛酒,四碗盛饭。然后烧纸,烧香,年轻人要跪求老祖宗保佑。香火上要放十二个小“粑粑”,梨子、苹果之类。正如他们正月十五要给家族的坟上灯,清明只“挂靑”。吃猪头肉、猪脚。当然喝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啦,一首首动听的劝酒歌令人如痴如醉。 2.少数民族闹春节

每逢春节到来,各民族都会在我市市中心举行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为我们带来赏心悦目的表演,同时也带来了吉祥和平安。下面是我了解到的几个文艺表演方式。

苗族群众过年时常常组队进行一种叫做板凳龙的体育活动。为了祈求平安吉利,玩板凳龙的常与武术队、戏队一起,有时为了“扫寨”,板凳龙舞遍整个村寨,祝各家各户人畜兴旺,风调雨顺逢凶化吉。板凳龙是一种特制的板凳,比大方桌用的长凳长一些,约四尺长,一尺八寸高,有木制龙头安在长条凳的一端,凳身缠上黄、红色纸条。板凳龙进行中周围鞭炮齐放,火花飞溅,这个表演绚丽多彩。如果是三人玩的板凳龙一人各执一端两条龙脚,一人执宝,按特定动作起舞;如果是五人玩的板凳龙四人各执一条龙脚,一人执宝,共同起舞,比三人玩的难度大些,要求四个人祝合协滴,或走、或跑、或蹲、或跳,动作一致才好看。锣鼓点子与玩板凳龙的动作节奏相照应,或快或慢,或缓或急,视玩龙情状而敲击。看着苗族小伙子精彩绝伦的表演,周围的观众更是拍手叫好。街上一片和谐景象。

在布依族人家的小院过节气氛也十分浓郁,每当铜鼓奏起时,男的一排,女的一排,歌词则随心而唱,打击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奏出不同的调子,用节奏来表现喜怒哀乐。将铜鼓悬挂在大树下或堂屋中央,多数情况由寨长、族长等击鼓为乐。一方面是表达节日中欢快愉悦或喜庆丰收的热烈气氛;另一方面是教习本寨及家族年轻人演奏十二则。周围听到乐曲的游客或是邻居也是手拉手,围着一圈顺兴跳舞,轻快的节奏引领着我们快乐的情趣。 3.少数民族春节禁忌

春节前后,布依族除了在准备充足的年货外,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许多禁忌,据传如果他们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扫出去了。在正月十五以前,不能将洗好的衣服晾在院子里,要晾在院子以外的地方,如果晾了的话,今年下雨就下不到自己家的地方,几遍是邻居家那个地方下雨了,自己家院子这边都不会下雨。尽管听上去觉得有些太过牵强,但是出于尊重,我觉得他们这种传承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总结报告

通过这次调查,我充分地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少数民族习俗: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为我的社会交流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这次撰写报告,使我平时所记录的理论得以和实践相结合。总之,在这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也在思想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第5篇:少数民族的春节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

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第6篇: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蒙古族新年 蒙古族的新年在农历正月,过年时大家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

那达慕大会 蒙古语“那达慕”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一种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内容有摔跤、赛马、歌唱、舞蹈等。内蒙古自治区、盟、旗都举行那达慕大会,一年一次。

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庆祝,又称“浴佛节”。

雪顿节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六月三十日吃酸奶子,又称“藏戏节”。

藏历新年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西藏绝大部分地区是一月一日(藏历与农历大致相同)开始过年。藏历年节一般三天至五天。

望果节 西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从八月一日起举行,为期不等,庆祝活动内容有赛马、演藏戏、歌舞、物资交流等。

达玛节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六月十四日左右举行赛马、赛牛和骑射。

赶秋 苗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立秋之日,庆贺一年来五谷丰登。

苗族新年 苗族的新年,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丑日,苗语叫“冷酿廖”。

四月八 (1)贵阳市附近各县苗族重要节日之一。传说这个节日起源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青年着盛装,群集贵阳市喷水池旁,纵情歌唱、凭吊、追念历史传说中民族英雄亚努。解放后,成为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2)布依族的节日之一。各地称呼不一,有“牛王节”、“牧童节”或“开秧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吃“牛王粑”或糯米饭,并都休息一天,表示对耕牛的慰劳。庆年节 每年农历十月,是彝族人民的年节。彝族人民在年节中,饮酒、歌唱、互相拜年,祝贺这个节日。

火把节 彝族、白族等的最大节日,广泛流行于云南及四川部分地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一至三天的晚间,男女老幼点燃火把,察看田苗,并饮酒欢聚,尽情歌舞(亦称星回节)。

歌墟(哥婆节) 是壮族人民盛大的歌舞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

五、三月初

三、四月初

八、五月十二日举行。

过端 水族盛大节日。水语叫“借端”,意为过年。水历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各地按习惯顺序先后举行,互相来往庆祝。1959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民把节日定在农历九月的同一个亥日,并举行传统的赛马及群众性的文娱活动。

开斋节(德尔节、肉孜节) 是宗教节日。即伊斯兰教封斋月满后开斋的日子。回族又称过小年。每年九月(伊斯兰教历,下同)戒斋(即封斋),十月初开斋。凡是戒斋的人,每天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期满二十日,寻看新月,见月即行开斋(如不见月则封满三十日),次日为开斋日,恢复正常饮食。新疆各族穆斯林称开斋节为肉孜节。

圣纪节 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回族、维吾尔族都叫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他的诞生和逝世均在回历的三月。

达努节 又叫“浪提球”。在农历五月二十九举行,是瑶族人民最大的节日。意思是庆祝胜利和丰收。

三月街 也叫“观音市”。白族地区的重大市集和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云南和邻省各族人民汇集大理(地名),交流物资,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解放后,成为各族人民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艺术交流和民族团结庆贺的集会。

哈尼族新年 哈尼族新年有二:一为六月,一为十月。六月的新年也叫祭秋房或祭田节。

傣历新年 傣族度新年是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农历三月的清明节前后。傣历在过年时,由于有一次盛大的活动—泼水,所以也叫“泼水节”。

三月三 是海南黎族中关孚系黎胞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黎族人民举行盛会,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丰收。这一天,又是青年男女寻找自己情侣的欢乐日子。

古尔邦(库尔班)节 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10个民族的宗教节日。每年从开斋节那日起,后推70天,即为“古尔邦”节。回族幽称过大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也都把“古尔邦”节作为他们的新年。不过,维吾尔族不称“古尔邦”节,而叫“库尔班”。

萨噶达瓦节 西藏喇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的节日和藏族僧俗人民预祝丰收的日子。在每年藏历四月十五举行,已流传了一千多年。

大年节 农历十二月六日普米族传统节日。举行打靶、赛马、荡秋千、对唱山歌、跳锅庄舞。

大十五节 十二月十四日普米族节日。上山露营、篝火晚会。

老人节 十二月十五日哈尼族传统节日。敬酒、跳舞唱歌。

陀螺节 十二月二十八日壮族节日。比赛打陀螺。

舞春牛 十二月二十八日侗族节日,表演农事舞蹈。

过赶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土家族传统节日。聚集一起吃年饭、跳摆手舞。

盍什节 一月间,僳僳族对歌、射弩赛、跳舞。

卡雀哇 独龙族节日。宴饮、剽牛祭、歌舞。

特毛且 基诺族节日。剽牛、备耕打刀、敲牛皮鼓、跳芦笙舞。

春节 农历一月一日,满、白、布依、壮等族传统节日。拜年、贴春联、贴福字、耍社火等。

扩塔 拉祜族节日。祭礼、敬神、歌舞。

新春灯会 纳西族节日。举行灯会竞赛。

畲族节 畲族节日。摇毛竹、对歌。

窝罗节 一月四日阿昌族节日。拜祖先画像、跳舞。

白沙农俱会 一月十五日,纳西族传统节日。赛马、演戏。

目脑纵歌 二月间,景颇族节日。目脑(跳舞)典礼、唱歌。

“四月十八” 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传统节日,祭祖、弹跳唱诵、郊游。

耍海会 八月二十三日,白族传统节日。划船、放生、文娱活动。

羌年 十月间羌族节日。饮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

新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朝鲜节日。吃“打糕”和丰富庆宴、喝酒、跳舞、唱歌、打长鼓、庆祝。

正月十五 朝鲜族节日。吃“五谷饭”。用凌晨鸡叫时分挑的水做“五谷饭”,吃早饭。妇女们做踏跳板游戏。

端午节(五月初五) 朝鲜族节日。(1)举办群众性运动会;(2)妇女组织跳板、荡秋千比赛游戏活动;(3)扫墓:给故人坟墓培土祭奠。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朝鲜族节日。举行大型文艺庆典活动,唱歌跳舞

第7篇: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和文化探究

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和文化探究 12131066 孙旭

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和文化探究

12131066 孙旭

这学期很幸运的选了我校的校际选修课《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我学到了许多有趣味的知识,增强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收获颇多。结业论文,我想从少数民族婚礼习俗出发,浅谈对少数民族文化生活和宗教的看法。望老师不吝赐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是中国第一大种群,其他民族比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因为多民族的存在也使我国的婚庆习俗变得多种多样,通过搜集资料和大家交流讨论,整理课上所学如下。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苗族中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1 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和文化探究 12131066 孙旭

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彝族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汉族结婚一般包括婚嫁 婚嫁分订亲、拜堂、回门等习俗。订亲:也口扩换盅",经媒人两头说合男女双方家长同意后,就在男家举行订婚仪式。回门:结婚第三日,夫妻回娘家看望女方父母。现代婚礼还有赠送婚庆席的习俗,以祈求能为新人带去吉祥。

通过分析我们能看出,婚姻在各个民族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我国社会各个民族的婚礼习俗都有相通之处。

其一,在现在社会,父母包办指腹为婚已经几乎没有,各个民族的婚礼普遍是自由恋爱。不管是之前藏族的婚礼习俗的变化,还是包办婚姻的消亡,都在表明,婚礼习俗是随着社会变化,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进步导致的国民自由平等意识的觉醒,社会交流的频繁。真正良好的、健康的文化就应当如此,在文明的发展中更加积极向上。

其二,婚礼依旧在家族的联系、沟通、传承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不管是哪个民族,婚礼都是对于其家族都是一件大事。所以一般特别隆重,并且大体都有订婚、互赠礼物(或嫁妆)、大宴宾朋好友的习俗。

2 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和文化探究 12131066 孙旭

其三,各个民族的婚礼中也可以看出不同的习俗间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各个民族,人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希望的明天、良好的家庭。基于此可以看到各个民族的文化在追求富强文明的生活,和谐美好的社会,幸福团结的家庭上具有共同的一致的目标。这是我们一同奋斗、建设美好未来的的动力之源。

各民族婚庆习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既要将其保留也要随着时代改变而进行改进,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再一次感谢恩师。

2014/12/13

参考资料:

《少数民族婚礼的社会功能》 2012赵伯乐

《中国各民族婚礼习俗大全》

3

第8篇:宁乡的民族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做春节。

吃喝玩乐,时代不同,四个字的意义也就不同了。

吃,记得我上一次就盼着过年,过年就有好吃的,可以使劲吃而不会找来长辈的责骂,现在的要求是如何吃得健康。

喝,有档次,所以很多家庭选择在酒店吃年夜饭。当然大部分还是在家吃个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玩,过年了,和亲朋好友聚一起玩玩小麻将,斗斗小地主是很多人的选择,大年三十的晚上刚过12点的开门炮是必须放的,还有正月十五的鞭炮也是必须放的,意味着年过完了。

乐,我过年就是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就守着电视机看春晚,当然,大年三十就是我和孩子们的天地乐园。比如:长辈们一般会跟小辈压岁钱,或者,前几天买来的鞭炮,就一起放掉。

这些活动均以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春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玉潭镇中心学校六年级:曾予星

第9篇:各民族的饮食习俗

朝鲜族的饮食习俗

朝鲜族聚居区盛产大米,主食以米饭为主,其次是冷面和米满。米糕的品种多,有打糕、切糕、发糕等。朝鲜族口味以咸辣为主。咸菜品种丰富,式样美观,非常可口。辣椒是每个朝鲜族家庭必备的调味品,朝鲜嗜辣,绝不比四川、湖南人逊色。朝鲜族的饮食特点是每餐必喝汤,最讲究的是汤浓味重的浓白汤。常用于吊汤的原料有牛肉、鸡肉、狗肉、兔肉等。

傣族的饮食习俗

傣族聚居地盛产水稻,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喜欢吃糯米,而且能用糯米加工食品,如把糯米装入香竹中烤制成竹筒饭,用芦叶把糯米花生包成粽子,用米浆蒸成卷粉,用油炸成糯米油果、糯米卷等。

羌族的饮食习俗

羌族聚居地盛产玉米、洋芋(马铃薯)、小麦、麦稞、荞麦和各种豆类,但产量都不高。蔬菜有白菜、萝卜、青菜等。羌族人平日吃两餐饭,多为“玉米蒸蒸”(玉米粗渣粒,先煮后焖而成),晚饭多为稀饭加馍馍,晚上还喜吃“砣砣肉”喝白酒。“砣砣肉”用猪膘(腊肉)切成拳头大与豆菜同煮,吃时每人一砣。

白族的饮食习俗

白族聚居地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荞麦等,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和茶叶。河湖盛产鱼类。白族人以稻米、小麦、玉米、荞麦和马铃薯为主食,蔬菜品种多。还善于腌制肉类和咸菜,还能自制密饯、苍山、雪炖甜梅等果品。节庆时,白族喜欢用糯米或小麦、大麦酿造白酒、水酒,平时嗜好酸、凉、辣味饮食。

苗族的饮食习俗

苗族人以大米为主食,辅以包俗、小米、高梁、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欢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以及鱼类。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 各种民族有自己的风俗习惯,56个民族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56个民族和起来就是中国一个大家庭!

美好的春天

谁要问我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春天”。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都是生机勃勃。

我走到小河边,河水上的冰融化了,鱼儿蹦出来,活蹦乱跳的。这是因为春天来了。

我走到树林里,柳树细长的辫子在随风跳舞,树根上长出了几根新苗。这是因为春天来了。

我走到草地上,小草抽出了新芽,一片绿色。小花在随风摇曵。小花五颜六色地美丽极了。这是因为春天来了。

我仰望天空,小燕子在空中“唧唧”地叫。它是黑羽毛小嘴,两颗小黑珍珠般的眼睛在向下看。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我们又回来了”!

春天是多么美好,万物变得生机勃勃,一切都复苏了!

我的理想

理想是大海中的灯塔;理想是干旱土地的一场及时雨;理想是迷路时的指南针。人人都有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画家。

我有这样的理想是因为到了六年级,很多人画画都很好,我却画的不好。所以我想当一个画家,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画下来。

从我上幼儿园时,我偶尔经过一个画室,里面摆着三个水果,旁边有几个画板,几个孩子坐在那里认真的画着水果,画得栩栩如生,一个老师在那里说该怎么画。从此,我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学画画。

一开始我自己照着东西画,画完给妈妈看,妈妈笑着摇头而不语。长大一些后再看那些画:几条像蚯蚓的曲线盘在纸上,看了好想笑,这画的是什么呀?

我想实现这个理想就要好好读书,多学知识,这个暑期去学画画。长大后做一个像达〃芬奇那样的画家。我要画出比《蒙娜丽莎》还要好的画,成为世界有名画家。虽然我知道这个理想很眇小,但是理想像种子也是先靠自己种起来的。

当画家一定会遭遇重重困难,我要勇于面对,对自己要有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天才是=99%汗水+1%灵感,我没有灵感,今后就要花100%汗水来努力奋斗。

我要实现这个理想,好好读书长大当一个画家。“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以后我要多学知识,才能当上一个画家。

学会生存

在社会中生存,谁都知道怎么生存,可遇到危险,谁都能正确对待吗?我就亲身经历过一次危险,我永远也忘不掉。

就在我前几年的一次暑假,那一天下午,我独自一个走在小路上,去超市买东西。走到一个小巷,这里没有人,我有些害怕。不一会儿有一辆面包车停在我旁边,我正要走,上面下来一个叔叔把我喊住:“小妹妹,我是你爸爸同事,你爸爸叫我来接你,跟我走吧!”我想了想,不对,我没见过他呀?于是我说:“你是我爸爸的同事呀!你也是开车的?”“对对对,我是我是,走吧。”那人说。我心想:“糟了,是坏人,我爸爸根本不是开车的。怎么办,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那人说:我给你吃糖”,说着从口袋拿了几块糖,“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哪有好多糖呢”!“我爸爸还没跟你说吗?我不吃糖的”。我故意说道,“你不认识我爸爸,你是坏人!”那人一愣,见事不妙就把我抬起来,我就大喊“救命啊”。正好,从巷子里出来一个人,他看到了说:“你干嘛,快把孩子放下”。“我是她爸爸”他快要把我抬上面包车了。我大叫:“不认识你,把我放下”!那人一看那个出来的人,放下我乘面包车跑了。他走到我旁边问:“小妹妹你没事吗”?“我没事,谢谢叔叔。”我说。那个救我的人送我回家了。

从这件事我知道了,不能走没有人的地方,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要学会自我保护。

健忘宝石

开旅社的兔子先生天天想发财,他听说有人买彩票中了大奖,便把自己的积蓄去买彩票,结果只中了一瓶酱油;他听说有人在山坡上捡到了水晶,他就关闭店门去寻找,却只找到几块花冈石。

兔子先生去逛超市,看到田鼠的地摊上有一块浅紫色的石头,是透明的,就上前问:“这是什么?”,“这可是宝贝”田鼠十分神秘的说:“叫健忘宝石,是天上王母娘娘扔下来的小星星,谁把它放在口袋里谁就会健忘。”

兔子先生一听,立刻用口袋里的钱买下了它,然后回家了,一进门就说:“太太,我买了宝贝回来了!”太太看到宝石,生气的说:“你给我买化妆品了吗?”,“糟糕,我忘记了……这宝贝可真灵呀!”兔子先生就把宝贝用处讲了一遍。太太不相信,就把宝石装进口袋,然后去街上转了一圈,“我什么事也没忘啊!糟了,锅上的鱼我忘了!”

看着冒青烟的鱼,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说:“健忘宝石真灵啊!”

过了几天,旅社来了一位青蛙先生,是卖黄金的。“发财的机会来了”兔子先生对太太说:“把健忘宝石送他,说不定他会忘掉一些黄金呢!” 青蛙先生舒舒服服的住了两天,然后走了,兔子先生飞快冲进客房,把客房翻了个地朝天,什么也没有找到。

“怎么回事?难道健忘宝石失灵呢?他怎么什么也没忘啊?”

“不,他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太太说。 “什么事,快说!”兔子先生说。 “唉……他忘了付我们房钱和饭钱啦!”

表妹的减肥趣事

“不好了!”表妹在姨妈家的客厅大叫。我一路飞奔赶来问:“着火了吗?鬼叫什么?”表妹带着要哭的腔调说:“我完了,我快要到38公斤了,怎么越来越胖了啊?”我扑哧一笑说:“照你这么说,哪么胖子就不活了?再说,你又不胖。”表妹白了我一眼,跑进了房间,过了一会儿她又跑出来,大声宣布:从今天开始我决定减肥,主要节食,一周后必减3公斤。干预反对挖苦者,一律家法。姨妈一边听一边无奈地摇头,舅舅发出“啧啧”的声音,我故意大声说:“这下有好戏看啦!”

晚餐格外丰盛,表妹在一边馋得流口水,却只吃了一些青菜叶。到最后她忍不住了,筷子向鸡腿方向伸去,我用筷子一档说:“你不减肥?”她只好缩了回去。

晚上,我叫姨妈煮了一碗面条,我轻轻地推开房门,表妹像睡着了,我说:“起来,我知道你没睡”。她坐起来,“先吃面,不然不等你对别人家法,就把自己已经给结果了。”然后我在房门外偷听,“唏溜唏溜”我听到这个声音,笑了。

一周飞一般过去了。表妹她站在体重称上,我一看,指针摇了几下稳稳地停在了38.5公斤上。

“我的天呀!”只听大叫一声,表妹差一点倒地。

我的启蒙老师—张老师

从我刚开始上幼儿园时,妈妈哭着把我送进幼儿园,第一位迎接我的是张老师。她微笑着,把我抱在座位上。虽然我还是在哭,但我记住了她──我的启蒙老师──张老师。

从此,我每天都和她在一起。她不像一个老师,而像一个大朋友,和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因为张老师,我在幼儿园里过的很高兴。

一天, 我睡午觉,张老师走过来,我立刻把眼睛闭上装睡。张老师走后,我悄悄地下床,走了出去。不料,脚被玻璃划破了。我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张老师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我哭着说:“脚……脚!”张老师一看,就把我抱到医务室,拿镊子小心地夹出碎玻璃片,又拿绷带出来,在脚上擦一点药后就拿绷带包了起来。我一直喊:“疼……疼”。张老师安慰我,说:“没事的,忍一会儿就好了”。

到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张老师的乐于助人让我非常感激。我忘不了我的启蒙老师,忘不了她的音容笑貌,忘不了她的那乐于助人的行为。

我感谢我的启蒙老师!

《浣溪沙》改写

诗人苏轼到蕲水的清泉寺去游玩,这座寺庙临近开满了兰花的小溪,小溪的水向西流淌。

苏轼来到了寺庙,游玩了一番后,走到了山下,那条小溪很美。山下的兰花种子发芽了,种子那部分浸在水中,看起来水很清澈,根茎看得很清楚。诗人苏轼继续向前走,小溪旁边有一条小路,路旁边种满了松树,树间的小路不是什么水泥路,而是软软绵绵的沙铺成的。

这时,天下起了小雨,雨声很小,现在是傍晚了。雨中布谷鸟一声两声在叫,小溪变得很幽静。

诗人苏轼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想对全世界人说:“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变得年轻了?你们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所以,大家不要在白发暮年时流露出这样的感慨了?”人生虽然短,但是心变得年轻,外表并不重要。人们要乐观面对生活,一生就会变得快乐。不求繁华富贵,一生快乐就不怕衰老,死而无憾了。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我是一朵小花,没有大树那么强壮,没有仙人掌的坚强,没有竹子那么笔直。

春天,我还是一枚种子,人类把我和我同伴撒播在土地里,给我浇水,施肥。我埋在土里,想:这里真黑呀!什么都看不见。蚯蚓来了,在土里钻来钻去。我问蚯蚓:“你在干什么?蚯蚓说:“我在松土,松土好让你出去。”“外面是什么样子,也这么黑吗?”蚯蚓说:“外面亮得很!”我听了,很好奇。于是把身子挺一挺。有人来浇水了,我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终于我破土而出,好一个明亮的世界!

夏天,我有点被太阳晒得打蔫,“好渴呀!”我叫道。我干得土都裂了,终于有人来浇水了。“真舒服呀!”我说。

秋天,我开花了。桂花一群的香味香飘十里。过来参观的人都闻到了说:“这桂花真香。”我听了得意地笑了。

冬天,下雪了,我枯萎了,但明年春天,我还再开,一直循环下去。

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奏起我就会想起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难历程。优秀的党员们带领我们走向新中国。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我国富强起来,打败了日本鬼子。1921年7月1日,中国成立了共产党。1949年10月1日,中国打退了日本鬼子。抗战八年,内战两年,中国人没有屈服过。

“神舟五号发射,5,4,3,2,1发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了,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去了月球。中国科学家经过了多年苦心研究终于成功了!

我们肩负着使命,展望祖国的美好未来,我们是未来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明天,我们将会努力学习,来把祖国建设更美好!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最美妈妈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左右,在杭州滨江区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动的事。

吴菊萍,1980年生,是浙江嘉兴人,2000年加入共产党。她,在杭州一处住宅小区内,一个2岁的小女孩妞妞趴在10楼的窗台上,手抓着栏杆。两个保安跑了过来,站在楼下,不知道怎么办。有人搭了个梯子过去,可梯子太短,就在梯子刚伸到小女孩脚下的时候,小女孩突然掉了下去。楼下穿着小格子连衣裙的吴菊萍女士,估摸着小女孩掉落的位置,张开双臂,在小女孩快落地的一刹那,用左手臂接了小女孩一下。“砰”的一声,小女孩落在了楼下的草坪上,那女子也昏倒了。过了一会儿,女孩“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保安立即送去了医院。

“最美妈妈”的事迹感动了社会,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和“八红旗手”的称号。称她的事迹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大爱”。吴菊萍不计后果的爱心托举,不仅给坠楼女童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激发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

据物理公式推算,吴菊萍接触到小孩的一瞬间,手臂承爱了290公斤的重量。但是,她不假思索地伸出了双臂,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怜惜。

爱的世界里没有力学,那一瞬间一个平凡的女人为了挽救一个生命,不顾后果的伸出双臂接住了她。她多伟大啊!

建 议 书

环保局的领导们:

大家好!

最近,南门河这边的水污染严重,小河里再也没有可爱的鱼儿和清澈的河水了,河里臭气熏天,水黑黑的,上面还有飘浮着的垃圾。真是太恶心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不是这样的,因为人们随地乱丢包装袋,随地吐痰。还有人为了图方便,把洗衣机洗衣服的污水倒进河里,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水。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如下建议: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实行垃圾分类,把可回收垃圾送去回收站,不可回收垃圾进垃圾桶。在河边竖一块牌,写上:不可将垃圾倒入河内,否则罚款10元。

以上建议,望采纳

实验小学六(4)班

刘严华

11月1日

小鸭子历险记

9日的一天,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初次来温哥华这座城市的街头,它们高兴极了,东张张,西望望,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

走着走着到了一个下水道,这个下水道没有井盖,于是鸭妈妈“嘎……嘎……”地叫着。好像在说:“这里有个下水道,一定要绕开走哦!”小鸭子都心领神会,小心翼翼地绕道走,汽车们纷纷停下来,为小鸭子让道。有几只小鸭子只顾着看美景没有听鸭妈妈“说话”,一不小心失足跌入了下水道,一只小鸭子叼来树枝,扔下去把它们挂住才让它们没有被水冲走。这时鸭妈妈绕着下水道走几圈沉着冷静,绞尽脑汁地想着办法,突然一位巡警映入鸭妈妈的眼帘,它急中生智,飞速奔到巡警那里,“嘎嘎嘎”的叫着,好像在说:“我的孩子掉进了下水道里,救救我的孩子。”鸭妈妈又咬住巡警的裤子往“出事地点”拽。这时巡警才注意到鸭妈妈,知道有事发生,便随鸭妈妈来到下水道旁。

鸭妈妈用焦急眼神看着下水道里的孩子,巡警也朝下水道里看了看,终于明白了。于是他跑去小卖部买了鸭子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篮子里系上绳子,慢慢放下去,小鸭子见了吃的,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上篮子。巡警又把篮子拉了出来。小鸭子获救了小鸭子高兴地又蹦又跳,鸭妈妈对巡警很感激,用扁嘴蹭了巡警的鞋子,又摇摇摆摆的上路了。巡警望着它们,高兴地笑了。

学泥塑

我家书架上的泥塑展示台上摆放着一套《西游记》人物泥塑。来家里的客人见了,都夸我心灵手巧。可是,有谁知道,为了学这门技术,我可花了好一番功夫呢!

前些时候,我和姐姐住在一起。姐姐很会做泥塑,做的栩栩如生。慢慢地,我也喜欢上了做泥塑。从此,我也踏上了学泥塑之旅。

以后,每当姐姐做泥塑我就旁边坐着,一面看姐姐做,一面学着她做。一开始,姐姐总笑我,说我做的又不像人,又一像动物,又不像房子什么的。终于,我再也不向姐姐展示我的“杰作”了,便用零用钱买了一本“学泥塑”的书,在房间里自学着。

为了做好泥塑,我不顾炎热的夏天,在房间里做泥塑。额头上渗出了一些汗珠,也不顾得擦一下,美工刀划破了我的手指,贴上了创口贴继续做;做坏了,不灰心,换一块花泥重新做……就这样,随着我的经验慢慢的积累,我做的泥塑越来越好,也和姐姐一样,作品变的栩栩如生了。

现在,泥塑成了我的爱好,也成了我的绝活。看到我的作品,姐姐不笑我了,取而代之的是她的赞叹。我明白了:学泥塑有苦,不过苦后就会有甜!

上一篇:幸福的新娘下一篇: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