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情”而“生”动——浅谈物理有效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对生存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反映。被反映的事物除了自身的某种性质和特点而外, 它与主体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关系和联系。人在反映各种事物的同时, 也会对主、客体之间的种种关系有所体验反应, 这些体验和反应就是人的情绪和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语言的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实验现象的呈现, 都是给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情境, 能否内化为素质决定于学生个体, 而学生对它们的种种体验与反应, 则表现为各种不同的情感态度。学习中, 对教学环境保持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则是学生有效学习的真正源动力, 尤其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是太明确的初中生来说, 个人心理的情感体验更容易影响他 (她) 的思想和行为。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 是学生好学乐学的关键。

1“亲其师, 而信其道”

古人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亲其师, 信其道。”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它有时比显性课程更为有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俗话说“爱屋及乌”。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说, 他们很多时候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主要缘于对所教老师的喜爱和信任。

很多时候, 学生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他 (她) 的学习带有很强的个人感情色彩。学生听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积极、主动、轻松, 老师所教内容学生愿意接受, 反之则会排斥、反感, 甚至对他的善意的批评和教育, 学生能产生对立的情绪。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多和学生接触, 可以是现实中的促膝谈心, 也可以是学生愿意接受的网络聊天, 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的现状,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困难, 拉近师生的距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将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 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 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倾向。这样老师的“传道”“授业”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造认知反差, 激发情感动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而且与生活联系密切, 学生有许多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果实验的情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一致, 那么实验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实验将失去光华, 比如说, 为引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力的示意图》一节的教学, 设计一个实验, 将一个双锥球体置于一个斜槽上, 如果双锥球体向下滚,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认知相一致, 学生肯定觉得很平淡, 激发不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通过对斜槽进行特殊设计, 双锥球体在斜槽上却向“上”滚, 这一实验必然引起学生的惊讶, 并激发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热情。再如, 将一个金属球 (其实是空心的, 从其外表并不知) , 将其放入水中, 学生的认知觉得肯定会沉底, 但实验结果是它浮在水面上, 学生感到非常意外, 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强烈兴趣。究其原因, 是这种实验情景的设计与学生原有认知截然相反或相异, 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将学生的思维置于矛盾与冲突之中。为了消除这种冲突, 学生必然会产生探究其中奥秘的好奇心, 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动力。反差——好奇——情感, 使得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 成为激活思维的催化剂, 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这就是实验教学中创造认知反差的魅力所在。

3 培养学生正确地学科情感,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那么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1 了解物理的价值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 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初中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能通过探索物理现象, 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使学生感到物理探索的乐趣, 并且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它不仅能让我们明白许多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道理, 我们还可以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造福于人类社会。如各种先进机械的发明, 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 宇宙飞船在太空的遨游, 核电站发电等。而这些技术我国已走到了世界先进行列。

3.2 感受榜样的力量

首先教师本身就是一面旗帜, 教师应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仰之情, 羡慕之意, 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 学生会无形中将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 严谨的作风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榜样教育, 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物理学史上, 一些卓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往往也是品质高尚的人, 他们胸怀大志, 对科学事业孜孜以求, 并且豁达大度, 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有着持久不衰的热情和忘我献身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物理学史资料,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讲宇宙起源时, 向学生讲解哥白尼坚持观察天体直到眼睛失明, 得出“日心说”, 指出了“地心说”的错误。而布鲁诺为了坚持真理, 被活活烧死。在讲电流时讲述安培狂追马车演算的经历;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 可以介绍牛顿生平, 他的顽强毅力, 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也会深深地感动学生。通过榜样的教育来消除学习中物理知识深度和难度加大带来的负面情绪。

3.3 体验成功的滋味

“成功”会使人产生自信、愉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 这种积极的情感又会成为学生自我激励的动力, 这对于保持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和工作学习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的初中生来说,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先放低要求, 应该多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 掌握学生的心态, 不能一味的拔高要求。如果学生经常听不懂, 或者作业经常出错, 考试成绩老是不理想, 得不到成功的情感体验, 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因此教师传授物理知识过程中应该目光放浅一点, 要求放低一点, 难度放小一点, 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学习过程中优点和长处, 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 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得是否有效, 学得是否高效, 最终要落到学生这一主体上。而人是有情感的, 初中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是非常明确的情况下, 他 (她) 的行为很多是受情感支配的, 因此, 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研究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要: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 是一个具有情感的个体, 充分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动学生自身的发动机, 学生处于一种亢奋地、积极的情绪中, 这样学生学得快乐, 教师也教得轻松。

关键词:情感,有效,动力,体验,成功

上一篇: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下一篇:现代汉语称呼语的内涵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