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教学中的感悟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重点词:可操作性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师生互动综合能力
内容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而开展数学活动是促进新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经过本人近六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并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中发现:活动过程中,要提示学生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要注重师生互动与教师观念更新;要让学生学到身边的数学------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二、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 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
因此,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悦。
1、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 应新的形势,要突出表现现代孩子对社会的关注。他们已不再只是向老师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小不点,而是关注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2、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例如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等,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过“寻找家中的周长”;学过“我的设计”等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3、综合利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综合起来。能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积极的学习心理倾向和愉悦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实施教学时,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历史与社会的很多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与社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 在七年级学习季风概念时, 我就请学生仔细观察体验深圳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学习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时, 我就让学生分析江南民居和西北民居的建筑风格有何不同。学习中国的地形时, 我利用深圳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让他们讲讲各自家乡的地形特点。从而, 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博大精深, 从而更加有兴趣进行深入细致地学习。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学生学而不厌
历史与社会教学除了传统的讲授教学外, 还可以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场景中。还可以说段趣闻、讲个故事、朗诵诗词、俗语或解释典故等扩展学生思路。让多种教学手段适度穿插、交替,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从而感到学习的“易”“趣”“活”, 使学习兴趣、动机转化为意志行动, 逐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二.培养问题意识, 锻炼学生质疑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 “置疑问难”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新知前让学生置疑问难, 另一种是新知后让学生置疑问难。前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为问题是学生自己提的, 他们更加关心、更容易生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后者不仅能洞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也能发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盲区”和教师教学的不足或失误之处, 而且能让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趋向深入, 达到全面、深刻的了解, 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想问”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 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难以解决, 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使之乐于学习、乐于发问。
例如, 还是在学习“现代化的大牧场—澳大利亚”时, 当讲牧场的机械化程度高时, 我先告诉学生:澳大利亚的羊只数超过1亿只, 而澳大利亚的人口只有2000万, 除去不放牧的城市市民, 牧民的人数应该更少。那么他们是如何进行生产的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 使学生“会问”
为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 教师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我在教学尝试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对历史与社会现象本身进行发问。例如, 在学习“文明的起源”时, 可以提出“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这是为什么呢?”; (2) 对标题进行发问。如学习“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时, 可以提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谁?”进一步提出:“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呢?”等等; (3) 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如“非洲被称为富饶的大陆, 但长期以来却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 这是为什么?”“日本国土面积狭窄资源匮乏, 而我国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但为什么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 而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呢?”。除此之外, 还可以进行一些假设性的提问等等。
3、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 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使学生“敢问”
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都要及时做出回答, 即使不能立即回答, 也应指出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方向和步骤或作出合理的说明。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问题, 教师不要嘲笑, 应肯定其敢于提出问题的大胆行为, 发现其积极思维的“闪光点”。这样, 学生就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和新发现的喜悦, 逐步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指导用眼,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观察能力
大多数学生由于自主性长期受到压抑, 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 习惯于死记硬背。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重新建立读书思考的习惯, 逐渐提高阅读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涉及不少社会实践活动。适当引导学生对社会事物现象进行观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观察能力。例如, 在学习“在社区中生活”时, 我先让学生实地观察自己所生活的社区, 然后再对照课本上所介绍的有关社区的类型功能来进行学习, 通过观察使抽象的知识理论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印象, 增强了辨别能力。
2、指导用耳, 培养学生思维判断能力
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考虑, 必须从教师的语言入手, 促进学生爱听、会听、听准。课堂教学中, 直观性语言趣味性强, 有利于调动学生听的欲望;启发性语言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规范性的语言, 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品质。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常常会穿插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形式, 使课堂既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指导用口,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不少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并非很强,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通过引导学生去说, 而不是去背, 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可实行讨论、自问自答、讲演等多种形式, 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 我就先让学生分组搜集有关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材料, 再让他们自己在小组内讲, 最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讲。尽量多创造学生“说”的机会, 增强语言运用和记忆能力。
4、指导用手做,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 感受生活, 体验规律发现的过程, 有助于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实施探索性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指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 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结果的过程。而探索性教学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掌握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 探究性地获得科学概念, 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史实, 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 在学习“百家争鸣”过程中, 我就让学生根据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先自己模拟想象:假如我生活在那个时代, 我会赞同支持哪个学派?为什么?此后并延伸讨论分析:各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当中蕴含着丰富的非智力教育因素, 也就是说利用史实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进行培养, 具有很高的价值。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略图, 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现有课本中有很多简略图, 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例如, 学习“大洲和大洋”时, 我就让每个学生参与“七大洲、四大洋”简图的绘制, 在这过程当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掌握它们的相对位置。略图不仅能以最简单的笔触表现复杂的事实, 也能揭示事物的相互联系, 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终对学生探究事物的成因有着重要的作用。
3、在教学中适时组织讨论分析, 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想象品悟
品读感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对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冶性情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请看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执教《一夜的工作》的片断。
师:是呀,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心走进这极其不简单的一夜。
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学生齐读“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师:夜很静了,人们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却依然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审阅着他的文件,只见他——(学生齐读,同上。)
师:夜很静很静,我们只听到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总理揉了揉疲倦的眼睛,又拿出了一份文件审阅起来,只见他——(学生齐读,同上。)
王老师用富有诗意、充满智慧的描述性语言把学生引进了课文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总理的忘我工作精神。
二、联系生活,体验品悟
联系生活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基础。母语学习离不开生活。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更要以生活为基础,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他们相似的生活经验,实现与作者或作品主人公的思想共鸣。
如执教《珍珠鸟》一文,品读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谁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结合你的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其实,人、鸟和所有的动物都生活在这个地球大家园里,应该和睦相处,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再读读这句话。
这篇文章在诗意的描写中蕴含哲理,尤其最后一句话更是耐人寻味。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深层意思。
三、角色互换,移情品悟
要想使学生高效地感悟文本,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教学时,我们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调动情感参与最关键的是学生的角色移位。
请看苏教版教材《这儿真好》的课堂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绿叶成荫的小岛美景图)
师:小动物们,你们来到这里,看到小熊,会对小熊说些什么呢?
生:咦!小熊,我记得以前我飞到这里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呀。怎么过了两年,这里变得这么漂亮了?
师:当大家知道这些树都是小熊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会说什么呢?
生:小熊,小熊,谢谢你!是你给我们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家!
……
师:是呀!小熊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才让这座荒岛变成绿岛,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呀!
学生此时就是小动物,他们以动物的身份向小熊说了很多,就连教学难点——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都悟了出来。这就是角色互换、移情体验的神奇的效果。
四、咬文嚼字,推敲品悟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评词语的妙用,教会学生咬文嚼字,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的感染力,以换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如《燕子》一文在描写燕子外形时有这样一句:“……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燕子。”有位教师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凑’这个词用得好吗?”学生们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认为好的理由:一是先写羽毛,再写翅膀、尾巴,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的燕子外形像动画一样,一幅一幅地组合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二是用“凑”字显示出了变幻美。而认为不好的理由:一是“凑”的羽毛、翅膀、尾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样子;二是“凑”只能用于东西之间的组合,如玩具、风筝等,而不能用于具有生命动感的燕子。
正争得不可开交时,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凑”用得好,因为作者抓住了燕子最突出的特点来写,并非面面俱到,就像写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要突出的外貌特征——戴着一副眼镜,这正是我们要学的地方。这时教师总结并给予肯定。
【摘要】“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当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文章就目前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师眼里的误区及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等作了一个较好的阐述。
【关键词】有效课堂 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
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学习《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本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指的是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我们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一、“课堂的有效性”在一些教师眼里存在着一些误区:
1、“灌”出效果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各门课程,各种知识容量相当大,不进行有效的学习,根本就无法学好每一门课程。有一位特级教师曾经在一次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说:“学生要有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老师们各抒己见,最后她亮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这位教师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给学生,那么这位教师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2、“秀”出效果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牛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例如某堂普通的英语阅读课,任课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案,她本人说这节课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适合她所教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评课的某高级级教师的评价是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很对味,思维训练到位,而且三维目标的达成也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宜采取此种教学方式,要求过高,什么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学生,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讨论,的确非常困难,学生的表现平平。所以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要低起点、小步子,脚踏实地,这样才能上出一堂有效的课堂来。
3、“磨”出效果
加班加点,是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等“硬性指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等“软性指标”。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学习无后劲,日后也很难有作为。
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强化意识,突出有效教学思维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2、激发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学生会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吸引力,从而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教学中可以诱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3、鼓励质疑,激活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
4、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阅、练、知、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读、练、知交替进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观察、注意、记忆、思维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在练习指导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在“知”这个环节上看重培养学生的自检能力。
5、精心设计课内练习,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施有效性教学,必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要科学安排时间,适时、适量、适度,练习要有效率。做到有练习教师要先做;有练必选;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改。
6、教师反复尝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7、注重总结,总结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堂 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斯霞老师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等。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总之,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教学质量不能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学效能,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完善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感悟学习”是中国名师大讲堂首席讲师团讲师姚伟文提出的现代先进教学理念。“感悟学习”不仅强调快乐才能极致,而且强调“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主张实现“快乐学习”的学习愿景。小学《语文课标》则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要求。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而且有利于通过“感悟学习”让低年级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收获快乐体验,实现“感悟学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快乐运用,进而形成“读读,悟悟,说说,写写”的四步快乐“感悟学习”法,把师生的教与学融为一体,突出学生的读悟探究和创意书写,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的浓厚氛围中快乐度过,学得快乐,记得扎实,运用自如。
一、“感悟学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快乐运用的步骤
“感悟学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快乐运用,主要体现在“读读,悟悟,说说,写写”这四个步骤之中。
第一步:读读。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田若先生就在他提出的著名“四三二一”语文教学评价标准中,把“看全班同学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作为第一条标准。他说“语文课讲得多,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是基础,是前提,由教师确定目标,学生依据目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朗读、默读或自学。读的过程让学生要弄清哪些自己能懂,哪些自己不懂;哪些地方是重点,哪些地方是难点;哪些能自己独立解决,哪些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等。因此,“读读”是“感悟学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快乐运用的第一步。在这一步骤里,要突出“悟学理念”强调激发学习的激情。因为“悟学理念”认为:“要想学有所成,使学习成为成长的扶手、进步的阶梯、人生的享受,就必须催化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的激情”,根据这个理念,教师应以感动为驱动力,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体验读书快乐的浓厚氛围。在初读之前,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启动课堂,把学生引领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读书的激情。
第二步:悟悟。由于语文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它是由一篇篇内容各不相同的课文组成的,读的过程必然要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悟其义、悟其理、悟其情”。“悟悟”也因此成为“感悟学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快乐运用的第二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特级教师于永正还说过“语文教学离不开熟读精思,离开了感悟,什么都没有了”。“悟学理念”更明确地指出“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教以生为本,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学的本质要求;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是学习的根本要求”。因此,感悟是学习的升华。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所学、所得、所悟:读课文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感到最疑惑的是什么,还有什么新发现等。之后,带着疑惑问题再去品读、深读、悟读,使语言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象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明晰,诱发学生越来越深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从而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染、熏陶,达到悟其义悟其理悟其情之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悟中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实践,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会“悟悟”之乐。
第三步:说说。“说说”就是师生间、学生间、小组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读悟生发出的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进行相互研讨、交流,这个过程应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课文互动等多向交流,整合交流探究的所有资源,促使学生在“背一背、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的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中,深度思考,互动创新。教师要在教学的重点处、理解的疑难处、知识的关键处、课文的延伸处,创设问题情境,做好引导和点拨,达到创新“说”的最佳境界,以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如学完《画风》一课后,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风还藏在哪里,你们是怎样画风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风藏在飘舞的落叶里,我画了树木和纷纷飘落的树叶。”有的说:“风藏在天空中的风筝里,我画了孩子们奔跑着放风筝。”还有的说“风藏在波浪里,我画了翻滚着波浪的大海。”……学了《画风》后,老师问:“同学们结合课文中介绍的不同角色,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这时学生最可能出现当即跃跃欲试的情景。经过几分钟的准备,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别表演了赵小艺、陈丹、宋涛交流画画的情景,由此还延伸出了丰富的人物表情、对话,把学生个体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此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发挥了学生的表演才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舞台。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举行“快乐故事会”、“阅读大王比赛”、“课本剧编排”、“古诗文诵读接力赛”等,营造浓郁的读说氛围,激起学生读说的兴趣,真正体验到“活学、乐学”,做到“悟学理念”中的“五跳”:跳出课本谈学习、跳出本科谈素质、跳出本身谈进步、跳出本行谈能力、跳出本地谈发展,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让学生切实体会“说说”之乐。
第四步:写写。“写写”就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习的新知识、新方法,进行知识技能训练、能力方法训练、实践应用训练、创新性思维训练等,主要是创意书写生字词和写句、写话、写小短文。训练题目要新,内容要充实、丰富、多彩,方法要灵活多样,训练重点要突出,严禁机械性训练。
二、“感悟学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快乐运用的效果
经过长期不懈的实践探索,我校不少教师在“感悟学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快乐运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教学效率高,教学质量突出,而且学生学得快乐,读写习惯养成得又快又好。
首先,实现了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由“学会什么”向“会学什么”的转变。我校“感悟学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快乐运用,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了让学生在“读读、悟悟、说说、写写”中,自主自觉地学知识,练能力,增才干。
感悟之一
在张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了她是站在改革最前沿的领路人,今年刚参加了人大常委会,在北京接受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她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我们思考。现代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目前教师的具体情况?有何困惑?职业道德的透视与完善?如何锤炼自己具备新素质?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无从回答,但是听了今天的讲座之后,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面临怎样的挑战,也知道自己在今后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职业,知道自己该怎样锤炼自己,具备新的素质来面对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
以下是我听课所得和所悟: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1.人格背景缺失,大环境的变化,挑战教师的诚信,竞争机制挑战教师关爱,自主择业挑战奉献精神,现实的功力挑战教师的理想。2.知识结构不合理。3 教学能力薄弱。4 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问题。
我想我应当深刻的认识到目前教师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这也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我的教学大都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只为了成绩,没有引导学生观察和创造,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精神历练,好的习惯都没有关注。仅凭经验教学,已经很久没有认真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至于脱离了教学规律,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在科研能力上有待提高。
二、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的学法指导能力2.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生理规律3.师德水平改进要自律4.利用多媒体教学5.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
在这些问题中,我觉得我的学法指导能力和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生理规律方面有待提高,应当多学习有关理论和经验。.三、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新素质 复合型知识素质
1.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态度,积极的人生,乐观的心情 2.正确的价值取向,如何提高教师的工资去奉献于教育事业
3.职业的操守,育人文本,教书市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出积极向上的学生,成为对社会的人。4.多元的知识结构 5.娴熟的教学艺术
6.学以致用较强的工作能力 7.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
8.与时俱进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9.积极进取,执着的创新精神(高目标)
我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会逐一对照严格要求自己,首先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要每天面对学生,感叹学生的不好,埋怨学生的恶习,而应当改变心态,要知道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对人微笑定会收获快乐,技能不压人,压人的是人的心态。正确看待教师工作性质,虽然清贫,但教师就是这样的以育人为目的,如果不能忍受清贫,就去改行吧。教师要改造学生,就要先改造自己。向那个人人向往的地方前进。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透视与完善 1.新时代道德透视,经济改革中,对利润的追求,科技发展中影响了真实的情感世界,挑战环境资源,社会进步对道德观重整,包括典范道德,规则道德,伦理道德,社会道德。
2.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道德评价,挑战新时期教师道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08年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爱国守法,热爱学生,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育人的操作软件有爱心
2.教师要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起到镜子的作用 3.教师要自我发展,不断学习4.作教师的难点;1.爱你不喜欢的孩子 2.让学生自主发展 3.甘于淡泊,无私奉献 5.透视师德:
1.警示师生关系梳理 2.拒绝教育评价注水 3.防止教育商业化 6.完善师德
1.在新课程改革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教育和教学。
2.校本科研是发展的直通车,教师间互助,提升。
3.重在实践,注重师德,关注学生的道德,与学生同步提升。
4.师德底线体现在a 道德与自律,自律与他律 b 道德与法律 c 有层次的典范道德,规则道德,公民道德。包括八不准:1)不准违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2)不准旷教,无故不来 3)不准加重课业负担 4)不准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5)不准推销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 6)不准索要和接受家长的物品 7)不准有不文明的言行 8)不准在教学场所吸烟和使用移动通信。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更深和更新的看法,比如教育的操作软件是有爱心,教师还要做到爱你不喜欢的孩子,要让孩子自主发展,教师对人生的追求应当是高尚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人们常说的话,这个人有精神病,都什么年代了,还讲无私奉献,还讲淡泊名利。我常听同事说出这样的话来,令我心惊肉跳,我想我难道真的有病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呀,我觉得我很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做教师的父母给了我很好的榜样,我一直都这样效仿他们,虽然我没有他们优秀,但我却从没有怀疑过教育的真谛。我的父亲是全国优秀教师,我一直以他为榜样作为我对事业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年代不同,如果我像父亲那样,我恐怕都不能活下去了。那个年代,父亲有着对学生的真爱,有着对教育的执着,有着对工作的孜孜不倦,就像电影里那无私奉献,呕心沥血的老师们一样,我的父亲就是这样每天工作15个小时,多年来,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英语教师,他是黑龙江省第一批英语教师,又是第一批带英语教师的老前辈,我的父亲被称为“老祖宗”。在黑龙江省名人传记里,父亲这样描述了他的工作经历。因为黑龙江省急缺英语教师人才,而我父亲是黑龙江大学的毕业生,所以他和他的一位同学被邀请培养英语教师,需要三年至五年的时间。父亲的累的浑身是病,吐血,腰部强直,肺结核等等。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我身边影响着我,我深深的敬佩我的父亲,我被感动着,我每次读到他的事 迹时,都会热泪盈眶,有这样一位父亲,我怎能不努力工作,我怎能辜负父亲的教诲。我的母亲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小学教师,曾获得哈尔滨铁路局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等。每天早上天蒙蒙亮我就被妈妈叫醒陪她去上班,我很小的时候就陪妈妈或者陪爸爸上课,那时没有幼儿园,也没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着,从小被无数的老师,阿姨照顾,或者和爸爸妈妈的学生一起玩,有时候父母很忙,我被放在邻居家照顾,有时候天很晚了就吃在人家,住在人家。我从小就没有体验过父爱和母爱,但是父母的学生们对我倒很关爱。
我想起了很多身边的感人的故事,其实应该有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敬业,可惜我却很少接触这样的老师,导致我不敢放开胆量工作。总是害怕有人说我显摆,瞎得瑟,没必要等等。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我深有体会。但是我却畏缩不前,今天的讲座,使我又有了信心,只要我想工作,我就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干的是自己的事业,不要在意别人的污言秽语。这年代只有那些会说话,会溜须的人受欢迎,我是这样体会的,不知道对不对? 今天,我会坚定我的信念,做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品德有道德的人。
五、教师要如何锤炼自己,具备新素质?
首先,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虽然时代不同,但要建构科学的理想,要德高,学高,技高,要率先垂范,是必须的;树立正确的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
其次,教学相长,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再次,完善师德内容。1 爱生,为之服务 2 爱岗 3.严谨治学,诲人不倦 4.终身学习,成为研究型教师
第四,提高认识,懂得教师爱的价值。1 教师爱是教学的核心价值 2 教师爱在当前有缺失 3 教师爱在新课程下要生活化和立体化 4 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严慈相济。
六、在实践中要怎样实践师德?
一)在学习中提高师德的认识
1.学会引导 2 学会分享 3 学会宽容 4 学会合作 5 学会选择 6 学会创新
二)在实践中陶冶高尚的师德情感
爱是教师一生的功课,只要从教就要做责任是永恒的主题
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为学生服务
三)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坚强的教师职业道德意志①②③④⑤⑥持之以恒
教师意志特点
在困难中自觉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师德目标,增强抗挫折能力,抵抗金钱诱惑。
七、在工作中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
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得体,为学生做好榜样。把提高能力和丰富知识放在核心。
知识上,要有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现实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必备的教育知识,多元的文化知识,现代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上,要有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表现能力,自我应变的能力,网络资源获取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3 将身心素质培养的能力放于关键。要有健康的人格和身体素质,生活有规律,有健康意识,锻炼身体,参加阳光一小时运动,注重参与劳动实践;心理素质上,保持进取心,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自我悦纳和欣赏,乐于交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格素质上,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师职业,爱生信生,刻苦专研业务,为人师表,和谐共进。提高教育艺术感受。
教师劳动的美是灵动的美,发展的美,内在的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童趣童乐。教师工作性质的美是创造美,绝不是墨守陈规了;教师职业地位的美是发展美,幸福指数高。5 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作为永恒的追求。
①专业信念的确立②专业伦理的养成③专业形象的树立④专业知识的丰富⑤专业技能的提高⑥专业情感的陶冶⑦专业情操的锤炼⑧专业思想的提升。让自己称为教育家,现代化专业素质教师。
一、注重阅读教学引导,提升语言实践力度
在小学教育活动中,语文是汉语语言教学的主要载体和课程,属于基础文化教学,学生在学习中需以反复实践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强化汉语技能。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展开感悟式教学,教师可从阅读着手注重阅读教学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来感悟中心思想和文章内涵。而提升语言实践力度也需借助阅读教学,采用多形式诵读法实施感悟式教学,不仅可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其领悟思路和感知全篇。
例如,在《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过程中,这篇课文以“科技”为主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实现感悟式教学,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悟的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语句,诸如“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大家急得团团转”“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等。学生在朗读中抓住这些关键语句感悟爱迪生的聪明、多动手、善发现,并注意积累,通过强化实践了解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镜子聚光的原理,从而激发他们在生活中形成爱动脑筋、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如此,通过阅读教学引导提升语言实现力度,并落实感悟式教学。
二、师生心灵积极互动,诱发学生内心感悟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师生交流、同步发展的互动教学成为主流教学模式之一,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落实感悟式教学,需做到师生心灵积极互动诱发学生内心感悟,以此实现情感倾泻的教学目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肢体动作、微笑和眼神等表情让学生心灵产生震撼,不仅可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还具有情感交融的效果,进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用内心去感悟语文知识。
比如,在进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以“朋友”为话题进行讨论,认为朋友是什么?他们会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得很高兴的人、能够让你感动的人。接着,教师可设计问题:同学们,你们最好的朋友是谁?通过心灵互动让学生知道“朋友”是什么,并抓住文中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他献血的原因体会高尚品质,即为从内心活动切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而且通过讨论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进一步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产生心灵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主动拓展学习乐趣,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初级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希望在他人面向展现个人能力和表现自己,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与肯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升感悟式教学的实效性和质量,教师需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个人水平的平台,为其创造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充分尊重。这样小学生能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对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感悟,而且在后续学习中更加积极踊跃和努力刻苦。
举个例子,在《幸福是什么》教学实践中,在朗读环节,教师可举办“播音员比赛”活动,激励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产生自我感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在自由讨论环节,教师可引领学生着重分析课文中讲述的三个故事,讨论:这三个青年他们感到幸福的一个共同点是什么?他们可以回答:因为他们都做出对别人有用的事。接着,教师总结:他们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了对别人有用的事。这就是智慧女儿叫他们寻找幸福的目的。因为这三个青年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注重拓展学习乐趣,让学生产生感悟。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感悟式教学,不仅是新课改理念的落实和实施,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自身需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运用感悟式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与完善教学方法,确保感悟式教学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马文.感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
[2]毛艳秋.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能力的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5(21).
【关键词】探究→感悟 初中历史 教学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观念、方法上均存在着弊端,阻障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学观念落后。教师重知识而轻能力,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忽视能力的提升和习惯的培养;重视尖子生的关注,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了大量散点知识,可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并无多大作用。
2、教学方法简单。传授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只要能“依样画葫芦”了。这种传授式教法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
新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新的理念、教材和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需要教师迅速走进新和理解新课程,确立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行为和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探究和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概括、描述和感悟历史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初步理解和预测现实事物的发展走向,增强历史意识、创新意识的过程;要求以互助探究和创设历史情境,体验历史发展变化为主要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在探究和感悟中学会学习,提高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丰富和健全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为贯彻和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探究→感悟”式教学方法。
“探究→感悟”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有三:在探究中构建知识结构;在新情境中体验和再现知识结构所反映的历史发展变化;在体验和再现与探究中感悟历史的发展。其关系构成了“探究→感悟”式教学的基本流:
1.历史知识结构的构建环节。本环节包括导入新课、出示和解释课堂学习目标、引导构建知识结构等小环节,其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新学习内容的探究,构建知识结构是本环节的中心。本环节的中心任务,是揭示历史知识的联系,构建动态结构;方式是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自主解决问题,因此作为调控、引导自学的自学目标,最好以试题形式推出;抓手是能够引导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问题链;呈现方式可以是板书或多媒体屏幕显示等。如:
①唐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开国皇帝是_______、都城是________________。
②“贞观”是_________(皇帝)的年号,他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史称“贞观之治”,政治上是___________,经济上是____________。
③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她的国号是_____,如何评价她的统治_________。
具体教学中,随着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渐提高,引导探究的试题可变为:
①唐太宗的哪些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
②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唐太宗的功绩?
最后,探究的问题可设计为:教材提到了几个子国,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或设计为:本课涉及的几个内容间的联系如何?怎样揭示本课内容间的知识结构?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探究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体现的是与学生实际经验相匹配的渐进过程,其通过探究构建知识结构所用的时间与实施“探究→感悟”式教學的时间成反比,这样随着“探究→感悟”的深入实施,学生通过探究构建知识结构的时间基本固定在10~15分钟内,而其他学习活动所用的时间将逐渐增至20分钟左右。
2.感受历史发展变化环节。本环节包括创设新情境、学生根据情境的提示和要求体验或再现历史发展变化等环节,其中,学生在新情境中体验或再现历史发展变化是主要环节。新情境的创设依据学生活动方式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新情境包括以下几点:
①角色的定位和扮演目标,如:假如你生活在1945~1955年的日本,你将看到日本历史发展的哪些变化?
②制作要求和目标,如: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文化时期的陕西西安地区,需要制作一些能够盛水或其他东西的器具,你将如何探索并制出新器具?
③材料分析和运用要求,如:下列是有关当前知识经济的表述(材料略),仔细阅读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④历史场景设计要求和目标,如:如果让你创设一个反映五四运动的场景,你将创设哪些内容以反映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爱国学生的壮举?
相应的学生体验方式主要有:制作体验、角色体验、整理历史材料体验、历史考察体验;学生再现历史发展的方式主要有:设计历史场景、初步编制历史剧本的主要内容等。学生体验或再现的内容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重大历史事件的简要发展过程、主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作为等主要历史事物。
3.体察与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环节。本环节紧承上,是学生体验或再现的总结和升华。一般通过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在探究解决系列问题中,逐渐感悟历史发展的真谛。问题链是对学生体验或再现过程的反思,应充分运用教材的图表资料等,如在学生体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运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参加会议的三位代表人物的肖像,设计如下问题链:
①从中国共产党党纲和党的中心任务看,这三人有何共同点? ②陈独秀没有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③你认为这三个历史人物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是什么?
通过学生探究式地解决以上问题,使学生在感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感悟先进的中国人为祖国的统一、繁荣与富强而贡献一切的思想境界。
【在有效教学中的感悟】推荐阅读:
游戏化学习理念在有效教学中的应用09-29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07-06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07-27
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11-11
感悟有效教学,打造有效课堂06-21
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设计09-19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11-14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导入设计11-11
关于有效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思考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