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活动(精选10篇)
--探 究 有 效 教 学 活 动
[摘要]我所在的区域正在进行“提高课堂效率”的课题研究,我所在的小学,教师们在积极尝试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合理设计与安排教学活动,势必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组织并开展活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文关键词] Primary School EnglishEffectiveEfficiencyActivity Method of Teaching
(小学英语有效的效率活动教学)
[前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用则殆”。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入,最终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更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探讨,了解课堂效率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探索有效教学途径,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一、充分理解“有效教学活动”的教学理念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东西?得到什么?这是任何课堂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要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定位为: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发展、最快乐的体验这三点。就是指“有效果(高)、有效率(快)、有效益(强)”。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外延包括:学情分析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媒体手段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
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单位时间内输出信息量的多少。一般说来,一节课内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课堂教
学效率越高。
2、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的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教学效率越高。
3、单位时间内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是以越少的时间投入,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多的实效。
二、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有效课堂的基础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有了爱心、责任心,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修正自己的低效或无效行为,努力营造师生和谐和温馨的课堂氛围。《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也强调:“要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教师要努力做到:
(1)激情导入,引生入情。在课堂热身和启动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歌曲、游戏、谜语、故事、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调控学生情绪,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
(2)讲授新课,入情入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大胆尝试;当然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的学习习惯,将自主权交给学生。
(3)拓展总结,余情未了。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在课后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让师生和谐延伸到课外,做到教学相长。
2、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即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导航。笔者认为,我们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特别要考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因此,我们在“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功能),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目标。
当然,新课标强调生成,呼唤生成的课堂。但预设和生成,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或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只要我们因势利导、点拨导航,巧妙解决“生成”,就不会置“动态生成资源”
于不顾,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而能使教学沿着更佳的轨迹运行,体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境界。
3、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有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多数教师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在设计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
因此,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使活动形式多而不乱,有语言知识作支撑;使活动活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使活动真实,并体现开放性;同时还应考虑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使每个活动在目标下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评价适度─—是有效课堂绝妙的推进器
评价是小学英语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和赏识。”但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适度、客观与公正。例如,在一堂三年级的英语课上,一位教师让一组学生“开火车”式朗读新单词,同时教师也作出了“Yes /Good/Super等程度不同的即时评价,由于学生朗读得并无太大差别,所以学生也对这位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迷惑不解,从而弄不清孰好孰坏,这种模糊、超值的表扬只会使学生对评价产生惰性,长此以往,评价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其实,课堂是最容易发生错误,也是最应当发生错误的场所,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所以否定性评价对小学英语课堂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5、持续反思─—是提高有效课堂效率的法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用则殆”。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入,最终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一般地说,一堂课后教师应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们的参与程度高吗?
2)学生的表现达到预期的目标了吗?
3)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还没掌握?为什么?
4)教学过程中哪些活动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5)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活动?
6)学生在反馈检测中出现哪些差错?为什么?
7)对教学中的问题和失误该采取什么措施?
8)我的教学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构建英语有效课堂的活动教学模式
我们提出“四原则、六步骤、十策略”的“双主体、互动式”模式。
1、四原则即:学练结合、师生互动、分层递进、当堂达标。
2、六步骤即:“(引)明确目标—(导)问题导入—(学)启发探究—(教)归纳提升—(练)跟踪训练—(评)快速反馈”。
3、十策略即:
1)情境教学:创设英语情境,让生身临其境,自然学习。
2)有效调控:组织学生多种方式学习,活而不乱,忙而不乱。
3)因材施教:学生个性迥然各异,教师胸有学生,因人而异。
4)多听多说:让学生听得懂,说得清,要不断强化听说能力。
5)多写多练:注意渗透写的意识,引-导-学-教-练-评,六步一体,循环递进。
6)低扶高导:低年级多引领学习,高年级多引导学习。
7)口语交流:教师用口语与学生交流对话。
8)小组落实:合理设置“异智小组”,有组长、有纪律、有任务、有检查。
9)巧用资源:合理使用挂图、小黑板、录音机,有效使用生活实物、现象资源。
10)低小快大:低起点、小台阶、快节奏、大容量。
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当今情况下,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学习氛围,如虎添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就得到更好的培养,学生必将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本领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而多媒体呈现知识内容,形成清晰具体的映象,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系统。这样,学生就能依据已掌握、理解的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解决具体问题中,促进知识迁移,使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借助多媒体手段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词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创造机会,锻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学生初步感知了一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所以,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结而结不了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
比如,教学《黄河象》一文,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都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有个学生提出《黄河象》到底是重点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还是黄河象的来历?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文,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着重来探讨作者怎么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以文章的重点内容为基点,可划分为几块?少顷,自主探索交流继续:“我认为文章按主要内容来划分,可分为三大块,先介绍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形象,再写科学家对黄河象来历的严密假想,最后写人们发现了发掘这具黄河象化石。”而利用多媒体创设阅读的问题情境,把矛盾引入阅读过程,为加速思考、探求新知提供内部动因的特殊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三、运用多媒体,确切地评价学生,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要在课堂内实施“自主探索”,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自主探索”的兴趣。学生参与自主探索的欲望好似火焰,而教师确切的评价如同柴油,为此,我十分重视运用多媒体正确评价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评价时的表情态度、语气构成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反馈。所以,对学生主动发现,交流得好的,我除了运用传统教育媒体——语言和体态,对他们予以真心实意的评价外,还常常运用现代多媒体对其进行表扬。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而画的想象画,或自己设计的课文板书等。我运用实物投影仪将他们的作品显现出来,让大家欣赏、评价,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充满希望的……
改革,老生常谈的话题,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从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摘要:自主探索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关键词:浅谈 小学 蒙语 教学 体态 语言
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好教师懂得“身教重于言教”。巧妙地运用好体态语,能起到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体态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提高了信息反馈的速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优秀的蒙语文教师在朗读和讲析课文时,其表情总是十分丰富的,是会随着讲授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高兴时眉飞色舞,悲伤时凝眉蹙目,激昂时昂首挺胸,焦急时挠首顿足。这类丰富的体态语,无疑会使教师的讲授潇洒自如,华丽生辉。 蒙语文课上所使用的体态语言,除了丰富的表情外,还可用适当的手势辅助教学。一般是以摹擬课文中的形象,再现课文中的情境、情节为主。如教学《枫桥夜泊》时,可以如此施教:朗读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老师的右手手掌自然张开,掌心向下,手平移并轻轻点动以显现“月落乌啼”之状;然后划一弧形,以形象展示“霜满天”的景致。“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手掌先半开,掌心向上,先从近往远划,体现“江枫渔火”位置的变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朗读到“对愁眠”时,则轻收手掌于胸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读到“夜半钟声”时,老师的手略靠近右耳,轻柔点动,好像品味夜空里清扬悠越的钟声;然后随诵读声,手从远处划至胸前,以示“到客船”。这些手势语的特点是:切合诗的意境,简洁,但不失形象生动;切合诗的韵律,轻柔,但富有鲜明的节奏感。配合朗读,成功再现了诗中凄清落寞的气氛,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眼神的运用艺术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迪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晴的语言中了解一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投向棚顶或教室一隅,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那如何看学生的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
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讲授效果如何,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个别的走神或骚动。学会艺术性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
三、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
人际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间距离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讲课应以站在讲桌后为主,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可以适当调节与学生的距离。例如,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进行辅导,检查和帮助;走近后排学生,使他们精力集中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貌似不经意的走向做小动作的学生,给以暗示性批评。但是,教师不能在教室内频繁走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脚步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同异性学生交谈时,距离不宜太近,更不要随便拍打学生,以免引起反感。
四、手势的运用艺术
以手势助说话是教师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讲解手段。教师常用的手势体态语大致分为四类:1.指示性体态语。教师运用事物或图画进行教学时,常结合手势语帮助提问。这类手势语的特征是所指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和目标,它的活动虽然简单,但也有其特点:即所指对象必须为全班学生明了。2.演示性体态语。此类手势语演示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演示渐进语,教师一边说,—边演示这些动作,然后过渡到师生齐说、分别演示,最后达到学生自说自演。教、学、演三者密切配合可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此类身势语需要提前设计,并需要一定的创意。3.指挥性体态语。此类手势语的特征在于指挥学生活动,用以在教师的指挥下演示教学。例如,在训练学生朗读时,读升调的地方,手往上提;读降调的地方,手往下降。4.象形性手势。这类手势用来描摹人、物的形和貌。令学生即刻明白其表达的含义。
五、表情的运用艺术
表情是心灵的屏幕。它把师生双方复杂的内心活动像镜子一样地反映出来。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常规性表情,二是变化性表情。前一类要求教师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面带微笑。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对学生不仅是一种鼓舞,还是一种督促,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变化性表情是指随教学内容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随教学情境与学生发生的感情共鸣。这种表情可以使课堂效果丰富生动而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浅谈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王惠敏
英语绘本是一种生命化的课程资源,英语绘本教学是一种有生命的教学。畅游在英文绘本的世界中,儿童同伴间的交往一定能更多、更好、更深入,生命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在一次次的同伴交往中会得以实施、沉淀与积累。
一、提供儿童同伴交往的合作场域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李原、郭德俊和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王巧莉在他们合作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和成就影响的研究》一文中,这样陈述了他们的实验研究结果:合作学习对同伴关系的改善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合作学习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成绩不好的“嫌弃儿”身上,这些儿童在接纳度和被接纳度上的提高程度十分明显。合作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充分发挥儿童主体作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它重视交流与合作,能使小组中的每个个体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一点不正与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重视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理念不谋而合吗?
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合作学习常常会以任务驱动式的活动形式开展。学生们能在这样一个交流协商、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示自我,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能力。在英语绘本故事Kate’s Game一课的语言综合运用环节中,笔者紧扣game(游戏)这一主题,给学生们布置了合作任务:制作一份名为“My Favourite Games”(我最喜爱的游戏活动)的海报。课前,学生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两个游戏活动,查找其英文表达,并配上图片说明;(www.fwsir.Com)合作活动中,学生们不但用英语交流了自己喜欢的游戏,而且小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将他们喜欢的游戏活动卡片及图片布置在海报上。在巡视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小组内成员个个情绪高涨,都在用英语流利地介绍自己喜爱的游戏活动,即使是一些基础相对弱一些的学生也因为课前充分的准备,而在信心满满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在开心地说着英语。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在互当小老师,教别的同学不会的英语表达方式,每个学生都在相互交流。最后,有两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了他们小组的合作成果,并且还向全班教授了一些游戏词组,比如:jump the rope(跳绳),kick the shuttlecock(踢键子),throw sandbags(扔沙包),play basketball(打篮球)。其中有一个小组还展示了花样跳绳和花样篮球的精彩。
这个任务展示的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在合作、展示中的每位学生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与成功的笑容,他们在用英语交流,他们在用游戏活动分享,他们在用心交往。其实,这只是很简单的合作学习形式之一,但就是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接受他人的想法。学生们完成的一幅幅海报也为本次的绘本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拓展性课程资源。同时,一次“甜头”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喜欢这样的合作学习形式,更加乐于去参与这样的活动,因为它加强了学生同伴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加深了彼此间的接触与了解,建立起了一份更深厚的“友谊”。
二、深化儿童同伴交往体验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就是告诉我们: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与非智力的活动,才会有相应的知识与情感的共同提升。笔者认为: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情感的体验和情感的要求一定是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并达成的。而且,生命化教育也一直在告诉我们: “作为追求生命意义的精神活动,必须通过心灵体验而达到人的心灵相通。”那么,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共同的体验,产生共同的情感与价值观,他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不是就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与升华了吗?
如此一来,教师能做的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需要充分挖掘生活的素材,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英语知识,亲身感受课堂教学情境,用心灵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并且通过同伴间的交流活动,体验教学内容的深刻内涵,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情感的融合以及思想的交流。绘本故事Kate’s Game的主要内容是大象Kate与她的朋友们Cat、Duck、Pig一起玩了一个关于mud(淤泥)的游戏。虽然他们在这个游戏中十分狼狈,都陷在淤泥中无法抽身,并且弄得浑身脏兮兮,但是他们不在意,因为他们体会到了这个游戏的快乐。这些朋友间的友谊就在这个关于mud的游戏中渐渐升温、加固。想一想,朋友、游戏,它们不正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吗?每个学生都有朋友,每个学生都喜爱与朋友一起做游戏。这不就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吗?学生们一定会有自己独有的感受的。因此,在情感感悟环节中,笔者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从这个泥土游戏中,想到或感受到了什么?于是,全班顿时陷入了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同伴间交流着自己的独特思想。当然,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友谊很珍贵。We should cherish our friends, long live the friendship(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愿友谊天长地久)。
为了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实,感悟更加深刻,笔者又马上组织了一个写“朋友卡”、送“朋友卡”的活动,请学生去回忆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游戏时的情景与感受,深化情感;请学生将自己的“朋友卡”送到朋友的手中,并且互相拥抱,朋友间的友情急速加温。这样生活化的、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体验,使学生与同伴进行了一次更真实、更积极、更有意义的交往活动,使学生们体验到了学习绘本的快乐,积累了绘本学习的经验,切实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其实,每一本绘本故事都会有特定的主题与情感教育目标,这一次的绘本关于“朋友”与“友谊”,下一次的绘本可能关于“自信”与“成功”,只要我们教师能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的平台,一定能实现课堂内、外的沟通与交融,促进学生在今后的课堂活动中尝试更积极、更主动的同伴交流与交往,并且延伸到课后的交往中。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学过程的形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尤以美术教学受益最大。美术是一门造型及视觉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且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审美素质及思维能力,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且可行的物质基础。以下是自己的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在“造型、表现”领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全面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欣赏、评述”领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例如在五年级《石雕艺术》一课的设计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优秀石雕艺术作品呈现给学生,启发他们在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的发现和疑问记录下来,大家在交流表述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自己最喜欢的和关注的石雕作品展示出来,对照实体图片发表感受,这样的发言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有的放矢的。
三、在“设计、应用”领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美术课上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关键。例如《校园小记者》一课中关于手抄报的设计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要在纸上设计手抄报。但尤于课时有限,这种方法设计难度大,许多学生因为制作过程时间长而失去耐心,画不出精致的作品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可以在word中自由设计,自由选色,自由修改。在这种条件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免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再比如,我在设计《来信了》这一课中,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每张邮票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这样的美术课堂,学生自主参与,学中有乐,充分体现了美术课堂的有效性学习。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又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漂亮的虎头帽》教学设计
一、听音辨物,谈话导课。1、课件:播放老虎的吼声
请学生猜一猜是何种动物?[以声夺人,给学生听觉上的冲击,激发其探索的欲望]
因为有较强的声音特点,学生会很容易辨别出是老虎的吼声,由此引出课题中的“虎”字,教师粘贴本字。
2、课件:有关老虎的大量图片(其中包括布老虎、虎头帽、老虎鞋和虎装饰品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声像并貌的图片欣赏更增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信心]
教师借机提问:大家看到除了有老虎的真实图片外还有别的和老虎有关的东西吗?[锻炼学生的观察及反应能力]
学生积极抢答。由于大屏幕上清晰的图片展示学生能很快地回答出教师的提问。老虎鞋、老虎枕头、老虎帽子等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把图片定格在虎头帽上,同时拿出实物展示给学生,借而揭示、粘贴完整课题“漂亮的虎头帽”。[因生活中不常见,所以孩子们会表现的格外奇]
二、自主探究,审美体验。
1、老师把虎头帽分别发给各个小组,请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大家通过看、摸、猜的方式欣赏感受虎头帽的用途和其特殊的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也发扬着团队合作的精神。]
2、课件:真老虎图片特写。看图片并与各组手中虎头帽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虎头帽中的老虎和真老虎一样吗?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透过表面去思考蕴藏在作品中的内涵,闻到审美真实的气味,触摸造型原本的色彩)[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其奥秘,同时提高学生提取、总结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仔细的比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愤极其活跃。[在这里,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不知不觉地渗透着激发知道的丰富信息,为下一步的设计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教师总结:这种在原有形状的基础上,夸大自身的一些特征,发生一些变化的方法,叫做夸张。在我国民间艺术品中经常用到这种方法。(板书——夸张)
三、探求方法,开拓创新。
1、教师拿出几顶“特殊”的虎头帽(纸制)。问:谁想上来戴一戴?(学生争先举手)师:咱们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试戴虎头帽,好吗?(强调纪律,稳定学生情绪。孩子们把虎头帽戴在头上,他们滑稽的模样引来其他学生的羡慕,又不时令同学们发出笑声)[此时课堂气氛又推向了一个高潮,个别学生到讲台前试戴虎头帽,以点带面,符合教学需要]
2、教师提问:这些虎头帽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启迪学生观察虎头帽的制作材料、色彩搭配及其特殊的美。
教师再次把纸制的虎头帽分发给各小组让他们仔细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制作方法,为创作环节打基础]
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出示课件:(视频)虎头帽的基本制作方法[大屏幕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到折叠的方法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宣布作业内容,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虎头帽。
2、教师强调创作注意事项:在制作时,先考虑做多大的帽子,可以先用纸比一比自己的头,把纸裁好,做的虎头帽一定要合适;在做五官的时候,要学会用简便方法,动动脑筋,做的又快又好;注意颜色的搭配;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提醒创作要点并潜移默化的进行环保知识的渗透]
五、展评作品,快乐教学。
学生们把自己做的虎头帽戴在头上,集体展示,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师总结:在设计的时候,有创意的作品会别具一格,比如造型的新颖,色彩的大胆,材料的选择都会使观众耳目一新。所以,我们设计时要多多考虑,作品要独特,有创意。[课堂延伸,鼓励学举一反三发现并主动创造生活中的“美”]
六、小结课题,结束本课。课件:播放音乐。
同学们戴着虎头帽表演小老虎,结束本课。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体育学科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统一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运动规则的限制、导向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足,以适应规则的要求,从而锻炼和改造身心,完善自我。因此,体育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积极的锻炼,同时也可以使思想、道德、意志、情感、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受到教育。这是体育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中具有多种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区别于大多数学科以智力培养为主的主要不同之点。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开阔学生视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中学体育教材有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内容繁多,新内容、新规则、新教材层出不穷,不断向体育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失败的示范还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另外,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这就使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学的客观需要产生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矛盾,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三、有助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教材,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我从事体育教学后,在一次篮球课上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配合教师进行战术示范时表现迟钝、紧张,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看录像,由于没有专门的篮球赛进行讲解,结果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精采场面所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图解法教学不直观且繁琐,与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一、赏识性评价的语言要巧妙、要具体、要适度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不错!”“好极了!”“真了不起!”这些模式化的语言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这样的评价语言没有深度, 也使评价显得没有针对性。刚开始学生会感到兴奋, 但长期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会显得无趣和茫然。老师说”好”“真棒”, 可自己到底好在哪儿?最可怕的是, 教师语言的随意也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教师的评价将在学生心中逐渐失去分量, 评价的实效性与后效性不突出, 失去教育功能。经常有学生这样问我:“可以这样画吗?”“那个可以画吗?”“我这样做可以吗?”……我的回答是:“可以啊!你觉得它很有意思就可以画!”“只要你的作品有创意, 你就是成功的孩子!”“这是你想出来的吗?太有创意了!”“不会吧!这真的只有你能做得到!”“这一大块空地, 是不是还有想到的没画!”“点和线的组合很好, 这里镂空点, 面的感觉就出来了!”……对学生有创造性的作品一定要加以肯定和鼓励, 学生胡乱地涂写和应付, 既要指出不足, 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 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 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 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赏识性评价。我在课堂上给A类学生的评价:“你的想象力丰富, 颜色到位, 造型、构图准确, 继续努力, 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小画家。”对B类学生的评价:“你真会动脑筋, 老师真为你的进步而高兴。”对C类学生的评价:“虽然这次你才得了良, 但你的画中有不少的优点, 如果构图再大一些就好了, 加油啊!”对D类学生的评价:“老师惊奇地发现你的画有了进步!优秀等着你, 在构图上再下点工夫好吗?”让学生在增强自信的同时看到存在的不足,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这也能让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 为下一次的作业铺垫良好的心理投入。
二、赏识性评价应灵活多样, 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赏识性评价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之外, 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们进行互评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 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 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学生间的交往是最频繁的, 沟通与交流也是最直接的, 学生之间、班级内部的交往氛围是否健康和谐, 在课堂评价中能否以健康的心态互相激励与促进,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所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更需要有健康激励的氛围。
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创造出来的, 承载着同学们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美术课堂则为学生们提供了张扬情感的机会。任何评价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 学生要学会主动对照评价指标, 对自己平时的美术学习活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创造自评的机会, 努力使自己在自我评价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 在自评环节中,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资料搜集、构思过程、创作体会、作业感受等与大家交流。这样的自评结束后, 经常引起大家热烈的响应, 经验得到总结后被大家借鉴, 问题在交流讨论中获得解决方案。
在教学评价中, 还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互评环节体现着课堂上学生间的交往, 学习同伴之间对各自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是最了解的, 所以提出的建议是最真实、客观的, 许多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和指出的方面, 在互评中能够体现出来。在互评环节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愿意用美好的语言给予他人真诚的建议。真诚的赏识性互评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群体的鼓舞, 体验到求学的快乐, 生成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在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环节中, 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机敏引导自评、巧妙点拨互评、相机组织群评、适时发表师评等方面。教师在组织秩序、渗透德育、情感激发的过程中, 进一步在课堂形成健康激励的评价氛围, 协助学生在积极和谐的交流中得到发展, 不断成长。
三、运用赏识性评价给予学生心理支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面对困难, 许多学生都会产生胆怯、没有自信、怕挨批评等一系列的心理负担, 作为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 在教育过程中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真诚、关爱。教师用一种支持的、理解的、温暖的目光, 一句适度夸张的赞许或鼓励的话语, 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或一次有安全感的交谈, 都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作为美术教师, 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极其兴奋地把作品拿到你的面前, 眉飞色舞地向你讲解他的创意。他们的意图并不是让你指正缺点, 而是希望听到你的表扬和肯定。因此, 教师对儿童作品进行评价时, 要顺应儿童的思维, 尊重儿童的想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评价时否定学生的作品, 最容易使学生失去这种力量。评价作品时要以表扬为主, 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 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 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肯定和鼓励:“你真棒!”“颜色真漂亮!”“你这个想法真有创意。”“你观察得很仔细。”“你画的人很夸张传神。”……使学生获得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会使学生进一步产生自我赏识的心理状态, 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
教学理念的不同决定了教学行为的差异, 教学行为恰当与否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 新课标的洗礼使我对美术课有了新的理解, 尤其是在评价上有了更高的认识。美术学科注重教育过程的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个体的倾向比较, 不评等级, 用简洁、扼要的描述性语言给学生以适当的评定, 激励其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为取代等级评价, 教师可设计制作不同的小印章,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分别盖章加以鼓励。如“创意”章用一颗红五星表示, “色彩”章用太阳表示, “态度”章用一颗红心表示, “构图”章用“花朵”表示, “造型”章用拟人化的笑脸表示。这样一学期下来,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或相同的印章, 学生之间既没有等级之分, 同时还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许。
【关键词】情境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创设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可以这样进行情境教学:
一、引进故事法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在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产生疑惑,在疑惑中思考,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的时候,教师可以引进《喜洋洋与灰太狼》,编一个童话故事,羊村发生了盗窃案,小蚂蚁储藏在粮仓里的蛋糕被盗了。小蚂蚁可着急了,绕着一片树叶的边线走了起来,走完树叶的一圈突然想到:赶快向村长报案,于是小蚂蚁就报案了。警察来到粮仓侦察一番后发现一条重要的线索:在门口留下了三种动物的脚印,警察掌握了这一条线索后就去调查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你们也可以动手画一画脚印,这就是周长的概念。教师通过学生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了周长,最后警察知道了谁是小偷。教师创设了优秀的教学情境,收获了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都积极参与,活跃了教学的氛围,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课堂成为学生测量和统计竞赛的场所和海洋,学生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教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高效的故事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情境,启迪了学生的心智。
二、引入问题情境
提问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带领学生通过课堂提问走进数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提出学生想解决却要经过思考的高质量的问题,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学生努力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教学圆的知识的时候,教师运用电脑显示:米老鼠坐的车轮是正方形的车轮,它在颠簸,为什么会颠簸呢?它坐的舒服吗?接着,教师又显示,米老鼠坐在圆形的车轮上,但是车轴不在圆心上,这样还是会颠簸吗?为什么米老鼠还不舒服?教师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可能会寻着问题找到答案,要想让米老鼠不颠簸,必须将车轴到车轮的距离都相等,那么车轴就要安在圆心的地方。这样,教师再次动态显示:这次米老鼠经过学生改进后,开车开得很稳妥很自在。教师可以配合语言说:米老鼠在感谢我们大家呢。这样,教师就引出了教学的内容,这样的问题情境很有趣,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知识,内化了知识,体会到了知识的妙处,体验到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成就感,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了幸福感,快乐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增长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引入操作情境法
小学生都喜欢动,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多多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师要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环节,让学生运用数学学具摆一摆,放一放,折一折,量一量,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物体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展开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交流。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堆积木,在游戏中感受物体有着不同的形状,引导学生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再观察每一类别的物体,然后,教师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物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再动手触摸,感受每类物体的特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说一说每组物体的特点。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动手参与,观察、分类中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深化认识,加强了学生对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认识。
四、引进生活情境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世界,大课堂。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从已经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值得学生们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的数学课堂转向生活大舞台,让学生领悟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生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思考生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和生活相关的事例,那么学生就会觉得一切都很亲切,一下子有可能就会喜欢上数学学习。
五、引进竞争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运用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全面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成长。教师要将一切竞争性的因素和机会都转化为学习的内在的动力。
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开展数学竞赛,鼓励优秀的小组,对表现不够好的小组给予鼓励,提出希望和新的要求。教师引进竞争机制到课堂教学中,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教学的情境中,给学生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保证学生热爱学习数学,点燃学生热爱学习的火焰。
总之,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教学情境,教会学生提升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黎珍.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数学探究需求[J].才智,2009(24)
(论文)
姓名:张敏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单位:封丘县留光镇第一初级中学 手机:***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留光镇留光村608号 邮编:453314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封丘县留光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敏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现就自己和本校的历史教学,谈谈我们的感受和收获。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我想了又想,后受一本书上的启发,上课时,我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实物、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 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在2001年,我参加渭滨区“教学能手”比赛中,我的讲课题目是:《重庆谈判》。当讲到毛泽东出乎意料到达重庆进行谈判这一事件时,我打出了一张毛泽东到重庆机场的幻灯片,并配之一段深情的描述:“‘毛泽东来了,毛泽东来了’。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山城沸腾了。这时,风含情,水含笑,山城人民无不为毛泽东的弥天大勇所感动。”一个历史情境的创设,把共产党真和平、蒋介石假和谈的真相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当时区历史教研员李彦琴老师事后对我说:“那段太精彩了”。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校倪淑芳老师在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以“烽火戏诸侯”组织学生讨论:“烽火戏诸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为什么说害了周幽王?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哪个故事相似?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学习中,又穿插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而精心准备的,问到了“点”上,使之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有坡度、有层次,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了发现的快乐。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她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第二、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文华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精彩、形象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
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第四、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形势,倪淑芳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第五、干练、悬念式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第六、巧妙利用活动课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后参加渭滨区表演,受到好评,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七、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第二、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第三、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
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第四、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第五、开放性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创设共同研究的“情境”。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问方式,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鉴古知今,关注现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开放式的”。如,在讲课中,我这样告诉过学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 8
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教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因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它直观性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它给我们指明了地理教学现代化的思路。一.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
许多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课程内容,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供了知识基础,我们应当利用好这些课程内容。
当我们拿出湘教版初中教材,封面的彩图就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的人造卫星照片,这可播放一段宇宙中绕太阳旋转的地球课件来演示。首页诗词风景画,可放一段黄山风景DVD光碟,再配上本章前言部分的优美词句,一段抒情音乐,引入新课。这样的教材内容,通过简单的多媒体手段,就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愉快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欲望,达到常言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
教材中还有许多地方的内容,如学会“看地图中”的卫星影像﹑“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火山和地震﹑海啸,气候中的卫星云图﹑天气预报以及地球公转﹑电子地图等,均是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另外,在学习教材地理知识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地理信息﹑进行网络学习﹑网络研究,将计算机的使用作为主要处理信息的工具,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活动,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各项应用技术;通过网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元化交流。最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学中许多概念﹑事物﹑现象﹑规律﹑本质以及它们由静态到动态﹑无声到有声﹑抽象到具体﹑复杂到简单﹑理念到实际﹑遥远到咫尺等方面,得以显现。从而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二.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
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是我们目前地理教育现代化的重心和难点,而且必须围绕学校教与学的原则,以多媒体为核心,提供一些有特色﹑反映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又反映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的资源,如卫星航空照片﹑计算机三维电子地图等。
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着重在地理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入库﹑管理﹑检索系统上,而且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完成制作课件﹑教案﹑试题以及研究型课题﹑教学实践﹑学习评价等全套内容。地理信息资源库作为巨大信息库应尽可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收集各种各样地理资源,以保证资源覆盖的广泛性﹑有效性和深度性﹑代表性。它包括地理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片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验场所等教学校内资源;还包括社会环境所拥有的各种媒体﹑图书馆﹑专家学者﹑互联网等校外资源。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主要教学模式 1.多媒体教室讲授演示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讲授和演示课程内容,是目前我们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也可直接从网上,或者地理课程资源库中下载合适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备课制作的课件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演示课件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天气系统﹑气候的类型﹑地壳运动等;充分的课件演示,而且讲授演示结合,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有利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2.多媒体网络教室主导研究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任务。
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首先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资源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自主探究,也可团结协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而教师从主机上观察(或课堂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通过观察学生单机上的电脑屏幕画面及声音,也可以对指定组或全班学生的微机上进行轮流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观察和辅导;总结教学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对完成任务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和肯定。
这种形式的教学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情感态度,适合于主题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城市区位特点、文化景观的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资源跨区域调配等。有利教学中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3.多媒体网络讨论研究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般由教师组织引导,提出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电子布告牌(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等,利用节假日或者特定时间,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适合于观念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引人注意的地球温室效应的利弊、沙尘暴的利弊、建水坝的利弊、环境人口等问题,学生就这些问题讨论,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这种模式有利学生的技能、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4.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师生共同确立具有一定意义的研究学习方向和课题,再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对地理信息资源库﹑上网、各种媒体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建立课题的模型﹑实现课题的目标﹑形成研究成果。并在网络上发表研究成果,吸引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形成互动探讨,不断接近地理事物的本质。
这种形式过程要包括:确立课题﹑制定计划方案﹑设计实习调研过程﹑处理信息﹑撰写课题报告﹑进行课题的应用。
教师在确立起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课题,设计出研究的方案后,还有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实习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为研究法﹑分析法﹑比较法﹑统计法﹑考察法﹑访问法﹑收集相关数据和照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制作出相关分析图表,建立地理模型,提出综合建设性意见,最终形成研究结题报告,评出科研成果。
这种形式即可从教材中选择课题题目,也可是结合乡土材料自行命题,主要适应各种专题性的地理教学。如重庆市的酸雨污染问题的调查,三峡库区的漂浮的危害调查,重庆轻轨建设的意义调查,城市热岛效应等。
这种形式让学生走进了社会生活﹑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大量实践活动,采用各种方式,克服各种正在身心障碍现实困难,从而获得求实研究创新的科学态度。四.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信息技术赋予地理教学新的学习内容和强有力的科技手段,一方面开拓学生学科视野,使其了解和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重大问题的理解程度,并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从而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活跃现有的教学内容,打破以往满堂灌的僵化传授方式,可以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2005年元月10日,在初一年级学生组织一场《印度洋海啸》专题报告会,会前,进行教材知识提示:包括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地震;材料收集准备:通过互联网,收集印度洋海啸的新闻媒体报道,有文字﹑有图片;在多媒体教室,学生利用校园局域网在数据库里﹑或因特网上,了解印度洋海啸发生的地点﹑成因﹑范围﹑地震等级﹑灾难的破坏场景;教师总结时,在投影屏幕上复原显示地震产生的过程,带来的一系列灾害的场景,讲解一些抵御海啸的措施,强调建立海啸预警系统重要性。教学内容及时丰富,情景展示逼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宣传国际重大事件,提高学科地位。最后,号召踊跃学生支援灾区。这一讲座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活动】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识字12-13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论文07-20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12-11
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有效示范的论文10-23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07-27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论文10-0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06-17
浅谈小学写字教学论文09-06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