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共12篇)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1

——听《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艺术》讲座有感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师角色行为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 它体现了教师教育的随机性,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机智。任何设计完美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案等都要借助于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才能实现其价值。这次在基地班的学习中有幸聆听了市教科院普教所黄娟娟老师关于《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艺术》讲座,黄娟娟老师用案例结合理论的方式为我们整理了师幼互动中的各种行为、提问和回应,使得我对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学期我们基地班围绕着“师幼互动”的话题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对于其中“情感言语互动”分支内容,一直是我这学期所关注的,通过这次与黄老师的互动,结合她讲座中的内容,我对师幼互动中的情感言语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一、在互动中教师要敏感得察觉到幼儿的情感需要。

黄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这里幼儿的需要更多是指幼儿在对学科知识学习的需要或者探索、表达的需要。不过,在一个活动中,不同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也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那么互动的层面可以涵盖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

比如,在我曾经看过的一个语言活动中,教师请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垃圾箱,一开始只有少数几个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用积极地语言回应了幼儿,于是幼儿想要表达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站起来说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这时,老师又关注到边上的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几次怯生生地举起手又放下手,看到别人说得兴高采烈又露出失落的表情,教师敏感得捕捉到了幼儿的情感需要,特地走到女孩身边,邀请她来说一说,女孩一开始不敢表达,教师对她说:“是不是你想到的都被别人说去了,没关系,你把你跟别的小朋友一样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哦。”小女孩终于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也表达了出来,有了很大的成就感,接下来的活动中,小女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高了很多。

二、互动中“允许孩子的错误”

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对于“情感言语互动”中“激励性语言”的理解就是各种肯定、鼓励的语言,但黄老师的理论为我们拓宽了思路,激励性的言语不仅仅只有肯定的话,“允许孩子的错误”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幼儿对世间万物的看法还很有限,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要急于用成人认为正确的方法、观点去拖住孩子的头脑。

一直很欣赏应彩云老师的教学风格,其中最让我常常感慨的就是应老师能欣赏每一个孩子的回答,她允许孩子们的错误,哪怕是孩子们回答错了,她也不会立马否定,而是说“你说的很好,让我们再听听别的孩子有什么看法”,等到有正确答案出现了,她会再回过来请原来的孩子说说那种看法更好一些。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让接受了正确的意见,激励了孩子的思考与表达,同时也没有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2

关键词:科学活动,师幼互动,积极有效

在科学活动中, 师幼互动可以说既是一种突出教师作用, 又重视师幼合作的引导型互动。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发现的走向, 理解幼儿探索中出现的错误, 鼓励、倾听幼儿积极的表达, 支持幼儿将探索活动推向深入。但是在一些科学活动中出现幼儿兴趣不高、已有经验不足、冷场等现象, 甚至有些活动场面出现混乱, 幼儿在活动中收获甚微。这些都说明, 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师幼互动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师幼互动上出现的问题, 有教师教育理念上的问题, 也有教育策略上的问题。因此, 要提高科学活动质量, 使师幼互动更积极主动, 就必须认识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进一步提高师幼互动的能力。

一、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是构建有效师幼互动的基本前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 体验探究过程, 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 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 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 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所以, 教师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观察、讨论、实验等, 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二、创设良好的科学活动环境, 是构建有效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

1.要注重创设愉悦的心理环境与氛围。幼儿年龄小, 他们不仅需要与教师有认知上的交流, 更需要有情感上和心灵上的互动。科学活动中特别是开始阶段, 教师的语言与情境创设, 往往形成科学活动的情感基调。教师的情感态度、言谈举止及活动中形成的教学氛围,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参与师幼互动的积极性。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更有利于展开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2.要注重提供丰富的、生活化的操作材料。幼儿天生好奇心强, 喜欢看一看、试一试, 是在对材料的摆弄、探索中不断求知的。我们应尽量提供随手可取的生活化的材料, 如生活中常见的夹子、回形针、直尺等, 使幼儿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从而更加亲近科学, 有利于科学活动中师幼积极互动。

三、在关注中, 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 捕捉师幼互动的沟通点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当抓住幼儿的兴趣, 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 与幼儿共同学习。比如:秋天, 我们以“落叶”为切入点, 带幼儿看落叶、踩落叶、捡落叶, 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幼儿积累了秋天相关的知识经验。

四、在矛盾中, 激发争议, 提供师幼互动的机会

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穿越弯管”中, 教师为每一组提供了不同的材料, 有尼龙线、软铅丝、细毛线、扭扭棒、小珠, 鼓励幼儿穿越。通过操作, 幼儿发现有的材料穿越比较容易, 而有的材料穿越比较难。幼儿在矛盾中感受到了不同材料和操作方式对操作结果是有影响的, 于是产生了第二次的操作活动。教师的引导、发起的互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使得师幼互动生动而活泼。

五、在鼓励中, 共同分享实验成果, 营造积极的生生互动

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呼———变大了”中, 为了让幼儿感知充气的现象, 我给每位幼儿准备了一只塑料袋, 让他们动手制作塑料袋娃娃。有的小朋友采用吹气的方法, 有的用手抓着塑料袋口去“灌”空气。几个遇到困难的幼儿向我求助, 我先鼓励他们再试一试, 然后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一些能力强的幼儿还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小老师。

1.讨论、交流法。如大班科学活动“淀粉的秘密”第三个环节“寻找食物中的淀粉”中, 教师先让幼儿讨论哪些食物里含有淀粉, 鼓励幼儿结伴合作实验、记录自己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猜测做集体记录, 让幼儿自己记录实验结果并交流。有实验结果不同的, 请幼儿再次操作, 并提问:“他是用新的棉签去实验吗?是不是他使用的碘酒已经被污染了呢?你认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换一组器材重复一遍看一看结果是否改变呢?”尽量鼓励幼儿猜想可能的原因, 并针对这些合理的可能逐一进行排除。

2.自主选择法。如中班科学活动“秋虫的秘密”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时呈现幼儿自由交流的秋虫, 为幼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便利。让幼儿自主选择模仿一种自己喜欢的秋虫的动作与歌声, 会让幼儿产生不断学习、探索的兴趣, 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并使幼儿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愉悦。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3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策略 有效互动 促进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与推广,情感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而在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仍采取“满堂罐”,搞“一言堂”,形成了一个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应用能力,因而也就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二、影响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往互动的情感因素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英语教学中影响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往互动的情感因素,笔者于本学期初对初一学生进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现象:

(一)学习兴趣不浓,没有自信。从问卷调查中发现,10%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听不懂上课内容,出现了对英语厌学的情绪,同时又对自己没有自信,因而不愿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35%的学生因性格内向、自卑或焦虑不敢举手发言,由于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所以英语成绩往往不理想。

(二)课堂气氛差。有的教师不重视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创设,有些课堂气氛过于紧张,有些过于沉闷,有些过于懒散等等,这些问题使交往互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三)师生关系不和谐。有的老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上往往还以为自己为主体,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忽视了师生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关系,造成的结果是,师生间缺乏积极的对话,师生关系不和谐,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往互动得不到落实,从而导致了英语学习的无效和低效现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情感因素对影响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往互动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在组织英语教学时要让情感策略成为促进而不是阻碍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往互动的因素。

三、如何发挥情感策略对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往互动的促进作用

如何发挥情感策略对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往互动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供大家讨论。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交往互动的前提

兴趣是第一任教师,学习兴趣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那么,怎么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寓乐于学。利用游戏、表演、竞赛等学生所喜欢的形式,把它们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更有兴趣。

a. 游戏是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应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游戏。如在教学动物名词时,就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演一演,猜一猜;教学水果名词时,就让大家拿出彩色笔来涂一涂,画一画。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都参与了活动,加深了记忆,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也好。

b. 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竞赛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c. 以唱歌、简笔画等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语言知识。发挥学生喜欢歌曲的特点,“唱”中学。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英语歌曲,通过在课堂上安排一些与课文融会贯通的,具有可唱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英文歌曲,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歌声中学习,在歌声中吸取知识。利用形象生动的简笔画,“画”中学。简笔画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d.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堂竞赛。中学生具有很强烈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如单词竞赛、课文朗读比赛、英语课堂作文比赛等。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全体学生活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学生兴致、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交往互动的基础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愿意和老师交流。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用爱心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热爱。

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是渗透爱的教育。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面谈、书信、英语角、组织晚会等)争取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交流,建立感情。课堂上也应重视非语言的感情交流,如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举手投足、脸部表情、眼神都会恰到好处地作用于学生,给他们鼓励和暗示,使他们产生亲切感,从而会尊重老师,专心听讲,热情投入课堂活动。

其次,建立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平台。

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的资料,包括学生的个性,爱好,家庭,学习能力,英语基础等等。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才能观察出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谈到深处。另外,情感交流要及时,随时,并且真诚。任何时候,我们关注到学生有情感的变化或者需求,都可以真诚地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信任度。

最后,正确运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无论是在英语课堂还是作业的批改上,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传递着某种情感信息,教师要多用亲切的目光关注学生,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往互动。

综上所述,以情施教,努力培养教师自身与学生的积极情感,充分发挥情感策略对英语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往互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动起来,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与和谐发展,这也是许多教育者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张立东 《英语教学法》

3.王瑞贞 “师生互动 激活英语课堂”, 《学英语》 2006年第16期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4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现在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自然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现今的小学教育,必须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在学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更强的好动性,通过语言和情感的沟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主动去探索和学习知识,教师在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摒弃一些不需要的或错误的知识。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学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做到了教学互动,那么学生才能主动的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而教师也才能高效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做好教学互动呢?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我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现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把教学视为一种交往和互动,就是抓住了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也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才能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条件下,让学生在一定框架下大胆讨论。但我们的课堂有时看上去很热闹,学生的活动也很频繁,实际上是变“一言堂”为你方演罢我登场的“群口戏”,实际并未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说,有生成才是一节好课,课堂上要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及生与生之间的心灵碰撞,尤其强调的是师生互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师生互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问题,并有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只是适时的参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其次,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要注意倾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以尊重为准则,对学生的创建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要尊重理解,对不正确的见解要宽容引导,要避免居高临下的发问,让学生愿意和老师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实现对话、达成共识。

再次,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全体。教师关注应深入各个小组的讨论,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习惯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从而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特别关注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比如,课堂上同学们在纷纷发言时,对没有发言的同学教师可以直接走到他的身边说:“你虽然没有举手,但老师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当他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其他的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

在数学教学中不乏有些枯燥的、乏味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学生对这些知识缺少兴趣,往往不能按照老师的引导和设想来发展。这时,就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自己的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可以利用一些新奇的图片或者课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或者共鸣,比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带余除法”知识教授中,原本毫无生趣的知识点,我通过课件中展现情景和描述“联欢会上挂的彩灯,按红、黄、蓝、绿的顺序排列,一共34个灯,最后一个灯是什么颜色?有谁知道?”学生迟疑,老师却报出那盏灯的颜色,之后再让多个学生随机换掉灯的总数,老师却能每次很快报出那盏灯的颜色,并用计算机图片验证,通过“余数的妙用”,使学生对老师这么神奇的反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有急切想学好“带余数除法”的兴趣,这样教学互动就能顺利的实施。同时,在遇到学生碰到一些难题或者犯一些错误又或者天生胆小、没自信的学生时,教师要学会多鼓励学生,利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往正确的答案方向靠近。曾经遇到一位自卑感很强的学生,在新授乘法口诀知识之后,下一课前要求学生当堂抽背,几次抽到她时,在全班同学面前总是背的疙疙瘩瘩、不连贯,可是私下了解到她一个人时可以背的很熟练,这时如果当堂用同样的熟背标准来衡量她或批评她,那她在今后的学习中只会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抗拒学习。而当时老师给予的是鼓励和宽容,那样她慢慢就会在集体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多用积极的教学手段,学生就不会因为缺乏自信而不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理解。这样学生就会充满自信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注重有效互动的过程

1、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出问题,要把握好学生的学情和认知水平,以及认知规律。如果题目太难,会是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如果题目太简单,学生便很容易的得到觉得。这样便不能激起探究的意识,产生不了有效的互动。这就要教师课前充分的钻研教材,充分分析学生,做好预设,所准备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和合作,在老师和同学之间产生有效的互动。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有效互动并不是仅仅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它也应该包括教师组织和引导下的学生之间合作学的习。利用创设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大可能的开展生生互动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成新知。

3、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有时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其实,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也许对话的是教师与个别学生,但关注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行之有效的互动,应当是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这就要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的发展。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5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情感培养不仅是一个目的, 还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手段。它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 激发学生的思维,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的程度及其在学生内心渗透的强弱会对教学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该怎么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让他们的内心更渴求知识呢?笔者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 特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以情为先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常言“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可见成就一个人是一项多么艰巨和任重道远的事情。教师在成就一个人成为拥有优秀品质, 于社会于人民均有用的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就像一座灯塔, 指引着船只的航向。教育是一种需要爱心的职业, 是一项需要奉献的事业, 也是一门需要经营的艺术。它需要耐心、细心、良心、爱心。所以我始终认为教育, 教书育人, 应该是育人先行, 教书紧随, 做到寓育于教, 在教中时时贯穿育。而这个“育”就是爱教育, 是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式爱教育。

二、认真细致, 激发兴趣

作业评语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我认为, 作业评语的重要性会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而逐渐被认识。作业评语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我认为, 作业评语所使用的语言应该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学的单词、短语、句型、时态、语态、语气或篇章结构等, 也可以用即将接触的语言。这不仅可以评价作业, 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语言。作业批语忌千篇一律、死板教条, 而以生动活泼、因人而异、有针对性为好。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 常见的作业评语多是简单的对、错符号或分数或等级。几乎没有评语, 至多是千篇一律的All right!OK!或Good。许多英语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时, 侧重了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测验考试等, 却忽略了学生的作业评语。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所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和学习态度, 因此便于因材施教, 个别指导。作业评语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是无声的师生对话方式, 也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败而全盘否定学生, 教师要看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作业和测试的情况, 对学生做出积极评价。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是极其在意的, 因为学生都会将教师的评价当作教师看待自己的态度。因此,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作业评价这个与学生沟通的园地, 让作业成为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竞争的一个良好动力。在批阅学生作业时, 教师不仅要对作业的对错给出评价, 还应该指出错的原因以及改正方法。教师细心的批改与积极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当学生看到了作业本上教师详细的批改与积极评价时, 感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更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肯定, 树立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学生一旦失去自信心, 也就失去了学习动力。在英语教学中, 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 都是有潜力的。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原因, 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只要我们给予充分肯定、尊重和鼓励, 给予关心、耐心和爱心, 让他树立信心, 那么学生终有一天会表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学生对教师充分信任, 并乐于受其教育, 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 使学生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一般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 并对自己做出相应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 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 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 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 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 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厌恶学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重视进行情感教学, 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 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一环, 更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学中, 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和充沛的情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要用理解和爱唤起学生灿烂的笑容, 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变化, 要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并对其进行逐步加工, 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 让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 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感教育,情智激发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 《文化社会》[M], 北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李力超、王海平,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J], 《教学研究》, 2007.5

[3].陈冰冰,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9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6

一、利用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具有知识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特点,语文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开始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性格活泼,喜欢表达,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真正有意义的课堂互动,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对语文知识深入理解。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具有主动探究意识,他们能积极地和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对知识的领悟,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发展共鸣。

二、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大量的语文知识。在被动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仅仅限于死记硬背,不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教师不再畏惧,而是敢于和教师进行知识探讨,激发思维的活跃性。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并对他们遇到的思维障碍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获得顿悟的体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让他们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进行互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还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探讨,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发挥集体智慧,树立团体意识,通过分享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面拓宽,能从多角度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获得发展。

三、课堂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互动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使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让学生探究知识时,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来深入分析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观点,关心学生,主动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后,会对教师教学的学科感兴趣,从而把对教师的喜欢转化成对语文学科的喜欢。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在课堂上能和教师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课堂氛围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学习过程中,思维能积极地运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更深入地探究知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习和探究知识时,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究,让他们通过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最终解决这些疑问,使语文综合能力获得提高。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通过分析语文知识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在互动教学中突出教师的激励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人在受到激励时,工作效率远远大于没有受到激励时的工作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同样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能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兴趣。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承认学生之间在知识和智力水平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允许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快慢不一。要特别关爱学困生,应该创设机会,让他们显示自己的优势。例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也可以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让他们有机会动手、动口。同时,教师应适时给予表扬,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信心增强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浓了。

五、互动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地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对语文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

例如,我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要求学生要评出最佳的“老师”,结果是抽到的学生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学生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了七层了。在这里教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积极的互动来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获得发展,在积极的课堂参与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使他们能充满信心地对知识进行探究。教师要深入探究语文教材,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用教学经验和智慧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7

充分调动学生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当一个人充满自信心时就象充满了斗志的战士,随时准备克服一切困难,也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要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具备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时,从他的个人情感上就不会排斥英语这门学科。

以情动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喜欢某位教师就喜欢他所教课程的现象,英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首先时刻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英语学科的惧怕感。其次,帮助学生解决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指导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指导的正确性和高效性,使学生从内心佩服教师,信赖教师,有问题时乐意向教师寻求帮助。逐渐养成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模仿教师独立解决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我让学生记住这样一句话:“If you can, you can”,如果你觉得自己能行,你就一定能行,让学生了解一个人的自信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再次,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加强与学生交谈,经常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都充满自信。

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情感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而积极的评价更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才,但学生的层次有高有低,有好有坏。有时候会因为学生答不上问题而生气,甚至批评,责备学生,这样不仅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又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要学会包容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美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宽容学生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宽容学生的错误,科学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还需要因人而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问时,应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有能力答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少数优秀生,可以提高难度以增强语言的新颖性,让所有学生在同样一节课中都有所进步,让多数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求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上课时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并能体会到学习的欢乐。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挖掘教材,创设情景。“英语教学过程应该是在特定环境下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相联系,模拟真实生活情景,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如电话对话,购物,谈论自己的爱好,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类型,介绍自己的家人等等,教师可根据不同内容,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几乎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

游戏教学。在课堂上恰当地应用游戏,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游戏有多种类型,教师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运用。如,击鼓传花、蒙眼猜物、听音辨人、满堂笑等,甚至还可以模仿幸运52节目中的猜词游戏。在笑声中轻松掌握语法内容,游戏活动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心理,避免了课堂气氛的沉闷。但要注意游戏活动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应由教师组织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周密计划,让其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利用多媒体教学。适时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制作直观易懂的课件,使课文中的角色变得鲜活起来,达到多种媒体共同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乐于、并易于接受新知识。课本上静止的人都动了起来,黑白的画面变得五颜六色,学生上英语课就象看动画片,新奇、高兴得不得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快得惊人。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英语教学过程是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养成合作习惯,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方式。同时合作精神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认为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积极互赖”,即学生们要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合作者双方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语言交流。如果合作者中有一方由于性格内向或自信不足等原因参加活动不够积极,另一方会帮助,鼓励他,带动他一起完成任务,体现了合作精神。 使学生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精神。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彼此了解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互相促进。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信,兴趣,合作等积极情感因素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视觉、听觉等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消除学生胆怯、隔阂的心理,加强学生间的交流,鼓励他们通过互帮互助达到同一目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从而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积极情感,共鸣

在某些课堂教学上创设情景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眉头紧锁;有的表情漠然, 对老师的教学无动于衷;更有甚者对教学心存抵触。然而我们也能在一些名师的教学过程中看到:学生眉飞色舞、兴高采烈, 学习情绪高涨, 且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双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良好的情感会使学生的感知变得敏锐, 记忆力得到增强, 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有利于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 能有效地激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消极的情感不但会干扰、抑制学生的认知过程, 而且还可能使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不能正常发挥。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和感受, 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浅见。

一、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感情共鸣是指观察者基于对被观察者的理解和认同而产生的与被观察者相似或相同的情绪情感体验。老师要做到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首先就要得到学生情感上的认同, 成为他们乐意学习的榜样。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翩翩儒雅的风度、严谨负责的态度、宽阔坦荡的胸怀、永不言败的精神, 为师生情感共鸣打下基础。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营造新奇、愉快而轻松的教学氛围

如在上Senior English II中的Unit1时, 我从“outstanding”一词入手, 设问:“Who is outstanding?”学生会立刻回答:Scientists、Chairman Mao、Comrade Lei Feng等。我又接着问:“Are you outstanding?”学生们兴趣激昂:“Yes”or“No”。然后再点题:Maybe you are not outstanding now, but in the future, you will make a difference.接着以几幅科学家的照片导入新课, 用设问介绍Albert Einstain、Calileo Galilei和Madame Curie等伟人, 让学生懂得他们的伟大, 这样, 教师与学生无形中就产生了情感共鸣, 然后再让他们记住这几位伟人的事迹就容易多了。

三、积极创设学生学习英语的愉快情境

高中英语课文看似简单, 但其考查内容多、要求高。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 经过努力学习, 该记的记了, 该背的课文背了, 可是成绩仍然不理想, 对他们的打击实在是很大。所以要让学生有充分的信心学习, 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是关键,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设法让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创造条件,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高中生来说, 如果英语老师总是让他们做高难度的试题, 以致他们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会严重受挫;如果难度适当, 学生学得有信心, 那么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比较浓厚。成功的经验使人雄心勃勃, 失败的经验使人心灰意冷, 甚至会产生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力感。所以,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提供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和成就标准;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给予及时的帮助、鼓励, 使其能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由于多种原因, 高中生英语成绩出现分化现象是很常见的, 但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应该更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消除学生的疲劳感,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 为了让学生记住一些缩写单词, 我组织了一次猜词游戏, 把缩写词全写在一张张长形的卡片上, 让学生任意选抽一张, 让他们猜卡片上缩写词的完整意思, 猜对了奖励满堂掌声。学生兴趣盎然, 大家抢着猜词, 如VIP、CEO、EQ、IQ、NBA、IP、MBA、SOS、SARS、UFO、WTO、WWW等。这样, 既增强了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 又丰富了他们的英语知识。

(3)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 题材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文学艺术、工作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体育卫生和人权政治等各个领域, 体裁有记叙、传记、小说、戏剧、书信、日记、说明文等。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 可利用插图、问答、讨论、多媒体, 一开始就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形式要多样化,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语言点时, 学生往往会觉得有些枯燥, 教师可以动动脑子, 利用好的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总的意义和基本用法, 使学生对该用法加深印象和牢固记忆, 更快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快速发展并且趋于稳定的时期, 作为教师, 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 他们就会思维活跃、积极上进、心情愉快、自信自强, 这不仅有利于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冯维.现代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9

一、影响开放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消极情感因素

当前, 影响开放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信心不足。从心理语言学角度上看, 焦虑、害怕、紧张、沮丧、厌恶等消极情感都会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至关重要。作为开放英语教师, 所面对的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 他们对自己所表现的能力和影响力有自我的判断体系。倘若教师在课堂上不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 教学方式单一, 方法枯燥无味。毫无疑问, 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也会越来越消极, 自信的极度缺乏必然影响学习态度, 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习动力不强。外语学习动机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 开放教育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大致可分为综合型 (为了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个人前途型 (为了今后更好地找到工作) 、履行义务型 (拿到毕业证书, 对得起所交学费, 或为了报答亲友) 和模糊不清型 (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的) 等四大类。由于学习动机呈多样化, 其学习压力和动力也不同, 不少学生抱着“混”或“熬”的心态, 在英语课上表现出抑制、害怕、厌恶等消极情绪, 有的甚至排斥英语课。倘若教师熟视无睹, 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3.学习策略不佳。英国语言学家Rod Ellis (1994) 指出, 学习策略是由与整个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过程中某个具体阶段相关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组成的, 既包括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所采用的整体性的学习策略, 也包括针对具体任务的方法、技巧和手段。然而, 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已把学生引入学习的误区和盲区, 不少开放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传授, 被动地应付多种考试, 加上“急功近利”和“混文凭”等心态, 导致主动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者不多。为此, 尽快培养学生运用可行的学习策略, 建立自信和努力学习的积极信念是开放英语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环。

二、挖掘积极的情感桥梁, 促进英语课堂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一) 提高教学技巧

教学实践证明:掌握了教学技巧, 就等于取得了课堂互动的钥匙。为此, 教师要不断探究互动方式的创新, 努力实现教学技巧与学生学习策略的完美结合。

一是要化“死”为“活”。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提出:“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准不应是学生能背多少教过的句子、词组和生词, 或知道多少语法规则, 而是他们能用所学到的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多少。”这一番话精辟地道出外语教学的目标。认知论教学法主张:要帮助学习者把新语言材料和他们本人的生活与经验联系起来, 选择最合适的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 反对那种只要机械的反应的情景。开放英语教材内容实用, 趣味性强,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 摆脱机械性重复训练, 以课外生活为引例, 帮助学生消化课内知识, 掌握规律, 迁移能力, 达到英语学习“生活化”。

二是要化“难”为“易”。在开放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不应局限于提供任务和促进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 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发展更恰当的学习策略, 使英语学习化“难”为“易”。为此,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引导学生从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做起;要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 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扫清“拦路虎”。尤其是面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多用启发式, 多给些问题, 一步一步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同时, 要允许学生犯语言错误, 让学生把话说完, 然后给予更正, 以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使其丧失学习信心。

三要化“苦”为“乐”。心理学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尤为密切:根据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规律, 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达到“乐学”的目的;根据情感、意志过程的规律, 教师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 推动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为此,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乐趣的引诱, 在教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上多下功夫。如结合教材《开放英语2》, 设计“周末健身”、“筹划出差”、“餐馆开业”等情景, 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演示课文情境, 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这样, 学生乐于参与, 互动效果好, 不仅学得活, 也记得牢。

(二) 激发学习动机

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统一体, 只有教师的组织意识, 而没有学生的学习动机, 无论如何是互动不起来的。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培养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熟练掌握和应用英语已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必备, 也是当代青年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谋求更大发展的前提之一。其次要因材施教。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英语基础等做到心中有数, 并采取相应的教法。如对学习好的学生应鼓励主动探究, 不断进取;对学习中等的学生应该鼓励和敦促兼而有之;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耐心引导, 在课堂上创设机会让他们回答不太难问题, 帮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第三要活跃互动氛围。在语言方面, 用“Yes”、“I see”、“Good”、“You did a good job”等词语向学生表示积极倾听和接纳的态度;用“Go on, please”、“Your meaning is...”、“Don't be nervous”等片语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在非语言方面, 教师应充分利用形体语言, 通过和蔼鼓励的眼神、微笑点头的表情等,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强烈愿望。

(三) 培养学习策略

就语言学习而言, “教”与“学”实际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教”的结果最终得由“学”来体现, 抓住了“学”, 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了“学”, 就是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主体。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策略的引入及整合。

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掌握英语学习策略的前提条件, 如: (1) 制订计划。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 就能摘到果实”的长远目标, 并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 使之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 (2) 课前自学。培养学生课前查词典、记例句、找漂亮的句型、对句子进行诠解、找出课文中的难点等, 以减少听课的盲目性。 (3) 专心上课。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当堂消化, 掌握重要内容, 逐步降低学习焦虑感。 (4) 勤记笔记。引导学生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 提纲挈领地记录重点、难点、疑点和新观点。 (5) 反复练习。要求学生主动争取训练机会反复练习, 达到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的目的。

二要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 才有生命。要提高开放英语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务必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要摆正“精讲”与“多练”的关系。要在老师的精讲基础下通过学练结合、考练结合、练用结合,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二要处理好“用法”与“运用”的关系。“用法”只是“运用”的必要组成部分, 而“运用”才能促使“用法”的掌握。要通过师生互动方式的创新, 提高学生语言应用的技巧。三要领会“知”和“行”的关系。知识并不等于能力, 知道并不意味着会用。只有通过以语言知识的训练为手段, 不断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害怕、紧张、沮丧心理, 才能实现从“学”到“用”的转变。

三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Bruner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给予了重新定位: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因此, 我们应该把学生当成即将被点燃的蜡烛而不是有待填充的空瓶子。在日常教学中, 可放手让学生设计教学活动,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英语对话、单词听写、分组讨论、互相评价学习结果等, 也可通过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网上BBS讨论等, 努力改变学生为保护自尊而过分抑制自我的消极应对情绪, 减少焦虑和不安全感, 增强自信心, 增进课堂师生良好互动,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从消极接收转为积极参与。

总之, 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务必要通过情感交流, 给学生提供信息输入量 (Input) 和练习机会 (Practice opportunities) , 同时也在学生心中创造一种积极开放、乐于接受所授语言及文化的心态 (Receptivity) 。增强师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良好互动, 我们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小敏.浅谈英语教学的情感原则[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 积极情感 教學效果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Coleman)认为情感因素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情感因素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他提出情感因素的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专为问题学生设计的补救措施。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不仅将学生的情感态度确立为课程目标之一,还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情感因素,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调控情感的能力。以下就浅谈几点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积极情感教学的做法:

1.以情育人,达成师生间共同的信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爱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天职,同时也是教育的前提,因此我们教师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理解,课堂上是他们的师长,课堂外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和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对你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相反,如果没有师生信任,学生不愿对我们敞开心扉,教师无从教育,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促使他们加倍努力。

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相互进行情感交流,并能被对方情绪感染。教师的情绪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课堂上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不良情绪则相反,会使学生感到紧张焦虑,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富有感情和感染力的话语,都会感化学生,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并创造性地设计各种语言活动。

2.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建立成就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即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这样,学生才不会丧失信心,讨厌学习。比如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结合教学进行鼓励教育。在讲授单词用法时经常会用到许多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该注意选用合适的例句,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害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even if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在语法上都没有错误:

(1) Even if he practiced very hard, he didn’t win the competition.

尽管他非常努力的练习,却没有赢得比赛。

(2) Even if he failed the competition, he didn’t lose heart.

尽管他输了比赛,他并没有丧失信心。

但是例句(2)比例句(1)在情感色彩上更积极向上。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学生,别忘了用“Excellent!”(棒极了!) 、“Very good!” (很好!)等课堂用语;对表现一般的,可以说“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千万不可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T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do better next time”(没关系,下次争取做好)、“Try it again.”(再试一次)等鼓励性的话,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对于课后作业的检查,教师应做出积极评价和及时的反馈。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平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和竞争的动力。因此批阅时不仅要做出对和错的评价,而且还要更正学生写错的地方并指出错误原因。试想,如果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阅”或“查”外加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兴趣就没了,长此以往,对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慢慢消失了。

3. 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英语的表现欲。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讲故事,表演戏剧,才艺大比拼、举办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他们充当能胜任的角色,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11

一、要努力构建平等合作、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

在学校教育中, 非智力情感因素往往起着维持、指向、稳定和强化的作用。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情感中两个关系密切的重要因素。如果两者之间相向互动的话, 则能形成较大的合力关系, 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依然。因此,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从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来说, 努力构建以师生情感为核心的教学关系是我们的第一要务。首先, 要把爱生敬业的责任意识真正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上。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活动中, 检验教学效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归结于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互动情况究竟如何, 而不在于师生双方的出彩多少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度高低。其次, 要坚持以身立教的同时努力赢得“爱屋及乌”效应。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凸显自身的教学魄力和人格魅力, 给学生带好头放好样子, 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支持和信赖, 从而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亲师信道作用。

二、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张弛有度的教学情境

体育与心理健康课程以体能和技能训练为主, 由于训练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较大, 且许多运动项目的训练形式比较简单机械, 这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性的厌学情绪。育教师要本着“激励学生、优化教学”的目标原则, 努力采取因势而化、丰富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扬起长而避其短,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从中收获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多媒体体育教学为例。许多教师对于体育运动原理方面的知识讲解较少, 或者讲得比较模糊, 因此初中生对此知之甚少, 抑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情感和运动意识。比如, 以游戏体育教学为例:可以把蛇形跑、换位跑、老鹰捉小鸡游戏以及跳橡皮筋、踢毽子比赛等形式运用到学前准备活动之中;在田径类内容教学中, 可以把习惯性的“绕道跑”改为“占领敌方高地”和“男女混合接力”等游戏活动, 有效迁移学生的情感注意力, 变相减轻他们的身心疲劳程度, 让他们在乐学环境中增强互动性;还可以把“摆图案”“打人链”等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之中收心稳神, 以良好心态迅速投入下一轮学习。

三、要努力营造喜闻乐见、争先创优的体育氛围

浅谈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情感言语互动 篇12

一、促进“师动生也动”的有效途径

1.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动

要让学生敢动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或偏离常规思维的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感到“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充分的展开思维活动,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敢于在老师和其他同学面前展示自己。

在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善待学生。对于在互动活动中学生别出心裁地做出不符合常规的事情,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这种个性张扬,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这样的学生永远不说“No”,而是毫不吝啬地说:“Well done!Good job!Excellent!”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对于在完成互动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有待进步的学生,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让他有进步的信心;犯了错误的学生,给他一个宽容的微笑,让他有改错的勇气。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压力小了,心情愉快了,也就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了。这样就迈开了师生互动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敢动!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让学生想动

要让学生想动,应注重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教学形象、真实、生动,更具生活化、活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角色的扮演者,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思维惰性,积极的参与师生互动。

现行的牛津初中英语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每一篇课文都很容易产生兴趣,能够更容易的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在教学中,我经常穿插一些现实生活发生的事情。如在学习Disasters中讲an earthquake in Taiwan.我联系到了1976年的唐山地震,还给他们讲沙尘暴,雪灾等自然灾害,告诉他们要保护自然环境,爱惜地球。

此外,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英语教学课堂,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给英语课堂带来高效、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的教学形式多样化,以此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自主性,使学生要学英语、爱学英语,最终学好英语。如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6 Reading的重点是介绍20世纪不同年代的时装,教学时我首先通过Flash制作将各种服装穿在课文中的每个人身上,让学生发出指令穿哪一件,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很快的学会了服饰类的短语。

3.贴近学生的实际设计互动,让学生在敢动、想动的前提下能动

要让学生能动,就必须使我们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如果我们的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外,学生将很难对所提问题做出反应,也就不能与教师形成互动。如我在教学7A Unit 3 Halloween 一课中,谈到外国著名的节日:Halloween、 Thanksgiving Day、 Christmas,我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把他们与国内的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Spring Festival 进行对比,明白这些节日的由来,以及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主要活动。通过预习,使学生具备了有关这些外国节日的认知基础,为下一步的师生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后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模仿这些活动进行表演时,学生兴趣高涨,主动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促进“生动师也动”的有效途径

1.教师要敢于创新与面对挑战,做到敢动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就首先得具备创新精神和积极面对挑战的决心,要敢于与学生互动,灵活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及学生给出的各种解答。只有我们教师敢动了,学生才有可能敢动;只有教师和学生都敢动了,师生之间才有可能有良好的互动。因此,教师敢动是整个师生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2.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积极想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双向交流,谋求共同发展。教师要善于学习各种新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提高了,对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才有深刻的认识,才会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要经常自我反思,看看自己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努力克服,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如果一个教师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仍然把教学想象成是一成不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间的单向传递,而没有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没有认识到信息双向交流的好处,怎么会想到师生互动?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让自己在敢动、想动的基础上能动

教师要想在敢动、想动的基础上能动就必须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教师的素质、整体修养。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善于把生活中的、身边的资源转化到课堂上来,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具生活化、趣味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合理而巧妙的作出评价,有效的促进自己“能动”。

上一篇:国网务虚会汇报材料下一篇:教师学习系列讲话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