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2-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探索互动式语文教学新模式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呈逐渐弱化的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一些让学生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和接受教育,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互动式 语文教学 新模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他们的吸引力渐呈弱化趋势。中职教师,特别是文化课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一些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新模式。为此,笔者就自己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语文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秩序

每当接手新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时,在第一节语文课上,笔者就会让学生讨论: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教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在最后总结时,不但表示自己会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而且还与学生就语文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约法三章”。事实证明,事先制定好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游戏规则”,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

笔者通常所列的规矩有:第一,上课前解决好个人“内部”问题,上课期间一律不准出去(特殊情况需有医生证明);第二,语文课上不准照镜子;第三,课堂上关闭所有的“现代化高科技工具及玩具”。否则,第一次没收,免费保管一周,一周后在笔者处取;第二次没收,没收一个月,由家长或班主任来取;第三次,没收一学期,考虑加收一定数目的保管费……

有一次,刚开学第二周笔者就没收了一部手机,“机主”追着讨要数次,笔者都严格按“约定”执行。几次下来,学生们都知道笔者是“来真的”,在课堂上也就不敢再放肆地玩手机了,开始变得守规矩了。

其实,哪个班级都有几个调皮鬼。笔者一般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小调皮鬼,除了要求他们基本遵守“约法三章”之外,上课期间还常用“态势语言”与他们交流,而不会用生硬的语言呵斥批评。比如,正讲课时发现有同学在做“小动作”,笔者一般先用眼神、手势提醒他注意。如果他正埋头于自己的事而不抬头看老师,笔者就会边讲边走到他身边,将手掌放在他肩上三秒钟,或是摸摸他的头,这时候“小调皮”一般都会立即翻开书本表示配合。个别还不能自觉者,课后再找他谈话,真诚地对他提出要求或希望,这些措施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在互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不能只靠说教。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从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春风化雨”,“润物‘有’声”。 笔者的方式主要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穿插一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小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吸引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每个单元,笔者基本上都设计有“语文活动”。有的是随堂“小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或课后反馈中;有的是比较大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等。以“小活动”为例,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虽然我们的学生也正值“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年龄,但他们似乎感受不到,也理解不了伟人毛泽东当年的豪情。笔者就为学生设计了一次语文活动:①课外阅读并摘录毛泽东的3至5篇诗词;②走近祖辈。去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并记录下“采访”内容。以上活动,学生可以任选其一用于课堂互动交流。结果,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搜集整理毛泽东诗词,只有几个学生“走近”了祖辈。在交流的时候,有学生说,他通过采访才发现爷爷很了不起,不但对毛泽东很了解,还能背诵毛泽东的文章,其言语中充满了对祖辈的钦佩之情。这次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对伟人的了解、对作品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语文课堂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组织人与人进行交流的艺术。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过程。互动式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写作训练中的互动式教育

笔者在教学中比较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学校为每个学生都订了一份《学生导报》,空闲时笔者也常翻阅。有一次,笔者在该报某版面上看到一则面向全市高中或中职学生的征文启事,主题是“亲情、友情、恩情”。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契机吗?于是,笔者在写作课上引入了感恩的主题。从这次写作训练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写信,称呼、落款等写作格式一概不知。还有很多学生不会用“您”字表达感情,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长辈的书信几乎找不到一个“您”字。他们用“你”字和长辈说话,落款多是“你爱的女儿(儿子)”之类。在批阅的过程中,笔者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有必要加以纠正。于是,在讲评中笔者指出:我们无论是在写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学着把“你”换成“您”,把“你爱的女儿”换成“爱您的女儿”!还有一个学生(一个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格式以及语言表达都比较到位,但书信结尾处的“就此绝笔”四个字让人触目惊心。笔者知道他的意思是停笔或搁笔,可在没有书信经历的学生这里就上演了“绝笔”的笑话。笔者相信,通过这次书信写作与讲评,对学生的教育一定是“多向的”,而不纯粹只是一次写作训练。

总之,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不再强调学生记住了多少语文知识,而是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语文教师如果能把“教教材”变成“用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那么,语文教学的形式和途径将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语文教育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作者:王玉芹

第2篇: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笔者将体验学习理论引入音乐课程教学,逐步探索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本文中探讨了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与教学、学习者与教学者,较传统教与学发生的积极改变。

【关键词】音乐体验;互动;教学模式;体验

体验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哲学和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学理论。通过对杜威、勒温、皮亚杰的学习模式的会顾,库伯把学习描述为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体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音乐体验与的过程。他强调适应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内容或者结果;知识是一个转换的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创造与再创造,而不是可获得或可传递的独立过程;学习转换的体验包含主观形态和客观形态两种体验;要理解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反之亦然。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笔者将体验学习理论引入音乐课程教学,逐步探索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构建了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即参与体验音乐活动+反思+创造性应用+反思。

课程中的体验式学习与教学,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介入不同的音乐实践的反思性对话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不再是消极的听众,而是在行动实践的过程中,以开放、积极思考的状态与自己、他人不断交互、对话,修正、建构个体认识的学习者。

课程中的体验式学习与教学,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介入不同的音乐实践的反思性对话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不再是消极的听众,而是在行动实践的过程中,以开放、积极思考的状态与自己、他人不断交互、对话,修正、建构个体认识的学习者。参与者通过音乐实践,潜心地倾诉好的音乐、个别地和集体地唱、奏好的音乐,并综合音乐、语言、动作、舞蹈、游戏等各种因素,来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

在改变传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基础上,构建了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即:在有效的教学环境互动中(学习者与授课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知识和技能之间),构建参与体验音乐活动+反思+创造性应用+反思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在体验中建构、修正、应用、升华。

二、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特点

(一)将课堂还给学习者

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成就了自我的成长。并且促进了学习者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探究等能力的发展。将课堂还给学习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学习,让学习者成为研究者、成为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演奏或表演者、成为领导者、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变为可能。

(二)让课程变的更加具有生命力

在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学习中,学习者不仅仅完成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且在此基础之上使之更多地感悟并建立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在此,教学不仅仅只是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让学习者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反思,在体验中成“人”。

在音乐体验与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不仅赋予课程生命力,而且让课程成为启迪生命的体验,成为反思力、合作力、创造力萌发与理解的源泉,成为学习沟通与聆听、领导与服从、制作与表演的平台。

(三)用项目学习带动学习者進行研究性学习

音乐体验与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以作业、主题创作或一个项目的完成,带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反思性、合作性学习,使其学习过程呈现螺旋上升与动态化。

笔者在实践中,学生们创作并排演儿童舞台剧,包括手偶剧、音乐剧、皮影戏。这其中,每一个班级的学生一个不少地参与了整个剧本创作与编写,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服装、道具、手偶、皮影,参与音乐编辑与录音、舞台剧排演,参与宣传与策划和作品集制作;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师给定的学习内容创作了大量奥尔夫器乐、舞蹈、合奏、儿歌作品。

(四)评价手段可视化

音乐体验与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电子学习档案袋评价方式。在小组与个人学习档案袋中,有学习者的作业、创作作品和学习过程的视频、图片、文字记录,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以及取得的进步与成长呈现可视化与个性化。

音乐体验与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多样化、人性化、可视化、个性化,不仅能够看到学习者个体的成长,也能够使其更加具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高慎英.体验学习论——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的假设[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D.A库伯,王灿明,朱水萍.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戴维·埃利奥特,齐雪,赖达富.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胡炬(1977—),女,湖北郧阳,硕士研究生,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胡炬

第3篇:互动式教学过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西北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项目)自2013年以来,已经运行了四年时间。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我们发现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展现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互动式教学过程改革的探索及努力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互动教学的实践,以期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改革

一、互动式教学及改革背景

1.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师生双方互动、双方介入,通过有效“沟通”与“对话”,让师生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更好地交流,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互动式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本地位,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同时让整个教学课堂活化起来,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2.互动式教学的改革背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是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2年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开办的特色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拿到西北民族大学和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双学位,因此,学生需要完成由中方老师授课的美方课程的学习及考核。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我们发现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首先,所有课程在我校完全采用美方院校的全英文教材,对于刚接触专业课学习的本科生有一定的难度和语言障碍,像传统课一样仅利用课堂时间,很难达到学习目标和美方学校的课程考核要求。学生只有在课下进行预习,克服语言障碍,掌握专业词汇,才能有效地听课。其次,课程信息量大,考核内容多,要求高,难免枯燥无味,因此,充分改革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加强课程的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提高课堂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改革的实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互动式教学过程改革,顺应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1.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符合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同时,结合国内该学科发展演变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补充国外教科书中未能涉及的国内实践案例、法律法规、业务管理等知识。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的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严格遵循美方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应的取舍。

2.传统结合现代,丰富教学手段。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加教学内容,增大信息量,拓展知识面。通过声音、图像等影像因素强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此外,多媒体教学也有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通过分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电脑操作水平,还有益于增强同学们的荣誉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避免纯粹多媒体教学的缺陷(有些需要渐进式分析的内容,幻灯片快速的放映难以将推理的具体步骤和过程慢慢展示给学生,不能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和判断的时间)。

3.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除了采用课堂讲授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部分将重点采取课堂讲授,分析讨论,经典文献解读和案例教学的形式实施,而实务部分则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实验模拟,练习相关业务操作,进行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等仿真模拟,尤其要有意尝试情景教育。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前互动式预习、课上互动式交流、课后互动式巩固“三位一体”的双语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倡导案例教学、讨论教學、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课堂下倡导公共邮箱、微信群、QQ 群等电子平台的应用,及时有效地加强师生互动,保证教学效果。

4.实施有实效的实践教学。本专业学生将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实验室,让学生模拟相关业务操作,即能运用理论所学,又能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实验室的相关软件,熟悉业务通关、报关等操作,全流程多方位体验国际业务操作,使实践教学发挥其预期的效用。

5.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增加考核频率。传统和课程考核,一般都是期末做考核,形式单一,时间跨度较大,在中外合作项目的课程考核中,考核构成也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平时作业,论文,实践应用成绩都会作为课程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一般都是两周或三周就要针对所学进行一次考核,对于学生积极复习,定期查漏补缺,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方式进行动态调整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侯定凯主编.象牙塔是平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晓辉.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教学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2014年第29期.

[3]祁小峰.明晓峰.特色专业与优质课程在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地位[J].学术探索.2013年第9期.

课题项目:西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互动式教学过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课题编号:2016XJJG-23-10019130。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保险学,项目编号:2015XJZYZHGG-1001670112。

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保险学,项目编号:10019153。

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项目),项目编号:10019153。

作者:潘文娟

第4篇: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探索和构建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是:“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包括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和幼儿实际积极有效发起的互动或包括积极有效地回应幼儿发起的互动,也包括幼儿个人积极有效向教师发起互动,或积极有效回应教师向其发起的互动。“积极”是指师幼在互动

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意识和生动活泼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状态;“有效”是指师幼互动过程中能消除幼儿盲目发起的消极互动,启迪幼儿主动发起有价值的互动,从而推进活动有价值地开展,这既能增强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分析

(1)幼儿园班级人数普遍较多,教师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在活动中一些幼儿很少被老师关注。

(2)在师幼互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幼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教师更多关注自己的教育意图实现与否而较少顾及幼儿的情感表达。在活动中表面上看气氛热烈,其实唱主角的还是教师。

(3)面对幼儿抛过来的互动信号不能巧妙应对,缺乏教育机智。有的教师虽有互动交流的意识,但不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对幼儿的行为领悟能力表现不强,这样就抑制了幼儿与教师深入互动的动机,影响了互动行为的连续性。

二、构建新型师幼互动的有效方法

1、探讨教师角色转换,启迪幼儿主动多向互动

在教育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还应是幼儿学习活动过程的倾听者、观察者、欣赏者、鼓励者、协商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应善于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充当各种角色,尤其是认真探讨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语言表达艺术。例如,把居高临下的“领导者”角色所用的“要„„„”“必须„„”等指令性语言转换为与幼儿平等的“协商者”角色所用的“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想(希望„„„”“想怎么(做、说)„„”等建议性语言或“应该注意什么”等提醒性语言,以启迪幼儿主动选择正确的活动行为或互动对象,实现多向互动。

2、运用符号表征、记录,促进幼儿多向互动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经历的丰富,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也在增长,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符号表征如数字符号、图形符号以及图画、文字等感兴趣,而且能初步理解这些符号表达的意义,这为他们进一步了解、探究周围环境,与同伴、师长间交流互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也着力培养幼儿了解、理解和运用各种符号表征的能力,即培养幼儿理解符号表征、用符号表征为环境作标志、用符号表征记录活动过程、借助符号表征与他人

进行互动等能力,以促进幼儿积极有效的多向互动。

3、正确处理课前准备和课堂上随机应变的关系。

课前准备和课堂应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彼此相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只有作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轻松应对,游刃有余。良好的、灵敏的课堂应答依赖于教师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到

位的精神、物质准备。

4、教师的情绪,情感,态度等精神因素的适度把握。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热情,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后所流露出的真情等,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幼儿会因为教师的激情而动情,幼儿会因为教师的积极投入而忘我学习。另外,教师对幼儿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所表现出的态度,也对幼儿的学习情绪产生暗示。

5、对于临时生成课程以及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

在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师幼互动,除了依赖于精心设计外,还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临时生成课程以及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这一点是课堂上师幼互动质量的核心。

6、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给孩子以适宜的支持。

及时地捕捉孩子“需要发展”的时机。老师必须能客观地看到孩子的表现行为,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积极客观的判断,判断孩子有什么样的需要、我们的方式是否还有能进一步引发孩子学习的价值,孩子是否需要援助、需要我们什么样的援助,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让孩子进行新经验的体验。

三、实现优质师幼互动的“三大”原则

1、互动性原则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真正互动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应体现相互性和双向性。在互动中通过沟通、理解、交流,使彼此的经验、知识、思想、价值、意义、情感、态度等都显现出来,并对对方产生一定的影响。

2、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是优质师幼互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感到安全、民主,如与幼儿一起讨论活动的开展、活动的规则;与幼儿进行各种思想的自由交流;尊重幼儿的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理解水平,对幼儿对问题的回答进行理解性分析,激发幼儿不断思考的兴趣;允许幼儿出错,将幼儿的错误问答成为一个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幼儿始终敞开心灵,教师始终准备向幼儿承认我们所认为的真理被证明为谬误。

3、互主体性(或主体间性)原则

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是互主体性关系,他们都是平等交往的主体。教师与幼儿的情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在互动中被对方调动出来:教师所表达的思想,是对幼儿思想的一种焕发;教师对某个问题的提问,是对幼儿思考活动的一种激发;幼儿对问题的追问,是教师进一步思考并提出新问题的基础;幼儿的回答和追问是教师对幼儿认识、了解的重要信息„„在这种互主体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互信、相互依托、相互激发,在“碰撞”中认识、了解、沟通,生发出对教师与幼儿来说可能都是新的火花和闪光点。

第5篇:三位互动 学案导学 五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郧县第一中学 李先有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是否满意的根本标准。教学时间有限,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更新观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以老师的指导为辅。精心备课,师生互动,激活课堂气氛,加强实验,重视探究,激发兴趣,精心编制导学案。每节课分散难点,精选重点,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辨性、创新性、连贯性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从而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关键词:高效课堂 引导 自主 互动 合作 探究 实验 导学案

我们新的课堂理念是:课堂不是师生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探究问题的平台,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平台。我们的改革目标是:构建学生主动乐学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乐学善思,快乐学习;构建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服务的课堂,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攻方向;构建适应高考的课堂,以训练为主线,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我们的具体目标是:第一年,高

一、高二“三位互动、学案导学”五环教学模式;高三实施“先考后教少讲精练”的复习课模式和“先思后评寻规变练”讲评课模式;第二年,进一步巩固课改成果,优化导学案,理顺导学流程;第三年,总结前期经验教训形成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和育人机制。

作为教师我们的主阵地是课堂。课改的核心是建立高效课堂,使教学具有高效率,包括教师指导的高效率和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它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以指导为辅,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但是,要想高效学习,就需要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得法。老师要像导演一样导的高效,像抓痒一样抓在点子上。要想如此,就必须精心备课,精讲精练。一句话:少则得,多则惑。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教学理念,精心备课

如果说良好的理念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那么分析学情、把握教材,设计能够激活课堂的教学方法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化学教学不能只拘泥于教科书,应努力挖掘和开发教学资源。我们首先必须对教材、资料进行消化吸收整理,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突出重难点,突出理解应用型问题。一节课通过学习、探究 1

弄清两三个问题,应该说收获很大。这就是少则得,多则惑。少而精、少而透,跟面面俱到、不深不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就是说,教师备课不只是备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生能够想到的、比较难懂的、容易出错的、容易忘记的问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

二、注重双边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可适时利用化学谜语、化学故事、顺口溜、化学模板等来与学生互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由学生协助实验、参与实验,共同经历成功和失败、感受兴奋和沮丧,体会科学探索的酸甜苦辣。如在探究苯酚与溴水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溴水和苯酚溶液,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会感到惊喜和刺激。成功了,很开心;失败了,有叹息、更有思索。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苯酚的有关性质,在交流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和思考。上课时,教师要使学生保持轻松的心态、良好的状态,要善于辨别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善于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类问题,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让课堂永远保持积极高效的学习氛围,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牢记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操作顺序不同,实验现象常常大相径庭。实验步骤中包含了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仪器等多项信息。因此弄清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至关重要。

为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学习化学知识的动力。高中化学实验,有很多现象不明显,但实验的精度要求高,误差分析又要求有很好的数学分析能力。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酸碱中和滴定》等,面对这样的实验,我们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准备实验,对实验原理和实验中涉及的知识点提前渗透,使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重视每一 2

步实验操作,并准备好有针对性的问题,甚至发现学生操作有失误随机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辨析,提高认识,从而掌握知识的核心和本质。

总之,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化学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们将感到学化学有趣味有快乐,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有了保证,更重要的是这种兴趣像种子一样,一旦扎下了根,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四、实施学案导学,激活课堂气氛

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还是山东昌乐二中创建的“271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模式,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一)汇集集体智慧,认真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汇集集体备课智慧,才能体现出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有主要负责人,先后至少经过三人修改(这些工作至少要在新课前两周完成),然后经集体备课讨论补充完善。可以说每一份导学案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是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同时,每节课后都要根据学生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不断修改完善,然后存档,待期末复习时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作针对性的加工修改成为复习学案,使宝贵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通过探究突破疑点、难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依据是教材,这就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 、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有坡度,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提高,所探、所研要充分体现本课时的重难点和主干知识。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导学案中的问题要有坡度、有深度,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这种良性的情绪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预习和学习过程中去。导学案的内容不应是简单的填空,应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问题探究中升华、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 3

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习题通常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预习体验型问题,这属于知识技能层面的问题,主要用于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这就是预习检测题;第二个层次是过程、方法类问题,是经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要完成,即课堂检测题;第三个层次是挑战性问题,主要用于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提高之用;最后再配备课后拓展巩固性练习,作为课后学生作业,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和针对性。

(三)导学案使用注意事项:

一是要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写批注,提问题,鼓励学生经常梳理知识、勤写总结,把导学案上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周期表的结构等等);二是及时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地方需要认真批改,对那些不需要批改的地方,老师要检查学生的填写情况,并且利用课间时间经常和不同层次的同学多交流沟通,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时就会有的放矢、查漏补缺。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小测,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或一学就会的就要做“淡化处理”,一带而过,或只写下标题以示提醒;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当“主角”,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各学习小组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各小组可以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知识卡片,可以交流、探讨,也可以质疑辩论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用心倾听,重视学生的想法,但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也就是说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要少说话、多倾听。新授课,教师课后只板书知识提纲,再用五到十分钟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内容,然后交流、质疑、补充、完善,以此来代替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时间完成几道课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教学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作重点讲解,但现在我们可以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使学力中等以上的学生通过探究找到答案,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于课外作业,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办法或问题,利于上课集中点拨。

总之,对于重难点知识,老师要经过梳理,分成类,化成块,设计成系列化、有梯度的问题,逐级攀升,使目标教学落在实处。另外,我们强调探究性教学,也要重视规范和落实,会说不会写、不会算的现象,亟需要克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时间和氛围也需要充分保证。

五、编制导学案实施高效课堂的体会

一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 4

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同时,我们也会惊喜的看到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关系,增强了团队协作的精神。新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互助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它使教师由原来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倾听者、帮助者。由原来的教师督促学生学习,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这一模式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导学案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加强。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都能够找到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常言道: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导学案的编制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高。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从分析教材到三维目标确定,从编制到预习效果的反馈,从课堂设计到实施,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制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进步,从而极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环教学模式,环环相扣,导学案是先行,有了导学案这个抓手,随之而来的课前预习、预习检测、课堂探究、课堂检测、课后巩固拓展就能有序展开。说实话,课改有收获,也有思想的痛苦挣扎拷量。但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面对课堂教学的无奈现状,能不反思、能不积极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吗?我们愿意改革,我们也必须正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坚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我们就一定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教育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有发展和突破;只有改革,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全社会对我们的热切期望!

2014年10月25日10:18:28 5

第6篇:双主体互动模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双主体互动模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Wjlxl13089);郑州地方高校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程第六批项目(双主体互动模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ZZJG-C6041);河南省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过程性评价对医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研究,WJLX2014160)

摘要:目的:探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解剖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综合素质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关键词:解剖实验教学;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实验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1]。长期以来,在解剖实践教学中一直沿用“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2,3]。2013年解剖实践教学中我们尝试“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优化解剖实践教学提供一种范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校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三年制专科生。

(二)试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试验设计。从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所有班级中抽取人12个班级,学生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个班,180人。

(三)实验方法

对照班采取“讲授式”教学模式[4]。

实验组采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课前教师设计互动问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由“示”教转换为“导”教:教师对本次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材、挂图、结合标本有目的地学习、讨论,教师巡回引导→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课下,教师通过网络课程上传教学资料,解答学生的问题,批改作业等,构建网络互动教学。

(四)教学效果评价

1.主观评价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2.客观评价

实验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其中实验成绩占30%,包括识别标本结构和图谱考试;理论成绩占70%,从题库随机抽取试卷,密封评阅。

(五)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10录入数据,SPSS16.0处理分析。

二、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88.9%以上的学生认同“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明显较“讲授式”教学模式认可度高,说明从学生的角度认为“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有明显的优势(表1)。另外,“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2)。

表1 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n(%)]

调查项目 对照组 实验组 χ2 P

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非常好 6(3.1) 22(12.1) 39.852 0.0001

好 68(37.6) 138(76.8)

一般 58(32.4) 11(5.9)

不好 24(13.4) 2(1.1)

无所谓 24(13.5) 7(4.1)

表2 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提高自身各种能力的认同度[n(%)]

调查项目 对照组 实验组 χ2 P

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是 90(50.2) 118(65.8) 43.528 0.0001

否 90(49.8) 62(34.2)

提高思考理解能力 是 73(40.6) 115(63.8) 10.219 0.007

否 107(59.4) 65(36.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是 63(34.9) 105(58.2) 21.581 0.0001

否 117(65.1) 75(41.8)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是 42(23.6) 118(65.8) 12.364 0.002

否 138(76.4) 62(34.2)

激发学习兴趣 是 66(36.8) 107(59.4) 33.528 0.0001

否 114(63.2) 73(40.6)

提高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是 85(47.3) 123(68.6) 40.297 0.0001

否 95(52.7) 57(31.4)

(二)学生成绩比较

表3 两种教学模式的考试测评情况(n(%),人)

项目 成绩(分) 对照组 实验组 χ2 P值

实验成绩 90~100 5.2(9) 15.1(27) 42.078 0.0001

80~89 17.6(32) 40.4(73)

60~79 33.5(60) 38.2(69)

<60 43.7(79) 6.3(11)

理论成绩 90~100 1.5(3) 10.3(19) 76.302 0.0001

80~89 34.3(62) 42.7(77)

60~79 29.8(54) 31.8(57)

<60 34.4(62) 15.2(27)

实验组的实验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表3),及格率高达93.7%,表明“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各器官结构的位置、形态及特点。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平均分较对照组高,不及格率显著降低。综上,实验组学生成绩整体有所提高,表明“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具备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析与讨论

目前,“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已在国内临床医学教学中得到较广泛开展[5],但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尚处于初始阶段。国内大多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授课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本研究对两种教学法在解剖实践教学中进行了效果评价。“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既能发挥解剖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芙莲,田志逢,李占生等. PBL 与LBL 相结合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58-59

[2] 司道文,孙红,刘奕蓉,解剖学实验考试方法改革与智能化题库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08-110

[3] 郭芙莲,李占生,张雁儒,PBL 与LBL 相结合教学法在内脏系统解剖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4):53-55

[4] 陆利,杨桂姣,张卫国等. 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3):79-81

[5] 王华,毛萌,熊英等. 双主体模式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2008(06):92-93

第7篇: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

平寨小学探究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

主要的表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学生提出意见,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归纳。

(二)初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和应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四)巩固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五)作业──师生共同讨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考查本课的实际效果。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8篇:“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

呼兰区顺迈小学位于利民开发区内,始建于1999年,是伴随着开发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所学校。学校秉承“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让教育充满阳光,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成长过程”的办学宗旨,以培养“阳光学生”、培育“阳光教师”、打造“阳光课堂”为目标。学校从2009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课改意识、认真学习课改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主动推动课改进程。几年来,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课改主阵地,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探索教师梯级团队培养模式,开发校本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初步显现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形象。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先后经历了“三段五步”教学法、“生本课堂”“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三个阶段。课堂也逐步走向了开放、自由。现阶段我校试行的是“学导互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其本质特征是: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学生自主地、直接地、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课堂上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动进行的个人、小组或班级的自主学习。个体和群体相结合,变“讲堂”为“学堂”这是对传统习惯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同步教学和学生被动依赖的注入式“满堂灌”的彻底否定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启发而“不启不发”乃至“启而不发”的课堂现状的重大突破 。

在“学导互动式”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的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在这种体系下,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和感染学生,以一种符合人性的态度去解决学生自主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师生关系也从传统的从属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创造与提升的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平等关系”。

一、转变思想认识,增强课堂教学改革意识。

课改之初,我们就确立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善学、乐学“的目标,几年的“三段五步教学法”的实施,使我们收获了很多富贵的经验。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逐步意识到该方法的不足,禁锢了教师和孩子的思维,过分模式化,孩子自学压力过大等。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呢?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我们决定从钻研理论入手。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把学习、理解、贯彻和实施这一理念作为课改的重中之重。在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植入这一理念,为课改实验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改伊始,我校从领导到教师,深入学习了课改新理念,形成了上下统一的认识,做到了:人心思进、人心思改、人心思创。

二、加强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课程执行能力。

我校以“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1.建立“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名师化发展。为使教师在专业化方面有更高的追求,打造名教师队伍。我校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改革能力。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一是制定了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定位、工作目标、条件标准、职责任务、组织保障、考核评定等内容;二是成立了学校名师工作室的组织机构,确定了名师工作室总领衔人及专家顾问团队,为学校名师工作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理论支撑;三是在学校名师工作室的总领下,组建学科名师工作室,目前我校组建了语文阅读、写作、写字、读书、数学、英语共6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开展学科团队建设工作;四是根据名师工作室成员标准,在教师队伍中遴选出名师工作室学科领衔人、带教成员,制定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规划,完善名师工作室基础条件;五是根据名师工作室职责任务开展名师工作室培训学习活动,课例研究、技能训练、自我研修、教材开发、集体备课等一系列课程改革活动;六是依托网络载体,建设学科工作室博客,搭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宣传、展示平台,增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透明度,形成教师队伍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良性竞争,有效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促进教师名师化发展。我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校内优质教师资源,在培养优秀教师的同时,成长优秀教师团队,确保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

2.组建“心灵花园工作坊”,为青年教师找家。组建“心灵花园工作坊”,是学校继成立“名师工作室”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团队拓展、心理咨询、亲子教育、业务研讨、关爱社会、亲近自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爱生活、爱工作、爱家人、爱自然的积极情感,老师们可以在这里谈体会、倒苦水、发牢骚、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在相互倾诉中获得释放,从而激励青年教师把握学校发展的良好机遇,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将自己的成长同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借助学校宽广的平台,更好的、快速的成长。

3.实施“结对子工程”。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欠缺,教育思想有待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实际,在校领导的努力下,我校成为了“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小学教研基点校”,借助这一优势,一部分青年教师与市教研院的教研员们结成了帮扶对子,如我校孙立勇老师多次得到了市教研院数学教研员杨瑞松老师的指导,王美英老师则在英语教研员马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参与全国、省、市及赛课;语文教研员于志强老师则与我校五年级语文老师组建了网络教研团队。在他们的帮扶下,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也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4.抓教师梯级团队建设。通过几年课改的实践,我校教师的执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形成了“校教坛新秀、校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省骨干教师”五个教师梯级团队。每个团队有相应的准入条件、完成的任务目标、具体推进策略和量化的考核标准,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推动教师自我研修、专业发展、主动提高。

三、抓实校本教研,优化师生教学行为方式。

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伴着新课程一路走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意味着生存与竞争,持续发展意味着创造和动力,科学发展意味着生命和活力。强化校本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开展校外学习、组织团队合作,让教师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培训中,通过创设特色情景,引导教师在活动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

1.完善“八个一”研究制度:每天进行一小时阅读,每周听一节同伴随堂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写一份教育科研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每学期命一套高质量的测试题,每年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

2.坚持校内外听课学习“三四要求”:校内听课“三个一”,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点不足,提出一条建议;校外培训“四个一”,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照一张带有会标的照片,做一次交流汇报,把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有一点变化。

3.备课与教研一体制,推行“四五三九”制度。

精通教材,熟悉教法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开展“我与课改共成长,我与学生同进步”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交流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交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我们以六个团队为教研组,每学期由组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并在学初即做出详细的分工及时间、内容安排表,由本组负责人带领按时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听评课、问题研讨、在线学习等。是一次新的提升,每一次撰写都是一次教学的积累,每一次参与交流都是一次精彩的汇报。通过交流、讨论、切磋、协调、合作,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在研讨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研究的素材,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每一次精心的设计都

二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有效性。为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成立了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每周落实了半天时间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每周由主备人初备,备课组研究讨论联系领导参与检查、考核、评价的方式,如今我校在备课上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个人初备,生成预案──集体研讨,博采众长──个人复备,彰显个性──教后反思,逐步提升”。

同时坚持备课、说课、议课、上课并进,使集体备课真正受到实效。

4.创设研究的平台和机会。 多给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多给教师锻炼的机会,多给教师研讨的机会,多给教师展示的机会。“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不断接受新思想、新方法。学校先后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学者20余人次到校讲座,先后派出40余人次参加省级及以上的培训学习。

5.示范引领,“教、研、修”一体

一是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充当校本培训的培训者。在课改前期,由各学科骨干教师上示范引领课,全体教师观课、议课,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联系实际课堂,使自己对“学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进而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二是组织“一人一优课”活动,对青年教师的示范课进行诊断。在充分理解了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由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上示范诊断课,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

四、 抓好教育科研,提升教师新课程研究力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要有理论支撑,又要有实践平台,大力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新课研究力的重要途径,

1、从小问题研究入手。学校倡导教师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课题,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目的。学校成立了教研室,由教研室牵头,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构建了“问题—计划—行动—反思—再行动”的研究模式,课题研究工作提高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在反思中总结,在建构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并把自己的感悟、经验、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积累分析,总结提炼,从而建构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模式。

五、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差异发展。

“学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倡导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我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一是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突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学导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本着“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工作思路,努力创造条件,开发和丰富校本课程,让学生“动”起来,学习“活”起来。学校打破行政班级制,实行“走班制”,将校本课程的选课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课程设置大变革。 学校在完成课标基础课程外,利用和开发资源,开设校本课程,特别是音、体、美、科学等实验教学课程拓展变化最大。

活动内容大拓展。我校依托师资和设备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了“读书节、学科节、艺术节、体育节”及主题月活动,每个学月的主题活动,已成为学生的期待和向往。结合阳光体育锻炼1小时活动,学校还充分利用每天的大课间、下午课前等时间,按年级开展不同类别的体育锻炼,如一年级的踢毽子、二年级的短绳、三年级的乒乓球、四年级的羽毛球、五年级长绳,六年级体能素质训练,七年级武术操,

八、九年级素质练习等项目的活动。

教师能力大提升。选修课程的设置,挑战了学校管理者的胆识和气魄,锻炼了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选编教材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拓展了教师的知识视野,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教师们编写校本教材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学国学经典诵读6册,小学数学思维训练6册,盐都文化等,校本课程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

回顾课改十年,我们也有失败和教训。新的教学行为方式还没有完全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个体发展参差不齐,名优教师层级、级别和数量不够,薄弱教师依然存在;校本教材开发不够系统,还没有投入普遍的应用;学生的学习习惯、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教师的课程资源能力和第二课堂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展望未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继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形成我校特色,促进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切实践行学校“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理念,实现“省内一流,川南知名”的办学目标

第9篇:小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

大柳乡西社小学 王生宏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近些年来,虽然英语教学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学用脱节等现象仍然困扰着英语教学。为了让广大学生进一步掌握英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课堂教学应将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前提 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信息交流过程,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交融互动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营造互动课堂的前提。

1.转变角色,双向互动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互动的课堂,乐于平等对话。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认知体”“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而互动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师生间互教互学。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分享快乐,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互动教学过程要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要形成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与学生greeting、free talk、say a chant、play a game、sing a song等活动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信任并尊重学生。教学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互动课堂里,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的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在一种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互动的课堂要做到“三尊重”“三鼓励”。即尊重学业不良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3.帮助学困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成功

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鲜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可以尝试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还可以经常作出一些简单的激励性评价。例如:“You’re so clever, use your head and you’ll find the answer.”“OK!I will give you a star.”“Let’s clap hands!”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英语老师,也喜欢上英语课。

4.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学习。在互动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可以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practice in pairs/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you can ask your friend等等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二、给学生搭建互动平台,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基础

首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极为重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真实情景法。利用真实的环境或设计模拟的情境进行语言教学,使之更趋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 多媒体演示法。同样,在学习两种分词的区别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图中上方一位老人正在看窗外树上徐徐飘落的树叶(The old man is looking at the falling leaves.);下方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打扫落在地上的叶子(The man is collecting the fallen leaves.)。多媒体课件中优美的画面,逼真的情景,巧妙的构思,为学生发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了条件,使知识渗透更为形象、直观。

其次,预设开放的、动态的教学空间在互动的课堂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教学设计时,我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备注。

再次,敢于追求真实的课堂以往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精品化,如同无瑕的碧玉,不希望看到有任何的偏差,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的瑕疵,但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实际的,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己。互动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僵化、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使教学设计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牢笼”,成为牵制教师、学生的无形的绳子。

上一篇:温馨话语下一篇:哈佛大学博士向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