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发生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共10篇)
新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列和谐而又高速运动的.动车组,双方在互动中不断探究,不断反思,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师和学生同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双方的有效互动,建立“物理即生活”的创新理念,在课堂教学、实验探究、作业体系等方面强调互动,让学生综合素质在互动中发生质的变化,教师也得到新的收获.
作 者:周兆富 秦静梅 作者单位:周兆富(广东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广东省,佛山市,528000)
秦静梅(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广东省,佛山市,528500)
刊 名:物理教学探讨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年,卷(期): 27(7) 分类号:G633.7 关键词:互动 发生 物理即生活
一、研究高职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 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地点, 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其不同于其他普通中小学生, 除了在课堂中学习之外, 很多学生还在课外参加辅导班或者有很多学生平时请家教等等。可见, 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都是通过高职的课堂来获得的。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其课堂的学习效率。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高其学习兴趣, 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 能够更好的互相之间进行有效探讨, 更及时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2. 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当前, 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 教学质量非常低, 对我国的人才培养非常不利。其中,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问题, 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效率很低。但是, 如果能够将互动教学模式引入高职院校的教学课堂, 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从而提高整个高职院校的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3. 有益于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社会需要的是自主性较高、创造性较好的人才, 因此, 各个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注意对学生这方面技能的培养。而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课堂中引入互动教学的方法, 以此来增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以及其创造性。这样下去, 我国高职院校就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可见这种做法避免了之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能够培养出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二.高职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1. 学生主体原则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之前的中小学学习中都是在被动要求之下学习的, 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 学生绝对不能还坚持之前的“被动原则”, 老师不进行督促就不好好学习。反之, 应该注意做学习的主导者, 在学习中的角色变得更加主动, 作为课堂的主体。
2. 师生互动原则
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 要让他们“在思维”, 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实施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丰富教学活动和措施。教学的质量不是以教师传授了什么, 而是以学生领悟到了什么、对学生的未来带来了什么来衡量。师生互动的目标是要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3. 教学开放性原则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 教学比较拘束, 最主要的是教师讲, 学生听懂听不懂教师其实并不清楚, 学生也不愿意去问老师, 但其实,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的。我国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主性、创造力并且掌握全面专业知识的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树立开放的理念, 打破封闭阅读教学框架, 真正实现开放性, 实现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 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
三、提高高职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1. 遵循师生平等的原则
教师在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平台是师生平等, 师生平等是师生良好关系构建的基础, 而师生的良好关系也是课堂互动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 有了良好的师生课堂互动, 高职课堂的有效互动增加了,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效率也会增加。
2. 注意课堂设计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而需要学生也全程参与进去,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 实际上许多教师在实际的课堂设计时就只是照抄现有的教材, 而不注重考虑课堂中的实际状况。我国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 就应该督促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实际课堂中的互动情况, 而不是看着教材原封不动的照搬。
3. 教师注意备课环节
现在的教学过程中, 许多的老师都对备课不够重视, 但实际上备课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主导整个课堂的进度等等。所以, 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 虽然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是应该随时根据教学需要准备更加齐全的教案。
小结
总而言之, 高职课堂应用互动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有利于培养全能性人才。这使得我国的高职院校能够成功的把应试教育转变为人才培育。同时, 在互动的教学模式还没有被熟练的应用的环境下, 教师们应当更加努力认真的去探究, 去实施, 并以饱满的热情去开创崭新的高职课堂教学文化, 使得高职教育成为向社会输送真正人才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杜爱文.高职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参与度关系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2年06期.
[2]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职校语文;互动探究;实践;探索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动。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学生走进课堂不仅只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也是学生精神生长的乐园。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十多年以来,回顾课堂教学的种种情境,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了中职学生不能取得优秀成绩的原因,恰恰在于他们没有形成一种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身处中职教学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建构与时俱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中职语文教学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招收的大部分是中考考不上普通高中或者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在学习、生活中大多表现出好动不好静的倾向。他们大多只是冲着学习一技之长才走进了职校的大门,对数学、语文、英语这些基础课根本提不起劲。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而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把听过的或者看过的有关林冲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接着让学生自主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了解了林冲。故对中职学生实行互动探究学习的模式相当必要。
二、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途径与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新课程下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即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理想状态。
我在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时,也创设了问题情境:你认为托尔斯泰的坟墓美吗?为什么作者会认为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其原因,并让他们真正体会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最后拓展思考什么是美。在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于因特网,借助于老师、学生自己的经历、感受,让学生陶醉到文本中去,在文字、声音、光电、画面中去感悟。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让学生在互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实验活动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常用方法(感知、提问、合作、探究),并使学生热爱活动探究的情感得到了培养。
(二)以学生为探究主体,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个尊重主体、尊重差异的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作用,学生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发起者。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活动,把活动的准备工作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多的参与空间,要尽量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通常采用的形式有:(1)组间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2)集体讨论,通过该形式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与感情,促使问题顺利解决。(3)辩论,针对有争论的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根据和理由。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了疑问和惊奇,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增强了他们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高二第一学期,我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个新的举措:鼓励学生自己来上课。开学初让学生(可以是几个人一组)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在课余时间查资料准备上课的内容,当一回小老师。结果第一组学生上的是《意大利蟋蟀》,经过他们的精心准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甚至用自家的电脑上网查找了蟋蟀的图片让同学进行对比。虽然学生课上得不怎么样,从我们的眼光看可能是一堂失败的语文课,但是我没有批评,反而真诚地表扬他们的勇气可嘉。这对后面上课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激励,能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去上好每一节课。结果也的确如此,特别是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赢得了同学的一片掌声。后来有许多学生在周记里写道:这种上课很新鲜,大家兴趣都很浓,而且上课之前也都自觉地去预习课文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试试。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是教师的退隐,反而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指导。学生间的层层交流与讨论,激发学习的热情,而和谐融洽的互动师生关系的建立,宽松的探究氛围的构建,使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探究。
(三)以评价促进发展,从探究中提升学科能力
当前大多数教师都还固守着传统教育的观念,评价学生的依
据基本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更应该发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发展的多元性。现实中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更容易成功。所以作为一个职校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一切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绝不能简简单单评价对或错,因为它关系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学会赏识生命,学会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让他们在快乐、自信中学习、进步、提高。只有这样,探究式学习才能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实施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和反思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它让教师和学生都卷入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它一改传统教育的灌注式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的感情经验,注重活动,注重“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挖掘学生作为人的本质
的力量。
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团结合作、创新精神等綜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信息源、教材、师生关系、教学过程、课型(运用问题预留策略使课内外衔接)都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课堂的预设情况、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等。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更高的管理技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过程性、有效性和探究性。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之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的选择、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等是否合理;关键之二是是否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多元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因为互动探究式学习成果是一个动态、多元的结果,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个体主动探究过程,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
极性。
总之,互动探究式的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基础,追求学生自主、自动学习,强调学生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心态,注重学习过程与内容的开放,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参悟、体验、探究、开放、合作,体现职校语文教学的方向。当然,构建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教学研讨,2006.
[2]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探究.语文教学通讯,2007.
[3]韩立福.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旅游学校)
摘要:“个案探究”教学策略是指师生围绕中心问题(个案)进行历史探究,通过“确定探究主题——提供历史资料——解读历史资料——合作探究问题——交流总结整合”等环节,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面貌,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主体性.这一教学策略以其主体性,具体性,开放性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和终身发展.关键词:个案探究 历史资料 主体性
一,“个案探究”策略的提出和操作模式
历史课枯燥乏味不受学生欢迎早就成为中学历史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是不是历史本身的过去形态吸引不了学生呢 不是的,与中学历史课不受学生欢迎相对应的是历史剧,古装剧的大流行.笔者以为历史课不受学生欢迎有教材编写和考试制度方面的原因.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问题也很突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那种划书背书式的教学法虽已很少见,但普遍存在着轻视历史过程,侧重理论分析的现象,初听起来似乎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但实际上学生经过备考的反复训练,这些貌似分析理解的内容最终却异化为千篇一律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意义……把生动的历史变得枯燥乏味,面目可憎,这既是历史学科的悲哀,也是历史教师的悲哀.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正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习能力呢 答案显然不是把历史课上成故事课.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历史学习能力,增进学生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变革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如果要在课堂上分析历史教学内容的全部,只能是依托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同时这种面面俱到的讲述势必不能深入具体,教学就只能是抽象干巴,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个案探究”的历史教学策略,即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确定中心问题进行个案探究,依托教师提供相应的历史资料,学生通过这些历史资料进行历史分析和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分析中的主体地位.中心问题只有一个,这就保证了分析能具体而深入,依托丰富的历史资料,就能保证历史教学能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本身的面貌.“个案探究”历史教学策略的一般实施程序是:确定探究主题——提供历史资料——解读历史资料——合作探究问题——交流总结整合确定探究主题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探究主题由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这一探究主题即探究的历史“个案”.在探究主题的确定中既要考虑学生探究的可行性,又要兼顾问题的可探究性,即探究的问题尽量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能较好地概括教学内容本身,同时探究的主题也不应该是教科书结论的简单重复.提供历史资料 课堂教学中的历史资料由教师提供,教师根据探究主题选择能说明问题的历史资料,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础.在历史资料的选择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历史资料应尽量多样化,文字,图片,声音,录象……通过多媒体的历史资料来展现历史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二是历史资料应尽量多面化,即能够反映历史问题的各个侧面,在有些开放性问题探究中,要有能反映不同观点的历史资料.解读历史资料 一般由学生自主完成,也可以设计小组探究的形式,但学生在解读历史资料前教师必须针对主题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作为学生阅读史料的指南,避免散漫无归.就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指导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合作探究问题 合作探究问题是运用历史资料对主题和个案进行分析,分析中最常用的方式是谈话法,教师问学生答是多数教师掌握的较好的谈话法,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问难,辩论,学生向教师提出生成性的历史问题.总结整合交流 在个案探究环节后,教师要对这一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整合,由于“个案探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究式”的课堂教学策略中打破了教科书的体系,很多情况下又往往比较琐细,因此有必要通过总结和整合,为学生重建历史问题的知识网络,形成“大历史”的宏观视野.二,“个案探究”历史教学策略的实施原则
“个案探究”策略着眼于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即依托于教师提供相应的历史资料,每堂课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个案探究”,学生通过对这些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历史学习能力.(一)运用史料突出历史的具体性.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性不能停留在小学或初中阶段的“讲故事”,“说过程”的形式,而应该用史料凸现历史的具体性,通过史料把抽象的历史分析具体化,展示“历史的细节”,尤其是通过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养成史论结合的学习习惯,从而为课外自学提供能力基础.案例一:高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确定的探究主题是“我们选择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首先呈现三则史料: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有位名叫萨拉·古德的8岁女孩向矿山委员会提供了如下证言:“我是高沃媒矿的矿坑通风口值班工人.工作并不累人,但我必须在没亮光的情况下值班,我很害怕.我早晨4点钟,有时3点半就起来,5点半以前出门.我从来不入睡.有时,心情愉快时,我就唱歌,但不是在黑暗中;在黑暗中,我不敢唱.我不喜欢待在矿坑里.有时清晨上班时,我非常瞌睡.我上主日学校,朗读”阅读使人充实“.……我希望上学,不想待在煤矿里.”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当女工的“幸福”
我被推荐给一家有名的工厂.我从来没有打扮得如此漂亮.我唯一愿望就是要有漂亮衣服.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只花20克来泽我们就能买肉,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波普 《一个女工的青春》(1909)
材料三:工人们随着工厂汽笛的鸣声而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老是在场的监工的严格监督下.工作是音调乏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雇主自然把他们的工资帐单看作是一笔应该尽可能降低的开支.因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纺织工业中的,更喜欢雇妇女和孩子,因为妇女和孩子更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欧洲史》
通过三则史料,学生很具体地感受到了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二)重视个案探究中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不是体现在课堂中学生热闹地“参与”,而是看书和思考,注意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能自学掌握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不多讲,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重视“引导,发现,探究,总结”.案例二:高一《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确定的探究主题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方案”.首先组织“如果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决策者,你会为统一祖国设计怎样的方案 ”的讨论, 在讨论前,教师设计了一段创设问题情境的《七子之歌》的片头Flash,在《七子之歌》的音乐声中引入了中华民国时期的地图,闻一多像,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被割占的一些图片史料等历史资料,最后定格在闻一多先生温和而坚定的目光里,并闪出陆游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通过这种设计,学生的历史认同感被激发起来了,屈辱的岁月激起了师生对历史不堪回首的深深慨叹,顺着这种历史情感,接下来的交流,讨论就十分成功.讨论后学生听邓小平录音,在录音的基础上思考: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解决统一问题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是什么 此外他还考虑了什么问题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围绕主题有图片,音乐,文字,录音等多媒体的史料,使历史得到还原,展现了历史的具体和生动,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探究的热情.这一案例通过方案设计,问题分析,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三)注重史料和问题分析的开放性.历史内容的过去性,决定了“历史”是客观事实,不能任人装扮,但“历史”又是人们对过去的认识,所以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因而课堂教学不是把现成的问题答案,历史结论提供给学生,而是挑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问题,引起讨论.学生有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见解,就会促使他们在课外钻研问题,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问题分析的开放性是促使课外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案例三:高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确定的探究个案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与分歧”.教师围绕这一问题提供一些课外的史料,设计四个问题.如第二个问题三则史料.材料一:《德黑兰宣言》:我们三国表示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国家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随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同工作.关于战争方面,我们已决定了将德军消灭的计划.……关于和平方面,我们确信:我们的协力同心将导致一种永久的和平.我们怀着希望和决心来到这里,我们作为事实上的朋友,精神上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在这里分手.材料二:斯大林关于欧洲第二战场给丘吉尔的信“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使希特勒无法入侵英国.”丘吉尔坚持“地中海战略”,极力主张从欧洲柔软的下腹发动进攻.罗斯福对他儿子说:“每当首相坚持经过巴尔干进攻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十分清楚他实际上想要干什么.”
材料三: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曾说,“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思考: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的这些分歧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这说明了什么史料的提供和问题的设计既反映出反法西斯同盟之间的协作,也折射出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分歧,运用了基本知识,分析讨论这些问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了深入的理解,看到了法西斯同盟的各个侧面,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全面而实事求是地理解历史.此外,“个案探究”的教学策略还应十分注重教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和关注历史学科对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方面的作用.不是把问题答案提供给学生,而是挑动学生的思维,产生问题,引起讨论;不是去关注与现实生活无关的问题,而是通过教学彰显学生对历史和生命的体验.四,关于“个案探究”策略的两点思考
(一),史与论的关系
“个案探究”策略的内涵有二:一是“史料教学”;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是通过“史料教学”的过程来实现的,所以“史料教学”是核心.“个案探究”教学策略立足于史料的运用,通过生动丰富的历史资料的运用把历史课还给历史,而不是把历史课变成政治说教,通过史料分析,得出历史结论和历史启示.“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历史问题的解决基于对史料的尽量是穷尽的占有和研究,但这对于中学教学来说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而在选择史料时不可避免地根据历史结论的需要去选择史料,一定程度上是“以论带史”.我们试图从两个方面克服这个问题:
筠连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 萍
近年来,筠连县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了三大力量对城镇化的推动与吸引,即:现代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其中,农业现代化发展给城镇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镇化提供基础动力,全县由产业结构非农化而引发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镇流动和集中的进程明显加快。
一、正确把握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内在规律
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达到30%,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实践证明,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内在客观规律,处理好城镇化与工业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等四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形成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局面。
一要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全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园拓业,以业兴城。加快城市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持久的后续力量。
二要正确处理加快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进一步推进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民变为市民的过程。着力推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着力防止农村贫困向城市转移。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把壮大工业与提升农业结合起来,把增加城镇人口与转移农民结合起来,把城市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三要正确处理发挥城市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关系,着力建设竞争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大的中心城镇。要按照继续按照“延伸主轴,拓展两翼,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两个经济实力较强、功能比较完善、特色比较鲜明的中心城镇,形成所有镇乡和中心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重点加快推进以巡司镇与筠连镇为核心的城市群建设,科学制定规划,推动区域发展,使之成为实现“川南滇东北结合部商贸中心”的强大引擎,走出一条生态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之路。
四要正确处理城镇化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切实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保护好青山绿水,是县委、县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加强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排放。严格把握引进项目的环保标准,对不符合环保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决不能引进;新建项目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决不能上,在建项目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不能投产;对有严重污染的企业要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的要停产治理或坚决关闭;另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二、我县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近三年来,全县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就业增加,全县初步呈现出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可喜局面。
一是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2006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0.6%,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2007年城镇化率达到22.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化率达24.84%,比上年提高2.14个百分点;三年年均提高2.08个百分点,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逐步提升。二是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增长速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0.3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六位,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9.46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3.18亿元,同比增长36.3%;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69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县2008年经济总量跃上40亿元的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1.3%,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增速。全县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速度加快。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43亿元,同比增长67.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0.99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位。2008年全县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068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总量居全市第五位。
三是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伴随城镇化的进程,全县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2008年,全县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76.54%,比2006年提高4.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8:48:24调整为2008年的23:58:19。
四是城镇从业人员增加较快。2008年全县新增城镇从业人员达到4306人,比2007年增长34.98%,城镇登记失业率3.59%,比2006年下降1.69个百分点。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97元,增加585元,同比增长15.34%。2008年,筠连县八项民生工程中的农民工培训行动,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12770人,完成市目标的144.54%。2008年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超过9.2万人次,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超过了26.29%;劳务总收入6亿元,其中外出到省外6万人,直接改变了农村和城镇的人口比例,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2008年筠连县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占GDP的比重在全市居5位,比2006年上升2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35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是200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比2006年增长3.8%。2008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3.51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县GDP的58.3%。从纵向看,我县城镇化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横向比较仍相对滞后。一方面,滞后于全市城镇化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城市带发展相对滞后,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城乡规划体系不健全、实施不到位;城市功能设施不完善,管理粗放,发展质量不高;建设领域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村镇“脏乱差”比较普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影响和制约我县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
三、科学推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对策措施
当前,筠连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坚持以扩容提质、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经济建设科学发展,以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引领保障城市科学发展,形成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城镇化提供基础动力。
农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通过农业的发展,使得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满足对生产投入和非食品不断提高的生活消费需求,使得城镇化动力不断加强。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通过农业现代化的强力推进,为城镇化进程提供基础动力和有力支撑。
一要引导政策向农业和农村发展集中。农业结构调整上,要继续以“11115”工程和“百千万”两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烤烟、茶叶、优质肉牛、优质芳香油和蚕桑“五大产业带”,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二要引导资源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我县的优势产业,发展潜力很大,要依托茶、牛、林等特色产业,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加快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通过龙头企业示范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利用“中国苦丁茶之乡”正式誉名之机,加速醒世、玉壶、青山绿水、华泰和双星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着力打造一批筠连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要引导资金向特色农业集中。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在特色化发展上做得还不够。我们要以优势产业为先导、以重点区域为平台,正确分析市场需求,找准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发展的切入点,用规划引导涉农项目、资金向特色农业集中;要有效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资金、项目的有效集中,壮大烤烟、茶叶、优质肉牛、优质芳香油和蚕桑等农业主导产业,做到一村至少有一个能够支撑当地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引领特色农业上规模,力争实现140个村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4个村主导产业产值超千万元,12个镇乡主导产业产值超千万元。
四要引导农民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按照县域特色农业资源,坚持“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发展”的思路,一方面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作行为,提高经营能力和水平;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突出区域化布局,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新突破。
(二)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为城镇化强化核心动力。
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是城镇化的核心动力,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都证明工业化是带动城镇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由传统经济社会形态走向现代社会形态的必然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企业做大规模,做到总量扩张与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统一,打造竞争优势,提升整体素质,坚持不懈地走内涵增长之路。
一要紧紧抓住项目带动核心战略不放松。抢抓机遇,因势而动,主动承接相关产业转移,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向集群方向发展。以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壮大关联产业;以产业集群带动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以产业集群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综合效益,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加快推进巡司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工程建设,力争实现试运行;二是开工建设新维矿井、船景矿井等项目;三是加快推进武乐矿井、青山矿井、巡司煤矸石发电厂、镇舟年产300万吨煤制甲醇等项目前期工作;四是做好大乐煤矿、乐义煤矿、涌泉煤矿、巡司年产60万吨电石等项目的储备工作。
二要紧紧抓住做大工业企业规模不放松。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与调度,全面落实加快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把扩大内需、保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用足,促进重点企业扩张,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能力。找准工业增长的潜力所在,有的放矢地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融资等方面做好扶持促进工作,认真做好芙蓉矿物集团南、北矿的技改及安全生产工作,加快扶持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进入规模行列,努力推进茶多酚、汉林机件厂等项目。
三要紧紧抓住服务工业企业发展不放松。继续加大对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一企一策,现场办公,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县发改、经济、财税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及时兑现相关扶持性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争政策、争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摆脱困境、发展生产、新上项目、扩大规模,增强发展信心。县金融、供电、劳动保障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协调,保证企业劳动力、电力等要素供应,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等实际问题。
(三)大力繁荣第三产业为城镇化增强后续动力。
关键词: 互动 发生 写作教学
一、引言
读书学习,“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特殊的进出过程。进,是学;出,是习。“学”是使人获得知识,有所启示,提高认识的过程;“习”是反复不断地效法或模仿他人的行为,是使知识得到巩固、技能达到熟练程度的过程。长期教改实践说明,“学”重要,“习”更重要。理解教材要“习”,学以致用靠“习”,要暴露问题、纠正差错也要靠“习”,“习”是理论联系实际高层次的“学”。要“出”,首先就必须“进”好,感知好;要“出”,只感知而无记忆不行,还要加强存储;要“出”,就要思考,根据要求对信息进行加工制作。通过“出”,把书本上的东西变为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语言。写作是“习”的一种,而且是最难的一种“出 ”。英语写作是很多学生感到头痛的事,由于“进”得不好,感知得肤浅以及存储得少,一到要“出”时,便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便出现The shirt’s colour is my the best like.(这件衬衣的颜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之类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国式英语。所以写作教学也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尝试运用 “互动-发生式”教学理念来指导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互动-发生式” 的教学理念
奥苏伯尔(Ausubel)认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的头脑不可能是一片空白,而是已有一些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中如果存在着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概念或命题,学生就可以在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概念或命题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固定的联系。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头脑中可以作为新知识的基点的“内化因子”,促进新知识的内化。“互动-发生式”教学吸取了奥苏伯尔先进的教学思想,并糅合了主体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提出“互动”和“发生”这两个核心理念。 “互动”指的是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认为教学过程是各相关因素,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因素的互动的过程。“发生”指的是对学生学习本质的认识,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的自我建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不是靠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外部信息与原有知识框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互动-发生式”教学的基本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发挥评价过程的激励和诊断作用,通过反思和矫正实现对学习的掌握和达标。互动式教学,使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得于实现。“互动式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它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同样强调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帮助和点拨的作用。尤其,重视在建构新知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完成新课标对教学过程的要求:必须实现多目标育人过程的任务。
正因为“互动-发生式”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及在对实际教学指导意义的优越性,我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经常尝试着使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建构学生的写作技能,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感到写英语作文是一件头痛的事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够把这种教学理念运用到写作教学的实践中来的呢?我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的设计(主要有“说”,“读”,“看”,“做”,“评”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自主建构和“发生”写作的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促成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三、“互动-发生式”教学理念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1.通过“说”的活动,来促成写作的“发生”
这里的“说”指的是写作前的主题讨论,通过讨论,来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增强语感,使学生在讨论中,自主规划文章的结构,建构地道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在讨论中,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材料、鼓励、启发、引导、帮助、监控、评价。提供的材料要与学生水平相当,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具体,目标明确,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所选的材料还要有利于学生参与、合作,有利于口语交际和表达。例如,在教完高一新课程的第一单元后,我给学生上了一节以MY FRIEND 为题的写作教学课。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What kind of person should a good friend be?由于学生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就接触了一些有关形容一个人优良品质的形容词和A good friend should be someone who ...的句型,而且这个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所以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并很快得出结论。在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时,我把他们的结论写在黑板上。这样全班的学生都可以分享讨论的结果,得到了共同提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Who is your best friend in your class? What does he/she often do to help you?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在学生举例说明时,将重要的句型及有用的词组写在黑板上,以备学生写作时参考。经过两轮的讨论,学生在“互动”中建构了要写的文章的语言和素材,并能很快规划出文章的结构:用鲜活的例子来描述“我”的朋友的各种优良品质。
2.通过“读”的活动,来促成写作的“发生”
“读”指的是阅读,包括精读和泛读。从阅读到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和过渡阶段。英语作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验,它涉及到对语篇结构的分析、思维意义的定位、词句结构的使用等,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相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谁也不陌生,它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关系的问题。我认为,“破万卷”的意义至少有两点,一是阅读要达到一定的量,二是对材料要读通读透。同时,阅读实践还要有积极、理性的思维和心理认知的参与。教师选择的阅读材料,要符合几个方面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要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和时代性。事实上,无论是教材上的阅读内容,还是课外阅读材料,对于学生来说,都无疑是值得他们欣赏的佳作,是他们写作的极好的范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提醒他们要注意跳出材料内容的圈子,从总体上审视和鉴赏材料的语言、结构和组篇技巧,吸取其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理性和实践的升华。如,在进行高一新课程第六单元感谢信的写作教学时,指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所给范文的主要意思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后的题目:归纳每段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谢信的书写格式,使学生在“互动”中了解了感谢信的结构和组篇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再次审视这篇材料,找出诸如“Thanks again and wish you all the best .”等的有用句型和好的词组,使学生在查找的活动中既欣赏了优美的词句,也为写作的借鉴作了准备。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自主建构了感谢信的组篇技巧和语言素材,培养了规范的写作习惯。
3.通过“看”的活动,来促成写作的“发生”
“看”是指观看有声音、有图像的录像带或碟片。教师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味性、知识性的短片,组织学生观看。为了使学生看懂这些片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色彩丰富,语言地道,富有动感,故事性强的英语世界,使学生在与这些有声材料的“互动”中,感受到一定的情景下的得体的、流利的和连贯的英语,主动吸取其中优美的语句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例如,有位教师的公开课就充分体现了由“看”到“写”的“互动-发生式”教学思想。作文的题目叫LUCKY MONEY(压岁钱) 。她先让学生观看LUCKY MONEY的碟片,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意思;然后设计一些问题:1.How much lucky money did Jenny get? 2.What did she want to buy with the money? 3.Why couldn’t she buy the things she liked very much? 4. Who did she see then? What did she do for the poor little girl with the money? 5.How did she feel after doing that?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仔细地观看了这个故事,深入地了解到, Jenny用自己的压岁钱帮助了一个可怜的女孩的感人的故事;学生再次观看碟片,教师要求学生欣赏并借鉴片子中的优美、地道的语言;接着教师又提出Was Jenny’s“ lucky money” lucky?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got some lucky money? 让学生讨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学生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后,再让学生写,就不难写出一篇故事性强,语言得体,而且思想深刻的好文章。
4.通过“做”,促成写作的“发生”
“做”是指做事,如开展调查活动、采访活动、查找资料等等。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有效地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促成写作的“发生”。如,在教学了高一新课程SILVER SCREEN 后,我布置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查找“你最喜爱的明星”的档案,最好是英文版的,了解他们成功的故事,写一篇有关他们的文章。这种有意义的“互动”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地提高写作能力。
5.通过“评”的活动,来提高写作的水平
“评”是为了“学”的提高,“评”是为了促进“教”,“评”是写后的活动。“评”的形式有自我修改、相互修改、教师修改(典型作文当众修改、各个学生面批等)等形式。“评”的内容有:检查语言、文法、逻辑、用词、润色、标点、书写等。学生在“互动”中,既能修改掉自己的表达不足之处,又能学到别人的长处,促成写作能力的自主丰富和提高。
以上的教学方式只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初步尝试,要想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际教学情况,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写作教学的方式,还需要在更加深入、全面了解“互动-发生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提倡“互动-发生式”教学》 作者: 高凌飚,梁爽
2.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3.《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作者: 杨武
一、互动式教学法的认识
所谓“互动式教学法”指的是在我们教师和学生双方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课堂之中教学, 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课堂主导作用, 还要想尽各种方法利用当今各种网络和信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要让同学们在我们教师的循循教导下, 主动地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并且使学生们在知识创新和能力培养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互动式教学法实施的原则
1.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在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发展学生, 发展既是教育的目的, 又是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开展探究、发现、讨论、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方式, 运用启发式、问题式、情景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与学习对象互相作用, 从而使其主动认知、主动创造, 获得充分地发展。
2.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学习被动, 课堂气氛沉闷, 而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 给学生以主动、活泼、自由的发展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3.应坚持主导性原则。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不排除教师的主导地位, 也就是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等于让课堂教学活动放任自流, 教师应及时地引导, 驾驭整个课堂, 发现学生发言中的创意就予以赞扬, 发现错误就加以纠正、启发、引导。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进行适当的处理。
4.应坚持民主、平等性原则。传统家长式的教学思想存在, 学生敢不敢动呢?能不能动起来?答案是否定的。我主张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平等性, 只有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 才能实现师生的互动。
以上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 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三、互动式教学法实施的步骤
(一) 提出自学要求
要使学生学得好, 学得扎实,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显然要求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自学要求。自学要求可以是出示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 本人设计的自学提纲为: (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 林则徐等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 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 (用偶然性与必然性原理分析) ? (4)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落后不见得挨打”的观点中, 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6) 如何理解“腐烂了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等等。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任务, 如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要掌握什么、学了有什么用等, 更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同时又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 从而体现了师生的互动。
(二) 自学 (质疑)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 问题的起点是疑。在阅读教材、提纲或思考题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一系列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比较等紧张的脑力劳动, 有些问题他们凭现有水平已能独立解决, 也还有些问题仍不能解决, 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样的矛盾,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如上段中的第三问, 学生有可能认识不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或者认为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讲解的突破口,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从而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三) 精讲 (解疑)
学生通过自学, 学到了一些知识, 但这些知识是不完整, 不系统的, 仍需要精讲。教师要抓住主要矛盾, 利用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目的。如鸦片战争有关问题的分析, 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也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失败同样具有必然性。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19世纪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了, 资本主义代表了当时人类历史前进和发展的方向, 清王朝统治阶级固守腐朽的封建主义无异于自取灭亡。所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从根本上讲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四) 演练 (训练)
解疑基本上解决了学生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教师应留出时间加强学生的基本训练, 这是学习中知识、技能和原理的迁移过程, 也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 如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 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 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学生讨论后, 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经行必要的补充, 更正和点评;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 教师不急于告知现成答案, 而要采用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 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真正扫除疑难。
(五) 小结:
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们将本节所学内容化零为整以达到条理清晰, 还要适当地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和规整, 这样就使同学们形成善于综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良好习惯。
关键词:历史教学;互动反思;内容作用;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32-01
所谓教学互动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重互动反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个人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出发,学会主动自主的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全方面发展个人的综合能力,进而使得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勇于实践的拓展性思维。课堂教学不能只是教师一味的主动教学,学生一味的被动吸引,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会变得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主张、思想,这是不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发展要求的。教学中,要积极研究互动教学反思,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反思,提升学习能力水平和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实施互动反思行为,一方面,能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教学的意识,增强其自我梳理和纠错的能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逐渐从被动学习的牢笼里获得解放迎来主动学习的曙光。
一、教学互动反思的内容及作用
1、及时升级教师的教学观念,建立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会教学反思
2、在课堂上积极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来替代传统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学而言,能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其中,因此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互动反思的实施
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各个环节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积极贯彻落实互动反思的行为。可以从课前教材的分析、教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开展、作业的批改等各个环节逐步贯彻落实互动反思的行为,让让互动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在课前加设互动反思环节
通常,教师在课前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然而很少有教师会对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二次反思。所谓的教案反思又称课前设计互动反思,具体指教师在完成教学方案设计之后,再次详细认真的思考教案中各个环节运行的合理性,以求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在备课时,认真研讨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能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分析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学设计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能朝着我们所需要的方向不断进步,可以保障其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反思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反思,让学生获得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翱翔。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具备充足的灵活转换性,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答题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备课方案。比如教师在教授《三国鼎立》时,通常会向学生展现影视剧中情景,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提问,假设你是曹操、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中的一位,你将如何治理国家?
学生A回答:“假设我是诸葛亮,我不会辅佐刘婵为皇帝,扶不起的阿斗,怎么样都是枉然。”学生B回答:“假设我是曹操,我会协调农业和商业间的持续性发展。”学生C回答:“假设我是诸葛亮,在北伐前,我一定先发展好蜀国的经济实力。”
在学生积极回答假设时,已经充分的融入到了《三国鼎立》这篇文章中,这样对于后续课文的教学而言是大有裨益的,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下课后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反思
(1)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要重点关注每个学生的易错点,尝试分析学生错误思维的起因,认真分析自身的教学情况。
(2)下课后,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鼓励学生反馈课堂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个人建议。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互动反思行为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互动反思行为的激发可以通过各个不同的途径进行。只要掌握好了方法,把握好了尺度,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1、让兴趣成为学生互动反思课堂的老师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兴趣,其学习主动性将会直线上升,因此,让学生获得互动反思的兴趣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2、教师需要改变自身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教师扮演的角色需要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指导者进行转变,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同时也需要给予其足够的互动反思空间。主人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得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这些方面发展的更加协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时候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都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动力。
3、将师生之间的各种互动作为教学反思的主体
现阶段,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开始轮番扮演助学者、任务组织者和实时监督者的角色。通常在课堂上,教师会要求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团结合作思考课堂中的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实时记录组内成员答题情况,归纳出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报告各自的学习情况,最后教师再指出学生的漏洞或错误,统一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并且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情感的投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师生互动反思中去,用实际行动支持互动反思行为的实施。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文魁章.浅谈师生互动的历史课教学方法[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年S1期
【摘要】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应用及课堂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互动将被动接受和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课堂互动;实践探讨
我院现有中西医结合、针推、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及检验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儿科学课程设置大多为36,54,72学时,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尤其是中西医结合专业,课堂授课时必须分别介绍中西医的相关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内容较多,而课程时间较短,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传授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按传统的讲授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和尝试,即以课堂讲授为基础,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配合课堂互动形式。通过对学生总成绩的分析、比较,课后与学生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掌握儿科学的基本内容和技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1 方法
根据课程设置和安排,儿科学大多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已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临床课程,对医学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大四学生来讲,他们的自学能力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分别在03级和04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儿科学教学中采用了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在下课前10 min左右,教师将下节课的讲授内容以课余作业的形式提出,要求学生准备,明确通知学生下节课先由他们自己对问题逐一讲解和解答,再由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讲授,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2 优势
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其优势体现在2个方面。
2.1 成绩分析
通过与上年度学生总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采取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平均成绩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3个班级学生平均成绩比较 (分)班级n平均成绩02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4863.5403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4676.2004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5379.65
2.2 课余调查
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反映良好。初起由于学生存在胆怯心理,不免有些紧张,但通过多次锻炼后能力明显提高。由于这种方式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便于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新生儿黄疸这一章节,其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分类(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等问题,学生回答讲解十分到位,但对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生黄疸这个问题回答的不是很准确、不够全面。教师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详细讲述,突出重点,归纳总结。①新生儿胆红素来源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生成的红细胞数量多,出生后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70~90 d,比成人短20~40 d,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短等。②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完善,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使胆红素结合过程受限以及新生儿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③新生儿肠肝循环特殊,新生儿肠道细菌少,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元及粪胆元,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使部分结合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循环,增加了肠肝循环。由于上述种种因素,很容易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黄疸。而且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生理状况尚处于不稳定阶段,功能不完善,由于饥饿、缺氧、胎粪延迟排除、酸中毒、颅内出血等因素均可使黄疸加重,因此新生儿出生后60 %的足月儿和80 %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还要突出重点讲述病理性黄疸的病因病理等,使学生对新生儿黄疸的生理因素和产生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并对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治疗手段、严重黄疸造成的危害等一一加以介绍。通过归纳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掌握本章节知识。
3 讨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
2.物理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我国掀起了物理探究教学研究的热潮,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教育的需求,是学生发展的需求。3.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有与此相配套的探究型课堂教学。
4.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现状必须提倡和研究探究型的课堂教学。5.探究型课堂教学十分符合物理课程本身的性质。
二、探究式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师观为主要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3.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
三、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基本假设 1.概念界定
(1)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过来的,美国学者一般采用施瓦布定义:学习者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里强调的是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形成科学概念和探究能力。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里表明科学探究有两层含义,一是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二是教学或学习过程。前者为后者提供模式或模型,后者是对前者的模仿或模拟。因此,探究学习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去获取和运用知识。探究有“口头询问”,努力寻找答案之意,也符合青少年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布鲁纳把这些心理特征看作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科学的本质是探究,人的建构性学习方式,总是与真实的本质(心智表征具有真实性)、知识的本质(知识是由个人建构)、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个人在知识建构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以及科学的本质(带有一定目标的探究活动)相联系的。因此,建构主义提倡的“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起始阶段,还是学习过程的探究、操作、理解、成功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追求阶段,以及应用为目标的结束阶段,都是强有力的。
(2)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3)物理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气氛、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感受和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2.目标假设
探究式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现、学生观、学习现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模式与教学策略 1.引导探究
(1)引导探究的模式 情景引导探究 实验引导探究
(2)
引导究的教学策略
引导准备阶段:回想旧知识,创设新情境,导人新内容,出示思考题。
引导初探阶段:再学新内容,回答思考题,教师补讲解,问疑提新解、形成探究课题,确立探究重点。
再引再探阶段:依据探究重点,指出课题特点,总结探究思路,归纳探究规律,提出注意事项,集中解题练习,整体回归评价,布置课外作业,提出预习思考。(3)
引导探究中教师的作用 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2.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模式 任务合作探究 模块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揭示问题:教师提出学习探究的任务(问题或课题)。
小组讨论:把教学班分成“合作学习”小组,每一小组由邻桌的4人(或3人)组成,为学生合作探究创设空间。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各种设想。提出假设:根据小组内讨论情况,确定对问题的基本假设。
合作探究:根据小组提出的基本假设进行成员分工,通过对教材研读、资料探索和动手实验等形式求得对问题的解决,并在小组内形成结论。这是合作探究中最关键的一步。班级交流:把各小组内形成的结论在班集体中进行交流。形成结论:经教师的点拨或提炼,形成成果。(4)
作探究中教师的作用
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②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③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
④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⑤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和相互交流。
⑥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3.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特点
①教学目标是开发、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②从教育对象看,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③其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合作、协调发展;
(2)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①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 ②活动发展式自主探究 ③实验驱动式自主探究 ④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 ⑤模块建构式自主探究(3)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备课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导引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设问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调控策略——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收尾策略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4)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设计
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迁移创新
反馈交流 启发导学 解疑释难 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 提出疑问 创设情境 确立目标 激发动机
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激发动机: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包括创设学习情境,整理学习旧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明确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因此,这是保证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最佳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通过这一环节的问题和实验事实,带着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这一环节的学习。
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提出疑问:这是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摸式的关键环节,是该模式的核心。此环节是对我国传统的“开而弗达”启发学生自学策略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发展。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有效举措。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创设的问题情境,紧密结合课本新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不但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眼、手、脑并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发能力,提高素质。反馈交流,启发导学,解疑释难:这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多维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环节。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采取的方法有课堂提问、讨论(小组研学)、启发助学、点拨导学、检测学情、信息反馈等,让学生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问题,以便教师讲解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迁移创新:这是强调该模式的整体效益的关键环节,是对前三个环节的评价、发展和升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学情的具有一定梯度的设问新颖、形式灵活、综合性强的思考题。通过对这些题目的练习,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5)
探究中教师的五个关注
自主探究是引导探究、合作探究的进一步发展,其教学设计的理念、思想、方法包容着引导探究与合作探究。要达到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实施主体取向的发展性评价,不仅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方法和技能,而且十分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和协作精神等也给予同样的关注。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五个关注: ①关注学生已有基础。②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③关注学生的求知欲望。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
四、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7年3月1日 — 8月31日)(1)制定研究方案,统一思想,形成对方案的共识
2007年3、4、5月学习有关主体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探究学习理论,讨论,研究并初步确定研究方案.各教师根据研究方案制定本人的研究计划,于6月30日前交给课题组长。(2)确定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情况。
2.实施、研究阶段(2007年9月1 日 — 2010年9月1日)(1)教研组要将此项研究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要根据计划有序,有质进行研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要继续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实践课要为研究计划服务。
(2)与年级组配合 ,在年级活动时及时沟通,交流小组探究的情况。(3)今后每学期在我校推出实践课,促进课题的研究。
(4)各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课堂透视,在教研组会上进行评课交流。
(5)各教师在2009年底前写出阶段研究论文.2010年9月1日前完成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预期的成果
1.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逐步提高,成绩有明显提高。
【互动-发生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思考11-20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10-31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06-06
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09-11
多媒体互动教学的意义06-19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09-07
略论初中语文教学的互动阅读模式06-19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11-15
吉首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研究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