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博士向勇教授

2022-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哈佛大学博士向勇教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忠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忠伟

王忠伟教授现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森林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兼特约研究员,湖南省现代物流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国际项目管理认证专家。

王忠伟教授于1997-1998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务处长,其间于2001年至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在职读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2002年获得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PMP);2006年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策法规处处长、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2008年8月至今,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院长。

近10年来,王忠伟教授给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学生主讲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二十余门课程,出版专著教材7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完成省(部)级及各类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十七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物流工程与管理、项目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春明

叶春明教授现任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上海市工业工程学会秘书长,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为《系统工程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工程》、《物流科技》、《计算机科学》审稿专家,《物流科技》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工业工程与管理》杂志常务理事。

叶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工业工程、智能算法、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以及知识产权评价等研究工作,长期专注生产计划与调度研究工作,是国内较早将粒子群和文化进化算法应用到生产计划与调度领域的研究者。

多年来,叶教授取得多項研究成果,获得1999年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三作者),2008年宝钢教师奖获得者,“用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模式推进实施大批量定制方法研究及应用”获得200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交叉复合型专业——工业工程新专业的创立”(课题成员组成员)获得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作为负责人获得2009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子项目、国家博士点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文章160多篇,其中3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

第2篇:二十九岁博士获聘教授具有导向意义

因为一个特殊的身份,今年29岁的胡剑突然收获大量关注。在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毕业后,他被聘为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成为该校首位90后教授。(9月30日《北京青年报》)

正常程序下,获聘教授要45岁以上,29岁就能获得这一资格属于特例。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都有着必然的因素。胡剑因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文章,科研业绩突出,而被作为优秀人才给予引进,作为华东交通大学首位90后教授,打破了学校的许多传统与惯例,于现实和长远都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其一,释放出唯成果而不唯资格的成长意义。作为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常务委员,以及其在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上所取得成果,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达到这样的高度。传统伦理上有“学有优者仕”,这是对人才的一种尊重,也是人才晋升和成长的正常途径。在学界自然也就应当有“研而优则授”的人才晋升通道,让优秀的学术带头人或研究型人才,能够有更高的学术待遇或学界职称,是对人才的尊重和善待,对激发人才干事创业会产生极强的驱动效应。

其二,传递出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励志意义。人靠什么向上向前,获得超越于别人的荣誉、地位与名利,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与价值,靠的就是持之以恒和坚苦卓绝的奋斗。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投机取巧只能占一时之利。一个人只有埋首苦干,才能不断地升华自我并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但奋斗的过程是艰辛的,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忍的意志、顽强的精神。

其三,注解了成功是汗水浇注而成的价值意义。有人认为,别人能够成功要么是天才,要么家庭背景雄厚,要么利用了某种潜规则,恰恰忽略了别人所作的不懈努力。偏见化的成功觀会导致畸形化的价值观,带来个人思想认知的偏差与行为的变异。于是怨天尤人者有之,投机取巧者有之,埋首苦干、实干和巧干的动力越来越弱。

其四,表达出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的示范意义。一个人要成功,平台很重要。高校通过拔尖人才引进计划,通过薪酬激励、项目倾斜、晋升特惠、经费扶持等方式,在爱才和惜才的基础上,搭建用才的平台让优秀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学术和科研上取得更大成就,是高校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也是建一流学校、一流学科的有效举措,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从南京农业大学29岁的女教授李姗,到北京大学29岁的女博导刘颖,再到华东交通大学29岁的男教授胡剑,一批年轻优秀的研究人才,通过人才成长途径而达到了人生的高度,释放出了重才爱才的导向价值,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性。

作者:堂吉伟德

第3篇:蒲蕊(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简介(大全)

蒲蕊,教育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现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学术兼职:

1.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委员会副理事长

2.湖北省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3.湖北省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委员会 副理事长

4.湖北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一、主持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经费情况

1.蒲蕊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校长胜任能力模型研究”,课题经费2万元,起讫时间:2009—2011年,项目批准号DHA090168

2.蒲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政府管理教育模式转型的背景、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经费5万元,起讫时间:2006—2009年。

3.蒲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制创新研究”,课题经费9万元,起讫时间:2010—2012年,项目批准号10YJA880114。

4.蒲蕊主持,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经费2万元,起讫时间:2009—2011年。

5.蒲蕊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政府与学校关系的重建——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 课题经费3万元,起讫时间:2006—2007年。

6.蒲蕊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政府与学校关系的重建”,课题经费3000元,起讫时间:2006—2008年。

7.蒲蕊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专项课题,“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后期资助,起讫时间:2009—2011年。

8.蒲蕊主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科研项目,“校长领导能力结构与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经费2万元,起讫时间:2009—2011年。

9.蒲蕊主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70后”学者项目,“中国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经费4万元,起讫时间:2010-2013年。

10.蒲蕊主持,武汉大学海外人文社科项目,“欧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的若干焦点问题研究”,课题经费5000元,起讫时间:2010-2012年。

11.蒲蕊主持,武汉大学校级课题“研究生教育弹性学制研究”,课题经费1万元。

二、出版的著作

1.专著:《政府与学校关系的重建——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专著:《当代学校自主发展:理论与策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著作:《教育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著作:《教育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参编著作:《教育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6.参编著作:《教育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三、发表的论文

1.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独撰),《教育研究》(权威期刊、学校奖励期刊)2002.1(中国教育报2003.3.22转摘;中国教育学科发展报告(2002)转摘)。

2.经合组织国家教育改革中的放权及其启示(独撰),《教育研究》(权威期刊、学校奖励期刊)(CSSCI)2005.1

3.评估型政府与公共教育体制改革(独撰),《教育研究》(权威期刊、学校奖励期刊)(CSSCI)2006.6

4.教育行政的伦理精神(独撰),《教育研究》(权威期刊、学校奖励期刊)(CSSCI)2007.7,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 2008.1 全文转载

5.政府与学校关系的重建——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教育研究》(权威期刊、学校奖励期刊)((CSSCI),2009.3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校管理2009.5 全文转载

6.对学校属性的思考(独撰).国外学术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006.4

7.中国政府与学校关系的现状与困境研究.国外学术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2008.7

8.义务教育供给中政府的责任.(独撰)国外学术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2009.6

9.自主与开放:对教育学学科重建的思考(独撰),《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2006.1

10.公共利益:公共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独撰),《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2007.1

11.对西欧高等教育改革中“评估型政府”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6.1

12.教育与生活(独撰),《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2001.2(中国教育学科发展报告(2001)转摘)

13.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及其启示(独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CSSCI)2006.1

14.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中政府的角色与作用(独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CSSCI)2007.3

15.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创新的公平价值取向(独撰)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 2008.8

16.学校绩效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10.2

17.在班级中建立本真意义上的班级集体(独撰),《教育评论》(CSSCI)2000.4

18.教育体制改革的公共利益取向,第二作者,《中山大学学报》CSSCI)2008.

419.自主发展:当代学校发展的走向(独撰),《中国教育报》2004.9.,核心

20.有效的学校改进:一种实施策略的视角.教育科学研究.2010.3,全国中文类核心。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校管理2010.7全文转载。

21.对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育领域中运用的反思(独撰),《教学与管理》2005.5,全国教育综合类核心

22.当代中国学校自身存在价值取向的思考(独撰),《教育探索》2003.1,全国教育类核心

23.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独撰),《教学与管理》2006.1,全国教育综合类核心

24.政府与学校关系的重建——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校管理2009.5 全文转载

25.教育行政的伦理精神(独撰),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 2008.1 全文转载

26.认识学校的自主性 发展学校的自主性(独撰),《宁波大学学报》200

3.5

27.我国落实教育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基本实践模式(独撰),《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4

28.论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独撰),《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4

29.行动研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主体的有效途径(独撰),《中小学英语教育》2006.9

30.大学自主创新与跨学科人才培养(独撰),《高等教育创新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中政府作用(独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际学术会议,2006.11

32.研究型大学国际化:中国的实践与经验,《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际学术会议,2009.11

33.义务教育质量与绩效责任制度,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11

34.Equity Value-ori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Choice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Reformation Practice and Challenges Faced of China’s Compulsory Education(独撰),“Gaining educational equity around the world”,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008.3

(35)有效的学校改进:一种实施策略的视角,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校管理2010.7 全文转载

四、奖励

1.论文“论教育行政的伦理精神”,于2011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论文“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于2004年获得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3.专著《当代学校自主发展:理论与策略》,于2007年获得武汉大学第十一届(2004-2006)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4.专著《当代学校自主发展:理论与策略》,于2008年获得湖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5.2009年9月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教师”的称号。

6.专著《当代学校自主发展:理论与策略》,于2009年获得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二等奖。

7.课题《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成果,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五、国际学术会议与对外交流

1.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访问交流。

2.2005年3月,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访问交流。

3.2008年3月参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召开的主题为“增进世界教育公平”的国际比较教育会议,提交了会议论文,并做了题为“Equity Value-ori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Choice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Reformation Practice and Challenges Faced of China’s Compulsory Education”的报告。

4.2008年4月,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邀请,做了题为“Changing Government-School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Education”的学术报告。

5.2006年11月,参加在中国宁波召开的主题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国际会议,提交了“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中政府作用”论文,论文被收入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6.2009年11月,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中山大学的邀请,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主题为“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机遇与挑战”的国际会议,并做了题为“研究型大学国际化:中国的实践与经验”的大会主题发言。

7. 2010年6月,受中国教育学会与中国民办教育学会的邀请,出席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主题为“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国际学术会议。

第4篇:王景芹,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

王景芹,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电器可靠性与电接触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承担及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编写著作3部,发表论文约9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或EI收录。

现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河北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现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产品可靠性研究会副理事长及秘书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接触及电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可靠性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地 址: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8号(300130) 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323信箱

电 话:022-60204354 传 真:022-26549256 E-mail: jqwang@hebut.edu.cn

第5篇:上海交通大学先进有机材料研究所冯新亮教授博士后招聘启事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有机材料研究所招聘启

一、研究团队介绍:

冯新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马普高分子所石墨烯课题组组长,从事纳米石墨烯分子、石墨烯纳米带、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组装和光电器件研究,石墨烯和可控结构功能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曾荣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2009年度青年化学家奖及第三届欧洲青年化学家奖(2010年,决赛选手)。自2011年担任Nature系列杂志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现学术任职还包括德国巴斯夫(BASF)集团研究顾问,美国化学会会员,德国化学会会员及德国Mainz高分子会会员。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50篇,研究工作多次获得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hemistry,Science Watch,Physics World等著名杂志和媒介亮点报道。研究结果多次获得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hemistry,Angewandte Chemie, Materials Views等杂志亮点报道。

研究兴趣方向: 二维材料的可控合成,纳米石墨烯的合成研究,宏量制备高质量二维石墨烯材料研究,可加工石墨烯光电材料器件研究,基于二维材料的能源和电子器件研究,有机和高分子多孔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储氢和催化材料),可控纳米结构功能碳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储存和转化的应用研究(主要基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光解水,燃料电池电极材料和催化剂的研究),基于芳香耦联的有机合成方法学,共轭π-体系分子的有机设计和合成,基于π-体系分子的超分子化学,盘状液晶分子的合成和自组织研究,设计合成共轭寡聚物和高分子以及在有机电子学器件的测试和表征研究 (主要基于有机发光,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

二、招聘条件:

1、获得化学或材料学博士学位(包括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表面化学、材料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各化学相关专业),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研究助理学历可放宽至硕士学位;

2. 掌握高分子材料、有机和无机材料合成基础或具有有机光电器件加工及测试经验,具有石墨烯、二维材料、共轭高分子、炭基材料以及光电器件和能源等领域研究背景者优先;

3、热爱科研,勤于思考,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强;

4、在国内或国外新近获得博士学位;尚未安排固定工作或未到原工作单位报到;年龄在35周岁以下,条件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三、岗位职责:

参加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从事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评价;参与团队申请并完成国家级及上海市的科研项目;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完成一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任务。

四、聘用待遇

1、工资、社保及住房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相关规定执行规定的标准执行;

2、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

3、提供良好的办公和科研实验空间以及广阔的个人职业发展前景。业绩突出者,聘任结束后可以优先留校,所有工作人员可跟课题进展一同成长;

4、博士后年薪不低于10万,外加研究成果奖励和课题绩效奖励。提供出国科研合作或交换的机会。优秀者科研工作可以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完成。

五、应聘方式:

1、应聘者请提供个人详细简历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经历(包括个人情况、研究和教育经历、科研能力、论文成果目录、以及研究兴趣等);

2、初选合格者将电话或E-mail通知本人参加面试;

3、参加面试者需提供: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相关证明和资料,未录用者材料恕不退还;

4、通过面试者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者将被录用。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东清老师

邮件:wudongqing@sjtu.edu.cn。

第6篇:厦大副教授博士抄袭论文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厦大副教授博士抄袭论文

厦大副教授批校长享就餐特权一事又有新插曲。前晚,方舟子发微博称“谢灵博士论文存在伪造、抄袭等问题,应被开除”。对此,谢灵回应称指控不属实,且方舟子混淆了“社会科学与理科的研究方法”。至于方舟子质疑谢灵的论文指导老师余绪缨已在2007年去世,而谢灵2012年才完成博士论文,“导师是怎么导的”,厦大会计系教授傅元略表示,余绪缨教授去世前将谢灵转由他来指导。

网友举报论文抄袭博客

方舟子在微博中称,“有人把举报谢灵的博士论文《软件企业绩效评价实地研究》造假的材料发给我了,该论文的核心部分抄袭和伪造案例,证据确凿,厦大应该取消其博士学位、开除教职。不能因为谢灵批评了校长,厦大怕被说是打击报复就不敢处理她了。”与此同时,天涯论坛出现了一个转载帖“厦大谢灵博士论文案例访谈竟然抄袭本科生博客,被原作者发现”,作者是一位名为“青润”的网友。

“青润”指出,他于2008年4月7日13点53分在CSD N网站发的一篇博客中,贴出了和朋友在2004年8月的一次讨论,涉及企业知识库(包括代码库、资料库、文档库等)的构建,以及企业显性和隐性知识的构建。而谢灵在2012年的博士论文中号称是访谈录音的片段,完全抄袭自这篇博客。

“青润”是一名实名认证的网友,简介显示其1995年就读于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工作。他在微博中称,“抄袭是铁案,谁也翻不了案。”

访谈对象证实提供材料

对此,谢灵昨日告诉记者,管理会计难发论文就在于个案的特殊性,企业很愿意她帮他们解决问题,但不愿披露真实信息,“所以我写案例时把企业真实情况改写了一下,但数据和内容都是真实的”。谢灵称,其论文中的访谈是她四五年前为一家厦门软件企业做咨询时获得的。当时她与该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访谈后,请对方提供了一份材料,论文中的内容便存在于这份材料中。

谢灵强调,记录这个访谈是为了了解技术人员对哪些绩效指标感兴趣,从而获得相关词汇,在后期计算词频,与其中的软件专业术语和技术无关,方舟子指控她抄袭是将社会科学与理科的研究方法混淆了。

当年进行此次访谈的技术人员陈赓告诉南都记者,多年前确与谢灵因为此项目有过接触。当时企业邀请谢灵老师提供绩效评价方案,由于时间过去太久,他依稀记得部分内容———访谈提到了公司内部员工建立“共享知识库”,由员工向库内提供文件和编程代码等,并鼓励员工进行阅读、使用。陈赓说,访谈结束后,他还给谢灵发了一份电子版文件,由团队成员将意见汇总而成,并非对话体。

谢灵则称,因时间过去久远,只能找到部分原始资料,她正想办法找其它证据。她同时表达了懊悔,“学术应经得起考验,部分原始资料丢失,我真是太大意了!”

曾换博士论文指导老师

除了案例“涉嫌造假”,方舟子质疑谢灵论文涉抄袭的另一个方面为导师余绪缨。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余绪缨已在2007年去世,而谢灵在2012年完成博士论文,博导怎么导的?”对此,谢灵称,余老师在临终前,让厦大会计系的傅元略教授继续带她和其他几名弟子,作为其博士论文的导师之一。

昨晚,傅元略教授向南都记者证实此事。他称,余绪缨教授去世前将谢灵及几名其他学生转由他进行指导,程序均按照厦大研究生管理制度执行。至于谢灵论文被指造假,傅元略称已记不清,但厦大学生的学位论文均在厦大图书馆网站公开,如果有人质疑,“爱查就查”。

与此同时,一名国内知名高校的会计学教授告诉记者,论文是否抄袭不由任何一人说了算,而应由厦大学术道德委员会及相关机构共同调查。该教授认为,“质疑校长享特权及高校官本位”与“谢灵学术造假”是两码事,不应转移视线。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第7篇:博士生导师王善平教授简介

王善平,男,1964年生,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攻国际会计与审计理论,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

一、二层次,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政协湖南省委委员,民建湖南省委常委,民建湖南大学北校区支部主任委员,湖南省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技术监督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金融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会计学会理事。

1983~1987年就读湖南财经学院工业会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2~1995年就读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2004年就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从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

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国际会计和独立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提出的“会计国际化的理性选择观”(1993)、“会计信息市场论”(1995)、“合并报表控制者服务论”(1999)、“国际会计国际企业特殊问题会计论”(2000)、“独立审计机制创新理论”(2001)和“独立审计诚信理论”(2002)等,在学术界具有领先地位,有广泛影响。特别是,博士论文提出的“独立审计产权保护说”(2004)被答辩委员会专家认为在独立审计本质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现致力于产权保护审计的制度问题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独立审计管制及制度改进研究》(7037204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化建设中的独立审计机制创新研究》(99BJY011)、财政部重点会计课题《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与《合伙文化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证券市场中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制度优化与有效竞争问题研究》、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审计理论研究》等项目。

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独立审计权责结构研究》(2006)、《资本市场规模化中的独立审计机制创新问题研究》(2002)、《国际会计研究》(2001),《中国股份公司财务管理》(1992,合著)。

论文《资本市场规模化中的独立审计机制创新问题研究》等荣获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

二、三等奖各一次,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

二、三等奖若干项。E-mail:联系电话:07318684808

第8篇:浙江大学知名教授郑强教授演讲摘录

1.我们漠视历史的价值,总以为楼宇越新越好,我们以不断地拆楼建楼来折腾自己。

2.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3、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4、读书是为了承担责任。但现在的教育让女人承担了太多责任,让男人逃避了太多责任。

5、中国的篮球不缺乏技术,不缺乏金钱,但他们缺乏责任感,哪怕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感。为什么中国男子足球队却总是输给别人呢,他们绝对不缺钙,这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问题,因为实际上的问题在于精神已经残废了。

6、教育应该让中国懂得自尊。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外国人就低头,女生看到外国垃圾一般的男人都想讨好。同志们,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多么地没有尊严。在留学的日本东京大学的人当中,我是唯一回来的,但日本人反而敬重我,因为我活得有灵魂,活得有骨气。

7、滥用学历:我作为一个博士生导师,我从来是看人不看学历的,学历不等于能力。你们现在的招聘动不动就要高学历,我就是要批判这样做。招聘时也总是看学历。学历是指一个人读书还可以,并不能代表他能够当你的经营人员、开发人员。我们有很多同学成绩好,却什么都做不了。在我们大学像我这种程度的人,招博士生是从来不看成绩的,成绩算什么!现在我从事的这个领域在中国有三个杰出的人才,当初在读研究生时都补考过,而成绩考得好的几个人却都跑到美国去卖中药了。

8、西服、果奶不是民生大计!千岛湖的农夫山泉是好,但水什么地方没有?这就是问题。另外,温州经验好不好?好!但如果我是国家主席,我可不会在全国搞温州经验。温州经验说到底是民族经济全部被国外吃掉。你的资本算什么,温州老板的那点钱与日本老板相比就不算钱,马上会被吃掉,而且技术含量极低。我去了温州好几次,看到的都是家庭工厂,与现代企业能比吗?

9、我们现在想的只是“卖得越多越好”。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人们的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民族已经没有这个精神了。高等学校投了几十个亿买研究设备,但这些设备90%都是进口的,没有一样是国产的。买来的时候觉得很了不得,可以哄领导,但是若有哪个学生把仪器弄坏了,就死了,我们国内的企业没有一家敢修仪器的,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实验仪器没有一家工厂能够生产,这就是我国现在整个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我们不愿意踏实地来做这些工作,而只是做了很多表面文章,既生产不出材料,也没有先进的制造工艺。

10、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全实现了她当初的办学宗旨:“成为美利坚

合众国的预备学校”。如果我是中国的纳税人,我怎么能想得通,我国国民花那么多钱投入到这个学校,可它培养的人却都跑到美国去了,为他们服务了。可是你有没有看到美国go-vern-ment为我国哪个大学捐过点钱?你们体现出这么一种胸怀是什么意思呢?

11、为何出国后会更爱国?我恨日本人,我到日本拿的奖学金都被告知不要告诉日本人,怕日本人嫉妒,他们就是要培养汉奸。但是我到日本是越培养越恨,神户大地震时我在日本,我是中国留学生的领导,那时死了许多中国人,其中杭州人最多,就因为日本人先救日本人,根本顾不上救中国人!在日本空港,日本国民的进港通道有8个,而仅给外国人留一个,你得排队,等日本人全部走完了,他再转换牌子,让外国人再进来。

12、什么叫素质?英语、计算机、钢琴都会一点儿能算是素质吗?我住的那层楼的孩子都在弹钢琴,我就听到二楼的一个男孩子在弹《致爱丽丝》时,边弹边哭、边骂他妈妈。爸爸妈妈都是音盲,却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音乐家。这么好的太阳,让孩子坐在屋里,他能受得了吗?这是何必呢?

13、我们浪费太多时间学毫无用处的英语:幼儿园3岁开始学英语,我这个观点不知你们是否赞同,我在学校讲课时,学生们听了觉得我所说的正符合了他们的心意。我认为:语言、计算机就是工具。中国的外语教授讲英语还不如美国卖菜的农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日本博士、德国教授说不出英语的多得是!我们怎么能说一个人不会说英语就是文盲呢?语言就是一个工具!你没有那个环境,他怎么能讲这个语言呢?

14、关于出国:我认为中国人的民族心理这几年扭曲到什么程度了!我到英国大学见到了十几个中国留学生,他们都向我诉苦:每天只睡4个小时!浙大有很多老教授,夫妻两个连走路都走不动了,孩子却在美国。外国人不理解,认为中国人有病:为什么夫妻不在一起,而是一方在国外、一方和孩子在国内,中国人这是何苦呢?!父母老了,是否需要人服侍?在国外的,是否想念父母呢?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知是为了撑什么面子?!在日本,我只能请他吃一碗面:一天晚上,请了8个教授一个人一碗酱油面,就花了我1000元人民币!所以,我在日本就呆不住,像我这样的人,我现在就不愿出国,去10天可以, 去1个月我就受不了!

15、关于奥数:看看那些小学,中学,高中的奥林匹克竞赛,已经成为老师牟取头上光环的手段,牺牲的是什么,是学生本身,你看很多孩子到了后来,那些得到奥赛金牌的同学,他们到后来有几个在这个领域真正的坚持下来,坚持不了,因为他们的心灵已经疲惫,他们一切的智慧已经被扼杀,这叫什么,这叫摧残式的教育和掠夺式的开发。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

上一篇: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下一篇:简单大方的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