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课外互助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互动课外互助(共2篇)

课堂互动课外互助 篇1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小学英语“互助互动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采用小组互助互动合作学习方式,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形式,从而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研究学生在课堂“互助互动”活动中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双重转换”的运行机制,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因果联系。

二、课题的提出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我有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得英语教学陷入困境。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必须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的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如果能探索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互助互动”教学的课题研究。

三、研究过程

一年来,我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关爱,学习行为的关心,学习效果的关注。对三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评价作出调整,发现问题总是及时摸清症结所在,然后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

(一)准备阶段(2008年9月---11月)

1、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度的现状。

2、确定研究班级三年级五个班。

3、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二)研究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8月)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及研究计划进行该课题的研究。

1、选了几个重要的单元做研究。

2、阅读《怎样做课题研究》、《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等教育教学专著,获取与课题相关且具有指导作用的方法与理论。

3、撰写了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教育随笔及阶段性小结等等。

4、通过调查分析、学习体会,探索出“互助互动”课堂教学的特点及“互助互动”教学的基本观点。①课堂互助合作的特点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认为,关于课堂互助合作的特点,得到了比较好的验证。A课堂互助合作具有双向性。课堂是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学是师生、生生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专门行为。真正的课堂不是教师演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生,教师要课堂上的行为就没有了目标,就失去了意义。真正的课堂也不是学生说群口相声,因为离开了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同样会没有了目标、没有了规范,课堂的意义也失去了。真正的课堂也不是学生们的个人行为,因为离开了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就没有了我们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共同提高的意义。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要关注教师、依赖教师、模仿教师并以自己的方式影响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们需要。B课堂互助合作具有教育主导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关注某个学生,或走到学生旁边,或指示学生活动,这些都体现教师在课堂互助合作活动中的主导性角色。在互助合作的共同活动中教师主导性表现为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活动,主动帮助学生发展,主动给学生以反馈,这是我们课堂研究的实际结果,也是教师主导性的实质表现。

C课堂互助合作具有情感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不是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场所,课堂中的互动合作应该具有情感性。然而,实际的教育工作者和有关的教育、心理研究者并没有把情感因素放在重要的地位,已有的教育心理成果中,对课堂学习中的知识的认知、智慧的发展极为重视,而对情感培养很少涉及。通过我的课堂实验和观察,我的这一教学方法得到了验证,因为我认为课堂中的情感互助合作行为远比书本知识要多得多。D课堂互助合作中非语言作用的显著性。长期以来,教师们更多地认识到和重视言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师素质和教育能力的标准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被反复强调,而对于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常常是不给予提及,及一笔带过。然而一年来,我发现特别是学习英语非言语行为所占的比例、所起的作用都比言语行为要多,而且学习效果比较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不应该再被忽视了。②互助合作教学的观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本课题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小的观念:

A、课堂不仅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空间和社会实践的场所。

B、课堂不只是教师知识弥漫和智慧扩张的场所,更是学生们的知识、情感、人格等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场所,C、教学是师生、生生的共同活动,而不只是教师的单向活动,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

D、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相互依赖的、相互影响的关系。E、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 是主体,也都是客体。

F、课堂教学并不是纯粹的一个教与学的问题,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心理现象。

G、课堂应该具有开放性,课堂互助合作活动不只是课堂内因素的相互作用,还受到课堂外的因素的影响。

总之,课堂师生、生生互动的核心是都作为活生生的人而发生持续的、动态的、具有促进性的相互作用。

四、阶段性研究结论与成果

1、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开展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是每一位参与研究的教师对教育进行了新的诠释、从新审视学生、从新进行自我定位。通过大量的阅读、积极撰写课题博客,认真对学生实施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徐州市教科所举办的“教师个人课题主持人培训会”,我的教育理念提升了,视野开阔了,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坚持边研究边学习边反思,及时把自己的收获发在博客上。一年来,经过本人的努力研究,我撰写的《快乐课堂 欢乐学习》获县级三等奖,英语教学随笔《爱“吾”及污》获县一等奖。还有不值得一提的是在参加县英语优质课比赛的说课,只得了三等奖,没有获得更好的名次是我最大的遗憾。

2、学生的进步:实践证明,运用互助合作的教学法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特别是对我们苏北地区班级人数多的学校特别适合运用此教学方法。

3、课堂的变化:通过研究,找到了运用互助合作教学法优点及弊端的对策,使之能更好的为小学英语教学服务。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

五、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课堂互动课外互助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互动式教学

一、“互动式”与互助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包括教材、挂图、网站、课件等)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因此构建主义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动的方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或组组互助、生生互助,来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二、“互动式”与互助式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学

教师应当在每节课前,依据学生的状况及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并预先提出可以与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需要基本一致、实现因材施教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问题;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及该节课内容的特点,较科学地设计出课堂教学计划和形式。

(二)学习目标

1.要想创设好课堂情景氛围,开动学生思维,必须要设计好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一定要符合“三维”特征,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好学习重点、难点,并预先设计出课堂导学流程,科学实施,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小展和大展提升表达能力。

(三)互助设定

1.确定小组发言人主持分组讨论并代表该组陈述观点,小组发言人须轮流担任。

2.学生间结对子,形成微小组这样的合作体,为互动作准备。

(四)互动形式

1.对学,相互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

2.群学,解决导学案中存在的疑点。

3.训练,开展“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活动。

三、“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控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学生认知的工具。这三个环节不是机械地独立,而是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1.教师激趣。利用多媒体教学,精选图片、动画、声音和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学生在欣赏、观察中乐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

2.教师设疑。教师设疑,应重在一个巧字,教师的提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心理,既要结合教材内容,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例如,在学习《故乡》一课,我就提出了五个论题,一是论闰土的变化;二是说说“豆腐西施”;三是从《故乡》看环境描写之美;四是《故乡》带给我的思考;五是从《故乡》认识鲁迅。学生任选其一,查资料,读文本,忙的不亦乐乎,最后都完成了任务。

3.教师善导。教师善导,是指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励学生勤勉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提供的相关信息与资源,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或问题进行独立地思考,或在老师和同学的协同下,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来分析问题的结构,构思解题的思路,共同实现意义的构建过程。

四、“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实施策略

引起探究的互动内涵重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而轻挖掘学生的原有经验,生活体悟等课程资源,有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而无用心呵护、真情尊重的教学细节,有操作演示等实践活动而缺严谨周密、合乎情理的科学设计,等等。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互动”必须“参与”,“参与”才能“互助”。那么,教师调动学生参与的关键在哪里?答案是: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和全员参与互动。例如,同是《故乡》在创设问题时,有的教师对教材挖掘不够,设计的问题肤浅,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我在设计问题时,充分注意学生这一环,备学生是关键。分析人物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找适合学生话题的切入点,就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少年闰土与自己的对比,怎样看“西施”与“圆规”。

(二)挖掘生活资源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上一篇:学校环境卫生工作计划下一篇:清明节由来及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