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主要因素(共15篇)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师与学生都在彼此互相学习着,两者皆是教室情境中的主人,而教学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为了在教育目的性与发展的可
能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我们在实践中对师生互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我们不再把课程作为传递固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作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转变角色,倡导民主合作,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过多扮演教导者、管理者、控制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权威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关系上的,是一种教师主控学生的教师互动关系,是一种单向的师生沟通方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控制和主宰学生地位的权威者,无视学生的愿望,以自己的准则规范、压制学生;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单纯的受教育的地位,这种权威式的教育关系,难以建立和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难以实施,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学生学到的不是顺从就是反抗。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权利,建立起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双向和谐的优良教学环境,使学生心境舒畅,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理解者和欣赏者。这种角色意味着对学生传达教师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尊重和欣赏,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内涵是必须用心经营的主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和彼此互动的基础之上。
这使人想起“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这句话,这是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人在谈到教师角色时喜欢的一句隐喻。这句话是指教师要倾听、关注学生,并以十分真诚、愉悦的态度与学生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和接球的过程一样: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彼此没有地位的高低和尊卑的差别;抛接球的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抛球者和接球者是相互激励和相互转换的,抛球的同时准备接球。这个隐喻深刻地说明了师生的交往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抛球者,所希望的只是学生能接住球、接好球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学生再把球抛回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教师在互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着互动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了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学生高依赖、高服从的局面,这种交往表面看似平等,实际上是不平等的。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该怎样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而教师并不着急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师生共同商量着解决。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
长久下去,学生就真正意识到师生一起学习,不是靠老师的权威性,不能有依赖思想,而应该是师生一块参与,师生都是学习者,自己也可以参与把握和控制课堂教学。这样使学生敢于说,善于学,有利于师生相互了解,彼此沟通。作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恰当的鼓励和点播,如:“你说得真不错,你真爱动脑!”,“你的思路和我想的一样!”,“老师真佩服你,要向你学习!”
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二、探究发现、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是实施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1.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即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此即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
2.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
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感性上也容易产生沟通。所以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外,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
1.创造机制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
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就错过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也错过了。因此,老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2.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
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堂表现的现象。往往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四、注重学法指导是实施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
知识重要,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因为,其一,任何知识都不是天赋的,要获得知识,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如何学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会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其二,学习书本知识本身并不是唯一目的,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造。我们在学校力学到的知识再多,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即使走出校门、离开教师的指导,也能有效的获取知识,则将终身受益。其三,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学生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更要有自学课文、发现问题、联系问题、提出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有关习惯与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
1.耐心倾听的习惯。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可是,现在课堂上常有学生不善于,没有耐心听别人发言。所以,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经常叫另一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善于表达的能力。
表达是否清晰、生动,对互动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要让学生明白发言的过程是跟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所以要说得清楚、明白、生动。另外可要求学生从有条理到简洁再到有感情这样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
3.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真实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
首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采取何种态度和采用何种教育方法的出发点和依据,影响乃至决定着师生关系的性质和内涵。因此,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在研究课、公开课、评比课的教学评课活动中引导教师在以下三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学生观:1.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对其客观、公正、科学地认识和评价;2.把学生看成是有巨大潜能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3.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一无二”个性的人,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指导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后,要进行良好而深入的沟通,确立师生相互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就有赖于教师的沟通方式与沟通能力。第一,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如谈话沟通、眼神沟通、书面沟通等。我们通过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案例分析与情境模拟等方法,指导教师学习与学生沟通的方法。第二,提升教师沟通艺术。教师要有诙谐幽默的语言。我们通过典型案例,组织教师模仿学习、模拟训练,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从“嘲笑”自己的窘境,笑话自己也会犯错,“调侃”学生的错误,幽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学生的快乐等方面运用好幽默,从而使教育教学变得和谐而有趣。第三,学会耐心倾听。教师倾听学生说话时,要注意学生说话的心境、内在含义,注意对方的感情及变化,理解学生的情感、想法、思想,并做出积极的反馈。第四,借助非语言沟通。我们引导教师掌握非语言沟通的艺术,如教师说话的音调、音量与节奏的变化,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也会带给学生以感染和教育,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师生沟通的目的。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要想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我们做教师的首先应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并且要明确的把你的爱表达出来。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以成绩来区分学生的优劣,我们要以平等之心看待他们,更要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齡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
冰心老人说的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正如众所周知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可爱,而是我们没有去挖掘他们的可爱。因此,只要我们真心的关爱学生,欣赏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同样欣赏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以同样真诚热切的目光期待他们,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很可爱,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让你惊喜的闪光点,甚至那些行为有一时过失的学生和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更以自己的纯朴真挚让你感动。唯其如此,你才能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你也才真正有可能成为他们的朋友。但是只做益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想教有所成,学有所得,就必须在做学生益友的同时,做他们的良师。作为一个教师,不仅仅要得到学生的喜欢,我们更应该获得学生的尊敬,做一名严师,一名良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严格要求学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教师的严,最初可能只是逼着学生被动的学,但形成习惯后,学生就会懂得严师的真正内涵,也就会真正地因感激你而佩服你、尊敬你,进而因尊敬你而主动地去学习,从而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古语“严师出高徒”大概即出自于此吧。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热爱学生主要是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富有理智特征。而学生的尊师,则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更富有情绪色彩。因为尊敬和信赖,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乐学的动力。由于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同时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长辈与晚辈等多重角色的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师生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
诚然,现在的学生确实愈来愈难教了,大部分学生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里溺爱还都来不及呢,哪里还容得你在校批评,有的学生被老师批语后,还不能认识问题,动辄旷课重则出走,给家里和学校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基本功,会做学生工作,而不是一批评了事。在发生的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中,据调查,青年教师居多,正是因为其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经验,发生重大事故的比比皆是。我想,如果有良好的师德支撑,就会使我们教师自身感到这有必要在新时代加强自身综合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否则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拥有好的师德,你就有了解决好学生问题的保证,处理学生问题时就能头脑冷静,不至于乱了方寸,要拥有好的师德我们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明确自己的责任,干好教师这份职业。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 妥善处理师生之间的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使矛盾简单,更有利于工作,更有利于我们下一代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当主动与学生多交流沟通。教和学的互动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现象。教师只与个别班干部和“好”交流,学生只愿与喜欢的教师交流。教师同学生交流沟通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他们思想活跃。而每个学生的天赋条件有差别,学习积极性差等特点。更有一些单亲、组合家庭,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吸烟、上网等。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特殊的世界,这就要求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一件虽简单却又很有艺术性的事,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教师愿做有心人,执著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忠实于自己的岗位,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我们就会由学生的良师益友走向成功。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师生互动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把终身教育思想和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奠基。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后,全国各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增无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存在缺陷,一般表现为:
①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②重视精讲多练,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③重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④重视城镇学生的学习研究,但较少考虑农村广大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这些现象是造成我校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概念界定
1、理论导航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于语言学习有系统的论述,进入11-12岁的儿童他们已能进行抽象思维,在英语学习方面会有一个飞跃,集中表现在他们用英语表达的内容大为丰富、概括语言规律的能力明显加强,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较快。在小学阶段的中、高年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模仿和机械操练是必要的,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还需致力于培养学生多思考和自己摸索学习规律与策略的能力,要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有教授提出师生积极主动、不断自我更新的发展性生存方式,即“动态生存”的方式。我们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促使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消极被动的适应性生存方式向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发展性生存方式转化。
师生互动不仅是指师生在语言上的对答,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与情感的交融,这是语言交际的先决条件;学生互动是英语学习中合作学习的体现,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使他们不仅从教师、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料中获取语言素材,而且从同伴提供的教学资源中受益。
2、研修重点
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课题必须通过操作来论证。上学期我们完成了课题的初步框架,本学期我们的研究重点将是以英语课堂教学为基点,主要从两个纬度展开研究:①探索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英语课堂教学生存方式的外显特征,着眼点是“如何互动”和“互动的有效性”研究;②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方式研究,通过积累不同年段、不同课型的典型案例,归纳梳理,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流程。
3、研究路径
本阶段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和教学方案设计及沙龙研讨等活动来践行“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原则。主要运用“前移后续”的策略,实行对课题组集体备课的创新,通过对同一节课或同一类课的反复讨论、反复试教,实现资源共享,智慧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师生课堂互动,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各学科教学的和谐(其中含有对受教育者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等,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健康和谐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使教师“愿教、乐教、会教、善教”,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情互促、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应该有效地解决我校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教学质量不够理想,英语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我校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
2、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构建和完善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经验总结法。
整个进程要体现“一核心”、“两结合”、“三个点”、“四步曲”、“五注重”。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 月)
制定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组组成员,学习理论知识,准备实施。
2、研究实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深入课题研究,积累实验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总结实验情况,写出研究报告,推广实验经验。
六、组织机构
组长:冯玮琪
小学语文网络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 邮政编码 411214
胡 丹
湘潭县河口镇中心校
小学语文网络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教学概念,在网络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如何利用网络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从而说明网络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关键词
网络教学
新型师生关系
网络资源
阅读教学质量
一、关于网络教学的一般性概念
教学是一门艺术,但首先是一门科学。教学活动只有在遵照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组织实施,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也才能最终变成一门艺术。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生事物,如果仅从字面上望文生义,把网络教学理解为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过程,未免过于简单。网络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就我的理解,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而存在,可视之为书籍、视听媒介等教育的自然延伸。
其二,网络教学是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资源的过程。在此意义上,网络成为学习的资源,网络教学则是对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生。
其三,网络教学还意味着把网络作为教学的一种环境,可视为一个大的教室,只不过这个教室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去学习。同样地,你也可以成为他人的老师。
因此,网络教学概括起来认识就是:网络作为教学的工具,网络作为教学的资源,网络作为教学的环境。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我国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的这种权威地位,助长了教师的家长作风,使学校教育成了“一言堂”,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在变化,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大量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软件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出来。在现代化的教室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得到增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自己的学习过程,最后实现设定目标。教师在教室里只是进行指导性教学,尽管教师的地位绝不会因为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而被削弱,但教师的角色却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只是或技能,而在现代多媒体教室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他们通过教学网络获得信息、分析信息、提取信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努力追求教学的新境界,真正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
三、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阅读教学要始终遵循“主体性”的原则,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去体验、去获取。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实现智情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
1、引导学生作图,理解课文重点。
图画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易于感知的特点,能使人的认识走出直接认识的范围,认识那些未曾感知和不易感知的事物。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作图,以清晰可感的画面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如《翠鸟》一课“翠鸟的外形”这段文字是理解的重点,作者如何描述“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又是其中之重点。学生在学“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段文字时,对“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几种颜色似懂非懂,也易把各个部位的颜色混在一起。针对这种情况,要使学生弄清翠鸟各部位的颜色是怎样的,借助作画便可一目了然。我让学生打开画板,引导学生找出这几种颜色,先在翠鸟头上画上橄榄色,点缀上翠绿色的花纹,再在背上画上浅绿色,最后在腹部画上赤褐色。一会儿,一只色彩鲜艳活泼可爱的翠鸟就呈现在大家眼前,并且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师生均可以浏览到全班同学的作品。通过学生自觉动手作图,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对翠鸟身体各部分的颜色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利用网络资源,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计算机网络教学,通过对现代信息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初步介绍与操作,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故事、科普知识常常是导入新课的优选素材,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生打下基础,也为思维训练拓展了时空。
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我们运用有关录像,提供了思维的材料,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自学、质疑青蛙的外形、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学生兴趣盎然,对青蛙与蝌蚪特点有了完整的认识。
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中自由查阅与语文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能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练笔。
现行语文教材以单元为主,一个单元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较长,学生练笔次数少,而且容易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脱离。如果在对每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环境提供的丰富学习材料,针对所学课文适当进行作文小练笔,就能弥补这一不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观察思考,展开想象,自学探究,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操练巩固,形成技能。课文不同,相应进行的作文练笔方式也不同。
1、仿写式。仿写是迈向“自能作文”的第一步,因而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仿写。
如在学习《找春天》时,当读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时因为课文语言很生动,且极具童趣,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一下子被打开,眼前出现了更多的春天的景物,而且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欲望。于是我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我们从哪些地方还能找到春天,仿照书上的句子说一说。学生的表达愿望空前强烈,“小燕子在空中飞呀飞,那是春天的天使吧!”“盛开的桃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姑娘的蝴蝶结吧!“”美丽的风筝在空中飘呀飘,那是春天……,然后让学生通过网上浏览每位小朋友的习作,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话水平。
2、拓展式。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拓展式练笔,可使学生思维呈放射性发散,还能达到激发学生的灵感。
如教完《井底之蛙》,我在网上设计了一个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让学生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些什么?它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小鸟又回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先说一说,再用文字表述画面下,随后让全班学生进行浏览和点评,虽然只是寥寥数语的练笔,可学生的积极性极高。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也原来越关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及老师应该更注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小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教学发展。单子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方式和课堂方式等阻碍着师生的有效互动。因此,本文首先简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师生有效互动对教学目标实现的意义,并指出目前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寻找提高小学语文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旨在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决定着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忒度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等。
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它是师生现实关系的体现, 是师生关系的主体。
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 包括人际关系、感情关系、个性关系等。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使彼此感到愉悦、相互吸引的融洽、和谐的关系, 这种关系使师生双方缩短了心理距离, 获得心理安全感、自由感, 从而尽快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 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整个工作过程表现为他人的行为的帮助。教育教学能否对学生行为产生帮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质量。如师生关系紧张, 相互不信任、彼此戒备, 甚至敌对, 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教师的工作热情;反过来, 教师具有良好的人际技能, 善于与学生群体及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娴熟地驾驭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热情敬业地工作, 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安全感, 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 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还常常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产生一些顿悟或感悟。
(二) 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精神活动的方式, 教育教学中结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生存方式的具体表现。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师生不同的生命活动状态。
二、理想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理想师生关系中, 老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 双方和谐共生的初始条件就是深化彼此的理解, 只有对自己交往的对象有透彻的认识, 才能在彼此交往中减少矛盾, 和谐共处。
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 民主平等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 是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虽然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但在科学真理面前, 师生之间无论在政治上, 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发扬教学民主, 并不意味这削弱权威, 反而还会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用的发挥。民主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二) 尊师爱生
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教师, 教师应当热爱学生, 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 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师德规范, 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 它能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 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就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成效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 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它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
(三)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及其教育目的, 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使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能得以发挥和发展;学生只有了解教师和教师职业特点, 才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获得自己的知识, 促进智能和品德的发展。所以, 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会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教师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相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有效性。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3.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4.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通常走这样一条成材之路:兴趣-爱好-钻研-成功。兴趣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积极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由此,语文教师要使学生要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外国人如是说: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兴趣,使之愉快地学。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推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我主要满足学生精神上的愉快。学生的性格各异,学生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因为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要构建这一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不应把“学生”只看作是“学生”或是一系列的属性或需要的单纯集合,而是把学生看作一个精神整体来与之对话,肯定他,接纳他,帮助他,使之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师在这种对话中不仅实施着教育,而且根本的是在生活,学生在这种对话中接受教育,也就是在生活着,创造着,成长着。
二.与学生真诚交往。教师应将自己真实的、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言传身教”,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他以帮助,并且指导他理解生活,理解世界。同时在情感、意向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的并怀和支持,使学生积极创造性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不是把学生看作是年幼无知或不成熟的人而强迫其服从自己,接受自己。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
一 引言
师生互动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可以往复进行的交互动作或能动反应过程。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师生关系的建立、维持、发展、改变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实现的,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认知的互动、情感的互动和行为上的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学术自由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接下来,笔者将以大一学生为调查访谈对象来探讨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二 师生互动影响因素
大一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往往对即将展开的大学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笔者刚好教授大一新生的英语课程,通过与学生交流访谈发现,大部分同学往往会在入学报到一个月后,对大学的憧憬逐渐变得暗淡,甚至消失,这当然和学校环境以及学生自己的心态关系密切,然而最主要的还是和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其有着直接影响的教学有着重要联系,而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如何,又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从师生之间的认知互动来看,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和老师有着良好的互动。这可能正是大多数大学英语公共课老师的无奈所在。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并不被学生看重,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便体会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这就使得课堂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知识讲解和习题讲解部分(例如知识点应用举例、习题解析等)变得举步维艰。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这和学生高中时期不爱学习英语,以及羞于开口讲英语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学校及其英语教师在了解学生英语学习背景的前提下,一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例如可采用回答问题加分的策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校园英语文化的建设,如创建英语社团,聘请外校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举办英语讲座、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等。此外,最重要的还是要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从外在教学形式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英语课堂上师生情感互动来看,多数学生认为和班级英语任课老师互动良好,在私下里也很愿意和英语老师聊天。笔者通过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堂民主。在民主、友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有很大的自由畅所欲言,例如在课堂上评述时下热门新闻事件等,这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这良好的互动和大多数英语老师所接触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着很大的关联。西方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对英语教师的课堂形式以及课堂氛围有着一定的影响。2.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给予了英语课堂英语教学充分地自由,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学习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口语活动、课堂小辩论等。这些活动充分提升了学生对老师的好感度、认可度以及亲切感,更有利于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就启示我们英语老师多多设计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适时调节课堂氛围,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3.和笔者所在学校青年英语教师居多相关。学生普遍反映学校里英语教师比较年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没有距离感,容易亲近,觉得应该会很容易相处。事实上,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课堂上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笔者认为,因为有着年龄上的优势,青年英语教师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易于亲近,容易相处,互动过程中没有代沟等印象。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英语教师是否真正把握了学生的学习心态,是否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认真调查了95后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这就对我们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工作要求,不仅要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也要想出更多、更新颖的点子来提升英语课堂的魅力。同时,英语教师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加强自身修养,让学生不仅喜欢我们英语老师,更要热爱我们的英语课堂。
从师生行为上的互动来看,多数同学认为互动效果还不错。在日常英语教学当中,课堂上最主要是师班互动(即教师与全班同学的互动)和师个互动(即教师与个体学生的互动)。师个互动适用于小班教学,方式灵活。师班互动则能照顾到多数同学的学习需要,也更能有效地管理课堂。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师基本上都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协商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这正是师生互动行为运转良好的主要影响因素--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以民主、友好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注意提问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情绪反应、留心学生的课堂表现都可以促进师生行为上的良性互动。
三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乃至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能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师生良好的互动行为也会间接或直接的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J].2001.
[2] 蒋甜甜.师生互动对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影响—以S大学为例[D].2013.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影响因素
一、引言
众所周知,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 它既是一门学科, 又是一项思想交流的载体。语言课堂的特点就在于它既要通过语言来解释和描述语言知识, 又要通过语言的交流互动来进行语言技能的锻炼。
英语课堂更是如此, 它是师生进行英语教与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是一种促进英语教学有效进行的教学方式。目前针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日益增多。潘文明 (2009) 在他的硕士论文中提到影响高中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有互动次数、互动时间和参与度等因素。孙建 (2008) 指出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互动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际交流的模式来呈现, 本着“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李萍 (2008) 提到教师要具备捕捉和创设课堂互动机会的能力, 通过“参考式”提问、引导性评价和捕捉课堂生成点的方式来进行无标准答案、多轮对话的整体有效语言输入。刘艳妮 (2006) 通过课堂时间、教室的物理空间和师生间的心理空间等分析影响初中英语课堂互动行为的因素。徐文萍 (2005) 认为通过分析互动的主体比例、对象、主导者、广度和深度等因素来调整课堂互动行为。王丽霞 (2005) 指出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师启发学生, 学生触发教师, 不断循环往复的“双向提高”和“双向交流”的态势。徐红、刘洪芳 (2003) 指出在小学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影响因素是师生的关系、课堂氛围和办学条件。吴芬 (2009) 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对山东省淄博市某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状况进行了研究, 认为课堂互动应该是有效、平等和真实的互动。吴永军等 (1995) 从时间这个因素出发, 运用“课堂交往时间构成表”对江苏省七市七所小学五年级28个班级的数学、语文课进行了观察, 指出了我国小学课堂交往的时间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师生交往占绝对优势, 学生间交往尤其是群体交往几乎全无, 学生的主体性和社会性得不到积极、主动、有效的发展。
本文运用特鲁吉尔提出的公众生活领域中, 由于权势、阶层等因素诱发的语言差异和语言不平等现象的研究理论, 旨在学校场景中找出由于权势、阶层、性别、年龄等因素诱发的语言差异现象, 并且通过分析对比近似时间 (apparent time) 内语言变体的分布状况, 来观察处于发展进程中的语言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最后通过分析这些现象归纳一些规律, 以指导英语教学。
二、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参与调查的被试是沈阳市朝阳一小学和大连庄河市打拉腰小学两所学校的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英语教师和全体学生。朝阳一小学英语教师3人, 学生135人;打拉腰小学英语教师2人, 学生92人。
提出假设:影响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因素有城乡阶层、生生间的权势、性别及年龄。
调查方法:现场观察法 (每周观察一次, 连续三周) , 即观摩实际教学活动;访谈法。
调查材料:访谈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即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是否充分全面、学生的表现有什么特点、老师的组织是否适当。
三、调查结果及数据
四、数据分析
1.从表1可见, 三个班级的容量都很大, 每个班级的总人数都40人以上;从权势上看, 三个年级的干部人均互动率都大于其余人均互动率;从性别上看, 女生的人均互动率都大于男生的人均互动率;从年龄上看, 随着年级的升高, 女生的人均互动率越来越大于男生的人均互动率, 女生干部的人均互动率也越来越大于男生干部的人均互动率。
2.从表2可见, 三个班级的容量比较小, 每个班级的总人数在35人以下;从权势上看, 三个年级的干部人均互动率都大于其余人均互动率;从性别上看, 除二年级的男、女生人均互动率相似外, 四、六年级的女生人均互动率都大于男生的人均互动率;从年龄上看, 随着年级的升高, 女生的人均互动率越来越大于男生的人均互动率, 女生干部的人均互动率也越来越大于男生干部的人均互动率。
3.对比分析表1和表2, 从阶层角度看, 我们需要考虑到城乡的差别, 表1是沈阳市区的一所小学, 表2是大连庄河市一所郊区小学, 但表2的每个年级的总人均互动率均大于表1的每个年级的总人均互动率。
五、对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启示及建议
1. 缩小班级人数, 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
在层级方面, 城乡差距虽然在不断缩小, 但在师资力量和教育设备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这种差距也不是完全负面的, 比如乡村的学校小, 生源也比较少, 这样就会组成小容量的班级, 便于教师管理和教育。教师的精力和课堂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在我们无法改变这一固定因素的条件下,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班级人数, 把人数多的大班级分成人数较少的小班级, 这样教师就可以尽可能多地照顾到每个学生, 增加课堂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次数, 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口语锻炼和交际的机会, 让他们养成从小就自然顺畅地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2. 班级干部适当调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权势方面, 作为学生干部的学生可以被调动起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性格好动, 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上进心, 如果能好好调动他们这方面的情感因素, 则有利于英语教学。在英语课堂上, 让活跃性强、有一定口语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当小组长, 可以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活跃。教师要擅于发现表现活跃的学生和有潜力的学生, 让他们尽量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适当调整干部人选, 让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加油站。
3. 形成互助小组, 合作学习。
在性别方面, 女生的语言学习活跃值大于男生的。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女生的互动次数比男生要多。我们可以把女生学生与男生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让学习有些优势的女生学生与相比较差的男生学生组成英语学习小组, 互相帮助并完成学习任务。同样, 把学习优势的男生与学习相对较差的女生组成合作小组。我们还可以让小组之间定期进行交流学习, 形成书面材料与英语老师进行交流探讨。
4. 随年级不同, 改变英语课堂互动组织形式。
在年龄方面, 低年级的学生都表现出来强烈的活跃性, 生怕老师不叫自己, 即使不会的问题也踊跃举手, 被老师叫起来再想答案。根据访谈得知, 中年级的学生也基本都在课堂上纷纷举手回答, 且回答的答案基本都不错, 可见他们是在考虑了老师的问题之后才举手回答的;而高年级的学生则不同, 许多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每次都是那几个, 其他学生则不太多举手回答, 只是被动地等老师的提问再作答, 且答案不错, 可想他们是思考过答案的。于是, 我们可以尝试在低年级采用课堂师生和生生共同互动的形式, 但生生互动的时间要相对短些, 因为学生太活跃会导致课堂失控, 英语教师要掌握好这个既让学生充分交流又使课堂互动有秩序的度。中年级可采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时间相平衡的组织形式, 此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开始成熟, 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小组互助学习形式有利于英语教学。高年级可采用生生互动的形式为主, 他们身心比较成熟且活跃性比低中年级的学生差些, 便于课堂管理, 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来主宰互动时间, 让他们充分自我表现并带领其他同学参与。
参考文献
[1]孙建.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学教育家, 2008.1, (1) :134.
[2]李萍.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学, 2008, (09) :61-62.
[3]徐文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4]王丽霞.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01) .
[5]徐红, 刘洪芳.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8) .
[6]吴永军, 吴康宁, 程晓樵, 刘云杉.我国小学课堂交往时间构成的社会学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5, (5) :36-39.
[7]潘文明.高中英语课堂生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8]刘艳妮.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社会学透视[D].天津师范大学, 2006.
论文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 互动模式 沟通
一直以来,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不利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而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实行多向交流、互动互通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呼应而出,它强调以交互式启发性教学为主线,教师导学、助学、促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内外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依托,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师生沟通方式和效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践中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沟通现状分析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的惯性影响,教学互动形式化,没有起到真正的沟通作用,互动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师生之间沟通互动方式单一。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中,始终是以老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宰者的地位,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二是师生互动沟通时空不对等。表现为课堂上师生沟通互动成份多,生生之间互动沟通少。在课外,生生之间沟通多,师生沟通互动少。三是师生沟通互动效果不明显,没有起到应有之目的,即通过互动达到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提升水平上。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沟通现状原因分析
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出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大学英语教师执业素质有很大关系
大学英语教互动式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储备量不够。高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老化。多毕业于国内高校,学历多为硕士,在接受西语教育方面的知识点储备量不足,英语适用技能有待提高。二是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技能上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没有针对学生和专业特点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仅仅将“问、答”作为手段,没有设计出在一套灵活的课堂互动形式。三是对英语教师对新型教学手段应用不多。大学英语课堂中部分年纪偏大的教师没有学会多媒体操作技术,仅仅用传统口耳相传的方式,用空洞的语言进行教学,不能通过多媒体把将相关的图片、影像呈现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积极参与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英语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是在师生双方形成良好的和谐关系的基础上达到的。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互动过程当中,愿意按教师设计的方法和要求去实践,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部分大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学习不感兴趣,加上英语基础参差不一,学习差的学生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了惰性。
(三)与师生沟通手段和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宿豫区陆集中心小学
陈景翠
心理学中讲到:当双方心理相融时,相互之间交流感情、知识、观点时,容易被对方接纳;反之,当双方思想上,心理上对立时,则双方的观点不容易被对方认同和接受,情况严重时,会出现对着干的不利情境。教学工作是一个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活动,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很重要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必须首先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工作中,要做到以上几点:
一、热爱学生但不强迫学生
热爱学生就是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指导学生。
不强迫学生指的是不能强迫要求学生在某一时间都同时达到某一标准,换句话说也就是对所有的学生不能抱同样高的期望值,不能搞一刀切。因为不同的学生个体,各人的学习基础不同,愿望动机不同,爱好、智力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这些情况决定着不能强求学生同时达到同一标准。有些老师没有注意这方面,结果,好心落下驴肝肺,造成师生之间对立紧张关系,也没达到预期教育目标。所以应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根据个体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爱生但不强迫学生。
二、教育方法要灵活,保护学生自尊心
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自尊意识尤其强烈,加之其知识不完善、自律性不太强,当教师方法不当时,往往造成思想上对立,有时甚至会出现公开顶撞教师的尴尬局面,不利于教育目标地实现。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普遍号召法、个别谈话法、典型示范法、分析讨论法、暗示提醒法、主题班会法等,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三、畅谈理想,以期取得学生的理解和配合
教育学生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更要与学生谈论个人理想。远大理想、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对学生都起着同样的激励作用,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之一。如与学生谈论“十年后我所从事的职业”,进而谈起“怎样才能干上所理想的工作”,最终顺理成章地归结到现在我们学生应认真学好各门功课,为学好功课应建立和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通过与学生谈论自己的目标,实现目标条件、方法,使学生理解老师的心情及要求,自觉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双方和谐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教学效果自然就上去了。
四、教师在专业上要过硬
[关键词]师生互动误区;正确解读互动;互动探索实践
课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窗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师生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它应是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有课堂中的互动与课后的互动之分,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互动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了对传统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激发师生活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师生的互动关系是课堂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师生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但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师生互动也出现了一些误区,现在让我们先来排除这些误区。
一、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互动环节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以为热闹的活动就是互动。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话音未落,学生马上会出现异常“热闹”的现象,前后喧闹喜笑,教师即使参与其中,也是压住这头,那头又闹,互动花了时间,却没有实效。
误区之二:以为简单的无价值的问答就是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一些无价值的问答,不但会拖延上课时间,而且对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误区之三:以为低效的学生参与就是互动。在我们的课堂生活中,教师处于中心位置,分别与每个学生进行交往,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与稳定的课堂秩序,一切以方便教师教学活动为主要考虑因素,也很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便于掌握课堂的进度和局势。但由于交互的量和面有限,不能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很多学生交流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某些学生可能由于不善于和教师沟通而丧夫应有的学习机会。有的教师就会想:学生在课间追逐嬉戏,相互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可是一到上课时,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游戏,为什么只有三三两两的参与?低效的学生参与实现不了老师的初衷,更达不到或者说不能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误区之四:以为电教手段就是互动。今天,许多教师经常通过电脑图片播放、多媒体课件等运用于课堂辅助教学,这就是一种互动吗?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不过是观看者,并没有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即使再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是多此一举,不能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良好工具。教师只有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解读思想品德课堂中的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其内容包括认知互动中相互影响情感,对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实质,思想品德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更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言。如果课堂上教师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那么课堂互动就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从教师的职业观、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气氛、教学情境等方面入手,创设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课堂。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的流动、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活力。
三、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探索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充满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思想品德课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源头活则流泉清,根本固则叶宽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闪现出了熠熠生辉的火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设置巧妙的阶梯式的课堂提问。教师的问题须有一定的难度,即所提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而且课堂问题的编排须“拾级而上”,注意序列。
【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主要因素】推荐阅读: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06-06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模式06-02
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09-11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07-07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高效课堂教学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05-26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初中英语教学10-08
师生关系的主题班会10-29
对师生互动的反思10-29
师生关系的核心包含12-06
论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