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教育观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2022-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没有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而改变。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差异, 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进行教学。

(2)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差, 课堂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差。

(3) 教师在职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受传统思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以讲授传输书本知识为主, 忽略了学生发展创新的培养。

(4) 师生关系淡漠, 缺少民主、平等和信任。

2 后现代教育观下现代高校教学理念的重构

后现代主义又被称作社会建构主义和解构主义, 主要的观点是强调事物内在关系, 崇尚内在和谐;倡导多元化、创造性, 尊重差异性等。而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包括:知识观、多元化教育观、后现代课程观以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与现代教学观相比, 主要特点一是教学“去中心化”:反映在学科的选择、教师和教材、以及学校几个方面。二是提倡教学中的对话与交流:包括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利于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感受,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由此促进同学之间的相处和融洽;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教学新的理念和不同教学方法、思维的运用;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利于学生纵向发展并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出现的问题。

教学观念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的重心与以往相比应适当地转移, 如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而不是简单地灌输。教师探索寻求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 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营造适宜的情景, 增强课堂内外的互动,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 使能力不同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 从而激发求知欲望, 坚定学习信心, 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 后现代教育观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3.1 教学目的

根据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基本主张高等教育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教育目标, 而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长处, 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来培养。不能强求每个人全面发展。后现代教学目的所面对的对象就是培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人。试想, 让认知、智力、情感、基础和经验完全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时间、空间内按同一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 然后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和考核, 那一定是不科学的。所以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社会续期之间的相关性, 针对学生的能力开展分级教学或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尊重学生个性, 顾及学生的特长,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 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内容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阐释, 既要因材施教, 认真负责, 又要有创意地教会学生怎样理解和体会。激发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灵活理解和辨别, 强调知识的多元化和学生自主构建、探究为主。因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真理。知识具有不确定性、多元性、建构性等特点。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结合社会需要和发展, 及时更新教材, 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 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辨别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整合知识并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新知识的能力。

3.3 教学过程

后现代观点认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由传递到接受的机械过程转变为理解和生成的自由开放境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和总结, 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升和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知识面, 学习新的教育教育理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教师首先应该自己认识到知识不是一种绝对客观的、一成不变的真理, 而具有多样性、建构性、不确定性、可质疑性和文化性等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型师生关系, 对于具体问题, 不是按传统方法去教导学生要怎么解决, 而是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获取新知、探求真知的思维和能力, 带着创新精神进入社会。

3.4 教学评价

制定多元的评价标准使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就感, 尤其在崇尚个性的今天更为突出。后现代课程观认为, 学生是带着个人经验进入课堂的, 他们进入课堂之前并不是一无所知, 知识的形成是学生与教师或者与学生之间的经验交融反思中形成新的经验, 然后再实践中对这种新经验再次进行反思使认识不断加深。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中, 对全体学生统一要求和考核, 对于基础、智力、情感、认知完全不同的学生按同样的进度和同样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和分层次的教学, 评价标准和方法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评价的功能则要考虑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 强调评价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4 结语

随着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 后现代教学观启示高等教育构建一个多元的开放课程系统, 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教学要素入手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主张教学中的反思与理解、个性化教育、对话教学法等。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促进学生养成主动获取和探求新知识的行为习惯。倡导构建导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式的课堂教学, 尊重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启迪学生的思维, 尽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和学的共同探索过程中, 舒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信。

后现代教育观提醒我们用多元的视角理解高等教育, 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培养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有效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摘要:从后现代知识观多元化、发展性和注重个性等全新的思维方式对转变高校教师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的重新定位, 真正提高高校教学的有效性, 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观,高校教学

参考文献

[1] 大卫.杰弗里.史密斯, 郭阳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 钟启泉.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 李三福.论后现代主义教学观[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31.

上一篇:“一体两翼三融”工作模式下的易班平台推广建设的实践——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下一篇:论多元化互动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