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经验介绍(共9篇)
情 况 介 绍
东营市教育局各位领导、专家:
我受钱局长、朱局长的委托向各位领导、专家简要介绍一下泰山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情况,首先欢迎各位领导来泰山区交流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说句实在话我区的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比东营市起步稍早了点。工作还很不成熟,许多方面需要我们一起来研究、来探讨。下面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一、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的背景
近年来,教育部关工委加大了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的力度,2003年9月23日至25日全国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工作现场会在安徽芜湖市举行。至此面向全国推广安徽芜湖的经验。2004年初,省教育厅决定青岛、烟台、泰安、济宁四市的五个区作为山东省首批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的试点单位。泰山区被市教育局推荐确定为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同时决定泰山区代表山东省为9月份教育部华东片在泰安召开的年会提供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工作现场。
(二)迎接五个现场。实验区确定后,首先是制定方案,确定试点,调整充实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了“泰
— 1 — 山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指导中心。
一是04年9月22日—24日华东片年会在泰安如期召开,23号上午由教育部关工委秘书长、家教指导中心主任原永堂带领出席会议的华东六省一市、三个计划单列市的厅局领导、关工委主任、部分专家学者以及部分高校代表到泰山区参观考察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与会领导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泰山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利用较短的时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具体体现在,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实施方案切实可行,指导有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家校互动,起点高,亮点较多;指导思想明确,构建模式符合实际,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值得推广、借鉴。二是2004年12月3日召开了泰山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现场会。这个会议既是一个现场会,也是一个动员会,至此泰山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延伸,梯次推进。三是2004年4月全市家庭教育现场会在泰山区召开,面向全市推广泰山区的经验。四是2005年10月全省第四期家庭教育培训班在泰安举办,泰山区家庭教育纪实片《为了孩子的明天》在培训班上展播。同时参加培训班的领导参观视察了我们确定的试点单位的现场。五是2007年安徽省教育考察团来山东参观考察团家庭教育工作,泰山区为考察团提供现场。每次现场均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同时,我区分别在济宁市召开的全省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介绍经验,2007年12月24日在
— 2 — 全省“三老”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下一代工作》的典型发言。
(三)省厅的评估验收。2007年底省厅召开的“三老”工作会议上做了明确部署和要求,08年对全省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并下发评估验收方案。2008年12月24日时隔省厅“三老”工作会议整一年,省教育厅组成专门班子由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关工委副主任张海泉同志带队到我区正式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团的领导和专家给予很高的评价,反馈结果是一次性评估验收通过,达到优秀等级。泰山区成为全省第一个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示范区。泰山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促起来的。
二、主要做法和几点不成熟的经验
(一)认识到位,领导重视
实验区确定以后局党委明确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宋绪勇同志分工家庭教育工作。责人单位是教育工会。07年底省教育厅明确08年评估验收之后,我们把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列入08年教育局重点工作并上报区委、区政府作为08年教育局向区里承诺的四大亮点工作之一,也就是争创“全省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示范区”,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力争达优秀水平。目标确定以后,我们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检查。先后召开专题会议5次,检查4次,自评2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家庭教育“五个创新”的工作思
— 3 — 路,即“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管理创新”。确立了“以家庭教育补充学校教育,以基础教育支持家庭教育、以社区教育带动家庭教育”,努力推进“三教”一体化的总体思路,通过家教实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和党委政府关心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指导,关工委牵头,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讲师团为主导,青少年研究中心为依托,家长学校为阵地,基层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家长自愿参加的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运行模式。我们坚持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实际,注重实效”。我们打造了一个亮点,就是建立家庭教育网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互动(关于家教网站再这里我就不过多的介绍到学校后请各位领导浏览,东岳中学的工作人员还做详细的介绍)
(二)健全了组织网络(五大组织机构)
一是泰山区早在1991年全市率先组建了泰山区老教育工作者协会;二是04年5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三是06年下半年组建全市第一家“泰山区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四是07年8月又成立了泰山“社区教育、家庭教育讲师团”,五是07年10月设立社区教育办公室作为教育一个独立科室。教育工会负责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办公室也参与家庭教育,08年9月定为家庭教育活动月。
(三)制定好实验方案和发展规划
— 4 — 在学习外地经验,借鉴外地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泰山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泰山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实施方案》、《泰山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发展规划》。《方案》、《规划》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为统领,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规律、新机制、新途径,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为重点,教育家长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新观念。深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建“三教”结合平台,相互促进,努力提高家长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广大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明确五大实验目标。一是树立法制观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增强民主意识。体现人本精神。三是坚持德育为首,落实素质教育。四是创设良好氛围,优化家庭环境。五是开展个性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四)编好三本书
一是《家庭教育讲座》。《讲座》是教育局组织部分退下来老同志经过深入调研、搜集信息,精心整理,于1998年9月编写出版。经过几年的试用,经过进一步修订完善,于2002年3月编写出新的《家庭教育讲座》,再版的《讲座》内容丰富,全面具体,深入浅出。经局党委研究《讲座》作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的正式教材,深受广大教师和家长喜爱。
二是有关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材料汇编主要收集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特别是安徽省家庭教育现场会的文件、领导讲
— 5 — 话、经验介绍等。
三是08年4月份编写一本《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集锦》《,集锦》主要收录家教文件、领导讲话、理论探讨、个案分析、经验体会五个版块70余篇文章,《集锦》发至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社区居民学校,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打电话托熟人索取,我们无偿提供,并诚恳的征求有关领导和家长意见和建议,此举对于全区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几项具体工作
1、注重实际,精选课题。一是局里推荐课题,共16个。二是学校根据局里推荐的课题,结合各自实际自选课题或设计子课题。
2、建立网站,拓展服务。凡有条件的学校全部建立家庭教育网站或家教网页。学校将网址书面通知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可随时点击网站,查找所需要的有关家教新知识、新技巧,家长也可以就家教中存在的问题上网咨询,学校组织人员在网上解答。借助网络这一现代化传媒手段,实现了学校、家庭的及时快捷沟通,实现了家庭、学校随时随地的互动,使家庭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网站点击率逐步提高,据统计学生家长点击家教网站100多万次,发贴留言近40万条。家校互动,初见成效。《家教网页》已成为家庭教育知识的“超市”,家长、孩子们在这一“超市”里,根据各自情况,各取所需,获得教
— 6 — 益,学校、家长随时交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校互动”。
3、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区直学校全面实施,处镇可选择条件好、规模大的学校开展实验,分批实施,逐步推进。每年我们把家教实验工作列入教育局工作要点。定期对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教育局协调区妇联每隔一年表彰一次泰山区“示范家长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和“优秀家长”,确保家教实验工作稳步发展。
4、多措并举,建好阵地。一是强化培训,建立了一支精良的家教骨干队伍。我们先后两次对家庭教育骨干教师、社区教育干部进行大型培训,共计培训专兼职教师1100人次。二是积极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和社区设立家长学校。目前全区依托中小学、幼儿园共设立家长学校120所。建立家长学校的比率城市达100%,农村达85%,在社区建立社区居民学校68所,社区建校率达100%。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学校依托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培训,家长培训率城区达98%,农村达85%以上。
5、开展活动,形式多样。一是开展报告咨询活动。关工委每学期都组织邀请省内外资深、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作专题报告会。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教育讲师团成员经常到学校,进社区举办辅导讲座专题报告,近五年来,共举办各类讲座、辅导报告近百场次,听课家长达56000余人次。二是家庭教育进社区活动。我们在“星级社区”设立高档次、高质量、高标
— 7 — 准的家庭教育宣传栏,社区居民、学生家长在休闲时驻足观看,此举对指导学生家长科学教育子女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宣传栏已成为星级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是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月。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社区提升年”和“十进社区”的总体要求,立足教育实际,履行教育职能,发挥教育优势,服务于社区居民、服务于学生家长,经研究确定9月15日至10月15日为全区家庭教育活动月,我们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到各处镇、区直学校作“赢在父母、赏识教育”巡回报告14场。听辅导的家长达8000余人。还为我们培训家庭教育专兼教师、社区教育干部600余人。四是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兼职的心理咨询教师,每周定期对学生开放,对“问题学生”进行疏导,并与问题学生家长及时沟通,研究探索对策,指导学生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矫正孩子的心理障碍,并实行跟踪服务。五是开展千名教师家访万余名学生家庭活动。六是开展“开放日”、“开放周”活动。七是开展亲子活动。八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验效果
截止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家长“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升,教育方法和手段科学得当,亲子关系融洽,家庭文明和谐,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显著提高。经测试家长的合格率在90%以上。学生的思想品德合格率达100%。学校依法
— 8 — 治校,依法施教,家长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在家庭中民主意识,宽松和谐的以人为本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养教并重、德育为先、发展个性、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得到升华,注重心理健康,赏识学生、赏识子女已尉然成风。学校与家庭沟通多了,矛盾少了;学生与家长间的关系融洽;家长的教育方法更科学、更民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明显进步,广大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情怀,这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温馨而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和家长不再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生动、活泼、和谐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2008年5月13日-14日,常德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桃源县隆重召开。大会由市教学仪器站副站长陈华军主持,县教育局局长黄沅敏致欢迎辞,市教学仪器站站长张业四作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的工作报告,省电教馆书记王玉福、市教育局副局长庹朝君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作了重要指示,省教育厅远教办王子权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市教育局、市教学仪器站给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示范学校授牌,部分县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示范学校的代表对农村中小学远教工作进行了发言。所有会议代表还参观了桃源县陬市镇中学、陬市小学、陬市镇土地坡村完小远教工作现场,并听课。
为切实发挥好远程教育接收系统的作用,学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在抓好卫星增收的管理与使用上狠下功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在学校卫星接收室,配备了3名政治素质高、网络应用能力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全面负责镇卫星信息的接收、管理与应用。在各光盘播放点,均明确了1名微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年青老师,全面负责播放、设备维护、课件征集与发送等工作。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我们还特别从其他学校抽调了1名有专业经验的教师作为远程教育设备的维修和技术服务人员,指导全校的远程教育工作,确保了了设备的完好和接收的正常开展。
2、健全工作制度。为使我校远程教育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我们按照县局的统一要求,制定了一整套职责、教学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范、设备管理与利用制度等,并制作成版面,挂在播放点和接收室醒目位置,确保按章操作、规范运行。并健全了收看记录簿、设备器材登记簿。将每次使用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使用情况、信息反馈等详细进行登记,全面掌握远程教育的利用情况,有效地提高了使用上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抓好人员培训。3月初,我们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由我校接受过省市培训的教师,对全镇各项目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岗位培训,使他们在微机操作、文件的管理与应用、设备的检修与维护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打下了基础。又在本校进行了资源整合的专题培训和POWERPOINT制作课件学习。
4、为农服务选好教材内容,提高教育效果。为切实增强收看的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在广泛考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中心工作,明确了党性教育、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等为重点学习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既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学习科技信息、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5、联系实际,发挥作用。紧紧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针对性选择农民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思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致富奔康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服务。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整合开发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各类资源整合好、利用好、效益发挥发,形成整体合力。
郭里镇位于邹城市西南部,面积85.9平方公里,辖6个管区、39个行政村,6万亩耕地,12137户、45270人。镇党委下设8个党总支、68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39个,拥有党员1527名,其中农村党员1110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417名、妇女党员119名、外出党员121名。已建成1个镇级接收站,39个村级接收点,各接收点都配备了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各站点设施完备率100%,所有站点运行情况良好。自齐鲁先锋客户端软件安装和“齐鲁先锋”网络应用以来,40个站点全部升级成功并投入使用,均正常开展了播放收看活动。自2004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建、管、学、用”四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建一个站点、强一个支部、富一方群众”的好路子,找到了一条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好途径。
一、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建”是基础。
我们始终坚持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坚持稳步推进,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1、抓协调,确保组织领导到位。镇、村两级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分别成立了由党委、支部一把手任组长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对远程教育建设、管理和学用等方面的问题全方位处理解决;制定了远程教育教学计划和管理意见,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抓资金,确保站点运行经费落实到位。在站点建设中,2010年8月,我们积极整合资源,投入镇财政15余万元,为40个站点集中统一更新了远教设备;关于远教管理员的待遇标准是:每月补助50元,由市委组织部以工资的形式发放到远教管理员手中;关于远教设备的日常维护,全部由镇财政统一负担,并由专人负责定期巡查检修;关于上网费用问题,40个站点每年630元的网费统一由镇财政负担。
3、抓培训,确保管理员熟练操作到位。在市委组织部每年定期组织安排的村级远教管理员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全镇深化“一线工作法”的实施,多次举办由镇级远教特派员和远程教育管理员参加的培训班,充分发挥镇级远教特派员懂微机、会操作的优势,建立起以镇级远教特派员为主体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对各村站点管理员的帮助指导,使管理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建立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知识过硬、战斗力强、爱岗敬业、团结向上、充满活力 1的远程教育干部队伍。
二、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管”是关键。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上下功夫,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站点管理机制。
1、建立责任机制,实行分级管理。镇上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办公室,配备3名专职管理人员,分片负责6个管区的远程教育工作。在村级站点配备了管理员,形成了镇、村管理网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把远程教育工作列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和任务,完善各站点规章制度,使各站点管理规范化、运行正常化,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保障机制,实行动态管理。镇上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站点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镇级远教特派员利用每月3个固定进村工作日进行宣传与指导,及时收集村民所需信息,指导各村管理好、利用好。针对站点建起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切实加强了对网上内容的监督和站点资产的监管。
3、建立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了全方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定期与不定期、随机抽查与集中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办法,加强了对站点工作情况的考核。
三、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学”是手段。
我们根据村情民意,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学习形式随着村情走、学习内容紧跟项目走、学习需求紧跟群众走、学习效果紧赶发展走”的培训管理模式。
1、全镇统一规定,镇上每周二上午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一次,村级站点每月5日、15日、25日三次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党政、法律、农技、卫生等知识。每次学习前,各村级站点都向党员群众公开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为避免工、学矛盾,各村级站点积极采取白天不学晚上学、晴天不学雨天学、农忙不学农闲学等办法,基本上保证了党员干部和种养殖大户每月集中学习5次以上,初步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学、经济大户示范学、农民群众跟着学的良好氛围。
2、随着村里经济的发展,群众对远程教育节目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众口难调”问题越来越突出。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三种远程教育学用模式:一是“开放式”学用,党员活动室全天候开放,远教设备全天候正常运行,村内党员群众可以自己动手查询远教知识。二是“菜单式”学用,与镇远程教育办公室及时联系,及时收集群众的“点播”要求,按需播放。三是“互动式”学用,先
后组织开展了“看什么”、“怎么干”等多项学习讨论活动,加深交流,增强效果。由于播放形式灵活多样,播放内容合群众“口味”,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往往每月5日、15日、25日的固定学习时间还没到,好多党员群众就等不及又来点播节目了。比如说,此次日本地震,我镇就曾组织了各村收听收看,引起很大反响。而且,前几天有些村民就点播了利比亚空袭事件。
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用”是目的。
在工作中,我们按照《远程教育学习制度》和市委“两大工程”的要求,围绕“发挥作用、抓好应用、注重实用”,切实做好结合文章。
1、把党员教育与农民培训结合起来。郭里镇是个山区镇,镇里大部分的青年人都外出务工,可是由于文化程度低,又没有技术,加上缺少专业指导,就业状况并不理想。各村远教点充分利用远教平台加大对党员群众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仅半年时间,就有数百人通过远程教育掌握了机械加工和电脑操作等有关知识。镇远教站也积极收集网上招工信息,发送至各个村级远教点,实现资源共享,拓宽村民务工渠道,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实惠。到目前止,全镇有2万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
2、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比方说,郭一村的养牛专业户赵申林的奶牛养殖场已经经营十多年,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养的奶牛经常生病,产奶量不稳定,往往是这一茬挣了钱,下一茬又赔了进去。后来,他专门从远教网上下载收集了奶牛养殖知识和禽流感防控知识,对养殖常见病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病情早发现,疾病早预防的水平,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屈北村民赵士纯承包了几亩菜地,由于不懂管理技术,种出的蔬菜质量一般,又不明了市场行情,更谈不上卖个好价钱。他听从远教管理员的建议,利用远教资源,不停的上网查找有关信息,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预测,选准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蔬菜进行规模种植。现在,他种植的蔬菜不等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每年纯盈利4、5万元。
高李村依托近几年建立的蔬菜、肉牛等种养示范基地和用水协会、农机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固定的远程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实地开展“学用”活动,探索了“支部+远教+协会”的工作模式:即村支部负责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到远教站点学习政策、法规等知识;协会负责组织科技示范户、协会会员、有兴趣的群众到远教站点学习农业技术等知识,负责现场农业技术辅导。这一工作模式开展以来,协会利用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组织科技示范户到高李村学习了5种植技术。镇上农技人员结合远程教育网络,采取从“课堂”到现场的示范辅导培训方式,解决了群众学以致用的问题,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3、把远程教育工作与村级其它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整合计生、文化、劳保、农技等部门资源,因地制宜地找准村级其他工作与远程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挖掘特色、发挥优势上做文章,为计划生育、文化大院、劳动保障就业、农技推广等领域注入活力,搭建新的平台,实现“一站多用”,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学习基地和农民群众学科技、学文化、学知识“多位一体”的综合教学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各站点的综合利用效益。现在各村的育龄妇女信息、村级档案、后备干部队伍、党员发展等常规工作都已经纳入微机化管理,村民的诸如户口等基础信息库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4、把远程教育常规工作和当下的新手段、新技术结合起来。目前,网络已经普及,远程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更多的是观念的转变。通过收听收看远教节目,现在很多的党员干部群众学会了网上冲浪、使用QQ聊天,甚至部分人还开通了博客。镇远教站专为外出流动党员而建的党建QQ群吸引了20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的关注;前不久,39个村的支部书记在镇组织办的指导下,一起开通了村级工作博客,并成功加入了邹城村支部书记博客圈,大大方便了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工作交流和学习。有的村级远教管理员紧跟潮流,利用QQ聊天等方式搭建起了村两委与流动党员之间的交流平台,甚至利用视频让外出打工务工人员与亲人面对面说话,给村民省去了不少的电话费。而且在刚刚进行完的村党支部换届中,远程教育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有很多村庄利用QQ、博客、视频等方式发出通知并征求外出务工人员的意见,既方便又快捷。面对远程教育带来的种种变化,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都高兴称赞:“新手段带来了新变化,小设备发挥了大作用。
我镇的远程教育工作在市委组织部远教办的指导下正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任务还十分繁重,离上级部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创先争优等活动相结合,以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用的形式,大胆探索建管学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把学用活动引向深入。同时也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以下问题给予关注:
1、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针对性、时效性不够强,供各基层站点自主选择的适合本地需
要的课件很有限,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还不大适应,致使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坐不下、听不进、不愿来;
2、部分站点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不够正常,如何实现“两不误、两促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站点的运行维护经费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保证长期正常运行还存在不少困难。
4、资源没得到充分共享。建议是否可以利用局域网或域的形式来共享资源和上传下达文件。
5、课件中的人和事与村级实际结合的不太紧密,建议多制作播放一些反应农村真实生活的人或事。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课题)
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数学CAI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实验”课题汇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于是,CAI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便应运而生。在九十年代初,我们便提出了“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在现代化教育和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工作中先行一步,并逐步实现硬件建设网络化、软件建设系列化、潜件建设现代化的目标。特别是承担国家“九五”课题“小学数学CAI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实验”研究任务后,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胆地尝试CAI软件的开发研制与课堂应用,积极地探索多媒体组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开展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小学数学CAI辅助教学课题组,深化了教改实验;建设了校园管理信息网,使学校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进行了计算机全员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开发与应用能力,推进了CAI辅助教学的普及;进行了CAI软件开发研制,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一、我校CAI辅助教学的发展过程
回顾我们十多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我校的实验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①起步阶段。主要以386计算机和一些外来的CAI软件为基础;②普及阶段。主要以多媒体计算机和外来CAI软件加自行开发的软件为基础;③提高阶段,主要以校园网和软件素材库为基础。在起步阶段,因为我们设备的档次低,辅助教学的内容少、形式单一。但是为数不多的CAI辅助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非常诱人的,最重要的是让教师们认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看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潜在能力。在普及阶段,我们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使计算机的功能变得丰富起来,所以我们开始了小学数学CAI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三部分:
1、准备工作
为了认真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经过一阶段的探索,当时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辅助教学的软件从何而来;(2)怎样开发CAI软件;(3)怎样推动辅助教学活动开展。从当时的情况看,我国的CAI辅助教学仍属于起步阶段,所以没有丰富的的辅助教学软件资源,市面上的大部分软件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走自行开发辅助教学软件和购买外来软件相结合的思路,我们主要做了几件事:
(1)选择了以AUTHORWARE作为开发工具,并认真研究其使用方法。
(2)培训部分教师应用这个工具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开发。
(3)引进市面上比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
2、普及工作。
在进行了一年的准备工作后,为进一步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在学校普及CAI辅助教学活动,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各种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内容的辅助教学研究。主要包括:(1)将数学课与计算机课相结合,开设数学计算机课。(2)开设了小学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课。(3)每班配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并接上了29寸电视进行辅助教学实验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
(1)让教师们认识到了CAI辅助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2)培训了一大批能开发CAI软件的教师,目前我校所有任课教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45岁以下任课教师均能自己开发CAI软件。
(3)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4)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并总结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型。
2、发展阶段。
自97年底我校建成校园网以来,我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校园网为我们进一步进行辅助教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开始进行基于浏览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并开始系统整理软件素材库。在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1)怎样才能使现有的软件资源和将来开发的资源重复利用,以提高教学效益。
(2)怎样在一个统一平台下集中各种软件素材进行形式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简化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以提高辅助教学效率。
(3)怎样在新技术前提下提高教师的辅助教学理论水平,科学地进行辅助教学。
要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关键是建立丰富的软件素材库,并科学地组织以方便教师的使用。目前我们已经开始系统地建立与教材配套的图片资源库、声音资源库和视频资源库。我们的目标是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简单易操作,且内容丰富,使它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使它成为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重要的工具,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是进一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我们的策略是对那些基于网络的优秀软件系统直接利用,对一些非网络环境的教学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整理,以适应基于浏览器的辅助教学形式。在教师队伍下一步的培训中,我们将着重培训教师利用浏览器制作教学网页,因为制作教学网页将成为制作辅助教学软件的新形式。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网络意识,培训学生上网能力,让学生从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海洋中获取知识。
二、开展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确立一个意识——抢占制高点。
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被称作是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是因为它是信息时代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面临着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谁领先一步,将领先一个时代,借用最新技术就容易实现超越,所以这个“制高点”必须抢占。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抢占这个“制高点”困难是很多的,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培养应未雨绸缪,让广大教师真正地认识抢占“制高点”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责任,使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奋不顾身地投入教育改革的洪流。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是培养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打硬仗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坚持“两个更新一起抓”,即观念更新和设备更新一起抓;“两个建设同时上”,即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同时上。实践使我们感到:开展CAI辅助教学研究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观念更新是前提。开展CAI软件开发应用实验研究,必须具有现代化的设备作为物质条件,在教育经费十分短缺的情况下,领导具有抢占“制高点”的意识才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来保证实验经费,在工作布局上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参与实验的广大教师没有抢占“制高点”的意识,也不可能积极参与。因为CAI开发研制属于高科技新产品,在技术上要求很高,这对小学教师来说困难是很大的。
2、建设一支队伍——明确发展点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机器设备有了钱就可以到位,可人才的培养、观念的更新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育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为了使有限的资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应,我们始终将发展现代化教育的投资比例做到大致为:硬件:软件:师资培训(潜件)=5:3:2。先培训师资,在抓师资培训中主要做到五点:一是超前培训师资队伍,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在硬件设备更新之前完成,如果等硬件武装完了才想起培训教师,必然造成资源浪费。我校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有计划培养骨干力
量,让其参加计算机专科、本科进修学习,还到发达地区广州、深圳等地参观学习。二是坚持校本培训。我校目前几位专职开发软件的教师都是吉林师范毕业生,是通过学校的培训,边学习、边实践、边进行本科进修学习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三是培训内容不断更新发展。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化教育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抓教师培训中,要着眼于时代要求,不断调整培训节奏,不断更新培训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观念上常抓常新,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在技术上不断引进新技术,使自己开发、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抓骨干带一般,形成梯队,分层次推进,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渐形成一支懂计算机原理,会开发能应用的教师队伍。五是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保证培训时间、内容、师资和经费,确立本校的培养目标,制定培训总体规划和学期计划,编写适应本校教师实际需要和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目前,我们编写的教材已被省教委纳入全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我们这套教材共有四册,分《基础篇》、《开发篇》、《应用篇》和《指导纲要》。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的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这个培训走过了从制约型集体组织学习,到自觉型个人有选择的学习;从单一的书本上获取信息资料到从网络中获取丰富多彩新鲜的信息资料的过程。学校建立了信息资源中心,成为连接国际因特网、国内区域网和校内计算机网的枢纽,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把网络知识作为教师必修内容,使教师掌握教育信息技术,及时接收、加工、交流、储存所需信息,并创建自己的资料库。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备课系统,有效地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和质量。目前,我校现代化教育思想已深入人心,学习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开发应用等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讲学习、苦练功已形成氛围。其次是加大对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的培训,这也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从被逼无耐到内在需要的过程。广大教师开始对小学教师培训计算机操作和软件设计开发并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我们在做教师思想工作的同时,也有硬性的制约,我们把计算机培训的内容按岗位的需要划分三个层次,制定了三级培训达标标准,如果教师在规定期限内不达到基本要求的不聘任,而对于那些勤奋钻研,大胆尝试的教师给予鼓励,并让其承担省、国家级公开课教学,当他们因为应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获得成功的愉悦时,也给其他老师带来了鼓舞。由于在开发应用中尝到了甜头,由于学校领导执着的追求,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最终取得了成效。目前,学校任课教师都会使用计算机、45岁以下任课教师都能独立开发本学科的教学软件、20%的教师开发的软件达到了较高水平,学校也成为承担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小学数学CAI软件开发与应用”的实验学校,成为教育部、国家科委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高效开发与合理运用”研究的实验基地,并成为教育部首批挂牌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3、加强一个环节——找准结合点
开展“小学数学CAI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实验,关键是要有好的软件脚本,因此,我们不断规范软件脚本的研制工作,我们发动全校数学学科教师都参与到脚本的制作活动中,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在脚本设计和软件制作上,我们形成了“教师设计脚本——专业人员开发——专家验收鉴定”的思路,教师设计脚本要达到四项要求:明确时代要求和培养目标;了解计算机性能;懂得开发原理;能简单进行操作。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编制出高质量的脚本。专业人员开发要领会编者的意图,按脚本开发,最后再与教师共同研究修改。而专家的验收与鉴定是依据“软件评价标准”,本着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艺术性的要求进行的。
4、突出一个渠道——着力应用点
“小学数学CAI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实验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应用水平,我们强化备课、上课、教研三环节,对教师在备课、上课、教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备课中,要求把握学科特点,掌握电教教材内容或编制所需软件脚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使用方法;上课时,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营造一种积极主动获得知识的氛围,使之成为师生信息传递、反馈的桥梁,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教研时,要求构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外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家庭教育。要明确软件使用的最佳时机,最佳作用点。
经过实验,我们已经探索出几种开放性、网络化的课堂辅助教学模式。主要有“教师讲解、演示模式”;“学生操作、练习模式”;“网络教学模式”;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个别化教学、个别化学习模式”。我们对小学数学CAI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已由“课件”研究向“积件”研究转变,用丰富的“课件”武装了本校的“积件”库。目前,学校教师自制的数学教学软件已达到了横纵两个配套,数学软件的数量达到40件,其他学科教学软件已达60多件。这些教学软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选题科学,注重民族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统一,知识掌握与知识伦理的统一,实行了交互性和双向教学。二是软件的大容量和生活化。特别注重与生活的结合,成为生活数学、趣味数学,开发研究的小学数学CAI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书本的补充和发展,每个软件都介绍了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三是软件的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交互性、创新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的交互功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让教师能按自己组织教材的需要,灵活地调用各个模块里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四是软件形式的超文本和积件库。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教师还可以调用教学单元库中的习题,还可以通过连网调用网上信息。通过这些活动,使课堂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也使我们的实验工作落到了实处。
5、构建一种模式——突出作用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首先是改变了几百年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不仅能替代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而且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其次计算机辅助教学还能增加课容量,提高课密度,因此在因材施教方面也有它的独特性。第三,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的教学,而软件的易传播性也是引起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的巨大动力。由此它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向前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已经意识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强大功能和优势。它解决了很多传统课堂教学中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可是也有些教师有意无意地把它仅仅作为一种门面装饰,认为有了几堂多媒体公开课就代表已经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证明了自己的水平。这实际上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乃至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硬理解。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有时所谓多媒体课的效果反而不如普通的传统课堂教学,这种脱离了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觉得传统教学手段和模式是多少代教育工作者通过辛勤汗水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过分夸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是不恰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其不可替代性的一面,但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有在其“不可替代”的情况下才有使用价值。过多过滥的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直观性,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把CAI辅助教学的作用点定位在其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从本质上去理解CAI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点是在“辅助”二字上,它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的,主要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们不仅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本质,牢牢掌握教学目的和难点,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以便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继承它的优点,同时要进行补充和提高。不只满足于将它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应该明白,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像黑板粉笔一样,是自己的一种教学工具,让大家深刻理解它的强大功能,再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主要强调要把CAI融入课堂教学。既然我们把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定位于一种教具,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将知识更加透彻深刻传授给学
生。所以我们动员学科教师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用计算机以外的其他教具实现的情节,或无法向学生演示的情景或专题等摘录出来,由教师本人或专业开发人员用计算机来模拟这些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汇集成册,分学科制作成光盘,这样老师们在讲解一些较晦涩的问题时就可以拿出此光盘,不用再费过多的口舌,又减少了教师的负担和便于学生理解。这个工作只能由教师来完成,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知道学科教学真正哪些地方需要课件,怎样编写这个课件才能更方便于他们的教学。
6、发挥一种优势——强化示范点
关键词:综采,放顶煤,大落差断层
1 1604工作面情况介绍
1604工作面走向长1450 m, 倾向长280 m, 煤层厚度8.07 m, 倾角8°~15°, f=2, 选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法, 设计机采2.6 m, 放顶5.47 m, 采放比1:2.1, 顶煤通过矿压自然垮落、自溜装煤,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根据提供的地质资料, 工作面内共有7条断层, 其中在回风巷430 m处揭露F17断层, 此断层将煤层完全断开, 严重影响回采。16#煤层直接顶为细砂岩, 厚2.6m, 以石英为主;直接底为细砂岩, 厚2.0m, 以石英为主。
2 工作面设备配置
工作面共安装189部液压支架, 其中ZFS5000/18.5/28型支撑掩护式放顶煤支架183部, ZFG5800/20/28型排头支架6部, 上下端头各安装3部, 选用MG-300/700-1.1D双滚筒采煤机落煤和装煤, 工作面前后各安装一部SGZ764/800型刮板输送机, 分别运输采煤机截割落煤和放顶落煤。
3 过断层方案选择
方案一:在断层前方重开切眼, 搬家跳采。若选择此种方案, 工作面推进长度减少440m, 损失煤量100多万吨, 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并且还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开掘切眼和搬迁工作面 (需耗费200万元) 。另外工作面处于断层带中, 顶板破碎严重, 回撤设备十分困难, 安全无法保障。故此方案不可取。
方案二:工作面遇岩石放震动炮, 平推硬过。相比较此方案能完全回收断层带附近煤炭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节省了工作面搬迁费用, 延长了工作面的回采年限, 同时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其缺点断层带顶板管理难度大, 班班放炮, 工作面推进速度慢。
综上所述, 在经济技术、经济效益、可行性比较及安全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1604工作面选用方案二。
4 过断层工艺
技术部门提前制定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并根据预测断层落差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工作面。
从Ⅰ-Ⅰ地质剖面图分析:当工作面推进至765m (取平均值) 处, 约在工作面81m处 (54#支架) 遇到F17正断层 (H=3.5m, 倾角60°) 此时断层对工作面回采稍有影响。在回采过程中应在断层上盘适当丢煤, 下盘至机头沿原煤层底板回采, 不用爆破可通过。
从Ⅱ-Ⅱ地质剖面图分析:当工作面推进至827m处时, 约在工作面115m处 (77#支架) 揭露F17 (H=7m, 倾角82°) , 此时断层对工作面回采有一定的影响, 在断层处上盘会揭露顶板;下盘底板揭露石头, 需爆破通过。此时工作面需破岩长度约为17m, 破岩高度为2m, 并随回采断层会向机尾逐渐推进, 破岩长度逐渐加长, 工作面下半部煤层渐渐趋于稳定。
从Ⅲ-Ⅲ地质剖面图分析:当工作面推进至903m时, 约在工作面180m处 (120#支架) 断层落差接近13m, 此时破岩长度为73m左右, 破岩高度为全采高, 并随回采断层会继续向机尾推进, 工作面下半部煤层逐渐趋于稳定。
从Ⅳ-Ⅳ地质剖面图分析:当工作面回采至975m处时, F17断层落差变大到18m, 并随回采上移到工作面240m (160架) , 工作面破岩量长度达79m。破岩高度为为全采高, 此时工作面破岩长度为最大, 随着向前回采, 破岩长度逐渐缩小, 直至推至回风巷430m处 (爬上回风巷大坡) , 将断层带全部推完。
在过断层期间, 工作面紧追断层下盘回采, 当落差变大时, 适当破底;断层上盘破顶回采, 同时根据技术科提供的地质资料, 掌握好上盘丢煤厚度, 提刀仰采, 使工作面上盘至机尾始终与回风巷巷道“接轨”。若仰采角度过小, 导致机尾标高低于回风巷标高, 上出口行人、通风、运料困难;若仰采角度过大, 导致机尾标高高于回风巷标高, 上出口除行人、通风、运料困难外, 最后一部支架底座有悬空倾倒的危险。
5 过断层矿采取的措施和注意问题
5.1 过断层措施保障
5.1.1 降低断层带采高
由于断层落差变化较大, 需及时调整工作面。断层下盘紧追煤层底板回采, 上盘爬坡, 工作面局部地段仰采, 为了防止片帮伤人和减小破岩量, 根据机身高度 (1450mm) 和支架的最小支护高度 (1850mm) , 同时考虑到避免“压死”支架的最小高度, 确定断层带的最小采高调整为2000mm为宜。
5.1.2 移超前架
F17断层周围派生小断层极其发育, 原生裂隙错综复杂, 生产中追机移架, 返空刀后及时移超前架支护顶板, 有效地防止了垮帮漏顶现象的发生。
5.1.3 放小炮震动法
工作面揭露岩石后, 科学合理地布置炮眼, 采用少装药放小炮进行震动预裂提前处理, 即预裂深度能满足机组截深 (600mm) 即可。爆破后大大减少了截齿的使用量, 同时用废旧皮带保护好支架等设备, 防止崩坏。
5.1.4 注马丽散加固煤壁顶板
根据实际情况, 以45°的角度距底板1.5m向煤壁施工钻孔, 孔深10m, 间距6m, 采用注浆泵向钻孔注入化学聚合物马丽散, 每孔注入1000kg。注入后, 马丽散能渗入、充填煤壁裂隙, 起到胶结煤壁、顶板的作用, 为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避免了以往顶板破碎架前漏顶煤矸越过电缆槽甚至涌入架箱现象。
5.1.5 架前架顺山棚维护顶板
遇顶板离层、垮帮而导致的支架前梁接顶不实或出现架前漏空现象, 及时采用刹杆刹顶, 并用圆木、单体支柱配合支架在架前架顺山棚支护, 并打好贴帮柱, 有效地阻止了片帮范围的扩大。
5.1.6 伪斜开采
设计工作面下行单向割煤, 机尾割三角煤斜切进刀, 单架顺序移架, 加之受断层影响工作面煤层倾角变大, 防止前部刮板输送机大幅度下滑, 采用了伪斜开采技术, 使下端头始终超前上端头25~30m回采。回风巷断层带处巷道落差最高达到25m (+1124m~+1099m) , 最大坡度16°23′00″, 机尾端头支架安设防滑防倒装置, 并及时辅以人工调正架向, 避免了支架倾倒、咬架、挤架现象, 使其支护状态良好。
为了防止工作面前部刮板输送机在自重作用下下滑, 采用上行顺序依次推移前部刮板输送机, 使输送机的下滑量与推移输送机时产生的向上分力抵消, 从而保证其稳定。
5.2 过断层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5.2.1 在采取提刀方式减少割矸厚度时要注意:由俯采转变为仰采需要一个过程, 即俯采——平推——仰采, 如果从俯采直接大幅度提刀, 形成仰采趋势, 会导致支架导向杆无法正常伸出 (被支架过桥压住) , 前部输送机无法推移到位, 采煤机截深不够, 无法正常挑顶, 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推进。由此可以看出在遭遇地质构造需要进行提、卧刀时, 要首先考虑设备的配套适应性, 一般俯、仰角度在0°~15°范围内设备都可适应。
5.2.2 避免在原地调整支架, 要在动态过程中调整。
5.2.3 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过机高度, 如果采高过低, 严重影响推进速度, 势必造成顶板的进一步恶化。
5.2.4 断层带要顺平底板, 以防出现局部倾角较大 (大于15°) 造成支架歪斜。
5.2.5 过断层期间要调直工作面, 尤其是断层带处不能甩后, 防止工作面出现弧状弯曲而造成移架困难。
6 结论
一、建立健全了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机构。成立了以校长林朝煌同志为组长,副校长郑国顺、林玉堂同志为副组长,、欧争青 詹朝霞 陈俊泉 唐金建 黄金存 李密蓉 许秀美等同志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做到明确分工、各施其责。
二、认真完成了后期接收、教学、教研及维护工作。
A.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远程教育教学计划,年底认真地进行了总结。
其中,光盘播放点课程表课程表,以班为单位,每周一节,计划全年960节;严格按照课表进行教学,认真保持保量地完成拟定任务,并做好了登记工作。
B.积极配合学校领导、有关人员做好与教学有关的远程教育IP数据接收工作,并认真做好进行数据的保存、整理,按要求整理好后投入使用。
C.认真执行仪器、设备保管完好、干净,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管理各种仪器、设备、机器的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仪器的保养和维修要求,并动手保养和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D.按时完成远程教育教学工作,备好课、上好课,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课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努力做到“能用、会用、好用”,真正的做到为教学服务项、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
E.经常向师生进行远程教育仪器和遵守管理制度的宣传与教育,制止一切不规范行为。
三、做好培训工作。
A.按时参加上级领导部门的各类培训工作,认真做好记载,回校后及时组织学校青年教师参与培训。
B.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组织培训青年教师使用计算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学习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力争做到了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学会使用电脑,以更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颍东区插花小学 陈莉
作为一名教师,从第一次踏入讲台到今天这十几年的实践工作,我收获很多,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下面,结合工作谈一点感受。
一、把关心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是要特别多的给以热情帮助,让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以主动地态度接受你的教育。一个学期下来,在自己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的同时,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欣慰。只有时刻想着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老师,才有可能听到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清脆甜美的呼声——“老师好”
二、我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虚心请教,提高教学水平。做好备课上课。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
活更加贴近,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课堂教与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作业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次测验中总结学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订正。让学生改正后告诉我为什么,确保她们真正懂。课后辅导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抄作业。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工作中,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要有耐心,要落实到位。
三、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长时间使学生对某一学科保持兴趣,光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可能做到的,还要落实开展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实现。在生活中结合学生在课本上的知识,把课堂拉到生活中来。
四、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每学期我都比较注重家访,像去年我教的高晴晴、张鹏宇等学生,我和其他任课老师经常利用周末、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去家访,从家长那里了
解他们在家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学校和家庭共同来教育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部分学生已经彻底地改掉了不做作业的坏习惯。
5年来, 常州市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成果喜人, 学校体育活动精彩纷呈, 学生体质有了较好改善。大课间体育活动校本化实施的专题研究成果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7年第11期和第12期连续刊发。《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2日“新闻版”刊发头条新闻称赞常州市“阳光体育校本化, 不仅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加丰富多彩, 也使阳光体育运动有了更多的文化味。”
基于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 常州市多次邀请学校体育教育专家对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进行专题论证, 并于2010年10~12月期间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调研。透过论证和调研, 结合全省乃至全国, 深感大力提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是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 切实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策略。同时发现, 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有许多问题需要用一种理性的、智慧的眼光进行审视, 并进行专题研究。这种研究不仅对本地区, 而且对我国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考与追求
1. 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中央7号文件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 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 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没有规定实施的具体内容, 而是把选择实施内容的权利给了学校和教师, 要求学校“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 提高运动能力, 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为校本化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创设了空间。
2. 为学生个性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我国疆土辽阔, 民族众多, 物质文化、地理条件等地区性差异较大;各地各学校教育资源、学生运动能力、体质状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常州市, 虽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优质教育资源日益扩大, 但是, 这些差异依然存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搞“一刀切”, 在实施内容上采用统一的行政化管理, 就可能产生不切实际的现象。提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 充分考虑教育的适切性, 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创建学校体育特色,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避免千校一面、“标准化”和“同质化”倾向, 努力形成独具特质的学校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 应该成为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策略。
3. 科学运用现代课程实施策略
校本化实施是源于美英等发达国家的课程实施策略, 是对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再实施。其本意是要学校根据办学理念、教育资源和学生发展实施课程。这一策略运用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意在引导学校根据学生发展和学校实际, 积极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大胆创新, 自主实践, 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从而实现“一校一品一特色”的特色学校建设思路。
二、实践与探索
考量常州市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文化基础和探索历程, 可以发现, 这是地方教育文化的积淀, 也是常州体育人在教育改革探索中凝聚出来的一条基本的教育改革经验。分析它的产生过程, 可以清晰地看到, 先后经历了“自主实践、局部探索、整体推进”三个阶段:
1. 自主实践, 追求有效
面对学校体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常州教育工作者习惯立足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坚实地努力着。比如, 省常中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根据学生体能状况开展体育课选项教学;常州五中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践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会。此外, 兰陵小学的乒乓校本课程建设、鸣凰小学的小排球校本课程、溧阳南门街小学的小篮球校本课程等等。
2. 局部探索, 理性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校本化开发”的理念在常州体育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 立足学校文化传统和学生发展需要, 结合传统文化, 以校为本自主开发, 对原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体育课外活动和体育运动训练等进行有机整合, 使学校体育工作体现出浓郁的“本土”特色。
2005年, 常州市开展“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开发与建设”研究, 通过“项目引领, 区域联动, 校际联合开发”, 由教育局直属小学、钟楼区、天宁区到全市,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校本化实施的良性发展。2007年《中国学校体育》第四期专栏对常州市的这一校本化探索做了系统报道。2006年, 常州市立足学校体育实际和学生体质发展状况, 直面现实, 对常州市中考体育进行校本化改革, 增加考试内容的选择性。在考试内容的制订和选择上, 根据体育新课程建设的要求, 结合常州学校体育实际情况, 供考试选择的内容共六大类, 涉及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田径、游泳、体能等13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 《中国学校体育》第六期做了专门报告;教育部体育中考试点改革工作会议于2007年10月18日在常州市召开。
2006年, 常州市首次提出大课间体育活动校本化开发的理念, 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 生成了许多深受学生喜欢又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大课间活动形式。《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11期和第12期刊发专文作了介绍。
3. 整体推进, 创建特色
进入21世纪, 校本化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在常州教育工作者的心目中逐步清晰。认真研读中央7号文件后, 常州人坚定了走“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之路的决心。2007年常州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理念, 2009年独立承担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与保障体系建构研究》 (课题批准号:DLA090298) , 整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 引导学校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础上, 坚持校本化实践, 注重多元化发展。
三、成效与作用
1. 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喜欢和支持
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改善, 表现出三大特点:第一, 许多学校自觉地把学校的一切体育活动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行有机整合, 始终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增强学生体质。第二, 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具有了校本化开发的意识, 学校的场地设施得到充分利用。第三, 学校开展了许多富有新意的创新实践, 学生认识到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受益很多, 不仅学习了体育技巧, 增强了身体素质, 还可以展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特长。学校的体育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2. 学校体育特色创建更加活跃
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 促使常州市各区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浓郁的本土特色。就区域而言, 武进区、天宁区进行学校体育项目整体布局, 开展校园健身操的创编和实施, 形成校校有自编操;钟楼区、新北区开展创编校园集体活动项目设计, 形成颇有特色的校园集体活动项目;金坛市、钟楼区把“2+1”工程建设推进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 设计出符合各阶段教育特点的系列活动方案。溧阳市、戚墅堰区加强体育校本课程建设, 开发东方小学羽毛球、西门街小学小篮球等校本课程。就学校而言, 生成了许多深受学生喜欢又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活动形式。省常中以俱乐部选项的形式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 设置了武术、舞龙、轮滑、健美操、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八大项目, 丰富了课间活动的内容, 增强了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市五中每年举办《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会》, 主题明确, 形式活跃, 内容丰富, 涉及到:三分钟左右脚盘踢毽、靠墙手倒立计时、单手俯卧撑、两分钟单脚跳绳 (塑料绳) 等几十个项目, 学生参与人数达90%以上。市一中利用自然条件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如, 校园俯卧撑比赛, 还有兰陵小学的《兰陵乒乓》校本课程建设, 朝阳中学的武术文化建设, 花园中学的龙文化建设, 外国语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等等。
3. 坚持“校本化”, 开设开放性、公益性阳光体育夏令营
秉承“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理念, 2011年常州市教育局推出具有浓厚的校本特色的开放性、公益性、选择性的暑期青少年阳光体育夏令营活动, 提出“与运动相伴, 让健康同行, 享受暑假快乐生活”的活动主题。夏令营共有三种形式:训练营、体验营、参与营。训练营注重提高学生专项体育运动的能力;体验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与营则不限人数, 组织学生观摩阳光体育比赛, 感受体育的激情。活动具体内容由营地学校坚持校本特色设计, 内容有篮球、排球、乒乓球, 还有体操、体育游戏、体育舞蹈、射击、击剑、游泳、棋类等。夏令营具有开放性和公益性, 活动大多免费开放, 学生按就近原则自愿报名参加。报名前两天, 12个营地的报名全部满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常州正衡中学等多所学校分别自主设计开设夏令营, 各中小学及体育场馆开设的营地已超过30个, 参与人数超万人。
这一颇具校本特色的阳光体育夏令营活动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深刻关注, 《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江苏教育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相续报道, 《中国教育报》相继刊发新闻报道。
四、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问题与对策
倡导“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 确实有利于学校充分发挥办学资源, 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 有利于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然而, 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能否有效, 关键在于要谨防三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做好两件事, 只有这样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1. 要谨防三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一是要防止简单放权, 产生形式主义。简单地理解校本化就是放权, 教育行政部门不管不问, 让学校完全做主, 会产生三种现象:一是学校领导不重视, 简单应付了事, 改改名字, 把课间操改成大课间。二是觉得阳光体育运动就像一场“运动”, 来人了好好组织, 轰轰烈烈一哄而上, 气势很大, 无法长久, 也未必管用。三是不知所措, 不是简单粗糙流于形式, 就是程序化、模式化, 表演的成分多, 形式主义倾向重。
二是要防止跟着感觉走, 诱发兴趣主义。认知不足, 把握不当, 一些教师会觉得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就是让教师或学生跟着感觉走, 就是追求差异性、个性化和特长, 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需要, 忽视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作用, 从而与国家倡导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产生距离, 走向兴趣主义。
三是要防止缺乏强硬的政策制度, 出现敷衍现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需要强硬政策保障、有效地形成具体措施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是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深入有效地开展的坚实基础。没有强硬的政策保障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就可能游离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质量监控之外, 就可能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 校本化实施就可能让阳光体育运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缺乏生命活力。
2. 要做好的两件事
一是坚守: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政策制度建设, 督促学校落实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 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正常实施。要把学校依法执教、深入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开足开齐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 作为督学、督政和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对不合格的单位采用一票否决制, 坚持原则不打折, 坚定立场不动摇;有了这份坚守, 阳光体育运动才有生命活力;有了这份坚守, 才能在校本化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事业追求中充满激情和爱心, 并能把这种激情和爱心转化为创新的不竭动力。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经验介绍】推荐阅读: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10-09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工作自查汇报10-08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介绍05-27
第二章家庭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06-12
创建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自查报告10-15
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汇报11-23
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总结09-17
小学家庭教育工作计划11-05
中学家庭教育工作总结11-11
现代家庭生活管理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