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究

2022-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内容, 更是一种管理手段。它是学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学员的一系列价值体系, 它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它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和塑造形象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特色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一种核心力量,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 高校扩招在为更多人提供高等教育的同时, 也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难题。学生数量增加了, 作为校园文化的参与者与建设者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却有所下降, 他们素质的降低也必然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品质的下降。由于大学扩张, 造成了毕业生更为激烈的竞争, 许多大学生为了能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纷纷将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当做自己今后就业的筹码, 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而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不注重大学文化的建设, 虽然它们都有文字性的办学理念、使命, 但往往带有一般性、模仿性, 缺乏个性和适用性, 很难实行或者并不打算实行。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现今高等院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从校园精神文化上看问题

我国大、专院校合并升格以来, 受地方经济、教育可支配资源影响较大, 文化底蕴不丰厚, 发展水平有限, 精神文化政治化, 特色、个性趋于雷同, 较少形成真正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 大学精神危机凸显, 表现为办学目标急功近利, 应有的精神理想缺失, 学术自治和知识管理力量虚弱, 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匮乏, 人文精神不彰, 文化品位降低等等。

(二) 从校园物质文化上看问题

一个学校的历史发展背景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起点, 它的发展背景应该被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所了解, 但就大多高校而言, 它所承载的文化已经沉没在一角, 不曾为大多数人所了解;每个学校都有其代表性的标志, 即便本校老师和学生对其寓意都不十分清楚, 大学校园的环境营造、建筑风格未能体现校园精神, 同时缺乏自身的特色。

(三) 从校园行为文化上看问题

校园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学校行政人员行为规范、教师行为规范、后勤人员行为规范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等, 目前, 多数高校越来越像一个超市或者银行, 成为满足学生的实用性需要, 提供各种各样便捷的快餐店、小摊点、校园代理等, 虽然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增加一些社会实践经验, 但因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指导, 也可能会导致价值观的错误。恶意竞争导致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过于重利, 会导致价值观偏离, 不利于将来融入到社会的大文化背景下。学校各类人员的表现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代表学校的形象。

(四) 从校园制度文化上看问题

制度文化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 所以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生守则在很大方面是管理者主观意向的表现, 很多东西只是徒有其表, 而没有实际内容, 空洞的制度将缺乏约束力阻碍学校的发展。校规作为校园制度文化之一, 是校园文化的框架, 但如果其作用不能很好地得到师生的认可或遵守, 本身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

(五) 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 个性不突出

“特色”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这里的限定词“独特”很重要, 说明是独有的, 而不是共有的。在大众化教育过程中, 高校之间学生生源结构逐渐缩小, 每个高校所包含的学科大同小异, 在这样的背景下, 每个高校更容易产生共性的、无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相适应, 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如何让学校文化形成特色并发挥文化在学校中的管理与育人作用, 推进学校的发展与管理水平, 同时让高校毕业生迅速适应并融入企业, 也就是“零距离”地就业, 是学校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 将企业精神的精髓贯穿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过程中, 将职业道德、伦理观贯穿到学生的道德观教育中, 将领导作风、教风、学风所构成的校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将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构成的办学理念贯穿到育人的全过程。学生缺乏学习目标, 无论名校还是一般高校, 都曾有着一部创业、发展的辉煌历史,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风格与优良作风, 为各个领域、各条战线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并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 学校应选出能代表校园文化的人物, 使学生涣散的精神有一个集中点。

(二)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统一学校形象标识, 做好学校形象宣传。通过校风校训、校徽、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广播、校史陈列、专业成果展示等传播工具和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体育场馆、实验室等场所文化来体现, 力求突出学校的特色。

(三)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要将企业管理的元素灌注到平时的管理文化之中, 使学生养成适合企业需要的素质, 通过学籍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实习就业管理、后勤管理等制度文化和党团组织等组织文化的实施, 来体现企业的制度化管理理念。继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等, 使学校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

(四)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从校园行为文化的角度出发, 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校园文化建设。一是通过学习实训、社团活动、遵纪守法、诚信、文明、礼貌等行为组成的学生文化;二是通过治学、教学、科研、人际交往等行为的教师文化,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在开办讲座和论坛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需要, 考虑到各个专业的需要, 达到对学生帮助最大化的效用。

(五)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鲜明的特色是校园文化魅力所在, 突出学校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意味着更加贴近于学校的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和培养目标, 同时也促进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的形成。根据大学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 形成大学的文化尤其是个性文化。一个大学的文化个性, 是这个大学在文化上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大学所有, 只适用这个大学, 是这个大学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纵观国内外的一流大学, 都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采取文化移植的新方法, 也就是通过引入企业文化解决校园文化中存在的问题。透视企业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多维影响, 实现企业文化和大学校园文化的互补, 应当成为当前构建、创新特色大学校园文化, 推动大学院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模式要采取工、学交替的循环运作, 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操作相结合、专门实践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独立工作与融入团队相结合, 教育者有责任设计、培植一种新的复合型文化, 形成一种新型育人环境, 通过这种环境, 去规范、协调、激励新型人才的行为, 促使他们实现“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使学校、企业、市场三点成线, 整体化一, 实现毕业生与岗位零距离。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互渗透, 交融, 能够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并体现出大学院校特有的专业教育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 更需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 互相配合, 形成合力, 才能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它是由师生共同创造, 在学校全部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师生共有的价值趋向和目标追求。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主要从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 提出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现状,问题,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庆珠主编.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5.

[2] .邓和秋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8.4.

[3] .吴云志, 张广鑫, 丛茂国主编.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7.

[4] .丛峰.企业文化与高职学校文化的融合与对接研究[J].湘潭大学, 2009.

[5] .王向阳.21世纪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和新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 2002 (7) .

[6] .万向昭.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思路[J].莆田学院学报, 2010 (6) .

[7] .韩秀婷.构建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上一篇:天津市高职院校“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下一篇:浅析内蒙古西部电网电力市场占有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