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

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 篇1

一、引言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大众化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种为全校服务的工作,是为学校教学、教师科研及师生员工生活服务,为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提供切实的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迫切的需要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尽快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这些都对后勤服务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后勤服务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每年都在扩大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后勤信息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进入新时期。信息化和网络化覆盖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原有的后勤服务管理模式不能再适应现代的高校发展,这是因为外部的市场环境和各种配套服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所以为了构建和谐高校,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后勤服务,必须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进程,让师生体会到更人性化的服务。从学校的管理层面上看,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提高后,信息沟通渠道可以更加的广泛,可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民主管理的作用,使后勤系统内部可以快速从管理层传达到基层,职工的积极性显著地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随之提高。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看看,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提高后,工作效率明显增加,让师生享受到快捷、适时的服务,能够及时的了解师生真正的需求情况,师生的交流沟通更加流畅,及时改变服务方式,让师生更加满意,校园会更加和谐。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需要

信息技术是高校后勤为满足教学、科研、师生生活需要的保障,是后勤管理向科学、高效方向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信息技术能使后勤服务达到高效率、高效益。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使后勤管理与服务上水平提高成为可能。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要把信息化和后勤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这样才能促进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数字虚拟空间在传统后勤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目的是为了拓宽现实后勤管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使传统后勤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传统后勤管理的功能也得到扩展,后勤管理办公无纸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得以实现。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程度不一样,这是因为各个高校的规模、实力、发展水平不同,再加上地区差异导致的结果。有点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建设还在比较传统、原始的管理和服务状态下运行,这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并不均衡,后勤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建设和发展完善的阶段。然而一些理念先进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已经完全迈入现代化、科技化、全信息化。例如:在校园内网,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在师生吃、住、行、用等方面采用了计算机系统,发展得比较完善,信息化程度较高,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主管人员缺乏对后勤信息化建设足够和充分的认识,因此也不能充分整合信息资源进而广泛利用;二是未能做到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都未能做到这一点,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标准,这不能有效提高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三是后勤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老龄化趋势严重,不能够的运用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这必然阻碍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

(一)决策者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多协调,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1、领导高度重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由于后勤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大,涉及的各方面知识也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因此,学校领导要给予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足够的重视,制定—个全面、系统的规划,保证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2、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新型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成熟,也不适应发展的要求。要想让信息化系统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普及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3、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预案,具体落实到人在信息化建设中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统一的业务管理规范、明确的政策规定和完善的监督管理条例,它能够保证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职工的信息应用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队伍的现状显然难以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信息化发展缓慢。因此,高校必须选聘一些管理人才补充到后勤队伍中来,这些人才要具备对信息化有敏感的意识,而且又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扎实的科技基础和精湛的技术的队伍,形成在生产、服务和管理方面都很优秀的团队,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的推进。第一加强对职工计算机培训和进修,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可以充分利用校内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让职工大量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加强上机操作。其次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提高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再次,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实现年轻化和专业化。

(三)充分考虑系统分析和二次开发的费用

系统分析和二次开发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的部分,由于这两个部分费用超过了总投入的一半以上,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如果要使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不能对软、硬件和网络设施设备的采购方面投资过多。同时还必须以提供便利、快速、周到的服务为驱动,不断地完善信息化建设,并努力提升后勤整体组织机构的管理水平、竞争能力,不断优化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流程等方面,从而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完善后勤信息化建设条件 高校后勤信息化不单是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是制度的创新和观念的更新。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通过改革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后勤服务机制、运行机制,奠定后勤信息化制度基础。通过改革,加强高校后勤职工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干部信息化意识,提升后勤职工信息应用水平,延揽一批既懂后勤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行业专家,奠定后勤信息化人才基础。

通过改革,规范各项后勤业务,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形成制度统一、数据标准、信息全面、结构合理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体系,奠定后勤信息化应用基础。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高校领导及社会各方面对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建设资金、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取得支持,奠定后勤信息化保障基础,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五、结束语

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 篇2

一、树立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转变传统观念

随着高校后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原来坐等学校下拨经费维持水电工作运转的传统观念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高校后勤水电人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摒弃旧有的“吃大锅饭”思想, 寻求突破与创新, 开拓符合现代高校科学健康发展的新型水电供应与服务机制。为此, 我们首先从职工入手, 通过召开班组长例会、全体职工大会、带领职工“走出去”学习其他后勤水电同仁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服务经验等方式, 让职工们认识到了打破传统“等、靠、要”观念, 树立“用服务创效益、用服务创品牌”新思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 我们还通过开展一系列讲座与培训课程, 让职工们认识到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服务态度的热情与否, 它还包括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效果、反馈满意度等, 让职工们学会积极应对市场发展规律, 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开拓创新, 在改革与竞争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共同推动后勤水电保障事业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水电应急保障反应能力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要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水电保障团队,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必备的条件。为此, 我们先后建立、修订了员工手册、《水电管理制度》、《维修服务管理细则》、《工作检查考核制度》等, 对各工种、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服务范围、服务流程、工作要求、服务标准等进行了明确界定, 要求全体职工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开展日常服务工作。另外, 我们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水电安全巡视制度和水电供应保障预案, 日常加强巡视学校公共水电管网的运行情况, 并且紧急处理水电供应突发事件, 有效将水电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降到了最低。十年来, 水电中心零安全事故的水电保障工作得到了学校和集团领导及用户的一致好评与肯定。

三、狠抓精细化管理, 提升水电供应与保障水平

服务工作中, 往往一个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决定了用户对此次服务的满意度。因此, 我们高度重视水电服务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 无论是职工的着装、仪态、用语, 还是维修任务反应速度、操作规范等都进行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比如: 接听电话使用文明用语;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排除故障时, 应耐心礼貌地向用户解释清楚; 维修完成后要对维修现场进行清理, 做到活完场地清; 另外还安排专人对登记在册的维修服务情况进行回访, 详细记录回访中用户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等, 处处体现了水电人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小细节、大用心。现在我们的水电职工队伍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水电供应与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提升。

四、提高服务技能, 打造高品质服务团队

为了弘扬热爱岗位、钻研业务的新风尚, 提高职工业务技能, 使水电保障与服务工作由“粗犷型”向“技能型”转变, 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 我们制定了细致周密的培训计划, 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能培训, 大大提升了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另外, 为了在日常维修与专项工程中锻炼技术骨干的现场施工管理能力, 我们还勇于将一些水电施工项目的管理重责交给年轻的技术骨干, 为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 让他们参与制定施工方案、确定维修材料, 负责现场施工的质量监管、进度把握、及人工管理等。通过放手锻炼与中心的适时监督、指导, 大大提高了年轻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施工管理水平。十多年来, 我们共培养了水电行业高级工16人, 中级工2人, 预决算会计师1人, 已经建立了一支“作风优良, 纪律严明, 技术过硬, 敢打硬仗”的高品质服务团队。

五、运用科学技术更新服务手段, 大力加强水电节能管理

近年来, 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对水电保障能力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资源消耗逐年攀升、水电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等问题开始日益突显, 水电经费支出在学校财政中所占比例呈逐年攀升态势。为了加强对学校水电的科学管理, 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的, 我们在学校和后勤集团的统一安排部署下, 对全校的水电基础设施进行了一系列节能改造。通过分步实施校园管网、线路的提质改造工作, 切实改善了用水稳定和线路损耗问题; 通过对教学楼、学生宿舍安装节水龙头, 实现51. 4% 的节水率; 通过对供水管网进行查漏抢修工作, 取得了年节约80万吨水资源的可喜成绩。特别是通过对水电监控平台的建设与日常管理, 使学校各教学、办公、科研、生活等场所实现了计量监控、费用结算、数据统计分析、待机能耗短信提醒等控制效果。可以说, 水电管理工作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经验型到科学技术型的转变。

总之, 在当下改革发展的大形势下, 后勤水电服务只有秉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 不断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技能, 才能获得良好的服务口碑与经济、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从湖南农业大学后勤集团水电中心的实践与经验中, 阐述了后勤如何切实提高水电保障与服务能力, 如何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水电服务。

关键词:高校后勤,水电,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薛秋茸.高校水电综合管理新模式探讨[J].五邑大学学报.2005 (01)

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 篇3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互动影响;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19-02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诸多文章着重从加强课堂教学、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水平,这固然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和途径。本文结合后勤工作实践,论述高校后勤服务文化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后勤服务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综述

1.高校后勤服务文化的主要内容。高校后勤服务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不论是高校自身的后勤部门还是社会化的高校后勤企业,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可以概括为在“三服务两育人”宗旨指导下,高校后勤干部职工通过服务育人的实践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精神文化是高校后勤服务文化的核心层,集中体现了高校后勤服务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目标追求。制度文化是高校后勤服务文化的基础层,主要是指高校后勤在经营、服务、管理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行业规范、规章制度,实质上是对高校后勤服务的规范和约束。行为文化是高校后勤服务文化的表象层,是高校后勤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高校后勤服务精神、价值理念的折射。物质文化是高校后勤服务文化的实体层,是一种由高校后勤创造的产品和服务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

2.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四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心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由大学生的法纪知识内化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大学生道德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做人与成人实践中内化成的行为规范的心理素质。

3.充分认识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表明了后天环境对个人素质的重要影响。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外,接触范围最广、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服务最具体的是后勤服务。作为高校三大支柱(教学、科研、后勤)之一的的后勤服务,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高校后勤服务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互动影响

高校后勤涵盖了工程建设、资产管理、饮食服务、学生宿舍管理、绿化保洁、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包括建筑学、食品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可以为大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提供平台和机会。因此,具有独特优势的高校后勤服务文化为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难得而重要的载体。

1.精神文化促进大学生提高思想境界。长期以来,高校后勤干部职工形成了艰苦奋斗、崇尚节约,顾全大局、团结互助,甘为人梯、淡泊名利,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在实践中,组织大学生到食堂操作间参观,组织开展大学生烹调大赛,让大学生体验食堂职工为了做好饭菜不怕苦不怕累、团结互助的精神,让大学生学习食堂技术操作实践,既拉近了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心理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体会到“劳动創造价值”的崇高理念,对大学生提升思想境界裨益无穷。

2.制度文化促进大学生提高行为规范。由于高校后勤涉及大量的人、财、物的管理,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形成了包括食品安全、水电供应、学生宿舍、环境卫生、合同工、物资采购、质量监督、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的一系列内部规范性文件。在实践中,通过规范住宿管理行为、组织勤工俭学活动、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使大学生对高校后勤服务的制度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3.行为文化促进大学生提高文明形象。高校后勤依托学校推行文明服务、行为规范和承诺服务,让学生在接受服务时得到良好的教育,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以文明的言行影响人,以文明的管理引导人,以文明的服务塑造人,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感染人。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后勤干部职工以良好的服务对待学生,谦虚的态度听取学生意见,以改进工作的作风满足学生的要求。反过来,由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与高校后勤干部职工的长期接触,耳濡目染他们的崇高的服务形象,使大学生能将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个人素养结合起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4.物质文化促进大学生提高归属感和自豪感。高校后勤服务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校园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了学环境、吃环境、住环境的要求。高校后勤要重视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为学生构筑优美、舒适、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例如,今年我校利用暑假重建北院校区大门、改造足球场、篮球场,看到校园环境旧貌换新颜,许多学生十分高兴,对校园环境的意见少了,同时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大大增强。

三、高校后勤服务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互动机制

1.完善组织保障。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领导要意识到,借助高校后勤服务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先天条件,可以对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要建立由教务、学生、后勤等部门组成的工作机构或协调机构。教务、学生等管理部门要经常与后勤部门联系,落实工作项目,检查工作效果,改进工作措施。有条件的,还应建立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2.强化队伍建设。强化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对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甚为重要。一是要加强后勤部门领导班子建设,要提高领导班子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认识,将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作为后勤工作的“份内事”,出谋划策,创新工作。二是提高干部职工包括合同工的综合素质,目前存在后勤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远低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情况,这是后勤部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干部职工包括服务从业人员要提高文化素质,加强理论修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沟通渠道。建立后勤服务与学生群体的沟通渠道很重要。很多误会或不解是由于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要及时听取意见,重视大学生对后勤服务的心理需求,有重大措施或事件应及时公开,善于利用宣传栏、网络甚至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将服务重要信息、先进典型事迹、工作意见告知广大学生,使学生了解后勤,支持后勤,信任后勤。

4.主动参与服务。大学生不仅是高校后勤的主要服务对象,而且要勇于参与高校后勤服务,参与服务管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在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主要服务部门,设立诸如“宿管会”、“伙管会”等学生协管组织,提高大学生投身高校后勤服务的自觉意识,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在培养人才的模式和途径上要有创新意识,不但要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推进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高校后勤服务文化不但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独具优势的载体,而且对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大学生素质的提升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0-07-13)2010-08-13].

http://www.gov.cn/ldhd/2010-08/31/content_1692288.htm

[2]文知伶.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韦建平.浅谈高校后勤企业先进文化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9-06-13).http://www.fdfz.cn/library/jyfg/wenxian10.htm

[5]共青团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对策[EB/OL].(2007-09-21)[2011年7月10].

http://tw.ecust.edu.cn.

[6]杨叔子,余东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2009,(6).

[7]傅祖浩.构建与先进文化相适应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后勤服务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活动关系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彭学慧(1969-),男,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综合科科长,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研究。

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 篇4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原来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完善。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用和职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发挥后勤管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三服务 两育人 后勤管理

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高校后勤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高校后勤始终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在创建一流的饮食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过程中,在为创办师生满意的后勤服务中有力地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工作。

一、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管理、服务理念

1.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准。要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做到诚实守信、坚守承诺。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先进典型,以点带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

2.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集力量,鼓舞斗志,加速观念的转变,坚定改革方向和信心;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规范管理与服务,不断提高后勤集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确保学校和谐安全稳定;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生存,不断推进后勤集团的建设和发展。

二、转变观念,追求服务质量水平的不断创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后勤始终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而饮食服务中心作为后勤体系的重中之重,更是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在创建一流的饮食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过程中,在为创办师生满意的饮食服务中有力地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工作。

三、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开放式的高等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吸收课外知识、参与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学生在校期间的衣、食、住、行、学等无不和后勤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后勤工作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强化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势在必行。因此,在管理中必须从强调学生的需要、爱好、奋斗目标和个性出发,以学生的提高、发展为中心,对学生的管理要时时体现学生这个主体,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后勤管理是一项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包含着如何通过管理去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从而使学生达到主动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目的。

四、加强管理和服务,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师生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高校后勤只有依托于学校,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保证拥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和获得稳定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后勤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应以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出发点,以服务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寓服务于管理之中,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思想教育的浓郁氛围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实施教育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管理上也越来越严,必须做到科学管理,如学校的建筑,无论是内在结构之独特,质量之高,还是外在形态之美、装饰、布置之相宜,与六十年代校园之简陋,平易相比,不能同日而语。我们在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优化管理的同时,注意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喷泉、假山的设置、绿茵的点缀,使校园美化、亮化、净化于一体,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学习,不仅身心愉悦,同时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充分重视给学生创设整洁、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重视学校的绿化工作。

六、创新服务手段,致力构建和谐校园

服务贯穿于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后勤服务工作要始终抓好“三服务、两育人”的教育,将为学校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高效服务作为集团首要工作目标,把师生的“满意度”作为优质服务的检验尺度。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运用各种手段与措施,切实发挥好后勤特有的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

搭建与学生交流平台,开辟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新领域。要将食堂建成师生之家,成为学生的第二讲堂,以职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节约美德,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各个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就餐习惯差、环境意识差、劳动观念差的现象。使广大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劳动观点。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教育,和谐社会将不够完善;失去了和谐校园的和谐社会,则将是不完整的和谐社会。而这也决定了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下,以坚持“三服务两育人”、构建和谐校园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通过不断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营造管理育人机制,最终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和谐校园的构建得到落实,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最大贡献。

和谐校园是全体师生员工美好的理想校园,我们要坚持服务的理念,以优质服务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 篇5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国内大部分高校后勤部门为了慢慢由学校的职能部门整改为企业,一般更名为“后勤服务集团”。高校后勤集团的财政独立核算,管理自主独立。依靠高校及周边的社会资源,采用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服务广大师生、服务集团所有职工的同时服务于社会,达到与社会的利益双赢。

二、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独有的价值观、理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团结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内在的动力,对于增强企业的外在竞争力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企业管理层非常重视的一个工作重心。新时期,很多产业、企业不断的分解和融合都是为了提高社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说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树立、打造自身的企业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的精神食粮,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见,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在改制之后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其发展的基础。

三、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的企业文化现状

(一)集团发展历程

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是由原总务处、基建处下属各单位、学工(部)处宿舍管理科转制组建,于2001 年1 月正式挂牌成立。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而组建的,以学校后勤保障为纽带、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服务收费为特征的多个服务中心实体组成的综合性后勤服务机构。

后勤服务集团改制一般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的管理,运行机制采用财政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及自我发展的模式。集团的发展目标是逐步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后勤设施和条件,通过资源优化配置、重组和改制,不断壮大集团实力;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在充分占领学校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市场,扩展服务范围,参与社会竞争,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

集团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设有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及9 个中心。经营服务范围涉及餐饮、学生公寓管理、物业管理、校园建设、交通运输、水电供应、接待培训、物资采购、加油站及超市等。

(二)企业文化现状

1.取得成果。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利用十几年的时间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及品牌,有效做到了:(1)增强凝聚力,构建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2)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成功实践与验证,让所有员工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3)使集团所有员工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激励员工积极工作。(4)提高企业竞争力。历经十几年的奋斗及努力,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已经适应了企业间的竞争。(5)引导员工敬岗爱业。利用企业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并培养其高尚情操,使员工产生爱企业、护企业的深厚感情。

2.存在不足。(1)受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冲击,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难以带领企业跨越式发展。(2)整合及利用社会化资源还需要加强,主要体现在多校区办学,在资源整合及利用上显得疲软。

四、打造企业文化的途径及方法

(一)完善规章制度及软件建设

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生存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通过规章制度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等。

2.工作与决策。推动和制约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务必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及企业的发展规划,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宣传企业经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决策。

3.规范典礼及仪式。企业在铸造品牌的企业文化时各种典礼和仪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既能推广企业理念、决策,又能有效贯彻各个方面的管理措施。如企业各类周年庆典、会议、展览以及企业内部外部节日等。

4. 树典型、立模范。谁都希望是最优秀的,都希望被认可和赞扬。通过树典型、立模范能有效落实企业管理理念,给不同层次的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及模范,并且还可以对所有的员工有切实的影响。

5.拓宽传播途径,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拓宽传播企业理念的途径,共享价值体系,积极引导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就需要建立畅通而多样化的途径,如内部网络、报刊、论坛、宣传阵地等。

(二)实施方法

1.严格执行“三会”。“三会”即晨会、夕会和定期总结。每天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前的短暂时间宣传、传播公司的价值理念、发展思路。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个年度定期召开部门或者全体的例会(总结会),形成制度,创建文化特性。

2.定期阶段性小结。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的管理理念及发展计划对照自己的行为开展工作小结和思想小结,自我评价自身的工作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同时提出企业的不足及建议。

3.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利用各种宣传载体,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显示屏、集团网站首页等开展企业文化宣传。

4.表彰典型典范。奖励之下出勇夫。通过褒奖典型典范给员工塑造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5.打造集团品牌服务项目。通过不同的服务领域,以“服务月”、“服务周”等形式定期举办服务师生员工的活动。

6.积极开展培训及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能提高业务能力,外出参观学习能提高员工团结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通过培训、学习还可以交流建设企业文化经验,做到取长补短。

7.企业创业、发展史陈列室。迎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势头,支持产新创业,树立创业典范,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

8.丰富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指企业运动会、校运会、趣味运动会、集团文艺晚会、歌友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其中,通过这些活动载体打造企业文化。

9.引进新鲜血液,吸收新思想。新的人才队伍给企业注入新的血液,能有效更新和整合现有的企业文化。

10.开展自评、互评。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知道自身工作存在的优势及不足,能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能提高员工作能力。

11.发挥领导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领导应该做到带头示范。

12.创办企业传媒报刊。企业报刊、传媒刊物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传媒刊物是向企业内外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和顾客宣传企业的窗口。

(三)塑造企业文化独特品牌———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包括文字、颜色和吉祥物,这些都是企业的重要标志,让人从企业集团的标志文字、标准颜色和吉祥物认识企业文化,认识企业品牌,所以,高校后勤集团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形象系统已经是企业发展的保障途径之一。高校后勤集团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的自身视觉形象是依附于企业理念的,它是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

(四)构建信息化、网络化体系

“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民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各个领域,并且普及、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人们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开展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高校后勤服务集团要想在企业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不但要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同时还需要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网络化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企业的运营。

参考文献

[1]闫函,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1).

[2]李寒平.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15,(Z8).

[3]娄金霞.基于文化再造角度探讨物业管理企业文化[J].企业技术开发,2015,(27).

[4]尹平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

[5]陈春红.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5,(7).

[6]宋连霞,等.创新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J].中国房地产,2015,(9).

中美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模式比较 篇6

美国高校后勤服务多元化及管理特点

美国高校拥有强大的独立自主权。除了州立大学和一些社区学院、企业所办的大学以外,很多高校拥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能够自负盈亏。这种独立自主权使得美国高校的后勤服务管理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和特色。

校内宿舍。这是美国私立高校中很常见的学生宿舍形式。校内宿舍的配套设施比较齐全,一般配有卧室、盥洗室、洗衣间和厨房等。校内宿舍条件非常优越。

校内外公寓。其中校内公寓是提供给高校已婚的学生、留学生、研究生以及教职工居住的。而校外公寓没有限制,付租金者即可入住。这些校内外公寓的所有权有的归高校所属,有的只是高校范围之内的建筑,学校并没有产权。

校外寄宿公寓。多数校外寄宿公寓的产权并非学校所有,而是由私人服务类的公司开办经营,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住宿需求。这样的公寓配备有主要的家庭生活品、家具和家电等,可以按照学生的需求来增添设备。

私人家庭。美国高校学生还可以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家庭。有不少家庭愿意将自己的房子全部或部分出租给高校的学生。其中部分出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些家庭成员认为高校学生既素质高,背景又单纯。有的家庭甚至可以让住宿的高校生通过打扫家庭卫生来折减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租金。

美国大学里的餐厅和食堂经营方式主要分为校方经营和承包给外人经营两种。餐厅和食堂里有很多高校学生兼职打工。美国高校的餐厅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有快餐厅、自主餐厅和一般餐厅。高校餐厅是多功能性的,既可以服务学生就餐,又可以成为各专业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场所。比如耶鲁大学,餐厅并不单是用来就餐的,还是学生进行学术研讨的场所,这也是耶鲁大学的特色之一。美国高校的餐厅也使得高校有限的设施被赋予了多种功能,从而拥有较高的利用效率。还有一些餐厅像校外餐厅一样,教职工和学生可以点菜招待客人。除此之外,如酒吧、咖啡屋、露天广场这些非正规的休闲场所,也是大学生的就餐之地。

除了服务多元化之外,美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同样灵活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三类为:学校直接参与型、专门机构负责型、学校与专门机构共同管理型。

学校直接参与型 由学校专门组建后勤服务管理机构,高校直接参与后勤管理工作。一般学校会建立以校长为主的专门负责管理学校后勤机构的组织,除负责教学任务的副校长外,其他的副校长都负责后勤的各项管理实务。有的是高校委派若干名行政人员专门管理,有的是学校直接管理,有的是学校吸纳社会第三产业来管理,有的是以学校管理为主,兼纳第三产业介入。高校通过竞标方式吸引校外服务机构,来协助学校满足学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高校与第三方签订操作性很强的协议条款,这不但有助于发生服务质量纠纷时,可以按照合同条款得到尽快解决,还有利于学校的监督。

专门机构负责型 高校不设有任何的管理机构,后勤服务事务完全脱离于高校运作,由相关的专门机构运营管理。专门机构可以自己直接创办后勤产业,也可以吸纳社会第三产业个体和组织参与其中。这是一种非营利的公益性质的社会团体组织,以经营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这两个方面为主,在不计较利润的前提下自主经营的机构。同时,接受政府给予的相应财政补贴。学生公寓、食堂及其附属服务设施均由政府公共资金投入,属于国家所有,具有服务范围相对特定、补贴对象明确、附属及保障设施齐全等特点。

学校与机构共同管理型 社会及其第三产业团体和个人参与高校后勤服务的程度很高,同时高校的后勤部门也有比较多的选择余地,只需要保留少数后勤行政管理人员。采取这种在高校引进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后勤服务及运营的模式,既可以节约管理开支,又可以减少对后勤人员和设备维护保养的投入,还可以增加学校的盈利。同时也形成了竞争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创新了工作机制。

对我国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改革的启示

我国高校后勤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探索,逐渐形成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高校办学规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以学生宿舍为例,既有高校直接修建、直接管理和收费的模式,也有引进企业投资修建、参与管理,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模式。通过改革,学校后勤运营和管理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堂的硬件设施、饭菜质量和服务态度得到较大程度改善。然而从实践来看,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和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发展。

推行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所规定的法人性质的企业 通过不断提高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程度,要把高校的后勤工作纳入到市场体系中,改变中国传统的属于事业型的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模式。对于后勤的社会化问题,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后勤完全推给社会。在此方面,美国高校大多根据自己的校情、教学和科研管理需求来决定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程度。因此,我国高校应该按经济规律办事,按照国情和校情推进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进程。

进一步发挥政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 例如推进高校后勤市场化改革,必然产生经济实体与学校本体的分离,学校便会失去一定的支配权力。而且后勤工作完全按照企业模式运行,必然会导致取消相应的福利服务,师生员工会产生不适应感。这种情况下,政府便有责任对改革的未来和定义进行宣传,针对师生员工开展广泛的思想动员工作。初期当改革遇到阻力的时候,政府也可以采用行政手段促进改革的进行。而后当高校后勤市场围墙打开后,高校后勤的经济利益将会受到市场的冲击。在这一过程中,为确保学校能够正常运转,政府在经营上应给予高校必要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学校的预算金额,二是为教育服务的企业提供减税等优惠政策。

规范建设中国高校后勤的用人机制 中国和美国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后勤员工的素质上。美国后勤员工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通过市场化聘用机制进入后勤部门,如果不能胜任可以随时解雇;而中国有相当一批后勤员工是为了照顾教职员工家属而安排,并没有接受聘用考核,其能力和水平也良莠不齐。要改变这一现状,后勤部门新增的员工必须采取市场化的聘任与解聘机制。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后勤部门的领导不宜再实行行政任命,而是主要向社会招聘,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考核、任免机制和程序。

鼓励吸纳学生参与后勤服务和管理 高校后勤部门应多提供给大学生服务岗位。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大学生应该在后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反映学生的需求和利益,增强后勤部门与学生间的沟通。

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 篇7

随着高校信息化发展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在学生服务管理的范围和服务质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原有服务管理方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实实际需求。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后勤服务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是提高后勤学生服务管理水平和内部运行效率的有力手段,还是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管理、高校后勤行政决策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以及促进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1]。

高校后勤学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可以实现高校后勤学生服务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决策的科学化。信息平台系统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将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到高校后勤学生服务管理工作中,使高校由传统形式的学生服务管理向高效、快捷的现代化管理过渡,提供高效和实用的服务管理运营系统,解决高校由于扩招导致的在校学生过快增长,带来学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巨大压力和繁重的基础管理工作。发挥学生公寓住宿管理系统、在线设施报修系统、在线客服与调查系统的高效作用,挖掘、利用好系统数据,做好有关业务分析,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同时,指导学生生活服务中心与服务对象联系紧密的业务部门建立服务网站,开辟与服务对象之间交流的新渠道。

在学校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开发的应用信息系统模块与日常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生服务信息平台的利益相关者都获益良多。随着现实中业务管理与学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改进,管理工作方式适应信息平台的需要,信息平台的发展也为现实中业务管理与学生服务工作提供了不断发展进步的条件。

1 SSH和RBAC技术

1.1 SSH框架

Struts框架具有组件的模块化、灵活性和重用性的优点,同时简化了基于MVC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Struts可以清晰地区分控制事务逻辑和外观,从而简化了开发应用程序的过程。

Spring框架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复杂性而创建的。Spring能有效地组织业务逻辑层对象,易于同其他表示层框架集成,允许根据需要选择业务模块,对数据访问技术提供了统一接口[2]。

Hibernate框架实现数据的持久化。由于Hibernate 使用了J2EE架构中JDBC,JTA,JNDI等技术,使得Hibernate 可以方便地集成到企业应用服务器中,为企业应用系统提供了一个易用的、高效率的轻量级对象关系映射框架。

Spring框架可以将Struts框架和Hibernate框架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框架体系。Struts + Spring+Hibernate框架,利用Struts在表现层的完备,Spring业务管理的灵活和Hibernate在持久层上的成熟这些优点,使系统更易于开发和维护[3]。基于SSH框架的应用系统具有跨平台、扩展性强等特性。

1.2 RBAC模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模型的基本概念是把许可权(Permissions)与角色(Role)联系在一起,用户通过充当合适角色的成员而获得该角色的许可权。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其基本思想,是将访问权限分配给角色,通过赋予用户不同的角色,授予用户角色所拥有的访问权限。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访问控制模型和安全策略实现的一种框架,通过在用户(主体)和操作(权限)之间加入角色的概念,是访问控制模型的实现得到简化,结合等级和约束来描述各种安全策略。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基本功能,为用户分配角色,为角色配置权限,用户通过其所担任的角色获得相关的访问权限[4]。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访问决策是基于角色的,个体用户是某个组织的一部分。用户具有指派的角色(比如客服员、维修员、公寓管理员、办公室人员、部门领导)。定义角色的过程应该基于对组织运转的彻底分析,应该包括来自一个组织中更广范围用户的输入。访问权按角色名分组,资源的使用受限于授权给假定关联角色的个体。控制访问角色的运用是一种开发和加强企业特殊安全策略,进行安全管理过程流程化的有效手段。

2 高校后勤学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功能

2.1 系统功能结构

(1) 高校后勤学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公寓住宿管理子系统。

高校后勤学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包括学生住宿管理子系统、在线设施报修子系统、在线客服与调查子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子系统。高校后勤学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2) 公寓住宿管理子系统。

公寓住宿管理子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3) 在线设施报修子系统。

在线设施报修子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4) 在线客服与调查子系统。

在线客服与调查子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5) 用户管理与权限管理子系统。

用户管理与权限管理子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

2.2 系统功能描述

学生住宿管理子系统提供公寓房间管理、系院学生住宿查询统计、住宿学生日常管理等功能。公寓管理员使用系统登记新生入校住宿信息,分配住宿房间,办理毕业退宿,对住宿楼房信息进行管理。宿舍系统管理员可以及时了解全校住宿信息,查阅学生宿舍的安排状况、空房间数据、专业学生住宿分布信息等。通过学生住宿管理平台,提高学生住宿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益[5,6]。

在线设施报修子系统是为了让高校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及时报修,后勤维修部门能够快捷获取报修信息,可以在线交互反馈信息。高校师生通过网络在线报修,维修人员浏览打印维修单,并记录维修情况。报修用户在线查询维修状态,确认维修完成,填写反馈意见。报修管理员监控维修情况,根据用户反馈信息进行归总,从统计结果了解服务对象对维修工作的服务态度、维修速度和维修质量的满意程度。报修系统将维修工作时间进度信息完全透明化, 师生和管理人员可以监督维修整个进程[7]。

在线客户与调查子系统提供留言簿、短信平台、后勤服务质量与建议在线调查。学生通过网络在线访问,对后勤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客户与调查系统为沟通高校后勤服务双方提供快捷的连接通道。同时,通过服务反馈交互平台,为后勤部门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8]。

用户管理与权限管理子系统是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部门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的功能。用户与权限管理子系统负责对登录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及对用户所访问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操作控制。

3 系统实现

(1) 基于SSH框架实现权限管理子系统。

系统开发环境为MyEclipse8.5,JDK 1.6,MySql5,Tomcat6,Struts2.1.18,Spring3,Hibernate3。系统开发步骤:DAO→SERVICE→ACTION→SPRING→JSP[9,10]。

(2) 安全机制的实现。

安全组件利用Spring拦截器实现访问控制机制,拦截器必须实现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包中的HandlerInterceptor接口。这个接口定义了3个方法,preHandle方法在处理器执行前被调用,postHandle方法在处理器执行后被调用,afterCompletion()方法在整个请求处理完成后被调用。这3个方法提供足够的灵活度做任何处理前后的操作。preHandle方法有一个boolean返回值,使用这个值可以调整执行链的行为。当返回true时,处理器执行链将继续执行,当返回false时,DispatcherServlet认为该拦截器已经处理完了请求(比如显示正确的视图),而不继续执行执行链中的其他拦截器和处理器。安全组件通过在control层嵌入interceptor对用户的请求和操作进行拦截处理,以完成用户身份验证和权限验证,从而实现组件访问控制机制。

(3) 用户身份验证的实现。

在实现用户身份验证的过程中,安全组件利用MD5信息摘要算法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以防止用户密码被窃取,用以加强保证组件的安全性。用户身份认证就是通过搜索用户信息表,对用户登录的用户ID和密码进行鉴别,从而判定该用户合法还是非法。用户信息表定义了访问该系统授权用户的详细信息,是用户管理模块中最主要的一张表。在这张表中,每个用户都有帐号(AcountID)和密码(Password)属性,这是防止非法用户登录系统所必需的。当合法用户访问系统时,就设USAERLOGIN.FLAG的值为“YES”,则可以进入权限管理中心。否则将USAERLOGIN.FLAG的值设为“NO”,即将界面始终定位于登陆页面。

(4) 权限验证的实现。

根据前期认证所存储的内存用户信息,从数据库权限分配表中取出登录用户对应于组织部门的权限值,将这些记录在一个用户权限Map集合。这样,当用户请求某一应用服务时,系统就根据应用所对应的组织部门和需要的权限(岗位)在用户权限Map中查找,根据查找结果来判断用户是否可以对应用资源进行操作,如果这一应用服务的权限在这个用户的功能权限中,则用户可以对应用服务操作,如果不在用户的功能权限集合之内,则会抛出异常[11]。

4 结 语

基于SSH框架的高校后勤学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系统,需求确定准确,设计思想超前,体系结构完善,功能模块齐全,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高安全性。高校后勤学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已经在南阳理工学院学生生活服务中心部署应用,完全可以满足后勤学生服务管理的实际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后勤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喻冬香.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高校后勤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106-108.

[2]伍飞,冉文江.基于J2EE架构的SSH框架研究及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0(6):83-84.

[3]王居柱,侯彤璞,孙明柱.基于Struts-Hibernate架构的权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39(4):101-105.

[4]张徐,黄晓霞.用户权限管理在MIS中的研究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8(5):30-32.

[5]贺建英,唐青松.基于J2EE的高校宿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2):60-62.

[6]吴洲.基于UML的高校宿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23(6):97-98.

[7]王鸿飞,宋成功.用SSH架构实现在线客服管理系统[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1-13.

[8]王瑜.支持多项调查的在线问卷调查系统[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1,25(1):50-52.

[9]陈农心,凌财进.基于SSH2的新型网上信访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11,33(6):175-177.

[10]李绍平,彭志平.一种基于S2SH的Web应用框架及实现方法[J].微型电脑应用,2009,25(5):12-13.

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 篇8

1.1 领导的支持及各院系的积极合作是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的前提

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 不是图书馆单方面的力量可以完成的, 它需要学校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并给予政策上、资金上、人力上的支持;它需要教务处、科研处、图书馆、各教学部门协调一致才能共同完成。因此, 必须要确立一个统一的思路, 建立一个整体的可操作、可生成的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

1.2 全馆上下合作交流是知识服务的内在动力

图书馆的知识共享是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的关键。首先是显性的知识共享, 图书馆如何实行显性的知识共享?可以把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资料利用图书馆的网络平台实现共享。建立图书馆办公数据库, 使图书馆的每个职工都能了解到图书馆工作的全过程, 使图书馆的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 明确工作分工、工作职能与职责。对图书馆的方针政策、各部室的工作范畴和工作职能等了如指掌, 全馆上下互通有无, 每个馆员都要成为图书馆通。除此之外还有隐性知识的共享, 包括技术类的隐性知识、认识类的隐性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也包括图书馆内部知识共享和外部知识共享。目前图书馆十分缺乏内部知识共享, 造成了图书馆的低效率, 信息流动不通畅, 职工缺乏交流。那么图书馆内部如何实现知识共享?首先, 要创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氛围, 要在交流和应用中实现知识增值, 减少中间环节, 允许图书馆的每一位成员向主管网络添加自己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有全天候开放的知识平台。

1.3 教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是知识服务的外援

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服务对象相对单一整齐, 实施知识服务较易操作, 易出效果。但知识服务需要有的放矢, 需要服务对象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因此, 首先要做好知识服务的宣传工作, 让读者了解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服务的特点和意义, 真正意识到知识服务给他们带来的价值, 而后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活动, 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献计献策, 从而加速知识服务的步伐。

1.4 正确的思路及组织评价机构是知识服务的保证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好的思路加上完善的组织和评价机构就能基本保证事情的顺利完成。高校图书馆在探索知识服务的途径时, 要做到认真调查研究, 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服务计划, 并按照步骤扎扎实实地实施, 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在健康的轨道上高效益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5 人才队伍是知识服务的根本

高校图书馆从为用户提供一般的文献资料服务和传统的信息服务转向知识型信息服务, 这既是数字时代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图书馆事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使高校图书馆做好知识型信息服务工作, 其根本是人才, 是由高校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专业结构, 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所决定的。因为知识服务的内容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情报产品, 其本质是图书情报人员为读者提供智力服务。所以, 图书馆员的素质决定了这种情报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没有知识型人才就不可能有知识型服务。图书馆要做好知识型服务工作, 必须对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和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需要一大批新型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他们应具备三方面的特点: (1) 熟悉图书情报资源体系, 掌握情报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有捕捉信息、挖掘知识的能力。 (2) 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面, 不但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而且也要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能熟悉和应用最新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及知识处理。 (3) 有创新意识和求索精神, 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能以新颖独特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进行激活、巧用, 为现实各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咨询方案。

2 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的主要措施

2.1 知识服务要有知识导航系统——统一共享平台

传统图书馆服务大都只能局限于内部门户网站管理, 向用户提供无序馆藏资源的二次传播服务, 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因些, 需要建立一个共建共享的“数字化共享平台”和“知识管理平台”。将所有数据库、印刷型资源、网络资源、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图书馆的不同信息服务置于统一平台之上, 实现无缝链接, 为用户创造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 使其成为方便利用的资源。

2.2 知识要有丰富的知识源

提供知识服务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源。现代化的图书馆馆藏包括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数字化的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数字化的实体馆藏除印刷型文献载体以外, 还包括磁带、磁盘、CD-ROM、应用软件、书目文档、全文数据库、多媒体等内容;虚拟馆藏包括我们可以付费或免费使用的无限的网络化资源。通过宽带网组成的因特网将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联成一体实现远距离的网上交流、合作, 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2.3 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归宿, 图书馆具有悠久的资源共享和联网合作的历史。知识服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它把文献所含的知识通过图书馆的服务传递给用户, 从而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好知识存储、重组和配送为内容的知识服务, 建立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形成知识的生产、传播为、交流和利用的良好环境, 能够加快图书馆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 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摘要:知识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层次和满足读者需求的必然选择。从知识服务的实现途径、措施方面阐述了对知识服务的理解。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资源

参考文献

[1]庞孝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 2007, 5 (5) .

[2]徐以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服务的要素与内涵[J].图书馆, 2007, (6) :75-77.

[3]张波.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5) :86-87.

[4]李霞, 樊治平, 冯博.知识服务的概念、特征与模式[J].情报科学, 2007 (10) .

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 篇9

一、高校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的驱动力

1.智力支持

(1) 图书管理员素质的提升

图书馆是知识的载体和平台, 而图书管理员就是服务的实施者, 图书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服务对象检索书目的时间, 获取知识的效率。对传统图书馆来说, 图书管理员的素质高低更是决定着图书馆发挥作用的大小。近年来, 随着高校对图书馆检索和管理的重视, 开始聘用更为专业的图书管理员, 来逐步替换原有的无专业知识、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年龄偏大、服务意识薄弱的馆员。新聘用的图书管理员往往是图书馆学新毕业的大学生, 他们有工作激情, 敢于创新, 并且熟悉编目、情报等专业知识, 能够很好地掌握和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对知识进行识别、加工、管理和利用。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手段来为图书分类、检索等提供必要的支持, 并且能够实时掌握图书馆学相关知识动态, 了解行业各种时兴的服务模式创新方法, 并能利用自身知识, 结合所在馆的实际, 不断创新, 实现与时俱进。图书管理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优化升级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 推动着泛在服务模式的有效开展。

(2) 大学生志愿队伍的加入

高校图书馆区别于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因素中除了服务对象的不同以外, 高校图书馆还拥有一股公共图书馆往往缺乏的服务力量——大学生志愿者。在高校图书馆中, 大学生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同时也是提供服务的最大群体。每一年度图书馆以各种方式招募大学生进行图书馆服务工作, 具体渠道多种多样, 有的是以勤工助学的方式进入的, 有的是以公益社团的方式加入, 有的是个人志愿模式。图书馆服务者中随着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 不断焕发生机, 因为, 他们也是服务对象, 信息的提供者和获取者, 他们真正知道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能够提供最为贴心和周到的服务。另外, 大学生是时代创新时针的拨动者, 他们的思想活跃, 精力充沛, 为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2.技术支撑

(1) 网络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不断地被改变, 同时, 高校作为社会创新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各项技术革新和创新实践都走在社会的前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服务方式, 无线技术的运用, 让大家可以时时刻刻使用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这就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新的渠道。借助于互联网技术, 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大程度地拓展服务范围, 延长服务时间, 真正实现服务模式的泛在化。

(2) 云计算的兴起

近几年, 云计算成为一种新兴的技术, 并不断地被应用于各种信息资源检索和服务功能上。它起源于IT行业, 其核心思想是将计算得以在大量计算机上有效地分配, 相关应用系统可以获取所需计算能力和服务。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将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有效连接, 形成一个较大的知识空间, 让不同用户可以共享空间中的信息和知识, 该项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对于图书馆的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云计算应用于图书馆, 可以实现用户的一站式信息检索, 有效提升了查询的效率和便捷度, 它可以实现图书馆新的发展模式的创新。

二、高校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实现途径

1.图书馆联盟

构建图书馆联盟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需要实现向服务对象提供时时、处处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 保证时间和速度的同时, 也需要提供最为全面的信息和最为便捷的服务。具体做法:一是促进图书馆的合并和交流。对于实际藏书等知识载体, 可以通过合并和工作交流等形式来促进图书资源的共享。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地方公共图书馆及其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 积极联合其他图书馆, 实现图书资源的互借和共享, 让广大高校师生在校内就能够查询多个图书馆的信息, 并在本校内实现异地馆图书的预约和续借等功能。二是通过电子资源共享来实现图书馆泛在化服务功能。图书馆可以打破区域限制, 和全国其他高校的图书馆或地方馆签署协议, 构建知识共享平台, 提供知识共享服务, 高校师生在本校图书馆检索不到的图书和信息资源, 可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来实现短时期内资源的获取。通过图书馆联盟的方式, 可以有效地节约各个高校图书馆资源, 打破了地域限制和知识资源的约束, 为师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资源服务。

2.综合学科服务和专题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综合学科服务和专题化服务相结合, 来实现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不同师生、不同知识学科的要求, 应尽量提供知识蕴含量大、储备量丰富的知识资源, 同时也要根据各个时期学校的不同专项性任务, 开设不同的专题化服务形式。通过两种形式的结合来实现满足不同时期和不同群体的服务对象的需要, 真正实现图书馆由被动的上门查询检索知识资源向主动推送信息服务模式上来;实现由单一的向师生提供呆板固化的知识资源向提供生动的专题化的知识信息的方向发展。例如, 图书馆可以定期向某些特定学科开展专题馆, 提供专题资源数据库。如高校某学科申请重点学科或进行重点学科建设时期, 高校图书馆应因机而动, 集中开展“走进院校, 建设学科”的活动。另外, 在高校积极建设精品课活动时, 图书馆应专门开设高校精品课网站, 提供各个学科精品课视频信息, 提供在线课堂服务, 并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第二课堂。

3.开展多样化的移动服务

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 高校图书馆应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 掌握信息的发展方向,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来实现泛在服务模式。目前, 安卓手机平台应用和苹果手机使用的热潮, 为信息的发布和更新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微信、微博、易信等移动应用的普及, 也为高校图书馆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移动信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推广应用, 来不断地创新服务模式, 更新基于不同方式的信息检索服务功能。一是开发高校图书馆移动应用。可以针对不懂的移动平台, 开发出不同的应用, 如基于Android的APP应用和基于IOS平台的应用, 提供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 让所有能够接受到移动数据的地方都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 能够下载和在线浏览图书馆各种电子资源, 并能够查看个人图书借阅信息, 完成图书的续借、预约等基本操作功能。高校图书馆师生用户们也可以实现在固定场所运用WIFI随时进行图书信息资源检索和浏览, 可以时时运用移动数据来获取图书馆各种电子信息。

4.开发多元的网络服务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推动着高校图书馆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高校图书馆发展泛在服务模式就必须开发多元的网络服务。一是及时更新网络信息资源。如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高校图书馆若要满足师生对于新知识的需求, 就必须加大信息更新速度, 对于新购进的图书和电子信息资源及时进行更新, 并以最快速度编目、上架, 以方便图书借阅。二是提高网络资源的科技含量。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技术更新来扩大用户资源获取方式, 保证师生信息检索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在网络电子图书上可以设置二维码, 真正实现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让师生方便地用手机一扫就可以获取相关书目的相关知识, 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模式。

参考文献

[1]邓小茹.图书馆探索泛在化服务模式架构的前瞻与展望[J].现代情报, 2012 (6) .

[2]孙培燕.张玉梅.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 2012, (4) .

[3]程时星.泛在图书馆与图书馆泛在服务研究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19) .

[4]曹玉平.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与实现途径的探讨巨[J].图书馆论坛, 2010 (10)

上一篇:内科护士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人事季度工作总结开头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