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精选12篇)
学校本学重抓德育队伍建设,近日有2名班主任被聘为新市区骨干班主任,一名班主任参加市级骨干班主任培训,德育副主任和德育干事都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学校通过德育队伍的建设,通过他们的工作能力入手,为创建良好、优质、文明、健康的教育氛围而不断努力。
学校重视校园的美化净化及管理工作,坚持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实行每天两扫、每周一次大扫除的清洁卫生制度。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开学以来结合当前形势,重抓民族团结教育和形势教育,在每周一10:oo---10:20,集中对全校师生进行民族团结和形势教育宣讲,学校德育处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每人做1-2件好事活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倡议和签名活动,结合“3〃8”妇女节,开展“感谢有你”——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民族团结教育教育有奖征文活动,体育系列活动也正在进行当中,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尊师爱校、孝敬父辈、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等等,已经蔚然成风。
一、对“特色学校”和“校园文化”的概念认识
从国内“特色学校”研究成果表明:“学校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 是学校文化个性化的积淀。它包括特色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管理风格、教育教学组织运作形式、技能技术、学校文化等。这些元素应该说是对“学校特色”这一概念专业性的定义, 它既指出了特色学校这一概念的内涵, 同时也明确地给出了这一概念的外延。
严格地说“特色学校”与“办学特色”是有区别的。
特色学校的建设归纳起来可分为三步推进: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是两个互有区别的概念。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某一方面的独特风格或独特优势。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前者是初级形态, 后者是高级形态, 两者互有区别, 又互相联系。
提到学校的特色建设, 必然回避不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坎。2015年12月, 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在《福建省“教育强县”督导评估办法和标准 (修订) 》征求意见稿中的《评估办法和标准》及《标准的说明》中, 对校园文化建设下的定义是:学校文化即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 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价值、规章制度、行为表现、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是传统文化、科学文化、教育文化在学校内部的综合反映, 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对这一概念的外延明确指出了包含四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
上述这些定义, 都是肯定性的定义, 但任何某种肯定都意味着某种否定, 肯定某事物“是什么”等于肯定了它“不是什么”, 这就是说定义一个事物, 在指出所有属于它的东西, 并由此确定所有不属于它的东西。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若干与“学校特色”似是而非的概念的差异辨析, 进一步揭示学校特色的意义, 以免在创建学校特色实践过程中步入误区。
二、创建学校特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不是孤立地突出一点
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学校急于创建特色, 不惜集中力量于一点, 甚至放松其他工作, 以为这就是创造特色, 这就能创造特色。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学校特色之花既需要肥沃土壤孕育, 需要阳光雨露滋润, 也需要小草衬托和绿叶扶持。因此, 特色创建不能孤立地突出某一点而忽视和放松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而是应该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上, 相对地集中精力突出重点, 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基础雄厚的学校特色。
(二) 不是片面地标新立异
不可否认“特色”有“标新立异”的意味, 表示与他人不同。学校特色需要发扬创新精神, 需要不断地树立新的目标, 确定新的立意、新的角度、新的思路, 采取新的方法、新的措施, 取得新的经验、进入新的境界。然而, 新与旧相互参照、相互依存, 提倡创新并不是“唯新论”, 不等于一味地喜新厌旧, 创新并不只是形式上的追求, 正如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新的东西不一定都能称得上创造。
(三) 不是浮华的外在装饰
在创建学校特色时有的学校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花大力气“包装”学校, 从而忽视了内在质量。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 在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中,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要适应内容, 为内容服务。因此, 学校特色不是浮华的装饰, 而是含着深刻意蕴的内在品质的呈现。
(四) 不是短暂的时尚
与“特色”相似, 时尚也颇有些“人无我有”的味道, 能够体现出某种个性与特殊性。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其一, 特色的本质是“独特”, 即它的优异性在于内在品质, 而时尚流于表面形式;为特色而特色, 势必要扭曲常识, 形成“反教育”。其二, 特色是自觉地日积月累地形成的, 时尚则是盲目冲动的爆发式的;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有长期的传统, 有可能形成“特色”, 但若把“特色”作为行政任务, 凭着各种各样的“苦干”或“摸索”, 只可能是一种时尚而已。其三, 特色是对传统的扬弃, 有继承有发展, 而时尚则是对较早形式的全盘否定与彻底抛弃, 它是短暂的片段, 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五) 不是“特色”越多越好
小学生把字写端正了, 是特色吗?小学生会背乘法口诀, 是特色吗?学校有“两操体锻大课间”, 是特色吗?如果没有这些“特”, 它们本来会是什么“色”呢?有学校不做教育部推广的广播体操, 改做“武术操”或是“排舞”等, 做就做了, 值得开个“全市全区的现场会”吗?化学实验课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用品, 能说是“课改特色”吗?作文课学生“小组讨论, 互批互改”能说是“创新”, 值得让大家来观摩吗?若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太多了未必是件好事, 多了就有可能反教育、反规律、反科学。
三、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各地教育部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无论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 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经费都给予充分的保障。许多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涌现出一批有文化品位和运动品牌的校园文化学校。但是, 认真审视这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 会发现存在两个关键的问题。
(一) 不够重视学校文化内核的提炼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提炼与提升, 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与品位。因此, 要重视引导学校对办学过程所积淀下来的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进行提炼与提升, 挖掘隐含在学校办学后面的深层文化意蕴, 并注入到学校的教育办学理念之中, 作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精神内核, 以此丰富学校内涵。只有当学校把办学理念的精神内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管理和课程当中, 才能让学校在校园文化创建中, 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二) 不够重视校园文化的“软件”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很多学校存在着重“硬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轻“软件”———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建设的现象, 后两个文化建设是我们目前的软肋。换句话说, 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还没有做到真正把校园文化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和自觉行为这一层次。如对校歌、校训、校标, 大部分学校只是把它停留在学校有这些东西, 而很少发挥其对师生的精神激励作用、没有真正使其成为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教育渠道;同样的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也鲜少有真正得到落实, 使之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的。因此,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学校要发挥校训、校歌、校标的精神激励作用, 在重要的学校活动上师生要唱校歌、高呼校训, 让全体师生热爱自己的学校, 为能在自己的学校学习和工作而感到自豪;还有, 对于校训不宜随意变更, 换一任校长提一个校训的作法不可取, 正确的作法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 赋予校训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在学校“三风”建设方面, 学校要借助“三风”建设, 增强学校教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 让我们的教师沉下身来、静下心来,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同时, 可通过开展主题生动、有吸引力的活动, 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行为规范、有自信、有礼貌、有爱心的未来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
总而言之, 懂得了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什么和应该重视什么, 才能正确指引我们在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 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
摘要: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创建是学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 把学校办出特色,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不仅是国家有关部门对学校发展提出的工作任务, 也是老百性就其子女教育从“有学上”, 到“上好学”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所以, 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创建是每个学校管理者需要好好思考和实践的现实工作。
关键词: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创建
参考文献
一、确立特色创建目标,带动学校全面发展
我校是一所公办普通完全中学,地处上海市较为偏远的闵行区南端黄浦江畔。闵行区域内和周边航天单位富集,为学校航天科技特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校外资源和优越的学习条件。我校充分利用学生家长乏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把航天教育课堂由狭小的学校扩展到广大的社会,形成了航天科技课程的基础体系。
课程建设方面,突出航天文化的核心和统领作用,重构学校课程,在基础型课程中自然渗透,在拓展型课程中体现特色,在研究型课程中凸显优势。学生发展方面,通过航天知识和文化的学习,着力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创造精神,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素质。教师发展方面,将航天文化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学意识,精诚合作的团队理念,勇攀高峰的创造品格。学校发展方面,逐步树立航天文化品牌,在育人理念和路径上形成特色,不断扩大影响,在普通中学的发展中发挥示范和辐射效应。
二、制定特色创建策略。凝聚学校发展能量
首先是理念先行。我们总结多年来航天特色教育经验,强化特色办学理念,结合人才培养和师德建设的要求,使多元办学、特色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文化自觉。其次是文化重构。重新梳理闵行三中办学传统和核心文化,按照时代要求进行科学评估,进而突出航天文化的核心和引领作用,逐步用“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进行概括和固化。再次是课程融合。在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大类型课程和其他丰富多彩的育人途径中渗透航天文化内容。要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在尊重课程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达到最佳效果。最后是项目驱动。确立了一个题为《基于航天文化的中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的市级科研项目,通过课题研究和硬件建设,推动创建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三、实施重点建设项目,保证工作务实有序
我们的重点之一是建设航天科技教育展示馆,目前已启动建设,它有多方面功能。第一,航天精神宣导功能。通过航天发展史和我国航天发展成就展区,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航天科技成就和航天精神,认识航天工作是勇敢者、合作者和创新者的舞台,航天文化是自信、严谨、拼搏与奉献的精神的诠释。引领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自觉肩负起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第二,航天知识普及功能。科普宣传区拓展学生航天视野,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志趣,也为各类航天课程的有效开设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第三,课程实施基地功能。航天科技教育展示馆以其丰富的航天资源,为基础型课程学科教学提供了定向的延展方向,通过实验操作、体验互动等环节,促进对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为校本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提供实验基地。第四,科技创新乐园功能。航天科技教育展示馆针对有相关爱好学生的兴趣,为其提供亲身探索实践、模拟操作、改造创新的实验环境,并在专家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航天教育基地自我体验,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第五,社会服务基地功能。展示馆建成后,不仅满足本校航天科普教育活动需求,还可发挥辐射作用,承担区域内和兄弟区县青少年航天科技创新、实践体验、科学普及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责任。
场馆建设努力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隐性教育与直观教育相结合、趣味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基础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展示内容既有一般中学生都能理解的基本航天知识,也为有强烈探究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验发现、探究创造的空间。
展馆架构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包括5个部分——航天历史文化区、航天发射模拟区、体验互动活动区、创新实验研究区、航天成果陈列区。建成后采取科普学习型、特色课程型、创新探究型管理,欢迎校内外各学校的学生来校参观学习,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愿望。不断完善航天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等特色课程体系。对部分航天兴趣浓厚、特长明显的学生,学校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在教师的个别化辅导下,开展验证性、体验性的航天创新实验。
重点之二是建设航天文化特色校园。首先是不断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围绕学校“创建航天文化教育特色”这一整体办学目标,使学生在校内有更多的活动场所。其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航天部门的帮助下,学校将建设三大校园航天文化宣传阵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探究,主动发展。
近年来,学校广泛开展航天文化宣传与教育活动,优化航天文化节、我的航天梦——航天模型竞赛活动,积极聘请航天专家来校做讲座,使学生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积极参加上海市宇航学会举行的“育航天种子,做有责任的人”航天科普活动,使学生在亲自种植和体验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探究意识和责任感;举办火箭模型制作比赛,展示学生的各类科技活动成果;利用航天科技展板、航天小报、航天黑板报和编写航天科技成果文集等,为学生构建各类展示交流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染、陶冶,增强科学意识、提升文化修养、培育航天精神。今后我们将通过不懈努力,使学校很快形成三大活动中心,即上海市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示范中心、上海市航天爱好者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少年航天科普教师培训中心。四、落实课程保障措施,积累学校发展强大后劲
基础型课程整合渗透。根据学校特色建设总体目标,确立分年级的课程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基础性课程中的航天资源加强航天科技文化教育,编写学科航天辅助教材,通过课堂渗透、学科内拓展和隐性教育等途径和方式,有效落实航天科技文化教育目标。
拓展型课程培育优势。立足于对学校已有的拓展型课程体系的梳理和整合,依托闵行区独特的航天科技资源,综合学科教学与德育内容,在原有拓展型课程的时空内,开发具有航天文化教育特色的拓展型课程,编写相关的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有效实施,培育优势。
研究型课程凝聚精神。我校研究型课程为航天科技活动搭建了—个收放自如的平台,使学校航天科技活动有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活动时空。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研究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在研究中深刻体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迁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凝聚成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精益求精、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三中精神。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我校师生将循序渐进,稳步前进,多方协调,处理好特色和基础、特色和本色的教育教学关系,将特色深深植根于本色之中。
(责任编辑
创建儒家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一个好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我校以全市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围绕儒家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儒家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孔子教育、教学、学习、为人等思想精髓征集和讨论活动,集广大师生之广义确立了学校校风、学风、教风,设计了校标。
二、创建“儒家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学校以“弘扬儒家文化,创建特色校园”为主旨,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校园环境。在校内设置《劝学》墙,在校园的教学走廊处张挂儒家经典中有关爱国、读书、行为、科技、国学、廉政等宣传栏64个;各班以“宣扬儒家文化,创建班级特色”为主题,制定班名、班风、班训,开展各类班级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儒家文化”的无穷魅力。各教师将儒家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
----阳邑中学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
最是书香能致远。阳邑中学在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中,努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以创立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为抓手,让学生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开展丰富而扎实的师生读书活动,丰富了师生文化底蕴,提高师生阅读素养,以期打造学校特色。
一、完善设施营造氛围,让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一处
环境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因此,我们尽量做到让静态的环境影响全体师生。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和最有效的领域之一。”因此,我们力求赋予校园里的每一件事物以生命的气息和活力,学校在校园文化创建上突出了重点,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走廊、橱窗、宣传栏及显眼处分别是读书名言、名校介绍及经典古诗文;教学楼前的LED显示屏每天都会更新一条读书名言等。在浓浓的书香熏陶下,学生们书声琅琅。
为了方便师生借阅读书,学校图书馆每天定时开放,建立并完善了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漂流制度,同时不断为图书室增添新书,不断满足学生的借阅需求,目前,我校图书室拥有图书5748种,杂志100余种,合计21463册,生均图书比达到1:38;各个班级内都配备专门的图书柜,建有图书角,供学生随时借阅图书。硬件设施的完善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共创书香校园
为保证读书活动的有效实施,我校成立了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活动伊始,学校政教处、语文教研组、图书管理员共同商议,确定了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读书活动的主要活动内容。统筹安排,主抓落实;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由于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得校级、班级两个层面的活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落实,全校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创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制度注重落实,为书香校园建设保驾护航
为保证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校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读书制度,如《阳邑中学校级领导及教师读书制度》、《阳邑中学学生读书卡管理检查制度》、《阳邑中学图书室管理制度》及《阳邑中学“读书明星”和“书香班级”评选奖励制度》等。这一系列读书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为我校读书活动的开展和书香校园建设工作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让师生共游书海
学校在常规工作中渗透“读书”内容,以提高师生阅读激情,推动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教师读书方面
新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发展,因此,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认真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
1、我校以“组组通”课题研究和教师六项技能大练兵为契机,坚持在专家引领下的老师个人学习和集体讨论交流相结合的主要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及校本培训活动,帮助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形成与“组组通”课题研究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要求每位教师在网络教研平台上上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并加入学校的博客圈,定期开展读书论坛,随时记录教育教学笔记及案例、随笔,帮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学校每学期要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用来购买新教育理论的书籍,不断更新书籍,以期达到跟上新教育实验的步伐。
2、为帮助教师更好地跟上教育实验的步伐,学校给每个教研组配上了电脑,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学习,让老师与大师零距离接触与对话,让大师启迪每个教师的教育智慧,从而达到老师的专业成长之目的。
(二)学生读书方面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境界„„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阅读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我校在日常工作中很重视学生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的培养。
1、开设阅读课。学校添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推荐书目中的书籍,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让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与科学思想为伴,养成终生读书学习的习惯。学校七、八年级每周都安排两节专门的阅读课,一节为语文阅读课,一节是英语阅读课。并有专门的教师进行阅读指导,通过双语阅读,在增强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和汉语阅读水平。
2、确立“周一诵读”和“中午训读”制度。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以后都会进行至少五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获的国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改变行为习惯。每天中午的课前5分钟为训读时间,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篇目进行集体训读,感悟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化魅力。
此外,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和学生统一配发了教师的读书随想录和学生的读书卡,要求做好读书摘录及反思体会,学校领导带头读书,学校定期检查教师和学生的读书笔记,以保证师生都能认真读书。
五、活动激励培养热情,促读书活动健康发展
为激发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
1、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把平时的零用钱节省下来,用来购买图书,建立“个人藏书柜”。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有教师参加的读书沙龙,有学生参加的形式各异的班级读书汇报交流。师生通过读书演讲比赛,表达对书籍的热爱,畅谈读书带来的启发和感悟。
2、读书征文活动。以“我与好书”、“我喜欢的一本书”“书与校园”为主题举办征文比赛。师生以读书为主题,抒发对书籍的热爱之情,构筑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广泛发动学校师生共同推荐优秀的书籍、报刊,形成热爱读书、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推荐书目分别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品读优秀作品,培养高尚情操。
4、学生读书笔记展评。在语文课标要求和师生推荐书目的基础上,规定学生定期定量进行阅读,并书写读书笔记。通过读书笔记,学生摘录佳词好句、记录心得体会,不断提高阅读深度和阅读品位。
5、“读书明星”和“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适合自己班情的读书活动,以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鼓励和展示的机会为基本原则,班级参与率达到90%以上。同时,学校还借每年的寒暑假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开展读书活动,开学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假期读书笔记进行评选,选出“读书明星”和“书香班级”进行表彰。
六、作文比赛屡创佳绩,书香校园建设硕果累累
通过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师生素质都得到极大提升。由于长期坚持读书学习和练笔写作,我校教师身上的书香味越来越浓,教师个个腹有诗书,文质彬彬,气质优雅,老师们的文章个个富有思想,文思敏捷,文采极佳。几年来,我校有多位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县及国家比赛中获奖。
在书香教师和校园书香环境的熏陶下,我校的学生也都变成儒雅少年,谦谦君子,文明礼貌素质极大提升,并涌现出一大批的校园才子和才女。在近几年的“为学杯”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和“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作文比赛中,我校每年都有很多同学获奖。其中,我校96班学生杨燚的作文《怀揣一颗奋进之心》在第十五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95班学生杜丽娜的《那片果园,那个身影》、杜欣茹的《北国之春》和93班学生王晨阳的《在时光的流逝中长大了》在第九届“为学杯”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中都荣获一等奖„„
几年来,我校遵循着“突出特色教育,带动全面发展”的发展思路,把“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书香特色深入人心,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活动、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无时无处不是书香弥漫,儒雅从容。朱永新说,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相信我们的坚持和努力一定会让书香文化成为我校最亮丽的特色!
学生寝室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重要阵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构筑寝室特色文化,对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石门中学以“树人先树德,立身先立行”为德育理念,把寝室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坚持“以人为本、温馨和谐”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以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教育为根本,以寝室文化建设为核心,倾力打造了一个活泼、愉快、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了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住校生行为习惯的各种潜在因素,然后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导向确定寝室文化的具体内容,并通过系列措施使之落到实处。
1、为了保障寝室管理有章可循,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先后制订和修正完善了《马石立学校文明寝室公约》等一系列寝室管理相关制度,并采用自制标语警示牌等有趣形式将枯燥的规章深入人心,促使学生对这些制度由服从到内化。
2、构建寝室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由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总责,政教处、班主任、年级组长、寝室室长、团支部、学生会干部为成员的学生寝室管理网络,形成管理合力,保证管理渠道畅通,避免了寝室管理纽带的断裂。
3、定期组织班主任老师集中学习,提高其管理水平,学校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带生活管理老师到兄弟学校取经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收获,形成马石立学校寝室管理自有特色。
4、建立寝室管理考评机制,组织“示范寝室”、“文明寝室”、“优秀寝室长”等考核、评优,通过奖励先进,达到激励全校学生的目的。
5、狠抓常规教育,加强对学生生活,特别是内务的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对此班主任老师变过去的“管”为“导”,从指导学生折叠被子、摆放鞋子、物品、洗漱、拖地等小事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被子折叠得有棱有角,鞋子、漱口盅、盆的摆放规范有序,整个寝室显得整洁、规范。
技能竞赛特色校园文化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校园内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比赛,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一种特色校园文化。技能竞赛特色校园文化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提升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它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是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强调专业知识的竞赛,激发学生拼搏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一系列活动。竞赛文化赋予了校园文化建设新内涵,对建成和谐校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勇于竞争的校园氛围
建设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可以一些媒介营造出昂扬向上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对技能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个人可以通过表彰大会、院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公示栏、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激励师生,从而也对建设校园技能竞赛文化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逐步形成全员参与、争当先进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良好的技能竞赛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鞭策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职业素养。
1.2 有利于对接企业和满足学生适应职场的需求
在打造技能竞赛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引进一些有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企业参与各种活动,让企业与学生互相了解同时,也是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的需要,很好地将企业文化融入了校园文化。技能竞赛也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一种尝试,可以使学生提前感受到职场的氛围,在此操作过程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要领,深刻体会到了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内涵。
2 技能竞赛特色校园文化的核心
2.1 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结合
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做到真正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完成一项技能竞赛,不仅要懂得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创新思维、拼搏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所以,在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不要只关心学生技能成绩,更要充分关注学生技能之外的素质与品质。关注培养学生的团队责任心、归属感,引导学生勇于竞争、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相互沟通的态度,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体会到人文的内涵与人文精神的熏陶。
2.2 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
和谐校园强调素质教育,是人本教育。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精彩纷呈的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技能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进一步追求专业知识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创新思维被激活,学习也更加愉快,全校逐渐形成了自主创新、团结合作和勇于实践的良好风气,进而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3 建设技能竞赛特色校园文化的途径与策略
技能竞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趣味性、竞赛性和挑战性,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在训练过程中还可对学生未来的职业有一定指导意义。技能竞赛通过行为启迪师生,是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的载体。竞赛队员可以通过班级预选,再进行预赛、决赛等,在学校形成浓烈的技能竞赛氛围,全面的、经常性的技能竞赛还可以为代表学校出征市赛、省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领导重视,制度合理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技能竞赛管理机构,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在学工处、实训中心或教务处,对全院的技能竞赛进行统一管理。技能竞赛必须在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下,统一制定保障竞赛运作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和激励方案。从而规范各级各类组赛行为,把竞赛工作纳入常规工作。技能竞赛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是特色校园文化最关键的要素。
以技能竞赛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要求全体师生参与,面向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因此可以把技能竞赛纳入到学校的总体规划,定期举办,把它成为常态化工作,力争做到覆盖全部专业与师生。
3.2 保障先行,全面激励
搭建一个良好技能锻炼的场所和平台是技能竞赛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因此,学校在软硬件投入、耗材购买、经费的投入和以奖代酬等要有保障政策,如设立技能竞赛专项资助经费;技能竞赛设备采购纳入学校实训预算;做好技能竞赛教学工作量认定;优秀的指导教师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获奖选手优先考虑升学加分、就业推荐及奖学金评定。
学院要调动广大师生的参赛积极性,可以把在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建设中表现优异的师生进行大力宣扬,这也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以及以后的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 分层协调,组织有序
学校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中学生是始终是活动的主角,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直接决定着竞赛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各项赛事的宣传策划、选拔、赛程制定等都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也就是做好分层次组织与协调,院系统筹安排,教研室和专业教师互相配合,充分发动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主动性。
(1)院系有计划地统筹安排赛事相关事项。特别是赛前可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设针对技能竞赛知识点或赛事政策解读的讲座,定期发布通报,将相关竞赛的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
(2)专业教研室是学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单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技能竞赛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的作用。专业教研室设置的竞赛项目与内容更加合理、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因为充分结合了专业教学特点和教学进度。教研室的不同的专业教师还可以担任指导教师或评委,这样可以更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进与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专业教研室还可以按专业成立专业竞赛小组,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准备,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竞赛活动做好实践准备。
(3)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是技能竞赛质量的保证,指导教师应在整个竞赛活动中全程指导和监督。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欠缺,但技能竞赛必须有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这就要教师在技能训练中不断更新与加强理论知识,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动态地调整竞赛训练方案,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提升。各院校由于专业设置有所侧重,所以针对优秀学院的专业指导教师可以考虑深层次的交流。每年针对省赛专业教师可以进行试题讲评,共同研究技能竞赛项目和标准,这对促进技能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大有帮助。
(4)职业技能竞赛可作为高职学生专业实践的创新形式。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技能竞赛拓展了实践教学形式,也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技能竞赛可以作为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项目,将参加技能竞赛作为学生必经的实践环节,逐步把竞赛作为学校的日常工作,争取让每人在校学生都能有参赛的机会,形成多种考核方式,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3.4 宣传到位,营造氛围
校园技能竞赛文化的建设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可以在赛前、赛中、赛后全方位立体化地扩大宣传,充分利用校报、网络、宣传栏、广播站、广告拱门、横幅标语、交流座谈会等媒介,以达到激励师生参赛的积极性,强化团体意识、竞争意识,真正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一定组织形式对技能竞赛宣传加以日常化。
(1)技能文化节。学院应围绕技能竞赛的内涵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其中“技能文化节”应是重要的呈现形式之一。技能文化节可以举办讲座、经验交流会、学生优秀作品展览等活动。通过技能文化节的开展,会吸引一大批有创意的作品得到广泛关注。
(2)专业技能创新工作室。专业技能创新工作室是用来满足学生技能实践与创新活动以及技能竞赛活动的场所之一,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筑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学院应重视此类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实验室资源。
(3)学术性科技社团。学术性科技社团区别于学生其他社团,它的设立、存在和发展充满了创新性和学术性,高校应重视这类社团在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培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高校应鼓励设立学术性科技社团,加大鼓励和支持,为这类社团的成立和特色发展创造条件。
(4)新型网络阵地。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坚守传统网络宣传形式的同时,也要关注新型网络宣传方式,比如通过微博、人人网、微信等,及时动态地传达与技能竞赛相关的信息,还可以开通网络竞赛资源,营造良好的新型技能竞赛网络文化氛围。
总之,高职院校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逐渐在校园里营造出人人争相参加竞赛、争当竞赛先进的校园技能竞赛文化现实与网络并举的良好氛围。
3.5 搭建平台,打造品牌
(1)院系品牌竞赛。各院系可立足本专业特点和所属行业,根据自身实际至少组织一项校级以上的竞赛活动,衔接省市甚至是全国性专业技能竞赛,将课程学习、专业实训融入到技能竞赛活动中,鼓励“创特色、打品牌”,形成富有特色的院系竞赛制。
高职院校可借助举办技能文化节及参加或承办各个层次的技能竞赛,充分发掘学生创意潜力,激发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学校的竞赛成果展示厅呈现精品竞赛活动和品牌特色,在校园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关注与热爱技能竞赛。
(2)专业协会、学生社团自主竞赛。在各项赛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发成立相应学生社团、专业协会组织,定期组织相关知识讲座及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甚至协助教师从事部分科研开发工作,为技能竞赛充实参赛学生队伍。
学生专业协会可以协助教师设计竞赛项目,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宣传与讲解技能竞赛项目,吸引学生参与,让各专业学生更加了解专业目标和技能要求,了解获得专业技能的途径。借助专业协会的强化训练,可培养优秀的技能骨干。技能骨干可进行赛前强化训练或者协助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指导,为后续的校外竞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社团也是技能竞赛日常活动单位,通过创建星级社团、社团之星等一大批的精品社团活动,发挥技能竞赛先锋模范作用,宣传社团技术能手,让学生社团真正发挥技能竞赛的前沿阵地作用。
特别是一些专业涉及面广,难以具体结合某一门课程的职业技能必须依托学生专业协会和社团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更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参与竞赛,提高专业技能,从而培养了综合素质。
(3)校际、校企合作竞赛。高职院校培育技能竞赛文化不应仅局限于本校内,还可以与其他高校联合举办技能竞赛活动,各院系还可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人才需求,承办各类企业的职工技能竞赛。一方面,可以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企业输送人才做准备。另一方面,与企业的合作可以让学生零距离学习企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感觉企业的职业情境,领悟企业文化,为培育优秀人才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以技能竞赛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对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营造了科学、人文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技能竞赛是特色校园文化的载体,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吸引学生对未来职业体验,并能够培养团结、竞争等职业素质,即在创建以职业技能竞赛校园文化的同时,更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而全面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洁.依托技能竞赛节创造高职文化新亮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我校围绕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的特点,以“励志”为主题,通过“校园励志成美、教师励志成名、学生励志成才”三方面,树立“标准建校、规范办校、特色强校”理念,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形成了学校“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校园有品位”的良好局面。
一、校园励志成美
1.重视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
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励志园。四千平方米的励志园,主要是根据地势的起伏,进行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配置,构筑自然典雅的园林,力求形成丰富的校园生态环境,成为在校师生学习、休闲的良好场所。励志园内设立励志名人榜,用于介绍校友、乡贤创业的情况,以此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热情,鼓励在校中小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
2.创建良好的校园励志人文环境
学校充分利用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力求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室一石、一墙一廊都体现励志文化的引导和熏陶。学校的路灯杆上有励志标语,橱窗上有礼仪规范,走廊有名人名言,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励志成名
1.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通过积极沟通社会关系,成立了教育基金,为学校励志文化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励志教育主题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创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2.引领教师向名师发展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撰写论文奖励制度、评优评先制度、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制度等措施,不断鼓励教师向名师队伍迈进。学校还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专业研修、校本培训、教育基金激励等措施,激励教师向骨干教师方向发展。
三、学生励志成才
1.儒家思想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内涵
学校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为主线,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地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以此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
2.开展红色文化励志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卢肇西烈士纪念馆这一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纪念馆的相关红色文化史料为校本教材,通过节日、纪念日等,广泛开展系列励志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学生奋力拼搏、积极向上。
3.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通过深入挖掘自身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提炼了主题明确、内涵丰富的校训、校歌,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重视班级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办公室文化等校园励志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勤学、守纪的合格人才。
4.通过“三助”行动,助力学生成长
与师德师风建设“163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坚持做好每位教师资助一个特困生,帮助一个学困生,扶助一个留守生或流动生的工作,通过三助行动,让家庭生活上有困难、学习中有障碍、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或进城务工的流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健康成长。
针对留守生课余时间相对较多的问题,学校成立了音乐、美术、象棋等兴趣小组,开放阅览室供学生看书,在阶梯教室播放学生喜欢的教育片、专题片,丰富寄宿生的课余生活;在宿舍安排亲情热线,供留守儿童定期联络家长,沟通亲情;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教育;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理能力。
通过励志特色教育活动,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解除了外出家长的后顾之忧,办好了人民满意的农村教育。
中学要坚持特色办学理念、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的现实生存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特色学校是学校的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所谓特色学校,我们首先强调的就是,它要有一般学校所共有的特征。同时,还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形成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个性特征。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性,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没有特色的教育,就没有特色的学校。
一、特色学校创建,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纲,是指针,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特色学校的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农村小学除设备、师资、生源等比不上城市学校外,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信息相对闭塞、观念相对落后。因此,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及时吸收现代教育理念,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转变思维方式,以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进行新的谋划,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确定办学目标。
二、特色学校创建,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向。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确定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1)师资因素。特色学校需要有优质的教师,优质教师是实施特色教育的重要条件。
(3)狠抓德育工作,彰显人文关怀。
我校把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紧密结合、强化渗透,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以德为先,办服务型教育,以人为本,育服务型人才。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学校不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而且还配套组建了德育科研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等多个工作小组。把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党团负责人、教研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等力量整合于领导小组中,并明确内部成员分工,使他们人人有事、有权、有责。讨论制定了《党原中学德育工作实施纲要》,《中学生礼仪常规》等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及规范共180多条。现在,我校德育工作在网络构建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两轨并行”、“三方参与”的格局。“两轨并行”指的是“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学生--家长”的管理链和“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社会德育基地”的教育链的有机配合;“三方参与”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齐抓共管。学校每年还根据新的情况适度调整领导小组的成员并予以公示,使他们在接受工作考验时又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从而使整个小组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2.一是坚持办好每年一届的学校读书节。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图书交易、美文诵读、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明星评比等活动。由于活动形式多样,参与的老师、学生、家长较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制定年级课外阅读活动计划,分类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制定学科活动计划,其中课外阅读活动内容丰富,有读书小报的制作活动,有课外阅读知识的竞答,有讲故事比赛,有美文诵读,有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平台,达到促进学生阅读,锻炼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三是做好班级学期阅读计划,保障阅读活动有序进行。我校在做好学
校整体阅读活动规划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各个班级制定切合班级实际的活动规划。学期初,学校下发班级课外阅读活动计划表,由各班自行设计,作为全学期班级活动指南。学校根据班级活动计划,参与活动,并将活动情况作为考核书香班级的条件。四是建好班级图书角,开展班级阅读互助活动。建设班级图书角是我校各个班级的常规工作,各个班级都能围绕本班的实际,发动学生带来自己的书籍,和同学进行交流,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围绕班级图书开展阅读活动。五是组织专题竞赛活动。学校通过诗歌朗诵、手抄报、征文比赛等专题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参与读书的热情。
3..、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立足班子队伍的锻造,提高班子成员的领导力。
在鲁校长的总体要求和言传身教下,每个班子成员都以“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率先垂范的精神,严于律己的态度,跻身群众的作风不断审视自己。我校深入实施领导班子成员的德育“六大工程”,要求每位班子成员树立一种意识,实施“两名”工程,彰显“三新”特色,确立“四实”态度,发扬“五要”精神,提倡“六多”作风。做到“四个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心中有数,对课改纲要课程标准心中有数,对学校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工作心中有数,对学科组建设和教师的真实教学状况心中有数。自觉摆正位置,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精力抓发展,一心一意谋事业。加强了协调配合,经常交换意见和建议,形成有提醒无提防,有主见无成见,有共识无埋怨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了分工不分家,分职不分责,不断提高了班子整体的理
性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了班子成员的领导力。
(四、推进教研教改,提升办学质量
“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育者提出了严峻挑战。鲁校长于2008年4月1日至10日在县教育局统一组织下参加了赴江苏东庐中学、后六中学、洋思中学、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进行的学习考察。通过学习,鲁校长深刻认识到,洋思精神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汲取不尽的精神源泉,要使教育这支奇葩永远飘香,必须经历一番寒彻苦,即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批敬业奉献、勇于吃苦、开拓创新的教师群体。为此,结合洋思经验和我校教育教学实际,从该变评课方式入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做了大量的探索和改进,确立了“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即抓住教师专业成长这个点,带动学校教育质量持续发展这个面,使我校的学校管理尽快走入新课改的轨道。
1.。
如何“长其善而救其失”,关键就是要实施赏识教育。我们要求教师从生活、思想、学习上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坚持“锈铁练成钢”的精神,着眼于“变”,立足于“争”,着手于“拉”,像在沙里淘金一样寻找他们心灵的闪光点,并创造机会,使之发扬光大。经常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把“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我校坚持“让优等生拔尖,让中等生优秀,让困难生合格,让每一位学生都发展”的办学理念,是学洋思经验的具体体现,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我们因该借鉴“洋思经验”,注重校本开发,从改革评课方式入手,进行“头脑风暴”式的通识培训,给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以强烈的震撼与洗礼。以“互动式”培训,引导教师在活动中交流、反思、实现自我提高;用分组参与式的学科培训,让教师互相探讨教材及教学中的问题,令观念在参与中转变,认识在讨论中升华,教学策略在交流中产生,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体验。
3、设立开放课堂,加强定期督导。
为了进一步深入教师课堂,了解教学实际,加强教学管理,积累教学资料,也为了科任教师有机会、有重点、有效果地、深入他人课堂,学习他人之长,剖析自己不足,开展教学研究。鲁校长率全体班子成员每周督导一个教研组的教学工作,开展说课、听课、评课工作,检查教案、作业及新课改研讨手册等教学资料。
——芜湖师范学校德育特色工作申报材料
芜湖师范学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辉煌业绩的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六十余年来,学校几易其地,几经磨难,一代代芜师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取得了骄人的办学业绩。近年来,我校实施精品战略,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提炼学校文化主题,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学校德育文化。学校紧扣“修炼内涵,打造精品”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打造特色德育”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以“塑造气质,陶冶性情,惠泽心智”为出发点,立足本校实际,打造校园文化。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延续性、规模性、多元性和丰厚性的特点,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创设了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了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的同步并进。
我校实施的养成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行为习惯养成、学习习惯养成、责任感养成、技能素养养成等。
一、行为习惯养成:通过细化学生常规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学生道德水准。
以“行为习惯养成”规范学生的行为,细化学生行为习惯规范化要求,学生要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增强计划性。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养成教育,从抓着装、发型、乱丢乱抛、文明礼仪、等具体问题,逐步转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习惯等整体素质。
1.坚持开展《中学生守则》、《学生一日常规》和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重点强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改进教育手段,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讨论、演讲和撰写学习心得等形式,让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入脑、入心,能人人遵守。
2、重视学生日常常规管理,加大一日常规的检查的力度。建立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完善纪律、卫生、宿舍文明、文化早餐、三操、早晚自习的评比奖惩等工作手段,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管理无漏洞、无死角,达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的“三管”要求。
3、为配合班主任量化考核,学生科逐步完善班级考核评比规定(如:纪律、早晚自习、文化早餐、班级卫生、大扫除、早操、课间操、眼操等),细化常规活动的要求和管理措施,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4、开学之初,利用校会,开展学生纪律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芜湖师范学校一日常规管理办法》、《芜湖师范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5、进一步细化教室环境卫生检查、寝室卫生管理和寝室安全的管理措施,每月开展一次寝室卫生检查评比和寝室违纪检查的制度,每学期开展一次寝室环境布置检查评比;并于5月份,开展教室文化评比,产生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
6、强化纪律教育,完善纪律处分条例。因为原1999年实施的《芜湖师范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暂行条例》,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违纪情况的普遍性,和纪律处分的可操作性,2011年5月底,在原有纪律处分条例的基础上予以修正。修正案细化了纪律处分了程序,增加了违纪学生对违纪处分及违纪处分等级的申诉办法,强化了违纪学生处分后的班委会考察程序。修正后的纪律处分条例做到每个学生人手一份,并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并写出600字的学习心得,在班主任和学生心目中,树立了正气,大大提高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力度。7、5月底,开办德育培训班,对全校各年级学德育量化考核不合格者进行集体培训,对平时在校经常迟到、不带上学证、行为规范不合格等表现相对较差的同学进行德育教育及行为规范的的指导训练。
二、学习习惯养成:通过文化早餐、早晚自习、学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通过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加强对文化早餐、早晚自习的监督、检查,优化学习环境;通过各种学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强化“两优一先”的评比 “两优一先”评比中,联合团委,对所有班级进行量化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公开。4月底,根据量化考核成绩评选出校级先进班集体、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对获得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并由获得先进班集体的班主任老师在班主任例会上介绍自己的班级管理心得。
2、每学年进行一次学校综合素质评比。综合素质评比内容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能力的综合考评,对班级综合素质前三名的学生,学校予以表彰、宣传,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3、加强对文化早餐、早晚自习的监督、检查。每天早晨的7点30分到7点50分,为文化早晨时间,学生在课堂开展演讲、普通话、英语、朗诵、三字一画等学习活动。早晚自习期间,安排学生干部进班看堂,安排学习部干部检查人数、巡查课堂质量。
4、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活动。学校组织每学期组织“英语朗诵大奖赛”、普通话大赛。5、4月—5月,开展“德能双优”评比。根据各班级上报,学生科认真评选,产生市级“德能双优生”25名。在市级评选的基础上,评选出9名同学,申报省级“德能双优生”。
三、责任感养成: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以“责任感养成”塑造学生的人格。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要学会诚信,要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通过德育活动强化责任感教育,使学生因责任而努力学习,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积极性。
1、开展“感恩父母,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我校在各班级中。我校42个班级在各自班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均组织了“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各班同学以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事例,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和参加感恩父母活动的感受,从各班形式多样的班会课中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和父母对自己无私的付出,懂得了感恩。6月初,根据各班的班会情况对各班的班会教案进行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
2、为大力弘扬尊师爱师精神,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4月份,学生科组织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校级产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并将校级获奖征文以网络上传的形式参加省级征文评比。
3、“历史的选择”演讲活动。为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科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同学们通过学习对祖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加了爱国热情。6月初,经过选拨,由07幼师一班束磊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4、5月份,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全省大中小学生“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党史知识大赛。按班级组织“颂歌献给党、永远跟党走”演讲比赛。6月中旬,校演讲比赛第一名束磊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市关工委、教育局组织的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第一名。
5、进行诚信教育,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开展“争做合格公民”活动,教育学生要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正义感,具有社会责任感,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6、进一步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自护意识。做好春季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活动。2月底,在一楼阶梯教室,分班级观看《春季开学第一课》。组织观看了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防震防灾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游泳与预防溺水教育》影片。5月中旬,进行《游泳与预防溺水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检查和评比。开学初,学生科认真具体制定了《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方案》,并于4月份,在09级幼师二班进行了防震自护自救及防火疏散自救的演习。
7、为了不断增强学生对个人财物安全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安全防患意识,杜绝学生财物丢失现象,创建一个健康、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6月初,发布《关于芜湖师范学校学生财物安全管理的通知》。8、5月初,组织全校学生利用午休时间,观看了一部以关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教育片—《罂粟花儿不再开》。
四、技能素养养成:考级、技能大赛,技能节。
1、以“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竞争技能。通过主题班会“谈自信”使学生认识到自信心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通过师生讲故事、谈体会等形式互相交流,增强学生自信心;通过励志故事、格言、职业规划设计、优秀毕业生成功奋斗的典型实例等,激励学生,警醒学生,进而转化为勤奋学习、勤于实践、成就人生的内在动力。
2、每学年的12月,为学校艺术月,开展演讲、卡拉OK、文艺演出等文艺活动。每月月底的月末文艺,毕业班的毕业汇报演出,已经成为我校艺术活动的特色。教师技能大赛、书画、语言、大赛等也丰富了学生的技能素养。英语班的英语角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
3、鼓励学生参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社会考级。其中,2010—2011学年度,参加舞蹈、钢琴考级7级以上的16人次,英语四级考试6人,4、我校积极参加芜湖市技能节,省级技能大赛。在技能大赛上屡获佳绩。
养成教育,喜结硕果
独特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升了师生的素质,丰富了学校的内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教学质量,连年攀升:
学校综合高中„„专升本„„对口升学„„。
2、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学生获奖情况。董蕾:国家级二等奖。„„
3、办学档次,不断提升:
学校荣誉„„
柳宗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改革家,任职柳州刺史期间对柳州的历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我校致力于柳宗元文化研究,以开发和研究柳宗元教育思想及其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和散文诗词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
一、组织制度建设,切实加强领导
进行柳宗元文化的开发研究,创新学校办学模式,必须重视组织制度建设。为此,我校坚持做好两件工作:一是成立柳宗元文化学校领导小组,全面组织规划,协调各项工作。二是制定有关制度,实施制度管理,统一认识,确保各方面工作有效实施。
二、收集整理资料,建立柳宗元文化研究室
对柳宗元文化进行开发与研究,必须让师生了解柳宗元文化。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我校对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教师对柳宗元文化了解较浅,学生和学生家长基本只知道柳州有座柳侯祠。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学生家长,都对柳宗元这位历史名人关注较少,对柳宗元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收集整理资料,建立柳宗元文化研究室,让师生了解柳宗元文化,感受柳宗元文化,体验柳宗元文化,享受柳宗元文化的精华,陶冶情操,显得十分必要。在这方面,我们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请柳学专家来校讲学。先后请了柳学学者戴义开先生、市教育学会专家和柳学研究会副会长孙代文等专家来校讲学,使教师和学生对柳宗元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专家们介绍了柳宗元文化在柳州的现状和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方法,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二是收集已经出版的柳宗元文化专集、图画、照片等,印发有关柳宗元文化的学习资料给教师和学生学习。三是组织师生实地考察。通过参观考察柳候祠、白莲洞、都乐岩、大龙潭、东门城楼等柳宗元故地,使师生们感受体验柳宗元文化。通过抓好这三个环节,学校积累了不少柳宗元文化资料,分别整理成册的有:《了解柳宗元》《学习柳宗元》《体会柳宗元》《反思手记》。
三、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柳宗元文化走进校园
怎么让柳宗元文化走进校园并开花结果呢?我们经过实践探索,逐步摸索出了“走进柳宗元文化—开发柳宗元文化—研究柳宗元文化——传承柳宗元文化”的阶梯开发研究的工作思路,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搭建平台,用好载体,不断推动柳宗元文化走进校园。
首先,构建教师走进柳宗元文化的“六个一”系列活动。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关系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柳宗元文化走进校园的关键。为此,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整理编写一个柳宗元美德小故事、设计和举行一次体现柳宗元文化的主题班队会、提出一个开发与研究柳宗元文化的合理化建议、写一篇开展柳宗元文化教育教学经验的文章、写一篇开展柳宗元文化教育的案例、写一篇学习柳宗元文化心得的反思手记。这“六个一”活动为老师们去闯一闯,秀一秀搭建了一个平台,让老师舞出自己的精彩,展示自己的魅力。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老师们较好地完成了“六个一”的活动要求,写出“六个一”的相关文章400多篇,共30多万字。
其次,创设柳宗元文化校园环境氛围。学校是师生教与学的园地,为使校园充满学习柳宗元文化的氛围,寓教育于具体环境中,我们重新布置了校园。1、制作关于柳宗元文化的图片、雕像、物品等。2、确定学校的硬件建设方案、图纸,建设图文并茂的柳宗元文化墙。3、制作20多幅柳宗元诗歌、书法雕刻作品,悬挂于教室外墙、办公室等处。4、校园的黑板宣传栏定期出版介绍各班开展柳宗元文化学习活动的情况。5、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也进行各方面的报道等。精心营造柳宗元文化校园环境,使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中国传统美德和优美诗词的意蕴、接受文明风尚的熏陶,将校园环境升华为健康向上、“润物无声”的柳宗元文化氛围。
第三,构建主题班队系列活动。开发与研究柳宗元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品德的完善和人格的升华。让柳宗元文化走进校园,目的是通过用好主题班队系列活动这个载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营造良好氛围,形成自我教育的机制。通过“一看、二听、三唱、四访、五写、六行”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柳宗元文化,学习柳宗元传统美德并内化为自我的道德行为要求。
四、组织编写柳宗元文化校本课程
通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先后组建柳宗元文化校本课程编写领导小组和柳宗元文化校本课程编写组,历时一年时间,于2009年6月完成低、中、高三个年级的校本课程初稿,7、8月完成二稿、三稿,初步形成《了解柳宗元》《学习柳宗元》《体会柳宗元》的校本课程雏形,并将于9月组织专家审定后印发出书。
事实证明,柳宗元文化开发与研究,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专业素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使我校在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环境文化——无声胜有声
“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校园内清洁整齐,宽敞明亮,园林布局合理,花草树木宜人,鸟语花香,曲径通幽,令人赏心悦目,有利于学习、工作和休息,
校园环境文化作为校园的生态系统,其特质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内经过人们组织和改造而形成的校容、校貌和校园学习环境。这种物质环境自然是一种环境文化,它的作用体现出“桃李不言”的特点,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是不知不觉的、自然而然的。所以,学校物质环境文化的设计必须强化环境育人意识,使校园环境充满着文化色彩。校园中的每个物件,都应体现人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让校园的一景一物都在无声地“说话”,校园环境文化具有物质性形态的寓教于“景”的作用。学生在欣赏“景”的同时,一旦用心发掘其内在的潜意,就会开启心智,在心灵深处激起感应,引起共鸣,从而在思想道德水准上得到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如果能使学校各种物质的东西能体现一种学校的个性和精神,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发向上的感受,那么,校园的物质环境就会成为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精神文化——校风塑灵魂
一所有传统的学校里的人,除了各有鲜明个性外,也会有某种共通的精神气质,无论走到哪里,经过多少年,都不会变。这里所说的有传统与无传统,其实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些优秀学校,全体学生都积极学习,每一个班级都秩序井然,同学间团结互助,以礼相待,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全校学生无抽烟、喝酒等不良现象,也就是说学校的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作风、群体舆论、群体凝聚力非常优秀。细细解读这其中缘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精神文化卓越之所在。这种精神文化就是校风,校风是经过积累、选择、凝炼、发展而形成的精神产品,是师生共认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思想作风。校风具有一种同化、促进的力量,还有一种心理制约力量和环境制约力量,它是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使人们滋润心田、净化思想和提高精神境界。用一句形象的话,这是如盐溶于水一样地溶解在大多数师生的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一个新学生,进入学校,经过熏陶,就会感受到这样一种氛围、风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建设优良校风是创造良好精神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条件。一所名校,上至世界高等学府,下至小学及幼儿园,都有明确的教学理念、校徽、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进而才能形成自己学校的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规范促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为了保证学校更好地发展与成长,是校园规则的书面化体现。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只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每所学校的制度,都是一种可传承的文化,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
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事事处处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力争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学校每项制度,只要是牵涉到教职工利益、学生利益的,学校都会通过教代会或家长代表会讨论后形成,让我们的制度更全面、更科学、更严格、更有效,使学校的制度成为广大师生共同自觉遵守的准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推荐阅读:
打造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校园06-29
传承剪纸文化 创建剪纸特色校园09-18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06-14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交流06-01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制度06-02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06-16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标语06-30
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和改革思考论文06-08
以优秀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07-26